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

时间:2024-06-22 18:39: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1

  首先,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好看,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不管从总体的结构设计,荧屏效果,音乐配乐,还是人物细微表情,情感的展现,都让我深深的折服。其中,最的就是里面的音乐设计,很应景,也很合适。

  其次,从内容上来说,电影主要包括两个题材:梦想+爱情。小时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应该都有自己的梦想。慢慢长大后,很多人却找不到自己的梦想,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在努力。其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的人太少。就像电影中展示的那样,我们在追寻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有时让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崩溃,想放弃。很多人因此退步不前,久而久之,最初的梦想就这样失去。还有很多人,可能受外部环境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响,一直被动地做着选择,与自己原本规划的人生大相径庭,就这样一直下去,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工作而工作,很无奈地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是自己梦想做的'事。最后不得不放弃。这里,我庆幸我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现在也正在为之努力,并且我现在还处在一个合适的阶段。这里面的艰辛,需要付出别人更多的努力,但只要自己坚持,按着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做,再大的困难也要去闯一把,不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就像电影中男主角一样,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最后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也是一个现实的故事。总之,梦想还是要有的,也许坚持了就实现了呢?

  最后,比较遗憾的是:男女主角没有在一起。但值得高兴的是,男主角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女主也成功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回眸的一笑,也许所有的事情,遗憾,都在这微笑中释然了。同时,也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意味深长......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2

  《爱乐之城》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洛杉矶的爱情故事,两位主人公米娅(艾玛·斯通饰)和塞巴斯汀(瑞恩·高斯林饰)在遇到爱情之前一直追寻着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米娅希望可以完成一次不被打断的试镜能够顺利成为演员,塞巴斯汀对传统爵士乐情有独钟,渴望开一家爵士乐餐厅。充满未知的洛杉矶让他们意外相遇,两人因缘而遇互相吸引,随后互生情愫陷入热恋,到最后各自追随梦想,到女主人翁在seb's酒吧看到实现梦想的男主人翁的演奏。

  透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

  1。很好的舞蹈整部电影洋溢着各种舞蹈,从最开始高速路上堵车的尬舞,看到的是马路上、车上等跳舞的身姿,很有带入感,感到欢快的节奏。到处洋溢着舞蹈,到处充满生机。

  2。贴近生活的追梦故事这部电影拍得很好,当然演员也演得非常好,很有带入性,让观影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像生活中追随梦想的人。只要你是奋斗在梦想上的人,都会被电影中男女主角的追梦所打动,也能够感受到梦想没有实现前,遇挫时的无奈和不安,也会感受到别人的不被理解和深深的恶意。

  所有的痛楚、辛勤的努力,以及不理解都只能自己扛。

  梦想是一个人坚持下来的'唯一动力,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是幸福的,当然也是充满冒险的。梦想没实现前,一切是看不透的,一切显得那么的不确定,犹如黑夜中前行的人们。

  梦想实现时,是划过眼角的泪痕;梦想没有实现时,是流过脸颊的汗水。这部电影同样告诉我们,唯有不放弃,梦想才能实现;唯有不放弃,生活才有意义。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3

  有人说,要理解这部电影,要从它的名字开始,我深以为然。比起中文名称《爱乐之城》或许英文原版《La La Land》更契合电影的内容。《爱乐之城》四字俗套又不契合主题,而《La La Land》更带有一种预言的味道。天使之城洛杉矶别名"La La Land"即梦幻之城,这也在冥冥中暗示了男女主角在洛杉矶的相遇和热恋,到最后不过是一场美丽而不切实际的梦。

  明星之城洛杉矶从来不缺一夜成名的神话,也不缺一次次被现实打败的逐梦者。显然故事的主人公是后者。比起电影中怀着明星梦的咖啡店打工妹和嗜好爵士乐的钢琴家在落魄时相遇并在相互支持中追梦的故事,男女主一段相识于微时,相守于贫贱,却耗不过时光,抵不过现实的爱情更耐人寻味。

  电影以季节为节点,将两人的故事分为:冬-春-夏-秋-冬五个阶段,冬季的初次相遇,两个人都处在生活的低谷,被餐厅老板开除的一脸懊丧的男主撞过正要表达赞美之情的女主离开餐馆。春季,男女主再次在派对上相遇。双方被对方的才华吸引,情愫暗生。柠檬一般酸涩而又清新的爱情悄然萌芽。夏季,两人的爱情一如玫瑰花香一般浓郁炽烈,女主的事业也开始顺风顺水,然而没有面包的爱情似乎总是隐患重重。秋季,梦想和爱情的双重幻灭。小塞为了谋生偏离自己的梦想,米娅独幕剧失败并对塞巴斯蒂安彻底失望。五年后的冬天,米娅成了当红的演员,却早已嫁作他人妇,小塞也终于开起了名叫Seb's的爵士俱乐部,身边却没有了米娅的陪伴。

  还记得在秋天的末尾,塞巴斯蒂安对即将远赴巴黎的爱人说:"我会永远爱你"。米娅答:"我也会永远爱你。"而第二个冬天来临,米娅看到爵士俱乐部里自己亲手设计的Logo,塞巴斯蒂安看到米娅身边的男人时,两人眼中闪过的些许苦涩是对"我会永远爱你"的打脸吗?时过境迁,两人再次相遇,隔着舞台深情的一望,无需多言,就能让人理解"我会永远爱你"的真实含义。

