清明作文

时间:2024-03-08 11:54:22 清明节 我要投稿

清明作文锦集[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作文锦集[3篇]

清明作文 篇1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又到了,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这次清明节爸爸带我回乡下去祭祖。那天天气晴朗,一路上,我再次闻到了农村独有的风味――“空气清新”。一棵棵树都长满了嫩绿的叶子,梨树的枝头上开满了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也开满了枝头,在春风的呼唤下把它小小的花瓣洒入人间,好像正欢迎着我们在它这里通行。田野里长满了绿油油的小麦,田岸上的油菜也开满了黄色的小花,放眼望去,真是万绿之中一点黄,非常好看。站在这里,感到在我们头上的天空是那么的蓝,白云是那么的白,春天的气息注入到我的脑海间,让我心旷神怡,我真想永远的生活在这片天空下。

  到了墓地,我们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头整理得干净了许多,接着还要把五颜六色的.墓钱插在坟头的新土中,这一来,日久未修的祖坟顿时面目一新了。

  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磕头祭拜,大人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呢,我心里也念着:“祖先保佑,让我考试得满分!”祭拜完,我们收拾好东西,缅怀着对祖辈的思念,回家了。

  这次清明节,让我对我们的祖先增添了几分敬意,也让我沐浴了大自然春天的气息。

清明作文 篇2

  青瓦白墙,天井祠堂,我生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南方家族里。随着父辈们纷纷外出发展,家族所能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唯一不变的是,每年清明全族相聚,共同祭奠已故的爷爷奶奶,一尽儿孙的孝道。

  绵绵的细雨笼罩着整片山林,遮蔽了爷爷奶奶的坟墓,却遮不住游子思念亲人的心。一大早,家族里的每个人都从不同的城市赶往乡下老家,大家总能心照不宣地同时到达。伯伯们在祠堂里点上几炷香,让妻子们张罗午饭,再驱车赶去祭奠那已故的双亲。

  据大伯的说法,爷爷临走时说:“找一处地方埋了也好,或者把灵魂洒进河里也好。”但是伯伯们商量以后,还是决定在幽静的山林中,给爷爷找一个与花鸟相伴的地方长眠。长眠地下,本是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的豁达,可是到了子女的心中,却是一份沉甸甸的孝心。从小到大受到的孝道教育告诉他们,要铭记“叶落归根”,更要让父亲体面离去做最后奉献。在父辈的心中,孝是一个家族的颜面,更是刻在心中的传统!

  祭奠有一套烦琐的程序,摆盘,倒酒,烧纸,焚香,祷告,但父辈们都能分毫不差地做完。想必,他们之所以能如此连贯,不是后天的刻意学习,而是儿时父辈行为的耳濡目染。这是中国人言传身教的孝道,是子女不能忘却的品德。

  山上的雾霭被阳光驱散,得向两个老人告别了。回到家中的厅堂,菜肴已准备好了。但是那些菜都十分朴素,可以说是带着“泥土味”的菜。伯伯说:“这些都是你阿公爱吃的菜,到了清明这一天,我们煮起来,你阿公就会回来吃。”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祭奠老人,这是最简单的寄愿,更是一家人融进柴米油盐里的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可游子的心总在四方,向往更大的地方,爷爷不想因为腐朽的观念和个人的原因束缚了儿子们的事业,也不想远离故土,便与奶奶两个人孤独地守着这空荡的祖屋。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在逢年过节时能享受家人的欢聚。他们所能体会的孝,不再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变成了一沓一沓的钞票;他们所能感受的家庭温暖,不再是一家人围坐一桌的热闹,而变成一封一封的家书,最后只能孤单终老。

  这个清明,有太多的.家庭用家族特有的方式来缅怀自己已故的亲人。但也有太多的老人在冰冷的房子里等待这儿女的归来,他们像是一个个站台,永远等着那辆载满孝心的车开来,可是却禁不起那岁月的风吹雨打。

  清明的雨还在那路上飘着,远方的游子别忘了那家的方向,双亲的模样!

清明作文 篇3

  清明前后,东钱湖附近的村民们会取出自家种的糯米,接来清冽的山泉水,从山坡上采摘来艾草制作青团,游客们在游览湖光山色的同时,都争相来品尝这美味的食品。

  制作青团,就是我家乡宁波的风俗。在宁波,青团分为两种。一种无馅,又叫做麻糍;一种有馅,一般都是在里面包入芝麻、黄豆、豆沙等甜的馅料。

  要制作麻糍,需要很多道工序。人们先要将糯米粉加水和艾草蒸熟后混合,倒上白糖,放入石臼捶打。捶打的过程需要两个人配合默契才能完成。一人挥起石杵捶打,每打一下,另一人就在手上沾一点清水,快速将糯米团翻个面,以保证均匀捶打。捶打需要持续几百下。捶打完毕,给糯米团撒上一层松花粉,用擀面杖擀成长方形。冷却后,用剪刀剪成巴掌大的'方片,麻糍就做好了。刚做好的麻糍色如翡翠,映衬着淡黄的松花粉,让人垂涎三尺。

  有馅的青团也很不错。这种青团面皮的做法与麻糍大同小异,只不过更加软糯。做青团的人动作很娴熟。只见她揪下一块拳头大小的糯米团,压平,从一个大碗里挖出一勺馅,放进面皮里,像包包子一样封好口,一个青团就算完成了。在制作过程中,做青团的人的手要不停地去蘸蜂蜡,这样在制作时,手才不会被糯米团黏住。快到中午时,店门口已经排出了一条长龙。据店家说,每天三大盆馅料做的青团,两个多小时就卖光了。

  清明至,艾蒿香。这小小青团,据说也传承着从七千年前河姆渡至今灿烂的民俗文化呢。每到这时,于东钱湖畔氤氲的艾香中,我和家人一起品尝青团,回味无穷——这不仅是家乡的味道,也是我童年的记忆。

【清明作文】相关文章:

清明,清明作文15篇06-23

清明,清明作文(15篇)06-23

清明的作文07-05

(精选)清明的作文09-28

(经典)清明的作文01-20

(经典)清明作文01-10

清明作文(精选)01-06

清明作文[经典]01-08

清明的作文【精选】07-04

清明的作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