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习写一件事情的方法。
2.鼓励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认真完成习作。
3.看图写片段。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认真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课文中的句段。
★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风筝》是按照做、放、找风筝的顺序写的。
★《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2.读句段,想一想每一个句子的要求,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3.安排代表汇报交流情况。
4.师生进行评价。
二、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图。
2.学生观察两幅图后,想一想,画面呈现了什么内容。
3.小组内交流画面内容。
4.全班交流画面内容。
5.教师指导说出画面内容。
6.学生观察家人炒菜或擦玻璃的情景,然后把它写下来。
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环节重点研讨写一件事的写作要求,让学生明白在写一件事时,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交待明白。
2.教学初试身手环节,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再按照一定顺序说图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让学生观察家人活动的场面后写一段话,使学生在写作中按照顺序有话可写。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
2、积累词语。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掌握钢笔字和毛笔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的书写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漫画
第一课时
一、处处留心
1、自读短文
2、你受到了什幺启发?
3、读短文后面的'题目。
4、根据题目自由交流。
二、读读背背
1、读成语,说说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2、齐读成语。
3、师生比赛背诵成语。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说漫画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出深刻的,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
二、欣赏漫画
1、出示漫画
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结合学生实际。
2、同学们还看过其它漫画吗?,把你印象深刻的漫画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吧。
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
第三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这几个字
2、看看旁边的提示。
3、指导书写这种类型的字。
二、学写毛笔字
1、观察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自由练习。
4、展示。赏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次是以生活中印象深的一件事为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生动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还要将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看见、听见和亲身经历过一些事情,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画简单的情节曲线,能讲述一些印象深的事情。但对于事情的细节部分不知道怎样讲具体、讲形象生动;有的孩子心里有材料,就是不知道怎样写出来;有的学生不能突出事情的重点部分,做到有详有略。
教学建议:
此次教学,主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生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使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把生活中感受最深刻的事件记录下来,在教学时,要立足于已学过的例文《爬天都峰》《小木船》,领悟写事情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中的故事,记录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
2.注意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写出一件事。
3.明确叙述中心,围绕中心来选材,记叙时详略得当。
4.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过程与方法】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叙述事情,使故事生动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并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叙事要完整, 内容具体和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难点
能在习作中通过自己对事情的叙述和对人物各方面的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布置任务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大家愿意把印象深刻的事告诉老师和同学吗?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作文练习,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3.读本次习作要求。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话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 从话题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2) 话题中的“印象深”,应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
3.引导小结,明确范围:生活中有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到。
三、开拓思路,精选题材
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1)谁做过哪些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2)你经历过什么事,让你印象深刻?
(3)家里发生过什么事使你印象深刻?其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4)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什么教育并从中记住教训?
(5)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行为或者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印象深刻?
2.指名学生回答:指名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3.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是怎样的。
四、读读例文,学习写法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同学,他们准备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
2.读例文《爬天都峰》,说说例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3.《小木船》中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4.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板书:写清事情起因、经过 、结果)
5.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五、独立作文,妙笔生花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六、佳作引航
教室里的掌声
“六一”前夕,学校要表彰一批优秀队员。班主任建议大家进行竞选演讲,然后再投票选举。同学们都赞成,于是班主任李老师便宣布竞选开始。
教室里静悄悄的,谁有勇气打头炮呢?我偷偷地四下一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怕第一个上台。一分钟过去了,突然,戴着眼镜的小女孩唐一诺突然从座位上站起,充满信心地走上了讲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的目光被她吸引着,那是钦佩的目光。
