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新与空白
看着2006年6月8日《厦门日报》上的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特别是题目中的“创新思维课堂上”“留下一点空白”这些字句,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创新”与“空白”或“留白”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先想到的是“有关系”。语文课中,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的双臂对观赏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空白,与多数完整的雕像相比,正是这空白体现了一种艺术的创新——舍弃局部获得整体,抛弃具体获得抽象。美术课上,老师展示的齐白石的虾,那躲在石头缝里只露出半截身子甚至一点触须的“残虾”,与一般完整的构图相比,这种“残虾”无疑也是一种空白,体现了中国国画的创新——以藏来表现露,以少来表现多。还有音乐课上的“顿”——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艺术效果。
接着,我又想到的是“没关系”。很多工作是不能留下一点空白的:卫星发射中,如果工作人员在安装零件时,大胆创新,留下的一点空白,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一套完整软件的设计,如果工程师突发奇想,删除一道程序,留下一点空白,对不知情的使用者无疑是残酷的;就算是日常的一道菜肴,厨师为了留下一点空白,创新地少一种调料,并不能必然地创新出一片喝彩的赞誉。
那创新与空白到底有没有关系?严格地说,没有必然的关系。用句学生们爱说的“行话”,就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现实生活中,多数时候,我们需要完整、完全、完美,不容许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空白不仅不是什么创新的明智之举,反而是坏事,是惹麻烦的愚蠢行为。艺术领域,的确讲究“留白”,但这并不能证明创新与空白的存在必然关系。当传统乃至大家都处于“非留白”状态的前提下,“留白”才是一种创新的行为,离开这一前提,不仅谈不上什么“创新”,相反,只能是步人后尘,令人耻笑。现在,有谁不知道“留白”,还会有谁把“留白”的人当作“创新”之人?
如果还有这样的人的话,我想,这个人非本次作文的命题人莫属。题目是命题人思想、观念的外化,正因为命题人认为“留下一点空白”是“比较有意思的话题”而且是符合“创新思维课堂”情景的话题,所以,才出这一话题。不难想象,在命题人心中,创新就应该留白,留白就是创新,“创新”与“留白”或“空白”之间存在这内在的联系。其实,创新与空白之间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没有什么关系。命题人先入为主地把空白当作创新的标志,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这种错误或片面难免误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文的思想性不出现明显的大错误就万幸了,很难写出深刻、严谨、大气的文章。我感大胆地预言,写“留下一点空白”这一话题的学生,难免出现很多思想性不严密甚至错误地情况。进一步设想一下,高考改卷的时候,或者,很多改卷教师难以发现学生作文的思想性错误,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或者,改卷的三人,判别分歧大,一时难以协调,重改的几率很大;或者改卷时降低标准,大而化小,罚不责众;或者,最后选出来的“满分作文”“高分作文”难免存在问题,经不住时间或大众的审阅,一如2005年天津的某篇满分作文,被南开大学的徐江批判表面看符合“留给明天”,实际上并不符合。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命题人潜意识里倾向于“创新”与“留白”或“空白”有关系,心中有“留白是创新,创新要留白”的思想,但是,行为上却违背了他们自己的思想。
其一,命题人限定考生只能从三个话题中选一个,没有留给考生更多的“空白”,不符合命题人潜意识里的“创新要留白”的思想。既然要“创新”又要“留白”,为什么不能又更多或更开放的话题?
其二,命题人将情景限定在“创新思维课堂上”,没有留下更多的空白。“创新”为什么不能在别的情景、场合、课堂?
其三,“留下一点空白”中的“一点”,不符合“创新”和“留白”的精神,限制得太死。“空白”多留一些就不行吗?
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命题人不仅没有留给考生的“一点空白”,相反,对考生实行严格的限制。限制考生,不给考生“空白”,又要学生“创新”,这样做是在行为上否定了“创新与空白”的关系。
更令人深思的是,命题人精心设计的三个话题都是“反传统”的。
“诸葛亮草船借箭未满十万枝”,反传说,反三国故事。考生小学就读过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课文,从没听说过“未满十万枝”。《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
“戈多来了”,反教材,反经典。读过高中课文的考生都知道,戈多原本就没来。而故事是荒诞派的经典作品。
“留下一点空白”,从某个角度讲,虽然谈不上很“反传统”,但是,本质上也是对“完美完整完全”这一传统追求或观念的反叛。
三个话题,都是反传统的。难道创新非得反传统不可?难道只有反传统才是创新的?命题人在三个反传统的话题外留给我们考生的空白是什么?没有,显然没有。命题人不留给我们空白,却要我们写有关创新的话题,这不就从行为上宣告留白与创新是没有关系的?
至此,我们可以断定:命题人潜意识里认为“创新”与“空白”或“留白”是有必然关系的,因而设计话题“留下一点空白”,让考生讨论有关“创新”的问题;但是,在行为上,用三个话题限定考生,而且三个话题都是“反传统”的,这样,就没有给考生留下一点“空白”,从而否定了“创新”与“空白”或“留白”之间有任何关系。
命题人心里想的“潜意识”和手下写的“行为意识”明显不一致,那作为考生的我们,说什么好了?如果说“创新”与“空白”无关,确立“创新无须留下一点空白”或“留下一点空白不是也不会是创新”的论点,会违背命题人的初衷或潜意识,会遭到命题人以及改卷人的否决,会遭枪毙,会被打入“冷宫”。反过来,如果说“创新”与“空白”有关,确立“所有留下空白是创新,要学会留下一点空白”或“要创新就应该留下一点空白”的论点,甚至还具体讲道理,列出3条理由或分论点或者列出3给办法阐述如何去留下空白如何去创新……这,又会违背命题人的行为,会出现逻辑的不严密,导致充分但不必要甚至不充分也不必要。
最后,我要说的是,“创新”与“空白”或“留白”,没有必然关系。我不会也无法按照命题人的“潜意识”去为他们“帮闲”,肯定什么“有”;也不能按照命题人的“行为意识”去批判他们的“矛盾”,肯定什么“无”。希望改卷教师千万别以一己之“有”去否决考试之“无”,也不能以一己之“无”否决考试之“有”。
以上是我的看法,算是我选“留下一点空白”话题写的一篇下水作文,如果不合规矩,就算一篇“另类作文”好了。
【创新与空白】相关文章:
杨宗纬《空白格》歌词07-20
不敢“创新”的创新作文04-14
创新侏罗纪06-02
【经典】创新的作文06-01
根基与创新02-18
创新与守旧05-04
创新与进步03-20
传承与创新03-20
创新的作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