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7-30 14:34:22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知识框架】

  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 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及估算

  小数的混合运算(整数运算定律完全适合小数)

  【知识要点】

  文具店(小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具体情境教学使学生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就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是求一个数的xxx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示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计算乘法,用的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算出积,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还原成小数乘法的积.如×看作62×3相乘的积是186,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186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还原成小数乘法的积.因此,小数乘法的关键是处理好小数点.在点小数点时注意,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如×,在8的前面补两个0,点上小数点后,整数部分也写一个0.

  小数点搬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明白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xxx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以此类推。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100倍……以此类推。

  街心广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法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小数乘法中各个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和就是这道题中积的小数的位数。

  包装(小数乘法2)

  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倍数,进一步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小数乘法3)

  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即两个因数里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当其中的一个因数是整十数时,积中如果有一位小数,就在末尾画掉一个零……

  手拉手(小数的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例如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37×96+37×3+37

  125×88

  3.25+1。98

  10.32—1。98

  易错的情况:

  0.6+0.4—0.6+0.4

  38×99+99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整除的特征

  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

  1、去0法: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

  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同。

  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反。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除数× 商 + xxx = 被除数

  (被除数-xxx)÷ 商 = 除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4

  一、单式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①画出横轴和纵轴(补画统计图时此步骤已给出);

  ②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多少(补画统计图时此步骤已给出);

  ③描点,描点时应注意先找准横轴上的点,再找准纵轴上相对应的点,过两点分别做横轴、纵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所要描的点,在交点处点上实心点;

  ④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并标注数据;

  ⑤标注好日期和标题。(日期也可不标注)

  3、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地推测。

  (知识巧记)统计图,类型多,条形、折线一一说。

  条形数量好比较,折线增减更明了。

  绘制折线较简单,描点连线来解决。

  完成绘图细分析,解决问题更容易。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

  1、复式折线统计图: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两组(或多组)数据,且需要在一幅统计图中表示这两组(或多组)数据,就要用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或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量的变化情况,这种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各组数据的多少,数据的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可以比较各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表示表示不同的量,需标明图例。

  4、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根据信息回答或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进行简单地分析和合理地推测。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数计算法则

  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5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那么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那么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那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再算括号外面的算式。5.有关0的计算:

  (1)零加上任何数得原数。[0+5=5,8+0=8](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为0。[5-5=0,7-7=0](3)0与任何数相乘得0。[0×5=0,0×24=0]

  (4)0除于任何非0的数得0。[0÷18=0,0÷29=0](5)0不能做除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2.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例如:从渡口出发,到钟山。(渡口就是观测点)(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例如:渡口在钟山的方向上。(钟山就是观测点)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A偏B,A就是(“偏”字前面的)标角度的角靠近的方向{东、南、西、北}。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

  3.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4.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观测点与被观测点对调,那么方向是原方向的相对方向,如: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5.小红家在学校的东偏南20°方向,距离120米处学校在小红家的西偏北20°方向,距离120米处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如:23+34=57与34+23=57)

  2.加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他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二、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146-78+54=146+54-78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125与8;125与80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7.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a-b)×c

  =a×c+b×c=a×c-b×c

  ②类型二:a×c+b×ca×c-b×c=(a+b)×c=(a-b)×c③类型三:a×99+aa×b-a=a×(99+1)=a×(b-1)④类型四:a×99a×102=a×(100-1)=a×(100+2)=a×100-a×1=a×100+a×2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5.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百分千分万分位位位位计数个.十分百分千分万分单位千百十(一)之一之一之一之一例如(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

  和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7.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统一单位。(统一成一样的单位)

  (2)把要比较的数写成一列(小数点必须对齐)

  (3)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8.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乘一位10倍×10两位100倍×100

  三位1000倍×1000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除以

  一位1÷10

  10两位1÷100

  100三位1÷1000

  10009.单位换算: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10.求小数的近似数

  方法:“四舍五入”法

  (1)①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

  ②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③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2)改写成“万”作为单位的数: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先划数级线)

  (3)改写成“亿”作为单位的数:在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先划数级线)(4)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1.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第五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按角分成:(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8.三角形按边分成:(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

  有两个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2)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是60°)(3)一般三角形

  9.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三个锐角。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1.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最少用3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梯形。

  最少用2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少用2个相同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正方形。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长方形。

