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1
在最近的工作中学校领导的为我们每个教师推荐了一本教育书籍。当我看到书的名字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就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带着热情我开始了对于这本书籍的阅读之旅,一开始我从前面开始阅读,感觉文字很枯燥,但是我的学习热情很高,所以坚持读了几十页,始终是因为枯燥而没有坚持下来。
后来李老师跟我要书,想想没有读完,挺可惜的,于是我决定先看看后面的教书育人的篇目。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有种清新的感觉,也对于之前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冲击。突然发觉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教育视角是那么的狭隘,总是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成绩上面,盯在学生的一些小小的细枝末节错误上面。其实我们应该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孩子本身,关注孩子自身的提升,关注孩子的自身世界,平等尊重的对待每个孩子,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最为老师应该扬长避短,让每个孩子的优点都能够得到发挥。
教育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大事。就像这本书中谈到对于教育的重视一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这样自己才不会落伍,才会有长流水。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2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感触颇深。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看完之后,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书中谈到顾先生在参加成都市“减轻课业负担”的座谈会上,一位小学生发言说到,希望国家定一天“无作业日”,就像“无烟日”“无车日”一样,另一位小学生说到,作业还是要的,但希望老师不要布置那种枯燥的、反复练习的作业。顾先生谈到,这是学生微弱的声音,要求并不高,我们很少听到学生的声音。社会上炒得热闹的、媒体反映的,往往是教育者的声音、家长的声音,都是大人的声音。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大人们一概不知、一概不理,只要他们抬头做练习,考出好分数,考上所谓的好学校。这样能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吗?能培养人才吗?
看到这里,回想我们的教育,我们总是想着用我们想当然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总是以长者的身份对他们说,老师(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们好,我们的经验比你们多,你们就得听我们的,这样就会少走很多弯路等等诸类的话语。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忽略了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们在我们的殷殷期盼的目光中背着沉重的包袱进行学、学、学……
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就像前面提到的,也许就是不写那种枯燥反复的作业而已。我们为孩子们安排好的道路,也是不是他们想走的,太过一帆风顺的人生就会失去生命中本该有的五彩斑斓。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真正成长起来,而我们的家长、老师就是起到引领的作用,而不是进行大包大揽。不管我们作为家长,还是老师,在我们以后的教育中,我们要学会多倾听、少说教、善引领,这样才能知道孩子们真正的心声,才会引导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总之,读了顾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我茅塞顿开,它不仅让我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了解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有哪些偏差,并及时作出调整。我会把从顾先生那里学到的教育理论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倡导,我特别喜欢这四句话,四年前学校装修会议室的时候我就把其中的前两句以大标语的形式写在了学校会议的后墙上,无论是教师大会,还是家长大会,每次进入会议室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顾明远老先生的这句话,我希望我们所有老师我们所有家长都能牢记顾明远先生的勉励,如果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了这样四点,我想那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教育,是幸福快乐教育。顾老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本月我们小组统一阅读的书目是雷玲主编的《打开教育之门》——顾明远教育观启示录。这本书选取顾明远先生在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教书育人、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在不同场合的教育箴言、教育思想和经典的教育理论,为了更直接的感受顾老的教育思想,我同时还阅读了顾明远的原著作《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在此基础上再来分享《打开教育之门》这本书中137位一线中小学名师、校长的教育反思和读书心得,和他们一同与顾明远先生进行心灵对话、思想碰撞,更能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顾老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里的爱是尊重、是理解、更是信任。他曾经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最不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老师,孩子们回答说:最不喜欢的是说话损人的老师”。所谓损人,就是不尊重人。所以做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这是爱的核心,人都有多种需要,我们不能仅仅只注意孩子们的生理需要,要吃要喝,安全需要,怕受到伤害,更应该注意孩子们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我们的爱不应该只是权威的体现,更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平等、自由、选择和尊重。这让我想到了学校最近师生家长讨论热烈的科学惩戒办法。参加了几个班级的学生讨论会,孩子们在讨论中对选择惩戒的办法争论的'热火朝天,正如杨局长说的那样给孩子们选择权,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这样建立在尊重平等基础上的要求学生才会认同服气。当我们的教育触及孩子心灵的时候,我们收获的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如何爱孩子这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话题,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师生间有了爱才会有信任,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在这里顾老也提到了学生如果严重违纪,老师用心努力也不见成效,适当的惩戒是需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到民主、灵活、不过激,身为教师一定要心中有爱,这是做好教育的核心,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用教育的智慧成就孩子的人生是我们做为教师时时刻刻需要研修的一门课程。当然这里的爱还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又何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所以做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有职业荣誉感。
