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征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1
我是北山一粒沙
当我再次醒来,竟然变成了一粒随风漂浮着的沙。一阵狂风吹过,我被吹落到一坡戈壁滩上,一个被人们叫做北山的地方。
这里没有绿色,有的只是荒凉。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有的只是一滩戈壁与黄沙。黄晕的风哼起了属于这里的戈壁音符,我听着他发出低沉的调子,一瞬间,凄凉与孤独席卷而来。我看不见远方和太阳,只有微弱光斑的一点轮廓。这雾霭一般的灰尘漂浮着,银白色的月光,好像一身白的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这一滩戈壁。四处一片宁静,这犹如死亡带来的一种无休止的宁静,逐渐沦丧于这黑暗的深渊,而在微光中的我,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黑暗,更冰冷。我狠狠地喘息着。风,沉闷的低音回响在耳畔:“真的,就这样孤寂凄冷下去吗?”“不——”
天亮了,风停了。
我看见一群人来到了北山。他们迎着太阳,挥动铁镐,开山引水,种植希望。他们又携着夕阳,唱着劳动者之歌,奔向山下的家园。人群中有为民办实事的机关干部,有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教师,有挥斥方遒的莘莘学子,还有来自其他各个阶层的劳动群众……他们是要将这块贫瘠土地变成一片绿洲吗?
一天天,一月月,他们放弃休假,植树种草;他们顶着日头扛着风,挥汗如雨。他们深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亦深信不疑。
一年过去了,北山有了绿色;两年过去了,北山有了花香;三年过去了,北山已是一坡葱茏。
一阵煦风吹过,北山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三年的坚定,北山的建设者们终于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戈壁变成了郁郁林山。
翘首,身边草丛中鸟虫繁密如雨,那边又传来鸟啼,他们啭着歌喉,此起彼伏。蝴蝶泉边,黑天鹅在嘤咛;动物园里,孩子们在欢笑。这里留下的不仅仅是春的足迹,更留下了建设者们光芒的身影,闪烁着点燃了北山的春天。
我的北山就像回音一般送来了生的希望,建设者们昂首挺胸,为了这红装艳容,惟愿扎根于此,把花种在这里,把希冀种在这里,迎来芬芳,迎来更为浓酽的春天。
我也终于融入了大地,深深扎根于此……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
岁月变迁,锈钝的犁铧上模糊的映出父亲的年迈衰老。但是在犁铧耕耘过的庄稼地里奔跑的少年,早已走出大山,奔赴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人生耕耘。然而这不是一种淡忘,只是别致的传承,那种骨子里的勤勉、坚韧和执着是一脉相承的。正如老父亲经常提起的“无论走到哪里,做些什么,都不能忘记你从哪里来”,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时刻提醒自己:铭记来时走过的路,才更懂得珍惜与奋进。——题记
狂风大作,黄土弥漫着整个山头连同天空,白昼也是一片昏黄,耳边呼啸着寒潮里的春风,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嘴巴里都是泥土的味道,那个倔强的“老人”,一手扬鞭,一手死死的紧握着犁柄,“嘚儿”的一声拉的老长,顺着风飘出了好远,两头老黄牛不紧不慢保持着恒常的节奏,他们的身后仿佛火箭升空后拖着长长的“烟尾”,一个俊朗的少年在“烟尾”里若隐若现,卖力的抡起锄头,敲碎翻起的大土块,整整一上午的时光,在两亩方块的田土里画满了条条框框,拍打满身灰尘,不忘欣赏一番自己的“杰作”。顺手扯一把枯草,将犁铧擦得发亮,双手一举,稍微下蹲,腰一侧弯,精准的将犁镶嵌在自己的肩膀上,吆喝着老黄牛“消失”在漫天黄土里。
那位“老人”,便是我的父亲,俊朗少年为我的兄长,这便是每年春耕的生动画面。那一年,父亲近四十,兄长十五岁。
五十年代,父亲出生在黄土高原一个传统的大家庭里,兄弟姊妹九人,父亲排行老二,贫下中农的“好成分”,让他们统统免去了精神上的“颠簸和惶恐”。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祖父祖母务农种田维持,赶上了六零饥荒年代,他们却都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靠得就是庄院后边“偷偷摸摸”开垦的几块地里的土豆和青豆,用父亲的话说“当时兄弟几个的脸上都是青豆色,有时候饿的没办法,收不住的口水也是绿色的”。
走过那个年代的父亲,对土地和粮食有种宗教般的虔诚和珍爱,从很小的时候,他就整天跟在祖父母的身后,耳濡目染熏陶的结果,十多岁起,父亲就变成了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操持这一大家人的生计,春耕夏播秋收,肩扛手挑,能背能抱,看风看水看天气,斗天斗地斗运气,长时间的在庄稼活里摸爬滚打,熟稔于心,对黄土地有了某种深深的眷恋,眼看着弟弟们都到了成家的年纪,人口必然增加,粮食紧缺便是燃眉之急,父亲开始和村里其他很多人一样,疯狂的开启了“耕地扩张”模式,父亲常常率领着多半已经成年的兄弟们,雄赳赳气昂昂、势如破竹的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绿草倾覆,绿树成荫的山头,似乎毫不费力就将这些山头整成庄稼地,紧接着但凡能够撒点种子的沟沟坎坎、犄角旮旯都被父辈们的铁锹掀开了“新容颜”,大大小小的树木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光秃秃的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树木能够买的全部卖掉,不能变现的全部劈柴烧火,当初原上的绿色铺展开来时,人们都纷纷的钻入其中,找寻各类可以充饥活命的野菜,被人们形象的成为“救命的福地”,当原上的最后几处绿色“土包”悄然消失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
