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05 18:02:2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

  2、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不畏艰险的意识。

  3、体会作者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引导读者游览百丈山时采用的方法。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作者。

  朱熹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 (程濒、程颐)理学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后人把他列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二、学生自读、诵读,整体感知,正音;完成《名家指路》练习。

  三、阅读第1段。

  1、作者写登山经过,从哪里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

  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中。

  2、一“俯”一“控”,写出地势险要,得叠石为台阶才能通过。而作者认为“山之胜盖自此始”,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对险奇美的欣赏。)

  3、概述本段的主要内容:简述登山过程。

  四、阅读第2段。

  1、本段主要写了哪里的景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

  山门前后的诸景点。幽静。“苍藤古木”的掩映,伴和着“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盛夏亭午无暑气”,“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无不写出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

  2、本段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呈现景物?有哪些语句表明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移步换景。“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表达了作者的欣赏态度,最后归结为“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的描述,显霹了其审美情趣。

  3、概述本段的主要内容:描述循水游览,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

  五、阅读第3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瀑布和山峰。)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呈现景物?(定点换景。)

  2、本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瀑布的壮美的?

  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美作映衬,再写出“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景象。“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凌空而泻,气势非凡。“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壮丽异常。

  3、为什么作者笔下的山能写得极具层次感?

  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层次感极强的图画。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

  六、阅读第4段。

  1、本段写了什么?(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2、第2句有何作用?(是作者游后的结论,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七、探讨写景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宜,方式灵活,富有层次感,读者易于把握。

  八、板书设计:

  百丈山记

  登山三里 险奇

  山门前后 幽静 移步换景 不畏艰险

  瀑布峰峦 雄壮 定点换景 热爱自然

  记游目的 导游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要着力让学生把握好景物的呈现方式,能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景物的呈现方式。

语文教案 篇2

  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原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做过编辑。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等。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仿写句子。

  (1)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反问)

  这种行为很好,老师怎么会不支持呢?

  (2)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比喻)

  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像个大玉盘。

  稻草人很负责,但主人却未给予关注,那稻草人这样做是否值得?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假如稻草人会说话,故事又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想一想,续写本课。

  《稻草人》 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因而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内容贴近现实。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本书收录了叶圣陶中短篇童话作品三十余篇,并附有丰子恺先生为《古代英雄的石像》所撰写的文笔生动的读后感言。

  稻草人的由来 三国时期,诸葛亮施用巧计,演出了一幕“草船借箭”的妙剧。就在这天早晨,大雾渐渐散去,有一位在长江里放鱼钩的渔翁,正巧捕鱼到此。钩绳摇动,铜铃响亮,传来有鱼上钩的信号,渔翁急忙收钩,手头感到沉重,心想:定是一条大鱼。渔翁喜出望外地做好了捕大鱼的准备。浮标渐渐收近,大雾也已散尽,渔翁定睛一看,不想钩挂到一个漂浮的死人。渔翁感到忌讳,他的欢喜劲儿荡然无存,硬着头皮收到船边,再仔细一看,不是死人,而是一个十分精致的草人,头戴皮盔,身穿皮甲,如同真的一般,真是逗人喜爱。渔翁把草人拖到船舱,发现草人身上还钉着二十余支狼牙箭,渔翁将草人收好,十分珍惜地藏进小船暗舱里。

  这位渔翁是荆州的农民,他冬闲捕鱼,农忙种地。到了农忙季节,他就回到家中,把那个喜爱的草人也带到家里,全家人看了又惊奇又喜欢。

  从草人第一天到渔翁家里,奇事就发生了。原来渔翁家里有很多老鼠,平常连猫都不怕,白天都有鼠跑,闹得不安宁。可是这夜,老鼠绝了踪影,全家人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家里人又惊喜又感叹,都猜想定是这草人的威力。到了清明、谷雨的落种季节,下到田里的谷种,田鼠要来吃,麻雀要来啄,渔翁感到无法,突然想到了草人,便把草人搬到育种地。灵得很!草人往田里一站,田鼠不来了,鸟雀飞走了,种苗长得整齐茁壮。这个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农村,农民们都依照着在田间扎上草人。后来发展到收获季节,为防鼠防鸟也扎上草人,此办法真有很好的效验,所以流传至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细雨如丝、贪婪、吮吸、伸展、狭长、端午节、桂圆、触到、细

