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时间:2024-08-07 17:11:06 志华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精选12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精选12篇)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1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让我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并从中了解到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之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虽然,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方面都进行了努力和要求,但读了这本书后,还是觉得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我觉得要尊重孩子,也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作为家长,一般都教育孩子要听话家长的话,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表扬。但通过读这本书,现在我们改变了想法。我们认为孩子虽然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需要人去尊重,需要人理解。所以现在家里发生一些有关他的事情时,我们都会问询问他的意见,有时他也能对我们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也需要我们对他进行稍作引导。这样以来,我们觉得他的主见性和自信心也在逐步增强。

  其次,对待孩子要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有时,我们叫他做某事或讲解作业时,如果出现不愿意或不明白时,我们就会不耐烦,导致他也出现哭或不愿意做我们要求的事情。但是,现在如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心平气和给他讲解事情的原委,并且会让他认识到做这些事情的必要性,这样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就增多了。

  以前,我们都不太让他做事情,即使孩子愿意,我们也不愿他插手,怕把事情越做越糟。现在随着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我们认为做事情可以锻炼他的动手和自理能力,在吃饭时,我们要他摆碗,吃完饭后,我们让他收拾碗筷,在节假日时,他还主动提出要洗碗筷,我们也同意了,当他洗完后,我们还表扬了他。从此,当他提出要帮我们分担家务劳动时,我们一般都不会拒绝他。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激发了孩子多实践、多动手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和责任心。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也认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环境,学校的教育是大家一视同仁,那么怎么让孩子优于别人呢?就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开始,因为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2

  在当今时代,影响孩子操行构成的因素日趋复杂。但在孩子的品德构成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家长的品德行为标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议和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原则。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很小的时分,我们就已经末尾向她灌输这种思想。例如:开饭前,要先把爷爷奶奶请到,等大家都到齐了再一起吃。以前我的孩子,喜欢把本人喜欢吃的菜放在本人的前面,这样当然是很不好。有一次我特意买了好多本人喜欢吃的,烧好放在本人的面前,吃的津津有味。女儿看了很冤枉,我说我是向你学的啊,我买菜当然买我喜欢吃的啦。你都不替别人着想,别人怎样会想着你呢?反问她:你觉得好东西是不是应该分享呢?她听了,低下了头。从此,她知道了只要对别人好才会博得别人对本人的好,学会了体恤关怀别人。我的父母年岁大了,常常有些小缺点,老人生病是,我们细心照料,让孩子在一边,力所能及的小事都会让她去做,孩子渐渐学会了照顾别人。去年,孩子的爷爷生病,孩子每逢星期六便会主动为爷爷当护理员,她模拟着我以前的动作,为爷爷洗脚,捶背,还为老人读报纸、讲故事。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让我知道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提高本身的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把握迷信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我们深深体会到:父母应该协助孩子,让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让其不断完恶人格操行。人格操行的.养成是一个极端漫长的过程。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炽热的热情、耿直的情怀,永远是我们家长的人格力气。我们要求孩子憨厚、真诚、自然、老实、耿直、残忍,本人首先要做到。正仿佛德国教育家福录·贝尔说的:孩子的命运是把握在父母亲手中的。让我们做家长的共同携起手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托起明天的太阳,铸就孩子的幸福生活,铸就中华民族美妙的未来。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3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孙云晓谈家教和教子学会爱等几篇。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爱程度和成才期望也急剧上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为广大家长的迫切愿望。让孩子成龙成风固然重要,但是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快乐的'性格也同样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这些性格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孩子心中有他人,要让孩子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让孩子知道感恩,如果没有感恩之心就不会有爱心。其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不像知识和能力那样清晰可见,但是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会让家长放心、老师省心的孩子。

  我想这也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但我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的家长,我愿意和更多成功的家长共同学习,把我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4