我是第二个走上讲台的。面对大家的目光,我心里怦怦直跳。刚讲了四五句就“哑火”了,原先烂熟于心的话突然间“溜走了”。我脑袋里嗡嗡直响,觉得像有什么东西在喉咙里哽着,脸紧张得发烫,手不停地搓着衣角。我觉得太丢人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躲起来!“她太激动了,掌声为她加油。”班主任笑着带头鼓掌给我解围。顿时,教室里掌声响起,这掌声给了我勇气,也给了我自信。一时间,我内心一下子涌出了一股力量。还好,演说总算完了,我带着满头的汗珠走下了讲台。
后来,好几个同学都演讲得很顺利,很投入,我好羡慕他们。
竞选结束了,我虽然落选了,但掌声依旧在耳边回荡,它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勇气,让我难忘。
点评:习作写了班级中的一次竞选演讲,着重写了自己登台演讲的过程,抓住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紧张无助,是老师的话语和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自己自信和勇气,坚持演讲完毕。最后,写出自己真情实感。
七、亮点欣赏
1.分享精彩语段。
佳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比如,一些语句和段落很是精妙,可谓亮点之处。谁愿意把你写得最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八、互评互改
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请大家再次回忆让自己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看看自己的文章,跟别人的相比,还存在哪些不足,你准备借鉴别人的哪些写法。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情节)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九、金玉良言
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2.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十、誊抄作文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希望与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生活万花筒
有条有理
有详有略
有血有肉
教学反思:
我在第一次批改时,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找出一堆来,但一堂课,只解决一两种较为典型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作文的最大问题就是语句不通,如果我们长期坚持地使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一次学会修改一两种病句,渐渐地,你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越来越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两极分化缩小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另外,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讲清楚,讲明白,引发学生的共鸣,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勃勃活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学生回答。
⑶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⑶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会写8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利用边读边想的办法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铁牛是怎样一步一步捞上来的,并学习复述课文。
3、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称象》,讲的就是人们用智慧称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宋朝的历史故事《捞铁牛》,学习一下怀丙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文时画出生字。
三、自主学习
运用工具书及预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四、指导读文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字音。
五、巩固生字词
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老师曾经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是浮力?
二、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个别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第一步:潜水摸牛。第二步:船装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绳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拉上来的?引导学生把浮力知识与本文有机结合。
4、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怀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学家。)
5、让学生举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浮力的知识。
四、教师总结,指导读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完成书后习题
1、鼓励学生查字典做多音字的组词。
2、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四、作业
板书:老铁牛
首先要(),然后(),再(),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
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2.大家学过白居易写的诗吗?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3.背诵古诗。
二、新授
(一)走进《暮江吟》
1.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白居易写的古诗——《暮江吟》。
2.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时间:傍晚;地点:江边。吟:吟诵。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4.指导朗读。
(二)欣赏《暮江吟》
5.读完这首诗,你能否用古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
6.它的“可爱”表现在那里?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
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7.下面让我们再来听朗读录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放配乐诗朗诵)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用赞美的语气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暮江吟》。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已吟出优美的诗句,如果是你,此情此景最想做什么?
三.画中悟诗情
1、如果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想做些什么?
2.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呢?说说你的理由。——选择一幅画一画(音乐情境)。
(建议:画傍晚的选用黄色的纸,画晚上的选用蓝色的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展示交流:
①.第一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重点:“铺”字有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东西可以铺?
c.你能把你的画吟出来吗?——为什么这么吟?
点拨:
a.请同学们用比较法把“铺”换成“射”“照”“映”读一读,体会一下,感觉怎样?
b.你会做“铺”的手势吗?边做边吟,试试看。从这个手势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c.对呀,夕阳的余晖从地平线上一道道地射过来,几乎与江面平行,就像一床巨大的红地毯,非常壮观,而诗人用一个“铺”字就把这意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一起边做边吟。
d.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你能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吗?
e.在夕阳的魔力下,整条江好像成了一大块美丽的'玉石了!把你的感受吟出来。
d.还可以画些什么?
e.傍晚还有这么多的美景,诗人为什么不写呢?
