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10 08:46:5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

  2、学会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讲解习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

  教学难点

  学会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神话和童话故事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呢?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

  2、今天,就有许多人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课件2)(多媒体出示孙悟空、哪吒、嫦娥、后羿)

  3、今天,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一天,你会选择谁?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我和过一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一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3)

  神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编出的。

  1、确定人物,大胆想象。

  (板书:我和xxx过一天)

  2、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怎样过一天)

  三、讨论交流,创编故事。

  1、选定人物、地点。

  (1)师:如果让你和书中的某位人物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呢?为什么要选他?你们会一起去哪里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要选的人物、地点和原因。

  (3)教师相机进行指导:(出示课件4)

  主角——你想写的人物

  配角——2到3个(动植物都行)

  地点——任意地方

  2、确定故事主题。

  (1)回顾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说说这些课文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2)师:我们编的故事,不能只图热闹,仅仅写一个打打闹闹的场面,而要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想一想,你写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板书。

  (4)教师适时适度进行推荐:善良、勤劳、分享、爱学习、别骄傲等。

  3、讨论故事情节。

  (1)引导学生思考:要想使编出来的故事生动有趣,吸引别人,有什么方法呢?(出示课件5)

  (2)老师这里有一组大家熟悉的人物和三件事,大家想一想这三件事分别会跟哪个人物有关?

  (3)课件分别出示人物:猪八戒、加菲猫、哆啦A梦三件事:斗胖虎、拔牙记、减肥记。(出示课件6)

  (4)学生介绍人物做的事情及原因。

  (5)为什么这样选择?

  预设:

  猪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但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嘴巴甜,力气大,知错必改;加菲猫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只猫,它贪吃又懒惰,整天除了睡觉吃饭之外,就无所事事了;哆啦A梦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猫,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主人大雄解决各种困难。

  (6)师小结:说得非常有道理。故事情节的创编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那么,假如给你个机会当编剧,让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来写,你觉得应该写哪些内容?需要写清哪些内容?请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7)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8)师相机小结:虽然刚才大家说的内容不一样,但老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板书:去哪里?做什么?结果怎样?也就是要讲清故事的开始、经过和结果,并设计一两个有起伏或惊险的场面,故事才会更吸引人。

  (9)指导:(出示课件7)

  ①大家认为这三个部分的重点在哪里?(做什么?)

  ②现在,我们就以“猪八戒拔牙”为例,来重点探讨猪八戒是怎样拔牙的。同学们,这个题目中的最关键词是什么?(拔)那么,你认为猪八戒的这颗牙拔了几次呢?

  (指名回答后随机点评:我们中国人最喜欢“三”字,所谓“一二不过三”,像四大名著中比比皆是,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这样写,故事情节才能波澜起伏,富有味道。)

  ③想想看,猪八戒拔牙为什么一次、两次不成功,到第三次才成功呢?你和猪八戒每次分别去哪里拔牙?为什么安排他去那些地方?在那些地方,你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到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10)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习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吧!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故事中安排的其他人物只能做配角,猪八戒才是主角哟。

  (11)大家讨论得很热烈。那我们就赶紧来交流吧!大家选择其中一次拔牙过程来说说吧。(再次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引导:你安排猪八戒去哪里拔牙?为什么安排他去哪里?你们在那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12)小结:看来,不管写哪一次,都要写清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去哪里——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四、组织材料。

  1、想想你想和谁过一天?你了解他们的特点吗?按要求准备。(出示课件8)

  要求:

  (1)你会选择谁。

  (2)说一说你们会一起去那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五、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一天里发生的故事。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和神话(童话)里面的人物过一天,首先应简要介绍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拟人化;详细介绍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出示课件9)

  (板书设计:略写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拟人化;详写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六、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出示课件10)

  1、自由习作,写出初稿。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长处。

  3、选择典型的文章,集体讨论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七、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童话,我们在介绍过程时候,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怎样过一天

  我和xxx过一天

  略写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拟人化

  详写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巅”“滋润”“寄托”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公公博大无私的爱,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4、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教学重点:

  1、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2、品读课文,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解和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感受作者借太阳的目光表达对孩子们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

  是呀,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生自由初读。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生词)指名认读生词,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认清字形,同桌互读检查。

  ②齐读生词。

  4、检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这是文章的总启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去写)

  2、观察一下,你从句式上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排比句,句式整齐)

  3、指导朗读

  4、那么太阳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说了什么,又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说吧。

  第二课时:

