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

时间:2024-05-11 09:34:05 故乡 我要投稿

故乡的作文(推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乡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的作文(推荐)

故乡的作文 篇1

  新家对面的杨桃树又结果了,看着那累累的青果,我不禁想起了故乡的杨桃树。

  童年是一条小溪,它载着无数欢祈,驶向记忆的大海。

  小时候,杨桃树结果了,我和兄弟姐妹拿上几根竹竿,挎上几个篮子,就迫不及待地跑进杨树林。只见树上挂满了一个个诱人的杨桃,有青的、黄的,犹如一个个小精灵躲在密密的叶缝中调皮地冲我眨着眼。树下掉了一个个熟透的杨桃,黄黄的,有的开始发黑,上面还有被鸟啄过的坑坑。地上散落着一片片金黄的叶子,像铺了一层金黄中带黄色花纹的`地毯,让人仿佛进入多资多彩的画。微风徐徐吹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杨桃香扑鼻而来。

  几个年龄大一点的哥哥像小猴子“蹭蹭蹭”地爬上树,用竹竿捅杨桃掉下了,我就和姐姐弟弟在篮子上铺上一层纸,欢快地在雄起下跑来跑去接杨桃,或是捡起掉落在地上的杨桃放入篮中,树下响起了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我们满载而归。篮子里满满地躺着一个个金黄的五棱杨桃,我不由得心花怒放。

  奶奶把杨桃用糖腌制,或做成杨桃罐头,或已满酿成杨桃酒,或煮成杨桃汤。我最爱喝杨桃汤了,酸酸甜甜的,会有一股清香从舍尖沁入心脾。送一瓶给王家大妈,送一罐给李家大婶。全年,整村子都浸在杨桃香里。

  偶尔一次在水果摊,我见到了久违的杨桃。我不禁拿起一个,一闻,那熟悉的杨桃香,使我想起了故乡的杨桃树。不知,今年,那些杨桃树上结的杨桃多不多,甜不甜。

  难忘故乡的杨桃树。不知。今年,那些杨桃树上结的杨桃多不多,甜不甜。

  难忘故乡的杨桃树,难忘在故乡度过的快乐童年。故乡的杨桃树连同我远去的童年,将永远成为我记忆扉页中最温馨的一页。

故乡的作文 篇2

  窠立台,这三个方块汉字,恰似三粒有棱有角的苦荞麦,喂养了一座村庄。这是一个小小的山村,几十个依山而建的庭院,几家有高头大门,红漆门板,几家没有围墙,没有大门。从对面山头看过去,直接可以看到窑洞的门帘,像一面旗帜在飘动。揭起门帘,一窑洞的温馨,就是一家人的天下。还能看到院里的犁,铁锨,在太阳下泛着清闲的光,挂在房檐下的那弯镰,像一钩新月,照着周围的谷穗、苞谷和一顶旧草帽。

  有一次回到老家,我发现豁岘里突然多了一座石碑,好像也从土里长出来似的,方方正正,立在路边,犹如村庄一个小小的屏风。黑色的石碑上,刻写着几个坚硬的大字“窠立台遗址”,下面还刻着一行小字:“甘肃省人民政府立”。这是地方最高一级政府为这片贫瘠土地树的碑。我那天路过时,看见几只羊正在那里吃草,放羊老汉怀抱榆木鞭杆坐在那里,靠着石碑打盹。风从豁岘吹过来,尘埃一层层落在他身上,使他越来越像一件刚刚出土的新石器彩陶。

  故乡的源头,从一只彩陶的花纹里缓缓流泻出来,离离荒草随风摇曳,绘在罐壁上的一只青蛙,因为干涸,差一点就叫不出声了,黄土地的喉咙里噙着五千年的一声叹息。新石器,一个坚硬的时代,那些夹生的日子,早已成了片片化石,风一吹,满天的星星就斑驳成了一座月光的废墟,或者遗址。

  我的故乡,土的天下,最穷的是土,最富的也是土。土地上,驾着毛驴耕作时,泥土翻出哗哗的波浪,好像长庄稼又长野草的土地,忽然之间兴奋了起来,自己把自己乐成了一朵土色土香的奇葩。土路上,车辆驰过时,搅得汤土一路飞扬,仿佛那些不安分的土,在故意追着车子跑,也想乘上车去山外看看桃花和杏花,还有山娃打工的地方是啥模样。土庙里,住着土地爷爷,他老人家好像也是单身汉,没有神仙眷侣,孤苦伶仃,看着土生土长的村民一辈子面朝黄土土里刨食,他慈悲的心肠就难过得啊,说不出一句土言土语。

