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2-09-23 11:19:2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通用9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通用9篇)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1

  最近网络上蓝黑与白金不断混淆着我们的视觉,开学风也不断袭来各种版本。正想着该写点儿什么的时候,突然看到央视辞职后的柴静,自费近一百万调查探寻问题的答案,这部由母亲柴静完成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不由得让我们沉思……不得不让我们震撼。

  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们,是一群希望改变世界的人,期望着在未来世界变得更好更方便。我们在科技的路上高效地奔腾着。然而,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已经病了。我们引以为傲的阳光和空气,不再是那么美好,当呼吸干净的空气变成一种奢侈,当孩子再也看不见星星,当你不再放心把自己守护的生命,交到自由世界的广阔户外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

  我只知道,作为一名火力发电厂的普通电厂工人,我很骄傲我们公司为了给#1机组脱硫提效,为了环保减排,于14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了湿式电除尘器技术改造。直至今日无意中登高而望,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这座钢架结构的大家伙已经初显轮廓。我也知道,这是我们公司对环保减排的极大重视。我更知道,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燃煤火力发电厂,环保减排我们一直都没有间断过,我看见了,我们为之努力了,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从未停歇。

  是啊!正如柴静在视频里所说的那样,除了悲观,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作为。请相信,天空会更蓝,世界会更美!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2

  “一个拉丁诗人信奉一句格言: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在中国,会把这格言改成:试图了解事物缘由的人,是要倒霉的。”这段话是柴静女士为张宏杰先生的著作《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所作的序中写的。历时一年,投资百万,走遍中外,为了弄清雾霾的原由,柴静女士所受辛劳我们无法想象,在这里,向柴静女士致敬。

  一张张细致描绘曲线图,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一次次明察暗访,用“触目惊心”已不足以形容。我看见,烟囱燃烧的不是化石燃料,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活物的生命;我看见,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背后,是物欲的贪婪,是权利的纠缠,是挑衅法律的尊严,是漠然与习惯。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柴静女士耗时一年殚精竭虑的调查,我们对雾霾的集体警惕和重视还会延迟多久,是否,还是一如既往的把雾霾编成段子,一笑了之?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对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言谈观念进行曝光,那些灰色甚至黑色的地带还能隐藏多久。

  有谁愿意重返1960年伦敦街头,行人连自己的双脚都看不见,交警需要用火把来为车辆引路?有哪一个妈妈,会把自己的孩子囚禁在家中,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笑,生怕那样会吸入更多烟尘?有哪一位“既得利益者”希望自己的家人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穹顶之下?有哪一个国人,愿意燃烧生命去换来锦绣繁华?我想,没有人会回答“我愿意”。那么,为什么,为什么还不在建筑工地的土堆上盖一层布?为什么还不在餐饮店里装一台油烟净化器?为什么还不在油枪上装一个油气回收装置?为什么还要一再践踏法律的尊严——执行?怕拖累经济发展,怕加大失业率,怕触犯有关部门的权利……这些都不是借口,都不是理由,唯一的借口是淡漠,唯一的理由是利益。

  我只想春有云霞出海曙,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夏有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秋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冬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希望,这不仅仅是奢求,而是穹顶之下的我们共同担起的梦与责任。

  柴静女士的《穹顶之下》发布后,很多人越来越警惕与重视雾霾和环保,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趁机深挖她的往事,借机炒作,有人质疑她的动机,甚至有人说她“满纸荒唐言”,而我却只有“一把辛酸泪”。因为在当下,有太多盲从,太多恶意,太多无动于衷,太多眼睛被无知蒙蔽,太多脑袋失去理性,然而,这些都无法改变——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像柴静女士这样真正有良心的媒体人。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3

  今天晚上我看了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它深深震撼了我,使我难以入眠。对于中国环境问题,我感触很深,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同命运。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雾霾问题。这部纪录片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让人们开始关注到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引发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热议。

  在身边,我就感受到了环境发生的变化。比如说以前的北江,那时水还没有被污染,有很多人去那里玩,有人划船,有人钓鱼,还有些人玩水上摩托艇。那时有蓝天,有白云,晚上可以看星星。几年后,北江的水变黑了,沙滩上有很多腐烂的死鱼散发着臭味,再也没有人来这里玩。向远处看时,就像蒙着一面轻纱,而且有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少了。

  我非常感谢她,她让我认识到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呼吁中国人关注环境问题。她使我们引发思考:如果环境继续恶化,工业污水乱排放,无限制地排放燃料废气,河水被污染,森林无限制砍伐,天空永远阴森森的,酸雨泛滥,人类有什么未来?带给我们的就是疾病,癌症,毫无生气的生活环境。如果我们的后代问:书本上说的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春天的小鸟呢?我们该怎么回答?也许我们只能说:那只是曾经,再也回不去了。我们怎么对得起子孙后代?