  一、品读吟诵,读中感悟

  (一)学习2——6自然段

  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他听说过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他会看见什么呢?(河流、大海、森林、人类、动物……)他又会听到什么呢?(河水哗哗流、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欢笑……)

  过渡:他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哪些事情呢?他又为小朋友们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导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读)

  (2)孩子们,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板书:思)

  (3)交流感受。

  (4)你能把你的感受批在这一段的旁边呢?(板书:批)

  (5)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吧!(板书:读)

  3、总结学法。

  4、自主选择学习第3——6自然段。

  按照刚才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从3、4、5、6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按读——思——批——读的顺序自主学习,行吗?开始吧。

  5、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注意:相机交流指导)

  (1)第4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汇报。

  ②教师指导: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有什么问题吗?

  ③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写“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而是写“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课件出示:

  叫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

  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④能读出心中那甜如蜜的滋味吗?

  ⑤从“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你还体会到什么?(孩子们的欢乐、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那甜蜜的心情、那流露出的甜蜜的笑容等。)

  ⑥小结:一个“甜”,一个“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瓜果的甜,还感受到了孩子的欢乐,家民伯伯丰收的喜悦,这种写法真妙呀!让咱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齐读这一段)

  (2)第6自然段

  ①体会“滋润”的意思。

  A孩子们,当你非常口渴时,喝一杯清凉的水,感觉怎样?

  B水分充足,感到非常舒服,这就是“滋润”的意思。

  C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鸟儿的歌喉,让它快乐地歌唱;滋润了山川,让山川充满生机;它还滋润了什么?

  ②小结;

  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给小鸟创造了一个多美的家呀!让我们和小鸟一起用自己满心的爱歌唱大自然,歌唱那滋润了万物的太阳公公吧!(齐读2——6段)

  7、当当小诗人。

  太阳公公还知道什么,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谁来当小诗人继续往下说。

  课件出示:

  太阳公公还知道小朋友喜欢(),就发出光来,放出温暖来,让()。

  8、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多美的世界呀!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7——13段

  1、太阳公公就这样每天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师引读第7段)他最爱小朋友了。他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爱—(生接读)也爱——(生接读)。

  2、师:其实,孩子们也是同样爱着太阳,你能从文中的语句中感受到吗?引导读8—13自然段。

  3、让我们读出来吧,把我们的心里话向太阳倾诉吧!

  师生分角色读,指导学生读好“太阳,你好!”

  4、你还相对太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

  二、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1、没有饥饿、没有战争、热爱和平,向往和平,让世界充满和平,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希望,而要实现一切美好的愿望需要我们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去共同创造。所以,太阳公公在孩子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和希望,所以,太阳公公最爱孩子,一切来到太阳下的孩子他全都爱。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太阳公公的问候,带着对太阳公公的爱,带着心中的感激,再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2、太阳公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写下来吧!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

  六、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板书: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想想: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习: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习: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补充资料:

  ①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休息,实在走不动,也应请同学扶着走一段。

  ②烈日下突然晕倒,要赶快到阴凉通风处,在太阳穴上涂风油精等。

  ③上体育课时扭伤了,应先立即用冷水敷,让血凝固,24小时后再用热水敷。

  ④课间不小心擦伤了,要及时用碘酒或双氧水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⑤要注意保护视力,课间一定要走出教室向远处看看,让眼睛作适当的调节。

  ⑥流鼻血时,不能仰头,而应把相反方向的手高高举起。

  ⑦春天的时候不能到外面小摊上乱吃东西,因为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⑧咳嗽时,可用冰糖、贝母炖梨子汤喝;⑨黄瓜和西红柿都很有营养,但两样东西不可以放一起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习作提示。

  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

  2、要求是什么?

  二、习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习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评讲习作。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提问导入 。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⑵习作──想象作文。

  ⑶学习"我的发现"。

  ⑷积累名言。

  ⑸了解科技新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⑴在交际写作中训练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⑵在积累、了解中扩大语言能力,了解有关科技方面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口语交际与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范文、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口语交际。

  目标

  通过交际训练学生想象与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

  过程

  一、播放科幻课件

  1、仔细看,讲讲哪些产品十分先进。

  2、师:这就是未来的产品,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想象训练:口语交际──"未来的…"。

  二、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讲讲自己对未来的什么最感兴趣?

