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说明文《汉字的危机》答案

时间:2023-01-03 11:42:5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阅读说明文《汉字的危机》答案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特别是条理性极强的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说明文《汉字的危机》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说明文《汉字的危机》答案

  阅读说明文《汉字的危机》答案 篇1

  近些年来的汉字繁简之争,其实是繁、简体字现实境遇的一个缩影和折射,即在国际社会中,使用简体字的地区、人群越来越多,而繁体字则面临着越来越边缘化的危机。繁简之争与简体字无关,因为一种文字怎么都不可能从更简化的状态退回到更繁难的状态,它本质上是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繁体字作为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态,究竟有没有保护的必要?

  从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情况来看,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显然是文字更重要和更主流的价值。工具追求便利性,从易掌握和易操作的角度看,简体字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繁体字拥护者故而着重强调繁体字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但如果简体字无碍、甚至能够更好地传承思想,则重新发扬繁体字实无必要。如此就仅剩下繁体字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如果仅仅为了保护繁体字的美感、历史等文字学意义上的价值,而人为保持甚至是扩大繁体字的使用范围,有没有必要?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繁体危机”这种书写形态上的争议的话,那么紧随其来的,就不再只是汉字内部的纷争,而是整个汉字所面临的危机。最近大热的汉字听写节目就是这一危机的直观表现,生活中提笔忘字以致不得不用拼音代替的尴尬几乎所有人都有过,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平常。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输入日益普遍,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电子输入的主要方式又是拼音输入,这是造成现今很多时候“能识不能写”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

  有趣的是,从繁简之争到汉字危机,这一过程恰好吻合了建国初以实用主义为取向的文字改革思路。当时曾有汉字拼音化的设想,但因太过激进,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后采取了简化汉字的折中方案。但汉字拼音化虽然没有依靠行政强制力的推动获得实行,却在电子输入时代,凭借着人们的自然选择,成为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一个明证是,在输入方法上,最早出现和发展的是字形输入,但拼音输入却后来居上、渐成主流,这里面主要就是拼音输入更易掌握和操作的原因。

  对于大众来说,文字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工具越便利、越有效,采用的人就越多,这是文字演进的自然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汉字最终会不会彻底拼音化,现在很难预测。但即便最终拼音化,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为这意味着汉字将彻底抛弃其表意系统,而成为一种表音文字,也就是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汉字消亡”。一种文字演进出新的书写形态,旧有形态就注定会退出通用领域,成为美学、考古、书法等专业领域的一种研究对象。历史上的金文、小篆、隶书、楷体等都曾作为通行字体存在,但现在都已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因此,繁筒之争大可不必,人们也不需要太过担心汉字消亡。对传统事物怀有感情是一种惯常心理,但只要这种演进是人们的自然选择,就无可厚非。肯定文字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是没有错的,但如果因此就拒绝简体字、排斥新科技,试图人为改变业已形成的行为习惯,则显然是一种过犹不及的做法。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汉字危机表现的一项是(3分)

  A.繁体字作为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态越来越边缘化。

  B.最近汉字听写节目大热。

  C.生活中常出现提笔忘字或者“能识不能写”的尴尬局面。

  D.在输入方法上最早出现和发展的是字形输入,但拼音输入后来居上、渐成主流。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汉字危机原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繁体字有自身的美感,在文化传承上发挥作用以及历史等文字学意义上的价值,有保护的必要。

  B.简体字因为更便利,更易掌握和易操作更适合现代社会需求,使用的地区、人群越来越多。

  C.电子输入的普遍使手写机会减少,人们的使用习惯发生了改变。任何事物都有其演进和消亡的'过程。

  D.汉字有可能成为一种表音文字,旧有形态注定会退出通用领域,成为专业领域的研究对象。

  7.我们应如何应对汉字面临的危机?请根据原文,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5分)

  5.D(“拼音输入”不属于汉字危机表现。)

  6.C

  7.(1)勇于接受新科技,接受已形成的行为习惯。

  (2)国家层面推行相应法规;

  (3)开展汉字书写的教育、宣传活动,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举例即可)

  阅读说明文《汉字的危机》答案 篇2

  ①明朝大书法家祝枝山擅行草,有一天来了兴致,铺好纸,研好墨,笔走龙蛇,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洛神赋》,他也因此获得明朝第一草书的美誉。这幅真迹一直被他的后人所珍藏。只是祝枝山不知道,500年后他的第N代后人没有遗传他书法的基因,连写自己名字都跟蟑螂爬出来的一样,因为他已经很少用笔写字了,多数时候都在用键盘打字。又过了500年,祝枝山的第N代后人的第N代后人,有一天把祖传的书法《洛神赋》拿出来,竟不知道这上面涂画的是什么。

