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的故事

时间:2022-10-26 11:45:3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焚书坑儒的故事

  导读: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浩劫,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来揭秘吧认为我们不能把问题简单化。在焚书事件中,李斯苜先发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儒生在当时的观点和行为,也并不就意味着正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焚书坑儒的故事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

  秦始皇

  焚书坑儒的故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焚书的事件是这样记载的:公元前213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宴请群臣。当时的学官叫做博士的,有70个人参加了宴会。仆射(博士的长官)周青臣上前说了一番歌功颂德的话,大意是:过去的秦国,方圆不过千里,靠陛下您的神灵明圣,平定了海内,放逐了蛮彝之族,凡日月所照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分为三十六个郡县,人人都很安乐,没有战争的祸害,可以万世流传。从古到今,也比不上陛下您的威德。

  博士齐人淳于越对这番话很是反感,立刻上前反驳说我听说殷周之王长达千年,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辅佐。现在陛下您据有四海,而子弟却为普通人,突然有什么变故的话,没有左右手,您靠什么相救?做事不学古人而能够长久的,我还没听说过。现在青臣又当面阿谀,加重您的过错,他不是忠臣。”

  在这段话中,淳于越虽然指责了周青臣,但重点并不在此。他实际所提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原则性的,即要向古人学习;另一个是具体的,即要分封子弟功臣。对此,秦始皇并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下其议”,也就是把淳于越的意见交给大家去讨论。

  丞相李斯便在此时提出了他著名的口号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李斯认为,历代统治者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治国,并不是有意要标新立异,而是因为时代在变,治国方法当然也要变。他对秦始皇说:陛下您开创的大业,建立的万世功劳,本来就不是愚儒所能理解的。

  再说,淳于越讲的三代的事情,哪里值得效法!当时诸侯并争,所以用优厚的待遇招募游学之人,如今天下已经安定,颁布了统一的法令,当百姓的就应该努力务工务农,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律条文。现在那些读书人不好好学现在的东西,却拿古的东西来抨击现在,惑乱百姓。过去天下大乱,没有人能够把它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起话来都是以古非今,用些装饰虚妄的话来搅乱事实,人人都把自己的一家之学看作是好的,来批评皇帝所建立的东西。

  现在您统一了天下,辨清了黑白是非,他们却还要尊私学,相互用一些不法的东西教给别人。听到上面下了命令,就各自用自己的学说来议论它,进了朝廷在心里嘀咕,出了宫门又街谈巷议的,夸耀皇上听他的话来博取名声,把奇谈怪论看作是高明,率领大家说诽谤的话,像这样下去,那么,皇上您的威信会下降,而下面就会结党,必须要禁止它。

  李斯就是在讲完这些话后正式提出了焚书的主张。他说:“凡是不以秦为正宗的历史书,全烧了。不是担任博士官的,敢有藏诗书百家著作的,也都让官员给烧了。有敢于在一起谈论诗书的,杀了以后抛尸街头。用过去否定现在的人,官吏知道而不举报,与他同罪。所以有专家认为焚书坑儒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弥天大谎,他的主人公不应该是嬴政而是李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命令下达三十天后,还不把诗书烧掉的,脸上刺字,去修筑长城。医药、卜筮、种树的书不烧,如果想要学法令,以官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焚书就这样开始了。《资治通鉴》中也有内容基本相同的记载:焚书方案是李斯策划的,方案拟成后正式上奏秦始皇,秦始皇批准后,正式颁发焚书令,天下遂大张旗鼓烧书。由秦始皇一个人来承担责任,恐怕不太公平。而且秦始皇认为,他烧的书都是“不中用者”,他已经“悉招文学方术之士甚众,欲以兴太平”。

  再看看坑儒。《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坑儒的记载是这样的:方士侯生、卢生本来是受命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死的仙药的,后来因为不满意秦始皇的所作所为,逃走了。此举激怒了秦始皇。他觉得自己花费巨资却求不到仙药,善待儒生,听到的却都是诽镑的话,于是就让御史(也就是刑狱之官)把那些读书人捉来审问,读书人互相告密,秦始皇便亲自圈定了犯禁者的名单,共460余人,把他们活埋了。活埋以后,又告知天下,以示惩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浩劫,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来揭秘吧认为我们不能把问题简单化。在焚书事件中,李斯苜先发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儒生在当时的`观点和行为,也并不就意味着正义。

  焚书坑儒成语

  【成语】:焚书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简拼】:fskr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示例】:满清入主中原,~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梁斌《红旗谱》四二

  【近义词】:焚典坑儒

  【语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英文】:burning books and burying Confucian scholars alive

  【日文】:書籍(しょせき)を焼き払い,儒生(ゅせい)を生き埋めにる

  【俄文】:сожжéние конфуциáнских книг и истрелéние конфуциáнцев

  【成语故事】:秦始皇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见,把上书分封的淳于越看成私家学诋毁朝政,下令将《秦纪》以外的史书全部上交焚毁,书生卢生等人不满,结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挖坑活埋他们

  焚书坑儒 成语接龙

  【顺接】:儒冠误身 儒士成林 儒家经书 儒林丈人 儒雅风流

  【顺接】:燔书坑儒 燔书阬儒 焚书坑儒 焚典坑儒 拘拘儒儒 老师宿儒 老手宿儒 名士夙儒

  【逆接】:抱薪救焚 焦心如焚 兰艾同焚 牧竖之焚 玩火自焚 五内俱焚 五内如焚 心如火焚

  【逆接】:焚书坑儒 焚典坑儒 焚契市义 焚如之祸 焚尸扬灰 焚山烈泽 焚巢捣穴 焚巢荡穴

  焚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焚书坑儒造句:

  1、想像着天马行空的漫画和连续剧情节,如果像秦始皇般焚书坑儒,还不如做个有用的小人物。

  2、历史已经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作出了公正的评论。

  3、秦始皇时期,嬴政实施暴政,焚书坑儒,毁坏了大量文学典籍。

  4、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斯文扫地,可说是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5、秦始皇,古代中国的统一者,焚书坑儒。

  6、中国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两者都导致了人类两大文明类型的转型,改写了人类对自己的记忆。

  7、阐述了秦初的学派之争及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8、二千年前,暴君秦始皇最初统一中国,曾建造了长城并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故事】相关文章:

焚书坑儒的成语故事06-19

成语故事之焚书坑儒02-19

历史名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02-08

秦朝焚书坑儒介绍11-18

“焚书坑儒”的历史典故07-16

贬义词-焚书坑儒10-05

傻子的故事哲理故事09-12

成长的故事——走失的故事04-28

名人故事:徐悲鸿的故事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