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在柏林最新知识点

时间:2021-08-25 12:56:51 总结 我要投稿

六年级在柏林最新知识点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在柏林最新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在柏林最新知识点

  六年级在柏林反思

  《在柏林》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小说的篇幅极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难点: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致。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种种苦难。谈谈令你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找准话题导入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为体会文章的主旨服务。

  2、想象畅谈。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采用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战争是离学生们实际生活很远的内容,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悍,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需抓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引入文章即可。

  3、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地感受文章深沉的主旨。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整体思考知识与潜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料,并把这些资料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三、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短小,阅读时为情节吸引往往一气呵成,对其中的词句会有所疏忽。同时,学生难以对文章的深刻意义深入地思考。教师应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和沉重的主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话题,创设情境:谈谈令你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接着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地感受文章深沉的主旨。最后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

  六年级在柏林练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驶出

  ( )的老妇人

  ( )的寂静

  ( )地挺身

  ( )的老兵

  ( )的举动

  二、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缩句)

  2、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改为双重否定句)

  3、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弥合的战争创伤。

  (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三、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请找出描写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外貌的词语?这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2、联系上下文,想想老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的原因是什么?

  3、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

  一、缓缓 体弱 多病 可怕 费力 年迈 奇特

  二、

  1、老妇人数着。

  2、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3、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弥合的战争创伤。

  三、

  1、“头发灰白”“身体瘦弱而多病”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2、失去了三个儿子。

  3、这句环境描写,一方面以“静得可怕”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语之后,心灵产生的震撼;一方面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也激发读者去思考。

  六年级在柏林知识点

  多音字:

  数:shǔ数一数 shù数学

  假:jiǎ不假思索 jià度假

  尽①jìn尽头。②jǐn尽管。本课读音同①。

  假①jiǎ不假思索。②jià放假。本课读音同①。

  词语解释:

  沉思:深思。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造句:他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很令人反感。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嗤笑:讥笑。

  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妇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反义词:

  缓慢——迅速 健壮——虚弱

  停顿——继续 奇特——普通

  寂静——喧闹 不假思索——犹豫不决

  近义词:

  虚弱——孱弱 沉思——深思

  停顿——暂停 大概——可能

  寂静——平静 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课内问题: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的老兵,在被迫上前线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特的举动引起了两个姑娘的嗤笑。老兵道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

  2、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答:(1)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截取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深刻地反映了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2)意想不到的结局,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

  (3)情节上层层铺垫,为小说的结局蓄势。前文写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老妇人的奇特举动、小姑娘的嗤笑,都是在为出人意料的结局蓄势,到结尾处才揭示出老妇人奇特举动的原因。正是有了前文的蓄势和铺垫,小说的结尾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

  (4)老兵那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里包含了一股巨大的悲愤,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

【六年级在柏林最新知识点】相关文章:

六年级《在柏林》教案01-17

在柏林续写老兵上战场800字10-26

柏林寺南望原文及赏析12-13

时间在流逝800字最新-叙事作文01-17

青春在飞扬-六年级01-18

六年级语文记好拼音知识点05-08

李靓《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1-01

太原万柏林西苑幼儿园2021年春季入学须知03-07

太原万柏林西苑幼儿园2021年春季开学须知03-06

太原万柏林西苑幼儿园2021年春季开学指南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