②.第二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c.还可以画些什么?
d.能把刚才的理解、刚才的感受吟出来吗?可以边做边吟。——自由读、指读。
(朗读引导:诗人也用一个词表示了你刚才的这种心情和感受,是什么?——“可怜”就是……?——再读。)
4.诗人描绘的第二句诗的时间是晚上,而第一句却是傍晚,为什么上下两句时间相差这么远,你能发挥想象把它补上去,编成一个故事吗?——交流。
6.现在你明白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吗?——出示小资料。
小结:是啊,咱们的江南、咱们的家乡风景如画!也正因为大诗人白居易深深地热爱着咱们江南这一带,所以咱们的江南在他的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
三、课堂小结
1.小结:你能想象的出作者流连江边,浅唱低吟时的感情吗?
诗人用美妙的诗句描绘着傍晚至深夜江边的景色,赞美了暮江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我们也应该象诗人一样留心身边的一山一水,从中发现美,去讴歌美。
2、动笔写写此时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一件事情。
2.区分形近字,积累形近字。
3.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4.练习书写,提高书写速度。
5.通过感悟、体验朗读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一件事情。
2.区分形近字,积累形近字。
3.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一件事情。
2.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
2.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3.学生各抒己见。
4.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王戎不取道旁李》是________,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人深受感动;《西门豹》中,西门豹就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故事两则》中的两则_________故事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故事蕴含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了,谁想复述课文呢?
出示复述要领:
(1)复述前要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重点复述主要情节,次要情节可以适当省略,注意语言简洁。
(3)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要注意课文中一些提示顺序的词语。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二)理解运用
1.复述本单元课文中的故事,《西门豹》中重点部分详细复述,次要的情节可以简单复述。
2.体会《扁鹊治病》注意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叙述,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二、识字加油站。
出示认识生字:
ɡānɡshòu
冈——纲(提纲)受——授(授予)
Jiàn pǔ
建——键(键盘)普——谱(乐谱)
fázhuān
伐——阀(阀门)专——砖(砖头)
zōnɡjù
宗——综(综合)具——俱(俱乐部)
1.学生自读,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我发现些字都是加上一个偏旁变成另一个字。
3.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字来吗?
4.学生举例子。
5.师总结:这些汉字都是同音形近字,而且是熟字加上偏旁组成的同音形近字。字形相近的字大多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字义,声旁标字音。所以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旁,我们可以辨别它们不同的字义。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1.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
课件出示:
茂.盛投降.赞.叹麻雀.胸.怀既.然暮.色拔.河比赛.出塞.担忧.严厉.
2.了解特点。
(1)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读一读这些词语就可以发现,这些词语中加点的汉字在书写时都容易出现笔画容易多写一笔或者少写一笔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观察汉字的笔画,还要根据词语的意思书写汉字,这样就不会在书写中出现错别字。
3.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写一写这些易错的汉字。
①堵口与不堵口。
“己”jǐ——记、纪、起、忌、岂(凯、铠)、改、妃。
“已”yǐ
“巳”sì——包、苞、导、异、巷、祀、圯、汜、巽、熙。
“犯”的右旁——范、苑、宛(碗)厄(扼)、卮、危、卷(倦)。
②“仑与仓”要分开:
“仑”——伦、沦、抢、论轮。
“仓”——伧、沧、抢、枪、苍。
4.读一读,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体会句子的意思表达。
(一)出示:缩写句子的方法和步骤
1.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2.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4.删去数量短语。
5.“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6.“着、了、过”和“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7.抓住句子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句。
8.缩句有时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师小结:只要把一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提取出来连成一句话就是一个最简练的短句了
(二)缩写句子练习。
a.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官绅跪地求饶。
b.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蔡桓公派人问扁鹊,他为什么不说话就跑掉了。
c.纪昌用一根长头发,缚了一只虱子,挂在窗口,天天目不转睛地注视那只虱子。
d.山上的果树在春风中欢快地摆动着细小的枝叶。果树摆动着枝叶。
e.颤颤巍巍的母鸡顺着墙根,扯长了如怨如诉的声音。母鸡扯长了声音。
(三)体会每组句子表达的不同。
(1)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官绅跪下求饶。
第一句中用了“吓得面如土色、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这些词语描写形象,生动表现了官绅们吓得魂飞魄散的狼狈情形;第二句,没有这些词语,只说了重点,没有这些词语就这样的表达效果。
(2)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蔡桓公派人去问扁鹊他为什么跑掉了。第一句中用了“觉得奇怪,语言表达,疑问句”这些描写形象,生动表现了蔡桓公疑问的神态;第二句,没有这些词语,只说了重点,没有这些词语就这样的表达效果。
(3)文成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公主心里难过,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
文成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很难过。
第一句中用了“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没有心思梳妆”这些描写形象,生动表现了文成文成公主做了一些具体的事情,心里很难过;第二句,没有这些语句,只说了重点,没有这些语句就这样的表达效果。
师总结: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简洁生动地表现人物、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果断、肯定的语气。长句短句交错,诵读起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四、书写提示
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指导:
1.写字时,除了要写工整,还要有书写速度。
2.学生讨论,交流。
(1)集中注意力。