  为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不要让后代生活在穹顶之下,让天空重新出现蓝天白云,让河水依然清澈,让春天还有小鸟。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4

  这是一个说起来可笑的事情,和我们从小在教科书上学到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这个备受哂笑的教条背道而驰!去年(2014年)底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投资规模和增速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在中国经济火箭电光火石般提速的今天,中国最伟大的受税机构有关部门与中国最大的纳税大户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国企巨头们在中国最光鲜的城镇化进程中唱着喜庆的双簧,却对于饮鸩止渴般的通过不合理的重度能源消耗盲目为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助威加油。而唯一的制衡法律却游戏般走马观花在企业圈子里溜达了一圈后继续睡大觉,空、悲、叹这样的情绪足以让所有新闻人瞠目结舌。

  最惊悚却又发人深省的历史回顾: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如果污染继续下去,中国的下场有无前车之鉴?这个答案貌似是我们中学时代历史教科书上一笔带过的旧闻: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沉痛到让地球人无法接受的故事,发生在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国家:美国、英国很难想象,当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被镀金的发达经济逼近空气污染的毒气集中营的时候,那些罪魁祸首会否追悔莫及?!羞愧难当的情绪,通常只有在人类无法,直面自己的良心的时候才会出现。而这样的情绪下,再冷静的环境解读显然对于那些腰缠万贯的巨商富贾只会演变成毫无任何意义的苍白的说教。谁能在中国环境被经济推进火坑之前拉他一把?政府?企业?千千万万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都有?我希望都是,而且应该必须是!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5

  "穹顶之下——这个名词在最近并不陌生,这是柴静自制的纪录片,我们借用她的双眼平视着中国当今环境的现状,这部影片的确给了我们警示作用,这也又让人们在心中重新草拟了一道道德的标准,无可厚非的是这部纪录片的确有着不同凡响的积极作用,至少我已经学会打12369来维护我自身的权益 。不过这一切都是从她的眼睛看见的,这一切也都是她的道德标准在衡量,道德标准人人有异,所有人都不是纯粹的圣人或者纯粹的坏人。

  观看完后我有很多疑问,这便好奇的查了查资料,实际上查到的是河北的污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气污染。但是眼睛却全部的`往空气污染上看,很简单:空气污染能扩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污染却留在当地。后来我才知道1级致癌物地这个1级只是一个因果性的标准,这仅仅说明致癌性证据充分,吸烟的危害远大于雾霾,委婉的说一句听说你吸烟可能戒烟带来的好处比带口罩防PM2.5更好。这让我想起一类人,这类人是一旦有事情影响到他自己的生活圈,这便揭竿而起,以圣人的方式讨伐影响到自己的人或事,却不顾影响到你的人和事有不能言说的秘密,便肆无忌惮地责备,圣人不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关心着世人吗?

  人的出发点总是是利益,柴静女儿天生肿瘤与雾霾其实并无直接关系,有可能与她的生活方式或高龄产妇有关,此外柴静女儿出生与美国,说不定这与产地有关?总而言之嘛,纪录片就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忠实写照,因而能以其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的特有的艺术魅力去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不过关不关系道德的事儿需要观众们自己斟酌。

  不知所云,不喜勿喷。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6

  "沉寂了许久的前央视主持人、知名公众人物柴静,2月28日发布了个人视频作品《穹顶之下》。在这部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作品中,柴静再次运用了她所擅长的新闻深度调查,也以感性和个人经历出发,并以“私人恩怨”来强势介入公共话题,吸引注意力,引起广泛共鸣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穹顶之下》简单来说讲的就是雾霾的严重程度,以及它正在以超出人类预期的速度和影响力在干扰你的生活,治理很困难,每个人、每个具有日常行为能力的人都身陷其中,你感受到了被影响,你就有一份责任。

  雾霾本身是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至少透过《穹顶之下》,我们应该知道雾霾的产生不仅仅是单边的邪恶或者坏事,它是某个历史时期的难以规避的产物,如今我们到了治理它的时候,但治理之难也是显而易见,因为它同样牵扯到你的日常生活,其威力并不比雾霾本身对我们的影响力小。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穹顶之下》这部仅耗资百万的视频作品的正面意义正在彰显,哪怕是那些阴谋论的发散,以及对科学素养的质疑和关于视频新闻技术上的批评,那也是在烘托“环保”和“健康”这两个关键词。毕竟《穹顶之下》是一部作品,任何观看和关注了的人都有权利对之表达自己的观后感,you can you up这种气馁的说法并不是适合。等我们忘却了“柴静”以及“穹顶之下”之时,还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审视和关心自己的环境和未来,那就是成熟的标志和《穹顶之下》本身的意义。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7

  我很少有耐心看完这样长的一部纪录片。

  它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

  我们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雾霾一直是个大问题,每个人都知道它有害、应该防治,然而真正了解雾霾、知道该怎么做并愿意去做的人太少太少。