  最近在幼儿园定了一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感触很多,这本书中所举的事例,有些是我们生活中碰到过的,还有些是比较贴近我们生活的,从各个方面讲了我们作家长的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的实例,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意识到了作为家长的我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还有许多误区和不足,也知道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以前都把精力花在如何让孩子吃好穿好尽量让他不生病,买书买积木买玩具·····尽量让他开开心心的,每每发现孩子的不好习惯,总认为是孩子自己不听话,从没检讨过自身存在哪些不足,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自己处理的方法有时真的要反思。有次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有些烦躁,在小家伙无缘无故不讲道理的时候,对他发火、吼叫,很没有耐心,结果是越哭越厉害,怎么讲都讲不通,气得我把他关进了洗手间,事后,就后悔了,是不是对孩子太粗暴了,有时候也会在想,究竟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些,有时候也会发愁,教育孩子是一件苦恼的事情,很难啊!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其实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比我们小时候好多了,在家里免不了要溺爱、迁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家长都不太让宝宝做事情,不是担心碰到这里,就是担心伤到哪里,都要替他们包办掉,以至于宝宝的独立性很差,很依赖大人,其实宝宝都有很强的好学心和求知欲,会观察、模仿大人的动作,就拿我家小家伙说吧,这几天每天晚上睡觉,会把自己的衣服、裤子叠的像模像样,还要替我叠衣服,告诉我,这是在幼儿园老师教的本领,我真得很开心,为他的进步开心。通过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家庭教育一定要与幼儿园的教育同步一致,就像书上说的,父母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现在我们每天尽量坚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虽然,有些事情做起来动作还有些笨拙,只要坚持下去,哪怕每次只改变一点点也会鼓励他、肯定他,增加他的自信,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中成长。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榜样作用。不能把情绪带给孩子,对待孩子一定要耐心、要心平气和、要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待人真诚、孝顺老人、能尊重别人、体谅和宽容别人、要有责任心和爱心,父母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的反映了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实现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要不断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孩子在每天成长,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完善自我。《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关键是我们要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去呵护我们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让他们健康成长。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5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词很难下定义,母亲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加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感受点什么,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他母亲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母亲,他们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寻找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给予的都是孩子能够完全自愿接受的一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理解必须在了解的基础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更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应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其次是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说到表扬,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陪孩子一起长大,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这应该是母亲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亲的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鼓励和更多的表扬,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多,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这学期, 我有幸细读王三阳老师编辑的一书《做幸福的教师》,使我深刻体会到: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的收获与幸福. 在我的印象中,学校是神圣的殿堂,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体会。当我成为老师走进课堂之时,我期待自己也在学生心中建立一座神圣的殿堂。一座让我的学生难忘的,充满创造灵性、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人文关怀,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殿堂!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越来越深刻的懂得了,要想学生学得好,更要“实践出真知”。反思最初的困惑,不正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才会事倍而功半么。只有老师一厢情愿地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来,在学习中摸索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获得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学会同情,学会体谅,------。说到底,这殿堂是为学生建立的,是要学生真正喜欢才行啊! 我便认定了脚下的这条路,兢兢业业地工作: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心灵,辛勤地将科学与文明的基因移植给学生。把歌声和快乐融入学生的骨骼中。这使我领悟到了,教师的人生在讲台上是闪光的,这块天地使苦和乐、悲和喜、失落和神圣交织在一起!达到心灵上的升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和乐、悲和喜、失落和神圣交织在一起!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我又可以为什么感到幸福?你们呢?又有没有一个可以不假思索就说出来的答案呢?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于是,我问我自己:你因为爱人而幸福过吗?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家人,爱朋友。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好友的小脾气,和原谅你朋友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记得有这样一篇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体会》。作者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残障,七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混沌里,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师沙利文。沙利文老师用了毕生陪伴这可怜的孩子,将她由一个无知、粗鲁、暴躁的动物,变成了一个勇敢博爱的伟大的作家。如果不是爱,如何有这么巨大的奇迹?如果不是有爱,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在残缺的躯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 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你因为被爱而幸福过吗? 工作累了,父母来电话,朋友来短信,如果不是做老师,这也许就是全部。可教师这份职业,让我获得了额外的关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工作几年来教过很多个班,多少学生呢?假定其中有一半是爱我的,那么在亲人朋友之外,我的人生额外的收获了多少份关爱?当然,在这里我可能引用了一个相当自负的计算公式,但在座的各位老师,你们送出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们将要回报给你们的爱是无法估量的。收获别人的关爱,这是一笔旷世的财富啊! 你因为工作着而幸福过吗?你因为改变着世界而幸福过吗? 有一句话非常中听:工作着的女人是美丽的。工作着的人缘何而美丽?那是因为她专注,因为她目的明确,因为她浑身散发出价值的光芒。有一年,巴尔的摩贫民区的200名少年接受了一位社会学教授的调查,25年后这位教授在后续调查中惊奇的发现,除20人不知去向或死亡外,剩下180人中有178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于是他拜访了其中的许多人,问他们:你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惊人的一致,他们说: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你因为付出而幸福过吗?你因为失去而幸福过吗? 我身边的年轻朋友,崇尚前卫的生活,酒吧是他们热衷的场所。其实,我也向往过这样的浮华,可作为一个老师,却无法忘情于享受;这样的经历也使我懂得,一样流逝的青春,可以用来虚掷,也可以用来奉献。我们那么多带着病坚持着工作的老师,谁曾因为她疲惫的病容就觉得她缺少魅力呢?不,她身上浓浓的书卷味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只会让人想要亲近他,想要信赖他;一样翻转的年轮,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永远被铭记。这样的付出,这样的失去,我愿意。 很多的老师们,每天早上看见你们自信的笑容,从容的脚步,我想,你们一定已找到幸福的所在;而我,仍像一只小鸟,有时低落有时高翔,那是我还在寻找;年轻的我,不再为一时挫折蒙蔽了视线,而是为自己的选择找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 ——找寻那隐藏已久的幸福的种子,它就会成为你源源不断的能量,于是,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的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胸怀。前人已为我们刻下了一个个崇高的标尺: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春风化雨,蜡炬成灰。而今天,我们当以全新的教师形象汇聚成一幕崭新的特写: 一名幸福的教师,仅多少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蜜钥。”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王伟在网上进行了继续教育,学到了不少有益的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师生关系中的师德》这篇文章。虽然去除了教师的神圣光环压力,也要注意,每一行业都有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要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觉得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等于做每件事情都一模一样,特别是有关学生知识水平的时候,举个例子在布置作业时,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是每个学生作业一样多,而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几类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个题目,因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不同,要掌握一个实事求是因人而异的原则。