(2)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
(3)一句话要连贯地写出来。
(4)书写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学生练习书写一段话,老师指导。
五、日积月累。
师:我们再来看下下面的成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
眉清目秀亭亭玉立明眸皓齿文质彬彬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膀大腰圆浓眉大眼
白发苍苍鹤发童颜慈眉善目步履蹒跚
1.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并小结:眉清目秀: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造句: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真惹人爱。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
造句:这些树有的好似窈窕淑女,亭亭玉立。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造句:她丰润高挑,明眸皓齿,十分美丽迷人。文质彬彬:是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造句:小明是个谈吐不凡,文质彬彬的人。相貌堂堂:形容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大方。
造句:这人相貌堂堂,肚子里却空洞无物。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造句:这位平常的日子里威风凛凛的老太爷今天竟像吃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膀大腰圆:形容魁梧粗壮的人。
造句:他身材粗壮,膀大腰圆,像个丰硕的秋冬瓜。浓眉大眼:意思是又黑又密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形容眉目有神的人。
造句:我的爷爷个子不高,浓眉大眼,显得很是精神。白发苍苍:意思是形容人的苍老。
造句:白发苍苍的邻居张奶奶拄着拐杖,脸上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菊花。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造句:老爷爷天天坚持锻炼,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仍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
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造句: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步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造句:老奶奶躬着腰,手里拄着根拐杖,步履蹒跚的走着。
3.学生读读背背。
4.考一考。
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面部、头发、身材等外貌和神态等的。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了解词语含义的理解,积累运用到写作中。】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抓住重点,复述课文,学会了长话短说,体会不同的句子表达效果不同,还学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的成语。以后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不足之处: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语文园地八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字积累,掌握识字的方法和技巧。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一件事情。
3.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4.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
重点
1.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一件事情。
2.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八,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新课教学()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2)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王戎不取道旁李》是________,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人深受感动;《西门豹》中,西门豹就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故事两则》中的两则_________故事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道理。(板书:完成填空)
2.识字积累
冈——纲()受——授()
建——健()普——谱()
伐——阀()专——砖()
宗——综()具——俱()
(板书:识字积累)
2.理解运用
(1)复述本单元课文中的故事,《西门豹》中重点部分详细复述,体会《扁鹊治病》注意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叙述,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
(3)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思考并概括主要意思,学会长话短说。(板书:复述课文)
缩写句子。(出示课件3)
a.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b.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
c.纪昌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抓住重点,学会长话短说。】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了解词语含义的理解,积累运用到写作中。】(板书:长话短说)
师总结:通过练习,学会理解大意,概括大意,学会长话短说。
3.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背背(出示课件4)眉清目秀亭亭玉立明眸皓齿文质彬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膀大腰圆浓眉大眼白发苍苍鹤发童颜慈眉善目步履蹒跚
(2)解释词语:文质彬彬鹤发童颜步履蹒跚(出示课件5)(板书:说说词语的意思)
文质彬彬: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步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上面的这些词语可以形容阳光帅气、英俊潇洒、温尔儒雅这样的人。
(3)仿照例句,用下面画横线的词语说一句话。(出示课件6)
A.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连说话也那么文雅,真讨人喜欢。
B.李爷爷年近九十,依然鹤发童颜,身体硬朗。
C.战士们个个威风凛凛,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7)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抓住重点,长话短说,复述课文,还学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的成语。收获不少呀!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内容
完成填空
识字积累
语文园地复述课文
长话短说
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备课素材
形容人的词语
英姿飒爽,喜形于色,婀娜多姿,国色天资,艳若桃李,花枝招展,秀色可餐,面若桃花,如琬似花,宛如天仙,气质非凡,秀而不媚,喜出望外,察言观色,眉飞色舞,面面相觑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理解两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峨眉山月歌》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说出《峨眉山月歌》的大致含义。
教学难点:
能说出《峨眉山月歌》的大致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吗?
