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800字(精选13篇)
在科技的宇宙中翱翔 丁璐源 星期四的下午,阳光明媚,蔚蓝的天空一眼望不到边。在那广阔蓝天外的宇宙,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1
何为中国式浪漫?星河灿烂,宇宙寥廓,中国式的浪漫其实是隐在岁月中,藏在骨子里。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嫦娥探月”到“载人航天”,从“天问探火”到“北斗指路”……“神舟”“天宫”“嫦娥”“玉兔”“祝融”“天问”“北斗”……这些充满神话典故的名字,尽显中国式浪漫,航天人不仅有星辰大海,还有诗和远方,不仅有文明血脉的延续,更有中国精神的见证。它蕴含着我国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伟大精神的积淀。中国航天事业历经探索发展之路,从无到有、由弱至强,激发了无数国人的爱国情怀。一路走来,多少艰辛,多少奇迹!这是命名之浪漫。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一览神州,世界领先,为之震撼,就是出舱。翟志刚在踏入太空时,高举双手,大声喊道:“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紧跟其后说道:“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一声清脆的女生随之而来,说道:“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这一声声背后都有一句“曙光明白”。“曙光”曾是星星之火,点亮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我国启动第一次载人航天计划,名字就叫“曙光一号”工程。如今,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入空间站阶段,“曙光”的职能也得到拓展,成为航天员出舱活动专项指挥的代号。曙光,黎明的曙光,中国的曙光,人类的曙光,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这是行动之浪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空间站与地面进行互动,普及科学知识,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科技创造生活,创新成就未来。我们要从中学习“航天”精神,从创新突破中汲取前进力量,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科技之浪漫。
王亚平老师在天空课堂中说道:“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未来是你们的,希望你们的梦想在广袤的宇宙中绽放。”新时代的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走过泥泞,翻过高山,越过海洋,扬起希望的风帆,驶向未来的彼岸。纵然前途漫漫,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颗追梦的心。无论何时,都要记住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
仰望星空,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有你,有我,中国永远浪漫!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2
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亲从事航天事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我也成了众多盼望人中的一员。而现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梦想,让它扑进我的怀抱吧。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3
”同学们,你们好!”随着航天员老师王亚平清亮的声音穿过大气层,从遥远的太空飞到我的耳畔时,我期待着”天宫第一课”开始了。
天宫的课堂很清晰。虽然在相距遥远、神秘浩瀚的太空中,我却发现课堂的画面依然十分清晰,丝毫不受影响,甚至连航天员老师们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看的一清二楚,仿佛触手可及。这大大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令我感叹不已。后来我知道了,这短短半个小时的天宫第一课,背后可全都是国家的雷达、信号塔、传输带这些黑科技”默默地付出”。没有它们,恐怕就没有后面精彩实验什么事儿了,看来,中国的科技真是越来越发达啊!
天宫的课堂很奇妙。课中有一位同学提问:在太空能不能像在地球上正常行走?航天员老师叶光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便尝试着在太空行走起来。结果可想而知,他的身体来了一个360度的大挪移,头朝地、脚朝天飘了起来,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看来,太空是一种完全失重的环境,人是无法正常行走的。紧接着,王亚平老师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奇特的实验:在乒乓球浮力消失实验中,乒乓球竟然沉到了水底,这是因为太空中的浮力几乎全部消失的缘故;在水膜张力试验中,小水膜慢慢扩大,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这让我明白了水膜表面的张力会变强;在泡腾片的实验中,王亚平老师将蓝色的颜料注入大水球中,随后放入泡腾片,瞬间便产生了许多气泡,出现了一副奇妙的景象。
天空的课堂很亲切。这份亲切,让我想到了我的校园。太空中的航天员老师,跟我校园的老师一样,都是辛勤的园丁,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陪伴我们成长,向我们传授知识,让我们的好奇心满足,让我们的梦想实现,他们都一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天空的课堂很激扬。看天空第一课,激起了我奋斗的热情、学习的激情。让我在心中暗暗决心,要和这些航天员老师一样,投身到祖国的科技事业中去,努力创造、创新,拥抱未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这,就是天空的课堂,它是中国在太空的家,也是一个个传奇写照的来源。在这里,我真情希望,让无尽的太空,永远照亮我们中国人成长的足迹。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4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5
启迪心智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最宝贵的财富。课本中高度浓缩而又晦涩的知识往往学起来较为枯燥,而当被这些理论支撑的科学实验,在孩子们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师”演示出来的那一刻,牛顿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题海里让人停滞的知识之锚,因为它们全都活了起来。科普知识的活力会转化为心智未开的少年求学途中的动力,到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为追寻当年的太空实验而成为颇有建树的科学家。
理解科学需要“仪式感”。除过那些无人不知的科学天才,没有多少人天生对物理公式或数学推导有近乎纯粹的兴趣。就像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功用一般,“天宫课堂”就是一部现实中的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的问世从感性的角度让一代人拥抱科学,认识宇宙,“天宫课堂”则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用更理性的视角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之美。
对外宣传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开播面向全球,授课内容可根据新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切实把科普教育这堂大课上出了“国际味”。能在国家空间站做“天宫课堂”的项目,无疑是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彰显。用航天事业“夹带私货”,早已是世界强国们做广告宣传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罗斯就曾在索契冬奥会和世界杯期间将奥运圣火和足球带上太空造势。航天工业需举国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闻。我国打造独一无二的“天宫课堂”品牌,象征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仪式感”。把课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学作秀和形式主义,而是因为它同科学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补,用一种说服力的方式,向每一个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验证理想的契机。这样的“仪式感”值得再多“亿”点。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6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7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15:40开始,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8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呀习也飞不高……”我哼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走在路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就像歌中的那只小小鸟,我是人,人怎么能飞呢?一想到这儿,我就十分沮丧。不过我有时还是想入非非:我的梦想就是也能乘坐飞船火箭,飞到太空去遨游一番,去寻找新的有生命的星球或其他任务,呵呵,那就太爽了!不过好像不太现实,神舟五号也才载了杨利伟一个人,那能轮得上我呢?唉!
