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练习题(大全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算得上好习题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理解练习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理解练习题1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志。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这里所说的“赋”,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机会用背诵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书其事”。到了《楚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采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是强调赋铺陈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的《文赋》明确地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文”的艺术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相互统一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
1.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可以称为“赋”,后来“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D.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了只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的一种文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从流传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赋这种文学作品是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在口中吟诵的,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
B.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者统一起来了,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C.陆机从文体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他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
D.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是用以“写志”的“载体”,所以一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远不够的。
B.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
C.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
D.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赋这种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选项中“只用”一词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2.A.“从流传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和“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不符合原文意思
3.B.关于“纵横家参与创作”的这一分析不正确。
阅读理解练习题2
被诅咒的房子
[法]埃米尔·加博里约
年少英俊的子爵,过着年收入三万利佛尔的舒适生活。不幸的是他叔父去世了,这位叔父平日聚敛财富且爱财如命,所以将近二百万的家产全部留给了年轻的子爵。
当年轻人查点叔父的产业簿时,发现自己已是胜利路一座房子的主人了,这座房子在扣除各种捐税以后,每年可净剩租金八万二千法郎。
数目太大了,慷慨的子爵心想,我叔父太苛薄了,租金太高,像我这样名声昭著的人,不该如此巧取豪夺,从明天起降低房租,房客们肯定会称赞我的。
怀着这样高尚的目的,子爵立刻派人去叫那座房子的管家,管家迅速赶到,在主子面前深深鞠躬致敬。
伯纳德,我的朋友,子爵说,你马上去通知房客我要降低房租三分之一。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儿降低,好似给了伯纳德当头一棒。但他马上清醒过来,可又不敢完全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爷没有仔细想过吧。他说,今天晚上您会后悔的,降低房租,这种事情闻所未闻。老爷!要是让房客们知道了,他们对您会有什么看法呢?别的人又会怎么说呢?实在
伯纳德先生,我的朋友。子爵打断他的话说,我喜欢我的吩咐,下属立刻照办不误。听明白就走吧!
伯纳德像喝醉了似的踉踉跄跄地出了子爵的宅第。他完全糊涂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了恶梦中受人捉弄的玩物。他连自己是不是原来的伯纳德都开始疑心了。
次日清晨,伯纳德穿上很好的一套衣服,出来向全体房客宣布重大的消息。
十分钟以后,胜利路的这幢大楼陷入了无法形容的混乱状态。那些在同一层楼住了四十多年,从来彼此不打招呼的人们,如今却聚在一起交谈起来。
您听说了吗?先生?
实在想不到。
真是闻所未闻。
房东要减房租!
三分之一,对不?我的也减了。
奇怪!一定是搞错了吧。
不管伯纳德怎样解释,反正没人相信。有三个人给子爵写了信,告诉了他这里发生的事,要他提防管家的神经失常。可是子爵的回信证实了伯纳德所说的一切。房客不得不相信了,于是又纷纷议论起来。
房东为什么要降低房租呢?
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才这样做的。一个明智的人,决不会仅仅为了自己不图享乐而甘心放弃高额收入的,其中必有缘故,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于是每个人心里都在嘀咕,此事蹊跷。
他们都在挖空心思地想,从大楼的顶层考虑到大楼的底层,想找出这个疑问的答案。每个住户都是一副沉思的面孔,都怀着一种莫衷一是的焦虑心情,就像一件不愉快的神秘事情即将降临时所表现的那样。有人甚至揣测,这个人一定是干过于心有愧的事,现在想要向社会赎罪。
再不就是这座楼盖的质量有问题。另一个人提出他的看法。
也许是屋顶不好。六层楼的一个住户说。
还有人说这房子里住满了密探,而住在二楼的一位绅士则认为,房东想要放火烧房,好向保险公司索取一笔巨款。
接着,奇怪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在七楼和顶楼,听到无法解释的异常声音。一天晚上,五楼的一位老太太的保姆到地窑里去偷酒,碰上了已故房东的鬼魂,一只手还拿着房租的收据。
于是人们更加焦躁不安起来,从害怕变成恐怖。二楼的那个绅士,家中有贵重的东西,决定搬出去,叫他的佣人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到了第二天,三楼的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担心,也提出退房,六楼的.一些房客也开始仿效。
从此,搬家风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周末的时候,所有的住户都送来了退房通知单。二十二家房客及其全部家具全搬走了。大楼从上到下空空如也。就连老鼠,由于找不到吃的东西,也搬家了。只剩下管家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地还留在自己的住处,受到折磨。
终于,在一天早晨,伯纳德在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以后,做出了最后决定,他去晋见子爵,交出房屋的钥匙,不辞而别了。
至今,胜利路那座被诅咒的房子依然空着没人住,房子外面积满了灰尘,院子里野草丛生,从来无人问津。这座楼房的名声坏到了连左邻右舍都受到牵连的地步,谁能想到,降低房租会招来这样悲惨的结果!
