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别告诉她》观后感800字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告诉她》观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别告诉她》观后感800字 1
在刚刚举行的金球奖举行颁奖典礼上,电影《别告诉她》女主奥卡菲娜凭借出色表演夺得第77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大奖,她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感谢饰演“奶奶”的赵淑珍,台下的赵淑珍也为“碧莉”激动鼓掌。恰好,我也刚刚看过这部影片,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这一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一部,平淡温情的家庭剧情片,一部轻喜剧,一部,没什么大明星却能潜移默化让你笑让你哭,让你最后感恩活着真好的片子。看完后,我跟朋友说,特别喜欢它。
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国内的奶奶得了癌症,在美国的儿子、儿媳妇、孙女回国看奶奶,为了不让奶奶察觉自己生病的事儿,一家几个儿女都假装以办理一场假婚礼的方式来和奶奶做最后的告别。这电影里引出了一个巨大的人生命题,那就是:当你最爱的亲人即将离世时,是否要告诉她真相。
在中国,这个真相显然是不会说的。就像电影中的医生和孙女的.对话。留学回来的英俊男医生告诉一直在美国生活的孙女:中国人一般都瞒着病人,因为觉得瞒着会对他们好。
但孙女却在内心一直纠结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告诉她,那她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走了会不会更不好?
一方面是传统做法,另一方面是反思维定式。都有道理,也都没道理。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考虑了。但是电影本身显然是不要给我们这个答案,而是着重于展现一家人为了“真相”的隐瞒给奶奶做一场婚礼秀。呆萌的堂弟和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媳妇,一家人其乐融融,生病的奶奶跑前跑后,这过程真是特别生活也特别有趣。其中有一段儿是奶奶教给孙女练喊气功。这个在不少老年人那里都是养生的日常“神功”。奶奶一边儿带着孙女喊,一边说,自己就因为喊气功身体就特别结实。让明白“真相”的观众哭笑不得。
还有弟弟婚礼现场,那个长达几小时的现场,两个儿子轮番上场在台上给母亲讲话,其实观众知道就是向母亲做告别,但母亲却乐呵呵接纳又感动流泪。这个场面应该是本片中最让人动容的部分。我很喜欢本片的一种态度,就是它没有站在批判中国传统婚丧嫁娶陋习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站在了亲情这一角度。因为改编自真人真事,是真正导演自己的亲奶奶,他们做的这样的“婚礼秀”,所以,片中主人公和各种儿子、儿媳、小姑姑的态度就特别真实和微妙。奶奶的表演也确实好,最后当彩蛋出来,真人原型奶奶生前的录像在大银幕上放起的时候,让人还是感到一种暖意的。
这种反应家庭剧情的电影,拍好了不容易。虽然产量不少,但经典作品能提出来的也就几部,比如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喜宴》就常常被人提起。但《别告诉她》这部电影,我觉得可以和《饮食男女》相比。轻松、黑色幽默、亲情感人、真情流露、有伦理探索。这些都是它让人看后可以被传出好口碑的原因。
包括刚刚收获的金球奖,电影《别告诉她》海外获得全面盛赞,此前不仅获得圣丹斯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项”、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将十佳独立电影,近日还被美国电影学会AFI评为年度十佳电影。据说,《别告诉她》是李安导演最喜欢的电影。导演李安在《综艺》特别企划的“Directors onDirectors”活动中,更把它列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这一点和我的推荐不谋而合。当全世界都在为这个东方故事鼓掌时,我们也该有文化自信,力挺一下属于这个中国家庭的故事。
《别告诉她》观后感800字 2
赵淑珍奶奶从16岁开始接触表演,到今年刚好60年。在这一甲子里,她从话剧演员出发,经历了电视录像时代、电台时代、剧集时代,再走向大银幕。表演的缘分或许是从小学时期就结下的,今天的奶奶还记得那个场景:“学校汇演时,别人都说未来要做工程师,来要做医生,而分配我的那句台词,就是我将来要做一个人民的演员。”
时针拨回到1960年,16岁的赵淑珍被同学领着站在哈尔滨话剧院的门口。当时剧院成立才仅仅三年,赵淑珍没进过所谓的科班,也没有理论基础,就稀里糊涂地参加了面试。考官给她讲戏,刚念了一段台本,她突然就哭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哭戏”让考官看到了赵淑珍的悟性,她也由此得到了一个爱称,叫“小猫”。
后来的“小猫”,从老师身后亦步亦趋的学徒做起,在舞台上跑过龙套,也坐过马拉大板车去农村演出,并逐渐成长为哈尔滨话剧院的当家女一号。辉煌时期,哈尔滨话剧院曾经与北京人艺、上海人艺、辽宁人艺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话剧院。赵淑珍也收到了数不清的来信和采访邀请,还曾与剧组一同到希腊演出。
