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时间:2021-11-21 20:19:21 民俗 我要投稿

精选民俗作文汇编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民俗作文汇编8篇

民俗作文 篇1

  “哎,要不然让她两个弟弟压轿吧。”今天我表姐出嫁,姑姑想让我和表哥做表姐的“左右护法”。既有红包拿,又能坐豪车,我们自然一口答应。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驶进了一个村庄,突然司机大叔将车停下,我透过前挡风玻璃向外望去,呀!好大的“鞭炮阵”,一条条亮红色的长鞭婉若游龙盘旋于天际,一桶桶烟花像火箭发射器似的,矗立于道路的两侧,“放”只听一声令下,巨龙开始了震天动地的咆哮,一支支“小火箭”犹如一个个等待放学的小学生一般,冲出束缚,接二连三直冲云霄。现在虽然是早上看不到烟花绽放出的灿烂笑容,但从一声声清脆、嘹亮、高亢的“咚咚”声中,我感受到了它们体内储备的无穷能量,在一瞬间释放,一个个迫不及待地飞翔、绽放,它们的笑容多么美丽璀璨,多么无与伦比!

  “鞭炮阵”正热闹着,尽头的“锣鼓阵”也开始了表演。只见鼓手们个个戴着色彩鲜艳的红头巾,在风中飘摇着,手持一对短小结实的木鼓槌,高仰着头,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飞,大鼓也系上了光鲜亮丽、喜庆红火的腰带,舒服地趴在一个结实的手推车上,跟着欢快的旋律,伴随着击鼓大爷的节拍,鼓面上下浮动着,好似跳起了“肚皮舞”。鼓的深沉加之锣的响亮,还有场边雷鸣般的掌声作伴,真是好不热闹!

  “锣鼓阵”的表演还没结束,“啦啦队”就急不可耐的上场了!他们都身穿亮红色的大衣,身披喜庆的“大红袍”,手里拿着锣或者镗,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迈着轻盈的步伐,“嘡嘡”“咣咣”地边敲着手中的乐器,边对旁边闻声赶来凑热闹的人们说:“乡亲们,今天我们家有喜事,都来吃个喜糖、喜馍!”说着她便开始绕着花车转了起来。这时有人递过来一个盛有喜糖、喜馍的大红瓷盘,瞬间她身边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她一会像天女散花般向空中撒着喜糖,一会儿又抓起一个拳头大小的白膜随手一抛“喜馍啦!”她大声喊着,笑逐颜开,乡亲们更是喜不自胜。

  “迎新娘下轿了!”嘹亮的一声喊道。我深知“买卖上门了”。新郎打开车门笑脸盈盈地对我说“该下车了!”“嘿嘿,不行。我使尽全力拽着车门。新郎摇了摇头,高声喊道:“红包伺候!”身旁便有两名大帅哥送来红包:“红包在此,请压轿查看!”我“扑哧”笑出声来,在确认了红包金额后,我将一个红包分给了表哥,然后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地下了车。“左右护法”就这样被两个红包快快乐乐地“收买”了。

  今天的迎亲真热闹啊!我不仅满心欢喜,还体会到了特别的关中民俗风情!

民俗作文 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

民俗作文 篇3

  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民间流逝,而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其中的一种——捏泥人。现在估计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么,捏泥人其实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间艺术家了吧。

  记得那一次,我见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间艺术家,他是一位老爷爷,捏泥人的东西也很简单: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类的工具。由于现在捏泥人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爷爷面前围拢了一群人。我凑上前去看,只见老爷爷面前的桌子上放着许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奥特曼,还有呆头呆脑的猪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现在,老爷爷正在捏一条小金鱼,只见他取出一块红色的泥,东按按,西按按,不一会金鱼的身体就被捏出来了,老爷爷又取出两小块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压,两颗黑眼睛就镶上去了。最后,老爷爷给它按上了一条扇子状的尾巴,顿时,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鱼就跃然指间。老爷爷刚捏完,又有人邀请老爷爷捏一个猪八戒。老爷爷先捏了一个猪八戒的身子,又做了猪八戒的袈,九齿钉耙……我发现老爷爷的那双手虽然布满老茧,却灵活自如,短短两三分钟的时间,一个鲜活的猪八戒就引起了周围一片叫好声。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间艺术家。我希望像捏泥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被我们保护住,不被时间冲淡。

