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

时间:2022-03-02 10:46:01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

  一、爱耳日主要意义

  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我国新生聋儿数量多,康复需求大,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只能达到年训2万名的能力。因此,除采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预防,防止耳聋发生、控制新生聋儿数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二、引起耳聋原因

  引起耳聋的原因很多,有遗传、疾病( 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白喉、伤寒、梅毒、 脑膜炎、 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外伤等。此外,煤气 中毒 、噪声、出生时缺氧等因素也能导致耳聋。已经发现对耳朵有毒性的药物百余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水杨酸类制剂、速尿等强利尿剂以及奎宁、氯奎等抗疟疾的药物。

  三、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和主要构成部分的名称。

  2、重点认识鼓膜,知道如何保护它。

  3、懂得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幼儿正确、文明的听、说习惯。

  活动准备:

  耳朵模型一组(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半规管),气球,白色透明塑料瓶和各色彩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录音听优美的音乐和幼儿吵闹时的录音:“感觉怎么样?是谁把这种感觉告诉你的?”→引出耳朵。

  2、“耳朵是干什么用的呢?”(听声音的)出示耳朵的外轮廓。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好,我就是耳朵,严格的说应该是耳朵的外轮廓,是耳朵中唯一露在外面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捏一捏自己的耳朵,感觉它是什么样的?请告诉我。”

  2、帮助幼儿认识外耳廓是由软骨支撑着的,不软也不硬。

  3、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体验外轮廓聚拢着声音的作用。请幼儿分别用手挡在耳朵的前后,感觉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挡在前面的听不清,挡在后面的听得清)。

  4、“声音是怎样传到里面去的呢?”出示外耳道与耳郭对接,“声音就是从这里传进去的,它向一条直直的道路,叫外耳道。”(耳道里有细微的茸毛,阻挡灰尘侵入,形成耳屎)

  5、“声音走进去后会碰到谁呢?”出示鼓膜放入耳道,帮助幼儿认识鼓膜。

  6、实验游戏:利用气球,让幼儿用嘴巴凑近气球说话,感知气球的震动(说话时气流通过空气的传播撞在气球上,产生了气球的震动)。鼓膜是耳朵里一块像气球皮一样有弹性的膜,当声音传到鼓膜上的时候,就会带动鼓膜的震动(就像小朋友对着气球说话时气球会震动一样),在大脑的帮助下就听到传来的声音了。声音小,鼓膜的震动就大小,反之就大。

  7、“鼓膜是像气球皮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用尖尖的东西刺它会怎么样?”实验:刺破气球。教育幼儿要爱护鼓膜,不要随便用东西掏耳朵眼儿,不能把小东西塞进耳朵里。

  8、“如果我们突然用很大的声音把耳道塞的满满的又会怎么样?”实验:气球吹得太满会爆炸。“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鼓膜呢?”教育幼儿平时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遇到猛烈的声音时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减少鼓膜的压力。

  9、“现在小朋友知道了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但是你们知道耳朵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吧?(平衡的作用)”尝试半规管(三根弯曲的小管)与模型相接。“它是怎样帮助我们保持平衡的呢?”

  实验:通过透明瓶子里水的流动帮助幼儿理解。“三根小管里装着水一样的液体,当我们的身体位置发生改变时,这些小管里的液体就会流动,我们的大脑根据这些液体的流动来判断我们位置的改变并保持平衡的。”

  10、实验游戏:幼儿原地旋转3―5圈停下。“为什么我们已经停下了还会有晕的感觉?”

  11、实验游戏:指导幼儿往瓶子中放入各色纸片,然后旋转瓶子,看里面的纸片会怎样?停下后,纸片还会怎样?(瓶子停下后,纸片还在旋转。)每个人的平衡能力都不一样,但平衡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的,例如:飞行员、舞蹈演员等。小朋友平常玩儿的走独木桥、过小河的游戏就是在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平衡能力。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总结:

  (1)耳朵的作用。

  (2)爱护耳朵,保护鼓膜。平时不大喊大叫,耳朵喜欢听轻声美妙的声音。

  (3)多参加户外运动,在体育活动中提高平衡的能力。

  2、游戏活动:《传话》。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2

  活动目的:

