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演讲稿

时间:2022-07-08 16:55:57 演讲稿 我要投稿

过年演讲稿(精选20篇)

  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当下社会,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年演讲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过年演讲稿(精选20篇)

  过年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过年啦!过年啦!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我已经铺好了毛毡。

  哈哈,今年我们家的新年活动是写对联。我调好墨,放在桌子中央,再分别给每人发了一幅对联纸。我,爸爸和妈妈,我们三围着桌子站成一圈。“3,2,1……”活动开始。只见爸爸挑了一只中号狼毫笔,先润湿笔尖,再用纸巾吸干水,然后再把笔头蘸足墨水,打开对联,从上往下铺好,对准位置后拿起笔对着纸开始“发起攻击”。

  爸爸这次还是一如既往地写龙飞凤舞的草书,他的手腕快速的转动着,手中的笔一会儿飞上一会儿飞下,一会儿飞左一会儿又飞右,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看似随心所欲的但写出来的字一点也不乱,看起来十分挺拔,又令人十分舒服。

  而我呢,也不甘示弱。挑好笔蘸好墨,打开字帖,先仔细观察字的偏旁结构,粗细变化,然后才落笔开始写,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的写着,虽然慢但我努力把每个字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写到让自己满意。

  等我写完,看看一旁的妈妈,她才写了一半。每次都是妈妈最后一个完成,看来这次也不例外啊!妈妈每写一个字都要先深呼吸,落笔的开始总会有点颤抖,当写完字的偏旁后就会变稳一些。过了很久很久,妈妈终于全部写完了。

  我们把写好的对联平放在一起供大家投票,经过一轮激烈讨论,毫无悬念的这次我的对联又赢得最多票数,被选中贴到咱家的大门外,并获得一笔奖励金。我非常开心的说,明年还要再写,我要攒更多的奖励金。因为这是过年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正当北国一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人们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迎来了丁酉鸡年。话说这大过年的,哪能没有年味儿?瞧吧,又是一年迎春时,浓浓年味儿满人间,好不热闹。

  大年三十前夕,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为的还不就是那些中国红(春联、灯笼、中国结等等),不是中国红,就是那些年货喽,你看这边是卖炒货的,虽店小但人多,瓜子花生供不应求,老板店员喜笑颜开。再看这边,是卖肉食的,平时望而生怯的东西这时却是大笔买卖……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大年三十这天,习俗那可就多了,一大早就是大小春联门上贴,正福倒福门上粘,大红灯笼门头挂,鞭炮一放大功成。尤其是放鞭炮,不知是哪家先响的,紧接着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鞭炮一骨碌都响了起来。中午到下午,就拿我们家来说,惬意得很。中午,火炉烧起来,汤锅架起来,肉菜煮起来,大家吃起来。不用说,我们是在吃火锅。然后呢,将这顿美味佳肴在肚肚里酝酿上一个下午,到了晚上,重头戏来喽——守岁看春晚。但是手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边看边包饺子。于是全家总动员包饺子,这个揉面搓条,那个切面,这个压面坨,那个擀饺皮,剩下的包饺子。1个,2个,3个……1盘,2盘……没多久四五盘饺子就包好啦,只等明早下锅煮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玩乐看春晚喽!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哈哈哈哈……随着人们的笑声,我们踏着轻盈的步伐走向除夕。一大早,家人就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代表着把过去一年的东西扫掉,迎接新的一年。紧接着就是我们小孩子去集市买零食和鞭炮了。来到张灯结彩的集市,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看得我们眼花缭乱。集市上笑的笑,闹的闹。好一片繁华的样子,让人心中产生一种激动的小情绪。我们买好东西,便乐着回家。

  一到家,就听到屋里搓牌的声音,这是女人们在打麻将,又听见隔屋里的男人们叫地主,那是他们在打扑克。老人们则在准备过年的饭菜。小孩子们这时放下了手机,到外面和同伴嘻笑玩乐。除夕,让人们能够把一年的疲倦好好消除。

  转眼来到除夕夜。大家一起来到院里放鞭炮,啾啾,冲天炮冲上了天空,在漆黑的夜晚绽放迷人的光彩,让人着迷,让人向往,更让人喜爱。美丽的烟花转瞬即逝,似乎要告诉我们珍惜明年的时光。来到了吃钉板肉的时候了,这是全家都围聚在一起,吃着咸咸的钉板肉。全家人都不可以说话,只能慢慢的吃。吃完之后由最长者开始说话祝福大家。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吃完之后,大家就去睡觉,带了大年初一凌晨五点开始吃年夜饭。