  有人问霍金,人世间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霍金想了想说,是遥远的相似性。米娅爱塞巴斯蒂安身上那种即使失魂落魄也还能自命清高的孤傲劲。塞巴斯蒂安也爱米娅身上像石头一般倔强又坚毅的味道。比起恋人,他们更像彼此的一个复刻版,两人的爱情大致也就始于这种对待梦想的惊人的相似性,一种始于失魂落魄时的惺惺相惜和一种原来你也在这里的默契感。他们爱的方式就是在对方遭遇相同境遇时给予对方一种更加恰当和感同身受的安慰,当对方失去这种相似性时,当对方的梦想成真时,他们的爱情反倒没有了立足之地。当小塞首先认识到这其中的问题,于是他开始违心地加入乐队,努力想要给米娅一份稳定的生活。而米娅发展现实将小塞身上唯一的闪光点被现实磨灭时,她对小塞的爱也被现实敲碎了。

  我想电影春夏秋冬的叙述方式也预示着他们的感情发展的阶段,此时两个人同他们之间的感情都是不够成熟和理智的,而秋天两人感情的风云突变使他们快速成长,并逐渐懂得爱就是在自己不能给予时要勇敢放手。塞巴斯蒂安在米娅即将离开时说出那句"我会永远爱你"代表着青涩感情的成熟,但为时已晚。

  片尾两人再次相遇,四目相对时眼中闪过的惊愕,酸涩,遗憾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蒙太奇镜头将两个人脑海之中的幻想呈现出来,重新梳理了两人的故事,更让观众心中的悲喜一同涌上心头。作为电影中点睛之笔的蒙太奇镜头给了我们许多假设,如果两人在初次相遇时小塞没有粗鲁地撞开米娅,如果小塞能来支持米娅的独幕剧,也许现在米娅挽着的是小塞的手臂。然而一切早已注定。假如一切可以重来,他们也不会后悔当时的决定,因为他们已经能足够成熟和理智地对待梦想同爱情。两人能共苦却不能同甘的.结局令人唏嘘,但又像我们的生活一样真实,原来一切都能完满的电影里也没有那么多如果。

  与电影中吵闹又浮华的歌舞相比,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似乎太平淡无奇,甚至落入俗套,欢喜冤家式的开头,仓皇带有烂尾之嫌的结尾。但是这平淡而又真实的感情才更能让人感同身受,最好的爱情应如这般,是抛开鲜花美酒的浮华后的真实与平淡。最好的爱情也应该是这般,是两个独立灵魂的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方一味的妥协退让。学会放弃情感洁癖,相爱的人有一个理由会在一起,也有一万个理由不在一起。生活不会永远像预想中那样发展,学会接受,学会理解爱情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即便米娅最后牵了别人的手,或许小塞也会再遇良人,但那句"我会永远爱你"却不会失效,他们早已是彼此生命中的无可替代。时过境迁,当他们足够成熟时,早已懂得爱就是放手让爱的人去做他所想的事,爱就是在身后默默的支持鼓励,爱也是灵魂上的高度契合而非时时常伴左右。

  两人因梦想结缘的高起点的爱情,最终被现实打破草草收场的结局多少让人感到怅然若失,但也称不上遗憾。他们的幸运之处在于在失魂落魄的追梦路上,还有一个和自己同样失魂落魄的对方。即使最终没有收获爱情的果实,却获得了比这更为重要的梦想力量。他们会在彼此的爱中不断成长,直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电影在用"美国梦"激励着年轻人勇于踏入现实的激流中找寻梦想的同时,更向我们诠释了一种真正成熟的更高级的爱情。

  四季有终始,电影也会散场。网友的一句话深得我心:"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也希望生活中的你,努力追求你的所爱,学会用一种更高级的方式去爱与被爱,努力生活,拿的起也放的下。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4

  情人节上映的这部LA LA LAND,其实并不适合情人节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部影片囊括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等重要奖项在内的14项提名,听说是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看完才发现,它的完美归于结局的不完美,虽然影片的最后在某个平行空间展现了happyending:男女主一吻定情、结婚生子、快乐的生活。看似完美,却有点不真实。

  石头姐艾玛·斯通饰演的米娅是个一心想成为著名演员的服务员,平日靠打工维持生计,她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各种试镜,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高司令瑞恩·高斯林饰演的塞巴斯丁是个爵士乐手,热爱过时的爵士乐,梦想开一家爵士乐酒吧,却因圣诞夜弹奏儿歌而惨遭开除。于是,怀有梦想却失意的两人相遇了,他们坠入爱河。生活并不是只有爱情就可以,还要有面包,俩人对梦想的不同态度导致了最后的分道扬镳。

  看上去女主为了男主爱屋及乌,因为男主接受了爵士乐,却无法忍受自己和男主之间逐梦的.现实落差,然男主为了女主拼尽全力帮助她逐梦,守护她的梦想。分手之后,女主如愿以偿收获了事业和爱情,男主坚持了自己的初衷。

  最后他们的身边都不是原来的他,王子和公主的爱情只适合存在于童话里。现实永远是残酷的,然曾经拥有那就是美好的。讲真,男女主并不适合在一起,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最后构想的结局才会让人觉得如此之美好,美好到让人哀伤。

  最后感谢时光网让宝宝在杜比全景声厅感受这部歌舞片,音效棒棒哒。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5

