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阅读答案

时间:2021-05-28 15:55:5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家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阅读答案

家阅读答案1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2分)

  11.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2分)

  参考答案:

  10.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11.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6.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1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3分)

  答:

  参考答案:

  16.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

  17.(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分)

  9.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10.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

家阅读答案2

  一天上作文课时,李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商人,他的儿子到外地去挣钱。整整一年,商人的儿子没有一点儿音讯,商人和他的老伴十分挂念儿子。

  有一天,商人的儿子终于寄来一封信,商人急忙打开信,一口气读下去,读着读着,眼泪就掉下来了。读完信,他含着泪对老伴说:“老伴,快拿些钱来,给儿子寄去,儿子在外地生活得好苦啊!”老伴听到后,急急忙忙走来,接过商人手中的信,迅速看了起来。信看完了,却乐呵呵地说:“你这死老头子,哭什么呀,儿子在外地挣了很多钱,生活好着呢。”

  听到这里,李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李老师就把那封信写在黑板上,原来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老师又问:“你们知道商人和他的老伴是怎样读这封信的吗?”李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沸腾开了,只见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讨论起来,也有几位同学托着下巴在冥思苦想。后来经过我们共同的分析思考、讨论研究,终于解开了这个秘密。

  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听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懂得了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写信,都要认真地加上标点,如果不加标点,就会引起读者的误会,甚至会闹出笑话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挂念——( ) 启发——( )

  误会一一( ) 急忙——( )

  2.根据下面的解释在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

  (2)深沉地思索。( )

  (3)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

  3.故事中的老两口读完儿子的信,为什么一个哭一个笑?你能揭开这个秘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惦念 启示

  误解 匆忙

  2.(1)异口同声

  (2)冥思苦想

  (3)绘声绘色

  3.因为儿子的信没加标点,导致老两口读法不同。商人是这样读的: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他的老伴是这样读的: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家阅读答案3

  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顿从小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的。”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

  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来费力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漂游,还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这种情形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顿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里,心里还在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他又想能不能用交*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这些问题*画画是不能解决的,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顿发愤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费力──( ) 合适──( ) 盘算──( )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⑴ 富尔顿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

  ⑵ 富尔顿在一次游泳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 )

  3、填空:

  “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这句话中,“老师的话”指___________。“领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费力──(费劲) 合适──(适宜) 盘算──(打算)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⑴ 富尔顿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⑵ 富尔顿在一次游泳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

  3、填空:

  “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这句话中,“老师的话”指(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都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领悟”的意思是(领会)。

家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6-28题。(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张楚。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在《史记.陈涉世家》)

  26.选出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徒属皆曰:敬受命。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吴广素爱人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伐无道,诛暴秦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D.由是无亲陈王者

  故人不独亲其亲

  27.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以激怒其众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自辩数,乃置

  由是先社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8.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3分)

  译文:

  (2)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3分)

  译文:

  20xx年四川雅安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26.D(2分)27.D(2分)

  28.(6分)(1)(3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他们发火(恼怒),让他们责罚他。大意1分,数1分,忿1分)

  (2)(3分)(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大意1分;颛:专擅,专门,只知道,1分‘轻:使动用法,解释为破坏损伤等即可,1分)

家阅读答案5

  ①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②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族,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有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

  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这个家族给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中有 300 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 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 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美国政府为了拯救这个家族共花费了数百亿美元的巨款。两个家族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 上 向 两 极 发 展 着 。 所 以 说 , 。

  ③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 ”;孔子的“ ,无以立” ;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④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23.阅读短文,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写结论句。(2分)

  24.根据你的积累,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写相关名句。(填写两处即可)(2分)

  23. 家风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子孙后代的成才,而p;一饭三吐哺 不学礼 宁静以致远&而且也关乎着对社会、国家的影响。

  24.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家阅读答案6

  【原文】:

  田家

  聂夷中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注释】:

  1、聂夷中:生卒年不详,字坦之,河东人。

  【翻译】

  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

  【赏析】:

  《田家》共两首,这是第一首。诗中主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前两句写一家农户父子二人都在忙碌耕种。说是父子二人,实则上就是全家,因为古代妇女是不下田干活儿的;说是一家,实则上是指所有的劳动人民,所有的劳动人民整日都在辛苦耕作,不得空闲。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辛。

