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

时间:2024-06-08 10:33:19 雪桃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2024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4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4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一:

  谈及齐国称霸时期的风云人物,世人多识齐桓公和管仲。就连我这个出生于齐国故土的人士,说到鲍叔时也是语焉不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真实成就实在是太“不可描述”了。齐桓公九合诸侯和管仲贤能改革的光环永驻,历史的滔天巨浪则早已把鲍叔的功绩侵蚀无几。

  可是今天再看这个故事,最触动我的竟然也是鲍叔这个“隐形人”。有关这段故事,我其实更愿意做个历史的假设:如果鲍叔没有劝谏齐桓公抛却往日恩怨,大度起用几乎要取掉他性命的管仲;如果鲍叔嫉贤妒能,甚至提前预演一番李斯和韩非子那同窗相残的场景,历史又会是怎样的一番走向?

  我们都知道,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在这一场宛若原初状态的思想实验中,鲍叔那不可或缺的时代功用却又被彰显了出来:正是那份大局观念,才让他不至将功名利禄紧紧攥于自己手中,不肯放权;正是他的知人善任和自知之明,才使他主动让贤,不耽于挑剔管仲的小毛病,从而成就管鲍之交的美名;正是他的步步为营,才让两个本来关系相离的个体齿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奏写了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激昂奏鸣曲。鲍叔是明智的,他懂得什么叫无用之用,不为之为。

  功成不必在我,站在“上帝视角”俯瞰,这一点是多么重要。可是回溯到历史的点位中设身处地,真正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困难,他必须克服人心的私欲、幽暗与贪婪,甘心屈居后来者之下,把自己从“小我”的茧房中连根拔起,跳脱出时代的争名夺利之外。

  这两天回看美国现象级音乐剧《汉密尔顿》,最终杀死汉密尔顿的艾伦·伯尔让我心生触动。他们曾经是共赴生死的战友,也曾一路从政、做律师、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随着汉密尔顿这个出身贫寒之士一路担当起更多职责,伯尔的心态却因此失衡,并最终将其杀死。直到最后,他才忏悔道:我应该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足以同时容得下我和汉密尔顿。面对汉密尔顿的天纵大才,伯尔不愿承认,更不愿因此甘当“隐形人”,于是故事的节奏几乎不可避免地向悲剧疾驰而去。与之相比,更显鲍叔所作所为的难得。

  《庄子·齐物论》有言: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枢是是使门得以转动的立轴,但它必须套在上下两个环的“虚空”之中才能得以转动。可见,在历史的巨轮中,隐形之“环”是多么不可或缺,而只有那些真正自知、自信、无私之人,才自愿在必要时投身为“环”,为时代添砖加瓦。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每一位驻守边疆的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对此,世人也应该打开心灵的阀门,把一味追随“英雄”的目光稍稍扩展,将心比心地去体悟这些奉献者的赤诚心意。由此,历史才更显温度。

  我敬仰鲍叔这些历史的“隐形人”,因为他们的目光够澄澈清亮,足以看出时代的趋势与需求;因为他们的胸怀够宽阔博大,于是他们甘愿舍弃青史之名与眼前浮华。

  作文二:知人让贤,家国天下

  古为今用是王道,观书读史论春秋。

  同学们,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他的大局为重,他的不计名利,他的知人让贤,都让我心有共鸣,获益匪浅。大局为重,吃亏是福。同学们,我从鲍叔身上看到了人性的闪光

  《史记》载:“鲍叔即进管仲,以身下之。”心有格局,此鲍叔之谓也!揆诸现实,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心有国家大局,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科学家们不计个人得失,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更多的祖国建设者们心存社稷,砥砺奋进,风雨兼程。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他们以大局为重,胸怀天下,用自己的“吃亏是福”的心态而利他利国,照亮中华民族奋斗的星空。不计名利,甘为配角。同学们,我从鲍叔身上学到了乐于奉献。

  《菜根谭》有言:“宠利无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诚哉斯言!那些隔离区里减掉飘飘长发的女护士,那些寒风凛冽中坚守工作岗位的社区工作者,那些“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国防卫士,那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民公仆,他们不计名利,以自己的尽职尽责,保国人之快乐安康;他们甘为配角,以自己的乐于奉献,写就了自己的非凡人生。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他们,不计名利,甘为配角,活出别样人生。知人让贤,胸襟宽广。