(摘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有删改)
【注】①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年轻的子爵从叔父那儿获得巨额财产后,变得慷慨起来,决定降低房租,一方面帮助困难的房客们,另一方面想改变自己的名声。
B.伯纳德把降低房租的消息通知给房客们后,所有的房客都不相信伯纳德,他们纷纷写信给子爵来求证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C.人们在猜疑子爵降低房租的目的的同时,也都疑心房屋质量有问题,结果使人们的情绪由焦躁不安发展到害怕,由害怕变成恐怖。
D.子爵降低房租的行为不仅没能给他带来好的名声和利益,反而招来房子和他都背上不好的名声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
E.房客的语言描写是作者匠心所在,不仅展现了人们的心理,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现实,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小说开头交代子爵继承叔父家产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的子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结合全文,探究子爵降低房租的想法不仅不被房客接纳,反而引起搬家风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ED
2、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②为后文房客们对子爵的种种看法作出铺垫;③同故事的结局形成反差,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意义。
3、①慷慨而具有爱心,当他看到房租太高时,就决定降低房租;②爱慕虚荣,他降低房租的动机并不完全是同情房客们,更是想博得一个好名声;③固执而武断,伯纳德提出意见时,他不仅不接受,而且还不客气地命令伯纳德去照办。
4、原因一:人性的复杂。①怕成为受人捉弄的玩物而产生的警觉心理,变得人人自危;②盲从的心理,让人对突然降低房租这件事失去了理性的判断,盲目跟风,退房搬家。
原因二: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①在金钱决定一切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变得猜忌、隔膜;②贪图享乐之风盛行,子爵不想巧取豪夺的行为不仅得不到大家的理解,而且引起了人们的诅咒。
原因三:改革的艰难。①习惯了高房租的人们,难以相信降低房租这一闻所未闻的新事情;②不能接受新思想的房客们形成的顽固势力,摧毁了子爵的改革梦想。
阅读理解练习题3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1)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文中描写春雨声音的词语是________。
(3)小鸟正在争论什么问题?
【答案】
(1)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2)沙沙沙沙沙沙
(3)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解析】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和奶奶在院子里种了几株牵牛花。细长的藤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早上牵牛花迎着朝霞开放,有深红的、浅红的、蓝色的、紫色的,就像一个个小喇叭,可爱极了!奶奶搂着 我,亲亲我的小脸,笑着说:“你是奶奶最喜欢的一朵小牵牛花。”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
(2)第________句写藤和叶子,第________句写花。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从“你是奶奶最喜欢的一朵小牵牛花”中,我读出了( )
A. 文中的小朋友也像牵牛花一样好看
B. 奶奶对孙子(女)的疼爱
【答案】
(1)4
(2)2;3
(3)碧绿、深红、浅红、蓝色、紫色
(4)B
【解析】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dú)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它们同时来到 桥中间,白羊说:“你退(tuì)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kěn)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通(tōng)、扑通” 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黑——________ 南——________
(3)白羊和黑羊分别说了什么?把白羊说的话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把黑羊说的话用 波浪线画出来。
(4)因为( ),所以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填序号) A. 白羊和黑羊太胖(pàng)了,桥太窄(zhǎi)了。
B. 白羊和黑羊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
(5)你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
【答案】
(1)2
(2)白;北
(3)横线: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波浪线: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4)B
(5)要学会让步,互相帮助
【解析】
4.我会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雨的色彩
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树枝也绿了。
麻雀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小鸟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呢?请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文中主要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只小鸟,他们分别认为春雨是________色的和________色的。
(4)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答案】
(1)三
(2)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3)小燕子;麻雀;绿色的;红色的
(4)春雨是五颜六色的,它是春天的颜色;
春雨是绿色的,春雨撒到小草上,小草变绿了;春雨是红色的,春雨撒到野花上,野花盛开了;春雨是黑色的,春雨撒到泥土上,泥 土湿润了;春雨是金色的,春雨撒到孩子们的笑脸上,孩子们开心地笑了。
【解析】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粽子是用______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的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在横线上填入表示颜色的词语。粽子是用________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的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的枣。
(2)照样子,写词语。例:又黏又甜 又________又________ 又________又________
(3)这段写了粽子的________。(填序号)①味道 ②做法 ③做法和味道
(4)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在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如________。
【答案】
(1)青青;白白;红红
(2)大;红;细;长
(3)③
(4)赛龙舟、插艾叶
阅读理解练习题4
两种命运
墙外有一棵槐树,合抱那么粗。操场扩建时,施工队把它锯掉了。第二年,我和邻居家的院子里各拱出一堆槐树的嫩芽,肥肥的、壮壮的,没等盛夏到来,它们就已是一丛茂密的小灌木。
一天,见邻居把灌木砍得还剩一枝。我也拿了把菜刀来到我家的那丛灌木前,想去掉它们中的一些。就在要动刀时,我犹豫起来,因为十几根嫩绿的枝条生得都很有力,大小也差不多,去掉谁呢?斟酌再三,我又把刀送了回去。
冬去春来:寒暑往返。我家的小灌木不断地长粗长高,俨然一片小森林,就在我期望它们都长大成材的时候,一棵小槐树在隔壁邻居家的院子里拔地而起,它浓黑的树冠隔墙可见。没等我家的小灌木高过墙头,它的枝叶就已罩了过来。
一年,两年,三年,随着邻居家的树愈来愈大,我家的这丛小灌木显得愈来愈力不从心,等邻居家的槐树碗口粗的时候,我家的小灌木再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它们上面的天空全部被大槐树遮盖。它们不再长高、长粗、长大,而是今年发芽明年枯萎,后年再发芽接着再枯萎。直到我们从那儿搬走,它们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命运。
前些日子,我重返那座小院,见新主人已把它们彻底地铲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石桌和四只小石凳,夏日的阳光烤着大地,桌子和小凳上却是一片浓密的树荫,隔壁的那棵大槐树亭亭如车盖,在微风中摇曳着墨黑的树叶。
回家的路上,我对丈夫说,钢琴、书法、绘画,只能让儿子学一样,不能再这样下去。丈夫不明白什么意思。这也难怪,因为他没住过那个小院,没见过我家的那丛小灌木生长在大树下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那张石桌下曾拱出过一堆嫩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斟酌
2、“两种命运”在文中具体是指两种什么命运?