  ②这不是虚构或者科幻小说的某个段落,它可能就是汉字的未来。

  ③汉字是中国人用智慧发明、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唯一把音、形、义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最复杂的、将文字书写变成艺术的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能把汉字学好,并且还可以通过书写与人交流,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④作为中国人,你从来没觉得识字有多大问题,因为学习母语都是先会说话,学会交流,再去识字,变得顺理成章。几千年来我们就一直这么使用汉字进行交流、记录,从来没有怀疑过汉字本身有什么问题。

  ⑤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在电脑或者只有12个键位的手机上就可以完美地输入汉字了,但是,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中国人遇到的问题了,就是能说能读能输入汉字但可能不会写了。原因很简单,在没有键盘输入的时代,用笔写字可以强化人们的记忆,书写是记忆汉字最好的方式,只有经常书写,才能记住一个字该怎么写。可是键盘输入就出现问题了,它不是直接写汉字,而是让你在候选的重码中选择正确的那个字。比如,“打破砂锅璺到底”这句俗语谁都会说,说出来谁都明白,可是“璺”这个字怎么写,未必人人都会。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能我们经常会遇到。但毕竟“璺”是一个不太常用的汉字,民间俗语歇后语往往通过谐音来表达一个意思,人们就慢慢只记住“问”而忘记“璺”了。2013年夏天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熨帖”一词,成人体验团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一词,只有30%的人写对。还有“间歇”这个常用词,很容易辨识,但是成人组居然有40%的人书写错误;而生僻词出现时,错误率就更显惊人。提笔忘字,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现象。

  ⑥汉字书写的键盘化在中国普及也刚刚十几年,人们就开始提笔忘字了,如果再过50年、100年、500年,你想想会是什么样呢——可能那时候我们的后代拿起笔来真不会写字了。

  ⑦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在网络时代,握着鼠标的同时,还应该横平竖直写汉字,汉字才不会沦为失落的文明。

  1.文章第①段叙述了一个故事,其作用是。在第⑦段的横线上补写几句与第①段照应的文字。

  2.文章第④段说汉字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指的是,在第⑤段又说汉字遇到了的问题,并由此展开论述。

  3.文章分析人们提笔忘字的原因,运用了对比论证,如以和对比,用了举例论证,如。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论据时,几次用到了百分比,目的是为了证明。

  4.下面的四个成语均选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赛题,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说说能正确写出或不会写的原因。然后把答题结果与原因分析替换第⑤段中的一个论据。

  (1)暴tiǎn天物(2)kè然长逝(3)草jiān人命(4)yòu于成见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表意复杂的长句子,请把它改为一组意思不变的短句子。

  6.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提笔忘字的尴尬?写对并且写好汉字?以己之力让华夏文明薪火相传?

  答案:

  1.引出论题祝枝山的第N代后人的第N代后人,才能知道,老祖宗留给他们的《洛神赋》,是如此的价值连城。

  2.几千年来学习母语都是先会说话,学会交流,再去识字,使用汉字进行交流、记录能说能读能输入汉字但可能不会写

  3.用笔写字键盘输入“打破砂锅璺到底”中“璺”这个字许多人未必会提笔忘字,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现象

  4.(1)殄(2)溘(3)菅(4)囿替换论据略

  5.汉字是中国人用智慧发明的文字,它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把音、形、义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最复杂的文字,也是将文字书写变成艺术的文字。

  6.示例:遇到不认识的字时留个心眼,以打破沙锅璺到底的精神翻翻字典弄清楚;书法不好可以多练练字,一举多得;闲暇时还要养成多阅读、勤练笔的好习惯,将掌握的汉字和语文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只要时时处处做个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的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汉字英雄”,以己之力让华夏文明薪火相传。

【阅读说明文《汉字的危机》答案】相关文章:

《解救汉字危机》阅读训练及答案10-23

《危机》阅读答案01-24

《危机》的阅读题及答案04-13

危机阅读及答案解析12-18

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10-16

《环境危机》阅读答案11-17

《环境危机》的阅读答案11-18

《危机处理》阅读附答案04-01

危机的阅读理解答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