  我想这年味是美味的、幸福的,但似乎还有淡淡的酸。不过,我就是喜欢这种久违的年味。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小时候,最喜欢的便是过年。有新衣服穿,有红包拿,可以吃许多美味的食物。那时候总会问妈妈:“什么时候过年呀?怎能还不过年?”随着年岁的渐渐增长,对过年的热情却没消减。过年就意味着放寒假,不用上学。后来,也不知从哪年起,对过年的热情渐渐消散,觉得过年和平时差不多,不过多放了几天假而已。而如今,对过年似乎又有了兴趣。看着一家人为着过年忙前忙后,好不热闹!

  但有时是不喜欢过年的,过年就意味着年岁的增长,我不再是小孩子了,而那些至亲也会随着我的长大慢慢变老。更不喜欢的,就是各种拜年。由于不经常见,那些亲戚根本就不熟。明明两个差不多大的人,一个要叫哥哥,一个要叫叔叔。还有什么姑奶奶姨奶奶舅奶奶,一团乱麻。当然,每逢过年,就有吃不完的宴席。今天他家请客,明天你家,后天我家。一连几天没在家里吃过一餐饭。宴席吃多了也无味,虽说每次都是满满一大桌子菜,可看着一点食欲都没有,还不如吃些清粥小菜来得舒坦。

  不知不觉间,年快过完了。想起自己那一堆未动的作业,心中暗暗感慨:还不如不放假,不过年。每天这样浑浑噩噩地过着,作业根本写不完。虽说不太想过年,可渐渐地发现,过年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或者说一种仪式。年年腊月二十四是过小年,这些年,不管多远,也会在二十四这天晚上赶回老家吃晚饭。再过几天,到腊月二十九,就是辞年。这天中午会祭祖,烧奶奶亲手折的元宝。到了大年三十,就要贴对联,准备年夜饭。接着大年初几就是各种拜年,各种聚会。这顿吃撑了下顿还得继续。到了大年初五,这天早上起床要放鞭炮,就意味着年过完了。接着初六初七初八就忙着各奔东西。

  一年又一年,年年都是如此,又有些不同。比如这几年崇尚健康,也为了节约,年夜饭上的大鱼大肉少了许多。在过年这几天中也不仅仅局限于走亲访友,有时也会一家人外出游玩,体会不同地方的文化风俗。聚会时长辈们也不再执着于闹酒了,更多的是闲谈。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会冲淡年味,但我认为这些变化都是可喜的,过年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要弃其糟粕。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辞去廿九的风尘,带着对三十的期望,我别去了灯红酒绿的喧嚣都市,来到了梦绕魂牵中霪雨霏霏的南国故里。

  隐隐约约听见远方的爆竹声,车行驶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我不禁将头探出车窗外,故乡还是如此可爱,道路两旁的房屋在红灯笼的点缀下,俨然没有了昔日的寒酸。玻璃灯也早早挂起,在千千万万的灯火的映衬下,故乡换上了带有喜庆红色的新装。人们有的贴春联,有的做年夜饭。绵延而来的阡陌旁,田里种着庄稼,好似星星棋布。路旁时不时走来一只悠闲的狗,或鸡,一派祥和和美好。

  刚卸下包袱,年夜饭却早已准备好。猪血丸子、三鲜汤、血肠、腊肉……这都是我期待已久,大城市里不可及唇的家乡味道呀!亲人们也从各地纷纷赶来。大家庭里好似有说不完的话,小孩子们也一个劲地给长辈夹菜。在酒肉的香味与亲人的笑脸中,我仿佛悟出了年夜饭的韵味、年的真谛。

  饭后,屋外,万家灯火。浓浓的天幕上早已挂起点点残星,玲珑的月儿抛下温暖柔和的月光,将小村笼罩于如银的清辉之下,擦拭着这深山褶皱里古老小村的酸涩记忆。哥哥们取出早已准备的烟花爆竹,挑在屋檐上的竹竿之上,“噼里啪啦”烟花划破天空的宁静,还有清一色的。如火树,似银花。长辈们将燃放完的烟花堆积在屋外,意为“年年有余”或“开门红”。

  不知不觉中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敲响了,我们摆上凳子,一边嗑瓜子闲谈,一边看春晚。时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好一派其乐融融。

  第二天黎明,大伙儿便前去拜年。来到一家,准会有人在门口早早等候着。见人来,主人便会点头微笑,拉着你去屋里坐坐。端上一盘小点心,几杯冒着热气的绿茗……临走时,小孩子们都会揣着红包欢笑归去。谁能说,这不是春节带给一年辛勤人们的馈赠?

