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工作计划精华32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
一、年级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习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和良好学习行为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融入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和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间活动,可以了解家乡的产品和悠久的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通过防火知识和开展防火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采取正确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个体表现。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还要关心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和合作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各种表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现有水平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学习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熟知整个活动操作。
2、努力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和收获。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基于大力贯彻与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带领学生领略综合实践课程的新奇性和学习的迫切性,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各方面的体验。活动的题材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与真实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尽可能发挥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与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为:
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思维创新、社会创新、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3、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社会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
三、实施策略
1、课时安排: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这些课程的设置体现在功课表中。
2、屯昌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成立屯昌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检查各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该学科步入正规课堂中,形成有特色的地方课程。
3、各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每年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若干个主题。(20xx年,每校至少报送1个主题,今后视情况增加数量。)
四、具体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屯昌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成立屯昌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有组长、副组长和组员,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部分。
2、召开全县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核心人员会议,讨论20xx年实施的方案。
3、准备一间房间存档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购买学习用品用于存档综合实践材料。
4、拟定屯昌县20xx年中小学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四月份
1、组织中心组成员开会,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等理论知识,培训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哪些内容归纳入该活动的范畴,促使其养成勤记录、多反思的习惯。
2、各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兴趣活动组,以校长为组长,成立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兴趣活动组的成员名单,上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存档。
3、各校完成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含实施的活动主题、学生课题组、指导老师),上报县教育局存档,作为年度考核项目之一。
五月份
参加省培训院组织的20xx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选活动,有关事宜如下:
(1)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主题:基于地方特色和本校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化实施。
(2)各学校必须报送1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参加县级的初评,由屯昌县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评选,论文电子稿请在5月15日前提交。
(3)报送参加的作品,不管是否入围,将作为年度考核各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分依据。
六月份
1、各学校以书面材料总结本校在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用事实说话,不能杜撰文字材料,上交开学初拟定的主题活动成果(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
2、编排第一期综合实践活动小报,下发到各学校阅读。
七月份
2、下发通知,拟定10月份开展全县中小学初中综合实践学科青年教师说课评比活动[注:另下发通知],要求如下:
(1)必须是学生真实参与的、学校认真组织的活动案例。
(2)选送说课资料要完整、规范,内容应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及感想、相关活动音像资料等内容,以PPT形式展示。
(3)各学校在9月报送参赛的教师名单。
九月份
1、组织中心组成员开会,讨论下半年将要实施的主题活动内容,以及将要举行的“全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青年教师说课评比活动”的安排工作。
2、编排第二期综合实践活动小报,下发到各学校阅读。
3、筹备全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青年教师说课评比活动具体工作。
十月份
1、举行屯昌县初中综合实践学科青年教师说课评比活动。
2、下发“全县初中生科谱小论文评选活动”通知。
要求:
⑴根据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撰写科谱小论文。
⑵每篇小论文只允许有一个小作者,一名指导老师。
⑶每所学校至少上报一篇参赛作品,届时全县通报结果。
十一月份
评选全县初中科谱小论文,评出一、二和三等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
20xx年一月
组织中心组成员开会,总结20xx年我县开展综合实施活动取得成果及经验总结。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多数孩子学习纪律好,善于团结协作,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尽量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脱出来,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4
一、教研工作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实施,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二、教研工作基本思路
(一)做好教研工作,落实课程计划,确保课程全面实施
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各校分管领导要加强指导,检查督促任课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情况,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
加强校级研讨和片区交流,营造良好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有效推进课程实施进程。
大力推行和落实“四课制度”,即国家级、市区级教师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上岗教师上好“亮相课”。
要积极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以点带面,促进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充分发挥好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作用,做好教研信息的上传发布工作。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教研活动,有效推进课程实施
1、要求各校推荐骨干教师,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各校要配齐学科教师,保证教学的正常实施。
要努力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校本教研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要引导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按照课程的理念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努力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和提高的工作。
要注意积累相关活动资料(如课题实施方案、成果总结、优秀课例等)。
