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论都这两个词造句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句子吧,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用不论都这两个词造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不论年龄多大,都可以按这套方案来减肥。
2、不论在精神方面,学术方面,还是专业方面,他都开展得很深入。
3、不论有多少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
4、不论我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忘不了我是一个中国人。
5、不论老师怎么劝说,小明都不肯做作业。
6、我不论做什么事,都竭尽全力。
7、不论风霜雨雪或是寒暑晨昏,战士们都坚守在祖国的边疆。
8、价钱没什么关系,不论多少钱都买。
9、只有认真复习,不论期末考试考什么,都难不倒你。
10、不论男女老少,都要遵守法律。
11、不论是在富国还是在穷国,物质资本都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12、他不论什么书都看。
13、再清楚不过的是,不论吃多少白菜和柑桔类水果,都抵不上不吸烟的好处。
14、每天早上,不论晴雨,我都慢跑四十分钟
15、不论你给不给我表扬,我都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16、不论我们帮助他与否,他都将失败。
17、你不论穿什么都漂亮。
18、不论是什么人去按电钮,其效果都是一样的。
19、他不是个可以说服的人。不论我们说什么,他都得反唇相稽。
20、这个愚蠢的男孩不论走到哪里都受到讥笑。
21、不论刮风还是夏雨,王刚都准时到校。
22、不论今天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要去上学。
23、美洲山核桃不论生的还是熟的都很好吃。
24、我们不论何时都欢迎顾客来信。
25、不论在哪种情况下,他都不会来。
26、不论别人怎么看他,他都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观点。
27、不论他提出什么理由,都只能是些托辞。
28、他说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要奋斗到底。
29、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应该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30、不论下多大的雨,我都要去上学。
31、它子子孙孙,不论贤愚,都永远身居王位。
32、不论你是否喜欢,都和我没关系。
33、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们都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34、不论你做什么事,都要好好地做。
35、不论何人,只要有些乖巧或明智之处足供我们借鉴,我们都愿向他们讨教。
36、不论贫穷与富贵,我们都不要忘了生我养我的父母。
37、不论事情会成什么样,我们都应当尽最大的努力。
五个用关联词造句方法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
1.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四、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如何造句的训练方法
第1招:词语理解是重点
句子是由词语构成的,一个句子是由若干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组成。因此,要想写出好句子,必须要理解自己所运用的词语,能够准确理解所要运用词语的含义,包括其词性和感情色彩,才能够更加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造句这个技能在训练上,需要三个多,即:多听、多思、多模仿。多听,就是要让孩子多见识好词好句,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当然包括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让他们能够凭借大脑的“模糊识别功能,凭着语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词语的含义。当我们要求他们造句时,他们才不会感觉到陌生而无从下手。
我多次在自己的推文中告诉各位:语文书就是范本,虽然我们对目前使用的语文书还有很多诟病,但是目前我们学习的这本教材如果能够发挥其优势,恰当地发挥好它的价值,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直接的`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方法。
例如:沪教版语文书第二册书中的第22课《蜘蛛织网》中的第一节: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
教学时,我就充分抓住这个句子中的三个要素:谁,在哪里,干什么。这三个要素是组成一个完整句子的必要要素,缺一不可。而目前的练习题目当中,又有些是属于按照”谁——在哪里——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连词成句的。所以,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这三个要素构成完整句,是必要做的功课。下面写的是我在我课堂上指导孩子认识并学会如何说好一个完整句子的过程,家长朋友们可以在家里进行拓展性实践,应该会有借鉴意义。
步骤一:熟读这个句子
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
步骤二:依次提问(1)句子里有”谁“?(2)它在哪里?(3)它在干什么? 经过这三个问题,孩子们明白了:谁——蜘蛛;在哪里——农庄的篱笆上;干什么——织网。
步骤三:进一步提示,蜘蛛会织网,那如果换成”蜜蜂“呢?
有孩子答:蜜蜂可以采蜜。
我问:那蜜蜂会在哪里采蜜呢?
又有孩子答:蜜蜂会在花丛里采蜜。
我提示:除了在花丛里,还可以在哪里?
孩子立刻七嘴八舌:在花园里,在公园里,在树林里……
我肯定他们的答案,并适时表扬勤于思考的孩子们。
继续提示:蜘蛛可以抽出银闪闪的丝,”银闪闪“是个形容词,是形容什么的呢? 孩子答:银闪闪是形容”丝“的。银闪闪的丝。
我肯定:对,银闪闪这个词啊,让句子变得有亮光了,你们能不能帮助小蜜蜂也让它的句子变得有亮光或者有色彩、有味道呢?
孩子们答:蜜蜂在红艳艳的花丛里采蜜。蜜蜂在黄澄澄的花丛里采蜜…… 我肯定: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步骤四: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
提示:如果不是蜜蜂,也不是蜘蛛,换成小朋友。你觉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朋友会在花园里干什么呢?