  欢笑声中,年轻轻地来,又悄悄地逝去了,虽春节的脚步走远了,但年味的淳朴美好却永藏心中。

  过年演讲稿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伴随着一阵阵爆竹声,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人们都说因为手机的原因这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年味是越来越浓了,只是不像以前那么明显罢了。眼睛里看到的,鼻子里闻到的,耳朵里听到的以及嘴巴里尝到的都是浓浓的年味。

  大年三十到了,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和福字。不要小看贴这些东西,贴起来可是很有讲究的,贴对联时,爷爷拿出了已经调好的`浆糊,我不禁疑惑道:“为什么现在还要用浆糊,用双面胶或者透明胶不是更方便吗?”“用了这么多年了改不掉了,而且我觉得用浆糊挺好,这样能把运气牢牢的粘在我们家,想跑都跑不掉喽!”爷爷说完后就哈哈大笑或许是被自己这哄小孩的话给逗笑了,又或者是被这浓浓的年味感染到了吧。

  过春节少不了的肯定是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了。桌子上各式各样的菜,琳琅满目而且每一碗都是热气腾腾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在我眼里每一碗菜里都蕴含了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肯定是看春晚了。一家人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个个小品把我们逗的人仰马翻,一个个相声让我们听的有滋有味,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动人心弦。年味就这么慢慢蔓延在每个人的心里。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各家各户都点燃了烟花,迎来了新的一年。烟花腾空而起,把黑夜照的通亮,绚烂的烟花照映在人们脸上,照亮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向往与憧憬。这年味好似这烟花,绽放在空中,最终却又撒向大地。

  其实年味就跟这幸福的人一样,人们越幸福这年味就越浓,幸福的人越多年味就越浓。

  过年演讲稿 篇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天边炸出一朵朵炫丽的烟花,伴随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的脚步近了。

  年味是一张圆桌旁熟悉的那些脸,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油,还有那入耳无比淳朴的乡音,这是年饭的味道。自小在农村长大,我记忆中的年每年都差不多,那些传统的风俗有的渐渐被埋在时间长河里,留下的都成了精髓。过年自然少不了年饭,我们这边大都早上或中午吃年饭,除夕前的几天,爷爷奶奶就忙着准备年饭了。大鱼大肉必须要有,白菜竹笋等各种下火锅的小菜点缀着清新的颜色,家里人口很多,大圆桌边的亲人们有的几年才回来一次,透过饭菜热腾腾的蒸汽,我看到了年味,那是团圆的味道。

  年味是草堆里草的芳香,藏着欢声笑语,藏着单纯可爱,还藏着年少的欢喜。家里兄弟姐妹很多,每到过年的时候,捉迷藏成了必不可少的娱乐,再喊上邻居家的男孩女孩们,挑出一个人当鬼,一大群小朋友兴奋地尖叫一声,迅速逃窜,不一会儿周围了无声息。调皮的邻家男孩总是喜欢用甩炮炸躲在草堆后的我们,被甩炮的声音吓得一震的我们大叫着你无赖,随后便传来他得意的笑声,透过这笑声,我看到了年味,那是童年的味道。

  一年又一年,一年复一年,人未老,年味未变。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了,每一个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服,每一家都热热闹闹的。

  每逢过年的28、29的时候我们每家都会杀鸡杀鸭,到30夜的时候我们都会拿28、29杀的鸡来谢年和祭拜我们的祖先。我们每一个人都穿得漂漂亮亮的、帅帅的。我们每当初二就开始拜年了,一直拜到元宵为止。而且我们每一个小孩都会有红包拿的。每当拜完年之后数钱的话都会超过5000千以上的。

