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

时间:2022-01-17 13:55:22 高三作文 我要投稿

2017年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精选

  当你读懂了一本书作文的情感,你才会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精选,欢迎阅读。

2017年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精选

  第一篇:最感动我的一本书

  最近日本政府正忙着修改教科书,企图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挑动邻国神经的问题。我在气愤之余,也在思考我们后代人该如何看待和处理民族的历史伤疤。恰巧读了西蒙·维森塔尔的《向日葵》—一个犹太人关于战争、杀戮、赎罪和宽恕的告白,我被作者的故事深深感动,更对罪恶与宽恕的哲学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是一个奥地利的犹太人,二战期间,他全家遭到纳粹德国的残酷迫害,亲人中有89人惨遭纳粹毒手。二战结束后,西蒙致力于追踪纳粹战犯,将那些冷血残酷的恶魔送上法庭和绞刑台。《向日葵》是他的一部自传,讲述了他在纳粹集中营里黑暗绝望的囚徒生活。虽然书中充斥着压抑绝望的集中营氛围,但仍让人看到黑暗之外的`人性之光。无论是在集中营里受尽折磨却泰然自若、笃信上帝的牧师,还是在死前为自己的罪行虔诚忏悔的德国士兵,抑或是西蒙·维森塔尔本人,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却也都是热爱生命、渴望正义的普通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被死亡的阴影折磨了两年之后,仍旧能以乐观理性而充满人文关怀的眼光来审视人性,又能执着地坚持正义,控诉纳粹罪行,使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产生心灵的触动。

  西蒙用蒙难者的亲身经历震撼着我的心,不禁思考:在面对历史这把难解的锁时,我们该如何运用“宽恕”这把钥匙?

  在一所医院里做强制劳动时,西蒙遇到了一个受重伤濒死的德国党卫军士兵,他向西蒙讲述了自己所在的德国军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城里残杀上百无辜犹太人的可怕情形。那位士兵以愧疚悔恨的心情忏悔着自己的罪过,他希望得到西蒙—作为一个犹太人的宽恕,这样他才能死而瞑目。可西蒙默默听完他的讲述,一言不发地离开,他觉得自己无法代表成千上万被残杀的犹太人对德国纳粹给予宽恕。

  战争终于过去了,西蒙死里逃生,德国纳粹也受到了审判。生活归于宁静,但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西蒙心头挥之不去—他当时是否应该宽恕那个濒死的德国士兵?

  这引发了一连串难以回答的问题:人是否有权利去宽恕一个杀人如麻的凶手?谁有资格代表受害人去宽恕凶手?有些人认为只有受害者本人才能对加害者给予宽恕,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代表受害者。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童年有着凄惨遭遇的杀人犯,一个在濒死之时幡然悔悟的恶魔,往往会引发善良人们的同情之心,并不由自主地想要给予宽恕。而我觉得,所有的理解和怜悯都不能轻易换来宽恕。宽恕需要严格的原则和限度,更需要以赎罪为前提,否则宽恕将成为世间最残酷无情的事情—它忘记了受害者的痛苦,践踏了受害者生存的权利,它抹杀了过去,用对凶手的同情换来对受害者的无情。事实上,世间很多穷凶极恶、人性沦丧的罪行根本无法得到人们的宽恕,所以有些人说:只有上帝才能给予宽恕。

  第二篇:最感动我的一本书

  当我郑重地把这本据说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童话集《小王子》介绍给儿子时,他很快就睡着了。我独自把它看完,有时听到自己发出轻微的笑声,有时放下书停顿一下,好给那些随着书漂移而来的想法找一个落脚的地方。

  为什么伊索和拉封丹的寓言一直被认为是儿童读物呢?我之前认为,主要是缘于其中有儿童最喜欢的东西——语言简洁的单纯道理。当我养了个孩子之后,才发现事实正相反。最能让孩子放声大笑的是马戏团的小丑故意摔倒。假装摔得越狠越疼,越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小王子》作为童话经典的流传更是奇怪。主人公小王子虽然有可爱的性格,但比起那些与孩子们有天然亲近感的动物主角来说,还要疏离陌生一些。