据说原上那几处“土包”其实是坟墓,就是当年为了让更多人活命的老一辈人,尝试吃遍了原上的各种野草,逐一确定哪些可以充饥,哪些是致命的毒草。有好几十人就是在“以身试法”的无私尝试野草中丧命的,听祖母提起,有的七窍流血倒地而死,有的青筋暴露,疯癫丧生,有的则是意识不清,毒性慢慢发作毙命,每每听说,必然毛骨悚然。也有很多年长的妇女,在哄小孩的时候,总是恐吓“不听话,就把你扔到原上去”。后人们为了缅怀他们,就将他们的尸体埋在原上,好让他们长眠于此,见证着后代繁衍生息。
但是在“土包”被开垦的时候,几个大家族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分歧和矛盾,坚持要挖平种地的,坚持要留下来的,还有就是要几个大家族平分的,最终酿成了一次群体斗殴,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两句不合就动手打了起来,导致我三叔鼻子内部的毛细血管破裂,鼻子无限肿大,占去了脸部的三分之二,险些丧命,终身不能愈合。邻家赵二叔的一条腿被打断,终身残疾。两家从此结下梁子,数十年的世仇相恨。最后“土包的坟地”被几个大姓家族平分告终。
几年下来,家里的耕地面积骤然增长,让家人都大吃一惊。开始的几年,风调雨顺,收成极好,彻底结束了很多年“寅吃卯粮”青黄不接的艰难局面,每个人脸上的欣慰愉悦不言而喻。只是每到了夏天还好一些,基本上能被绿色的植被覆盖,一旦庄稼收割完毕,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光秃秃的山峦,刺骨的寒风咆哮总是携眷着细粒的沙尘,摔打在人的面庞上,一阵生疼,感觉冻僵的脸要被砸出一个小洞。放眼整个原上,三三两两堆起来的家肥,俨然秃子头顶生的冻疮一般,偶尔有几只燕雀飞过,也似乎没有了歇脚的枝头,匆匆离去,天空灰蒙蒙一片,像个弥留之际的病人。偶尔会被冬雪盖住,生机乍现,太阳一出来,就迅速被打回原形。再也看不到原上团簇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的人们,大家都忙着来年庄稼地里的事,忙着调换种子、埋肥、堆家肥、保墒情,根本没有闲时间浪。
我们“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也基本达到了饱和状态,父亲的姐妹基本都已经出嫁,兄弟都已经成家生子,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那个时候家庭成员多达二十一人。分家必然提上日程,通过大家的一直讨论认为,父亲是“种田的行家”,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依旧可以种出上等的庄稼来。因此在田土的分配上,平整的、易于耕作的、离家近的,都多多少少的向其他兄弟摊分,父亲也是很仗义的就同意了。摊分给父亲的要么都是偏远的,沟沟坎坎里的一小撮,要么就是陡峭的连耕牛都站不住脚的土地,父亲二话没说,带头摁下了鲜红的手指印。事后被母亲数落了很多年,已是后话。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3
我在高山下驻足流连,我在小溪旁惊鸿一瞥,我在天穹下排空临望。我爱你的每一寸土地,爱你的每一河流,爱你的每一种文明,爱你每一刻的历史,爱你的一切,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我沉醉在你的怀抱中,我们无法分割。
我想去探探你的河流,那是你的血脉。
他们从西极汹涌而下,在玲珑剔透的坚冰中是,溯洄成歌,一路上涤沙击石。望北辰,卷黄沙,荡气回肠,便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慕楚天,下五湖,水波浩撼,即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他们的润泽甘逢十几个省区,支流在苍山绵岭之间普救生灵,可谓“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文明从这里滋长,生命从这里发芽。涤净青铜器上的淤沙,焚一炷香,冥冥之中,识辨那久远的文字。
听闻耳边传来得笙鼓,择树栖燕雀,临河有人家,远处村庄此起彼伏,一缕缕的炊烟袅袅娜娜,和那一阵阵的鸡鸣犬吠。一片生气盎然,一片安祥和谐。流水带去了曾经风情万种的岁月,那散落在各处的时光,仿佛被封锁在一处庭院,我便上前叩问。
在夏时,我愿临池而清溽暑,沈香沉沉,自长安城下,怀望吴门,小楫轻舟,顺流而下,思渔郎相忆?梦入芙蓉浦。愿长途跋涉,渡江回故,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心安之时,有轻叹一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要在枫叶如火的山林,枕青石,行舫舟,凉秋碧水空圆,静午轻舟闲漫。
我要流浪在幽远的山涧,竹一仗布匹生风,席一宿霜餐露宿,神来孤行夜来渡,终见花开成梧。
我要在江心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荒岑远林,江漱浅沙,月明而潋潮波,水浩而生曲虬。“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