  我们浦江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当元宵节的时候我们都会舞板凳龙,看他们一个个舞起来的样子是多么的气贯长虹、波澜壮阔。他们甩尾巴的时候气势是多么的磅礴。

  我们浦江每当过10、20、30……岁生日的时候都会再初三那一天早上过生日的,越早越好。还会拿很长很长的面、红鸡蛋、馒头……拿来拜生日的。

  这就是我的老家。

  过年演讲稿 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日月星辰不断更替,岁月又转出了新的一个年轮。

  城市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少,褪去了昔日车水马龙的景象,每当傍晚,本该喧闹的城市也安静了许多,这大概是城市中的年味。

  尽管没有乡间邻里的热闹,我们的春节,也没有什么不同。眨眼已是大年三十,辞旧迎新。大扫除当然是这其中必要的一项,家中的每一员都积极负责各项“工程”,就连那只可爱的小猫也乖乖的到楼顶沐浴阳光,不再是在家中肆意跑动。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事情还得要从自己开始做起。我于是决定先打扫好自己房间的卫生。可面对着杂乱无章地摊在桌上的书籍,一张张被残忍的检测卷随处可见。听着舒缓的音乐,嘴里还小声的哼着歌。我有条不紊的打扫着,不一会儿,房间焕然一新,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在我记忆里,自从九年级以来,每天好像都很忙碌,每周也好像很忙碌,每个月更是显得忙碌,但好像都是忙的一塌糊涂。这般忙碌就像这城市般快节奏的生活着,现在是该放慢脚步,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岁,再继续加速向前冲!我又与爸爸相约一同下楼贴春联,挂灯笼。看着这喜气洋洋的春联,火红的灯笼,真是欢喜。

  年夜饭也已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温暖着整个屋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其乐融融。饭后,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这即将到来的新年。大人们在一起低头抢红包,时不时会发出惊叹。小孩子们则是在放着花炮,随着一声呼啸,喷出来了一串串金星,就像是抛出来的一个个金币,随着它的渐渐隐退,一棵棵小树般的喷了出来,它们茁壮成长着,伴随着声响,还有着完美的落地,最终在我们的赞叹声中结束了表演。春晚中,形式多样的节目更受喜爱,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努力去打造更美好的时代!

  新年的钟声敲响,整洁的房间,家人的团聚,祖国的不断发展汇聚成了有中国情的浓浓年味。

  过年演讲稿 篇1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已是大年三十,随着天空中一缕缕余晖点点洒落,夜幕悄然而至,大街小巷空无一人。我赶紧收拾好房间,准备吃年夜饭。

  推开房门,一股股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一眼瞟去,桌上大大小小的盘子里装着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火锅,鱼肉,鸡腿。火锅里不停地冒着气泡,发出‘咕噜噜’的声音,肉丸和羊肉在汤里上下翻滚,一会儿聚成一团,一会儿各奔西东,翩翩起舞。热腾腾的蒸汽悠悠地散发到空中,与飘逸的香气交织在一起,五颜六色的日光灯把饭菜点缀的那么诱人。看到这,我已经垂涎三尺。当外婆喊道:‘开饭喽’,我抓起筷子就把食物往嘴里送,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每一口菜在舌尖上蹿跳,甜在心里。忽然,外婆站了起来,端起酒杯,眉开眼笑地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阖家欢乐!’全家人脸上绽开了如花一般灿烂的笑容,都不约而同站了起来,举杯相碰,一句句祝福在餐厅回荡,一阵阵暖流流入心窝。一家人吃着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和谐的气氛环绕着每一个人,每一处角落,处处洋溢着团圆的幸福和欢聚的满足。

  此时,屋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楼下是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有的手里拿着烟花不停地摇摆,有的点燃烟花又匆匆地往回跑。烟花忽明忽暗地闪烁着,跳动着,带着孩子们激动的心和对新的一年的期待,直冲云霄,划过长空,绽放出缤纷的光彩。

  饭后不久,听见外婆扯着嗓子高叫一声:‘过来看春晚啦’,我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到沙发上,坐成一排,挤在一起,目不转睛地定着电视,时不时嘴角上扬,开怀大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电视里的歌声与窗外的隆隆声交错在一起,构成了一篇美妙的乐章,谱写着新年的欢乐。

  我惬意地躺在沙发上,真想把幅温馨的画面定格下来。我想,年味就应该是这样的吧,是甜蜜的,欢乐的,温馨的。一家人团聚,便是年味。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1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年意味着什么?没错,年是一个举国同庆的节日,它来得热烈,也来的隆重;然而,年更代表着一种喜庆的气氛,一份古老的传统,一条绵延不断的精神血脉!随着春节的临近,我们跟随着年的脚步,一起来体验这份厚重,祥和的年味吧!