2、各校要组织一次校本综合实践赛课活动,为提高各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三)共建网络,课题带动,有效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本学期教研室将在网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说课专题研讨活动,促进经验共享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各校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说课好的案例及专题研讨活动,登入到教研网进行交流,活跃思维,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教研活动进行听评课研究,找一个观察点(小组合作)---从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层次、效果、活动节奏等,进行记录---观察分析。(方法:听评)
3、各校应根据当前本学科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科学选题,积极开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验,用课题研究来促进课程建设。
三、教研工作活动安排(各校活动另行安排)
第1周-----全区新学期学科教研会议
第2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室会议
第3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介及案例分析
第9周----综合实践先进教研组教研活动展示
第11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
第15周----听评课研究
第20周----综合实践活动说课专题研讨活动
第22周----学期结束工作交流会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 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努力创建快乐的课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8、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目标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
1、 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 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 各小组汇报、交流。
2、 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宣传、评价(10—13周)
1、设计宣传计划。
2、制作宣作品,展开宣传。
3、学生总评价。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8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习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使同学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同学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同学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同学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同学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同学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同学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工作内容
1. 主题确定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活动策划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
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3. 组织实施
按照活动计划,有序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
4. 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可以是作品、报告、演讲等形式。
邀请家长、教师、校领导等参加成果展示活动,增强活动的影响力。
5. 总结反思
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的成效和不足。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时间安排
制定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明确各个时间节点。
根据主题和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每个实践活动的具体时间。
确保活动时间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和冲突。
四、保障措施
1. 师资保障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2. 资源保障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加强与社区、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3. 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进行。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计划,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安排,综合实践教研组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有关要求,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教研组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结合本校特点,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活动和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目标
1、以学科转变为契机,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2、加强课程理论学习,推动校本培训,让新任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尽快入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3、拓展教学范围,把课堂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参与的机会,使之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4、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在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重教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学生乐学善学,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5、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有效课堂为理念,开展教研活动,追求活动指导的有效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效率。
6、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做好学生活动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7、在全校区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资料展评活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的学科把握能力。
三、主要措施
1、优化管理,追求课堂的有效。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与学科课程一样对待,制定每个年级活动的计划,包括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备课上传学校网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的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本学期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资料的展评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把握能力。期末做好各项资料整合,汇编成“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
2、强调实效,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特别是期初的校本培训,要让任课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学习活动方法、操作要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活动期间,鼓励教师多协商、多咨询,群策群力,把课程落到实处。
我校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都是兼任的,所以本学期将继续力求推出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骨干,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重点围绕活动中的热点、难点话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发、活动方式及途径、活动评价,教师参与活动的成败得失等展开,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3、挖掘活动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特点,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四、关注评价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程评价上,应体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的评价理念,应注重评价师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各方面,坚持正面评价,实现多元评价。
本学期将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现场观察、学生座谈等评价方式,及时调整,规范活动。学校还将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利用橱窗等栏目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每位教师要留心观察,及时推荐,以激发学生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五、工作安排
三月份:
1、教研组计划网上交流。
2、寻找研究主题方向,确定各年级长线及短线研究主题。
3、校内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开展。
四月份:
1、组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五月份: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题培训活动。
2、组织学校实践活动。
3、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开展。