2. 解题
简介作者及“峨眉山”。
3.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指读正音。
3. 汇报在预习中理解了那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
1. 对课文内容质疑。
2. 解决疑难之处。
3. 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
(a. 学生根据词语解释自己理解。)
(b. 指名说说,相机引导理解。)
(c. 自由练习。)
4. 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展开想象,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表情会是什么样?
5. 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初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
四、练习背诵
1.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各在什么方位?
2. 指导背诵。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说出《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2、能背诵全诗。
3、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古诗《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望洞庭》
1.揭示课题。
2.理解“望”字含义。
3. 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4. 课前质疑:
对这首古诗,你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三、初读课文
1. 自读,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 齐读全诗。
四、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
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磨:摩擦。
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2. 引导体会诗境
a. 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b.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c. 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比?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补充习题》。
3、收集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峨嵋山月歌 望洞庭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该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构建】
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
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研究哪一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2、扩展训练、培养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参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扩展开来,放开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设计了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颐和园的其它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内容。
仅仅这样的延伸是不够的,接着,我给学生们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们尝试做小导游,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又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展现他们的个性风采。在这样的训练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
美、大
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他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美、大呢?
生: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的.顺序介绍的。他去了长廊,接着去了排云殿、佛香阁,然后又到了昆明湖边,踏上了十七孔桥……
板书:
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自读感悟、交流体会
1、师:颐和园有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
生读课文,自由汇报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学习:
师:好,请大家合作学习,喜欢同一个景点的同学你们前后桌几个人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去学习那一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临时指派组长。)
师: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
课件出示导学提示:
自读、感悟、交流、朗读
⑴ 读读课文: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
⑵ 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学生汇报:
汇报──补充──朗读。
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
重点抓住以下语句,感受特点,进行朗读感悟:
⑴ 长廊:
很长、很美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运用数字写出了长)
②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写出了长的特点)
③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感受美)
⑵ 佛香阁、排云殿:
华丽、华美,金碧辉煌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⑶ 昆明湖:
清、静、美
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很静、很清。从中也说明昆明湖很美。)
②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绿。
(说明昆明湖很美、很宽阔。)
⑷ 十七孔桥:
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数量多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师:好,同学们感悟的真不错,老师问你们,游览了颐和园,你有什么感受?
生:颐和园真美呀!
生:修建颐和园可真不容易!
师小结:是呀,颐和园是我国的名园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颐和园的什么情感?
生:赞美、喜爱……
三、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1、师:同学们,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几处景点,其实老师告诉大家,它还有很多美景,课文并没有写全,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给补充一些呢?