  说起年呀,估摸在腊月二十四——南方的小年就开始了。在此时,人们的脸上笼着一层纱一般的喜色。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小年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吧!也正在这时,年味开始散布在大街小巷中,就像冬末春初时的新芽儿一般,预示着春的降临。

  往后的五天里,街上、集市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影子——小商小贩们正忙于兜售自己的商品;城里人又忙于准备年货;乡下人上城里来处处都新鲜,又到处游玩……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嗯!这是勤劳,欣欣向荣的年味!

  眨眼间,除夕到了。远在天边的游子们也回到了故乡,与家人、亲戚、朋友们团聚。人们在家门前挂灯笼,贴对联。大家都穿上了崭新的红衣裳。家里,街上全都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年夜饭,看春晚。在这时,我嗅到了年味——这年味夹杂着鞭炮的烟火味,饭菜的香味以及人们对于除旧迎新的期盼,更有一种祥和、团圆的味道!

  元宵节是“年”的余韵,但他也丝毫不亚于除夕。在那一天,人们吃汤圆以祝团圆,放孔明灯来许愿,用绚丽的烟花庆祝新年的美好。在烟花的璀璨中,“年”结束了。他来得热烈,走的欢畅。此刻,我又嗅到了年味——这是热烈,奔放的味道!

  年过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喜庆的气氛,一份古老的传统,还有那喜庆、美好的年味!

  过年演讲稿 篇1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过年啦!过年啦!我们期待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除夕节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满了春联,年画,窗花,福字,这还只是除夕节中的其中一个习俗。除夕节我们还会进行踩岁活动,祭祖,一般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后我们可以用压岁钱买爆竹,燃爆竹,守岁等等一些习俗,让这个除夕节变得丰富多彩。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在12点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屋前放一个烟花,目的是: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吃晚饭的时候还要到外婆家去吃团圆饭,晚上的时候,还要在自己的家里开着灯守岁,守完岁之后,奶奶会给我们每个人一百元钱。

  大年初一,在这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到亲戚家里去拜年,先是大姨奶奶家,然后又到了舅爷爷的家里,今天正好也是舅奶奶的生日我们刚好就在舅奶奶家里吃了午饭。我吃完饭后,我和弟弟妹妹还认识了一个小伙伴,他的名字张晨瑞。过了一会儿,他的妈妈带我们去了超市,买了我们爱玩的鞭炮,还买了我们爱吃的零食和我们爱喝的饮料。我们玩了一个又一个,玩的可过瘾啦!我们正玩得嗨的时候,爸爸突然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赶快回来,我们就说玩完这一点点我们就回去。最后回去的时候我们还收到了一个大红包。

  到家了的时候,没过一会儿,他们就到我们家来拜年了,我们一起玩了捉迷藏这个游戏,我来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躲得不见人影了,最后我还是发现了他们,他们也看见了我,他们却还接着躲。结果,他们自己出来了,因为吃饭了。哈哈哈哈。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呀!

  过年的时候我们可真幸福啊!既有好吃的又还有红包。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1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记忆中上一次“过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并不是说前几年没过年,只是觉得再也没有那一次的年味了而已。

  记忆中的那次过年是极热闹的。上十个人挤在外婆家中,房子很小,却有着温馨的感觉,爸爸、小舅、大舅打着扑克,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外婆、外公、舅奶奶、小姨、大舅妈轮着打麻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妈妈在厨房忙着给大家煮汤圆,小舅妈在帮她打下手;而我和表妹,在门外的白雪皑皑中跑着、笑着、闹着。街上的人不多,晚上走在路边,总是一片寂静,但你却总可以在这种寂静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但是,这种年味什么时候淡了呢?可能是在每人在饭桌前都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的时候,可能是春晚不再好看的时候,可能是长沙的冬天不再下雪的时候,也可能是人们急于在网上给那些不太熟的朋友新年祝福而忘记家人的时候。过年,仿佛变成了一个任务,一个每年一次的例行任务,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送人,于是送礼就变成了攀比;人们选礼物越来越喜欢上网购买,于是网商大肆利用这次机会开创了什么“年货节”,大捞了一笔,于是选礼变成了商业契机。