六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实施情况学期统计工作。
2、任课教师上交综合实践成果。
3、教研组学期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2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具体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学会观察与发现,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养成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4、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社区服务:
1、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时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2、在社区服务过程中,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感受到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到社会发展对个人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3、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自觉地为他人服务,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三)社会实践:
1、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和文化参与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社会活动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在社会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与社会机构进行交往的技能,学会社会活动的规则,提高社会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3、发展社会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获得问题的直接感受,积累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树立劳动观念,形成相关的劳动技能。
三、课程管理
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从整体上布置、协调、管理、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专设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设立家长委员会,本着家校联系的思路,拟聘请学生家长、社区中知名度较高的人为校外辅导员。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师辅助管理人员同时参加。
1.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校长
成员:教导处正副主任、团支部书记
职责如下: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师资配备和教学(或活动)场所。
(3)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指导。
(4)建立学生综合活动实践课学习档案袋。
(5)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考核。
(6)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题成果进行评价。
2.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小组成员:组长:学年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课程教师、课题指导教师职责如下:
(1)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日常管理,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
(2)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
(3)协助教导处建立“综合活动实践活动档案管理”。
(4)审定课题或活动计划。
(5)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6)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
四、课程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
1.课程安排
按照学校的要求,三年内学生须完成3个课题的研究,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完成1个课题。
2.组织形式
(1)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课程的实施,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每组5—10人组成每班组成5—6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
(2)根据实情小组确定课题,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3)每位指导老师一般指导1—2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4)小组推荐小组长一名,组长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安排具体分工,明确任务。
3、实施步骤
(1)理论指导,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刚开始我们并不急于让学生直接研究,而给他们提供一些当前学科知识的背景和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科研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初始阶段先上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基础):研究性学习意义和如何选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开题报告、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课题的结题与展示。
(2)发动全校教师为“研究性学习”出课题,以学科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根据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教师提出的课题,也可自己确定研究课题。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3)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指导教师及时指出研究方案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展板,实物投影,多媒体展示软件,录像,实物,照片)来阐述自己研究设想和方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思维方向引导,鼓励学生多突破,多创新。
(4)学生实施研究,教师指导研究。对于研究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从事研究,教师角色必须转变,不再是学生研究的指挥者,而是学生研究的督促者、服务者,指引者。学生实施研究过程中,学生每次活动都必须认真填写《记录表》,并定期与指导老师见面,指导老师通过学生介绍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他们的研究进展,并相应提出针对性指导。对于学生外出调查,指导教师还要做好道德品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
(5)成果展示,综合评价
学生完成研究成果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对过程性的材料要及时存档,将学生的成果在班内或校内进行展示,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成就感,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二)社区服务
1.课程安排
社区服务学习活动分别安排在初一、初二两个学年进行,每个学年分别完成5个工作日活动时间,社区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如校内外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宣传教育、帮贫助困等。
2.组织形式
(1)采取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的形式。
(2)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向班主任提交“社区服务活动设计方案”,经班主任审核后,上报政教处,批准后,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服务活动。
(3)在学生进入社区服务之前,学校政教必须与学生参与服务的社区管理机构,通过不同方式取得联系,以便争取社区的支持。为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4)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社区服务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加深体验与感受。
3.成果评定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不少于5个工作日,学校根据学生提交的有关参加社区服务的方案、活动记录、社区管理机构评价、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评价、小组成员或同学评价等材料,进行评定。
(三)社会实践
1.课程安排
社会实践的形式可多样化,学生三年中至少要有两周时间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至少要有一周时间(合计)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或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2.组织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课由学校组织,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不少于4人,同时注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1)活动前的相关培训与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社会实践课程的组织要求、学习要求、活动方案的设计、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的一般步骤等。同时根据社会实践课的开放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
(2)选择活动内容与制定活动计划。除军训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外,其他活动都要由各社会实践小组根据本组共同意愿,先选择活动内容,并根据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交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审查后再进行实施。