  1、学生自由讲:

  A生说:我想设计一套衣服,人们穿在身上感觉到冬暖夏凉。

  B生说:在21世纪我想研制一种药品使病人吃后起死回生。

  C生说:我想设计一种无人架驶汽车在遇到危险时能自动避开。

  2、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给予归纳: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神奇,很好!下面还有很多奇思妙想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究、去讨论,教案《《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三、分组进行交流,补充

  四、各小组选派一人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1、台上表达:

  可以边画边讲,也可以边讲边演示。

  2、台下提问:

  以交通为例:

  汽车:

  ⑴如何能让汽车在水里行走?

  ⑵如何肥让汽车自动避开危险?

  ⑶如何变小?

  …

  3、台上回答:

  台下可以补充说明。

  五、讨论

  六、评一评谁最讲的最好

  七、作业

  请你设计未来的食品拥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内容

  习作。

  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写作能力。

  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展开了想象,讲述了未来的先进衣服、药品、汽车、食品…

  2、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科幻习作,未来的…

  二、回忆口语交际内容

  目标锁定一种产品进行具体指导:

  1、未来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⑴四季服特点:

  四季皆穿,冬暖夏凉。

  ⑵环保服特点:

  具有自洁能。

  ⑶治疗服特点:

  拥有按摩功能,防治疾病。

  2、未来服有什么结构?

  3、未来服给人们带来什么便利?

  三、根据内容各自命题

  抽1~4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文题目,并指出作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习作?

  四、分小组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

  五、学生分头写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内容

  修改作文。

  目标

  培养学生能按习作的要求进行修改作文。

  准备

  范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谁能说一说自己习作的题目及习作的内容?

  二、出示范文

  学生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三、分小组交流,每组推选一个最佳作品在台上交流产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

  2、每组推选一名在台上念。

  3、评比:

  抽学生说一说所念的文章中,你认为好的地方与不足地方,对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修改。

  4、对照佳品习作再一次自我修改。

  四、作业

  抄写作文

  第四课时

  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

  目标

  1、学习纠正错别字。

  2、积累名言,了解科学知识。

  教具

  幻灯片。

  过程

  一、导入

  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幻灯片:

  百衣百顺、默默无蚊、有杯无患、骑乐无穷。

  2、想一想以上是什么广告?

  服装蚊香磁化杯摩托车。

  3、找一找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故意用错):

  衣──依蚊──闻杯──备骑──其

  4、再从生活中找几例进行练习。

  二、积累名言

  1、出示名言:

  指导朗读。

  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

  3、讲一讲这些名言都应用在什么方面?

  三、了解科学知识

  1、自由读一读"宽带网"。

  2、说一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互相交流:

  讲一讲面对科技腾飞的日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作业

  记背名言。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

  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2.大家学过白居易写的诗吗?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3.背诵古诗。

  二、新授

  (一)走进《暮江吟》

  1.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白居易写的古诗——《暮江吟》。

  2.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时间:傍晚;地点:江边。吟:吟诵。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4.指导朗读。

  (二)欣赏《暮江吟》

  5.读完这首诗,你能否用古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

  6.它的“可爱”表现在那里?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

  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7.下面让我们再来听朗读录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放配乐诗朗诵)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用赞美的语气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暮江吟》。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已吟出优美的诗句,如果是你,此情此景最想做什么?

  三.画中悟诗情

  1、如果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想做些什么?

  2.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呢?说说你的理由。——选择一幅画一画(音乐情境)。

  (建议:画傍晚的选用黄色的纸,画晚上的选用蓝色的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展示交流:

  ①.第一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重点:“铺”字有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东西可以铺?

  c.你能把你的画吟出来吗?——为什么这么吟?

  点拨:

  a.请同学们用比较法把“铺”换成“射”“照”“映”读一读,体会一下,感觉怎样?

  b.你会做“铺”的手势吗?边做边吟,试试看。从这个手势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c.对呀,夕阳的余晖从地平线上一道道地射过来,几乎与江面平行,就像一床巨大的红地毯,非常壮观,而诗人用一个“铺”字就把这意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一起边做边吟。

  d.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你能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吗?

  e.在夕阳的魔力下,整条江好像成了一大块美丽的玉石了!把你的感受吟出来。

  d.还可以画些什么?

  e.傍晚还有这么多的美景,诗人为什么不写呢?