  我们村子里的庙,规模不大,也很朴素,像一户幸福人家的庭院,坐落在村庄最北面,临红尘而居,与人为邻。庙里居住的神仙,似乎成了我们的村民,有了和我们一样的籍贯。充满乡土气息的庙宇,和家家的上房一样,坐北向南,面朝村庄,冬暖夏凉,春暖花开。

  我读过书的小学校,这里原先有几棵树,榆树、杏树和白杨树,它们的枝干、叶子和根,上世纪就化为灰烬,重新返入大地作了泥土。不大不规整的院子成了耕地,去年的地膜还捂着干枯的记忆。崖畔下面的窑洞已经坍塌,空洞的门口堆着一堆黄土,还有尘土不断落上去,好像要把伤口一样的窑洞封存。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追逐着飞入破败的窑洞里,小小的翅膀,搅起尘土如搅动了旧时光,在窑洞里涌动,久久不散。

  记得王校长把那片犁铧挂到校门口的杏树上时,正是春回大地的日子,他用一节榆树根敲打,先是敲掉一层红锈,然后敲出一片欢快的声音,阳光一样洒满村庄。每天早晨,王校长一边敲钟,一边看着各个山头上走来的学生,心里默念着他们土里土气的名字,直到一个不少地走进校门。这时,对面山上耕地的人,也学着王校长的样子,用鞭杆敲了敲泥土擦亮的犁铧,居然也像模像样地敲出了几声汉字的音韵。

  庄稼花次第开放的时节到了,它们大红大紫地走来,喧嚣、奢华、汹涌,我无法一一细数,豌豆撕扯不清的蔓上,一群蝴蝶,抑制着激情,在认真排演杂技节目。也许蝶儿们紫色的心事太重了,豆蔓被压得扑倒在地,而它们的演出似乎才开始,还得层层攀援节节高升。小麦一个比一个朴素,它们最有金子一样的身世,却一点不事张扬,不像洋芋,在头顶上别上一大件一大件银饰,东施效颦地学牡丹,学来学去,没想到学成了山坡地上的新土豪。荞麦开花太铺张了,遍地的香一疙瘩一疙瘩涌动,浓烈得让人无所适从,让人忘记了其他的庄稼也还在山坡上开花。

  紫苜蓿,蓝胡麻,在对面的山坡上,它们同时开了花,在六月茂密的阳光下,胡麻和苜蓿好像比赛似的,看谁家的日子过得红火。实际上,作为好邻居,它们的美好品德,都荡漾着馨香的涟漪,被风一遍遍传颂着。胡麻那小小的花朵,像放置在丝绸上的一个个小小的紫色酒杯,精美而高贵,落入其中的细雨滴,都被芬芳酿成了甘醇。那些蜂蝶从花朵上起飞的模样,个个都像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忽高忽低,不忍离开的样子。

  七月,新收割的小麦运上了场,家家大门口,摞起的麦垛子,都是一座小小的麦积山。这一座山上,每一粒麦衣壳,都是一座佛龛,都住着一位慈祥的胖菩萨,每一个从这座山下走过的人,抬头仰望时,内心都会涌满虔诚。

  石磨、碌碡,这些村庄的石头,成了黄土地的骨骼,面对岁月的.风吹雨打,总有一种沉重表情,保持着坚定立场,为所有的庄稼铺平通向粮食的道路。石磨曾经把到口的粮食一粒粒嚼碎,用五谷的芬芳把村庄头顶的那枚月牙一天天喂胖,把村庄的日子喂养成人,慢慢拉扯大,而自己总是挺着一副瘦骨嶙峋的身子,一圈又一圈画着自己的圆,圆别人的梦。

  土被逼急了也会造反,比如在缺雨少雪的那些日子里,土的心里渴极了,容颜被人和畜一遍遍走来走去踩踏得伤痕累累,土的身子被车轮一寸寸碾压成粉末时,土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就随风而起,一路反上天去。有人说,那是土待在地上太久了,想到天上去看看那朵雨做的云,顺便站在高处,看看远方水做的河流。