生自由谈自己掌握的资料。
2、导游介绍: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还从来没有去过颐和园呢,在座的许多同学也没有去过。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领大家去参观参观呢?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一段录象,你们先跟着录象练习说一说,当然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选出最优秀的导游领我们去游览。
师放录象,参与指导。
生练习说。
选一、二名小导游,运用口头语言,自然讲述。
3、小结:
师:你们讲的真好,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颐和园的美景之中。同学们,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好,但愿颐和园的美景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⑴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⑵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⑴ 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⑵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⑴ 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⑵ 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⑴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⑵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⑶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⑷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⑴ 观察细致。
⑵ 要抓住特点观察。
⑶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
⑴ 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⑵ 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课后评析】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
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
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分钟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否则 旋转 况且 金兵 一战即败 仍然
尤其 恨不得 帅气 预料 品道 溃败
丑小鸭 自豪
集体订正。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新课教学( )分钟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 1-2自然段
1.陀螺又叫什么?陀螺的构造是怎样的?请你默读第1、2自然段。(板书:冰尜儿)
2.自由读、指名读、体会读。生说印象。
(二)学习3-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
2.小伙伴们是怎样玩陀螺的?在课文中画出来。
(抽冰尜儿、赛陀螺)
3.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把快乐比作燕子。)
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
(板书:郁闷)
4.“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好说明了什么?
(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恍惚)
(三)学习 6-11自然段
1.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
边思考:“谁的陀螺最棒?”
2.“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兴奋)
(四)学习 12-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
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板书: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
学生齐读,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既释放了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口。】
三、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道理?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设计意图:小练笔延伸了文本,升华了情感。】
板书内容
20 陀螺
冰尜儿
郁闷
恍惚
兴奋
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恨( ) 况( ) 仍( ) 优( )
很( ) 兄( ) 扔( ) 尤( )
二、填上适当的动词。
( )陀螺 ( )鼻涕 ( )头( )脑
三、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写下来。
1. 注意 懊恼 这种 长辈的 引起了 终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证明吧 直到现在 兴致勃勃 我还能 这些 写下 文字 有力的 便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说说你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一、憎恨 情况 仍然 优秀
很好 兄弟 扔了 尤其
二、抽 擦 摇 晃
三、
1.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
2.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四、略
教学反思
1.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童年时的乐趣,小朋友之间的快乐,小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让人终身难忘。在教学时我抓住陀螺这一线索,说陀螺→打陀螺→得陀螺→赛陀螺→赞陀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2.不足之处是让学生上台表演打陀螺的时间太短,没有充分体会到打陀螺的快乐。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设计理念:
略读文章的教学应尝试权力下放,由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老师稍加点拨,从整体上把握,无须处处玩味文字。本课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探讨内容,理解、运用课文,与文本对话,扎实掌握。同时,也要求教学内容充实,以“读”贯穿主线,读出神奇,读出便利,在读中想象事物和场景。
教学目标:
1、在课文中认识6个生字,解决课文中的难解字和重点字词。
2、通过默读、交流,能够想象出课文场景和事物,了解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利。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通过说明文语言了解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利。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想象课文场景和事物,感受电脑的神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天天住在房子里,你对自己家的房子了解吗?说说你现在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师:我来先说说我家的房子吧。我住在和生源小区10幢1单元502室,我家有121平方米,是一个三房二卫一厨的房子,坐北朝南,光线很好。客厅里有沙发、电视机是用来招待客人的,餐厅里有酒柜,可以放一些的饮料和酒类的物品,厨房是用来烹饪的。卫生间有两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的里面有洗漱间,和淋浴。小的里面也有淋浴。三间卧室,一间是我和我老公住的,大一些。小一些的是我儿子住的,最小的是书房也是客人来住的。每间卧室都有电脑。家里的环境比较温馨、舒适。
生:我住的房子是土瓦屋,有卧室、堂屋、厨房等,既宽敞又明亮。
生:我住的房子是楼房,上下共有三层,一楼是门面,二楼、三楼是卧室、客厅,还有洗手间、厨房。
师:说说自己理想中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生:我现在的住房就比较理想。
生:我理想中的住宅小区应该是以人为本、崇尚环境、亲近自然的小区。
生:我理想中的住宅处在交通便利的住宅小区。是公寓。
师:同学们讲的真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未来的住宅又会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的一座电脑住宅。[板书课题:30.电脑住宅]
二、课文学习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46页,读的时候把你不明白的词语用圈表示出来。带着问题读这篇课文。1.电脑住宅里有什么?2。电脑住宅有哪些特点?(生自读课文)
2、在教室内走动。巡视
1)出示词语灯片并理解词语意思。
预设:第一组:储存职能指令判断
第二组:仓库防盗综合集装箱
第三组:烹饪烹调调运
第一组词语采取换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方式理解,如“职能”可以换成“功能”;第二组采取字_释,如“仓库”就是“储存”东西的地方,“集装箱”则是“储存”东西的箱子;第三组词语抓住难读字和多音字,“烹”读准后鼻,“调”有两种读音。
2)出示生字灯片
3、默读课文,找找电脑住宅有哪些特点?
