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10 16:16:3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课外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课堂导入。今天给同学们讲一位大作家的故事。

  大作家有一次到某地的一个旅店投宿,别人事先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作家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作家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的工作。

  2、简介作者:这位大作家是谁呢?让我们来认识他吧!

  课件出示:

  马克吐温,美国的幽默大师、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的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幽默大师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节选片段。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封面)

  4、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了解什么?

  预设: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历险的?

  5、看来读一本书,咱们首先要关注书名、作者。(板书:书名、作者)

  【设计意图】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为文本的学习埋下伏笔。

  板块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这个片段很长,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浏览)

  2、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通过查阅字典、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

  疲惫呻吟悲伤绝望瞟见摸索喧嚣渲染劳累

  饥饿疲乏荒唐消瘦警告讽刺惨白祈祷诚心诚意

  神志昏迷灯烛辉煌

  4、检查字词的认读。

  5、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

  r说说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r文中除了汤姆外还出现了哪些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板块三深入文本,了解人物

  1、赏读品味,畅所欲言。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赏评“山洞遇险”。

  (1)汤姆和贝奇在山洞中迷了路,人们都认为他们已经找不回来了。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请你找一找,并读一读描写她们的语句。

  课件出示:

  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智昏迷地乱说。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2)读一读,谈谈读完后的感受。

  (3)圈画动词:作者描写萨契尔太太的悲痛时,重点是抓住了她的动作。请你把这些动作快速圈出来。

  预设:乱说、呼喊、抬起头、侧耳倾听、呻吟、垂下头。

  (4)学生交流:失去亲人是何等的难受,此时萨契尔太太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5)猜测心理:萨契尔太太一边呻吟着一边垂下头,这一次次充满希望地抬起头,这一次次又极度失望地垂下头,可见她心里对于失去亲人是多么的难受啊!

  (6)指导朗读描写波莉阿姨的句子。

  课件出示:

  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7)阅读课文,找一找,迷路的汤姆和贝奇是怎么一步步脱离险境的?

  ①找出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

  ②理清顺序。(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奇——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③汤姆和贝奇是靠什么走出绝境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

  (8)作者描写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悲痛绝望,与汤姆和贝奇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有什么关系呢?

  ①课件出示描写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语句。

  ②学生交流。(反衬出汤姆和贝奇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

  3、感悟写法。

  (1)马克吐温又是怎样把人们当时的喜悦心情写出来的呢?请你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2)学生交流写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为前提,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情感与增长知识。通过品悟和语言分析,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文章情感。

  板块四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汤姆和贝奇获救了,坏蛋印江乔埃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2、发挥想象写一写。

  3、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跟汤姆一样的境遇,你会怎样做呢?

  4、总结写法,鼓励阅读。

  (1)自信、聪明的汤姆这一次的历险虽然结束了,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2)回顾《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故事梗概的写法。

  (3)阅读整本书后同学们可以写一写故事梗概。希望《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能够与你成为朋友,让更多的名著伴你成长。

  5、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一问激起千层浪,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充分有效的读书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动手能力、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

  略

语文教案 篇2

  单元重点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

  《藤野先生》侧重于讲述在自己陷入困境中时,师长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教育学生要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的母亲》侧重于讲述自己年幼时候受到母亲的做人的教育。教育学生只有宽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尊敬的道理。《我的第一本书》侧重讲述的是自己年幼时候的一段读书的经历,父亲和生活给我的难忘记忆。告诉学生人生的际遇是不同的,要珍惜你所拥有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刻画的是伟人的肖像,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了人生世界观变化的一段经历。《再塑生命》讲述的是凯勒从黑暗世界中走向光明的经过,引领她的莎莉文老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侧重要告诉学生的是走过逆境固然需要自己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但也不能忽略一个好的老师。

  设计重点:

  1、主问题的引领(寻找主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

  3、多角度阅读

  第1课藤野先生

  教学设想:

  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引出学生对藤野先生的了解,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可以直接由人生经历导入: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令人难忘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温暖,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通苦,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奋斗的乐趣。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有过这样的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看看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难忘的人和事。

  可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引出。

  也可以由名人尊师的故事导入。

  二、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

  2、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感激、敬仰、怀念……

  三、跟踪阅读

  为什么鲁迅对先生会有这样深厚的感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藤野先生的为人、鲁迅当时的处境等问题。

  1、藤野先生是一个的老师。(要求在填写形容词的同时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分析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为我改正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带出有关藤野先生的其他事情,

  ——对我不学医的叹息,送我照片。

语文教案 篇3

  奴隶英雄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精明、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奴隶,奴隶社会的一种产物,他们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取乐和杀害。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篇话剧,描写的就是一位奴隶英雄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位英雄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要体会到这位英雄的高贵品质。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1.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讲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斯巴达克被带到斗兽场,他先打死了狮子,然后又说服了与之决斗的十个奴隶,最后和奴隶们一齐冲出斗兽场,发动了起义。)

  2.画出不懂的地方,质疑。

  三、学习课文

  1.默读思考: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还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斯巴达克是怎样的一个人?(勇猛无比,嫉恶如仇,同情奴隶,有鼓动力,号召力)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司令官及贵妇人的傲慢、无聊、无耻;读出斯巴达克对奴隶主的仇恨。)

  四、小结

  你从斯巴达克身上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五、布置作业

  把剧本排练一下,给同学们演一演。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文教学采取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组内的交流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读懂课文,培养能力。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独特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学生回忆自己儿童时期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谈有丰富想象力的游戏。

  师导:刚才同学们所描绘的事情说明你们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学法指导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疏通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以丛草为林(树林)

  兴正浓(兴趣)

  方出神(正)

  驱之别院(赶、驱逐)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分自然段背诵

  作业

  熟读课文并能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内容研讨

  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齐读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齐读第2、3、4段,思考:只是“明察” “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体验反思

  学生讨论

  1、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1、生词卡片。2、课件。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声像资料、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嗵——嗵——嗵!”“冬——冬——冬!”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春天的声音 淅淅沥沥

  滴滴答答

  丁丁冬冬

  春雨催发芽 细细的、密密的

  向牛毛、花针、细丝

  教学后记

  2瀑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觉瀑布雄伟壮丽的画而,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叠 喻 屏;要求会写的字有:瀑 叠 涌 滩 喻 衬 屏;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瀑布、叠叠的、涌上、岸滩、比喻、衬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②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3、检查读书情况。

  ①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读。

  ②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下收集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造就了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水平如镜的西湖,还让我们拥有了如诗如画的瀑布。

  2、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吧!(板书: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思考: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瀑布的美呢?(板书:声音 样子)

  三、精读感悟,情感诵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诗

  1、诗中哪一小节描绘了瀑布的声音?

  2、指名读第一小节诗,其他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从哪儿感受到的?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诗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雄伟。

  ①“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一定很响。

  ②“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让学生模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以及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出瀑布声音的雄伟。(随机播放瀑布声音的录音)

  4、叶圣陶爷爷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你还能把瀑布的声音想象成什么?(发散学生思维)

  (二)学生自学二、三小节诗。

  过渡:刚才,我们未见其形,已闻其声了。如果让我们亲眼目睹,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二、三小节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一读二、三小节诗,你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用“___”划出来。

  (2)和同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3)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同位之间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白银)指导学生读出瀑布的壮丽。(相机出示瀑布远景图)

  ②“一座珍珠的屏”

  a、“屏”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壮丽。(板书:屏)

  b、你还能把瀑布比作什么?(写法指导,为拓展延伸的“写”做铺垫。)

  ③“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电脑播放瀑布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的的画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引导学生读出又惊又喜的感情。

  说明:学生汇报到哪一句,教师就引导理解哪一句,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小节诗。

  6、配乐齐读这两小节诗。

  7、总结:听,瀑布的声音很美,望,瀑布的'样子更美,真是无处不美。让我们把这如诗如画的瀑布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学生背诵这首诗。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作者用词的精妙让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更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更广阔自然世界,去领略它迷人的风光吧!