  《爱乐之城》是本次奥斯卡热门片之一,基本上也被观众和评论家们钦定的一部得奖片,虽然是久违的歌舞片,但关键情节并不完全由歌舞推动。虽然篇幅显冗长,歌曲也并不如《悲惨世界》或者《冰雪奇缘》来的让人眼前一亮,有过誉之嫌,但瑕不掩瑜,通过两个小时载歌载舞撒狗粮,到最后光阴荏苒物是人非的假想穿越,呈现在眼前的是复古的风格,饱暖的色彩,悠扬的旋律掩映下的一锅老火慢炖的毒鸡汤——陪你走向成功走到最后的往往不是最爱的那一个。

  也许人们早已厌倦了关于骨感现实和俗套爱情的故事,但令人欣慰的是,当你真正在看这部影片时,爱情故事早已融化在了视觉和听觉的两重享受中。影片在开头公路的热舞中,导演利用长镜头营造出舞台剧般的浩大延伸感,拉近观众与电影音乐表演的距离。同时,长镜头的沿用写实了神似《了不起的盖茨比》爵士年代的奢靡晚会。影片最后,在一帧帧极具印象派轻油画感的'蒙太奇剪辑中将叙事推向了高潮。钢琴声落之时,冲突已化解,结局是喜是悲,一目了然。

  与《泰坦尼克号》里的爱情伤情的最大的不同,《爱乐之城》中的爱情,没有遭遇到外力的巨大胁迫,所以,这里面的爱情没有生离死别之恸,但《爱乐之城》却更逼近普通人的爱情存在:曾有过偶然的相逢,曾有过轰轰烈烈的投入,曾有过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然而,一切都会弃之于脑后,昔日袒露出自己所有的秘密,让对方快乐又享受着对方给予的快乐的一切,日后都会成为伤害对方的一种利器。

  感谢这部影片予我们的灵魂得以休憩之地。现在是速食时代,新的东西永远被迅速置于众目之下沸腾,在不到三五分钟漫不经心的消遣之后化为焦炭。现实如饥不择食的巨人,吞噬着这些速生速朽的事物而成长,它们是否真的蕴含着心意,是否真的令人着迷,谁又会关心呢?而这部影片,让梦想真的变得熠熠生辉,为了追求感动,绝不向现实的荒谬妥协。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6

  我并不在意过元宵节,除了前些年组织同志们欢聚,近年都安静度过。但鸡年却因儿子远涛而过得有些不同。2月6日远涛来信说,他和小周在旧金山买票进戏院看了今年提名的《爱乐之城》《月光》《曼彻斯特》,都精彩。《爱》情人节会在中国上映,他很乐意在线买票请我找朋友作伴,去花城广场UA影院看,问我好不好。儿子在广州不时请我去影院看大片,知道我不用手机,不会网上订票,也不轻易去看电影。我复道:“今天是元月初十,过了元宵,才算过完春节。如果你在线买票请看《爱乐之城》,就是很有特色的礼物。我看了你给的图文,这电影有很多舞蹈,我会很爱看的。具体时间由你定,如果傍晚我们会提前到花城广场,可以拍摄些照片。先谢谢你!”儿子很快订好2月11日晚的两张票,于是我和朋友就去花城广场。先拍照,再吃快餐(晚上才吃汤圆),接着观影。

  故事中,两个小人物相识相爱,却不可避免地因艺术与商业、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令爱情备受考验一波三折,最终并非中国观众见惯的'大团圆。但我觉得,这倒让观众对爱情有更深刻的感悟。正如豆瓣一篇影评所写,片尾的闪回是米娅对与塞巴斯蒂安的一切的追忆和想象:要是初识的那个用琴声吸引了我的他没有撞开我离去就好了;如果在酒吧奇夫(那个做乐队的朋友)只是打招呼,没有向他提出邀约就好了;如果我的独角戏获得成功而他也在看就好了;如果我们可以如平凡情侣,变成夫妻,变成父母,然后拖着手一起依偎在爵士酒吧听我们的定情歌曲就好了。但就如之前评论说的:得失之间让人叹息的才是人生。

  走出影院去坐地铁时,朋友给远涛发微信:“《爱乐之城》,很励志很棒的电影,结局有些出乎意料。再次感谢。”远涛复:“不客气,佳节快乐!”后再复:“刚又出去跑步回。很开心你喜欢电影!”噢,儿子在旧金山正是早晨呢。朋友又说:“嗯,坚持锻炼,身体棒棒。我是比较钟情欧美片。这种音乐剧类型的电影,表现手法很独特,刚开场就让人热血沸腾,加上演员演技一流,故事耐人寻味,结局出乎意料,发人深思欲罢不能。影院环境、音响效果俱佳,非常惬意的一次视听享受。”就以这段话作为本文结尾吧。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7

  看完《爱乐之城》,身边有好几个女孩都在哭,我飞快擦了下眼睛走出影厅,也没再跟人讨论。但是每当想到它,依然心里会钝一下。

  这是一部已经被身边的朋友零差评的电影,我对它期待得太久,等到真正自己去看的时候,几乎是努力的让全身每一个细胞专注,去感受它。这样“用力”的去看一部电影,已经很久没有过。

  “电影已经让人生厌了。”自己经常会这样说,也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说。好的电影总是那么的郑重、得体、精致,享受电影有时候其实是一件体力活。我渴望一部真正年轻的,热情的,纯粹的、张扬的,讲爱情的电影。于是等到了《爱乐之城》。