  柴静提出了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做。

  我看到了雾霾的可怕,这种感觉是以前不曾有的,我相信每一个看过“穹顶之下”的人到有这种感觉,以前觉得模糊的忽远忽近的雾霾原来早在我们的生活中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影响,而曾经的我并不知道。

  我想只有切身地感觉到它的危害,才能真正自觉自愿地为解决雾霾问题贡献一份力量。这大概也是柴静想要做的,她想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个人到意识到问题,感觉到危机并为了改变它而努力,而并不只是像以前那样,仅仅知道而已。

  网络上也有一些关于穹顶之下的负面评论,最大的争执点就是许多人认为柴静给大家讲的无非也只是一堂课而已,所提出的具体建议能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打一个问号。

  “中国,还太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你只能选择一个。”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面临的问题,事实上不只过去和现在,只要国家发展,这个矛盾永远避免不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永远把发展当作挡箭牌。

  柴静所提出的很多建议,例如洗煤,我也并不知道它是否可行,但至少提出了一个方法。柴静并不是专家,她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出一份力量,不管这份力量有多微薄,至少好过袖手旁观。很多人在说她的数据不精准,给出的建议异想天开,可是这些人自己又做过什么呢?

  柴静的“穹顶之下”,除了普及雾霾知识,它最可贵的其实是告诉每一个人:我们都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还回一片蔚蓝天空。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8

  在看柴静拍的《穹顶之下》之前不久,曾看过一篇文章,主要讨论使用财富的远见与短视。文中大概举出这么一个例子:

  同样是一片矿区,如果矿主将收入的50分配给职工,那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职工将会拥有剩余的金钱,就会追求娱乐、发展、教育等相关的服务,进而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长此以往,数十年之后,当这片矿区枯竭的时候,整个城镇已经发展起来。之前的矿场主还是富人,但是,他的周围同时也多处了许多富人。财富便可借此延传下去!

  而同样是一片矿区,如果矿主只将10的收入分配给职工,而将90的收入收入自己腰包。那么,结果是职工只能够蛢命工作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长此以往,数十年之后,当这片矿区枯竭之后,整个小镇又将变成之前贫瘠的小镇,矿主依旧是这里的首富,但是,周围都是一帮穷人。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除了离开小镇,富人的财富很难以得到保全。

  仔细想想,这是非常常规无奇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原文的作者指出在国内,许多富人都及其短视,所以,国内才有劫富济贫的说法;所以,国内才有富贵不过三代的说法。在这一点上,鄙人深表赞同。其它暂且不论,仅仅凭借这一点,柴静的做法就非常值得钦佩!

  柴静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看完之后,有一点被震撼到了。主要有两点:

  其一,此个记录篇是她私人出钱赞助拍摄,百万的投入以及前后一年的制作时间。这样的成本令人吃惊。想想当下社会,即便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能够动用这样的成本去制作、实现这样的意见事情的人又有多少?柴静去做了,所以她得到了众多的帮助,所以她做成了。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9

  天使穹庐,笼盖四野。

  天像个盖子一样,将大地笼罩。曾经盖在九州之上的是碧蓝如洗的天,偶尔有几朵许闲云飘过,在天之涯有几只野鹤点缀。而现在,在社会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笼罩华夏的已不仅仅是我们眼中的天,还有霾。它死死的扣在头顶上,无时不在,却又无可奈何。

  柴静对此做了一年的调查制作,进行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霾的范围,危害与原因。

  或许,在我生活的这个地方,自己觉得这里应该没有霾,那应该在北方多,而且这里也没有什么重工业。但是我想我错了,我忘记了重庆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我们相距并不远,这里早已被霾入侵。

  初时感觉并不明显,只觉得经常感觉视线模糊,前方的东西也总感觉被挡住了。抬头看天,也不再如小时候一样湛蓝,因为天经常是满满的白,还透着一点淡黄色,晚上也经常看不见新鲜了,从前以为是因为近视了,所以看不见,可我告诉我不近视的人时,他们也说没看见多少了。原来那不是云,是被一片邪恶的东西掩盖住了。它遮住了星星,遮住了蓝天,原来霾离我如此之近。

  尽管如此,即使有许多人在为此努力,可也只是杯水车薪,在这样的中国,有这样的社会现实与这样的中国人。为了利益,为了发展,不顾一切!确实中国需要发展,可发展之后呢,留下满目的疮痍无法抚平,到时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这片哺育我们的天地?

  我们生活在“穹顶”之下,无可奈何,也无法改变,只有当环保的观念是从心底升起,而不再只是挂在嘴边,也许我们的蓝天白云,才会重新露脸。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01-03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03-23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03-31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新」12-06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03-24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03-25

关于雾霾问题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12-28

北京雾霾《穹顶之下》观后感03-19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