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29 13:04:5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论语精选读书笔记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读书笔记1500字。」

论语精选读书笔记

  每次读到这一节,我就想起我的职业。我在酒店里工作,在多家国际管理集团的酒店里厮混过。酒店行业里有几个专业术语,和孔子说的话比较沾边。

  第一个词,政策与程序,简称P&P

  主要是指各酒店在工作中,根据自己酒店的特点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以及一些工作流程。

  例如,酒店的主要经营思路和文化,香格里拉里面就规定了“温良恭俭让”为企业文化,所有的流程都要根据这个文化来制定。有点像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

  第二个词,标准运作程序,简称SOP。

  主要指工作中每一个服务细节的标准。

  例如,如何端托盘,这一个动作,我们要分为几个方面,每一个步骤都要详细描述,还要写出这么做的原因,以及重点。有点像孔子所说的礼。

  每一个酒店从业人员,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每一批筹备酒店的员工,就是说开业的第一批员工,通常都是最好的员工,因为他们在一起培训,一起从头讲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一起练,最后达成统一的标准,在工作中就会形成统一的模式,服务水平就能保持。而酒店开过几年以后,随着人员的流动,在一起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少,员工对服务的认识也就越来越不统一,最后就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好像孔子的亲传弟-子,一旦日子长了,谁知道孔子说的是什么埃

  回到本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句话明显的点出了,围绕着德闪闪发亮的第二颗星星是——礼。

  这一节所反映的内容,是孔子思想中的最关键的部分。

  原句的意思是,如果执政仅靠行政手段,以法律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最后的结果是民众也许会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却不能避免民众以身犯险,从而也就无法避免犯罪的发生。

  因为有句老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是成文的法律,就有它的漏洞,就有人会想心思去做一些法律无法制裁的坏事,而为了防止这些事情的发生,就会制定更详细的法律,最后法律越来越繁琐,政治也就越来越臃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孔子认为要避免这一切,就需要从社会最基础的个体——人做起,以社会道德作为约束人的主要手段,根据社会道德规定人在社会上的行为规范,这样人才会从内心里避免犯罪的发生。而刑法只是对敢于违法社会道德的行为的一种威慑,是一种辅助手段。

  这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是孔子最理想的社会,我也希望如此。就像我在工作中,希望我的员工都能在每一个工作中执行SOP一样。

  这可能吗?我想至少在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太像共产主义社会了,人人具有极高的觉悟。我们可以像憧憬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美好时光一样来憧憬孔子的道德社会,但不能认为我们现在就能实现这个理想,毕竟我们还在初级阶段呢。

  但孔子是不是错了呢?我想也不是。

  因为在政治中,一般分为三种人。为政者,执政者,从政者,读后感《论语读书笔记1500字》。

  孔子是为政者,他不是政治家,作为政治家的孔子是不合格的,他只是个政论家。他提出的思想是政治家的指导思想,不是执行路线,没有问题。

  再来说礼,这个东西不是孔子发明的。是孔子最推崇的人——周公制定的。相传周公为了寻找与“天室”相对应的“地中”,而苦苦思索,最后制定了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典章文物制度。所有周才有了区别于夏商的文化特质——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忠和质带有明显的原始风貌,而文才是真正意义上国家制度的确立。同时,鉴于殷商的覆灭,及周朝初期管叔和蔡叔的叛乱,使周公在制定礼制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担忧周未来的命运。

  所以礼里面充满了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血缘政治——宗法制度。体现着“忠”的孝,贯彻着“孝”的“忠”,是中国式的伦理——政治的极致。

  而即使是周公这样的伟人,也无法依靠礼制来解决所有的问题。相反,繁琐的礼制在维护周朝的统治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负面影响。它让社会始终处于一种固有的模式里,而一旦礼制的内在精神不被后人所理解,就会导致社会僵化的后果。纵观中国的历史,不能不说,中国传统礼制对近代的落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就提出了,“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从老子的话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老子并不是全面否定了“礼”,只是消极地提出“礼”是“道”的等级中处于最低级的,最底层的,犹可接受的。老子悲观地认为:礼“的出现,代表了“道”自上而下的陨落。

  孔子师从老子学礼多年,深得礼制的精髓。但他走的是与老子相反的道路,孔子积极地认为,”礼“是通往更高层次的”道“的起点,是自下而上的向上运动。正如老子所说的,“两者同出而异名”。为了给自己的为政思想找到理论基础,他制定了更加繁琐的礼制,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孔子必须在“名”与“实”之间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他“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只可惜,各路诸侯的不臣之心已是无法遏制,所以孔子的理想也逐渐破灭在年年的奔走与期待中。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孔子礼制的光辉。他毕竟给后人指出了一条路,他通过礼制创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并且影响至今。所有诋毁孔子的人,我想都应该宽容一些,我们往往对统一中国的伟人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为什么对几乎统一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孔子又如此苛刻呢?

  再来说“礼”和“法”。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思想由他的弟-子继承和发扬。但由于个人的悟性和理解的不同,对孔子思想的阐述也是不尽相同的,儒家一分为八,各有传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的传人(隔代的),对孔子的理解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争锋相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荀子的弟-子里面出现了韩非子和李斯这样的法家弟-子,而孟子在后来的岁月里,竟异军突起,成为几乎可以和孔子等身的儒门亚圣。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不同表现在“法”上时极为明显的。孔孟的性善论,相信人的本质是向善的,于是,在法的理论基础上是以教化为主,故有为政以德的说法。而性恶论的基础是人性向恶,彼此之间互不信任,表现在法上时是相互制约,相互制衡,西方的原罪基础上产生的法制,例如两院制,三权分立制,道理相同。所以有依法治国的说法。

  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呢?两者都有优点,而又各有不足。《新唐书 韩婉传》里记载:国安危在于政。政以法,暂安焉必危;以德,始不便焉终治。夫法者,智也;德者,道也。智,权宜也;道,可以久大也。

  德治看上去很美,但实施起来十分困难,法治听上去也好似不错,但执行起来,却有诸多的弊玻

  德治是治世的良药,法治,乱世之药石,只有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老子,孔子都不排斥法治,只是孔子认为法治应该建立在礼制的基础上,论语有言: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秦国以法而统一天下,同样以法而失天下。后世的任何中兴盛世,莫不是德法一体,以德为体,以法为用。

  这个理论直到现在还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我们不能只是强调法治社会,更应该强调德治社会。我想着也是现在孔子学说开始热起来的根本原因。

  这第二颗星是一颗非常亮丽的星星。

【论语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论语》读书笔记08-07

《论语》读书笔记06-12

论语读书笔记09-15

《论语》读书笔记05-08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07-12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07-14

孔子的论语读书笔记01-05

论语读书笔记「最新」02-12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09-07

《论语》读书笔记感悟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