  腻、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4.领悟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1)“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2)“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3)“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借助自学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故乡的杨梅?(课文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借助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误读音。

  (四)读词语,理解词义。

  (五)阅读课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杨梅,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杨梅果用了四个自然段,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层次分明,特点准确。

  (六)学生再读课文,巩固复习。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思考:“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是杨梅生长的地方。“我”看到杨梅便会想到故乡,“我”热爱家乡,所以喜爱杨梅。

  作者从杨梅树可爱,杨梅果好吃两个方面介绍了杨梅的可爱之处。)

  2.文中写杨梅树和杨梅果两部分,哪一部分内容写得详细。

  (写杨梅果。作者从形、色、味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内容十分详细。)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练习。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______春天的甘露。它们____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____。

  2.填好后让学生朗读。

  3.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4.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所填写的词语“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

  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应该怎样朗读?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采用欣赏、赞美、欢快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朗读后齐读巩固。

  (四)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

  2.指名回答:形状、颜色、味道。

  3.指读第4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杨梅( ),和( )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杨梅( ),刺也( ),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 )杨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的形状的?

  (看到的: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感觉到的:放进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细腻。)

  (5)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亲自品尝“平滑的刺”和“细腻而且柔软”,这些细致的描写都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6)读课文,体会情感。

  (7)小结学法:

  读文找句,解词明意。

  联系观察,体会情感。

  5.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

  (2)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杨梅先是____,随后变成____,最后____。

  (3)讨论“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果逐渐成熟。

  (4)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果肉、汁水的颜色的描写,流露出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6.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作者怎样写杨梅的味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分组讨论。

  (3)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杨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点描写的。重点对小时候吃杨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使人觉得真实自然、充满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枝条

  树 叶子

  20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

  果 颜色

  味道

  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⒈认识13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会用“一边------一边-----”说话。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背诵课文。

  ⒊简单了解有关银河的知识,感受童真童趣,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⒈识字、写字。

  ⒉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揭示课题。

  ⒈出示课题,我们一齐读一读,课题中的“问”和“银”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读一读。

  ⒉这两个字你在哪见过?

  ⒊简单介绍一下有关银河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⒈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老师读文,注意听准字音。

  ⒉自读课文。请你自己读文,读时,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问一问同桌小朋友,也可以问一问老师。

  ⒊学生互读课文。

  ⒋教师检查读文。注意纠正读音。“诉、钻”是平舌音。“长”在本课读二声。

  三、切入重点句子,边读边学习生字。

  1、灯片出示文中重点句子:

  那里,可有长胡子的小虾?可有爱钻洞的泥鳅?

  可有摇头摆尾的小鲤鱼?可有穿硬壳衣服的田螺?

  你那里,能不能一边划船,一边唱歌?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有问号,是问句)

  (2)是啊,问句应怎样读呢?自己练习读一读。

  (3)指名读。(必要时,教师进行范读,读出孩子质疑时的天真与好奇。)

  (4)句中提出生字读一读,虾、洞、鳅、摇、鲤、硬、壳、螺、划。

  (5)处理多音字,壳和划。

  ⒉再有感情读句子,能背的背下来。

  ⒊拿出生字卡片考生字。

  ①请你做一个小老师,考一考你同桌的小朋友。

  ②教师拿出生字卡片考生字。

  四、写字

  ⒈在我们认识的这些生字中有几个要写的:问、阵、波、虾、洞、鲤、硬、壳。

  ⒉自己动脑想办法记住它们。然后和同桌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

  五、拓展延伸。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银河系里都有什么吗?

  (出示灯片)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几个字:问、波、洞、鲤、硬、壳

  2、你认为哪几个字我们可以放在一起去写?波和洞,鲤和硬。(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先指导写波,注意右边皮的笔顺,写完后自己写洞。

  再指导写鲤,注意鱼写做旁捺变提。

  自己观察问和壳,看看需要注意什么,再动笔写。

  3、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填一填。

  四、积累《海水》

  1、自己练习读一读。

  2、合作读一读。

  3、小诗歌里写了什么?

