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14 10:31:3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二、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三、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

  一、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二、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 介绍有关文学常识

  二、 理清文章思路

  三、 结合问题分析人物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导语见教参。

  二、 介绍作者:

  1、生平: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笔名有休芸芸、凤哥、小兵、炯之、上官壁等。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27年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参加新月社,先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的教授。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著名作家汪曾祺对他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1988年病逝于北京。

  2、代表作: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3、创作风格: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这是其创作宗旨的形象概括。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他认定:“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初的欲望。”他创作时往往会去除现实中残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然、自得的人生。这种人的自然化是其一贯的美学追求,也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总的特色。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三、关于《边城》

  1、 湘西地域小说:

  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他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名状的同情与温暖。将表现一种“优美讲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艺术追求,体现了自己确认与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便是这类小说的深层主旨。这类小说兼以抒情诗合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边城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2、《边城》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茶峒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天宝、傩送。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两兄弟不是互相争斗,二是互相谦让。当地有青年男女对歌定情的风俗,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也知道自己唱不过弟弟,不想跟弟弟争。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溺水而死。弟弟十分爱翠翠,曾有乡绅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觉得自己十分对不起哥哥,因为哥哥是为了让自己得到幸福而死的,自己应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傩送一走对老船夫打击很大,因为自己的女儿就是为爱情而死的,时他含辛茹苦的养大了这个外孙女,眼看就要得到了美满的婚姻,却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一个风雨之夜去世。留下孤苦伶仃的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这时许多人都热心的来照顾翠翠,顺顺要接翠翠到家里去住,还有一个姓杨的老兵,当年曾经追求过翠翠的母亲,但遭到拒绝,现在看到翠翠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也来照顾他。而翠翠却在孤独的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3、 创作动机:

  见书前提示。

  四、 理清文中人物与情节:

  1、 主要人物:翠翠、爷爷、天宝兄弟

  2、 主要情节:

  13章:翠翠的心事

  14章:爷爷的心事 心事——翠翠的爱情

  15章:祖孙谈唱歌——为了心事

  五、 读第13章,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明确:首先时间是在黄昏,给人的感觉是日已迟暮,天空有了桃花色的薄云,此刻人心中总会有些凄凉。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恰是翠翠刚刚迈进十七岁的花季,对爱情已经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并且此时祖父作为他唯一的依靠又不再她身边,去忙他自己的事了,似乎连天晚都没注意到,似乎连自己都忘却了,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于是翠翠有了胡思乱想。因此这种感觉是融合在一起的,既有当时的特殊时间,特殊情景,又有人物的内心感受,那一点都有些,那一点又都不是主要的,所以那凄凉是薄薄的。

  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是爷爷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吗?不是,爷爷早就在操持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爷爷的操持吗?不,翠翠明白,爷爷永远会满足她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心愿。)

  明确: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很觉得悲伤”从凄凉到哭,又至于悲伤,反映了当时翠翠怎样的心理?

  明确: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爷爷没有意识到翠翠的心事,依然去忙自己的事,翠翠心中对祖父的埋怨,委屈一齐涌上心头,感受从凄凉转到悲伤。

  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

  4、祖父又说:“不许哭,……这块土地上”如何从这段内心独白看到祖父的性格?

  明确:通过注释,可以了解翠翠母亲的身世,母亲的殉情自杀在老船夫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他在许多年的忘我工作中去消磨对女儿的思念,但翠翠长大了,不可测的未来是老人想起了死去的独生女。也更为翠翠的命运担忧,他深悔自己对女儿的疏忽,所以他对翠翠十分谨慎。而且他的隐忧也有了潜台词:“爷爷不再了,你怎么样?”“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这是这位不幸的老人的做人准则,也是他对翠翠的期望,这一段独白正反映了祖父身上闪光的人性。

  5、外公给翠翠讲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此时翠翠心理的微妙变化。翠翠“心中压上了……挪开”心中沉重的东西是什么?无法挪开又反映出翠翠怎样的内心活动?