3、找出文中着力描写邻居家槐树的词语(3个),说说这样多次描写的目的?
4、造成灌木丛“两种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5、文章结尾由树木的成材议及莘莘学子的成才,请思考“我”为什么说“钢琴、书法、绘画只能让儿子学一样”?
6、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你有怎样的“成才观”?
答案:
2.一种是邻居家的小槐树的“愈来愈大";一种是我家的`灌木丛愈来愈力不从心。
3.“邻居家的树愈来愈大 ”“槐树碗口粗”“ 浓黑的树冠隔墙可见 ”“拔地而起”这样多次描写,重点突出在两种不同命运下成长的不同结果,更加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4.“邻居把灌木砍得还剩一枝”“因为十几根嫩绿的枝条生长得都很有力,大小也差不多,去掉谁呢?斟酌再三,我又把刀送了回来。”因为作者的过分疼惜,反而影响了小树苗的成长!
5.无目的学习多门课程就会跟“我”家的灌木丛一样,只有一时的勃勃生机,结果却是枯萎!
6.学的多,不如学的精!
阅读理解练习题5
故乡二月戏
石 英
①我很小的时候,县城西阂外文昌庙对过,有一座气势很大的戏楼,据说是清朝或更早的明朝天启年间盖的。距我村七里西南方向的芦头镇也有戏楼。更多的是临时搭台演出,“龙抬头”一开始,各村的戏台便像雨后的蘑菇般冒了出来。至于为什么到二月才大唱特唱,可能在我们那里,正月还很寒冷。演戏和看戏都会受到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附近几个庙会多在农历二三月,与庙会结合起来,当然就更红火了。
②当时,国内许多名角特别青睐我们这块山隅海角之地。就说三十里外的龙口港吧,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曾来过好几位。在县城戏楼唱戏的,则多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角儿和“名票”。自打我记事时,就有大人领着去“听戏”,有时因为看不见,就被扛在大人的肩头上。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小姜的男旦,扮相清俊,唱得也好,以青衣戏为主。听过他唱的《御碑亭》《春秋配》《三娘教子》等等。还有一位叫小孙的男旦,他演的《拾玉镯》和《梅龙镇》最为观众叫好。我当时太小,根本不懂一些功夫动作的“奥秘”。臀如说那个小姜在裙裾下面遮掩着走步,怎么就能像流水那么快,而且还看不出抬脚的节奏。有时我使劲抻着脖子仔细观察,还是看不出门道来。另有一位据说是唱高派的老生,只记得姓刘,给人的感觉派头儿挺大,常演的剧目有《路遥知马力》《逍遥津》《黄金台》《乌盆计》之类。听大人说他有一个毛病,爱笑场。果然,有一次,他不知受了什么触发,掩在髯口后面的嘴不住地笑,不得不背过脸去沉了一会儿才打住了。
③在我的记忆里,最具轰动效应的是“龙抬头”,那天芦头镇戏楼上演出的《苦中义》,至今我也弄不清是一出新编剧还是老戏,剧情无非是兄妹凡入备受继母虐待的故事。由于演员非常入戏,十分投合观众的心理。其中一位孙姓丑角演员据说是从京城里特聘来的,在剧中饰演傻子哥,成为全剧的灵魂。因此一出戏演了数日,人们还没看够。那些日子,可说是村村大谈《苦中义》。这个孙姓演员也成为乡亲们心目中的。
④每当“大戏”落幕之后,余音似乎仍在脑间萦绕,余兴远未尽消。这时,村里凡有“戏匣子”的主儿,在雨雪天不能下地干活时,仍与正月闲时那样,招呼三五爱好者到他“舍下”去欣赏唱片。我村一邢姓票友,我称其为二舅,家里藏有一百多张唱片,比如,梅兰芳的《凤还巢》、马连良的《苏武牧羊》、言菊朋的`《捉放宿店》、程砚秋的《贺后骂殿》、金少山的《锁五龙》等,应有尽有。(摘自《读写天地》20xx 年第 4 期)
1、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儿时的什么经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②段中加粗词语“听戏”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刻画了儿童怎样的心理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苦中义》这出戏一时很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儿时看戏的经历。
2、:指“我”因为年幼,还看不到戏台上演出的戏,所以只能听演员的演唱。
3、:这写出了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
4、:那些日子,可说是村村大谈《苦中义》。这个孙姓演员也成为乡亲们心目中的明星。
5、: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意思对即可)
阅读理解练习题6
一、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花木兰》答案
一、1、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
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略
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二、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2、①扶将 ②理 ③磨 ④开 坐 脱 着 理 帖 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表现木兰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阅读理解练习题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节选自《苏州园林》)
1、上文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的_______________。
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在文中是___________的意思。
3、请用“∥”将第一段划分为三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请用第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假山和池沼、树木
2、单调或冷清等。
3、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4、自然或任其自然。
阅读理解练习题8
从前有个小孩儿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用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己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1.用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常( ) 聪颖( ) 称赞( )