  通过爱耳班会活动,使学生知道爱耳的重要性,掌握爱护耳朵的一些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东一片,西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猜不着,你再听我说一遍。(耳朵)

  二、讲授耳朵结构

  由外向内依次是,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被耳廓收集,经过外耳道传递,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通过听小骨增大振动力量,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三、保护耳朵的方法

  1.洗澡时,用棉花球轻轻堵住耳朵,防止水流入。

  2.感冒时不要老吸鼻涕。

  3.有听力的同学,听到巨响,要迅速张开口,捂住耳朵。

  4.不要随便掏耳朵。

  5.经常捏耳垂,促进内耳血液循环。

  四、助听器的作用

  助听器只是一种辅助装置,它能帮助人们听到声音,从而有力的帮助人们学习语言,但不能代替人们学习掌握语言。助听器的作用是让我们“听到”声音,而“听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听得清楚)声音则是由大脑的语言识别中枢系统来完成的,而不再是耳朵的功能了。

  五、正确佩戴助听器

  初步带助听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先在家里这样安静的环境下带,一天带两三个小时,每天佩带的时间逐步增加,大约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全天佩带。之后就可以去大街上等一些嘈杂的地方佩带就没有问题了,佩带助听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最好是天天佩带,一方面解决您的听觉困难,言语分辨不清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的残余听力,免受过大声音的刺激;第三方面就是可以长时间刺激大脑神经,恢复大脑对某些频率声音的记忆功能,提高分辨率。有利而无害!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懂得保护自己的耳朵,并学会正确的自护方法

  2、知道3月3日是爱耳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声音。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道耳朵的作用,懂得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讨论法;声音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请幼儿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儿看不见。

  2、幼儿猜出后,请幼儿摸摸小耳朵。

  从猜谜进入活动,使幼儿能够简单感知耳朵。

  二、讨论耳朵的作用。

  1、介绍耳朵的作用:小朋友你们知道耳朵是用来干吗的吗?

  2、请幼儿讲感受,知道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听出不同的声音。

  3、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辨。

  4、请幼儿闭上眼睛,请本班阿姨说一句话,让幼儿猜测,再次体会耳朵能听见声音。

  5、教师小结: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听见不同的声音。

  先用耳朵去听音乐,然后用双手捂住耳朵,感受一下能否听到声音。

  从闭眼倾听、分辨的活动中感知、体验耳朵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

  三、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1、师:耳朵对我们重不重要?

  2、耳朵真的很重要,那我们在生活中要怎样去保护自己的耳朵呢?

  3、我们要怎么样保护耳朵呢?

  4、根据幼儿讲述的进行小结。

  (1)防药物中毒。乱吃药可能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数量和时间服用,千万别多吃乱吃。

  (2)防噪声。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不听耳机。

  (3)防进水。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

  (4)防揪打。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

  (5)不挖耳。不用手、其它东西挖耳朵,更不能往耳里塞放异物。

  (6)不戴耳环。

  (7)了解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增强保护耳朵的意识。

  讲讲自己保护耳朵的方法,或者是自己知道的方法。

  学习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4

  班会主题:

  珍爱听力,健康成长

  活动目的:

  为有效开展聋儿预防工作,减少耳聋发生,通过爱耳班会活动,使学生知道爱耳的重要性,掌握爱护耳朵的一些知识,唤起学生的防聋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活动准备:

  学生查找历次我国爱耳日的主题内容及了解相关的爱耳知识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情

  (播放音乐,令学生陶醉在悠扬的乐声中)

  主持人: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是啊,悠扬的乐声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如果耳朵失聪了,那又会是怎样呢?(指名回答)

  二、珍爱听力知识抢答

  主持人:耳朵是语言交际、音乐欣赏所不可缺少的"接收器"。2007年3月3日是第八次全国爱耳日,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004万、言语残疾人127万,这是一个数量众多、困难突出的社会群体,听力损伤与耳聋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听力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发育与成长。我们青少年一定要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问题1:“爱耳日”为几月几日?(3月3日)

  问题2:我国爱耳日活动从哪一年开始?(2000年)

  问题3:为什么要设立爱耳日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的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问题4:今年3月3日为第几个“爱耳日”?