二、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顾明远老先生多次论述,我们也常常挂在嘴边,可真正要落到实处还真的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现实中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变成了完成父母,老师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我们做为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或者说是我们做为一名合格教师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终身学习,不段修炼。学记中说:能喻则为师,一个老师如果能把一个复杂的事情通过生动有趣的比喻让学生认识,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人行动的内驱力。兴趣是可能培养的,苏霍姆林斯基常常用阅读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他常给学生讲故事,讲到有趣的地方就不讲了,让学生自己读下去,慢慢的学生对学习阅读就产生了兴趣。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几位教师自己开展的小课题研究,如绘本故事微课堂,朗读每天秀一秀,自主识字我能行等等。只要老师用心研究,肯定会有成效。事实证明,最容易培养学生兴趣的是在实践中,如顾老讲到的案例,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老师带学生放风筝,老师带学生捉虫子等等,再如顾老师讲自己女儿小时候不愿意学习英语,一次顾明远先生带她起陪外国人游故宫,让孩子和外宾对了几句话,回家后孩子就自觉的学起了英语。可见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教育规律,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思考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置疑,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我们经常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书育人在细微处”道出了教师和学校培养学生的关键所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要关注细小的事,要关注细节,要特别注重从日常行为习惯等细微处开始培养学生,一点一滴积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学习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生活中要关注每个师生的情绪、身体、心理等等,在此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在管理上也要注重细节,以免出现“蝴蝶效应”,对学校和师生中出现的小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避免大的问题产生。实践证明,课堂上要关注细节,生活中更要关注细节,在小事中育人。
四、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道出了学生的成长规律,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让我们回忆自己学生时代最难忘的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多数都会回答是和老师或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我对自己小学记忆最深的就是和老师和小伙伴疯了似的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踢足球的样子,跑得小脸红朴朴的,现在如果问我们的学生一学期最难忘的是什么,多数回答的也是与老师与小伙伴一同玩耍的情景,如打雪仗、六一儿童节、游戏等内容。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班级,年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这说明活动才是孩子们的最爱。“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是顾明远先生活动育人的`最通俗的表达。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孔子早就提出过“寓教于乐”的观点。学记中也提到了“藏、修,息、游”,藏、修指课堂上的内容,息游指的是课外活动,学记是我们古代的教育圣典,从古代其实就倡导孩子们要有活动,要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而到了今天我们确因为各种原因减少了学生活动的机会,这是最大的教育问题。活动教育不仅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而且也切中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命脉。我们现在很多孩子不会玩,我们教育没有给孩子更多玩的机会和环境,把时间还给孩子,为孩子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只有经历过程才能形成能力,在活动育人方面雷夫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雷夫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务,协用能力,谦让能力,实践证明活动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克服困难的能力,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和小伙伴交往的能力等等,说教永远不如学生自主的发自内心领悟奏效。因此顾老强调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成长遵循了教育的规律,值得我们每个教育人反思。
因为能够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教育,所以顾明远先生才会有这样的教育理念,这次去北京参加校长论坛我终于见到了精神矍铄的八十多岁顾老,在激动中聆听了他的讲座,在讲座中他谈到了教师的三重境界和五个修炼,他讲到我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是让人人都优秀,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成长,这就是最后的成功,看到学生成长了教师才会有成就感,教师才会幸福。我想如果我们做到了顾明远先生说的这样四点,教育一定会呈现别样的精彩!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4
最近,有幸获得了顾明远先生著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其实对于专业是教育类的我来说,顾明远先生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他的著作一直伴随着我的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我也多次接触顾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其思想也影响着我。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多年,当看到了《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首先被题目吸引住了,产生了颇多的感触,开始在脑海里寻找自己的教育实例,找寻自己站在孩子视角考虑问题的案例。可喜的是,自己也能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找到很多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的事例。不过,有时自己也会考虑的不全面,没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而在读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有了很多收获,而且我也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之路上,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会做的更棒,会让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行为。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分为5个部分,分别从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书育人篇、教师发展篇和童心与教育阐述了作者对教育的态度。我依据自己的理解将这5部分,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自身学习成长篇;一类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篇。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想快速适应自己的岗位,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那如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呢?无疑就是多读教育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中,恰恰用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师发展篇3部分内容,向我们阐述了很多教育理论和一些当下的教育大趋势。教育首先要有高度,做教育要有国家情怀,教育工作者要怀揣着“中国梦,教育梦”的心情,做好教育工作,响应“办一流的教育,建一流的国家”的号召。