  年味的消失难道就意味着人们对春节已经越来越轻视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早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如同寄生虫一般与我们“相依相随”,其实说到底,科技的发达才是导致年味变淡的主要原因。

  过年,是一个听着就感觉到温暖的词,则不仅仅代表的是一年又过去了,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其中更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吧。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科技的发达,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春节期间和电子产品“sayno”。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春节本来的意义,留住年味。

  马上就要进入20xx年了,在这个春节里,我希望年味儿能够走进大街小巷,重回到我们身边!

  过年演讲稿 篇1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何为年味?有人说,年味是诗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或又是在雪地中与伙伴打一场痛快的雪仗。而在我的记忆中,年味应是存在于姥姥的家中吧。

  从小以来,每逢过年过节就一定会去姥姥家,姥姥似乎并不像其他文章中的那么精神焕发,脸颊上的肉也微微下垂,岁月这无情的判官在他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仿佛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眼睛也缩在眼窝中,显得更衰老。每每望见姥姥,总有错觉仿佛她会被风吹着。过年熏腊肉是必不可少的,姥姥年事已高却也没停歇的样子,她拿出一个大盆,装入许多新鲜肉,洒下好几包盐,便用手揉了起来,在盐的作用下,肉变得有些脱水,手也炸开好几个口子,盐也灌进口子里,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姥姥却不在乎,刚把腊肉放在晾架上,又急忙去做猫鱼,辣椒萝卜。让我们晚辈每次都满载而归,手忙脚乱。

  姥姥不但对我们慈祥和蔼,对陌生人也古道热肠。过去建国初,国家经济破败,民不聊生,姥姥家虽也紧张但姥爷辛勤劳作也有一些余粮,每每有人乞讨姥姥总会伸出援手,但奶奶那时也是不解,姥姥却回答道:“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出来讨饭的,帮帮他人总是好的。”当奶奶口述了这个故事后,我也有些惊奇,一位乡间老太太,却也有大智慧,淳朴的乡音也字字如珠。

  如今姥姥也老了,昔日欢声笑语也少了,昔日纯正的猫鱼,腊肉,也变成了商店中口感不佳的替代品。年味这缥缈之物离开竟然让我颇有些惆怅,“年少不知年味,只道爆竹声中一岁除。后来才知年味的含义。”我望着这灯红酒绿的大街才知年味便是亲情的系带。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1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新年到,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一一浓浓的的年味弥漫在空气中,融化在人们心田里,荡漾在每个人的笑脸里,我喜欢这浓浓的年味。

  大年三十之前要除旧迎新大扫除,也称“打扬尘”。这类清洁是平时不做的,但等到要过年时,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这时就要全家一起出动了,扫地的扫地,擦东西的擦东西,各有其职。

  农历的最后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人都早早地起了床,因为除了家里要收拾干净,我们也要在新年来临之前好好洗干净,是要洗去旧的一年的霉运和不顺利,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弄好后就要吃团年饭了,湖南人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鸭、鱼、肉、猪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鱼大肉,不同的菜象征着不同的寓意,丰盛的的菜肴摆满一桌,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就说明哪一家已经开始吃团年饭了,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但12点之前必须开始吃饭。团年饭开吃前,要先请家里的祖先先用餐,念叨保佑和祈福的话,这时候家里人是不能坐在桌子用餐的。吃团年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全家团聚,围坐桌旁,一起吃饭心头的充实感难以言喻,我们既享受满桌佳肴,也享受那快乐的气氛,互相干杯说祝福语。吃团年饭不能着急,要慢慢吃。

  全家人团聚一起吃团年饭,互相说祝福语,一起放烟花,也许,这就是年味,浓浓的年味。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1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我的心中年味是一种浓浓的味道,有甜有咸。