  三、珍爱听力知识园

  主持人:目前,我国听力语言障碍人数高达2057万,北京现有听力语言残疾人达20多万,而这一数字,正在以每年2万至4万的速度递增。在这些存在听力障碍的人当中,因为不在意保护而造成后天失聪的占80%以上。专家表示,耳部及听力受伤害的群体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耳方式都会对脆弱的耳朵产生伤害,如果不注意用耳健康,那么您将遭遇名副其实的“无声”。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谁通过查资料,知道耳的预防保健知识?

  1、耳不妄听不同的声音或语言对大脑是一种刺激。因此,不听对健康不利的东西,且音量要适宜。听广播也要有选择地听。

  2、耳勿久听如久听噪音可发生噪音性耳聋。强烈的声音对听力损害更大,可闭口掩耳避免之。听时间久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听力疲劳,如有时开长会,中间不休息,效果就会降低。

  3、叩鸣天鼓静坐闭目养神,用双手心紧贴两耳孔,五指贴耳后脑部,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叩后脑部24次,然后快速将双手掌离开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此运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强志、聪耳明目等作用,可防耳病。

  4、耳常按摩用双手按、揉摩两耳廓,再牵拉两耳廓,以其发热发红为度,反复进行多次。可在鸣天鼓后进行。

  5、防药损耳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毒素和氯霉素等,可引起药物性耳聋,尽量不用或少用。

  6、切忌挖耳欲话说:“耳不掏不聋”是有一定道理的。耳痒用火柴棒、头发夹和毛线针等硬物挖耳道,可引起耳道损伤发炎化脓,应当禁止。耳痒可用酒精棉签洗擦,耳痒可用酒精棉签洗擦,必要时可就医耳科检查处理。

  主持人:其实,要保护您的耳朵,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让自己更聪一点,不算太难,注意、呵护有关耳朵的细节,就一定会让你拥有一对健康的耳朵,享有健康的听力。说说你以后会怎样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

  1、避免长时间待在太嘈杂的地方,如歌厅、迪厅、演艺酒吧。

  2.在高噪声的环境下工作,要配戴适当的护耳罩及耳塞。

  3.耳朵发炎或耳鸣,要立刻看医生。

  4.用耳机听CD、MP3等时,不要把音量调得太高,时间别太长。

  5.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

  6.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游泳时要用防水耳塞。

  主持人:珍爱听力,快乐成长。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耳朵的保健。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耳朵很重要,帮助他们树立保护耳朵的观念。

  2、让幼儿通过辨别行为对错,了解保护耳朵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的录音,如下雨声、切菜声、火车鸣笛声等。

  2、每名幼儿一套彩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谜语导入:“左边一座山,右边一座山,用手摸得着,用眼看不见。”(耳朵)

  2、玩游戏“声音聚会”。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3、教师:“你们的耳朵真能干。那么,你们有哪些保护耳朵的办法呢?”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1、“长时间听大音量的音乐,我们的耳朵就会变得不那么灵敏。”

  2、“很大的声音容易损伤人耳朵里面的耳膜,可能导致以后听不见声音。”

  3、“往耳朵塞东西很可能取不出来,非常危险。”

  4、“耳朵是娇嫩的器官,挖耳朵的工具不容易控制,稍不留意就会让耳朵受伤。”

  5、“冬天天气寒冷,我们可以用围巾或者专门的护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被冻伤。”

  6、“耳朵进水是个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洗澡、洗头和游泳的时候都要小心,如果耳朵进水,可以偏着头用手掌使劲压住耳朵再松开,这样把耳朵里的水引出来。”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爱耳日

  2、孩子为什么会聋?

  3、怎样防治?

  教学重点:

  人的耳朵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学难点:

  预防耳聋

  教学过程:

  一、爱耳日

  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的“爱耳日”,其目的是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的发生,加强耳病的'防治,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口的整体素质。

  二、为什么会耳聋

  孩子为什么会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有后天的。有由于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等原因致聋而药物中毒又是危害最大的。在每年新增的3万多名聋儿中,大约有一半是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一个健康的孩子因为在发烧或其他疾病中打了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病好之后却发现孩子耳朵听力下降了,做父母的'真是追悔莫及。

  三、耳朵的组成

  人的耳朵由哪几部分组成?