  后两句写封建统治者只知道剥削劳动人民,却从不知道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禾未秀”,庄稼还没有成熟,管家就已经开始“修仓”,修仓干什么?等着装收上来的粮食。庄稼还未成熟就等着收税,已经是很不近人情了,而官家的不近人情还远不止于此,“六月禾未秀”,按照常规,五月庄稼就已经应该成熟了,这首诗中却说六月还没有成熟,很可能是遇到了什么天灾庄稼歉收。在遭遇天灾庄稼歉收、老百姓自己辛苦劳作一年却很可能衣食不保的时候,官家没有考虑如何帮老百姓渡过难关,而是在修仓准备收税,官家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冷酷无情的嘴脸便暴露无疑了。

  整首诗歌只是简单叙事,并没有一个字表露自己的感情,但是我们却能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对统治阶级不顾百姓死活的强烈憎恨和对老百姓辛苦劳作却不得温饱的深切同情,语言浅显易懂,明白如话,但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阅读训练】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惨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家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抗生素是现在家庭的常备药,但是人们在使用抗生素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人认为抗生素越贵越好,有的人感冒时用抗生素来抗病毒,有的人用青霉素来预防胆囊炎,有的人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这些认识都不正确。

  抗生素药物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乱用抗生素所带来的最大不良反应是加速体内耐药菌的增长,结果将导致“抗药性”的出现。

  抗生素类药物都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服用,千万不要随意改变服药时间,因为服药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过高,从而引起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在细菌感染后,尚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

  小题1:根据文意,为什么抗生素类药物不能治感冒?(2分)

  小题2:文中“抗药性”的含义是什么?(2分)

  小题3:为什么“在细菌感染后,尚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3分)

  小题4:请拟一个能概括上文中心的标题。(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因为抗生素类药物是抗菌药物,不能抗感冒病毒。或抗生素对付的是细菌而不是病毒感染,而感冒属于病毒感染。

  小题2: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加速体内耐药菌的增长,使此类药物在人体内不能正常发挥(对抗细菌的)效力。

  小题3:①因为不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就不能科学使用抗生素;②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发生。

  小题4:①不可随便使用(或不可乱用)抗生素。②(必须)科学使用抗生素。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第二段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第二段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章标题的能力。根据文中“误用抗生素的现象”来拟写标题。

家阅读答案8

  美丽的家乡

  在一个平凡、宁静的小镇里,人们和和美美,那儿就是我可爱的故乡。

  清晨,人们都早早地起来了,在滨河路边徘徊,呼吸着新鲜空气。老人们、姑娘们在这儿练太极、舞剑、做早操,各种各样的人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好不热闹。当阳光洒向大地时,同学们已经陆陆续续地走进美丽的校园,从校园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晶莹的露珠在草尖儿上滚来滚去,好像也听得津津有味呢!

  太阳徐徐上升,霞光四射,滨河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农贸市场里,商贩们扯着嗓子吆喝着,想多招来一些顾客买自己的货物。消费者呢,左逛逛右瞧瞧,提着个菜篮子在市场里穿梭着。在这一片热闹非凡的吆喝声中,还夹杂着顾客们爽朗的笑声。

  傍晚,落日像喝醉了酒的红脸醉汉,跌到了河的那一边,把水映得一半红,一半黄,这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啊!家乡的黄昏是恬静的,路边的花草都在晚风中安静地睡着了;家乡的黄昏又是热闹的,在河边洗衣服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些老婆婆还在这里练腰鼓,“咚打咚,咚打咚”,清晰悦耳的腰鼓声划破了夕阳的宁静。

  夜幕来临,月亮高高地悬挂在深蓝的空中,星星眨巴着眼睛看着人们。滨河路上华灯初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给美丽的滨河路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彩衣。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加五彩缤纷。

  我爱美丽的家乡。

  1.短文有( )个自然段,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词语。

  2.家乡的黄昏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一个你喜欢的拟人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时间 清晨 太阳徐徐上升 傍晚 夜幕来临

  2.恬静、热闹

  3.星星眨巴着眼睛看着人们。

家阅读答案9

  舍家保国

  入夏,安徽上空暴雨倾泻。7月10日,淮河水位猛涨到27米,情势危急。如果任凭洪水咆哮,不出三天,淮南煤田、蚌埠电厂、津浦铁路和淮河中下游数百万人都会被洪水吞没。

  7月11日,国家防汛总指挥田纪云副总理下令:打开霍丘城西湖蓄洪。

  下午四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洪水像塌落的山峰,轰隆隆漫天压来。洪峰触及堤坝,把坝基高高铲起。几秒钟后,坝身解体。乡亲们透过白茫茫的雨雾,看着洪水冲垮房屋,吞没了原野。随后,电视机、衣柜、箩筐、屋顶……在洪水中翻滚、挣扎。乡亲们哭了。县领导哭了。