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是让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全社会都来一起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用爱和热情对待每一位孩子,为创新人才的涌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除了这些教育实事,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教师发展的现状和理念。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新世纪都在呼唤教师培训的新变革,教师应该有更新的教育观念,时刻警记师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主动地多听课、看课,多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学习育人方法。在当今时代,教师争当终身学习的典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了解和学习了当代教育的先进理论,教师还需要将这些理论附着于实践教育过程中来。在《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中,教书育人篇和童心与教育两部分内容来具体向我们阐述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如何与学生们相处。无论哪一部分,都渗透着:教师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最应该具备的就是爱。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孩子们,爱每一位个性不同的孩子们。关爱孩子们,保护孩子们的童真,激发孩子们的童趣。爱孩子就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成为走近孩子们内心的教师。而在我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做这样的好老师,努力用自己的爱和个人魅力感化孩子们,并带动班级每一位学生一起进步,快乐成长。如,在处理调皮淘气的小机灵鬼们时,我常常会不经意的与他们交谈,这些交谈并不是在非常正式、严肃的氛围中进行,而是在轻松的课间、走路队时或吃饭的时候。我们的交谈内容,并不是因犯错的事件开始,而是用一些家常闲话开始,询问最近我所注意到的一些现象,妈妈最近发了周末一起去哪里的朋友圈等等。其实用这些家常闲话开始,是有意的,因为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有时也会与家庭有关系。而且这样的谈话,会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关注他的生活的,把它放在心上。这样一来老师既能了解清楚问题,又能让孩子信任自己,并能敢于表达出自己犯错的原因。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主动意识到问题,并有意识的知道去改正。这样的做法,比老师一味的逼问,一味的教育,有用的多。所以老师蹲下来,陪伴孩子们一起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每一位孩子对待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我们通过询问,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再正确的引导,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一位孩子都是善良的,内心都是单纯的,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处处以孩子们为重,替孩子们着想,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分析、考虑问题,我们的孩子们才能永葆他们的纯真,拥有快乐的、美好的回忆。最后,还是以顾明远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用大爱与善良谱写育人华章”。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5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顾明远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给我非常深刻的感受。不管是在教育理念、教书育人、素质教育、教师发展方面,还是在童心与教育的方面,他都给年轻教师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在教育理念篇,他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不会让学习变成一种为了完成父母、老师的任务而做的被动的状态,才能让老师和父母有机会思考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
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篇中,他不仅用牛顿、李比希等科学家的例子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还从心理学层面剖析了人的行为,他认为人的行为总是有一种动机在驱动。而动机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分。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行为活动也有动机在驱动。学生因为父母、老师的奖励和惩罚而强迫性学习,这是外部动机。但这种动机是短暂的,奖励得到了,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或者没有达到目标没有得到奖励,在当代孩子在各种保护措施下抗压能力和遇挫能力都比较低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更没有了。所以外部动机是容易消失的。只有内部动机才是持久的。而兴趣,其实就是人的一种内驱力,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机。当然,外部动机也可以转化成内部动机,经过多次奖励和引导,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但这种奖励应该是精神的,物质奖励容易引起负面效应。
兴趣的源头往往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之天性,他提倡父母和老师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在小学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提问。他认为只有会思考、敢提问的学生对学习才能产生兴趣。而这些建议不仅有深度而且在我们跟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非常有实用价值。
不同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好奇心程度也不同,这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一方面。但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苏霍姆林斯基常常用阅读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对未知世界的疑问。在实践中,最容易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课堂细节着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老师的课讲得好,生动有趣,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此外师生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和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也是激发孩子对课程兴趣的一种策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强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老师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6
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深有感触。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文章的选择也主要是基于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视角,深入浅出,给人以启迪,发人深思。
一、在教育理论篇里,顾先生从宏观的角度解析了教育过去的弊端,今天的变革,未来的发展,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今天的教育。说实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今天教育的弊端看得见,但总认为是不可改变的,中国的高考制度不改变,一切变革都是空谈,并且认为教育的变革是教育部的事,与教师关系不大,因此在学校轰轰烈烈的变革中是盲目的跟随,并且心理上是有所抗拒的。读了这本书,心中豁然开朗,头脑中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在书中我不仅看到了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们为改变教育的现状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明确了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应该为改变教育的现状做些什么。顾先生说:21世纪的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