民俗作文 篇4

  关于跳大绳,是我们家过年必有的传统。

  不知道是谁定下的,也许是外婆,或是妈妈的外婆,总之,我们家就是有这个传统。

  我们之中,属妈妈最厉害,毕竟外公外婆年纪也大了,只能甩甩绳,计计数。我们家的绳是大红色的,外婆说,谁被打倒的次数多,谁就可以去灾辟邪,我被打倒好多次,好像鞭子抽在身上,火辣辣地疼。妈妈总是巧妙地避开,她总是跳很多,实在跳不动了才停下来。

  跳大绳,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第二次,是因为体育要测试,才又接触到了童年最喜欢的跳大绳。

  现在都不叫跳大绳了,而叫跳长绳,不过我还是喜欢叫跳大绳。

  那次风波,几乎每个人都买了长绳,我也不例外。每天中午,不管是烈日,还是寒风,我们都准时下楼跳大绳。这里的和我家的有些不一样,这里只有粉色,橘色,绿色,却绝没有大红,这里也没有去灾辟邪的作用,只有比谁跳得多,谁跳得好,我的心中有些失落。

  这已经是五上的事了,离现在好远,不过记忆还是挺深刻的。

  一年不跳了,今天,大课间,跳长绳。

  刚开跳那会儿挺默契的。王老加入了男生队,miss zeng加入我们女生队,有了老师的加入,我们简直如虎添翼,没多久,就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对长绳的热情与喜爱更甚从前。

  但无论如何,我觉得,我家的跳大绳是最独特的。

  因为我家的绳是大红的。

民俗作文 篇5

  今天,我来到了白鹿原影视城,来探寻历史久远的关中民俗。

  快速穿过小吃一条街,来不及品尝美味的食物,我直接来到了错落有致的旧时建筑群中,那些土黄色的院墙让我感受到了关中城镇中的古朴气息。步入第一处院子,小房子中那些彩色的手工艺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平时对画画的爱好,让我对这些彩色的物件充满了好奇。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到了关中特有的.民俗之一 ——木板年画。

  看到我好奇的眼光,讲解员叔叔邀请我跟他一起操作完成一副年画。首先,他拿出一个滚轮,让我在红色的印油上滚动了几下,然后拿着滚轮在雕刻好的木板上进行涂抹。反复涂抹均匀之后,他拿出一张白纸让我铺在木板上,轻轻按压,等白纸全部按压平整之后,叔叔让我轻轻的揭开了白纸,我翻过来一看,一张颜色鲜艳,造型美观的木板年画就完成了。

  亲自操作完成的木板年画让我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俗作文 篇6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图书馆举行了猜灯谜活动。中午12点,在同学的电话声中,我出发了。

  来到图书馆,只见一排排的灯笼纸高高挂,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灯谜,有化学、物理、体育、明星、地名……唉,这些我都不懂,只好向成语与猜字方向努力。在我走马观花之后,答案源源不断地写在了我的作业本上,有蒙的,有推理的,还有确定后肯定拿稳的。

  我来到兑答案处,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挤得是水泄不通,我以老鼠的家传秘方——钻,顺利地到达了正点位置。我虽过来了,但心里却担心,对方能否看清我那龙飞凤舞的狂草写法。但并没如我所料,火眼金睛的对号员竟对出了两个正确,此时的我已经乐得手舞足蹈,奖品比较实用——厨房用的调料盒,嘴巴用的佳洁士。

  这边刚刚要继续,那里却催得急,只因母亲要领我上外婆家,如不这样,我还要大战三百回合。但母命难违,最终只能以知足常乐来安慰自己。好有趣的猜灯谜啊!