  其次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不等于不管学生的缺点,放任学生的缺点,当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时要给学生改正的机会,要帮助他们找出犯错的原因。

  最后教师应慎用惩戒拒绝体罚不等于不用惩戒,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这是必须的,这是做老师的底线。但有时当学生犯错误时,适当的惩戒也是必须的,否则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比如考试作弊按规定处分我认为也是正常的,处分也是教育学生,要让学生知道在学校中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哪些错误学校是要惩戒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爱学生,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把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慎用惩戒拒绝体罚作为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6

  非常感谢学校的“绿色读书漂流爱心”的活动,让我有机会用心地阅读并学习了这样一本好书《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是一本难得的家庭教育教程,内容涵盖了中外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亲子沟通艺术、学习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疏导、家教经典案例等各个方面,把包括了幼儿园入园教育到青春期的孩子成长特点及疑难问题解答都展示给家长。可以说是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而且还是一本与时俱进的一本书,把当前的社会热点、教育难点也纳入其中,让我读来如醍醐灌顶,收益良多。

  现在就我读书感受分享一下,希望和其他家长们一起在家庭教育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上不足之处,也请指正。

  一、让我不寒而栗的家庭教育状况

  读书进行中,最常有的一种感觉是不寒而栗。因为在读书的进程中,越来越感觉“父母”这一职业的重要性,而在这一职业生涯中,我们却是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了。我们在孩子出生的初期没有给与足够的陪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交给了老人看管;孩子成长期间没有给与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多以父母的口吻对待孩子;在孩子学习的期间,没有跟孩子同步成长;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方面,不算是一个优秀的榜样。如果给自己打分的话,给自己及格就是高分了。就是这样的刚刚在及格线上的家长,却希望孩子是个优秀的学生,说来,真的惭愧。做父母是一辈子的职业,我以后要放下家长的架子,虚心学习,既育儿,又育己。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共同进步。

  二、家庭教育的核心,来源于父母

  孩子的素质,主要来源于父母,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人格养成,素质高低,更主要还是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熏陶,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不能一味地把教育推给学校和老师,家长应该负起家长应负的责任。孩子的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最初的人生榜样。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同样,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家庭教育,源于家长的一言一行,所以家长自身教育好了,才能教育好的孩子,这是源头所在。就我情况来说,孩子的好习惯之一是读书,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给她读书,有时读长篇故事,每天就读几篇,慢慢的孩子也喜欢读书,经常在晚睡前,人手一本书,读完入睡。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重复地说了一句不太积极的话“这不可能!”,我感觉不是很好。于是我就告诉她以后不要说了,她对我:“可是妈妈,为什么你可以说呢?”我才发现,原来那段时间里,我说的频次确实不少。原来孩子是受我的影响。我们最后约定一起改掉这句口头禅,说一些积极向上的话。真的应了书中的那句话了:“改变孩子,先要改变父母”。而改变,必须从现在开始,马上开始。