  明确:心中沉重的东西是自己母亲的悲剧,祖父向翠翠说了母亲的乖巧与性格强硬处,肯定要涉及翠翠父母爱情的悲剧。此时情窦初开的翠翠既有对那钟爱的憧憬,有又对那钟爱的害怕,所以百感交集,无从派遣。

  六、 品析第14章:

  1、 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2、在他梦中出现了一种植物——虎尾草,是说说虎尾草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虎威草,俗称金线荷叶,叶肾状、心形,下面紫红色,供观赏。

  虎尾草可以说是翠翠爱情的象征。他随着歌声出现,伴随着翠翠美丽的梦,他是美的,也是有趣的,因为翠翠可以选顶大的叶子做伞。虎尾草从梦中的幻境到现实的企盼再到文章末尾“我又摘了一把虎威草了”为止,反映出翠翠的爱情从朦胧到清晰,从矜持到热烈的变化。虎威草的叶子是心形的,在中国人的心态中,心形的东西都是一种寄托和象征,所以虎威草是翠翠爱情的象征。

  3、船夫“忧愁而快乐的听下去”。为什么老船夫此刻的心情是忧愁而又快乐的?

  明确:老人的女儿因为做父亲的疏忽而殉情了,所以老船夫谨慎而小心的关注着翠翠生活里的一切。老人在命运的落网里不安的挣扎,他隐隐感到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所以当他听到有人向翠翠表达爱情时,既为孙女即将迎来的爱情感到高兴,又为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感到担心,因此他此刻是既忧愁又快乐的。

  4、去暗访大老。

  5、天宝大老轻轻的说与老船夫轻轻的说,各反映出人物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明确:老船夫的轻轻是一种暗示,试探、和赞许,大老的轻轻则若有所思,内心中有一种无可揣摩的悲哀与无奈。

  6、 什么爷爷回来时脸色难看?

  明确:没料到兄弟俩同时爱上了翠翠,矛盾。

  七、 品析第15章:

  1、 “月光及其柔和、……太美丽了”这一段写景有何作用?

  明确:这时一幅很美的月夜寒江图。仿佛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雾为霜”的意境,景是美丽的、祥和的,只是一若‘字’,又为此境平添了无奈与遗憾。为下文翠翠的活动买下伏笔。

  2、“她似乎为了等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为什么将翠翠的内心感受加上了一个“似乎”?明确:爱已渐渐萌生,可她不懂,或者还没确定,单纯的只是想去听歌,听完歌后会有好梦,但沉默的背后是对那浮着薄雾的爱情的思考,用似乎更能写出当时人物不可名状的感受。

  3、 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老船夫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明确: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段首写她“心理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表明他已经有了对爱的渴望,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被柔柔的曲子所感染,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她现在已经浸润在自己憧憬的温柔甜蜜中。

  4、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确: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这时她已经知道虎尾草要交给谁了。

  八、 布置作业:

  1、 试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2、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分析讨论文中人物见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

  2、 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 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文章主要写了翠翠的成长过程中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对爱情的希冀是此刻占据她心灵的一件事,又写和祖父的亲情。对爱情的企盼,猜忌相互交织,从中折射出人性的美,一种自然的人类本性。节选部分的三个主要人物,虽然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感情:爱、矛盾和孤寂。

  二、 分析文中的爱:(亲情)

  1、 翠翠与祖父的祖孙情

  (1)翠翠对祖父的爱:

  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主要表现为对祖父的依恋。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倍至。由于他感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他就设想自己出走给外公带来的惩罚,课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是的无奈,又为他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再如翠翠为爷爷做饭。

  (2)祖父对翠翠的爱:

  祖父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对孙女亲情无限,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他也是关怀无比,不让她坐热石头,唯恐她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

  2、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

  明确: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与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3、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

  明确:

  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课文节选的三章没有直接写到几个青年男女相爱的动机,但却写到了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同样,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

  可作补充的是翠翠父母的爱情,他们在对歌中相爱,在绝望中殉情。爷爷对翠翠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原来,翠翠就是纯洁爱情的结晶。

