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28 11:43: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语文教案集锦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伴音乐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伴音乐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五、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

  (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六、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水)

  2、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课后编一本集子——《家乡美》。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三──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

  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

  4.齐读。

  (四)学习十一──十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4.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五)明白道理,升华感情。

  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自制的生字卡片每人一份。

  2、课件、歌曲《闪烁的小星》伴奏带、歌曲《小小的船》磁带。

  3、课前让学生收集谜语,并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激趣: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大家一起来唱《闪烁的小星》好吗?(放伴奏带,师生共唱)

  今天,我们请星星弟弟和蓝天姐姐来我们这里做客好吗?

  播放课件(蓝蓝夜空图),看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象什么?你还希望有什么?你平时都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圆圆的、弯弯的)

  你见过的月亮都象什么?点击课件(弯弯的月亮来了。)你看它象什么?这么美的夜空,这么美的月亮,老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师唱歌曲《小小的船》)

  你们也想唱吗?学完课文以后,相信你也一定会唱的!(板题,齐读。)

  (树立课程整合的意识,充分利用歌曲和动画这些教学资源,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欣赏美,感受美。)

  2、猜谜: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能把你收集到的谜语让大家猜猜吗?(猜谜语)老师也有个谜语请大家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教师适时引出课题。)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引入课题,开扩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对话平台。

  初读:

  1、这首儿歌就藏在语文书里,你能快速找到它吗?找到了你就读一读。(自由朗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试读,用鼓励性的评语充分肯定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发言,勇于表现。)

  赏读:

  请同学们给老师一次表现的机会好吗?(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老师读得怎么样?请大家评一评吧。

  (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欣赏儿歌的美,音乐的美,动画的美,在和谐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识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指名读)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对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2、自由读文,边读边画,遇到不熟的和不认识的要多读几遍。(养成边读书边动手动脑的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3、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考,互助。

  4、汇报: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只”有两个读音,提示学生要注意。)组词,用喜欢的字说话。认识“门”字框:猜谜,一个人站在门里。(可找一名学生做动作,大家猜字)

  5、游戏:照镜子。(小组内先练习,然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大家和老师照镜子。)

  (四)朗读。

  1、把这些生字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己选择方式朗读)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轻声,“在”、“坐”是平舌音。“闪”、“船”读翘舌音。)(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基础,创设朗读情境,朗读与识字相给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五)写字。

  1、出示“白、田、电”,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窄,“田”要写得略宽一些,“电”中的“口”要扁一些。)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写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

  3、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提示“口”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导入:

  1、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2、齐读课文。

  精读:

  1、课件出示夜空图和第一句话。指名读,问:读了这句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范读、同桌读、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话。问:“尖尖的”什么样?领读,指名读,齐读。

  3、想象:这么美的夜空中有这样一只小小的船,你有什么愿望?(闭目想象:你就是宇航员,去月球旅游。播放音乐,音乐停止后,睁开眼睛,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一路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在美妙的情境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自己的感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出示第三句话,自由练读。怎样读好听?想象坐在小船上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5、朗读全文。(配乐,可适当加上动作。)

  (欣赏月夜的美景,聆听优美的音乐。美妙的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在这种奇特的感受中朗读,学生定会释放自己的真情,在自由诵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神奇。)

  (二)背诵。

  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在月亮船上,边表演边背诵全文。(配乐)(在真实的体验和虚拟的角色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背诵任务,使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次愉快的旅游。)

  (三)演唱。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自由发挥,边唱边表演。

  (四)练习。

  出示“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闪闪的星星像

  洁白的去朵像_________圆圆的苹果像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先组内练说,再汇报。自由选择句子,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内容,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尊重学生的选择。)

  (五)扩展。

  1、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晴朗的夜空多美呀!请你把看到或者想象到的星空画下来。

  (六)写字。

  1、出示生字“见”,指名读,书空。

  2、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好每一笔的位置,先描红,再自己练写。(教师随机指导写字姿势和写字方法。)

  3、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评一评,指出优缺点。

语文教案 篇5

  一,情境铺垫,导入 新课.

  师:四年(一)班的张华同学这几天可忙拉,她正准备着下周的的数学奥数。你看,现在她正要去李诚家请教数学题。

  .(大屏幕显示器上出现了配乐动画演示)

  1,配乐动画:张华在从自己家向李诚家走去。(或者线段图)

  ①,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6分钟,走了多少米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张华走了多少米。

  师:好,你来说说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口头列式回答后,复习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

  师:也就是说求张华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出示红字“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有一天, 张华放学回家,正准备做作业 ,发现不小心将同桌李诚的作业 本带回了家,她赶紧打电话给李诚,两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 还给李诚?现在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办法?看哪组的同学办法最多?

  (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

  师:好,哪组的同学想出来的,派一名代表起来回答。

  (学生一般会有三种想法:一是让张华带给李诚。二是李诚自己去取,三是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在路上相遇。)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为他们想出的办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几个人在运动?而第三次呢?

  2,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①,设问:两个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类问题中的有关知识.)

  ②揭示课题:[板书:相遇问题]

  二,指导观察,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题

  1,示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

  2,读题,提出思考问题:几个人运动?运动的方式和结果怎样?、带着观察动画演示.

  3,动画演示,指导观察,帮助理解概念:

  A,电脑动画显示第一次(全过程).

  交待线段的长表示两家间的路程,线段的两端表示两家的住地.画面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城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

  B,电脑动画显示第二次(全过程).

  (1),两个人出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方向,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动画显示.