  三、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让孩子成为孩子

  曾经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攀比,让孩子憎恶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希望孩子学这学那,去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希望给孩子自己童年向往而没得到的一切……这是现在家长,包括我经常犯的毛病。我们总是希望以一种“补”的心态对待孩子。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揠苗助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年龄特点,给孩子合理的期望和要求,让孩子呆在童年里。我们应该情绪平和地对待孩子,不让孩子弥补家长童年的缺失,让孩子度过属于自己的童年。

  四、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我所想出的答案是:让他成长为有能力独立生活、并去追逐自己梦想的人。写到这样,我想起了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的一段话:“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可是我们家庭的目的,不就如此吗?为了让他有能力、有勇气,独自上路,走向未来。我们最后能做的,只能目送着他们渐行渐远。而在我们能够陪伴的日子里,则要竭尽全力,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独立生存、学会热爱生活、学会敬畏自然、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融入社会、学会情绪处理、学会心理梳理、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我们所能想到的一切。

  印象特别深的是本书每页的页脚都写着“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是在告诉我们,不能抱怨孩子有问题,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系统地学习教育方法,并应用在家庭教育上。只有掌握了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成为合格的家长,才能助孩子健康成长。和孩子相伴而行的宝贵日子,我们既要珍惜、又要重视,把家庭教育的每一件事做好,给孩子面对人生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在人生的海洋里扬帆远航、乘风破浪。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7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感受颇深,在书中,李教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

  李教授在书中强调:“我要让我的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什么是快乐?快乐绝不是单纯的笑闹,绝不是一味的顺从,其含义应该是科学的、有着许多健康的东西存在其中。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读后我即把这段话赠与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中学生中的一个,但我也希望他能做个如此“快乐”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总之,读完李教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8

  文章中的主人公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是大学教授。在别人眼里相当于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而现实并非如此。他非但没有继承父母的优良基因,还是一个屡屡犯错的“反面典型”。但他的母亲并没有因此放弃对他的教育,总是根据他的实际状态进行一系列措施,并让他步入了他的人生佳境。读完这篇文章的我自行惭愧,我的孩子成绩也不好,偶尔也会惹出些麻烦,每每在气头上的我也会出言不逊,有些话应该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篇文章给人很大启发,其中母亲一句经典的话说道:“我儿子是不被理解的天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考研究生,读博士,出国深造,有光明的前程。如此是好的',那不能如此的孩子呢?我们要发现他的长处,并放大他的长处,就如那句谚语所讲“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如果有那一天,我愿做送矮树枝的人。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9

  拖延其实是一种逃避和依赖,既为思想懒惰,也是行动懒惰。拖延的原因常常是:逃避费力气的事以及比较重要而又不好对付的事,先办简易的琐事,让它们占满分分秒秒,而把困难拖到最后再说,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而让缺点合理化是拖延者的一个最大退路,是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1.树立好你的基本信念只有打好了地基再建房子,你才不会为房子某日会坍塌的意外而惴惴不安。打败拖延也与之相似,如果你想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你得先树立好你的基本信念。

  2.自我施压有拖延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压力还不够,认为自己还有时间,然后一直拖到最后一分钟。当然这得承认,这是我们人性的懒惰,所以,我们得有一个更大的压力,促使我们改变。

  3.20秒规则万事开头难。通常在开始的时候,人们会开始找理由或者自我合理化来推迟工作。但是一旦我们开始做了,这件事其实没有那么难。所以怎样才能度过最初的阶段呢?有效的方法就是形成这么一种思维:你只有20秒去做某件事情。比如:你只有20秒穿上你的运动鞋开始跑步。

  4.有意识地离开舒适区你的舒适区,是阻止你更努力工作、阻止你实现梦想。所以你必须要离开它。但是只有你拥抱了这种不适感,才能获得舒适。你开始想要拖延,押着自己去做不舒服的事情让你觉得不太舒畅。如果你在困难的时候开始拖延,那你一定会失败。所以你要对那些即将面对的不舒适做好准备,而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让自己感觉舒适。

  5.制定详细的计划当你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比如可以设定30分钟内必须做的重要事情,不能分心,30分钟必须去完成。然后休息片刻再完成下一个30分钟的计划。制定这样的`计划,会给我们的心理上带来一种暗示,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一下时间,暗示自己再坚持5分钟就可以结束了,这样会很有效的避免拖延症的干扰。

