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影天河观后感500字(5篇)
电影《天河》正是反映南水北调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也展现了水利工程人员的艰辛付出。故事主要集中在李幼斌和段奕宏两位水利工程指挥人员身上。李幼斌饰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总指挥董王川,段奕宏饰演的江浩则是董望川的学生兼得力干将。
电影天河观后感500字_第1篇
《天河》生动再现了南水北调工程中那些感人的情景,让我们对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巨大牺牲的施工人员,移民百姓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非常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李幼斌和俞飞鸿饰演的夫妻,两人都是南水北调工程里的核心,李幼斌饰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总指挥董望川,俞飞鸿饰演的周晓丹则是挂职负责移民搬迁工作,段奕宏饰演的江浩既是董望川的学生兼得力干将,但在工程最为关键的时候,江浩却近乎决裂般背弃了恩师,而后两人的再次相遇是在南水北调的一个招标会上,中标民营企业的代表江浩再一次站在了恩师和老上司的面前。
江浩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在企事业单位上班,但他的女儿无法进京读书,他还有年迈多病的父亲需要照顾,他的妻子也几年前过世了。江浩的处境和很多的北漂相似,在父亲病重需要十万元手术费的时候,他不得不选择在民营企业谋取一份高薪的职位,这样才能挽救他颓败的家庭。江浩这样的人物角色以及他的处境,都说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即使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也很难避免有经济上的困难,换一个岗位,虽然是环境所迫,但同样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江浩虽然离开了董望川的指挥部,但仍然在水利工程中效力,一举两得。
搬迁的冲突也在持续发酵,周晓丹那一摊的工作也是焦头烂额,不但和自己的小叔子到翻脸之境地,更是一口堵住了前来说情的公公,家务事和工作似乎各自撇清而又剪不断,她的委屈和抱怨能向谁倾吐。牙齿碎了她也只能自己往下吞咽。 耗费巨资和十几年时间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的故事又何止这些。将这样的题材搬上银幕,将主角设置为工程的一个高管和他的同事亲友之间纷纭复杂的关联为主要线索,在董望川这个角色身上,浓缩了千千万万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无数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大禹当年治水为了泄洪“改堵为疏”,使万千民众免于洪水灾害,而今的南水北调的“大禹”们同样为了万千民众饮水,既是惠民工程,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超采地下水而做出适度补救。
这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宏大工程构想,到今天切合实际成为了现实,未来,当人们喝到南水之时,这部影片就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记忆。
电影天河观后感500字_第2篇
“天上的河,地上的河。天地大爱谁懂得,一个是神仙的故事,一个是英雄的传说??”。电影《天河》伴随主题曲缓缓落幕,这部电影就是以修建这条地上河为主线,讲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艰辛建造过程。南水北调就是把我国南方充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到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可以促进我国南北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缓解自古以来南涝北旱的自然灾害。
在我国北方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极度缺水警戒线,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缺水情况日益加剧。因此南水北调是唯一的最好的解决方法。1952年毛主席站在河南开封的黄河岸边就曾经这样说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用也是可以的。”这一宏伟的战略构想现今正慢慢实现。 南水北调分三部分,即西线、中线、东线。《天河》就讲述了南水北调中线的建造过程。中线于2003年开工,至今历时11年,从丹江口取水调至北京团城湖,跨越1276.41公里,牺牲了159个建设者的生命。在这11年里建设者们抛家舍业,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工程一线。