  在这春节的这一天早晨,小区里不约而同的响起鞭炮声,连绵起伏的炮仗声,便寓意这是新年美好的开端。走亲戚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住得较远,可是亲情却不减半分。一大早,便装上一车的年货,对于我们小孩来说这一段时间是我们最富有的几天,一进亲戚家门,一双大手便会往你的衣服里塞红包,那红包纸淡淡的清香,便是一种独有的年味。大人与大人谈家长里短,小孩与小孩玩着多式的游戏,在晚饭的时候,总不愿吃得太多,因为亲戚家必会有五花八门的零食。春节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可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放松的节日,在这段时间我们只要收红包、吃、玩,其余的便一概不管。在0点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约而同的点燃鞭炮,不久,到处便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在地平线上一束束光朝天飞去,然后在空中绽开。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赶忙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笑着,叫着,躲到一边。

  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品种繁多的商品堆积如山琳琅满目。走在路上可以看见不管家庭或商场都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从远处看就如一只只发光的萤火虫。年味浓,最浓的是子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一年一顿的特殊大餐——年夜饭。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一大桌平日吃不到的饭菜,各种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年味。吃完饭我和家人便打开电视看春晚,电视中的小品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腊味是地地道道的年味之一。在还未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准备好的腊制品,深黄色的腊肉也是爸爸好个时代童年的年味吧,现在更多的是香甜美味的零食,年味变得越来越丰富,可是亲情永远不变。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1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轰轰轰轰轰轰”,随着我们放的爆竹声,辞旧迎新,旧的一年在爆竹声中去了,新的一年慢慢在向我们走来。

  过年时候的气氛还真的可以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句诗句来形容呢。家门口不仅要贴福字,还贴着窗花。我还知道,福字还要反着贴,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

  每年过年的时候,街道两旁的路灯上都挂着灯笼,相传过年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吃人的怪物,他的名字叫做年,没到过年时就会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人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来办法,年兽怕火光,怕响,于是就用烟花爆竹来攻击年,把年赶走,所以每当年兽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放烟花爆竹,来驱散邪气。

  每当过年的时候,在远方的亲人就会赶回来和家人团聚,我们家过年可有意思了,每个人在拆礼物的时候,都会先猜礼物是什么,结果都猜错了,到了发红包的时候,一般都是年龄的先发,所以首先是我的爷爷奶奶发红包,再到爸爸妈妈来发红包,我双手接过再说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开。开始放烟花了,爸爸去点,轰轰轰轰轰轰轰。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眯上眼睛、捂着耳朵。妈妈和我看着天空上灿烂的烟花,我和妈妈许下了新年的愿望。

  关于年的故事,真是丰富多彩,说也说不尽。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1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2017年便来到最后一天。这一天家里气氛格外活跃,因为这天身在远方的亲人都会回家陪父母一起吃团圆饭,过大年。

  说起吃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为了这顿饭而精心准备一番,毕竟一年到头也就这一回无论如何也要漂亮丰盛符合大家的口味吧!除夕夜,几乎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盘鱼。鱼历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的象征,鱼的造型也被运用到珠宝设计中,深受人们喜爱。有趣生动,寓意美好的鱼图案,象征着美好、吉祥、富裕、前途美好。

  商代的时候,达官显贵就开始佩戴鱼形玉佩;而从唐代时开始直到宋明朝,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会佩戴鱼形饰品以示贵贱。鱼和“余”是谐音,人们用鱼形来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用鲤鱼和金鱼寓意着“利余”“金余”,备受青睐。汉代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所以现在也用鱼形饰品来寄托自己渴望生活质量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

  没错,因为鱼的吉祥寓意,人们对于鱼的喜爱还是不断的加深。而我不仅喜欢它的吉祥寓意更是喜爱那难以忘却的鲜美。今年除夕夜,仍像往年过年一样在锅里鱼头和鱼尾。这也是一种好的寓意,寓意着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有头有尾办事顺顺利利。不行我不能说了,再说我的口水就要成河了。面对母亲的拿手好菜我怎能无动于衷,这巨大的诱惑让我闭上了自己的嘴巴开始认真学起这道佳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鲜美的鱼汤就要出锅了,最后母亲在鱼汤上撒上一把葱花就大功告成了。菜端上卓时大家都闻香叫好“真鲜啊!”