  总结: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的美丽,意图何在,这可能是个复杂问题,可不必在教学中深究。沈从文先生在内地看到了许多现代文明对传统美德的锈蚀和破坏,这触痛了他,这部小说可能反映着他对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的思考和愿望,他把这些美好的愿望交给了家乡湘西的乡亲,所谓“礼失求诸野”吧。

  三、矛盾与孤寂:作为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湘西人们身上也流露出孤寂的色彩。

  1、 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它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他说:“不许哭……”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宝兄弟俩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青,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不相干。最后天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他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的受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的等到什么时候。

  文章最精彩之处就是翠翠的哭。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

  2、 祖父:

  在祖父的身上,同样流淌着炽热的爱,也存在着难以排遣的矛盾与孤独。祖父对翠翠

  爱寄托着对不幸女儿的哀思,她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她的唯一的生活目标是要是翠翠快乐。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孙女的内心的情感躁动,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的话来安慰他。它的许多活动都是围绕孙女儿能有一个好归宿展开的。但他又害怕翠翠会重演母亲的悲剧,所以,他去探天宝的口风,征求翠翠对天宝兄弟的看法,给翠翠将母亲的故事,唱那晚听来的歌,也因此没有把天宝兄弟的选择直接告诉给翠翠。只是提醒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被翠翠理解,也没有成就翠翠和谈送的爱情,反而导致一些误会。从表面看,他是一个快乐、豪爽而略带写幽默感的老人,但透过他的言行,我们却能感到老人心目中那种爱的矛盾和无奈的孤寂。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最让人感动的情节:他对死亡的感受。

  3、 天宝兄弟:

  天宝:他爱翠翠,但无法让翠翠同样爱上自己,当得知弟弟也爱着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便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推出了角逐。既表现出浓重的手足之情,有流露出失败的落寞。从他对老船夫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和矛盾。为了爱,他孤独的外出闯滩,有为了爱,孤独的客死他乡。这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傩送:他也可以说孤独的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的出走,不知漂泊到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可以说,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孤独中挣扎着,最后“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是孤独中的自我安慰罢了。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 第一节中

  2、 第26节中的作用:月夜是如此静谧、安详,又吐明丽纯净、纤尘不然的童话世界,翠翠母亲为爱殉情的故事,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中,更显得热烈、执著、与浪漫。

  3、 第71节中

  4、 环境描写的共同点: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风光,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草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肥大的虎耳草……其景如画,美不胜收。

  5、 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更重要的是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或以黄昏的温柔、魅力和宁静,反衬翠翠爱情初萌时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美景与人物的心境密切相关。

  五、 处理课后练习二、

  六、 总结全文:

  《边城》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得珠玉”。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七、 布置作业:

  阅读《边城》全文。

  八、板书设计:

  13章:翠翠的心事

  14章:爷爷的心事 心事——翠翠的爱情

  15章:祖孙谈唱歌——为了心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偏旁“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偏旁“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用投影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投影出示课题:自选商场。(“商场”两个生字是注音的。)

  2、指向本课生字“商场”,问:谁认识这两个字:先指名认读生字,再全班同学认读生字。

  (二)、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让学生认识商品包装上面的汉字并读给同学听(四人为一组,进行识字交流)。

  2、让学生将商品包装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以便更多的学生进行识字交流。

  3、小结: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用投影出示)。学习生字:东、西。

  (三)、学习字词

  1、通过生活识字,你认识了哪些字?(指名认读不注音词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了解识字方法。)

  2、借助拼音认读词语。(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3、读书上9个注音词语。(指名认读,每个学生读一行词语。)

  4.巩固字词

  (1)认读不注音的词语(投影出示本课的9个不注音的词语)。

  (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生字用红色打出,学生齐读词语中的生字:将词语中的熟字去掉,只写下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将这几个生字打乱顺序再让学生认读。)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汉字“本、笔”?出示一支毛笔,指出上面是竹子制成,下面是毛。那你怎样记住汉字“笔”的?