3.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每况愈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为逊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这篇短文的意思造句。
(1)因为……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你读了这篇短文后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练习题9
快乐人生三句话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撬起地球。”对于一个人来说,改变一生的支点就是良好的心态。
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 )要改变你的心态。
用“____________”的心态去对待事情,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因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怎样,它就会对你怎样。
用“____________”三个字来激励自己,你会找回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自信。你不但学会了发现自己,更懂得肯定自己和鼓励自己。正像一位作家讲的那样:“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走远,而一个拥有自信的人,却能走遍tiān yá hǎi jiǎo( )。”
用“____________”去对待别人,你会得会到更多的朋友。当你留心发现并了解了别人的困难,你便获得了一种生命的智慧,当你用你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了别人,你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你会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你也许付出了时间、智慧,但却收获了更可贵的友谊。
你使用“快乐人生三句话”,你会发现:周围的老师同学没有变,学校的环境没有变,家里的成员没有变,但由于你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你看身边的一切时,心情都会变得快乐起来,开朗起来……用“快乐人生三句话”的爸爸妈妈们发现,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家庭还是原来的家庭,可孩子却变得更懂事、更可爱了,家里的气氛也变得wēn xīn( )、hé xié( )了……
你愿意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吗?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常常使用“快乐人生三句话”吧!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说一遍:
“ ”
“ ”
“ ”
1、文中引用阿基米德的名言是什么?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下来?你还知道哪些课外名言呢?试着写一两句。
2、 请把 “ ①我能行! ②太好了! ③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三句话分别填入文划“ ”的地方。
3、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 )”里填上一对关联词并将文中的拼音词语写在“( )”里。
4、从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 )——( ) ( )——( )
5、文中所说的快乐人生三句话是什么?读完后你有什么体会,试着写一写。
6、说说你对“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走远,而一个拥有自信的人,却能走遍天涯海角。”这句话的理解。
7、摘抄几句你认为对你最有启发的话。
答案:
1、文中引用阿基米德的名言是什么?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下来?
答: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撬起地球。”
答:良好的心态就是我们人生的支点,只要你拥有了良好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你还知道哪些课外名言呢?试着写一两句。
答: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2、请把“ ①我能行! ②太好了! ③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三句话分别填入文划“ ”的地方。
答: ② ① ③
3、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 )”里填上一对关联词并将文中的拼音词语写在“( )”里。
答:如果 ......就 天涯海角 温馨 和谐
4、从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 (激励)----(鼓励)(宝贵)----(可贵)
5、文中所说的快乐人生三句话是什么?读完后你有何体会,试着写出你的理解。
这三句话是:①我能行! ②太好了! ③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理解:读完后,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个良好的心态,要有自信,要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只要能做到这些,那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快乐起来。
6、说说你对“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走远,而一个拥有自信的人,却能走遍天涯海角。”这句话的理解。
理解:即便有渊博的知识,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而“有志者事竟成”,拥有足够自信的人,总能想办法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因为他确信“我能”,所以一个拥有自信的人,能走遍天涯海角。
阅读理解练习题10
①炊烟总是喜欢站在瓦棱上向远处眺望,并且学母亲的样子,以手加额,温和地叫着我们的乳名,喊我们回家。有时,我们玩疯了,或者根本没听见,它们就会像蛇一样,一扭腰爬到云的上面,撒开两腿追赶我们失落在山坳里的脚印。我想,那一定是母亲叫它们来的,否则,它们怎么知道我们在哪座山哪条谷哪块坡地上砍柴扯草翻跟斗呢。在这个世界上,能给你这种感觉的,一定是你的母亲。