我迈进家门,按例打开了电视机,只见中央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正报道说:“今天上午九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宇航员为费俊龙和聂海胜。”我几乎每天都认真地观看有关神六的新闻报道,了解了神六的基本情况、宇航员的衣食住行以及神六与神五的区别等等。我心情十分激动,同时也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天哪,才两年的时间,我国就成功发射了两艘航天飞船!
你看,这神六可比神五先进多了,光宇航员就增加了一倍,同时,神六的飞行时间达到了115小时32分钟,比神五的21小时多了好几倍,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另外还有食物,原来神五就简简单单几种,神六却有50多种,在太空中,连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都能吃到!这下子可激活了我的脑细胞:对了!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每2年有一架航天飞船上天,每次增加一名宇航员,到最新年就应该做到一艘航天飞船一次可以乘载9名航天员了吗?我不禁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了。我心里暗想道,我要计划一下,争取当一名宇航员,到太空去遨游一番!
做宇航员所必备的条件是:高超的飞行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高超的飞行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以后可以慢慢培养,现在我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练,增强体质,同时更要抓紧学习,积累知识,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航天员。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飞天梦想将成为现实,我一定会圆了这个梦!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9
奋斗是实现梦想的翅膀。一代又一代的宇航员在太空试验领域努力工作,心有天地经纬度,脚到广阔的天空,在贫穷的基础上努力工作,在反复的试验和寻求中前进,在卓越的关键下追求卓越,敢于突破困难,勇敢地开辟新的道路。宇航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中学培训中学经验和强大的技能,飞行和行走需要坚实的基础,他们需要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和强壮的身体苦的训练使他们具有超强的意志力和信心。为了实现伟大的航天事业,宇航员和宇航员以艰辛和曲折作为职业发展的阶梯,以雄心壮志锻造骨骼,以骨骼积累信心,在持续的斗争中实现更高水平的航天事业创新和突破。
从神一的成功发射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旅……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一段新的旅程,每一次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曾经说过:事实上,地上没有路,更多的人走,它已经成为一条路。这条路是由双脚走出来的,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自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以来,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贯的坚持,是促进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自然不是弯路,突破前人没有突破的障碍也不可避免地是挫折,成为先驱,成为先驱,只敢突破,突破新世界,抓住新高地。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回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探火,从大胆的假设到成功的实践,都体现了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苦跋涉,再到辉煌成就,留下了中国的身影和足迹,
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10
我国科技在日益发展,飞上天空以不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梦想,人们将未来的发展定在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随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国又一次在茫茫的太空中授课啦!
这一次的天宫课堂生动有趣,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翻跟头的冰墩墩。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老师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老师的手中。这个实验用到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正好是我们八年级下册物理所学习的'内容。虽然刚刚学过这个知识点却对他不甚了解,因为在地球上,无法做到理想状态——不受力。但是在太空站,冰墩墩却真真实实的几乎不受力,在空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还有湿热的冰球这个实验,这个实验让我们仿佛进入了魔法的世界。冰球像极了童话中的水晶球,也象征着我们踏入了新时代的大门。但如果是在地球上是完全不可行的。在太空中没有容器的限制水球可以自然的变成球体。这个实验也让我们提前领略到了化学的神奇。
自从这节课后,不断去探索的明显增加很多,求学之心增强了。我也从中获取了很多知识。世界上的知识真是无穷的多,我总是觉得只要把现在所学的学好就行,但通过这节课我才明白这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小水滴,我心里一股发奋学习的热情油然而生。在茫茫的太空中不光只有一些星球,一些行星,有数不胜数的东西悄悄地躲藏在这里,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他们,他们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只要我们有求学的那颗心,就能驾驶着自己的太空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自由穿梭。
中国航天即将进入新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为中国航天加油。向新时代,新征程出发。征途漫漫,努力奋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11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向全国中小学生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一号”授课,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水滴在太空与在地面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失重条件下如何测量物体质量、陀螺的旋转有何奥秘……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12
据了解,“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授课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课。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向我们青少年讲述了失重环境中的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的张力情况。
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在失重的环境下,人可以随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难度动作。
看,这是王亚平在向我们演示单摆运动。只见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然后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做往复摆动,而是神奇地飘浮了起来。王亚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点,再松手,小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这是因为小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没有了回复力。
这时,王亚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圆周运动,而且一直在转,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一样。再换个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圆周运动。在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只给小球一个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绕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但在地面上却不行。
王亚平又从饮水袋中挤出了一个小水滴,这小水滴就像一个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她还把一个金属的圆环伸进水袋里,制成了一个水膜,并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点一点地变厚,形成了一个水球。王亚平姐姐还向水球中注射了两个气泡。
等把气泡抽出来后,又把红色的液体注入了水球中,红色的液体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扩散开来了。水球也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水球,像一个红色的水晶球。
这就是“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这次授课共用了40多分钟呢。我认为这样的课特别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专注认真,没有一个说话的。有的托着下巴,连口水都流出来了,也来不及擦。
通过这节课,我萌生了一个理想:我也想当一名宇航员,因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舱里随意地飘来飘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实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环境……
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科学的无限魅力!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篇13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蓝,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直播学生观后感(精选22篇)03-23
最新《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精选7篇)12-09
个人《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八篇02-16
关于《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通用9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