  (4)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伴听。

  (5)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

  (6)“找朋友”(拼合体字:场、奶、笔、作)。

  (7)出示商品(图),学生贴商品标签(词卡)。

  (8)商品分类。哪些东西摆在同一个货架上?指名摆词卡。读词。

  (9)小结:商品分类摆放,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10)出示句子:“在自选商场里购物真方便”,指导朗读。

  (四)、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指名认读商品包装上的汉字。

  2、学生去展板前认读商品包装上的汉字。

  3、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五、作业布置:去超市认商品。

  六、板书设计:自选商场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二、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举办“擂台赛”,复习词语,请两人读词语,其余同学做评委,比一比谁说得对。

  2、听写生字“毛、巾、牙、尺”。

  (二)、学习短文

  1、谈话激趣:(出示图)今天有一位小朋友第一次跟着妈妈来到自选商场购物,他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

  2、指导读短文。

  (1)自读短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相机正音。

  3、理解短文内容。

  (1)提问激趣:如果你是记者,会向图上的小朋友提出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练习。(启发学生依据图和联系自己的感受“提问”和“回答”)

  (3)上台演示,指导评价。结合图理解“东西真多”;知道“东西”指的是商品;联系短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真方便”。

  4、指导朗读。

  (1)读好句中的停顿。学生尝试读,指名读,齐读。

  (2)指导用惊喜的语气读出“东西真多”和“真方便”。自由练读,四人小组练读,互评,推举代表朗读。

  (3)齐读词语和短文。

  (三)、扩展活动

  举办“商品展销会”

  1、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收集的商品包装名称。

  2、学生给商品包装名称分类。

  3、选派每类商品的促销员,带领大家认读商品名称,并用一两句话介绍这种商品。

  4、开展“购物”活动。能读出商品的名称,就算购买成功。

  五、作业布置: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女—( )( )( )

  口—( )( )( )

  2、补充句子。

  我去自选商场买了( )、( )、( )。

  3、和家人一起去自选商场认识更多的商品名称。

  六、板书设计: 商品展销会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美丽景色;

  能力目标:

  能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

  情感目标:

  能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的教学网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1) 师导:通过课文的学习,三峡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神秘的风光,雄伟的气势吸引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前去一睹它的风姿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去做做三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 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 师生评价。

  二、 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 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

  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

  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

  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

  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3、积累成语,加强口语训练。

  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选编了两篇课文《童年的泥巴》《雨后》和“快乐读书屋”《“球星” 马嘴》《故事故三首》,课文都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

  课时安排:10课时

  课题:1童年的泥巴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 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 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时间: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切入点:从“伟大的奇观”切入课文,带动阅读。

  阅读点:课文的2—5自然段。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带

  教学课时:2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四、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五、练习朗读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复习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海上日出》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被作者生动的描写所吸引, 都想亲眼看一看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今天,老师带来了海上日出的录像片,大家想现在就来欣赏吗?老师提个问题大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1、整体感知。(放录像片)

  2、复习提问。(板书:常常看,晴天时,有云时,伟大奇观)

  二、交待任务。

  通过刚才欣赏,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海上日出景象壮美,作者的文笔更优美。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生动描写出。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的伟大奇观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未深入学习。

  三、学习新课。

  1、打开预习本,结合预习中的有关这一段的思考题来学习。(具体讲一讲晴天日出的景象。

  2 、按作者观察的顺序,学生讲课文中的句子。(板书:一片浅蓝,一道红霞)

  3、小结:日出前,蓝天彩霞,颜色鲜亮。那么,太阳出来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录像中的画面,继续学习。

  ①板书:小半边脸(看画面)

  ②幻灯出示:“太阳……使劲儿向上升。”一句。

  a谈理解。b欣赏画面。朗读体会。

  ③理解“冲破W跳出”“红亮”“光彩”等词语。

  4、小结。

  5、朗读第二段。

  6、尝试背诵。

  7、小结:“晴天日出”一段,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首先,作者是按日出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在叙述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正是这样细致观察才把晴天日出景象描写得生动传神。晴天日出壮观雄奇,那么,有云时日出景象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结合预习中的第三题,同学自己学习。

  (二)学习第三段。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小黑板出示课后三题中的两个句子。②读题。③填空。④这两个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一边欣赏图画(贴挂图),一边观看录像来讲。