  开场第一个长镜头,即是在堵车公路上的歌舞。不同的人从车中走出来载歌载舞,流畅唯美。巧合的相见,小演员与爵士钢琴家的爱情,故事按部就班发生。

  或许题材有些陈旧俗套,但是它如童话般美好、浪漫。夕阳或者星空,在蓝紫色的背景下满是情意。它是让你愿意一直跳舞、唱歌、追逐梦想的那类电影,谁会在乎短暂的失意呢。

  如果你不喜欢一部感人的爱情片,身边的人总会说,冷漠。但不是的,我总觉得,如果被情节感动,那么大多是因为你看片太少。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那些细节。那是电影帮你串联或者回忆起的,你自己的故事。

  约会的天文馆;在山顶休息时脱下的高跟鞋;幻想中Mia演独幕剧Sebastian拼命的鼓掌;试镜唱完歌之后两人在夕阳下闲聊,Mia突然深情望着Sebastian说:“我会永远爱你”;再相见,Sebastian下意识的说“欢迎来到Seb’s”。再大的爱,也是从这些小的地方来表现。看电影时,你会想起谁呢?

  艾玛斯通不是专业歌手,瑞恩高斯林为了影片从零开始学习弹钢琴,坦白说,《爱乐之城》作为歌舞片来说不算是最好的,但这竟然是我爱的部分。低吟浅唱,喃喃而语,情真意切,舞蹈脚步轻快随性,音乐总是在情感到达的地方才顺势涌出。这些歌舞不是为了展示给观众,而更像是用来取悦对方。

  更何况它还有那么多让人惊喜的迷影梗。Mia工作的.咖啡馆对面,就是《卡萨布兰卡》的取景地;Sebastian在山顶跳舞致敬了《雨中曲》的经典动作;两人约会去看《无因的反抗》;巴黎的场景致敬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些好莱坞黄金时期的金色碎片都被导演小心收拢起来,为影片带来更多光芒。

  我最喜欢的,是Mia试演时讲述的关于姑妈年轻时候来到巴黎,纵身跳入塞纳河还为此感冒了整个月的那一小段。艾玛斯通就站在那里由紧张的讲述变为轻松的吟唱,光束打在她身上。这是全篇精心编织的浪漫光影梦中,唯一不费吹灰之力就腾空出窍美妙到所有镜头都不可比拟的部分。

  就像圣诞节《真爱至上》总是最佳的观影选择一样,今后的情人节,我可能会一遍一遍的重复看《爱乐之城》。如果五年后Mia走进爵士酒吧,跟Sebastian重归于好,它可能只是一部还不错的爱情片。但是没有,一曲终了,回到现实,谁也没有奋不顾身,谁也没有离不开谁,两人回到各自的生活,一切不过幻想。

  这是最让大家唏嘘流泪的一段。在我看来这也是最好的感情结束方式。我可能和你再没有以后,即使幻想里很美,即使依然爱你,我依然接受不完美的结局。但是,和你在一起的每个现在,都是最美好的。电影里的春夏秋冬又一冬,爱情来来去去,从没有减少过。

  情人节的浪漫也是如此吧,我们见证了一段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却开始学会珍惜所有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们都不知道这段感情的终点在哪里,但记住,我的梦想里有你,此刻的你,永远的你。

  每个纪念日都对是曾经的见证,但是情人节,是要带着一种不问过去与将来的决绝的爱意。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8

  因为你说要推荐一部好电影,说你看了《爱乐之城》你压抑了好久的心情舒服太多了,赶紧跑去看!好猜测一下你到底遭遇了什么,毕竟这世界上能压抑你的事情并不多。果然好电影!

  理想的头屡撞现实的钉子的题材竟然被拍得如此奇幻。各种失意都没能阻挡和磨灭男女主角为理想奋斗为爱做出牺牲。各自的梦想终究在爱人的支持和鼓励下实现了。曾经相爱的人却咫尺天涯,心里面互相守望现实中各奔东西。

  电影最高妙的`地方是:无法实现的理想和心愿用歌舞剧的表现手法夸张地与现实相互映衬,既把现实的残酷展现的淋漓尽致又把理想衬托得无限美好,但是却并不让你绝望于二者之间遥远的距离。

  用星空里云端上动人心弦的舞蹈来表现令人心驰神往的爱情。爵士乐酒吧里理想各自实现生活中互相失散的两个人意外的重逢,钢琴弹奏起人生初见的那首曲子,才发现曾经砰然心动的一切依然还在。忧伤回眸的米娅看到塞巴斯丁不舍的眸光和一抹最终释然并祝福的点头微笑后也含泪颔首离去……

  在最艰难的时候一见钟情并互相鼓励支撑,在看到希望的时候互相祝福并各自离去,在理想相继实现后意外地重逢又再理性而无奈地告别……

  你看到什么了呢?既然理想的头注定要碰到现实的钉子,你还会努力前行吗?就因为无论多糟糕的状况你都有可能遭遇最美妙的爱情?即使无论多么动人心弦的爱情都有可能在互相奉献的途中迷失?只要有梦想,哪怕你千辛万苦为对方实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却最终失去了她,也一定会相信互相守望过的心始终会有和当年一样的热情与温暖?

  在未来漫长而未可知的岁月里,你一定会越来越坚定的相信爱才是这世界上真正无坚不摧的力量!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9

  刚看完――2月14号晚上11点看的,电影院人不多。流泪好几次,泪水最多是女主角第二次casting即兴讲故事那段。

  感想挺多,要捋一捋。

  看完整部电影一想,其实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的就是两个人各自有梦想,相遇、相知、相互支持,最后各自追梦的故事。但是为啥我这么感动呢?