  我记得张老汉经常在挖水窖,在豁岘最低的地方,以便集聚更多的雨水。仿佛他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常被大旱逼到了最低处,沧桑的风云多,滋润的雨露少。他挖窖时像一只打洞的黄鼠,渐渐地整个人陷下去了,只看见他把干透的黄土,一锨一锨丢上来,他从窖里上来时,活脱脱一疙瘩黄土块,被自己从窖里扔了上来,就像土地刚刚诞生的一个婴儿。

  干旱山区,一户人家打一眼水窖,就像现在城里人买一套楼房。谁家要打一眼水窖,就像操办一场盛大的事情,家家户户都来人帮忙,挖窖胚、敲打红胶泥,每一样活儿都得操心费气、出力流汗。打窖就像制造一件瓷器,打成的水窖,从内形去看,酷似一件高颈花瓶;从地上看,一眼水窖,就像一只眼睛,眼巴巴地望着天空。打成一眼水窖,如果装满一窖水,那简直就是装了一窖白花花的银子。

故乡的作文 篇3

  在我的故乡村南,有一块绿似小海的苇地,人们习惯称它为南苇地。苇地呈东西走向,东西长,南北宽,大约有三亩多地。苇地的东边是一条通往村中的土马路,北高南低,大概有二十左右的坡度。北边是石头垒砌的堰,大约有一米五左右的高度,堰的后边是菜园。西边是一条通往种地的小路。南边是一个池塘,池塘后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春天来了,随着万物复苏,苇子尖尖的嫩芽不经意间钻出了厚重的土地。初春乍寒,苇子的嫩芽开始呈紫红色,慢慢地伴着气温升高,嫩芽由紫变黄,再由黄变绿。在宁静的夜晚坐在池塘旁,仿佛能听到苇子“吱吱”的拔节声。春风带着召唤,苇子在阳光春雨的沐浴下,茂盛地窜起来,远远地望去,似一片深绿色的海洋,苇子随风波动,碧波荡漾,煞是壮观。

  转眼到了五六月间,株株苇子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出落的挺拔俊俏,深绿色的叶子随风舞动,紫白相间的苇花欢快地起伏。忽有一阵风吹来,花须飘落在池塘里,好似在水面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纱罩。吹落到小河中,引逗得小鲤鱼上下翻滚,追逐嬉戏。

  很快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妇们仨仨俩俩,提着荆篮,拿着剪刀,说说笑笑地来到苇地旁,认真细致地选择宽厚而带有韧性的叶子,小心翼翼地剪下来,叠好捆绑之后,储存到干燥凉爽的地方备以后包粽子用。每年端午节前,农妇把选好的苇叶取出,放在大锅里煮上十多分钟,以增加它的柔软和韧性。把早已备好的糯米、红枣和红糖等掺和均匀后包装。包装时农妇心灵手巧,根据苇叶的宽窄长短,包成方形、棱形,但一般会以三角形居多,形状各异,小巧玲珑。包装好粽子,放到锅里煮熟后,一打开,香溢四邻。

  收割苇子时,老农挥舞起锋利的镰刀,熟练麻利的动作,瞬间苇子纷纷倒地。随后老农把苇子分类捆绑,稍细一些的苇子经编织好后铺房顶。匠人首先量好房顶的尺寸,然后按照规格编织起苇箔。图案也很讲究,或方形、或棱形。等房子主体工程建起,先上大梁,大梁的木质一般是榆木、椿木、槐木及松木等。梁的粗细大致二十七八公分。梁的上方经水平测量,开凿架垫三个凹槽,以便架檩、檩的.两头设有公母槽,凸出为公,凹进为母,两头镶嵌后严丝合缝,檩条平整直溜,然后在檩条上方钉椽,整个椽铺钉好后,再在上面平铺苇箔。上苇箔时,首先在房子的一侧架上两个梯子,人们从下而上托起苇箔,缓缓送上屋顶铺整好,随后在苇箔上加粘土、白石灰及沙子后,充分打磨光滑则完工。

  稍粗一些的苇子是用来编织炕席的。儿时的我是睡在铺着苇席的土炕上长大的,那时家里没有木板床。匠人在编织炕席时,先把土炕面积量好,然后选择好场地,把成捆的苇子摆放在那,用锋利的镰刀利索地劈开苇子,苇条宽窄均匀、柔软光滑。匠人按照房主的意愿,设计好图案花纹,便熟练地编织起来。随着匠人那双老茧粗壮手的灵活摆弄,苇条在上下翻舞,渐渐地柔软的苇条似懂得匠人的心意,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不到半晌的功夫,一面平整结实、光滑漂亮的炕席问世了,铺在炕上不大不小。我高兴得在光滑的炕席上竟然翻起了跟头。