  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感觉晴天日出壮观无比,有云日出也别具一格,每个人看后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三)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幻灯出示)学生谈理解。

  3、改成陈述句后与原句比较。

  4、朗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是呀,像海上日出这样伟大的奇观,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要想领略它们的美,大家必须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如果你在观察时做到了有顺序、抓特点,展开了合理的想象,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写出像《海上日出》这样优美的文章来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完成各项语文活动,积累词句。学习动态和静态描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时的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完成语文活动“我能写”

  教学难点:

  学习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读、写、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教学“万花筒”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

  2.比较这两组形近字。

  3.用这些字口头组词

  4.练习:写一写这些字

  二、教学“我能写”

  1.出示词卡,指名朗读

  2.以四人小组讨论这些词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我是这样理解它们的。

  4.小组合作给这些词找一找它们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5.全班交流,完成练习。

  6.读这些词语

  三、教学“我能读”

  1.生读短文,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

  2.找一找这段话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

  以四人为小组,在小组,人讨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

  全班交流。

  3.完整地读这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完成各项语文活动,积累名言。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议、说、做,完成语文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世界的名胜古迹,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积累名言

  教学难点:

  感受世界的名胜古迹,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教学“百宝箱”

  1.出示名言,学生自由朗读。

  2.在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3.交流读后感。

  4.我还知道这样的名言。

  5.读名言,背名言。

  二、教学“大舞台”

  1.交流收集到的相关图片。

  2.动手给收集到的图片配上解说文字。

  3.全班同学一起办一个小小图片展。

  4.参观图片展。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26.水

  共几课时

  2

  课

  新 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并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

  4. 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学资源

  1. 网络等媒体中反映中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

  2. 《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有关水的资料和美文。

  3. 学生对水的认识,和水有关的生活经历。

  4.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插图等。

  预习设计

  读读文中描写“雨中洗澡”和“勺水消暑”的情景,感受有水之乐。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回忆课文(4分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感受。

  第二板块:学习“雨中洗澡”,感受有水之乐(8分钟)

  1.自主学习。(3分钟)

  2.合作探究。(1分钟)

  3.展示。(4分钟)

  (1)体会雨水给村子里的人带来的“快乐”。

  (2)读第二小节。

  (3)想象说话。

  第三板块:学习“勺水消暑”,感受苦中作乐(18分钟)

  (一)感受缺水之苦(7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用“——”画出体现干燥和炎热的句子。

  2.理解“风干”。

  3.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说话:缺水,可真 啊!

  (二)感受解暑之乐(11分钟)

  1.读读4、5自然段,用“~~~”画出水带给我们奇妙感受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交流分享。

  3.听老师读课文。

  4.尝试对比朗读。

  5.抓住要点交流感受。

  6.理解文中的“饿“字。

  第四板块:学习“反衬”写法(10分钟)

  1.学习“衬托“手法。

  2.通过学习本文,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与“乐”。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复习“艰辛取水”,感受缺水之苦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一个缺水的小山村。感受了艰辛的取水场面。

  2.咱们一起再来读这段文字,体会这份艰辛。(出示图文,齐读。)

  3.假如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板书:苦)

  第二板块:学习“雨中洗澡”,感受有水之乐

  1.过渡:在饱受缺水煎熬的日子里,人们都在期盼──

  就在人们苦苦的期盼中,一场喜雨从天而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雨中洗澡”的情景吧!

  2.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①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雨水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②作者用哪些生动的词语向我们传递这份情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语。

  ③自学时间:3分钟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雨水给大家带来的是——乐。(板书)

  (2)“痛痛快快”“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仰起头”“张大嘴巴”等词语向我们传递着人们的快乐,谁能用朗读把这种欣喜若狂的感觉读出来?(指名2生朗读。)

  (3)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孩,你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洗澡了,在雨中快乐地冲洗,你会怎样的大喊大叫?听,二丫在喊——小胖在喊——三娃子在喊——所有的孩子都在喊——(先指名,再全班)

  (5)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啊,让我们一起沐浴着清凉的雨水,读出这份酣畅淋漓的感觉。(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勺水消暑”,感受苦中作乐

  (一)感受缺水之苦

  过渡:同学们,此情此景,你觉得雨中的人们仅仅是在洗澡吗?这哪里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过节,是在过狂欢节啊!可惜这样的日子毕竟太少了,雨停了,留给人们更多的是什么?(干燥和炎热)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用“——”画出体现干燥和炎热的句子。

  2.出示句子:

  ①谁来说说“风干”的意思?