1、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
2、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
3、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4、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
那么作为教师,要成为为每个学生设计最好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成为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处理信息的指导者,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二、在素质教育篇里,顾先生提出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以前我一直认为教育要公平,顾先生却提出了教育既要公平也要差异,有了差异才能真正达到公平,他提出的口号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最适合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或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差异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所以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要达到教育的公平,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最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不同的信息,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经得起挫折的品德。再次:在教书育人篇里,顾先生把道德自觉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既具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不需要别人监督。他提出道德教育对学生来说首先是养成一种习惯,另外就是让他们在活动中明辨是非。道德教育就是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在活动过程当中,通过一些矛盾,通过一些斗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一个提升,矛盾解决了,他们的道德水平就会提高一步。同时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现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对自己行为负责、和同伴的交往等能力。另外:在教师发展篇里,顾先生要求教师走出知识越多越好的误区,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知识不等于智慧,书读得多但不思考,不与实际相联系,就变成死读书、读死书,变成书呆子。知识要变成智慧,需要活学活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产生疑问和矛盾,在解决疑惑过程中产生智慧。因此要多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来激发他的思维,提高他的兴趣。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们为了节省时间,用最少的时间灌输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通常是不组织或很少组织学生活动的,这样做的结果看似省时高效,但实际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只有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把现存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记住了这些结论就算掌握了知识,实际上学生不知道知识产生的过程,不思考知识未来的发展,学生没有活动,思维就激活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兴趣。而活动能启发学生思维,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增长智慧。
总之,读了顾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我茅塞顿开,它不仅让我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了解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有哪些偏差,并及时作出调整。我会把从顾先生那里学到的教育理论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7
在20xx年,作为明远实验学校联盟成员校之一,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年级组的安排下,我们拜读了顾先生的数部著作,例如《杂草集》、《野花集》、《绿叶集》、《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其中,在阅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感触颇深,书中集合了数篇顾明远老师关于教育的点滴思考,内容涵盖了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这些文章也从各个方面展示了顾老先生对于当下教育的观点和态度,语言平实,易于理解,让身在教育环节中的我深受启发,受益颇多。
作为一名在不断汲取营养成长的教师,在顾老的“教师成长”部分,有很多内容都我带来很多新的思考。例如,“书斋里不会产生教育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四个方面综合互动而成的结果,熟读再多的理论,无法应用到具体的案例中,无法和教育“合伙人”形成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都影响整个的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行顾老所说:“教育家只能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出来,教育家还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除此之外,顾老还提出:“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我自己的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将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当中来,“为学”和“做人”都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目标。所谓大处着眼,大概就是从养育“完整的人”的角度出发,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技能、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书育人”的部分,顾老也有很多观点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教育的含义。“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顾老先生所说,没有用爱滋润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很难真正传递给学生和家长,而用爱去为学生创造成长的环境,哪怕是路上有磕碰,也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认可。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既没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也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但也是秉承着一颗“为学生众生发展奠基”的简单心思,也收获了许多“教育合伙人”的认同和支持。
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让我们在顾老的思想引领下,用爱去教育学生,用兴趣创造学习的发生,关注细微之处的教育机会,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活动去创造成长的机会。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01-27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09-03
谈教育孩子的方法心得体会(精选6篇)12-17
初谈财务报告分析的四个视角11-08
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3篇01-28
教育孩子的问题08-12
对孩子的教育01-20
教育孩子的警句12-15
教育孩子的方式10-28
孩子的教育作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