  电脑出示图片:露珠 大海 雪 小溪

  2、电脑出示四首需补充的小诗。

  露 珠

  太阳还藏着半边脸,草叶上已有了露珠的身影,永远是那么 ,那么 。阳光因你更加 ,空气因你更加 。大海蓝蓝的大海,像 。浪花欢快地涌向岸边,分明是 。

  雪

  冬天来了,雪花漫天飞舞,片片雪花像 ,又像 。大地仿佛成了 。

  小 溪

  山间,林间,谷间,溪水一路欢歌,你听,那声音,像 。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把描述这处景物的小诗补充完整。

  3、学生读自己补充的小诗。

  板书设计

  瀑布

  声音 浪涌 风吹……

  样子 白银 屏

  ……

  烟 雾 尘

  教学后记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字才、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惠、崇、欲、扣、扉;要求会写的字有:晓、鸭、芦、欲、怜、齿、印、苔、扣、墙。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惠崇《春江晓景》

  一、预习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浓浓的春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4、学习生字。

  二、自学提纲。

  1、观察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 季节,我能找出课文中的词语 、 、

  来说一说,我最喜欢图上的 。

  2、学生据题质疑。

  3、朗读古诗。

  (1) 自由读。

  (2) 范读。

  (3) 指名反馈读。

  4、畅所欲言。

  我读懂了

  三、教师点拨。

  1、简介作者。

  3、生自读古诗,划分节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你在自学古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针对问题进行教学。

  3、指名讲诗意,师点评

  4、读古诗,画出诗中的景物。

  5、提问:你们知道河豚逆流而上,他们要做什么吗?

  6、感情朗读。

  五、背诵诗歌。

  小组内互背。

  六、总结。

  诗人苏轼用优美的语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3、背诵并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第 2 课 时

  游园不值

  一、预习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浓浓的春意。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游园不值》,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游园不值》。

  二、自学提纲。

  1、熟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流利,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2、小组内展开朗读比赛。

  3、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古诗,检查自学情况。

  1、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示,交流。

  2、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

  (各小组可自由发言,师总结)。

  3、指名串讲诗意,师点播。

  4、师创设情境,让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失望——欣慰)

  四、展开想像,诵读全诗。

  五、就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游园不值》。

  2、背诵并默写古诗《游园不值》。

  教学后记

  4、柳笛和榆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成语,发现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成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名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3、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认知目标: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求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3、情感木: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文中有关声学的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啁啾(zhōu jiū) 臆断(yì) 饶有兴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 毋宁(wú) 翌日(yì)

  愕然(è) 窒息(zhì) 宽宥(yu)

  笃信(dǔ) 嗣后(sì)

  2、解释下列词语。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后:〈书〉以后。

  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二、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如鸟的叫声、乐器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入课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作者简介。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也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小一大两个圆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你结合本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自己无知。

  思考:2、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蟑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探究活动

  思考:课文第二段详细叙说了一个人知识愈益增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找出文中的几个事实?又表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第二段,讨论、交流:

  明确:

  起先生活于'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这个人,喂养了许多鸟,能够欣赏鸟类美妙的歌喉,'聊以自娱',并对'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大为佩服。可见此时此刻,他是自得的,愉悦的。后来他听到牧童吹笛发出的'十分悠扬'的声音,本以为是一只小鸟,便'出去捕之',待到发现真相,惊诧不已,表明这个人对笛的无知。'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这一个'意识',表明这个人已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惭愧过去的自得自满。于是'他决定离家出走',主动地进行探求。