  同学们,我从鲍叔身上明白了家国天下。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此言得之!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贤人志士因无人赏识而泯然众人?多少名臣将相因小人构陷而郁郁而终?管仲之于鲍叔牙,恰如伯乐之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牙以知人让贤的宽广胸襟,为管仲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也让齐国成就了“五霸”之名。同学们,我们要学习鲍叔牙,知人善任为国谋,腹有雅量气自华,摒弃“小我”,成就国家。观一叶而知秋,阅一书而知理。同学们,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能腹有雅量,人贵能胸襟宽广,人贵能家国天下。愿我们都能效仿前贤,学习鲍叔;心有大局,不计名利;摒弃“小我”,家国天下!谢谢大家!

  作文三:胸怀,理想的灯塔

  感谢大家给我机会,让我在这里谈感悟,抒己见。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胸怀,理想的灯塔。”我最崇拜齐桓公,崇拜、赞叹、赏识他的胸怀。在他与哥哥公子纠争夺君位时,管仲带兵阻击他,用箭射杀他,若非他装死,是万万不能逃脱的,也就是说齐桓公与管仲之间有一箭之仇。若按常理来说,我齐桓公今天当了君王,要想杀你管仲,报一箭之仇不就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嘛,下个令就解决了。这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他竟然没有做出来,而是为了齐国能得天下,没有过多追究管仲的射钩之罪。当鲍叔极力向他推荐管仲的时候,他不计前嫌,知人善任,听从了鲍叔的建议,任管仲为相,他的大度与包容,成就了他的理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宰相肚里能撑船”所有诸如此类的美赞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古往今来,心胸宽广者有之,心胸狭隘者也比比皆是。如果齐桓公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他会认为:天下人才多的是,我非得用你管仲吗?再说了,我已经当了君王,报了一箭之仇,让你尝尝我的历害。这类心胸狭小的人无论古今,多的是。现实生活里,有人赞赏“无毒不丈夫”这种观点,即使误会也会产生仇恨,寒冷人心,没入人际黑洞。你看那因为卖猪肉产生争执而持刀相向的;拉二十余人陪葬的公交司机,拿无辜者的生命报复社会,够狠毒了吧!请问,他“大丈夫”的气概弘扬出来了吗?我认为,无论后人说管仲有多大能耐,鲍叔多能识别人才,但管仲才华的施展是建立在其不死基础之上的。齐桓公没有报一箭之仇,没有杀害管仲,还对管仲礼遇有加,封为大夫,与鲍叔一起辅佐自己,且称管仲为“仲父”。齐桓公不仅知人善任,且懂礼节、尊重人才。管仲活下来,才将自己的治国智慧与满腹经纶展示出来。所以说,没有齐桓公的宽宏大度,就没有管仲的才华施展平台;不会有“安内攘外”等重大国策的实施,一个富国强兵的齐国就不会出现;就没有后来的春秋五霸的首霸;更没有管仲十几代的子孙在齐国享有俸禄,享有封地,出现众多著名大夫的美好结局。

  故此,齐桓公的海量包容与任人唯贤的品格才是一切结果的前提,是最值得称赞的,否则,一切皆为零。正因为他有一个能撑船的胸府,能容天下不能容的事,德行天下,善于纳谏,方得民心,国家盛兴,庶民安居乐业,最终实现了霸主理想。齐桓公的包容情怀成就管仲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达到双赢。这一历史辉煌的丰功伟绩都在他的胸怀里闪耀光芒。高人者,志为高,品为上,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成就理想,为天下所赞,为历史铭刻,美德留汗青,为古往今来多少人留下宝贵的人格之光,智慧之光!朱德说:“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凡心胸宽善者,人格自然攀升,格局自然宏阔。胸怀如海,便能盛放蓝天的模样;胸怀若宙,便会拥有星光的璀璨;胸怀如灯塔,就会照彻理想的世界。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相关文章:

2014新课标I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04-22

2021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03-13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06-22

全国卷作文题高考优秀作文:诚信04-03

2024年全国新高考I卷优秀作文(精选20篇)05-21

全国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优秀作文06-21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10-01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06-16

2023年新高考I卷的高考优秀作文(精选20篇)06-07

2023新高考I卷的高考作文(通用20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