预设:神奇、方便、舒适、功能多(板书:神奇、丰富、方便、舒适)
4、是呀!这是一座神奇的'电脑住宅。那么,我们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电脑住宅非常神奇呢?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课文中让人感受神奇的句子,同时用横线划出是哪项设施。把让你感受特别深的词语加上着重号。出示灯片(生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略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一题多问抓住教学主线,引导全文教学。)
5、反馈:
A.这座住宅里安装了一百多台电脑,一切都由电脑指挥。
(“一切”、“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同时告诉我们这是一所全自动电脑住宅,读出神奇的味道。)
B.电脑根据这些气象资料,为主人提供一个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
(1)这些气象资料由谁提供?(板书:风向标)
(2)为你提供一个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又是谁呢?(电脑)
(3)练读:是呀!多么神奇的电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句话。
C.如果电脑确认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即便知道密码也无法将大门打开。这时,只有主人下达“同意入内”的指令后,大门才会打开。
(1)电脑住宅里谁有这样的本事?(板书:微型摄象机)
(2)这两个句子里有两组关联词语,看看我们班谁是火眼金睛。
(3)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准确而且好懂,还让我们容易想象。让我们发挥想象,假如我们就来到了这座电脑住宅的门口,我能直接进去吗?要通过哪些关卡?
(4)一个小小的摄象机竟有如此大的功能!多么神奇!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也会让我们感觉十分(安全)。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D.进入住宅,轻松悦耳的乐曲会立即播放。
E.沿着门厅走进会客室,发现里面只有几件家具。原来,其他物品都分门别类地放在地下仓库的“集装箱”里。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脑,将相关的“集装箱”调运到指定的地方,以便取出或放回物品。
(1)多么神奇的集装箱!(板书:集装箱)你的家有如此功能吗?这一切都是因为这是(手指板书:电脑住宅)
F.电脑储存了中餐、西餐和日本菜等的烹调方法的资料。它能告诉人们如何备料、烹饪,还能示范如何操作和自动控制烹炒的火候。
(1)(板书:厨房)(出示两组关联词:除了…还…;不仅…而且…)把这两组关联词分别送到句子里头试一试。(生自渎)
比较:单单一个“还”,不仅把课文说清楚,还让我们的句子显得更简洁。
G.主人在睡觉前,只要按一下开关,整栋房子便进入“休息状态”。
(1)(板书:卧室)想象:只要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整栋房子。
H.浴室的装置也受电脑指挥,人们可以“预约”洗澡时间。如果想一回家就能洗上热水澡,可以给家里的电脑发指令,告知使用浴室的时间,到时候浴缸里便会放满热水,做好洗浴的准备。
(1)(板书:浴室)想用一个词来说这一段话?(方便、舒适等)
(设计意图:反馈阶段的教学除了要抓电脑住宅的特点以外,同时还要通过品词析句从大体上把握说明文的特点。)
6、如此方便、舒适的住宅生活都是由(电脑)提供的。让我们不禁发出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电脑住宅功能神奇而丰富,回过头来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把事物写得有条有理呢?请看图,出示图片。
生:(按参观顺序或空间转换顺序)
正是这样由外而内,由下到上的介绍让我们对电脑住宅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在学写介绍类说明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这样的顺序。
(设计意图:对写作顺序的把握是课文教学的重点,通过示意图,学生能较快得出本文写作的特点,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三、拓展延伸
出示灯片
1、现在老师就让你当电脑住宅主人,领着大家到你的住宅参观,先同桌试练。注意你的顺序和语言。2、请生上台展示。
四、小练笔:出示灯片
如果让你来当一名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教室、商场、学校、医院……)
以“我设计的电脑————”(教室、商场、学校、医院……)为题把自己的设计写下来。
五、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日本设计师坂村健设计的一栋电脑住宅,不但领略了它的神奇,还真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上也会出现一座由你们设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脑住宅,让我们努力奋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奇”吧!下课!