70年代,中国步入电视录像时代。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剧的概念,都是两集、四集的短篇幅录像。赵淑珍也有幸成为了最早一批进入电视剧行业的话剧演员。1992年,长篇电视剧《年轮》播出,这部描写东北哈尔滨知青聚散离合的连续剧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在其中饰演王小嵩的妈妈这个角色的'赵淑珍也成了知青红人。如今她再回哈尔滨,那些60岁的知青见到她还会和她合影,亲切地叫她“王小嵩的妈”。
最近赵淑珍也频繁地以“奶奶”身份活跃在荧屏里,她最为年轻观众了解的角色,还属《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王老太太”一角。这个偏宠康姨妈的反派角色虽然出场时间晚,却给观众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别告诉她》观后感800字 3
碧莉痛诉当年爷爷得了癌症后没有人告诉她,之后再回来,爷爷就那么“消失了”。母亲振振有词:为了你的学业呀,学业要紧呀。人们的饥荒心理(生存焦虑)转嫁到孩子学业上最为普遍,也最容易为社会所理解、接受。
我们从两个方面看这个问题。一是纯逻辑。耽误了今天、今年的学习、考试,明天、明年可以继续,爷爷只有一个,生病期间的陪伴和去世后的告别,只有一次。孰轻孰重?二是从心理学角度。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讲,完整地经历了亲人生病、病逝、丧失、恢复的过程,事情结束,我们继续向前生活。未成年人在此过程完全不知情,不能陪伴和告别,这是“未完成”事件,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如遗弃创伤,伴随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碧莉在两岁多时寄养在奶奶家,六岁移民,她承受了太多遗弃创伤。
30岁仍然在为房租犯愁,谁敢说碧莉一定不是在重复童年被遗弃的惨剧呢?碧莉乘车路过幼年和奶奶居住过的`地方,一再地表示想再看看,她想看的是什么?自己的根以及消失的一切:爷爷,长春的家,北京的家。
我们传统上对做人有非常高的要求,喜怒不形于色原本是指极高的情绪管控能力,由于很难办到,大家强行把情绪、情感压抑、隐藏起来冒充高明。
《别告诉她》里一家人都瞧不起碧莉隐藏情绪能力低下,实际上这家人里碧莉最健康。科学地讲,情绪需要疏导、宣泄,碧莉哭诉她想留在国内陪奶奶的那场戏,她把爷爷去世被瞒、现在要瞒着奶奶病情的情绪、情感表达得准确自如。大伯海滨、堂弟浩浩强压着情绪,结果都崩溃了。碧莉正常流露情绪像小河淌水,自然流动,情绪崩溃像洪水泛滥,拔树毁屋。我们自诩隐藏感情的能力高明是个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大炸弹。
《别告诉她》观后感800字 4
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去看了,我十岁的孩子对它的评价是:“比《玩具总动员4》好看。”
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用心:车站外扑面而来的出租车司机,小区里体育彩票赞助的健身设施上晒被子,走在街上的油腻中年毫不掩饰地露出白花花的肚皮,随处都是抽烟的人。
这些都是我女儿回国印象最深的地方。
酒店里服务员逮着女主角问:“你觉得中国好还是美国好?”
这个问题是经久不衰的ABC拷问。无论亲疏,几乎所有人一知道我们住在国外就会问我孩子这个问题。
美国人平常距离感很强,即便是很熟悉的朋友都不会问这样二选一的问题。
而且每个人坐在饭桌上都会先跟我们打听怎么去留学,同时还抱怨房价太离谱,简直没法过下去了,接着又劝我们海龟…
我一开始很耐心的告诉他们考托福GRE以及申请学校的方法,告诉他们很多留学中介避而不谈的生活困难。后来意识到,那些家长并不在乎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个人财物问题,更不在乎自己的逻辑无法自圆其说,只是一厢情愿的灌输自己想法,想为孩子选择短平快的途径,并不愿意了解对方的世界,也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劣势目标兴趣等等。
电影里的人充满了这种一厢情愿的侵略,奶奶生病家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她无力承担噩耗,替她做决定,想当然地为她满足心愿,催人结婚。
Billie说,也许奶奶想用最后的时间做一些她想做的事情呢?你们这样替她做决定不是很不尊重她吗?
而奶奶对晚辈也一厢情愿地做安排,安排孩子出国留学,安排孙子赶快结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存在口号中。华人文化中,最难掌控的就是为自己生活中重大事件做决策。
亲情,好意,跨过人和人之间的边界的借口。人不由自主地被亲情激流卷着随波逐流,别人早就帮你做好了决定。
我记得片中伯父给奶奶敬酒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今天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今天。”
华人出生后就和父母捆绑在一起。
自己的努力、奋斗、抉择在父母养育之恩面前都不占权重。
最终在父母年老后,孩子反过来一厢情愿地为父母的人生重大事件做决策。
这件事属于谁的生活,谁的时间?应该由谁来做主?
【《别告诉她》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霸王别姬观后感看霸王别姬观后感12-05
别等待作文11-02
别回答的歌词02-03
别丢了信任11-23
爸爸别太累11-08
别丢了友谊02-09
爸爸,别太累01-28
别站在原地01-27
《别惹蚂蚁》观后感01-21
别惹蚂蚁观后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