  4、有感情朗读。

  5、背诵。

语文教案 篇5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在备课时明确课堂教学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创设具有渗透力、影响力的情景,从学生活动的时间、表现的机会、成功的体验等角度去设计教案,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品味、讨论、判断、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发展勇于创新的。那么,教师究竟该怎样备课,才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呢?

  现结合苏教版第十册《三亚落日》的备课,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生有活动的空间。

  在由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组成的教学行为过程中,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园地。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就要预先设计好各种实践活动。

  《三亚落日》这一课,有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欣赏描写落日美丽景色的句子,背诵课文。因此,在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来增加学生的情感积累和优美语言的积累。

  1.在读讲完太阳像孩童、像红灯笼、像跳水员三段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细读课文,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环节中哪一个环节作者描写得最精彩?说说为什么?”

  2.当学生描述太阳“颤动两下,悄然人水”的情景时,教师介绍古人描写落日的诗句:“大漠孤烟盲,长河落日圆”;“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浩浩风波起,冥冥日沉夕”。

  3.在教师概括课文后,引读:多么醉人的'三亚落日啊!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立足在三亚的沙滩上,凝视天边的太阳,在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的同时,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为我们美的文字吧!

  4.在巩固阶段设计:分成4人学习小组.根据教师的板书提示.试着读一读课文,背一背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打擂台。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足够的活动时间。一课下来,三亚落日在他们心中已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二、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备《三亚落日》时,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首先,在了解了古人描写落日的诗句后,问学生是否愿意仿用诗歌赞美一下三亚落日?

  其次,假如听课的老师就是来三亚旅游的客人,你就是三亚的小导游,你该怎样为他们介绍三亚落日?

  再次,表现的机会不仅仅在课堂上,也可以体现在作业中:我们家乡也有许多的美景(出示课件),瞧,这优美的小桥流水,这高大的城市建筑,这五彩的花朵,这碧绿的草地,每一样都让人赏心悦目。请你拿起笔,勾画一幅你熟悉的家乡风光图,并写上几句,赞美一下。

  通过迁移,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通过读后复述、表演、讨论、画图、习作等形式,把教材化为一种学习语言的动态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对小学生来讲,有许多的语言文字,他们不可能完全理解,但是经过教师的提示,特别是经过自己的反复朗读,他们会有所感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问题也在读中悟。教师的职责就是在他们悟有偏差时,适当点拨。

  在《三亚落日》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初备时,我用了“请大家带着喜爱的心情读。”后来一想,还没学,怎知道学生一定会是喜爱的心情?于是,再备时,我把它改成“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学生读过之后,教师问:“对太阳有什么看法?有的说赞美,有的说喜爱,有的说想跟太阳交朋友。

  有一个学生问:“即将西沉的太阳远没有先前来得热烈、灿烂,看上去,已经有些疲倦了,书上为什么还说‘毫无倦态’?”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只要没落下去,太阳就会灿烂,生机一片。”有的说:“冬天傍晚时的太阳就有些暗淡,显出倦态,夏天就不是这样。”还有的说:“三亚那儿没有冬天,只有夏天。”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有一年暑假,我跟爸爸从上海乘高速客轮回南通,傍晚时分到南通港。那时,夕阳在江面上面一点儿的时候,仍然很刺眼,显得很有。水面上银光闪闪,一片壮丽。只过了一会儿,太阳便接近了水平面,不刺眼了,变得暗红起来,就显得疲倦了,但仍然很可爱。”学生的理解独具慧眼,精彩至极。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教学,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中要主动为学生着想,多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备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应该是一句空洞的理论,而应将其有机地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首先要渗透到我们的备课中。因此,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学习的主动性,才能真正落实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相关文章: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5-2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05-19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05-26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10篇05-12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5-10

【精品】语文教案汇总6篇05-21

【精品】语文教案汇总7篇05-18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汇总7篇06-03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汇总5篇05-29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8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