附:板书设计设计
30.电脑住宅{大门
会客厅
厨房
卧室
浴室}神奇、丰富、方便、舒适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真实生动的材料。
3、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查找范文。
四、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指导写法。
教学过程:
一、认真审题:
1、文章的题眼是什么?(感动)
2、感动是什么意思呢?(感动是思想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羡慕。)感动包括内和外两个方面的必要条件:一是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二是引起你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选材:
整体回顾本板块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令人感动。
这次习作,在选材上有严格的限制,不是随意写一件事,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使人感动的'材料。如:
1、体育课上,我摔伤了,小明把我送到医务室
2、妈妈为了使我长得健壮,每天都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有一次
3、有一件事爸爸错怪了我,他主动向我道歉,真让我感动。
4、我生病了,老师给我补课。
5、某位同学将零用钱、压岁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6、校长或某位老师在雨天给我和同学们打伞
要切记:不管选择哪些方面的题材,一定要真实,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不得胡编、虚构。
三、写作提示:
这次习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使你感动的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这些要写清楚;特别是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让你感动的具体情节,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更要写清楚。
2、写清楚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事情对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想法、表现,这对表现你是怎样受感动的非常重要,也要适当描写。
3、在文中可以稍加议论,表现人物的行为、思想、品质、精神,但千万不可议论过多,影响对事件本身的记叙。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吟诵《别董大》,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一 课 时
课前准备
背 诵 古 诗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
《别董大》是唐朝诗人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法董庭兰。他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古琴手,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诗送别他,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二、释题
《别董大》:和董大告别。
三、范读诗歌(听录音带)
四、读诗歌,提出疑问
读诗歌,借助注释想象诗意,提出疑问。
五、试讲诗歌描写的景色
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
(这暗示了董大失意的境遇。)
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
(写雪中景致,也隐喻和董大即将分手远行)
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
六、指导朗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
后两句要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
七、读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总结
诗的前两句写北国风光,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是一首发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上节课我们陪着李白在江边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将与诗人王维一起送走另外一个人。这又是怎样的一副送别的情景呢?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齐读课题
用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使学生更容易弄清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1、看到课题,谁能告诉我这诗题的意思?重点解释“使”的意思,说说和上一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学生说的总结二人的关系。
3、在上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佳句,谁知道?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千古绝句,他是不是也是作者目送友人离开时发出的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理解:“使”是皇帝之命出使,奉命出使不得不去。不同:一个是戴着使命的任务,一个是前往广陵的游玩。
2、通过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二人之间的关系
3、积极大胆的发言用比较的`方式来学习,较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了解诗的背景对理解古诗有着很好的作用。
1.展示。(解诗题,知作者。)(1)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我能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我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1、这首诗老师打算让你们自己来学习。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古诗的方法,就按照这个方法来走进王维送别的画面吧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
3、分成学习小组,了解诗意。
1、将诗句先读通顺,再结合文中注释来初步了解诗意。
2、指名认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主自由的学习,获得学习经验,同时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详略得当,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小组内成员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2、提出学习目标:(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4)、能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协作学习古诗的过程和方法。(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03-05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12-29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6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9-26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4
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04-28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3-07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