  在声声烟花声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在丝丝情意中我们团圆了;在阵阵欢笑声中过年了。一碗鱼汤吧我和家人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这汤的味道犹如爱的味道在心中荡漾久久不能忘却。

  过年演讲稿 篇1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过年了,到处是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曾经安静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了,各家各户到处都在挂灯笼、贴对联、贴福字、放鞭炮,我们家也不例外。

  奶奶从储藏室拿出她早已经买好的福字,爸爸妈妈又带来了银行送的对联和窗花,奶奶从厨房里拿出来一小碗米粥,又拿了一把小刷子。我问奶奶:为什么要拿粥?要干什么用呢?妈妈告诉我:很早的时候,那时还没有胶水和双面胶之类的东西,人们就是用米粥来当胶水用的。我半信半疑,心里直嘀咕:这话是不是真的?还是妈妈哄我的?算了,下次我还是记得从家里带一些双面胶吧。

  哥哥把对联正面朝下,背面朝上着摊开,妈妈拿起粘了粥的小刷子,在对联的背面刷上薄薄的一层,哥哥踩着高高的椅子,把对联贴了上去,不一会工夫,我们就把所有的对联,窗花和福字都贴好了,贴了对联的家,好像一下子亮堂、喜庆多了。我也终于见识了“米粥胶水”的神奇,妈妈告诉我,用米粥胶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来年撕下的时候很轻松,并且不会把下面白色的墙壁破坏掉,我心里闪过一句: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贴好了对联就该是全家人一起拜佛了,奶奶把准备好的鸡、鸭、鱼、肉还有很多的水果,点心用小盘子一样一样的装好,摆在桌子上,还倒了几杯茶和酒水,又拿出了二根长长的蜡烛和一大把的香,用灯火机点燃蜡烛和香,一股淡淡的香味就飘散在空气中,奶奶把点燃的香发给我们每个人,就连最小的弟弟都有份,我们一家人站在桌前跟着奶奶一起拜了起来。奶奶的嘴里不知道说着什么,大家也跟着一下下的拜着。拜完后,爸爸把一挂鞭炮打开来,哥哥将引线点燃,一向害怕鞭炮的我,早就躲进了房间,当鞭炮开始炸响的时候,年夜饭也就开始了……

  这是奶奶用她的方式,在祝福我们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幸福健康,我也要祝我的朋友和亲人,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心想事成!

  祝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 篇2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一段新闻,记着再问路人:你觉得你为什么呢?我看见有人说:“年味就是红红火火啊,烟花声啊,很热闹的”,“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一起吃顿饭。”,“年味就像饺子,包子什么的美食啊!”,而我也认为年味--就是团圆与幸福。

  古人李白曾写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写过“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都是思念家的诗句,因为离别,还有思念沉积,越来越多。每个人都会有思念故乡的时候吧,在春节时,回到家中,家中的菜已经做好,许久未见的亲戚们都谈笑风生,因为春节大家团圆在了一起,没有工作,处处都是幸福,团圆,这就是年的味道啊。

  每年过年时回到奶奶家,车一停,就会看见奶奶已经站在车边,一下车,奶奶就迎了上来,奶奶很想念我们。屋中已准备好一大桌菜,叔叔他们也在电视机前坐着,见我们回来,也都笑着。邓肯说“嗯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暴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爸爸见到奶奶,与她拥抱,爸爸眼中是对奶奶,对他的妈妈的思念,对这个家的怀念。大家吃上饭,坐在桌前谈论着过去年的事情,偶尔开个玩笑;小孩子们也聚在一起玩,吃着准备好的一大堆零食。这一刻,大家都那么团聚在一起,真真切切幸福。而今了,虽然大家也聚在了一起,似乎也很匆忙的,一下子吃完饭就会离开,没有欢声笑语,“对酒当歌”的情景,连在电视机前,那一阵阵爆笑声也没了。大家都变成了低头族,被手机占据着,与手机过春节,“团圆”一般。孩子们也是这样,只偶尔放个烟花,偶尔看几眼春节联欢晚会。

  我觉得年味就是团聚,大家欢声笑语中的幸福,不再沉迷于手机。年的回答很简单,团聚在一起,有笑声,年的味道,闻起来,像幸福。

  谢谢大家!

【过年演讲稿】相关文章:

过年演讲稿11-19

过年的演讲稿12-15

过年的演讲稿03-17

过年春节演讲稿08-19

过年生演讲稿01-26

过年演讲稿范文12-14

过年习俗演讲稿12-18

过年的演讲稿范文12-20

过年的演讲稿范文03-16

过年演讲稿范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