  想来有三个原因。一是电影拍得很好、演员演得很好,跟真实生活一模一样。二是卖保险让我增加了很多辛酸的经历,看到电影更有感触。三是我的感官更敏感了,不管是听音乐、看舞蹈、观察人物表情、听台词等等,都能给我强烈的感受。

  感动的第一条线索是人文主义。“漫天繁星是否为我闪耀”这类台词、给人物的特写灯光等等,让我为小人物的梦想感动。但是感动之余,我联想起最近在《未来简史》里看到的人文主义,一想到人物主义其实也就是这几百年的产物,就觉得我现在的感动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如果是在17世纪或者更早,我的感动可能被视为愚蠢、反社会。我进而又想到《未来简史》提到的人文主义的三个主流分枝,就在想《爱乐之城》属于哪个流派呢?

  全程看下来,肯定是“自由人文主义”了,但是看到结尾男主角脸上淡然的微笑和女主角略带忧伤的微笑,我觉得又有些“进化人文主义”的色彩。

  不管怎样,歌声、舞蹈、故事、镜头、灯光,从头至尾都在打动我。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导演(们)特别会讲故事。结尾女主角坐在cafe里观赏男主角弹琴时的联想就很自然、浪漫又真实。灯光和镜头我尤其喜欢。通过不同灯光的变换,人物的心情、电影的情绪就很容易被感受到。

  崇尚梦想、犯错、略微的疯狂,也很感动我。

  电影一开头男主角就有句台词,一下子抓住了我。男主说:“我现在就是要让生活打击我到底,等它累了我就反击。” 男主对别人说的这句话,既体现了他的无力感,又体现了他的斗志,简直跟我的情绪一模一样。他的隐喻非常鼓舞我。

  男主第一次为女主讲解爵士乐的部分也让我挺震撼,原来他是这么听、看爵士乐的。原来那么多乐器每一个都是即兴、同时又很恰当地生长在一起。好神奇。

  感动的第二条线索是男女主角之间的支持。男的跑偏了女的就鼓励他、支持他,女的跑偏了男的就鼓励她、支持她――完美。尤其是男主去女主娘家找女主那段,女主说自己不想去第二次casting是因为她知道自己一定会失败,不想自取其辱――我简直觉得这就是在说我呀!去年有几个月最艰难的时期,我就是这么想的,失败了太多次,已经不敢再尝试了――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好多自己的经历呀……

  感动的第三条线索是歌舞。看着开场的舞蹈我就特别感动,特别感激自己没瞎、没聋,我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真的是老天赐给礼物,否则我就无法在电影院里享受这么美好的歌舞了。看着看着我就在想,为啥歌舞明明是虚幻的,我却这么感动呢?原来,要么是因为歌舞放大了我心中的乐观、快乐的部分;要么是因为歌舞里的快乐我永远都无法完全拥有,所以看到电影里演出来就特别感动。后来男女主角之间的舞蹈,你也可以从他们的舞蹈中感受到那种恰到好处、不远不近刚刚好的浪漫和情感。

  看到“5年后”那个部分,我就一直在想,这个结局的出现是为什么。想到了二个可能。

  第一,男主的实力确实不够,所以进不了好莱坞,就算女主也帮不了他,于是女主放弃了他。

  第二,男主实力够强,只是价值体现得比女主晚。我觉得这个情况可能性更大,因为这么牛逼的女主当时能看上男主,说明男主还是有实力的。况且,男主还是出名过的,有大公司愿意培养的`,就算他后来放弃了,那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再出名也是不难的。可悲的就是女主的估值很快跟上了价值,换句话说,女主很快获得了溢价。男主的估值早晚也会跟上价值,而且按照电影的情节,估计电影结尾那会儿男主离成功就不远了。然而造化弄人,就在男主的价值浮现落后女主的几年里,女主和别人生了孩子。如果这种可能性成立,那么造成这个结局的责任就在女主了,因为男主有实力,其实女主帮他就可以了,毕竟女主的命运能起死回生也是男主帮的。但是女主为啥没帮他,却跟一个有钱的男人结婚了呢?我估计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有钱的男的,女主也不能成这么大的事儿。而既然靠这个有钱的男的女主才成角儿,女主也就没法找回男主了。所以本质就是女主的人生中,成就比感情更重要。既然这样,无可厚非,这也就是“进化人文主义”的所在了。

  结尾那段幻想,我仔细一想,很可能是男主角的幻想而不是女主角的,因为女主角如果想要那种生活,早就帮男主出名了。那段情节的镜头既然也是由男主弹琴开始的,那也更可能是男主的幻想。女主就算也有同样幻想了,我觉得也仅仅是幻想而已,她没真想实现。

  这部电影也提醒了我,梦想一定要大,否则就像男主角这样,人家女主做梦是到好莱坞结果就真去好莱坞了,你小子的梦想就仅仅是开一家爵士乐cafe,就算实现了也仅仅是一家cafe。真真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啊……

  想了这么一通,我觉得还挺庆幸,因为电影的情节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在男主参加商业乐队、女主提醒他梦想的部分,我就感觉不太现实了。现实中女主肯定会支持男主赚钱、同时提醒他梦想。我不相信有哪个女人会让男朋友放弃一条闪耀的明星路、仅仅在老家开个cafe的。

  不过还是很感动,眼泪还是流了很多次。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10

  当歌舞剧看的话,是非常有Singing in The Rain的感觉。

  当然,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冬天的晚上,女主只穿小礼服街上走还不觉得冷(虽然好莱坞的冬天不冷,但明明白天还穿着羽绒服);两人到一个天文馆约会到一半忽然飘起来跳舞(可能是为了表现心情愉悦);电影院里,女主跑到台前找人,这么挡视线,居然没有观众骂她(可能观众素质实在超乎想象的好)等等这种逻辑问题,就不要太纠结。

  两个追梦人大多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名成利就之后便会分道扬镳,所以电影的结局在我意料之内。

  在他学会妥协,与讨厌的人合作,做不喜欢的音乐,整日为事业忙碌,有一天她问他是不是放弃梦想?

