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15个小知识
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阳系的15个小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天王星“躺着”自传
天王星乍一看是个毫无特色的蓝色星球,但它的自转轴却几乎是对着太阳的,这点和太阳系其它行星都不一样。
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它曾经历一次或多次的严重碰撞。此外,天王星也有微弱的光环。
2、木卫一的强力火山爆发
对习惯了“沉静的月亮”的人来说,木星的这颗卫星如此活跃,会让他们很不习惯。木卫一有数百个火山,是太阳系中最活跃的卫星,喷射的物质可飞到400公里高的太空。
3、火星有最大的火山
虽然火星现在看起来很安静,但过去可不是这样。
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是太阳系中发现的最大的火山。面积602平方公里,高达25公里,是珠峰的三倍。
4、火星也有最长的峡谷
马里内斯峡谷长达4000公里,是地球上最大峡谷的10倍多。
火星上活动板块构造的缺乏,使人们很难弄清楚峡谷是如何形成的。
5、金星超级强风
金星表面上有高温高压,刮起的风比星球自转的速度快50倍,风速达400公里/小时,而且飓风的风力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强。
对人类来说,这就是地狱。
6、到处都是水冰(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
水冰曾经被认为是太空中稀有的物质,但事实上,水冰存在于整个太阳系中
不仅水星和月球,火星两极也有冰。甚至更小的天体都有冰,比如木卫二、土卫二和谷神星等等。
7、太阳系中某处可能有生命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太阳系其他地方存在生命的证据。但当我们更多地了解“极端”微生物如何生活在水下火山口或冷冻环境中时,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现在人们认为火星上微生物的生命很可能存在,而木卫二冰层下也许藏着海洋,那里也可能存在微生物。
8、冥王星上的山脉
冥王星是太阳系边缘的一个小星球,所以起初人们认为这样的矮行星,会有一个相当“均匀”的环境。实际上,那里有3300米高的冰冷山脉。
由于地质活动需要能量,冥王星内能量的来源是一个谜。毕竟它离太阳太远,没有足够热量,而附近又没有大行星的重力影响。
9、太阳系中到处都是星环
土星环很早就被发现,但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都有环,而且不同行星的环各有特点。像土星壮观的环,可能来自一个破碎的卫星。
环也不限于行星。例如天文学家发现女凯龙星(土星和天王星之间的的小行星)也有环。这么小的体积为什么有环,是一个谜。
10、木星的大红斑正在缩小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也有太阳系最大的风暴,被称为“大红斑”。16世纪以来已经被观测到,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能持续几个世纪。
不过最近几十年又出现了一个谜:“大红斑”越来越小,到2014年,尺度只有16500公里,约为历史最大测量值的一半。
11、太阳系边缘可能有一个巨大的行星
加州理工大学的天文学家基于数学计算和模拟,推测应该有一个远超海王星的巨大行星存在于太阳系边缘。
但要找到这个真正的“第九大行星”,可能需要数十年。
12、天王星有一个奇特的卫星
天王星的.卫星天卫五在表面上有奇异的特征,锋利的边界分隔了山脊、陨石坑和其他东西,这个直径为500公里的物体上发生了什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猜测,也许它曾被粉碎,然后再次聚集。又或者是陨石撞击,导致部分地表暂时融化。
13、土卫八是阴阳脸
土卫八有一个非常黑的半球和一个白的半球,使得它如此特殊。
有人认为是另一个卫星撞在它的表面,也有人认为是碳氢化合物的火山爆发产生暗斑。
14、土卫六有液体循环,但绝对不是水
土卫六拥有一个液态的“循环”,在大气和地表之间移动,不过其中充满甲烷和乙烷。
另外,土卫六的大气非常厚,需要雷达来探测宇宙飞船的视野。
15、太阳的大气比表面热得多
虽然太阳的可见表面温度是5500摄氏度,但它的上层大气日冕的温度高达上百万度。为何会有这样巨大的温差?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较好的解释。