  12.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加法、减法:(1)把数位(小数点)对齐。(2)加减和整数的加减一样。2.小数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

  (1)可使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2)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加法、减法混合在一起时,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看先干什么更简单.例如:(1)5.6+2.7+4.4(2)9.14+1.43+4.57=(5.6+4.4)+2.7=9.14+(1.43+4.57)(3)51.27-8.66-1.34(4)4.02-3.5+0.98=51.27-(8.66+1.34)=4.02+0.98-3.5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2)可以看出变化趋势.2.常用增加(上升)与减少(降低)来描述变化趋势.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1.两头(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2.一头(一端)要栽:棵数=间隔数3.两头(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二、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记作:a∥b 读作:a平行于b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记作:a⊥b 读作:a垂直于b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4、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都相等。或者说: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经过直线上一点(或外一点)作垂线,可以画一条。

  5、同一平面内,与同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6、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7、一个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周长不变。

  8、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容易变形。例如:伸缩门、升降机

  9、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无数条高。

  10、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特点: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1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特点:有一条腰就是梯形的高。

  12、从梯形上底任取一个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1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14、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5、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360°。

  16、四边形小结: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

  1、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2)在平面图上表明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长度单位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确定方向时选择与物体所在反响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距离必须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3)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有关,观测点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就不同。

  (4)描述路线图的方法:按行驶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的方向和路程。例题:

  学校在小明家北偏xx的方向上,距离是xx米。

  书店在小明家x偏xx的方向上,距离是xx米。

  邮局在小明家x偏xx的方向上,距离是xx米。

  游泳馆在小明家x偏xx的方向上,距离是xx米。

  2、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4、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6、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8、0的运算

  “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8、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9、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公式:a+b+c=(b+a)+c

  10、加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1、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字母公式:a×b=b×a

  12、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字母公式:(a+b)×c=a×c+b×c

  14、拓展:

  (a-b)×c=a×c-b×c或a×(b-c)=a×b-a×c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8

  1、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各部分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2、平均数=总数÷总分数

  3、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平均数,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以上的长方形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

  2、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

  3、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更便于比较几组数据的大小,提供的.信息更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4、复式条形统计图优点:可以直观的看出不同项目数据是多少,能形象的比较不同的数据。

  5、复式条形统计图缺点:需要自己计算总数,不大方便。

  6、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纵轴高度的确定:要确定一个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横轴长度的确定:要根据纸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确定)

  ③画直条或条形的宽度要一致,条形之间的间隔要相等。

  ④不同的直条做不同的标记(如颜色不同或在其中一组画上条纹)

  ⑤写上总标题、数量单位和制图日期

  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怎么求

  梯形面积与周长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梯形的面积公式2:中位线×高

  用字母表示:l·h (l表示中位线长度)

  另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L=a+b+c+d

  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

  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数学学习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学数学指导

  1、上课认真听讲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

  2、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如假设法,特殊值法,整体法。

  3、深刻理解知识点,仔细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解联系实际。

  3怎样学好数学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9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小学数学如何解题

  1、首先是精选题目,做到少而精。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高考题的形式、难度。

  2、其次是分析题目。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

  3、最后,题目总结。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的,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总结:

  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就有很明显的三个步骤)。④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我们反对老师把现成的题目类型给学生,让学生拿着题目套类型,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题目类型)。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0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无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1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2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连减的性质: a-b-c=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

  4、除法的性质:a÷b÷c=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④类型四:a×99 a×102

  = a×(100-1)= a×(100+2)

  = a×100-a×1 = a×100+a×2

  6、商不变性质:a÷b=(a×c)÷(b×c),a÷b=(a÷c)÷(b÷c)。

  三、简便计算

  1.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3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

  节日礼物(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

  1、随着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能判断出观察对象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2、根据观察到的画面,判断出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天安门广场(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4

  【知识框架】

  1、图形分类(按不同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三角形的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四边形的分类(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4、图案欣赏

  【知识要点】

  图形分类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通过自己动手分类,对图形进行再认识,了解图形的特征。

  2、了解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角形分类

  1、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使学生弄清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

  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1、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上述知识点判断所给的已知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如果能围

  成三角形,能围成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了解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图案 欣赏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2、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1-11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1-22

初一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07-25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06-18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07-1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06-16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01-17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6-29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