  (2),认识概念: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师:这是几人在运动 [板书:两个人]

  师:两人出发的时间相同吗 [板书:同时]

  师:他们运动的方向又是怎样 [板书:相对]

  师: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相遇]

  4,填写表格,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电脑动画显示,教师按动鼠标,屏幕显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

  师:(1)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书)

  (2),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填写表格后

  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当随着时间的增加,两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两人间的距离反而减少.

  (3),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也就是两人共同走了3分钟.

  教师指着屏幕上的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城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们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钟,两人距离是0,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时,也就是两人走到同一个地点,表示他们相遇了.(教师按动鼠标,在两人相遇点上发出响声三下,电脑显示器随之出现相遇两字)

  教师按动鼠标,鼠标指着390米字眼,线段全长闪砾三下并发出声响

  .提问学生:两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完成上面这道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同学们上课时将练习本准备在桌角。)

  (二),教学例五.

  l,自学例题

  ①,示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

  师:全班齐读。

  (2)读题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两家的距离跟两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吗

  2,指导观察动画显示.

  (1)第一次动画显示.

  教师只需显示电脑动画,让学生说出两个人运动的时间, 出发的地点,运动的方向和结果.

  (2)第二次动画显示.

  教师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请学生再次认真观察动画软件显示,分小组讨论问题.(看哪组的做法最多。)

  板书: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

  3,尝试列式计算,并分组讨论列式根据.

  4,检查学生列式情况,要求说出两种列式根据.

  教师把一名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他说出列式根据.学生先回答,教师再用电脑动画显示加以证实.

  5,教师演示动画,证实学生的算法.

  第一种算法:

  师:65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强所走的红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70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丽所走的篮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来 (小强和小丽两人共走的整段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第二种算法:

  师:65+70求出什么 (动画显示把小强和小丽第一分钟走的那段闪烁,并移动到下面)

  师:65+70的和为什么乘以4? (动画显示小强和小丽共走了4分钟,每分钟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个(65米+70米)

  65+70

  6,两种算法对比.

  (1),在数学知识上有什么联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上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

  算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了没?

  1.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如图),经过5分两人相迟,两地相距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简略说说做法。

  四 拓展练习:(用多种方法解答)

  师: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时间一样的相遇问题不多,一般是一个先走了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才开始走,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要求同学画线段图)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板书)

  师:求两地间的铁路长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讨论)

  师:(指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将该同学的作业 放出来。

  并提问学生,请他说出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做 讲出算法的思路.

  五、谈谈你的收获

  师:哪位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的情趣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讨论本文与《陋室铭》在内容艺术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对个别段落的背诵情况。

  二、赏析课文的画面美

  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在这里,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幅画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绘小屋的英姿,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小结: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描绘小屋,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有风度”。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屋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作者是诗人,是画家,更有哲学家的内蕴。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通过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

  1、“诗言志,文传情”,优美的散文总有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

  上节课,我们用笔墨画出了如梦似幻的“荷塘月色”,今天,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生活在小屋中的作者的形象,可以用我们知道的文人为其画像。(要求动笔写出,时间5分钟)

  明确:

  ①是当代的“陶渊明”。陶渊明曾有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更有甚者,他设想了文人千古一梦的“桃花源”。他把田园生活描述得这般可亲,把劳作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表现了向往大自然、寄情山水、回归田园的恬适之情。

  ②是当代的“王维”。王维在《山居秋冥》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的“明月”“清泉”“竹”“莲”构成大自然清雅静美的画面,暗示诗人向往大自然、追求归隐的人生理想。

  ③是当代“李白”。李白有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诗人笔下,明月、敬亭山有了灵性,与诗人相知、相亲,自然成为诗人的知己,使诗人精神上获得莫大的安慰。

  ④是当代“欧阳修”。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表现了他钟情山水的美好情怀。

  ⑤是当代的“周敦颐”。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借莲花表明自己高格脱俗的情怀。

  ⑥是当代的“朱自清”。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借写荷塘朦胧淡雅的月下之景,抒发心中淡淡的忧愁,物我相融,景人一体。

  ……

  总结:作者的形象是钟情于自然美景,向往淡泊宁静的境界。

  2、重点品读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品味作者的情、志。

  ①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主的游目骋怀。

  ②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③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④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⑤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

  ①表明作者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是何等自由舒畅。

  ②“香”字不但说明因“清新的空气”而沁人肺腑,而且抒发了愉快的心情。

  ③“觉得”二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作者的欢快心情,反映了对大自然的爱。

  ④表达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⑤自然风景如画,环境如此美好,足见小屋主人心情欢欣,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

  总结:“空中楼阁”既指作者心爱的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理想中的远离尘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文章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向往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再者,从作者对“远离尘嚣”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讴歌中,隐约感觉到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对现代文明束缚人自由、隔离人与大自然交融的消极一面的批判。

  3、“空中楼阁”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说明: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四、讨论《陋室铭》和本文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深刻理解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我的空中楼阁 陋室铭

  相同点

  内容 写自己的居室

  写法 托物言志

  不同点

  体裁 抒情记叙散文 铭体(首尾议论,中间记叙)

  主题 现代人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封建士大夫的清高思想、安贫乐道的精神

  内空 以周围环境为主 以室内生活为主

  方法 含而不露地批判 直接批判官场生活

  五、美读课文,重视意境,建构学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选七位同学读课文(1—3、4—8、9—11、12—13、14、15、16—18),其余同学点评。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

  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5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二、交待目标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蜡烛教案06-13

语文《春笋》教案06-21

《语文乐园》教案06-20

语文《秋游》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