民俗作文 篇7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中秋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见公公、婆婆在忙碌着,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往盘子里放水果,有苹果、梨子、桔子、柿子、葡萄、桃子、菠萝,还有像刺猬一样的,我也说不上名儿,这些水里看了真让人垂涎欲滴呀!放完水果,再放香炉,并插上香。

  到了中午,公公双手轻轻地抱着一个像宝塔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大门口前的水泥地上,用火把这东西点燃,过了一会儿,等公公干完后,我问公公:“公公,这是什么东西?”公公点起一支烟说:“这叫九层香,是为了出门不遭受风雨!”我听了点了点头。

  终于到了晚上,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吃团圆饭了,啊!这么多好菜!全是为了远到而来的舅公公准备的。吃完团饭,我们看了中秋晚会,看完中秋晚会,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问婆婆:“婆婆,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吃吗?放到那儿等坏呀!”婆婆笑着说:“小傻瓜,这些水果是为了敬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吃饱,出门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到赏月的时间了,我们大家各自搬了张椅子,来到大院子里坐下。大人们在谈论着,我看着圆圆的月亮想:“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寂寞地住在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儿在广寒里为嫦娥捣药……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豆那可爱的小白兔儿呀!但都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时,妈妈吟起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关于月亮的传说……

  夜深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层银纱。房屋、树木都睡了,它们像睡在无比宽大的“摇篮”里。我也睡觉了,银色的月光把我的房间照亮了,圆圆的月亮伴着我进入了圆圆的梦。

民俗作文 篇8

  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了,孕育了多少富有魅力色彩的民俗文化。那般如同银河般灿烂的文明,传承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体现了现代人对幸福生活的想往。

  而在我身边,也有一个特别有本土气息和名俗风情的文化传统,那就是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都有一种民风情调的文化——“年例”。或许有人听过,或许也有人没有了解,没有关系,就让我带你们进入“年例”的世界了去感受吧。

  在我的家乡,同样也会举办“年例”。所谓“年例”,就是一年一次类似于春节的重大日子。但是这并不乏各地风土情调,因为每个不同村庄所依照来主办“年例”的主题都不尽相同,不免有几丝幽美神秘却总是吸引人的气息。我家乡的“年例”主题,据村中的长辈在夜中促膝长谈中才知道,原来家乡的先人们为了在农闲之际和家人朋友团聚,于是便定下主题,也就是立下规矩,在每年的正月十六都要把亲戚朋友请来,团聚在一起。于是乎便成了我家乡的“年例”。但是,各个村庄的“年例”来源是不尽相同的,充满了他们本土的气息。

  到了正月十五晚,也就是元宵。在家里人吃完汤圆后,就要开始准备明日的“年例”的活动事项了。首先通知亲戚朋友,也有的时候提早通知。然后就从养的鸡中挑出适合的鸡,准备第二天用来敬奉神灵和招待亲朋好友。接着就要去了解“游神”的路线。所谓“游神”,就是村里的一些大人和小孩有的身披狮子的服装舞动狮子,有的打鼓敲锣,有的则拿着形形色色的旗子,以示神灵到来过你家并带来福气。确定路线后,就要决定第二天杀鸡的时间,从而能在神灵到来之前摆好并端上桌子。

  到了第二天,我们一家人早早就起来了,在决定的时间里杀好了鸡,摆放在碟子里,并且把桌子摆放在家门前,把鸡放在中央。在桌子上摆放了蒜,葱,糖果,茶,酒等许多好寓意的物品。当“游神”队伍走过时,我们要先放鞭炮,然后他们在桌子前舞着狮子大展旗鼓,场面十分热闹,象征着红红火火。“游神”队伍离开之时,我们要递上红包。

  接着亲朋好友纷纷到来,于是便开始了全家团聚的美好的团圆饭。

  这就是“年例”,充满了本土浓厚的气息。成为众多民俗文化的闪闪银河中的一颗。

【精选民俗作文汇编8篇】相关文章:

【精选】民俗作文汇编九篇11-24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汇编7篇01-06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汇编9篇01-05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汇编九篇01-04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汇编6篇12-25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汇编八篇12-19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汇编10篇12-15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汇编6篇12-14

精选民俗作文汇编八篇12-11

精选民俗作文汇编5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