(3)活动的实施。各社会实践小组围绕选择的活动内容,按照活动计划认真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服从实践单位的管理和领导;二是服从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三是小组内搞好协作;四是认真作好活动记录。
(4)参与交流。当一项活动圆满结束后,各小组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报告。同时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提交一份活动
小结或体会文章。小组成果报告在班级或年级交流,个人的活动小结或体会文章在组内交流。
3.成果评定
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根据小组成果报告和个人的活动小结,进行评定,然后由学校进行评定,教导处做好登记。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3
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学习同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的探究与发现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增强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保障和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常开展和有序发展,学校专门确定分管校长负责,教务处主抓,根据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和上级下发的《关于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计划如下:
一、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全校综合实践课开展工作,决策实施综合实践课相关问题,落实课程开展中一系列措施,向全校师生广泛宣传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为综合实践课程推广积累经验。
二、配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需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包括活动的设计安排,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指导,协调各方面关系,负责对学生活动的管理等等。因此,需要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热心课改的教师承担这一工作,经过培养锻炼,逐渐建设一支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确定要依据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由此,我们确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三年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使学生情感、身心、能力等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让学生做一个完全的人”的.育人目标。
具体目标可细化为五个方面:
1、让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2、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关注和对自我的关心,发展学生的责任意识;
3、让学生形成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和自身的经验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从中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学习的意义;
5、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课程。
(一)信息技术教育。
教师可采用自主探究式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术流程与应用技巧,有计划的让每个学生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逐步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的态度,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根据我乡各校临山靠水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自主的选择一些问题。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保护母亲河,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组织学生做好宣传环保知识的小展牌,标语或小旗子,到茗洋关水库周围宣传环保知识,教育人们不要乱扔垃圾,随意垂钓等,禁止污染水源。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保护自然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具体措施。
1、保护灵山宣传活动;
2、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
3、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落实课时安排;
4、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
5、在经费方面给予保障。
六、课时安排。
社会实践活动:每周3课时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人际交往和分工协作能力得到提高,遇事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得到培养。
二、工作目标:
1.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动态》、《新课程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按“主题----方案----实施----总结----拓展”的步骤进行。我们将采用综合主题活动(以主题带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将体现“以实践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组织学习内容,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组织学习内容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搭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2)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3)以学生自主经历、体验、探究为主,使学生体验生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发现、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体会到了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快情绪,也体验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喜悦,真正达到了体验生活的目的。
3.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如怎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理解他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等。分析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教和学的程式的。从现实生活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成果的表现方式,充分的自由,充分的自主。
(1)植物栽培组的同学种下豆芽,了解植物种子发芽的条件。
(2)走进儿歌世界——走进童话世界——走进古诗世界——走进图书世界
十月份:我们还注重建立组际间的交流策略,通过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将各阶段调查研究中学生精心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照片、充满童真童趣的调查菜单、形式各异的书面的调查表、日记,实录、体会等进行布展交流。
十一月份:强调每个学科每堂课都要重视学生的经验的'引入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在各学科都得到了较好的渗透。如数学教师调查地板砖的价格,查阅了有关装修知识,让学生进行了房间、校园、舞台的设计;语文教师都组织学生的自行出试卷、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展开相关的实践活动;音乐学科进行了世界著名音乐家、民曲的调查,进行学生作词作曲的尝试、中国打击乐器的调查等;美术学科教师让学生进行了世界著名画家的生平、名作、轶事的调查,以及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出版学科小报、网上收集信息等;社会学科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少数民族风情方面的调查等。
十二月份:组织学生积极地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信息,去书店购买或摘抄相关的`书籍材料,将自己获取的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与学习伙伴享,设计社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还要展开实地的商讨,得出设计的方案,最后制作成图、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完全是学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5
一、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市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深化我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主要工作
(一)落实课程常规,规范课程实施
1.理性分析我市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引导全市中小学根据“常州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
3.开展多种区域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
4.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网的建设和推广工作,促进互动与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5.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二)创新教研方式,注重教学实效