  人们挤在简陋的草棚里。76岁的老福凤硬噎地说:“本来,乡亲们盘算收了夏粮买牛车,买电视机。这一淹,俺心里难受啊!可是救了下游几百万人的家园,俺没有怨言……”初中生周林道说:“我的书、本子、文具啥都没了,可我知道,淮河水下降3公分,淮南和蚌埠保住了。舍家保国,值得!”

  听着这真挚的话语,望着长长的堤坝,我的眼睛湿润了……

  1.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的顺序写的,主要记叙了____一件事。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粗的词语。

  天崩地裂:

  盘算:

  3.本文有三层意思,请写出层意。

  4.老福凤看到洪水淹没一切心里难受,可为什么“没有怨言”?

  5.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第____种。

  ①反映灾区人民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的精神。

  ②反映灾区人民顾全大局,舍家保国的精神。

  ③反映灾区人民热爱自己家园的好思想。

  《舍家保国》答案

  1.时间 记叙了入夏,淮河水猛涨的危急情况下,人们顾全大局,在中央的命令下,打开霍丘城西湖蓄洪,洪水淹没当地人民的家乡的一件事。

  2.天倒塌,地崩裂开了,形容响声很大。

  心里算计或筹划。

  3.第一层:入夏,安徽暴雨倾泻,淮河水位猛涨,情况十分危急。

  第二层:中央领导决定打开霍丘城西湖蓄洪,洪水淹没了乡亲们的土地家园。

  第三层:人们看到洪水淹没了家园,虽然十分难过,但想到舍家保国,毫无怨言。

  4.老福凤认为救了几百万人的家园,淮南和蚌埠保住了,舍家保国,他毫无怨言。

  5.②√

家阅读答案10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代表了和平与温暖。

  年轻的时候,家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就像是一个狭窄的鸟笼,让人总向往着窗外自由的天空、洒满阳光的大地。

  拍拍羽毛丰满的翅膀,飞了。

  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一下子觉得眼花缭乱,花花绿绿的世界让人总觉得忙碌而又空虚,热闹而又寂寞。这时会猛然记起:这是在遥远的国度,甩不开的孤独啊!

  乡土的感情随着水一般流逝的岁月而增长,一天比一天沉重,一天比一天深长。

  寂寞时想起家,便带来一分温暖;痛苦时想起家,便带来一分安慰;失望时,家会赐给你自信……

  “月是故乡明”,原谅游子们的这种偏爱吧。两年了,那大洋彼岸的家,该萦绕着游子的几多归思呢?

  1. “拍拍羽毛丰满的翅膀,飞了。”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2.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___________。

  3. 在你的眼里,家像什么?请你仿照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也来写一写。

  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年轻人成熟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离开了家,去了国外

  2.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家就像一棵大树,滋养着每一片树叶。

  家就像温馨的港湾,给我们舒适的拥抱。

  家就像风筝的丝线,给我们无限的牵挂。

  家就像香浓的奶茶,给我们馥郁的芳香。

家阅读答案11

  外家南寺阅读附答案

  元好问②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娘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高岸移深谷”一句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

  B.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悟”“风暴”“残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栗觅梨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

  D.“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

  E.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作者遭遇与金源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5分)A.D(A.应是“沉郁之情”。D.“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理解错误。答对一项3分)

  15.(6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沉感慨和历经人世变迁、参透人生真谛后矢志不移的民族节操。诗歌前两联萧瑟秋景已经寄寓了诗人面对山河巨变的哀叹和感慨,颈联又通过今昔对比,直抒国破家亡的悲伤,“白头来往”一句点明诗人历经了人世的沧桑,而“依旧”一词则掷地有声地表明了诗人矢志不渝的节操。

家阅读答案12

  《家乡的桑树》阅读原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梢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绍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

  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桑葚(shèn)。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边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拣一个放进嘴里,细腻(nì)而柔软,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叫人心醉。没熟透的桑葚是不会掉下来的。有时,我们等急了,会爬上树去摘了吃。那桑葚有酸又甜,多吃几个,就觉得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两眼也被酸得眯成一条线,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