  两人还为此起了争执,直到Mia的独角戏惨败,演技被路人嘲笑,她不由得对自我产生怀疑,他俩的爱情也随之崩溃。

  后来,当他重拾理想并成功开了一间Club,彼时她也大红大紫,同样是一个舞台的距离,同样的一首曲子,台上台下却已物是人非。

  叙事方式很特别,但我对电影的感觉一般。

  我想我真的.没法跟只为艺术而生的艺术家在一起,我一直认为只有你变得强大,有话语权有钱才无需顾虑别人的喜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像张曼玉,她不需在乎大众喜不喜欢她的歌声、她的音乐,不论你欣赏与否,她想唱就唱,因为她不需要靠你吃饭。

  当你穷困潦倒,自己都养不活自己时,还怎么实践梦想?

  只有极少数的人在实现梦想的同时还能赚到钱,一般的人如你我给自己设下期限后,不行就认命,换另一个方式也能到终点。

  当然不受生活胁迫、不向现实低头,即使三餐不继,也坚定不移奔向目的地的人,我是极为敬佩的,因为我做不到,我只会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找平衡点,争取两边都能兼顾。

  最后是一连串的重新假设过程和结局,然而世上根本没有如果,那一首曲,是开始也是结束,从此是路人。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11

  故事发生在当代的洛杉矶,寂寥的小演员米娅的志向是女演员兼剧作家,她沉迷老电影明星。她在华纳兄弟的片场当咖啡师,经常翘班去试镜,如果真的接到戏,哪怕再小的角色也会让她欣喜若狂。塞巴斯蒂安是一名系丝绸领带的爵士钢琴师,对艺术有着近乎洁癖的追求。他想开间俱乐部,但他所痴迷的音乐更适合博物馆,几乎没有人会愿意花钱去听。

  同样追求梦想的两人在这座城市里遇见彼此,他们由一开始相看两厌,到后来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浪漫的星空下,有感而发地唱歌跳舞,而在歌舞中,他们是那样的契合,有默契,成为了彼此的知音,坠入了爱河。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彼此鼓励对方不要放弃梦想。而后在一次偶然,塞巴斯蒂安听到了米娅跟母亲的电话通话,塞巴斯蒂安知道如果想给米娅安定的生活,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是不可靠的。塞巴斯蒂安违心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在尖叫的观众面前摆弄音乐合成器。但在逐渐达成梦想的同时,艺术与商业、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朦胧博弈,两人的`情感也面临抉择和考验,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分歧后,他们彼此仍然鼓励对方不要放弃梦想。

  故事的最后,这对情侣各自完成了自己梦想,但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延续下去。对于这部影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的最后十分钟。故事的最后十分钟,米娅跟他的丈夫偶然去到了塞巴斯蒂安的俱乐部听音乐,塞巴斯蒂安看到了坐在台下的米娅和她的丈夫。塞巴斯蒂安有感而发,弹奏了一首Mia&Sebastian’sTheme,包含了塞巴斯蒂安对他们的爱情美好的幻想,幻想两个人一路的相识、相知、相恋、结婚、生子,毫无争吵、分歧,一直甜蜜,幻想着陪在米娅身边的男人是他,而这首曲子塞巴斯蒂安没有弹下最后一个音,似乎是希望这段美好的爱情不会结束,这首曲子是塞巴斯蒂安和米娅相识时候塞巴斯蒂安弹的曲子,我相信,米娅肯定也听出来塞巴斯蒂安少弹了最后一个音,也应该明白了塞巴斯蒂安的寓意。

  很明显,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爱情、理想与现实,主人公战胜现实、实现理想,同时也结束了爱情。有人说,这样的结局是美好的,他们的爱情停留在了最美好的时刻,是它不会被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所消磨殆尽,使其还能在日后回想起还能想起它的美好,嘴角还能上扬,浅浅微笑。而我对这个观点颇为赞同,但仍会感到惋惜,还是会在电影散场后痛哭着说为什么男女主最后没有在一起。或许,最后没在一起也是这段感情一个完美的句号吧。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12

 我从来不觉得对一部电影的褒扬会被评论为过誉,因为电影终究是一种艺术形式,会引起人的共鸣,所以能与我有感情交融的电影我一定会毫不吝啬地献上赞扬,更别说在视觉上是如此靓丽的一部电影了。

  电影开头穿插着介绍了两个逐梦的年轻人是如何失意,再到茫茫人海中的无数次相遇,有人会说这太巧合了,是啊,因为这彻头彻尾就是一场梦!电影里的桥段也有预示,比如在星空中舞蹈的时候,好莱坞的歌舞片似乎都喜欢把人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一边叹服它的美好,一边叹惋它的虚无。但两个人的感情绝不是虚无的,虽然不能采用普通爱情片的叙事手法,开头交代的两个人的背景已经足够推动故事的发展了。接着就是道出各自的梦想,后面的剧情其实不用多想,我想讲的是里面的歌舞。