1.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教师交流经验提供平台,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2.有序组织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活动。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并针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加强研究小组的相关工作,促进其对我市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理解与深入思考,为解决我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
3.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4.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实录手册》,并根据小学生和初中学生的特点开发出较为成熟的适合小学和初中使用的版本。
5.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以及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
6.落实并深化局属初中学校自主申报教研活动的制度,紧抓9个教学环节,定期组织初中教学开放,有效推进初中课程发展。
(三)坚持全面推进,减少区域差异
1.继续加强与局属学校和辖市(区)的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
2.在常州市范围内举行各种方式的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就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帮助一些发展薄弱区域和学校获得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基地的建设,尤其注重基地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培养,以促进教研基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积极发挥基地教师在整体教师队伍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4.进一步关注农村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点,总结优势与不足,加强农村学校的校际研讨和区域交流,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并进一步寻找综合实践活动适合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实施方式和发展途径。
(四)注重课程研究,突破实施难点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做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的成果推广工作,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紧密结合国家级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和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项目组有关校本评价的研究,继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评价》,并指导学校进行有效的终结性评价活动;了解《研究性学习过程实录手册》的使用情况,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的管理与实施。
3.加强生命教育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从事相关的研究活动,逐步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4.加强对小学、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5.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组织学校共同研究过程性评价和学分认定办法,逐步形成学生成长记录的新方式。
三、具体日程安排
九月份
发布和研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关注局属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的常规落实情况;
组织局属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讨活动;
探讨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个区域实施中的特点、问题、经验及教训。
十月份
全面辐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组织局属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活动;
开展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的现场研讨活动;
组织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进行课程考察活动。
十一月份
开展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场交流活动;
组织项目学校围绕课题结题情况研讨后续研究工作思路;
组织有关学校的联校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开展常州市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究活动;
举行常州市生命教育的相关培训活动;
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网站,及时丰富网站资源;
组织项目学校的研究活动。
一月份
组织项目学校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问题开展研讨活动;
组织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评比活动;
全面总结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做出科学部署。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7
一、指导思想:
秉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丰富的知识世界。两年的集体生活,养成了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情感品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知道要做到诚实守信。遇事有了初步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情感还不够持久、稳定。三年级的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能力。他们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开始主动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能够多体验生活,具备了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上以“活动主题”的形式呈现,每个“活动主题”的设计,按照问题解决的基本课程,分为“活动主题的生成”“制订活动方案”“展开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拓展应用”等阶段,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
注重开放性和生成性,强调过程性和体验性。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注重吸引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六、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
(3)活动时间(每周一课时)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5)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8
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一班、二班、三班的综合课教学。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的学三百多人,学生在过去的几年中参与研究了许多课题,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对于研究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本学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公民。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环境了解的更加透彻。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使学生了解日照的人情风物文化,关心父母的工作环境,关注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热爱生活。配合日照大力提倡的文明城市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人。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日照的'名人,关心日照的未来,关注周围环境。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五、内容安排
(略)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1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我们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力争渗透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措施: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下,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科与学科相结合的策略。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做到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综合”的目的。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三年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时确应对的习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四年级: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以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为主旨,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帮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共处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
五年级:
中华传统知多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为目的。)
六年级:
感恩母校(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六年的小学生活短暂而又美好,如今,同学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在即将毕业的时刻,你想为母校做些什么呢?)