②像母亲身上的衣裳,炊烟总是随了季节的更替而变换着颜色。暮春,当雨季刚刚开始,炊烟就把自己染成乳白色,且总是贴着瓦檐不肯升高,远远地看,就像给村庄浸上了一层淡淡的水墨。这时候的村庄,宁静,恬淡,有着小女孩一样的幻想。但炊烟里一定有煨土豆浓郁的芳香。农家四月,青黄不接,土豆却在此时懂事似的把自己奉献出来。金黄的土豆粉甜可口,无论是煮了蒸了煎了炒了煨了,都好吃。但我们最喜欢的还是母亲用红红的柴火灰慢慢焖熟的土豆,香气四溢,一层焦黄的皮逗得你直想掉口水,且顾不上吃相,一边撮了嘴吹土豆上的灰,一边在两个手中倒腾,恨不得一口把它吞入腹中。
③到了盛夏,炊烟就把自己弄成蔚蓝色,带着几分神秘与骄傲,直直地往上升,好像邻家初长成的女孩,把心事写在脸上,却又故作沉静,目不斜视,待升到半空后,遇到了久盼的风,便脸红红地顾不得害羞,头也不回地跟人跑了。夏天是成熟的季节,炊烟里弥漫的一定是豆角、南瓜和青椒的甜香。这些带点土味儿的食物,总是在你最想念它们的`时候,款款地待在那里,等着你去摘。母亲清早起来提一只空篮去菜园,大约半小时后,便带回一篮子水灵灵的蔬菜,且随手扔给你一条嫩生生的黄瓜。你也顾不上洗,在衣角上胡乱擦一下,便迫不及待地塞进口中,然后心满意足地拿了书本,赶了牛儿,一边高声念叨,一边晃着牛铃,悠然地走向绿茵深处。
④秋天,稻子进了仓,红薯发了胀,母亲不再心慌。重阳节,母亲用清早打的井水淘了糯米,她要为父亲蒸一坛过年的老酒。酒是喜庆之物,当然得在重阳这天蒸好,取吉祥长寿之意。在家里,母亲是遮阳的房子,父亲便是那顶梁的柱,而酒则是一个乡下男人的精气神。因此,故乡秋天的炊烟里混合着米酒和烤红薯的醇香,也有着父亲的豪爽之气,因为父亲喝醉了酒,就会扯开破嗓,唱起那火辣辣的山歌。
⑤四季炊烟,最本色的还数冬天。时间刚过早上六点,谁家的屋顶上便开始冒出了一缕淡淡的炊烟,接着是第二家,然后是一村子的瓦灰色。它们开始是悄悄地从窗棂上的气孔里溜出来的,慢慢地就在屋顶的积雪中钻了个孔,然后向两边扩散。母亲总能把生活安排得那样熨帖。想象一下,一家人围炉向火,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吹牛,是不是应了古人那句话——其喜洋洋者也?炊烟在某种意义上是村庄高高扬起的一面写满母爱的旗帜!
⑥而现在正值黄昏,年迈的母亲在灶屋里忙碌。袅娜的炊烟又一次升起来了,它多像母亲年轻时水蛇一样曼妙的身姿啊!
18.文章围绕“炊烟”,写了母亲在四季的哪些活动?请按四季的顺序逐一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炊烟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①自然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⑥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农村妇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性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8.(4分) ①春天母亲用柴火焖土豆。 ②夏天母亲给我们烧豆角、南瓜和青椒。
③秋天母亲为父亲蒸老酒。 ④冬天母亲为我们烧肉、温酒(或者母亲为我们准备丰盛的饭菜)。
19.(4分) 炊烟象征着母亲(母爱)。(2分,只答出“象征故乡和农村生活”得1分);炊烟是行文的线索(2分)。
20.(3分)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炊烟与母亲联系起来写,为下文描写母亲做了铺垫。(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21.(2分)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尊敬、感激、惋惜之情。(答对任意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2.(3分)勤劳、富有爱心、能干、聪明、贤惠。(意思对即可,答对任三点即可得满分)
阅读理解练习题11
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既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市。“城”与“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
②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场。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市。此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生。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③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市从蜷缩在城的边缘到位于城的中心,由城的附属物变成城的主体。在城与市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厚厚的市垣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高高的城墙也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市的自我扩散力量是人建筑的坚固市垣和高矗城墙挡不住的,也是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挡不住的。市场依靠自身的力量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成为调配资源的基础。如果把历史比喻像一条长河,那么市场就是河中之水,它自然地流淌着,冲垮一切障碍,水到渠成。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它是几千年来市场力量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历史之中。
(选自赵德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有删节)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起作用逐渐扩大,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B.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处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C.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占空间逐渐拓展,最终超越整个“城”的范围而扩散到全社会。
D.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具力量逐渐增强,最终超越整个“城”的实力而对其产生威胁。