我走过每一条河流,踏遍每一座高山和原野,我渴望走进你更深远的故事里,领略你更丰富的画卷。
我要在山原上牧羊,看云卷云舒,天像水帘般漫散开来,站在流风的旷野上,听骊马嘶鸣,看飞鹰远袭。
我愿投身边戎,远征塞外。
羽箭雕弓,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野帐。
张睢阳固守商丘,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苏武手持一节竹杖,带着符节,在远方边牧。男儿今出塞。祖狄渡长江,敲定船桨,立誓北定中原。
我愿做麾下的一兵一卒,冲锋陷阵,逞吾邦之威;我愿做龙蛇蛮笺的飞将,指点江山,兴三军之力。
我愿点燃烽火,照亮远方如雪的飞沙,继续夺下一州一郡。
在你的庇佑下,我愿意为你奉献一生,你的力量,让我无惧死亡,只要有刀枪,就战斗吧,绝不允许逆贼犯你一毫土地。
我的祖国,我爱你,你的魅力是如此的强大,我愿意躺在你巨大的怀抱中,安然立于这人世间。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4
我今年31周岁,我的祖国60周岁。听起来似乎我们是妈妈和最小的女儿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妈妈微笑地看着我。她总是那么慈祥。她总是用欣赏的目光看我。我有了委屈,有了荣誉,她都默默的看着,不说话。但我在心里却能感觉到她的鼓励与骄傲。
妈妈,您今年六十岁了。虽然我想不起你二十岁时的'纯真的脸庞,但从我记事起,电影里,我看见了一个不同寻凡的母亲。原来,战争年代,妈妈坚强不屈的外表下,藏着多少辛酸的泪和痛。年轻时,虽然您曾经套过民生凋敝,经济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恶势力的扰乱等沉重的枷锁。但,您没有倒下,您用您那坚强的意志为我,为我们———所有您的孩子们作出了无畏的榜样。改革开放的方针,为您的繁荣昌盛吹响了号角。在您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儿女实惠增多的发展态势。
您让我们的家富裕了,儿女的生活奔向小康。
您让我们的家发展了,核弹氢弹成功爆炸,航天载人飞船的升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学的扩招……这种种创举无不震撼着地球村的每一个家庭。
您让我们的家强大了,您凭借着强大经济实力跻身于世界的前列,成功的加入了wto世贸组织。面对南方罕见的暴风雪,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都没有阻碍我们家经济的稳健发展。
您让我们的家腾飞了,您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残奥会、大冬会......
妈妈啊妈妈,改革开放三十年,你的容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您,拥有着更美丽的容颜,高山是您高挺的脸庞,绿柳是您柔顺的发丝……
是您,在冥冥之中,派了另一个‘您’来守护我,告诉我要努力学习,才能担当起你赋予的重任。是的,我没有让您失望,在光荣的宣言中,我再一次勇敢的接受了你的使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这个70后年轻教师的成长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我的能力,我的精彩人生……
妈妈,我现在只想赞美您,是您给了我信心,让我骄傲自豪,我爱您,我的妈妈,我爱您,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
故事得追述到20多年前:
南国金秋,美丽的夕阳斜照在广袤的大地上,晚霞映红了山村校园的篮球场。场外四周的野菊花举起雪白的小喇叭,向着长空吹奏着生命之歌。校园内,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进行着篮球比赛。张老师拄着拐杖,给小朋友们做裁判。
张老师个子不高,一米五六,微微发胖的脸,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衬托出他的忠厚和仁慈。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在10年前一次抢修学校危房时不幸失去。当时,他从10米多高的屋顶上坠落下来,住进县人民医院7天后才苏醒过来。左腿脓烂,只能把膝盖以下全部截去,他才保住性命。从此,张老师靠一根木杖支撑着身体。
他仅靠着右腿和一支圆木棍,整天站着为孩子们上课。板书时,他用拐杖撑地,右腿离地,身体迅速一转,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他讲课有声有色、抑扬顿挫,语文、数学、科学、思品、音乐、体育、美术等,样样精通。他所教班级成绩在全镇乃至全县都名列同类学校前茅。他说,这些成绩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和支持的结果。他常常鼓励学生要顽强拼搏,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他家四代同堂,共7个人,上有80多岁的双亲,还有一个正上大学的孩子。只凭他有限的工资,本来生活就不富裕,可他总拿出一部分工资来接济特困生,为他们购买文具和生活用品。而他的腿每逢天旱或下大雨时,就会感到隐隐酸痛,却总说“能挺过去”。21年来,山村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老师的儿子张志20xx年大学毕业,依然选择了这所山村小学当一名教师。镇中心校校长说:“年轻人志在山村小学,难能可贵!张老后继有人!”