  ②你见过风干的东西吗?什么样儿的?

  ③那么“人好像被风干了”是怎样的呢?

  ④出示图片1:一株在水滋润下的狗尾巴草,它青翠欲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图片2:一株被晒干的狗尾巴草。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想说什么。因为缺少水的滋润,所以我们四兄弟就像这快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显得_____________ 。

  ⑤有了这样的体悟,咱们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话。(指名1,齐读)

  3.谁能用这样的句式:“缺水,可真 啊!”概括缺水的感受?板书: 苦

  (二)感受解暑之乐

  过渡:虽然母亲用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但是,我们四兄弟缺水的苦,母亲还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终于有那么一天,她笑着打开了水窖,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个解暑纳凉。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4、5自然段,用“~~~”画出水带给我们奇妙感受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画到的句子及批注。这三段话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感觉,那就是快乐。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把你的批注来和大家交流交流(出示相关句子)(板书:乐)

  3.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句子只有反复品读,才能读出它的妙处来,现在老师就想来读读这第三段话,大家欢迎吗?

  出示:(教师配乐范读)

  ① 同学们,请你们也用心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③作者为什么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如此真切呢?请同学们对比着读读这两段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从我们的脸上一直流到脚板。我的感觉太舒服了。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要点一:用“滑”不用“流”,写出了水的柔滑。四个“滑”,把句子拉长,写出作者想要留住美妙的感受。

  要点二:“像一条小溪流”采用比喻,写出水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要点三:“每个毛孔……血管里的血……”细节描写,使感受更加真切。“毛孔吸吮”写出皮肤对水的渴望与满足。“血的流动在加快”写出得到水的幸福感受。

  点拨:这就像电影的一个慢镜头,细腻、具体地表现了舒服的感觉。像一条小溪流,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一点儿水带来的舒适的感觉。张开嘴巴,有趣的想象写出了身体的确非常需要水。

  你们找到的不同之处,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这些细腻的描写,才把淋浴的舒服与畅快刻画得入木三分。

  ④这么美的语言更像是一首诗。(转换成诗的形式)

  ⑤谁能试着把这种美妙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配乐读),让我们一起动情地读一读,享受这幸福的一刻。(配乐齐读。)

  4.酣畅淋漓的“勺水消暑”结束了,母亲是怎么说的?

  出示:“母亲锁上水窖……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①母亲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一方面,联系上文,用词更加准确,意指需要。另一方面,更能体现出对水的渴望程度。)

  ②告诉学生:原文的题目就是《饿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对比阅读。

  第四板块:学习“反衬”写法,升华文本主题

  1.一个“饿”字浓缩了取水艰辛的苦:一个“饿”字包含了雨中洗澡的乐;一个“饿”字更交杂了勺水消暑的苦与乐。

  2. 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衬托)

  3. 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越是渲染雨中洗澡、勺水消暑的快乐,越能衬托出漫长日子里缺水的苦涩。这种写法叫“反衬”。(板书:反衬)

  4. 关于水,作家有太多复杂的情感,苦、乐交织,构成了童年生活的底色。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乐,也都有苦。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或许这篇文章的书评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出示书评:苦中作乐,以苦为乐,虽苦犹乐。只要热爱生活,那么希望永在!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 完成《补充习题》《一课一练》余下内容。

  2. 学了课文,你肯定对“水”又有了新的认识,请选取一个方面写一篇简短的小文章。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一课一练》余下内容。

  2.学了课文,你肯定对“水”又有了新的认识,请选取一个方面写一篇简短的小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8-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学语文《眼睛》教案10-27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4-09

小学语文《习作》教案02-25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07-30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07-06

小学语文教案07-23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