孩子们的思绪飞扬起来!(后面的训练都是遵循着前面的训练拓展开去的,我这里不再赘述。)
多理解词语,多积累词语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除了号召学生多读课外书,再就是好好钻研教科书了。于永正老师撰文曾写道”阅读不但能加深对学过的词语的理解,而且能够获取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当然也包括造句)的素材。这就是多读书的孩子造句难不倒他的原因所在。作为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的这种功夫的训练,作为家长,也一定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根本入手,引导孩子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文本的遣词造句和精彩片段的积累,低年级孩子尤其要在对好的词语的积累上下功夫。一般来说的好词语,都是在造句中充当着华彩意义的词语,就像是一首好的曲子的高潮部分一样,缺少了好词的修饰,句子再长再含义丰富那也无异于一杯白开水一般毫无味道。
找到好的词语没有那么困难,实际上,就是读书时带着思考和一支笔就可以了。读句子时,发现哪个词语不理解,就翻开字典查一查,了解了那个词语的意思,随手写一遍,可以在书上做批注。【顺便说一下,让孩子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是非常棒的一种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方法,如果读书不带笔,就相当于燕子飞过,云彩飘过,风儿吹过一样,了然无痕。如果读书带着笔,圈圈画画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也就谙熟于心了。】
例如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4课《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有一个句子“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我抓住了“连忙”这个词,一是因为这两个字都是本课生字,需要重点学习,二是因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到这里已经发展到第二个层次了,也就是说小蝌蚪找到鲤鱼妈妈发现它不是自己的妈妈时,再次看到一个大
概符合自己妈妈特征的乌龟出现时,心里时着急的,所以才用了“连忙”,而这个词的理解对于孩子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帮助的,也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因此,我就这个词的教学给大家一点拓展词语积累的建议。
步骤一:找到带有“连忙”这个词语的句子,孩子们用直线划出。
步骤二:提示“连忙”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就是很快的意思。
我问:很快,对,是很快。小蝌蚪找了鲤鱼妈妈,发现不是自己妈妈,这次看到乌龟了,他们心急地游过去。所以速度要快。连忙就是表示速度快动作快。那你看老师也是很快很着急地走(我示范从门外快速走上讲台),那你们觉得我这里的快速走上讲台的动作还能换成什么词?
学生答:赶快,赶忙,急忙……
我肯定:太好了,咱们班的娃娃都是词汇丰富的好娃娃!
我的感悟:实际上不是孩子们不知道词语,也不是不理解词语,而是家长们没有用上恰当的方法启发孩子把积累在脑海深处的词汇调去出来使用。家长要耐心启发,并于同时拓展孩子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积累,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的理解是比单独的词对词的认识理解要容易得多的,所以,建议您平时在跟孩子在进行亲子阅读时,需要多提示孩子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并指导孩子换一个词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运用,那么我想这样日积月累的,就会这正的把书读“厚”了。
第2招:词语大串连
教学时,我常常把一些相关的词和标点进行结合,引导学生模仿文本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例如教学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5课《两只小狮子》时,我抓住“刻苦”这个词,结合句子中的四个动词以及顿号,展开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家长不妨也在家庭中指导孩子从一个词开始,把那个词相关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样就能够积小流汇江河了!
步骤一:读熟这个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步骤二:这里的小狮子因为要成为真正的狮子而努力练习,那它会什么本领? 学生答:滚、扑、撕、咬。
我问:那小朋友们有啥本领吗?
一学生答: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
我肯定:嗯,本领真多。那你能像这个句子说的那样说说你的本领吗? 学生答: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
我问:那你学习了这些本领时,一定很努力,很刻苦,就像我们这篇课文里说的小狮子是一只用心练功的狮子。也可以用”用功“这个词描述哦!
学生点头,表示明白了。
我继续追问:那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努力或者刻苦说清楚呢?
学生: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真用功!
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写话和说话(造句)时,可以用几个相关的词语引导孩子造句。例如”湖水、倒映、高山“,这三个词都在一个语境中,就可以启发孩子写”一座高山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中“,然后家长再进一步启发,湖水是什么颜色?(碧绿)湖水是什么样子?(平静),启发孩子把这些描绘湖水的词用进句子,那么这个句子就既完整又优美了:一座高山的影子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缺乏感受和体验的机会,缺乏的是父母总是盲目地带着孩子东游西逛的,游历的过程中,没有做一个有心人,常常在口头上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也就是每到一处,就引导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所见所感。实际上如果家长做个有心人,把孩子平时游历的过程除了用相机记录下来,还应当用笔记录下来。孩子爱写,就让孩子自己写,孩
【用不论都这两个词造句子】相关文章:
用当时造排比句12-15
用宽容造排比句介绍05-18
用成了造的比喻句07-16
用宽容造排比句介绍12-15
用青春怎么造排比句12-15
用秋雨造一个拟人句11-28
用好像造不是比喻句的句子04-05
造火车说课稿11-24
造霜作文12-09
用绿油油一词应该怎么造句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