  没有被伴随爱情而来的误解、伤害、悔恨、无奈,深深折磨过的人,不会明白玫瑰花和小王子的争吵意味着什么;没有被庸扰琐碎的现实生活紧紧缠绕得无法脱身的人,看到代表欲望、虚荣、自欺欺人的星球,会不知所云;体会过离别、相聚、再离别的痛楚,才知道小王子多么想念他的星球;没有经历过不可抑制的激情,怎会理解狐狸所说的“驯化”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当狐狸说:“你看见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没有用。麦田不会让我产生任何回忆……你有一头金色的头发。你要是驯化了我,那将是多么美好的啊!麦子是金黄色的,让我想起了你。”不禁让人联想起那句“忆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这凝结在金黄与碧绿中的千古忧思、百年倾诉,对没有经历过世间复杂纷纭的孩子们没有意义。

  和所有的寓言一样,《小王子》只是用最直接的方式讲了一些最浅白的道理。但用最简单的道理衡量人生的人,必定早已参透其中的`玄机。然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是,他们往往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用天真的眼光看待世界。这些希望能重返单纯的人们,因此猜想,作为成人污浊世界的反面,孩子应当是最纯洁无瑕的,童贞由此被赋予了象征意味。他们反省自身,而又无力改变此岸,便把所有的美好都虚拟进一个彼岸:童话的世界。当孩子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时,成人代替了他们,这是否就是“童话”产生的理由呢?想来,童话的流传也并不取决于孩子,更多的是由他们父母的好恶决定的。

  其实世上有许许多多比儿童更需要《小王子》的大人。他们无法得到孩子从小丑身上得到的快乐,他们有时要向远方张望,他们似乎像书中的狐狸一样,一直在等待被小王子“驯化”。

  第三篇:最感动我的一本书

  卢梭的长篇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斯》是给我青春留下深刻印痕的一本书,每次重读,仿佛都能感受到强大的道德情感力量冲击,让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全书最大的魅力体现在对人物情感的描写上。卢梭是自然感情的崇尚者,他的作品始终纯朴真率,以毫无讳饰的感情,强烈地冲击着虚伪造作、腐朽病态的贵族习俗。他塑造的男女主人公都高尚诚挚,激情澎湃。男主人公圣普乐多才多艺,敏感而自尊,对自己的爱情炽热如火,但勇敢无畏的他却因平民的身份而承受着巨大的不幸。女主人公朱莉多情善感,楚楚动人,虽出身于贵族家庭,但勇于冲破等级观念和礼教枷锁,敢于追求被视为“大逆不道”的爱情,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在作者饱蘸激情的笔下,二人的感情时而似狂飙突起,摧枯拉朽,席卷一切;时而又柔情似水,如泣如诉,曲折幽微……二人的爱情历尽波折,然而终成悲剧。圣普乐多次感慨:“我的创伤今后是无药可救了,把我弄得筋疲力尽的情欲之火,只有到了坟墓才能熄灭”。朱莉在去世前最后一封信中,也深深地哀叹:“使我们两人在地上分离的美德,将使我们在永生之地结合”。

  这部小说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其实寄寓着作者强烈的社会道德理想。虽然圣普乐和朱莉的爱情成为悲剧,但他们的爱情也因此升华到崭新的高度——那就是将心灵的契合视为爱情的基础,而不是官能享受;怀抱相互的、对第三者的尊敬和爱护,以及对整个人类良知和社会道德准则的自觉遵守。他们的爱情成为一首充满崇高社会道德理想和伦理观念的颂歌。当年,在静静的春夜里,一个性格内向,内心充满狂热情感的年轻人,怀抱着对即将踏入社会的美好憧憬和对高尚爱情的纯洁向往,竟然常常激动得不能自持,那正是昔日印象中的自己。

  转眼间,岁月匆匆流逝。某日,在特价书市上,我在特价书中又发现了这本书,它静静地躺在书堆中,无数人流从它身边经过,却无人眷顾他们一眼。顿时,一种源自青春的情感排山倒海般向我袭来,我仿佛看到那对无人理解的情人在历史深处的角落里轻轻啜泣,等待着有人把他们勇敢地搭救出来。

  书价可以打折,但人类那些美好高尚的东西不能打折。一部好书,将永远为它真诚的倾听者而存在。于是,我又买了一本放在身边,让自己偶尔也在这情感的狂潮中沐浴一番,好抖擞精神,继续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相关文章:

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05-08

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征文800字05-08

最感动我的一本书主题征文201705-08

让我最感动的一本书作文11-30

我最感动的一本书作文01-28

我最感动一本书作文06-29

我最感动的一本书作文02-21

我最感动的一本书小学作文10-21

我最感动的一本书初三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