六、活动时间安排
二月份:
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活动。
2、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月份:
1、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大家谈体会。
2、组织一次教研备课活动。
四月份:以五年级课题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五月份:以三年级课题
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六月份:
1、各教师写好教学总结,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0
一、指导思想:
为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适应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特拟定以下计划。
二、年级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三、教材
本册教材分为三章:植物王国、京剧趣赏、神奇的机器。本册教材既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又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测量以及评价等活动,进一步学习科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体例上大胆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敢于突破常规,语言生动活泼,版面图文并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教材中创设的“信息窗”“他山石”“创新园”等导学栏目,把学生的处主学习、合作研究、激励评价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能量和资源。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要求。
4、让学生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5、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价值取向,真正地培养既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具有乐观积极的人文情怀的人,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5、注重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亲身参与及体验。
6、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激励评价等有机地融为一体。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平平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2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以五年级为试点年级,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试点实验工作,三、四、六年级也要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五年级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其他年级也可在其中挑选一个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研究。
5、五年级十位正副班主任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图博中心无偿提供服务),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三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学校电脑房放学后向学生开放,实验班级要有班级网页;其他年级每个年级要有一个班级网页;四是开辟“红领巾种植园”和“小动物饲养角”;五是继续武装好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在已有的“菌类实验室”“科技室”“自然室”“ 科技苑”“机器人教室”的基础上,本学期开辟出“手工室”“美工室”,为学生的科技活动和制作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六是开辟“红领巾小气象站”,开展好对气象的观察、测量、计算、推测等实践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与南园挂钩,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二是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比如科学技术协会、污水处理厂、电视台、南郊奶牛场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三是与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挂钩,比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图博中心、太仓历史博物馆、太仓公园等,定期带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 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班与班之间不要重复),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主题一: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性质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
第二,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与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如学生开展关于绿化与环保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绿化的分布情况、种类、好处、破坏情况等,得出了加强绿化、保护绿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这样较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5、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实验班的正副班主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6、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7、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更多精品源自试题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
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
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
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
(1)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
(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
(6)搜集信息;
(7)促进身心健康;
(8)展示个人才华。
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按照空间上的分布来划分,主要有:
1、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其他各种专用设施和场地。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以及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2、社区活动资源。社区活动资源包括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场所,包括各类学校、政府机关等;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技能技艺的专家和居民;还包括地方、社区的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社区一般环境等。
3、学生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习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损坏器具的修理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知道这是21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通过观察,访问,认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同时,理应自觉地保护自然。
3、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频道”版块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四、教学措施
本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采用如下形式:
1、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通过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2、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设计性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着重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强调操作性、针对性,更注重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五、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我上学了
第2周我们的校园真美丽
第3周我爱新朋友
第4周我长大了
第5周国庆节放假
第6周我能行
第7周小帮手
第8周文明礼貌好少年
第9周怎么办
第10周我的小手真灵巧
第11周期中质量检测
第12周折飞机
第13周制造降落伞
第14周套圈游戏
第15周会跳舞的小磁人
第16周想一想做一做
第17周期末质量检测
第18周猜拳冲关”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年级段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经过二年级的实践活动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本学期不仅继续进行实践活动,更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习研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本学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学期每周有一节实践课,除去节假日和学期首尾,实际约有18周,即18节实践课。这学期的实践课我们打算分三大块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标准的.要求的适合我们三年级操作的有关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实践体验活动开展相关实践汇报交流、实践小课题研究活动;另一块是结合学科内容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
具体要求:
1、认真选择、认真准备每一堂实践课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在实践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有感悟,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开展体验活动。为让学生的体验活动不留于形式,更有实践意义,在上学期基础上,改善体验条件和体验方式,让学生活动更多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管理、评价更到位。
3、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由于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上学期,这项工作做得不是很好。这学期,将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会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结合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三、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
本学期,学校安排有每周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学期实际上综合实践课大概有18节。
四、活动资料积累:
课堂实践活动资料积累:活动方案等过程资料。体验活动过程资料:如照片,活动记录,评价表格等。研究学习活动资料:活动方案,研究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做好活动跟踪拍摄。
落实教学的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实践情况,因材施教。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并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提优补差的途径、内容、方法: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措施:
1、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要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
2、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3、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6
一、学生基本情况: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和活动,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学期继续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总体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钱币丰富的文化内涵。指导学生认识钱币,了解钱币的历史。认识生活中的钱币,知道钱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教育学生做个理财小能手
3、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了解水资源浪费的数据,从小养成节水习惯.