  家乡的大伯大叔们爱用桑木扁担,他们常为自己有一两件桑木家具和农具而感到自豪。

  《家乡的桑树》阅读题目

  1、短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

  2、作者从 、 和 三个方面写桑树。其中

  和 是详写。

  3、用“ ”画出两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4、“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我们” 的心理。

  5、作者主要抓住 和 来描述熟透了与未熟透的桑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熟透了的桑葚 ,未熟透的桑葚则 。

  《家乡的桑树》阅读答案

  1.事情发展

  2. 外形、味道、 作用

  外形、味道

  3拟人句: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

  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

  4.中心句可以是开头一段或结尾一段。

  5.想吃却又不能吃,无可奈何

家阅读答案13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⑥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⑦而去。

  【注释】①田:打猎。后写作“畋(tián)”。②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④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滨。⑥特:仅,只。⑦怿(yì):高兴、快乐。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寡人国小也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B.使守南城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则道不拾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①我所认为的宝物,和大王的明珠不一样。

  ②魏王十分惭愧,不高兴地离开了。(意对即可)

  (3)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4)魏王:宝物,或答宝珠、有宝珠的车亦可;威王:人才,或答贤臣(答全具体人名亦可)

家阅读答案14

  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10—l4题。 (16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战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如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而 戍 死 者 固 十 六 七 (2)乃 诈 称 公 子 扶 苏、项 燕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将军身被坚执锐( ) (2)复立楚国之社稷( )

  (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 ) (4)尉果笞广(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导致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分)

  答:导火线:

  根本原因:

  5、陈胜、吴广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有① ② (只限每空4字)(2分)

  6、“ ”一句表达了陈胜敢作敢为,反抗权贵的反叛精神。(2分)

  答案:

  1(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2(1)通“披”,穿。 (2)国家 (3)等到 (4)用竹板(鞭子)打

  3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戍守边疆死掉的本来达到十分至六七。

  4导火线: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已

  5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家阅读答案15

  山家

  刘因元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手法? 结合詩句简要分析(5分)

  2.诗人怪见溪童出门望人,这个怪如何翻译?说说这个怪和最后一句之间的关联。(6分)

  参考答案

  1.(1)描写了这样的景象:诗人醉酒而行,马踏溪水,踏碎了倒映在水中霞光;穿花而过,林花随风飘落衣袖(2分)。

  (2)情景相生,动静相宜,有声有色。 简析:①明霞、水波两种遥远而静态的景物被聚拢于马蹄之下,有了化静为动的意趣。②醉袖乘马迎风飘举,林华因风而落,落而沾袖,动静结合,写出了花树葱茏,人醉美景的意蕴。 ③溪水的潺湲、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辉映,有声有色,透露出诗人恬适的心境。(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①怪是感到奇怪的意思。(2分)②关联:对溪童出门张望客人来了感到奇怪,(溪童怎么知道客人来了呢?)最后一句释疑:原来是喜鹊先报了信(4分)。(说明:民间有贵客临门,喜鹊会在门口鸣叫之说,由此推断。)

  [解析]诗人乘醉在青绿水间信马游缰,马蹄踏水,倒映水中的明霞散乱了。花树葱茏绽放,花儿随风落下,沾在诗人的衣袖之上。(诗人这是在喝酒赶场呢),诗人对溪童出门张望客人感到奇怪,他们怎么知道有客人来呢?原来是喜鹊在我来之前就报了信。

  简析

  作者:佚名

  诗歌前两句写景情景相生,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画面感强。

  诗中马蹄踏水,水波激荡,明霞散乱,天光水色,闪烁迷离,天上地下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两种景物被聚拢于马蹄之下,有了化静为动的意趣。

  醉袖乘马迎风飘举,林花因风而落,落而沾袖,动静结合,写出了花树葱茏,人醉美景的意蕴。

  溪水的潺湲、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辉映,有声有色。透露出诗人恬适的心境。

【家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家》阅读测试题阅读答案11-11

汪曾祺鉴赏家阅读答案09-01

鉴赏家汪曾祺阅读答案11-03

有家无长阅读答案07-19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12-13

移家别湖上亭阅读答案07-15

家徽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7-22

鲁迅《关于批判家的希望》阅读答案10-23

《槭树下的家》阅读训练及答案11-15

席慕容散文《槭树下的家》阅读答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