【拓展内容】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有多种学说,其中之一的星云假说由1755年康德和1796年拉普拉斯各自独立提出。康德认为太阳系是46亿年前,由一个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缩中形成。这个星云原本有数光年的大小,并且同时诞生了数颗恒星。从古老陨石追溯到的元素显示,只有超新星爆炸后的核心部分才能产生这些元素,所以包含太阳的星团必然在超新星残骸的附近。可能是来自超新星爆炸的震波使邻近太阳附近的星云密度增高,使得重力得以克服内部气体的膨胀压力造成塌缩,从而触发了太阳的诞生。随着现代天体物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恒星演化理论的建立,产生了现代星云说,并逐渐占了主导地位。现代星云假说根据观测资料和理论计算,提出它的主要观点:太阳系原始星云是巨大的星际云瓦解的一个分子云,一开始就在自转,并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缩,中心部分形成太阳,外部演化成星云盘,星云盘以后形成行星。
太阳系的形成艺术图。当这个区域将形成太阳系前,被称为前太阳星云,坍缩时因为角动量守恒,使它转动得越来越快。中心集中了大部分的质量,成为比周围环绕的盘面越来越热的区域。收缩的星云越转越快,它开始变得扁平,成为原行星盘,直径大约200天文单位,在中心是高温、高密度的原恒星。行星经由盘中的吸积形成,在尘埃和气体的引力相互吸引下,逐渐凝聚形成越来越大的天体。在太阳系的早期可能有数以百计的原行星,但大多数合并或被摧毁了,留下行星、矮行星和残余物构成的小天体。硅酸盐和金属的熔点很高,只有它们能在内太阳系的温度下保持固体形态,这些物质最终组成了岩态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由于金属成分在原始太阳星云中只占据了一小部分,类地行星都没有发展得很大。冻结线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位置,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形成于冻结线的外侧,这里的温度很低,挥发物质能以固态形式存在。这一区域的冰比组成类地行星的金属和硅酸盐更多,所以该区域的行星发育得很大,可以捕获大量的氢和氦——它们是太阳系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太阳系中余下的那些不可能组成行星的物质聚集在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区域。
最初的五千万年内,在原恒星中心处,氢的密度和压力都大得足以发生热核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氢的温度、反应速率、压力和密度都一直在增加,直到流体的热压力与引力相抵消,达到静力平衡状态。到此,太阳成了一颗主序星。太阳的主序星阶段从开始到结束约有100亿年,而其他的所有阶段,包括残骸生命期等总共只有20亿年。从太阳出发的太阳风形成了日球层,并将残余的气体和尘埃从原行星盘吹入星际空间,阻碍了行星的发育。此后,太阳越来越亮,主序星早期的亮度只有如今的70%。
根据天文学家的推测,太阳系会维持直到太阳离开主序。由于太阳是利用其内部的氢作为燃料,为了能够利用剩余的燃料,太阳会变得越来越热,于是燃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导致太阳不断变亮,变亮速度大约为每11亿年增亮10%。再过大约16亿年,太阳的内核将会热得足以使外层氢发生融合,这会导致太阳膨胀到半径的260倍,变为一个红巨星。此时,由于体积与表面积的扩大,太阳的总光度增加,但表面温度下降,单位面积的光度变暗。随后,太阳的外层被逐渐抛离,最后裸露出核心成为一颗白矮星,只有地球的大小却有着原来太阳一半的质量。再过去约几十万亿年后会有可能形成黑矮星。
现代星云说还存在不同学派,这些学派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太阳系的15个小知识】相关文章:
太阳系行星有哪些08-25
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08-19
用餐礼仪小知识01-13
气象科普小知识10-22
电脑维护小知识08-09
写作基础小知识11-02
美国圣诞节的小知识12-23
关于圣诞节的小知识12-23
礼仪小知识15篇09-09
幼儿安全知识小故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