4、认识什么是社区。了解社区中的生活环境。参加有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社区、建设社区的情感。
5、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并为交通绘蓝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开阔学生视野。为景点做广告,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展实践活动,学做小导游,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7
指导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综合实践课逐步建成了一种以校为本、校内外兼承的研究性学习的道路。为了使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得以更广泛的铺开,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学校及周边有利环境,开展以学科教学为龙头,辅助实践性研究的综合实践课及以校本专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相关主题活动。因此,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把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融进实践活动中去,产生主题性实践活动,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在具体实施时三到六年级每周安排两节,并严格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所有课时不得移作它用,教导处将不定时进行随堂听课检查。
另外,除了课表上安排的课时,鼓励指导教师要有吃苦精神,鼓励他们还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不可忽视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二)教师落实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专职的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对从事这门课程的任何一个教师来讲,都将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还没有专职的教师,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我们学校在教师落实上作了如下安排:
1、三、四、五、六年级各班班主任(多数为语文教师);
2、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家长及教师组成“导师团” ,共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实施策略:
1、制定活动目标:
(1)跳出以往研究的小圈。前面的`探索我们走的路可谓是举步维艰,成绩也取得了一点,经验也积累了一点,但综观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我们的研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资料探索的方法做研究的层面,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故我们要让学生在这学期通过观察、调查、研讨、实践等多种方法,从更广的角度去研究和开发这们课程。
(2)继续走学科整合之路。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自己感兴趣的、想研究的主题,所有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主题,积极参与课程内容的建设。这不是几个教师的任务,每个教师都要求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进入课堂。各班在整合的基础上选出2-3个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3)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校外、家庭的资源服务于课程的建设,学校、校外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特色,在这一块上好好地动一番脑筋,做做文章。
(4)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5)三、四、五年级提供一个大的研究主题,每一个班再根据学生实际,班级实际生成小的研究主题,这作为体现学校科技特色的必选课题。之外每班还可自选1-2个课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的选题原则。
2、开展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建设好能体现科技特色、学校特色的宣传阵地。
开发农村资源 : 一是与本乡企业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二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这一点这一学期要引起重视。
(2)定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开展活动。
本学期,各年级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班、各年级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并要教师坚持边实践边反思的原则,根据计划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及时整理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学期末完成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汇编工作。
(3)加强学习与指导。
对教师的提升,这学期不仅要加大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力度,且要有的放矢地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价值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念等。在学期中,学期末各年级各推荐一堂面向全体教师展示,其余教师也要认真上好这门课,不得移作他用。再则,要组织教师研讨优秀案例,定期反思总结,还要开展自由式研讨活动和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教师的素质及时对这门课程的全新认识。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并加以整理,指导学生能运用调查、观察、询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研究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研究活动安排:
1、必选课题:
现在为每个年级提供一个必选课题。各班可在这一课题下自主选择确定一个小主题展开研究。如以班为单位,班与班之间不能重复,如以年级为单位,年级与年级之间不可重复,制订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三年级:我们的校园(历史、植物、教师、学生、食堂……)
四年级:快乐的节日(由来、风俗……)
五、六年级:我爱我家乡(历史故事、环境卫生……)
2、自选课题:
本着“问题从学生中来,研究在学生中进行”的原则,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求每个学生从学习、生活、娱乐中,从学校、家庭、校外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是不明白的问题,每人至少三个。然后,带领学生先来筛选,再进行整理,自主选择,最后组成研究小组开展“我想研究??”的研究活动。
(五)评价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建好师生成长记录袋是我们评价的主要方式。对于每个学生和教师,要能及时保存好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主要采用汇报、成果作品展示、研究报告、观察日记、竞赛等。要求做到三个认真:一是认真准备,计划;二是认真上课;三是认真总结。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8
一、总的要求:
贯彻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认真规划和深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学校、区域课程特色,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化、优质化。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新办法、获得新经验。
二、具体工作:
1.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⑴整体设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⑵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方式,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打破学科壁垒、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学校要按《纲要》要求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以强化课程实施中的组织、研究与引领。各学科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承担指导任务,积极争取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社区人才资源等有关社会力量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设立较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由教导处或教科室的中层领导担任,以强化管理、实施和研究的协调工作。
⑶积极开发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及时总结、梳理来自实践的典型案例和活动成果,形成分年级、分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并动态优化;充分发挥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益,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充分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实践基地等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公共资源的相互联系和硬件资源的共享;积极关注和使用省教研室开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手册》及相应的教师指导用书。
⑷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与指导。要按照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并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场域,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习活动;处理好与学科课程的关系,防止用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处理好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和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关系,用整合融通的方式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处理好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关系,防止将专题教育简单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期检查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研究情况,确保开足课时、有效落实。要指导教师做好必要的写实记录,积累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恰当进行评价。