  我的伙伴小牛,很是机灵,找出直溜溜光滑的苇筒,用小刀把它割成六公分左右长度,并在一头削成斜面,在斜开的面上,再割离一条缝隙,屏住呼吸,小心地从苇筒里取出苇膜,夹在苇缝中,一个小小的苇笛就此而生。吹起来清脆、悠扬、婉转抑扬之声灌满苇地周围,响遍故乡大地。

  五十多年过去了,时不时想起故乡南苇地旁那清脆动听的笛音,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欢乐和悠悠的怀念!

故乡的作文 篇4

  又闻到浓浓的粽香,又嗅到了艾草特有的甘苦,那一片片田地,早已被一片绿色占得一点土壤都看不见了,五月的故乡,充满了艾草清凉的气息。

  掐下一片艾叶,放到鼻子边。顿时,那种特有的艾草味儿一下就钻进了肺腑,馥郁的香味激活了大脑中许多沉睡了许久的细胞,蠕动着,把思绪拉到很远很远。

  外婆最喜欢把艾草编制绳子,晒干后用来驱逐蚊子。漫漫的夏夜,氤氲的艾草香一直伴随着我,在艾香中看着村里的妇女们拿出几个大盆子,将采摘归来的艾草倒在里面,拿出几张木凳,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去掉艾草的柄,这是要做艾糍,因为每年过端午节都要做,所以,她们虽然嘴巴不停的说,手的动作却快得很,左手拿着艾草,右手一掰柄,便将它丢进另一个盆里,不用十分钟,便弄好了几盆子。拿出刚烧好滚烫的开水,将艾草泡在里面,等那艾草软了,边拿出来,用刀剁成艾草泥,捣刀的声音,有节奏的响彻在夏空中,飘荡在浓浓的艾香里。

  外婆跟我讲过,重五的日子不吉利,在门上挂艾草可以辟邪。怪不得外婆要把一把把艾草,整齐的摆放在自家门头窗口,带我出去时,也不忘带上艾草,给邻居门口也放上一把,这风俗从什么时候传来?联想到远古时代的先民祭祀活动频繁,在祭祀的时候是不是要用到艾草?是不是因为艾草有特殊的香味?是不是艾草可以驱逐蚊虫?这些已经不好考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艾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道具已经留存很多年。如今,人们很少再进行祭祀活动,以为那是一种无知和愚昧。其实,先民们的祭祀不单是迷信,也具有一种力量。祭祀活动可以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发挥集体的感召力,使某一个族群甚至某一个国家保持一种凝聚力,共同抵御自然破坏和外族的侵略。在这个意义上说,艾草的作用是巨大的。艾草青青,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没人去给它进行转基因改造,也没人去给它施农药化肥,它永远都会是绿色的。从艾草的身上,我们随时可以嗅到远古,嗅到先民的气息。

  艾草,不为人们重视的野草生命,却突现出自己特有的魄力。清香悠悠,就连那些平常对它退避三舍的虫子们也出来嗅其香味。浓浓的青香,告诉人们端阳来临,采摘的喜悦与对端阳的记忆,也就通过艾草,穿越干燥空气的阻碍,深入到人们的骨髓里。

  故乡的艾草啊……

故乡的作文 篇5

  阳光下的九龙江水,波光粼粼的,显得分外鲜艳与妖娆,这是故乡的母亲河,虽比不上黄河与长江的宏伟气势,却也哺育了一方美丽的水土,养育了一群勤劳而又淳朴的人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情结,因为我们无法拒绝根的存在。我衷情于龙海,也正因为它是我的根。我的家乡龙海,坐落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邻厦门,东面宝岛台湾。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及花卉。四季之中,随处可见丰收的喜气。然而,在我眼里,这里更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

  家乡之美,美在山河。

  循着九龙江,家乡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日光下绚丽的河面,穿过岸边的红树林,这些河岸的守卫者;走过一片片滩涂,领略海的'韵味与自然的清新;从飘香的杨梅林跨过青山绿水,踏上碎石纵横的牛头山火山口,贪婪地吸一口故乡的空气,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家乡华丽的地貌。我想,这也是家乡吸引人的地方。它不雍容华贵,却又不乏典雅,虽是平凡的山山水水,却绿得比别人深沉,清得比别人纯洁,也正是这山山水水,养出一方不同于异方的人们。