  6.禁止多任务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禁止多任务,而单线程工作,能让我们保持高度注意力,更快完成任务,从而减少拖延的次数,培养立即完成的好习惯。

  7.借助效率类工具对付拖延症,你可以尝试一下效率类APP,这类APP可以发布一条新工作,然后让它按时提醒你,这样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心理警示,会给你潜意识地带来一层压力,让你觉得“时间紧迫,这个工作一定要做了”。

  8.切掉干扰源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干扰源,如:手机、电脑、手游、网游等,当需要把可能打断专注状态的干扰源,统统切掉。专注才会高效,尽量找一个独处的、安静的环境开始工作。这也是解决拖延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如果我们能够保证工作的每一个时间段都有效率,那么,我们就会拥有高绩效的一天。活在当下,抓住现在,我们的生命才会有质量、有价值,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精彩!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10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你的孩子多乖,从来不给你惹麻烦……"这是我一直以来最难以接受的对孩子所谓的“表扬"。是我的.什么过失让孩子的行为永远在"规矩"之内,毕竟那时还是一个幼小的孩子!渐渐地孩子的问题也接踵而来,遇事不果断,犹豫不决。既便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时,也总是在最后一刻反悔,没有主意。是给他的选择太多,让他眼花瞭乱?还是选择的面太窄,让他不知所措,患得患失?在孩子不能表达清楚的年龄,我如履薄冰般试图找到答案。

  今天看到这个标题,便吸引了我的目光,触动了我的心痛:不自信才纠结,行动力不强才纠结,抗挫折能力弱才纠结!知道了症结便可有的放矢。首先在孩子喜欢的擅长的方面鼓励其多参与,培养自信。其次多做选择,从小事开始,举棋不定时甚至可以抛硬币来决定,而不必过分地追究结果,放松心态,学会放过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在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遇事果断,处事正确。

  纠结就是在提醒自己,需要成长!不做选择,才是最坏的选择。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11

  这篇文章通过几个短小的案例告诉我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选择太多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自制力下降幸福感降低,选择越多欲望越多越容易扰乱孩子的内心平静,过多的选择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反而犹豫不决,如果选择的不完美失望的感觉也会更严重。所以,如果选项太多,更容易让孩子陷入困境,甚至因为不知自己如何做出选择自己该做什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同时拥有很多东西,所谓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次地面对取舍。如果遇事能让还自己做决定,并说明理由就能轻而易举地激活孩子的选择能力。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也是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面临重大选择时有明确的目标,从而能快速做出选择。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12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了。很多时侯,我都在想用什么方法对我的孩子进行一些教育,效果会更好,可以使她更好的成长。我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让我茅塞顿开,感慨很多。这本书用了很多贴近我们生活的事例,从各个方面讲了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的实例,对我的帮助很大,在我对孩子今后的教育方面起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在孩子的品德构成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家长的品德行为标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议和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原则。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很小的时分,我们就已经彻头彻尾向她灌输这种思想。例如:开饭前,要先把爷爷奶奶请到,等大家都到齐了再一起吃。以前我的孩子,喜欢把本人喜欢吃的菜放在本人的.前面,这样当然是很不好。有一次我特意买了好多本人喜欢吃的,烧好放在本人的面前,吃的津津有味。孩子看了很冤枉,我说我是向你学的啊,我买菜当然买我喜欢吃的啦。你都不替别人着想,别人怎样会想着你呢?反问她:你觉得好东西是不是应大家一起分享呢?她听了,低下了头。从此,她知道了只要对别人好才会博得别人对本人的好,学会了体恤关怀别人。

  “你比别人差吗?”当问到我的孩子时,我的孩子准会豪不犹疑的答复:“我不比别人差,别人能行,我也行!”孩子的自信十足,这是她的天性,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扼杀它,要给她足够的自信才有助孩子的正常发展。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让我知道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提高本身的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把握迷信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我们深深体会到:父母应该协助孩子,让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让其不断完善人格操行。人格操行的养成是一个极端漫长的过程。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炽热的热情、耿直的情怀,永远是我们家长的人格追求。正仿佛德国教育家福录·贝尔说的:孩子的命运是把握在父母亲手中的。

  让我们做家长的共同携起手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托起明天的太阳,铸就孩子的幸福生活,铸就中华民族美妙的未来。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相关文章:

家长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思想总结05-31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心得体会12-06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心得体会01-08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心得体会05-21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心得体会_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09-01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10-18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01-04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后感09-07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书心得范文06-11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心得体会通用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