  客观来说,舞蹈的编排是赶不上黄金时代的,但导演懂得扬长避短,通过各种调度使节奏很到位,演员卡动作也很有张力,鞋子踏在地上的踢踏声悦耳清脆。为了更有代入感,剪辑很多淡出、叠影,溶化的手法,包括片头和结尾,都是极富年代感的字体和画质。服饰设计有沿用也有革新,裙子肩膀的裁剪和甩起来的裙摆都像极了黄金时代的风格,但是显得更加轻盈,裙子上也没有繁杂的装饰,融合了现代设计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场景真是美绝了,对于一个很注重电影美术设计的人来说,每一处的场景构思都可以用无懈可击来形容,美到可以让每个对憧憬美好的人做梦,你能想象一个满天繁星倒映在深色的'水面上,两个人踏着星光翩翩起舞的画面吗?虽然也是借鉴,但好莱坞现在的工业水平还是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还有就是导演通过镜头的晃动推拉切入到场景的镜头也要加分,让观赏的人没有停歇的机会。其实导演的剪辑能力在《爆裂鼓手》中就可见一斑了。

  在渲染情感的方面,歌舞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首歌的歌词都很应景啊,再加上导演对节奏的掌控能力,情感爆发处震撼人心。相比高司令,石头的表演跨度更大,特写镜头很多,其实石头的表演能承受这么多奖项也是电影本身加成了。

  最后的结局并不美好,一个冰冷的事实横亘在两人面前,现实是一道跨不过的坎,有一个怀揣着独立音乐人梦想的同学告诉我说,看完后想了很久,太有带入感了。我觉得,每个向现实低头的做梦者都会感同身受,女主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让人幻想的地方,看完电影真的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13

  怎么说也是荣获了颁奖季200多个大奖的影片,这部《爱乐之城》确实是一部好听、好看的影片,颁奖季实至名归。

  这是一部有梦的电影,有梦即能共鸣,这就是《爱乐之城》为什么能够感动整个好莱坞的原因。

  献给整个好莱坞的梦境

  好莱坞并不永远是纸醉金迷的世界,他对于成功人士来说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名利场,对于普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是它对于底层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黑洞,你不知道走进黑洞之后,会遇到的是灾难还是机会。所以,与其说《爱乐之城》是一部让整个好莱坞沸腾的影片,倒不如说是好莱坞每个底层工作者的辛酸堆积起了这部电影的沸点。

  这是属于好莱坞自己的故事,而这部影片正是用好莱坞自己的故事撼动了好莱坞电影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两个处于好莱坞名利场最底层的男女,怀揣着各自的明星梦,他们相遇、相爱、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他们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做着最底层的洗涮工作,来维持生存。他们披荆斩棘、克服困难、永不气馁却看不到前途与结局,有些人抓住机会一飞冲天,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出头的机会。这样的故事,在好莱坞、在香港、在巴黎、在纽约、在伦敦、在上海、在深圳,甚至在北京,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着。

  歌舞,只是电影的外衣这部电影,而内核便是这部电影的情感。这是一部有真情的电影,他让所有的年轻人能够在当中找到共鸣,不管你是正在奋斗中、还是功成名就后,都能够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现在或者以前的影子。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整体观感

  影片特别重视场景气氛与色彩给人的主观视觉感受,最典型的就是影片对于歌舞“走心”的运用,避免了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尴尬。

  导演特别的知道,什么样的歌舞调度能够打动人的情感。影片整体色彩斑斓,主色调正如同电影海报那样湛蓝清澈,充满了理想与梦幻的感觉。预告片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导演对于场景灯光变化的运用能力,在酒吧中,周围的灯光逐渐灭去,只留下镜头中的.女主角孤独的站在黑暗中,女主角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无限放大,带着一丝情绪的渲染,清楚的直达内心。影片的高潮处,石头姐和瑞恩高斯林在蓝色的夜空中逐渐升起,翩翩起舞,也是两人内心世界甜蜜写照。生活的孤独与爱情的甜蜜,都是主观世界中自己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早在去年的《爆裂鼓手》中,导演就已经展现出了对于音乐和场景的理解。而这一次,音乐和剪辑的水平依然是丝毫不掉线的。影片中大量的出现长段爵士乐的表现,通过场景之间富有节奏感的快速切换来丰富视觉体验,而并不仅仅只是单独的音乐欣赏。原本只属于爵士乐粉丝的长段音乐表演,被赋予了一部电影应该有的情绪。这些情绪,都表现了电影中年轻的底层奋斗者们生生不息的动力和被环境压抑已久的亟待发泄的情绪,张力十足。

  纵然是一部成色极佳的影片,也会有败笔。这部影片的败笔,也正是因为太过于自我,他宣泄了自己的情感,让娱乐圈的成功人士和小伙计们产生了共鸣。但是如此一部以共鸣来打动人心的影片,如果褪去了共鸣感,就沦为了一部平庸之作。因为这部电影细细分析起来就是一部情节俗套的励志电影,而且自动抛弃了那些没有在社会底层打拼过的人群,也抛弃了只以学术的眼光来看待电影的学者。你可以说他俗套,甚至也可以说他给奥斯卡丢脸,因为他并不属于你,它只属于那些曾经或正在底层挣扎的那些人。