  家乡之美,美在人文。

  顺着国道,处处可寻家乡的人文之美。从港尾的镇海卫到浮宫的云盖古刹,走过东园埭尾的古宅口,登上海澄高耸的晏海楼。跨越百年的历史,感受着家乡的文化气息。家乡,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千百代家乡人智慧的结晶。从九龙江冲出这一片平原起,家乡人文的根,就注定要在这里深深埋下。

  家乡的美,更体现在发展。

  着眼于家乡的建设,从厦漳大桥到招银高速等重大工程无不体现出家乡求发展、展望未来的雄心壮志。家乡的发展,从经济到精神,实现了全面的综合。生活在这一片肥沃的土地,让我时时刻刻感受到根的存在。

  我爱这一片土地。我深深地扎下这一条故乡的根,任凭狂风摇拽,我也永不松懈。家乡的美,是九龙江面映出的光晕,是澈蓝的天空中那耀眼的光辉,它普照着故乡的人们,它给予人们温暖,它更是龙海人的自豪与骄傲。

故乡的作文 篇6

  由于租住在顶楼,立夏过后,室内已颇为闷热,而一个多月前贪图便宜买的那箱鸡蛋,此时还剩下大半箱,不尽快处理,难免有变质之虞。妻子笑道:“你不是说老家的咸鸡蛋好吃吗?要不咱也试着腌上一些?”

  我一听大喜,当下从市郊一位朋友家找来草木灰,倒在盆子里加水和匀,捏些灰泥放在手中,将鸡蛋打个滚,再撒上适量食盐,轻轻地放入罐中。看着这罐即将密封咸鸡蛋,我仿佛已经嗅到了醇厚的鲜香,浓郁的乡情也油然而生。

  是啊,此时若在故乡,母亲定是开始腌制咸鸡蛋了。对于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在这样的时节,再没有比咸鸡蛋更能搅动乡情的美味了。儿时家贫,除了逢年过节,难得有改善伙食的时候。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成熟早吧,我们弟妹几个也都比较听话,平时村里来了卖吃食的小贩,我们也不会缠着父母买,不过看着其他人家小孩的神气表情,那滋味确实不好受。但立夏过后,境况就有了些许好转。由于要不了个把月就要收麦子,那可是关系全家老小口粮的大事,也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到时肯定得全家齐上阵。母亲便会从准备卖的鸡蛋中留下一些,为我们腌上一罐子,既能当菜吃,又能改善生活,还能增加体力,可谓一举多得。

  至今我仍记得那种喷香醇厚、回味悠长的味道。腌得久、腌得好的咸鸡蛋,煮熟后不会像茶鸡蛋或松花蛋那样容易剥,通常一下只能剥去一小片皮,剥开一个小口即可,蛋白仍是纯净的雪色,用筷子剜上一点儿,就着馒头吃一口,鸡蛋的咸香和馒头的厚香融为一体,令人食欲大增。最诱人的还是那金澄澄、亮闪闪的蛋黄,往往会冒出油来,那才是真的肥得流油,香得纯正!最后咸鸡蛋只剩下一个椭圆的空蛋壳了,我和弟弟还要把蛋壳捏开,舔掉内壁上残留的碎鸡蛋。那贪婪的吃相,常引起父母的笑声与叹息。

  后来,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步好转,我们再也不用为改善伙食而犯愁了。弟弟和妹妹相继去了南方打拼,我也于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都在远方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家庭,而父母却在我们的牵挂中一天天衰老,全家团聚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那温情的往事,那醇香的味道,被深深地珍藏在了心间,令我们感念不已。

  看着这罐咸鸡蛋,我就想,我们对于父母的思念,对于故乡的深情,何尝不是另一种腌制呢?汉乐府里说:“远望可以当归”,其实,怀乡也可以励志。不管关山阻隔,无论时光流逝,这种思念,这份深情,非但不会漫漶,还会更加浓酽,更加芬芳,更加催人奋进,激励着我们为社会、为亲人、为自己,担起我们的责任,尽到我们的义务。

【故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故乡作文-故乡作文01-25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云作文01-02

记忆中的故乡-故乡作文02-15

故乡的城,故乡的人作文04-18

故乡,故乡02-25

故乡的什么作文_故乡的什么作文03-27

故乡山水故乡情作文04-29

故乡的作文06-14

故乡作文12-09

故乡作文(精选)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