“天河”的修建难度系数特别的高,需要跨越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其中最难跨越的就是黄河,困难阻止不了前进的步伐,工程师们大胆的提出了一个设想,在黄河底部开挖两条超过3公里的隧道,穿越黄河的底部,这就是不见天日的水底隧道,电影《天河》就是取材于这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工程,《天河》真实的向观众再现了修建南水北调时的艰难过程,让北方人民铭记这水的来之不易,懂得饮水思源。 南水北调工程除了建设者的付出,同时还要归功于丹江口人民的配合,他们扶老携幼离开赖以生存的家园,为工程的顺利修建腾出位置。
南水北调的总工程师叫董望川,在电影《天河》里由李幼斌饰演,周晓丹是南水北调总工程师董望川的妻子,同时也是丹江市副市长,负责环境保护和拆迁安置的工作,由俞飞鸿饰演。江浩是董望川的学生,同时也是他的得力助手,由段奕宏饰演。在《天河》里围绕这几个角色展开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艰”与“险”,移民搬迁的“情”与“痛”。“天河”这一伟大工程的完工,是由多少建设者的汗水与泪水所铸造,是舍家迁移的百姓所促成,更是以董望川和周晓丹为代表的这些国家干部所造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天河》向观众展现了人间大爱。也是作为礼物献给南水北调工程辛勤付出的建设者们,让他们知道全中国人民感谢他们为国家修建了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南水北调的建设者们所做出的贡献于牺牲。
电影天河观后感500字_第3篇
“從前有人對我説,天上有條古老的河。七夕鵲橋來相會,浩瀚蒼穹不寂寞。今天我要對你説,地上有條年輕的河。清澈倒映兩岸花,迷醉彩蝶水中落。天上的河,地上的河,天地大愛誰懂得。一個是神仙的故事,一個是英雄的傳説……”
影片《天河》帷帷落幕,悠揚的歌詞匯入涓涓細流。天上的河,地上的河,天地大愛誰懂得。又是一部重大現實題材的年度力作,又是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好故事。
早在幾個月前,每天習慣聽完100.6MZ的新聞聯播之後,就開始繼續收聽以南水北調為題材的大型紀實長篇小説。昨天,觀看了影片《天河》,片子以事關國計民生的南水北調偉大工程為故事主線,飽滿地刻畫人物性格,渲染充沛動人的細節,把整個施工過程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現給觀眾。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影片中的周曉丹是南水北調總工程師董望川的妻子。組織上安排她出任丹江市副市長,負責環境保護和拆遷安置的工作。為了保障水源地居民的拆遷安置,她不惜披風冒雨,無數次深入居民之中,做著艱辛的解釋和疏導工作。她切深地體會到移民搬遷的“情”與“痛”,默默地咽下了丹江口移民起初的憤怒與埋怨,獨自咽了下工作期間的艱辛與困難。她不抱怨分毫。在搬遷祖墳和烈士陵園的問題中,她以親和的態度贏得了移民的支持。當她和百姓們相相跪在一起的時候,百姓的淳樸打動了她,百姓對國家水利事業的支持令她深受鼓舞。在水源地治污問題上,她硬是毅然地撤銷了污染企業,為企業成功地轉型為綠色生態産業企業。
當代中國在踐行中國夢當中,它所迸發出來的一種創造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在這部電影裏表現得淋漓盡致。南水北調來之不易,工程的“艱”與“險”,人的“忠”與“孝”,在段奕宏飾演的江浩身上交融著。江浩原是丹江大壩加高工程副總工程師,作為董望川的優秀學生和得力助手,因為家境的困難而遞交了辭職申請。巧合的是,他在新入職的企業中仍然負責丹江大壩的一個項目工程。在執行任務中,他始終衝在危險和困難的面前,險些在完成任務中失去寶貴的生命,令人為之捏汗。他年幼的女兒江思思,帶著病重的爺爺,一起來工地找父親。江浩楞是一頭兒扛起了照顧父親和女兒的鋤頭,一頭挑起了工程的重擔。
自古忠孝兩難全。然而在南水北調這一惠及千家萬戶的歷史宏大工程中,董望川、周曉丹和江浩以國家利益為重,彰顯人間天河的大愛無疆。那些為南水北調工程做出重大貢獻的移民,付出情與痛的代價都是值得的,是值得寫進天河佳話裏的史詩。個人價值與中國夢密不可分。小家與國家密不可分。歷史不會忘記地上那條年輕的河,曾經,多少工程師把家國夢與青春夢在這裏凝匯,多少水源地移民舍小家為大家做出巨大的貢獻與犧牲。
清澈倒映兩岸花,人間天河寫佳話。追夢、築夢、圓夢。南水北調,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偉大的水利事業。讓我們向偉大工程的建設者和移民們致敬!