  自己人生的味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14

  《爱乐之城》是一篇很励志的电影,很值得大家去观看的一部电影,会对一些人起到很大的作用,使我有了深深的感悟。

  这个电影讲了米娅渴望成为一名演员,但至今她任旧只是片场咖啡里的一名平凡的咖啡师,尽管不停的参加大大小小的试镜,但米娅收获的只有失败。某日,在一场派对之中,米娅邂逅了名为塞巴斯汀的男子,起初两人之间产生了小小的矛盾,但很快,米娅便被赛巴斯汀身上闪耀的才华以及他对爵士乐的纯粹追求所吸引,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在塞巴斯汀的鼓励下,米娅辞掉了咖啡厅的工作,专心为自己写起了剧本,与此同时,塞巴斯汀为了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开始演奏自己并不喜欢的`现代爵士乐,没想到一炮而红。随着时间的推移,努力追求梦想的两人,彼此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在理想和感情之间,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追梦路上必然会荆棘不断,我们斩断荆棘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向往的远方,因为你一旦忘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你便失去了破荆斩棘的勇气和动力,否则,你的心灵就会迷失,也许你将永远被困在一座城中。

  当然,本影片最大的亮点是男女主角对梦想的坚守与付出,我以为,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持。梦想是现实最大的动力,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气。而你,你会为梦想付出一切的动力吗?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15

  其实我觉得《爱乐之城》要讲的还不止是对于电影的热爱,或用电影填补现实的缺憾。更多时候,电影用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其实要说的是电影(或艺术)对人深远的“影响”。在电影之中,男女主角是因为对艺术的共同喜好相识相知,他们除了互相鼓励和互相成就彼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对方的影响。

  就像斯通本身并不热衷爵士乐,但高斯林却改变了她对此的看法;她原先也希望通过参加一些社交派对认识一些上流社会的导演或制作人,以实现自己的演员理想,但高斯林却让她去学习创作,而有趣的是,当斯通开始写自己的剧本时,之前和她一起住的室友们(她们不免热衷于结实权贵)却统统离场不再出现,而斯通则走上了真正的'“艺术”之路,如若不是因为这样,她亦无法在最后那次面试中打动制作人(因为制作人说她需要的是演员的“创作”能力);同样,当高斯林为了生计跟随乐队长期巡演,差点放弃自己的理想时,只有斯通告诉他,那不是他应该过的生活,她甚至为他设计他未来爵士酒吧的名字,让他免于噱头,回归音乐本身。

  其实电影之中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细节:比如斯通最后走进高斯林的爵士酒吧,是因为她的老公听到了爵士乐而提议一起进去听听——她最后找的老公也是喜欢爵士乐的,谁能说这不是高斯林带给她的“影响”呢?再比如电影中高斯林的姐姐一开场似乎反感高斯林醉心于音乐,但电影中却安排她最终嫁给了一个黑人,这里面又是否有高斯林与爵士乐的“影响”?

  而电影中真正点题的,其实是斯通在面试时唱的那首《Audition》,在那首歌中,斯通说了一个她阿姨的故事:她的阿姨是一个演员,对她“影响”甚巨,阿姨从小带她看老电影(包括《卡萨布兰卡》),培养她对于电影和表演的热爱,告诉她从事艺术虽然难免需要承受伤痛,却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斯通唱得动情,但歌词却显示了那份“影响”的深远,包括最后斯通自导自演舞台剧,背后的窗户外就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电影中虽没有展现舞台剧的细节,但却显露了斯通对“艺术”感知的那份初衷,是来自他的阿姨——在斯通唱的《Audition》中,就是她的阿姨在巴黎的故事。

  这份关于“影响”的主题,其实不但存在于这个爱情故事之中,也存在于本片的电影形式本身。导演在这部电影之中,刻意选择胶片,并用老旧的cinemascope变形宽银幕拍摄,致敬那些黄金时代的歌舞类型电影。要知道,无论是胶片还是cinemascope,或是黄金时代的歌舞类型片,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统统落幕,如同电影中那间放映《无因的反叛》的电影院一般,最终以结业收场。

  这一切不正就像电影中高斯林和斯通的爱情故事一样吗?虽曾经美好最后却不无遗憾与伤感。可是,这些电影留给人的“影响”与“振荡”,却是隽永而深刻的。就像达米安·沙泽勒拍了这部风靡全球的电影,不就是告诉世人这些电影、音乐、艺术给予自己的养分吗?一个创作人用一部电影慨叹艺术对人的影响,以此致敬影响过他的电影和音乐,抒发对电影对音乐的热爱,再借此影响更多的人,我真是想不到比这更深情浪漫的事了。

  所以当我看到故事的最后,当斯通回头与高斯林对望时,虽然充满着感伤,但最后在我心中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份温暖、一份抚慰。因为我知道,斯通和高斯林的那一笑,更多的是感谢、感恩——感谢我们曾经相爱,感谢我们的生命中有过彼此,感谢我们在逐梦之路上并肩同行互相成就彼此,而那份彼此的影响,将永留我的心底、我的生命之中,永不磨灭。

  我很喜欢作词人黄霑填过的一句歌词:“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我想,世事变幻,电影不也是永恒的吗?就像高斯林和斯通分开之前说的:“我会永远爱你”,其实说的,不过就是“电影”吧。是的,就让他们在“电影”之中永远相爱吧,至死不渝,永不分开。就像我们知道,我们从今往后还会继续热爱电影一般。

  笃定,确信,并一生一世地。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相关文章:

有关《爱乐之城》爱情电影观后感600字07-22

艺术电影《爱乐之城》个人观后感范文(精选18篇)04-20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08-21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06-20

《爱乐之城》观后感07-11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04-17

《爱乐之城》观后感08-21

爱乐之城观后感06-29

爱乐之城观后感09-05

爱乐之城观后感通用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