2.落实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⑴坚持整体设计、综合实施,防止将综合实践活动分解成几门学科教。可以将考察探究活动作为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将几种主要活动方式融合在一个主题活动当中实施,按照“通过参观考察确定活动主题——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技术尝试解决问题——应用研究成果开展社会服务”的一般过程组织活动,使不同活动方式彼此渗透、融会贯通。
⑵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活动设计与活动指导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团队合作、组织与规划、信息搜集与处理、动手操作、沟通表达、观察、反思与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整理、提炼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
⑶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要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结合具体活动进程,适时上好选题指导课、方法指导课、过程反馈课、信息整理课、成果汇报课、总结评价课。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活动的意义,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将学生的活动引向深入,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平。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制定安全守则,落实安全措施。
3.深化研究,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
⑴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深入学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政策文件,继续认真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学习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掌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⑵增强研究意识,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关键问题”,鼓励教师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积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各学段继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生命教育、少先队活动等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积极开展评价研究,探索基于写实记录的表现性评价策略。
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究。各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各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调研。各位指导教师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随堂听课至少一次。要确立具体的研究专题进行有效的研究,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积极探索线上教研,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平台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尝试拍摄综合实践活动“精品课”“名师课堂”“一师一课”等视频课例,丰富课程研究资源。
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养。深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强化培训和教研,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引导更多有热情、有潜力的学科教师关注和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区、教研协作片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切实加强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推动其专业能力提升。
三、主要活动:
九月
1.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及时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中小学分别组织中心研究组活动,部署和商讨本学期工作
2.“名师空中课堂”教学资源研讨、录制
3.组织参加XX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展示活动
4.组织参加XX市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十月
1.组织参加XX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比赛
2.组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比赛
3.组织参加XX市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研究
十一月
1.中小学分别组织观摩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XX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比赛
3.组织参加XX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展示
十二月
1.组织综合实践课题研讨活动
2.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展示活动(学校自主申报)
3.组织参加XX市综合实践活动学会论文评选
一月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问题与对策的沙龙研讨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29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社区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三、工作内容与安排
1. 规划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制定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明确各学期的活动主题和目标。
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兴趣,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项目。
2. 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以“自然探索”为主题的户外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植物种植等。
实施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校内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工艺品、学习地方文化等。
组织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机器人制作、编程学习等。
3. 加强学生团队建设与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团队之间的交流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4.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设施和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邀请社区专家、志愿者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5. 加强评价与反馈
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定期总结反馈活动情况,调整和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与配合。
4.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期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为未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3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31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一、指导思想
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实施
1、课时的确保与安排
三年级每周3节综合实践课。
2、具体形式
①集中授课:知识技能的普及等。
②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
③方案设计课:主题的确立等。
④综合课:课题的'研究等。
⑤成果交流课: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⑥其他。
五、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生自组研究小队,并起一个健康响亮、积极向上的队名,针对以后的活动,制定队规。
2、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指导。
3、进行研究方案一般格式的撰写的指导。
十月份:
1、根据“诚信在我身边”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2、指导建立自己的诚信档案袋。
十一月份
1、展示“诚信在我身边”成果。
2、确立子课题,尝试研究。
十二月份
1、组织有关的录像的观看,参观,知识讲座。
一月份
1、对于未结束的活动专题继续组织开展好活动。
2、开展好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篇3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年级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四、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活动评价
1、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集体。
(3)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4)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12-28
综合实践工作计划04-22
综合与实践工作计划优秀05-31
小学综合实践工作计划04-01
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工作计划03-19
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工作计划03-19
综合实践教案12-06
综合实践总结03-08
综合实践说课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