  ②.第二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c.还可以画些什么?

  d.能把刚才的理解、刚才的感受吟出来吗?可以边做边吟。——自由读、指读。

  (朗读引导:诗人也用一个词表示了你刚才的这种心情和感受,是什么?——“可怜”就是……?——再读。)

  4.诗人描绘的第二句诗的时间是晚上,而第一句却是傍晚,为什么上下两句时间相差这么远,你能发挥想象把它补上去,编成一个故事吗?——交流。

  6.现在你明白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吗?——出示小资料。

  小结:是啊,咱们的江南、咱们的家乡风景如画!也正因为大诗人白居易深深地热爱着咱们江南这一带,所以咱们的江南在他的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

  三、课堂小结

  1.小结:你能想象的出作者流连江边,浅唱低吟时的感情吗?

  诗人用美妙的诗句描绘着傍晚至深夜江边的景色,赞美了暮江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我们也应该象诗人一样留心身边的一山一水,从中发现美,去讴歌美。

  2、动笔写写此时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材分析

  《太阳》是四年级语文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

  根据我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等写作方法,并能将其写作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写一个”日”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师相机板书:太阳。)

  师引导学生说出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师随机鼓励引入下一环节: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问: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读懂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谁想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师相机板书:

  师:《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及文字。)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师进行鼓励,进入下一环节。)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4.汇报。

  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读了出来。)

  师引导:不错,你读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这个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内容说清楚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说。)

  师用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 )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时学生们高举右手,有的学生忍不住脱口而出:“还运用了写传说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

  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说明太阳“大”的特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片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这时有学生强调:是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进行鼓励: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学生起来说道: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练笔。

  1.教师写一个“月”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时教师演示课件:用图画的形式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师出示的资料为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保底。)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学生用课外知识再次进行交流。)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好学问。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背诵文中对联。

  教学难点:

  理解对联的意思,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感受对联的对仗、音律美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教学目标: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人人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同学们说一说,人们都用哪些举动来迎接这欢乐祥和的节日呢?

  ……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想想大意。

  3、理解词语,不理解地方作好记号。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及时正音“卷”

  2、讨论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祥和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听录音读课文,想想课文大意。

  三、梳理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大意。

  2、出示长句子,指名读好停顿。

  3、梳理课文大意:哪里是写春联内容的?哪里是写春联的形式?

  相互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读生字,想想怎样写这些字?

  2、指名说一说

  3、师重点指导“祥”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

  搜集两三副对联,准备在班级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背诵文中五副对联,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及时评议

  2、读课文中你喜欢的对联。

  二、精读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

  2、细读“春联内容”

  (1)默读第一自然段,标上句序,想想每句讲什么意思

  (2)指名读,齐读第一局,注意读出“欢乐祥和:的气氛

  (3)指名读,指导读出“漫游“的喜悦心情。

  (4)指名读第三句,投影出示这副对联,引导思考:这副对联是怎样描绘美丽风光的?

  (5)学生讨论、交流

  (6)反复读这副对联,体会意境

  (7)指名背诵这副对联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句对联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师引导。

  (9)指名读第七句,引导说出本段的结构段式

  (10)小结:这一部分举例了春联的主要内容。

  3、学习“春联的形式特点”

  (1)字读,画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2)投影出示:

  绿柳梳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学生说一说这副春联的意思。

  (3)齐读,背诵

  (4)以此联为例,讨论春联的特点。

  讲究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声律优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5)复诵前面四副春联,体会春联特点。

  (6)引导讨论:为什么作者说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7)齐读。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四、朗读课文

  五、迁移练习

  1、四人一小组,交流搜集的春联。

  2、按组进行班级交流,让学生记录自己喜欢的春联。

  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用“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写一段话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罩、屹”等生字,会写“潮、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2.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的台。”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相关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一奇观吧。齐读课文《观潮》。

  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三 自主学习,识字解词

  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找出容易写错的字的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

  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ó。

  (2)指导难写字。

  ①“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 ②“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③“昂”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④“贯”上半部分的笔顺是,共四笔。

  (3)理解词语。

  ①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

  ②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③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④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

  四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1.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如:“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在文中读méng,并点明另两个读音:mēng和měng;“恢”中“忄”与“火”的书写原则是先两点后中间;“昂”下左部不能多点或撇。

  2.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如:“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的“卧”。

  3.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全文。

  1.学习课文,了解大潮来时雄伟、奇特、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五 分段感悟,体会情感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请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

  (3)再读第二部分,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三部分。

  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读第三部分,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1)知潮声。

  ①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②出示幻灯。

  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③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

  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

  (2)知潮形。

  ①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幻灯。

  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再次看录像,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④读出大潮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

  ①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

  ②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

  ③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④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

  3.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第四部分。

  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2)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 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作者为什么能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进行描写。)

  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

  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8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8-14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04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9-0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3-14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3-15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4-12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01-04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01-04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