解析:注意画线句前的句子“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细致阅读就会明白画线句是对“所占空间”的进一步阐释。所以A项的“所起作用”、B项的“所处地位”、D项的“所具力量”都是搞错了陈说对象。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①段紧紧围绕“城”与“市”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城”与“市”产生时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了二者之间既分且合的独特联系。
B.第②段首先明确“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是社会关系中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之后依次剖析了城与市关系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况,以论证观点。
C.第③段着重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规律,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形态及规律,后一部分着重阐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文意在明确城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解析:A项中的“较为细致”明显错误,原文是很简略的分析。C项中“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表述错误,原文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曲解文意。D项,全文主要阐述了“城与市的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中真正动力是“交换”,亦即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全文意在……”属于过度拔高,如果作者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也是很含蓄的。
答案:B的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历史上,“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后期,而“市”作为产品交换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出现在距今5 000年前后。
B.奴隶主生产方式和庄主经济都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他们都曾经以各自的方式塑造过“城”与“市”的形态。
C.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市”的固有范围,市在空间上与城同大时,城市合一,表明市场交换关系进入商品经济阶段。
D.从有城无市到有市无城,可以看出,“城”与“市”关系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
解析:B项的信息来源于第②段中间部分,原文是“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是“促使”、“使”,而不是“得益”。
答案:B
阅读理解练习题12
那年我才九岁。
父亲在外地教书,我和哥哥尚在念小学,外公多病。一天清晨,母亲照例出门去了,清贫的家境逼迫着母亲日日起早摸黑地为一家人的生计奔忙着。七点多了,我还呆呆地坐在床沿上发愣,脑子里不断地回想着昨天老师的话:明天六·一节,各班的大合唱是要评奖的,服装一定要统一,女同学白衬衫、花裙子,男同学白衬衫、蓝裤子。我没有花裙子,只有一件白洋布旧衬衣可以充数。我知道母亲为一家人的温饱日夜操劳,又有何钱何心想到为我做条花裙子。平日,哥哥穿不下的旧衣裤经母亲稍改便成了我的新衣裤。我从不曾为此抱怨过,可今天我该怎么办?想了许久,我无计可施,硬着头皮来到了学校。
心神不宁地走进教室,我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发呆。看着女同学们像一只只花蝴蝶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我更加不安了。不一会儿,老师进来了,叫大家依往日的队列排好队,先将合唱的曲目试唱一遍。小小的我也怯生生地走进队列,在这群鲜艳的花裙子中,旧衣旧裤的我就像一只丑小鸭落入了美丽的天鹅群中,我竭力逃避着老师的目光。终于,试唱完毕。我逃也似的回到了座位,心里忐忑不安,慌乱得像在等待一张命运的判决书。终于,预料中的时刻到了,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我身旁,用责备的口吻对我说:你怎么不穿裙子,待会儿的合唱你不要去了。我强忍住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倔强地点了点头。接着,同学们陆续到大礼堂去了,留下我孤独地坐在位子上,像一只被雁群无情抛弃的雏雁。我开始小声地啜泣起来,小小的心灵中第一次感受到自尊心受创后的剧痛。我才九岁啊!从那时起,那位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便暗淡无光了。我在恍惚郁悒中度过了这个终身难忘的六·一节节。
回到家里,终于忍不住满腔委屈,扑在桌子上号啕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母亲回来,听完了我伤心的控诉,阴着脸,一言未发。第二天,我终于有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漂亮花裙子。绿色的底子上撤着一朵朵淡粉色的小花,我知道那是母亲用被面连夜做成的。可母亲又怎懂得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下的伤痕,岂是这条迟到的花裙子所能熨平的?我赌气地将裙子扔开了,母亲无奈地叹了口气。后来,那条漂亮的花裙子因为我执意不穿,被母亲收进了箱底。
暑去寒来,时序更迭,我伴着对花裙子深深的记忆长大了。有了工作也就有了一份自己的收入,终于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买自己喜欢的裙子了。看着自己这些长短不一、花色各异的裙子,心底总是涌起那个夏日傍晚的苦涩。
今日,当我忆起往事,写着这段心酸的故事时,我又一次泪流满面。我终于理解了一颗为贫寒的`无奈所迫却同样是眷眷的慈母之心。
那童年的花裙子啊!
1.一条花裙子使我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六·一节令我终身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回来,听完了我伤心的'控诉',阴着脸,一言未发。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评价文中的那位老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同步题
答案
1.无计可施忐忑不安恍惚郁悒随心所欲
2.因为我没有花裙子老师不让参加大合唱,自尊心受到创伤,所以说这个六一节令我终身难忘!