电影天河观后感500字_第4篇
半个世纪前,南水北调还只是一个宏大构想,当时限于技术和人力等诸多因素,这项浩大的工程难以实施。今时今日,南水北调已经成为现实,但谁能想到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水利工程人员为此付出的巨大艰辛。他们几代人都为了实现这个构想而努力,从而成就了这项惠及上亿群众的水利工程。
电影《天河》正是反映南水北调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也展现了水利工程人员的艰辛付出。故事主要集中在李幼斌和段奕宏两位水利工程指挥人员身上。李幼斌饰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总指挥董王川,段奕宏饰演的江浩则是董望川的学生兼得力干将。影片里,身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指挥的董望川与妻子周晓丹为工程各自忙于工作、聚少离多,原本稳固的感情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他最得力的助手兼学生江浩也在技术攻坚之时离他而去,跳槽到一家高薪企业。一边是国家大计、一边是亲朋情谊,背负巨大压力的董望川面对着空前艰难的选择,也由此引出了一段感人泪下的精彩故事。 然而故事里最让人意外的还是江浩这个人物,他为了高薪而离开了董望川的南水北调工程指挥部,江浩去了一家民营企业。那么,问题来了,江浩是见利忘义吗?《天河》这部电影里塑造的特别出彩的人物,江浩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在企事业单位上班,但他的女儿无法进京读书,他还有
年迈多病的父亲需要照顾,他的妻子也几年前过世了。江浩的处境和很多的北漂相似,在父亲病重需要十万元手术费的时候,他不得不选择在民营企业谋取一份高薪的职位,这样才能挽救他颓败的家庭。江浩这样的人物角色以及他的处境,都说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即使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也很难避免有经济上的困难,换一个岗位,虽然是环境所迫,但同样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江浩虽然离开了董望川的指挥部,但仍然在水利工程中效力,一举两得。
耗费巨资和十几年时间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的故事又何止这些。将这样的题材搬上银幕,将主角设置为工程的一个高管和他的同事亲友之间纷纭复杂的关联为主要线索,在董望川这个角色身上,浓缩了千千万万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无数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大禹当年治水为了泄洪“改堵为疏”,使万千民众免于洪水灾害,而今的南水北调的“大禹”们同样为了万千民众饮水,既是惠民工程,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超采地下水而做出适度补救。这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宏大工程构想,到今天切合实际成为了现实,未来,当人们喝到南水之时,这部影片就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记忆。
电影天河观后感500字_第5篇
重大现实题材之作《天河》讲述了中线工程从具体规划到竣工通水共11年的历史,再现了国家意志与人民渴望在漫长的岁月里攻克难题的勇气、智慧与大爱。用“南水北调”这一大背景下的人物与家庭的命运来折射出举世瞩目工程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真实还原出“南水北调”工程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引发了我关于这一工程镜像世界中的“饮水思源”问题的思考。
南水北调,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它实现了自己更高的价值。水利人,历时十一年,用世界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圆了我们的中国梦。南水北调是中国集体意识形态的一次集中体现,对于国人来说,是大国崛起在当下书写的天河奔流。影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背景,将千千万万建设者们的“牺牲”浓缩在董望川、江浩、周晓丹等人物身上,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水利人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折射出这一工程背后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中国。
这部影片感动了当天观影的所有人,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南水北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是南水北调的受益都,南水北调,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汉字,其实却包含有很多伟大的生命意义!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次生命活动。这部影片让更多人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动人故事,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丹江口库区移民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让节约用水这个非常简单但足以致命的道理铭刻在所有人的心上。饮水思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才不枉这凝结心血的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这么多年的筹备建设,终于要接近它的梦想,就让我们一起静待天河奔流。
【电影天河观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看电影天河观后感08-23
《天河》经典电影的观后感05-24
电影《天河》观后感范文06-08
天河电影观后感(通用10篇)11-16
《天河》观后感05-16
《天河》观后感03-27
天河观后感600字08-23
天河观后感400字08-23
天河观后感300字08-25
天河观后感800字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