  接着,文章写第二天这个人发现了提琴的演奏也能发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并竭力让读者去想象他的'惊愕'之情,表明这个人进一步发现了新的天地,也越发认识到自己过去知识的贫乏。'他偶然见识了这两种意想不到的产生声音和乐音之新法后,遂开始相信自然界尚会存在其他方法',这名话总结了上两次的发现,指出笛声、琴声都是'偶然见识','意想不到',他的思想已经解放,相信还会有其他发出声音和乐音的方法,似乎对于这个已经有了一定思想准备的人来说,不会再有什么让他惊讶的声音了。

  但文章下面又写了'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开门之际门框和铰链也会'奏乐','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也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有昆虫与鸟雀相比,发声的原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人原有的声学知识完全不能用来解释昆虫的发声原理,他更有了无知之感。渐渐地,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对声音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蟑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可见知识愈多,愈显无知,愈加惊愕。这个人研究蟑发声的方法,但一切方法都不能影响蟑的发声,充分表明蟑的发声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于是,'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他认为自己只是知道'某些'发声方法,而不知的方法却有'上百种'之多。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随着已知部分的增加,未知部分也进一步增大。全段文字,一次次写他知识的增加,一次次转折开去写他愈感自己的无知。

  五、迁移训练

  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六、小结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和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有关“知识”的名言警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认识图上的动物,了解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2.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学习6个词语,学会7个生字,认识4个部首。

  4.认识问句、问号。学习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问句答句,理解“长”、“短”、“弯”、“扁”等字。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教学准备

  录像带、录像机、两个盒子(一个稍扁,一个稍长)、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看看(放录像),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动物?看清楚说。(这幅画面上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

  wěi babǐ

  仔细看看它们的尾巴一样吗?(板书:尾巴)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它们的尾巴。(板书:比)

  领读课题,齐读课题:6.比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看图轻声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2. 各自轻声读儿歌。

  3. 检查生字的读音。

  shuí de cháng hǎo xiàng hóu zi sōng shǔ biǎn

  谁的长好像猴子 松鼠 扁

  4. 指名四位小朋友分节读儿歌。(正音)

  5. 讨论: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二两节。

  三、细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长?

  师述:这首儿歌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谁的尾巴长?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就叫问号。(齐说)读问句要注意声调向上扬。

  (领读两遍)

  理解:“谁的”,“谁的”还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哪一个)读这句话时要强调“谁的”。(圈出重音“谁”)还要强调“谁的尾巴”要连起来读。(划连线谁的尾巴)

  领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读第二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短?

  提问:读时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谁”)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谁的尾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问呢?

  3.指名读三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评议。

  强调注意“谁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谁的”要强调。(圈出重音“谁”)

  引说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就是——

  4.小结过渡。第一小节提了三个问题,第二小节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这两个问题怎样回答呢?要比一比才知道,大家比比看。

  四、细读课文第二节。

  1. 放录像,教师比划。提问,猴子的尾巴,兔子的尾巴哪一个长,哪一个短呢?(对,长和短,比较就能看出来了)

  2. 第二节里哪两句话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出示黑板)

  3. 指导朗读理解o。

  ①“猴子的尾巴长”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老师问的时候强调“谁”,答的时候要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猴子”)老师问,学生答。还要注意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猴子的尾巴)

  ②现在小朋友问,老师来回答,看老师回答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谁的尾巴长?师:猴子

  师述:对,我们回答问题一定要语句完整。(领说两遍:回答问题要完整)现在老师再来问,大家一齐回答。

  ③“兔子的尾巴短”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读这句话时要强调哪个词?(圈出重音“兔子”)

  教师问,学生答,注意“兔子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女生问,男生答。

  第一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长,后问了谁的尾巴短,第二小节就先答了——(引读),后答了——(引读)。

  师述:这就告诉我们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领说两遍: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④看录像,如果老师把问的次序颠倒一下,怎样回答呢?老师问,指名学生答。

  ⑤放出牛、羊的录像,学习提问题,回答问题。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回答问题要完整。

  ⑥第一小节里的第三个问题: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好像一把伞,是不是一把伞?书中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3)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是不是好像一把伞?大家看录像。

  ⑦放出录像,问: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子?