3.母亲心里酸苦,无奈。
4.略。(符合题意即可)
阅读理解练习题13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叫作‘发扬国光’”“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运用了何种修辞?这种修辞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见到,请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举出一例。(2分)
答:
8.“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其中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9.选文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0.作者在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4分)
答:
《拿来主义》阅读理解答案:
7.反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8.不能。“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9.类比论证。旨在告诫“送去主义”的危害。
10.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阅读理解练习题14
市 长 的 柱 子
乌克兰的基辅市市政厅是一座距今已有100年的古老建筑。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组建的新政府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负责修缮的施工队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厅中心的支柱和屋顶之间有1厘米的间隙。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支柱下沉了还是屋顶变形了?市长波尔金接到报告,立刻派人去把当年负责设计和建造这座大厦的工程师奥罗斯基找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奥罗斯基说:“市长先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当年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市长奇怪了:“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是的,市长先生,毫无用处。”市长越发地奇怪了:“既然毫无用处,你为什么还要这样设计?难道你觉得大厅里多一根柱子好看吗?你不嫌它碍事吗?”
奥罗斯基说:“是的,它很不好看,也很碍事,就是画蛇添足。我的设计里本来没有这根柱子,是后来按照柯蒙市长的要求加进去的,因为他认为没有这根柱子,大厦会不安全。如果我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将不会采用我的设计,不让我来负责建造这座大厦。”
原来是这么回事!波尔金一下子就明白了奥罗斯基的用意,他在屋顶和支柱之间留了1厘米间隙,是为了日后用它来证明自己原来的设计并没有错。奥罗斯基对这位新市长说:“现在柯蒙早就下台了,我们可以把那根毫无用处的柱子拆掉了。”波尔金沉思良久,却说:“不,留着它,还有用处,让以后的市长和所有市政府的官员都能看到它。”
后来,那根奇怪的柱子被保留下来了,人们称它为:柯蒙市长的柱子。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修缮( ) 良久( ) 越发( ) 画蛇添足( )
3、“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柯蒙市长的柱子”可以看出柯蒙市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设计师奥罗斯基是个怎样的一个人?要用关于他行为的例子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波尔金市长知道这是根毫无用处的柱子,为什么不拆掉,而把它保留下来?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为何不用“柯蒙市长的柱子”做题目,而用“市长的柱子”?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步
人的一步很有限,上前一步,不上前或退后一步,粗看并无多大差别。可生活就是这么有趣,许多时候,上前一步便与不上前一步大相径庭。
君不见,垃圾箱附近遍地是垃圾,痰盂周围尽是痰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正表明,有为数不少的人,缺少了上前一步的素质?把垃圾倒在垃圾箱外,把痰吐到痰盂周围,虽然也有了讲卫生的意识,可惜只因少上前一步,便前功尽弃了。
公共汽车前,还有另外一种上前一步的现象:本来,排队侯车,长龙静卧,但车一到,总有人抢前一步。只因为这一步上前,便搅惊了卧龙,破坏了秩序,争先恐后的拥挤,导致了汽车门口的喉梗阻。这种做法不文明姑且不论,单说速度也远不及鱼贯而入了。而挤到车上密不容针;里面空,疏可走马。在这里,抢着上前与不上前一步,正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某些人心里的畸形,映照出市容的病态,多么值得咀嚼的一步呀!
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底面前,上前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战场上,有跃上一步,舍生取义的英雄;也有退后一步,心惊胆裂孬种。亦有见困难就上,见盗抢劫、行凶的歹徒,有人上前一步,堵住了罪犯;有人退后一步,放走了罪犯。
一步虽小,却往往见出风格、精神、品貌。关键时刻,小小一步,更是意义重大。竞技场上,一步之差,常有天壤之别;人生路上,一步之错,往往终成遗恨,珍重脚下,走好“这一步”,马虎不得哩。
1、解释词语。前功尽弃: 大相径庭: 高风亮节:
2、写出词语近反义词。近义词:大相径庭( )司空见惯( )反义词:密不容针( )前功尽弃( )
3、问答:①“许多时候,上前一步便与不上前一步大相径庭。”作者为说明“大相径庭”,举了两个事例,请加以简要概括:(1) (2)
②“上前一步”与“不上前一步”有什么区别?请用文中的两句话回答。(1) (2)
3、作者在第四小节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上前一步与退后一步的区别,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一个这样的例子。
荷 叶与 红莲 冰心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含苞欲放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儿,雷声发作了,大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流转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用“ ”画出一句反问句。2、解释词语。徘徊(pái huái): 含苞欲放: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与文中哪一句照应?用“ ”在文中画出来。
4、“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想一想:作者原来心情怎样?为什么?现在心情如何?为什么?
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作者用 比作 。
杯 弓 蛇 影
晋朝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
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作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门后,只见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便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得这样啦?好些了么?”那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前次去你家作客,刚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么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在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弓的影子(倒影 倒映)在酒杯中了。
看罢朋友,乐广回家。为了医治朋友的病,便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当他把那位朋友请来时,乐广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 崇敬 恭敬 )地请客人喝。那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朋友得病的原因是 ,其实这蛇是 。乐广用 的办法治好了他的疾病。这真是“心病还得 &nb
sp; ,解铃还需 人。” 3.跟“杯弓蛇影”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4.假如你是那位朋友,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蛇。你会怎么拒绝饮酒呢?