张志被任命为校长,与父亲联手大干了一年,学生人数从40多人到了100多人,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他们深受家长、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第二年开学初,学校竟然有了150名学生,镇中心校也相应增加了6名教师。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县级10所村示范学校之一,还被自治区评为“常规管理优秀学校”。张老师这才放心地“退休”,而早在1997年8月,他已办理了退休手续。
如今,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下,很多到县城就读或到省外就读的学生纷纷回流,人数达到200多人,教师发展到了13名,学校成为一所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达到82%。
这里的教师们依然无怨无悔、脚踏实地地工作着,成为托起边陲教育的“红太阳”!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6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瞬已在异乡生活工作20余年。20年漫长而短暂,20年承载着许多难忘的记忆。
清楚地记得初来乍到时有诸多的不适应,更有解不开的心结——乡愁,对故土的魂牵梦萦与对父母的思念时常涌上心头,成为我在异乡生活中的“必修课”。如何化解思乡之情,如何与父母沟通联系,“书信”成为当时一种重要的媒介。尽管工资收入微薄,但信笺、信封、邮票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下班之后,我常常独自一人在办公室伏案给家人写信,每当提笔,心情总是异常沉重。我热泪盈眶地写出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对父母的牵挂。写完之后不管夜有多深,我都会立即送往附近邮筒投递,从投递那刻起期盼就涌上心头,盼望父母早日收到我的想念。一天、两天……等待父母回信的日子是度日如年,饱受痛苦煎熬。终于在10天过后邮递员送来了回信,我惊喜万分、如获至宝,立刻打开书信,认真阅读,全身上下涌动着股股暖流,父母的书信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让我潸然泪下,当晚辗转反侧,更增添了几许乡愁。
最令我难忘的是父亲在我成家那一年写的书信,父亲洋洋洒洒、饱含深情地写了好几页,信中写出了老人家对孩子成家的祝贺与祝福,并鼓励我们搞好家庭建设,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我与妻读完后备受感动与鼓舞。
由于书信来往需要较长时间,想家心切了就不惜“重金”到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给他们,聆听他们熟悉的声音,感觉无比亲切,让乡愁瞬间融化。为了常听到父母的声音,我省吃俭用积攒工资,于20xx年花了1600多元安装了一部电话,我与父母的距离又拉近了,能时常听到他们的声音,让我在异乡不再孤单与寂寞,从此,“书信”也成为了永恒的回忆。
固定电话接听拨打毕竟不太方便,很多时候由于不在家漏接了很多电话。后来伴随科技进步,手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我又积攒工资于20xx年购买了第一部手机,当时的手机只有拨打电话、发信息功能,想家的时候就用手机与他们联系,打那以后乡愁不再是心中的痛。
再后来随着科技发展,网络覆盖下的智能手机应运而生,用于沟通交流的微信软件也派上用场,最大优点是能视频通话,让人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为此,我也与时俱进更换了智能手机。我清楚记得与父母第一次视频通话时的场景,看到父母的面容兴奋不已,同时感慨科技的神奇魅力。从那以后,几乎每个周我都会用微信与他们沟通交流,聊家庭、聊工作……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与碰撞,享受天伦之乐。如今,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增多,每逢父母生日、节日,我都会利用它聊表心意,给他们送去祝福。较以前的汇款大大节省了时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微信带来的方便快捷。
从“书信”到“微信”,解开了一位远方游子的心结,从此不再为“乡愁”所困,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通讯方式的改变也是祖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要为祖国点赞,为祖国喝彩,祝愿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蒸蒸日上。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相关文章: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08-30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精选12篇)09-29
我和我的祖国小学生国庆征文06-14
《我和我的祖国》说课稿12-20
《我和我的祖国》说课稿07-01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03-04
《我和我的祖国》说课稿01-09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09-11
我和我的祖国的作文08-01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