  ⑧指导朗读第三句,圈出重音,划出连线。

  ⑨放出燕子的录像,提问:燕子的尾巴好像什么?用“好像”说话。

  ⑩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节。

  五、学习三问、三答的方法,比比水牛、山羊、燕子的尾巴。

  1.放录像,同桌的学生练习提问并回答。

  2.指名同学回答。

  六、识记部分生字字形。

  1.划出生字,各自读读,记记字形。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

  的:分析结构,教学白字旁,书空左半部分。读词;谁的、猴子的。

  巴:有几笔写成?范写“巴”。读词;尾巴、嘴巴。

  把:“把”比“巴”多一个偏旁,教学提手旁。读词:一把伞、一把剪刀。

  长:范写,长有几笔写成?指名分解笔画。

  七、复习巩固。

  1.自由读读,记记字音、字形。

  2.抽读生字。

  3.做“找朋友”的游戏。(四个字、四个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长、的、巴、把。

  2.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节。

  二、细读课文第三节。

  1.出示黑板:(第三节)看看第三小节,注意读时也要和第一小节问句一样,要强调哪些词。指名说,教师圈重音“谁”,划出连线谁的尾巴。

  2.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第四节。

  1. 第三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弯,我们来看看;(放录像)公鸡、鸭子、孔雀,谁的尾巴弯呢?-指名学生指出来,用手画画公鸡的尾巴。(放特写镜头)大家一齐画。

  2.第四小节怎样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圈出重音“公鸡”,划出连线。

  3.谁的尾巴扁呢?(看实物;两个盒子)先看看老师手上的两个盒子哪一个是扁的?用手比划扁盒子。

  4.放录像,看看谁的尾巴扁?放特写镜头,看看鸭子的扁尾巴。

  5.课文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师问,学生齐答。(圈出重音“鸭子”,划出连线)

  6.放录像,鸭子的尾巴扁,还有哪一部分也是扁的(指嘴)鸭子的尾巴和嘴巴都是扁扁的,这就叫”扁”。

  7.放录像,看看这六种动物,比比谁的尾巴最好看。(放孔雀的特写镜头),孔雀的尾巴上有很多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眼睛)对,我们叫它“大眼状花纹”。看看大眼状花纹有哪些颜色。

  出示黑板:大眼状花纹的颜色有_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

  指名说句话,谁在后面再加上一句话?

  师述:孔雀的尾巴好看极了,没有哪一种动物的尾巴比得上它,所以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在好看前面加上一个“最”。

  指导朗读,老师问,学生答,评议,圈出重音“孔雀”,划出连线。

  8.分男生、女生朗读第三、四节。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

  这首儿歌的题目叫《比尾巴》,通过比较告诉我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六、看录像,学编儿歌《此嘴巴》。

  过渡,动物的尾巴不一样,也有许多动物的嘴巴不一样,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比比几种动物的嘴巴,编一首“比嘴巴”的儿歌。

  1.放录像,仔细观察公鸡、鸭子、老鹰三种动物的嘴巴。

  2.提出要求:①三问三答,②回答问题语句要完整;③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3.同桌讨论。

  4.指名学生编儿歌《比嘴巴》。

  七、识记部分生字。

  1.划出生字,自学,巧记字形。

  2.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公:教学八字头,下面有几笔?

  鸡:左边有几笔?教学右边的鸟字旁。

  鸭:把“鸡”的左边“又”换成“甲”就是鸭,一齐书空左边的“甲”。

  八、巩固复习。

  1.看黑板,记字音和字形。

  2.抽读生字。

  3.猜字游戏.

  九、指导书写:公鸡鸭日把的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燕子语文的教案07-05

小学语文的教案08-06

语文《秋游》教案10-20

语文《莺》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