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7-28 17:27:16 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1、功(A)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注意:时;但时,力不做功;时。

  2、功率(A)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A)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或。

  6、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A)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平抛运动的规律(B)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

  (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y=gt2

  12、匀速圆周运动(A)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A)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其单位为弧度每秒。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单位:赫兹(HZ)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3

  1、功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

  ⑴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9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α<18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

  (3)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3、功和冲量的`比较

  (1)功和冲量都是过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冲量表示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

  (2)功是标量,其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冲量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方向,计算冲量时要先规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夹角三个因素决定。冲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力作用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力的冲量不为零,但力对物体做的功可能为零。

  4、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

  ⑵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4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

  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B、两物体发生形变;

  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

  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物体相接触;

  B、相接触面不光滑;

  C、两物体有形变;

  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

  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

  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5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这个值叫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7

  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速度-时间关系式:

  (2)位移-时间关系式:

  (3)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

  (2)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9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0

  1、电场线:用来形象描述电场的假想曲线,是由法拉第引入的。

  理解:

  ①起始于正电荷(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无穷远处),不是闭合曲线,不相交。

  ②电场线上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场强方向。

  ③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场强的大小。

  ④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的直线。

  ⑤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点降低,是电势最低最快的方向。

  ⑦电场线并非电荷运动的轨迹。

  2、等势面: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有以下特征;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等势面与电场力垂直。

  ③电场中任何两个等势面不相交。

  ④电场线由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

  ⑤规定: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差,所以等势面的疏密反映了场强的大小(匀强点电荷电场等势面的特点)

  ⑥几种等势面的性质

  A、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

  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

  B、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

  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

  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①通过电场力做功说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②正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减小。

  逆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增加。

  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增加。

  逆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减小。

  ③求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④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1

  1、热力学第二定律

  (1)常见的两种表述

  ①克劳修斯表述(按热传递的方向性来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②开尔文表述(按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来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a、“自发地”指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宏观现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帮助。

  b、“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是发生的热力学宏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完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力学方面的影响。如吸热、放热、做功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进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3)热力学过程方向性实例

  特别提醒: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如电冰箱;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条件下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如气体的等温膨胀过程。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类永动机:违背宏观热现象方向性的机器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这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绝热过程或孤立系统中,熵是增加的。

  3、能量耗散:

  系统的内能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没有办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2

  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08-04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02-15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08-04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0-08

高一物理知识点人教版精选总结10-08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0-18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08-04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7-19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12-08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