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2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

时间:2024-10-08 21:59:52 炜玲 高考作文真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4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4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

  2024年新高考二卷作文题目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新高考二卷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考题是从“太空之旅”这一科技素材引出的话题作文。材料关联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以材料三为主,兼及材料二,并以“太空之旅”一词照应材料一,目的是勾连“未知之境”。

  先解材料,材料中“只能看到朝向地球的一面”“又揭开月背面纱”,表明世界有很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因为“未知”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才让探索变得迷人,也召唤着人类的好奇心。由此考生可围绕“探索未知”“勇于挑战”和“不断成长”等主题展开,探讨个体在面对未知时应有的态度、行动和收获。又如“嫦娥四号”探月告诉我们抵达之境既是上一次探索的终点,也是下一次探索的起点,意味着探索永不停歇,材料中蕴含的信息与“抵达未知之境”共同形成开放多元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积累进行个性化写作。

  关键词“正如”“每个人”“抵达未知之境”,其中“正如”这个词很关键,让学生不再拘泥于材料,将伟大的人类探索之旅拉回到考生的个体生活学习情境。“抵达”意味要有探索的本领和实际行动,像“太空之旅”一样,“抵达”需要不断地付出实际行动。“抵达未知之境”,既包含了“抵达未知之境”之前的探索进程,充满艰辛,饱含期待;也蕴含着“抵达未知之境”之后永不止步的愿望,充满信心,渴望再度踏上新征程。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新的人生起点的憧憬与期盼,都是考生“抵达”联想与思考的着力点。考生如能以日常学习生活的成长进步为切入点,写出生动形象、感情真挚的记叙文,写出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探究精神”,是切合命题指向的。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探索未知之境,收获生命厚重。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需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勇敢迈出第一步;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奋斗,一步一步向未知靠近;需要有永不满足的心态,向下一个未知之境进发。最后总结观点,生命因探索而变得厚重,我们只有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抵达更远的地方。

  【恰当立意】

  1.以探索之心,逐未知之境;

  2.破未知之境,探前行之路;

  3.探索未知之境,收获生命厚重;

  4.勇于探索,抵达未知;

  5.探未知之境,拥无限可能;

  6.始于好奇,续于探索,成于新境;

  破未知之境,探前行之路

  对于月球的未知,古人用“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想象来驱逐未知的恐慌;到近现代,阿波罗号登月、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我们才真正解开月球未知的一角——朦胧的未知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也唤起了人们无限探求的决心。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提到:“你到了远方,远方就死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切的未知与前行的路都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我们解决了多少未知之谜,无论我们向前迈进了多少步,只要我们一触及、一全知,实际上那个“远方”就死了。而此时此刻更远的“远方”也就出现了——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探月之后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宇宙。

  让我们看的更深一点:未知的意蕴就在其无止境中,我们向内追求自己的内心;向外追求更好的自己。这不禁让我们沉思:人又何尝不是在“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境地中循环?

  向内探求自身的未知之境是一节人生的必修课。如王阳明龙场悟道,发觉圣人只需向内求索即可;又如美国社会学家塔拉在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领悟到:尽管自己已然同之前大相径庭,但仍为自己跳出原生家庭而庆幸……无论以何种方式、在哪个方面,我们都不难发现,在向内探求未知时,会因更了解自己而喜悦;但也会因对自己这个矛盾体无以全知,而渴望更进一步的探索。诗人佩索阿说: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就像人类无法穷尽宇宙的未知一样,一个人也难以彻底清楚自己究竟在想什么。向前的脚步从未停止,这又何尝不是未知的魅力?想象一下如果是全知,人自身的“神性”荡然无存,而这几乎也会让个人失去自身反省的意志。

  向外摸索世界的未知之境是一次漫长的旅行。“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许是来自远古时屈原的警醒,未知的路还很长,这需要我们一直前行、一直摸索,是知识?是情商?……这些都是我们所需涉足的未知之境。梭罗说:“请至少修起一座知识的拱桥,让它跨越包围黑暗的未知深渊。”筑起于瓦尔登湖畔的知识拱桥至今车水马龙,一直延伸到未知之地,指引我们向前。穷源竟委,是人类的求知欲无法满足,它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好奇心的体现。也正因如此,人好像肩负起了一种使命。知道未知之后仍有未知,所以向外求知成了一种常态:不在乎“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是相信向前探索未知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实,无所谓向内或是向外,追求未知也许才是人类的本能。每一步都是向前走,区别只在于向内可以自省;向外可以强大自身。太空之旅是这样,生命本也就该如此,不断抵达未来,又不断前行。

  【教师点评】文章开篇紧扣话题,提出“未知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也唤起了人们探求的决心”的中心观点,审题准确。接着分析抵达与未知的关系,解开探索之谜,从“向内探求自身的未知之境是一节人生必修课”“向外摸索世界的未知之境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两方面阐述中心观点,采用总分式、并列式结构,层次清晰,最后得出结论,生命就是“不断抵达未来,又不断前行”的过程,思维严密。运用引证、例证等方法,增强了论证效果。语言表达准确而意蕴丰富。

【全国卷2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相关文章:

2013各地高考作文题及点评04-26

2014福建高考作文题点评汇集04-25

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隔膜05-21

湖北高考作文真题:喷泉与水09-10

往届高考作文真题:高处绽放的灵魂07-17

2024年全国高考作文真题专版06-11

往年高考作文真题:沙子与珍珠11-27

高考作文真题:青春不朽(精选42篇)08-14

黑龙江高考作文真题解析与点评(精选10篇)06-07

2015年新课标一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点评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