我和老师有个秘密
10岁的时候,我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母亲为我的15块学杂费和书本费整整准备了三年,此时,我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经在念中学了,其实他们学杂费的零头都要比我一年的学费还要高,但母亲为了不让我的哥哥姐姐们耽误学业,她只好一年又一年地将我的入学时间往后推。好不容易攒够了15块钱,不料,三年后,也就是在我10岁那年,小学一年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已经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达到了30块钱。得到这个消息后,母亲整整哭了一夜。
就在母亲打算让我彻底放弃上学的时候,村里惟一的一位公办教师江
老师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我的母亲……也就是在那一天,我被江老师领到了学校,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事后我才知道江老师答应母亲愿意为我交那15块钱学费的。
上学后,母亲仅仅给我买了一个练习本。然而对于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一个本子怎么能够应付那么多的家庭作业呢?仅仅两天的时间,我的练习本就再也写不下一个字了。之后,我就再也没办法交上作业了。
两天后,我被江老师叫到了他的办公室。看起来他很生气,可是当他得知我不交作业的`原因后,江老师沉默了,半晌,他抬起头来,对我说道:“孩子,我这还有一个备课本,你先拿去用,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这样不就还可以再用了吗?对了,还有,假如每次你的作业能全部做对,我就不在上面写字,那就表示你的作业得的是优。你看这样行吗?”此时的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些什么呢?我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作业全部做对,一定要得优,不让老师写字。临走时,江老师又把我拉住了( )这是我们两个的秘密( )你一定要保密呀( )
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快大学毕业的我还保持着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
1.把下列加点字正确解释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母亲整整哭了一夜。( )A.整齐,有秩序 B.完全的 C.整理 (2)翻了一番( ) A.倍 B.遍,次
2.在文章第五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3.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然而对于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一个本子怎么能够应付那么多的家庭作业呢? ( ) ②你看这样行吗? ( )③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快大学毕业的我还保持着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 ) A.设问句 B.反问句 C.疑问句
4.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这样不就还可以再用了吗?(改为陈述句)
5.你能说说“我”和老师之间的秘密是什么吗?
6.文中最后一句“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你知道作者心中纪念的是什么吗?
7.“就在母亲打算让我彻底放弃上学的时候,村里惟一的一位公办教师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我的母亲……”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老师会如何劝说母亲,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来。
我 的 信 念 (玛丽居里)
①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③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索。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错。
④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⑤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⑥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
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⑦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注:玛丽居里,人们常称她为居里夫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获诺贝尔奖。)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 获益匪浅—— ② 闲暇——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简陋( ) ( ) 固执( ) ( )
3、读第①自然段回答问题: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有哪两种态度?①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自己要有信心
4、读②③自然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答:
②“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答:对真理的探索
5、读第⑤自然段回答如下问题:①文中“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
答: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是为了获得报酬 梦想家投身于科学研究本身,被纯粹的科学研究所吸引,无暇也我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②居里夫人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答:对前者,居里夫人表示理解,对后者表示赞同
6、.读第⑦自然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答:痴迷
②“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中“科学的这种魅力”指的是什么?答:“科学展现出的崭新远景”或“科学本身具有的伟大的美”
7、从本文中看出科学家具有怎样的品质?用4个四字短语概括。专心致志追求真理甘于寂寞淡薄名利温和沉静
8、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21位应聘者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爹,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
“你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再说,您也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
“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
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的一个地方。佛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就到了那儿,即使如此,那时也已经有20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21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根据佛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程序:思索。在真正思索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她直觉到,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着一种高级职员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笑了起来,并立刻站起来回身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紧锁的眉头放松了,他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出决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当然!这是他善动脑筋的应有结果。是的,一个会动脑筋思索的人总能把握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以启发。佛瑞迪就是这样一个人。
1、文中“人浮于事”的意思是 2、佛瑞迪能找到工作的原因是
3、佛瑞迪在纸条上写的内容是 4、用“ // ”把文章分为三段。
5、这篇文章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6、请合情合理设计老板与佛瑞迪的连续两次对话。(注意内容、标点)
老板问 佛瑞迪说
老板问
; 佛瑞迪说
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喜眉笑目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并仔细拼拼。把它们写在后面括号里。(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 ) 这句话表达了我 ( )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笨拙( ) 不幸( )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
提出问题: 回答:
5、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6、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你一定行!
阅读理解练习题15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①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②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xx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③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④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⑤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1.请找出文中运用了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的语句,并抄写下来。这一段中还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2分)
2.用"∥"标出此文的结构层次。(2分)
①②③④⑤
3.第②段"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中的"极其"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倘若你是一名环保宣传员,你将给周围的人提出怎样的环保建议?(2分)
【阅读理解练习题】相关文章:
阅读理解练习题11-03
阅读理解练习题12-19
(经典)阅读理解练习题06-22
阅读理解练习题05-27
[热门]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
(精品)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
(优)阅读理解练习题06-24
(推荐)阅读理解练习题06-21
【优】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
(优)阅读理解练习题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