  1.人有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2.外耳、中耳具有集音、传音、扩音作用;

  3.内耳具有位置觉、平衡觉和感音作用。

  四、耳聋能遗传吗?

  先天聋的发病率约占我国聋人的50%,而遗传聋约占先天聋的85%,其大多数为常染色体稳性遗传。具有关文献报道,在正常群体中,近亲结婚率仅为2‰为近亲结婚。可见近亲结婚是并发遗传聋的主要因素。

  五、预防耳聋

  先天遗传聋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做到:

  (1)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

  (2)两名先天遗传聋人之间不应结婚,如各种原因非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绝育。

  (3)先天遗传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

  (4)如果先天遗传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聋儿,绝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史。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听听、玩玩、画画中了解耳朵的功能,学习保护耳朵的方法。

  2、知道“爱耳日”的涵义,学做一名爱耳宣传员。

  活动准备:

  请保健老师进课堂、音乐、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2、为什么要把保护耳朵特别设立一天呢?

  3、交流:耳朵有什么作用?如果耳朵听不见我们会怎么办?

  4、小结:耳朵是我们身体重要的器官,我们身边的所以声音都是依靠耳朵的听觉来完成的。

  二、耳朵的秘密

  1、听保健老师介绍耳朵的构造。

  2、讨论:我们怎么样来保护耳朵?

  3、小结:我们不能把脏东西塞入耳朵,也不能大声吵闹,很大的声音耳朵听了会不舒服的。

  4、设疑:什么时候耳朵会听不到声音?

  三、游戏体验:

  1、游戏1:这是谁的声音?

  请全部幼儿蒙上眼睛,然后请其中一个幼儿说一句话,其他幼儿猜猜刚才说话的是谁?

  2、游戏2:好听的声音:

  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幼儿说说,学学动物的声音。

  3、游戏3:我说你听

  两个幼儿距离一米远,其中一个幼儿拿起纸质的“话筒”轻轻的讲一句话,另外一个用小耳朵听出同伴讲的内容。

  4、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声音,我们只要安静地倾听就能发现和感受。

  四、表达表现

  1、保护耳朵很重要,我们把保护耳朵的方法画下来,告诉弟弟妹妹。

  2、幼儿自由绘画:保护耳朵

  3、把保护耳图画送给弟弟妹妹,并介绍保护耳朵的方法。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8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可以听声音,懂得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关于耳朵为什么能听音的科学视频;

  2、耳朵的结构图;

  3、各种声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画“3(反着)3”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看图,像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

  2、师:你们知道吗,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天就是3月3日,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要来上一节班会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认识我们的耳朵。

  二、活动

  1、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讨论交流:

  (1)耳朵有什么作用?

  A:耳朵可以听声音。

  B:耳朵是用来听话的。

  C:耳朵可以听故事。

  D:耳朵可以听音乐。

  E:眼镜是架在耳朵上的。

  (2)我们没有了耳朵会怎么样?(学生回答)

  2、认识耳朵的结构。

  师:同学们,耳朵为什么能帮助我们听到声音呢?我们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

  (播放关于耳朵的科学视频)

  师:谁听明白了?(让学生复述)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1)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可以使我们听故事、听声音......

  说明我们的耳朵很有用,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耳朵呢?

  (2)讨论交流:

  A:不能对着耳朵大叫。

  B:不能往耳朵里塞东西。

  C:洗澡时不能把水弄到耳朵里。

  D:听到很响的声音要捂住耳朵……

  (3)师生共同小结:

  不随便挖耳朵;

  不随便往耳朵里塞东西;

  不对着耳朵大声喊叫或说话;

  听到很响的声音人要走开或张大嘴巴;

  当有水进入耳朵时,请大人用棉球把耳朵擦干净;如果左耳进水就抬起右腿,把头偏向左侧,用手拍右耳,使水从左耳流出来。

  (4)师:如果不保护耳朵,耳朵会怎么样呢?

  A:耳朵会受伤

  B:耳朵会听不见声音

  C:耳朵会聋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补充介绍:如果不保护耳朵就可能会使耳朵的内部一些部位受伤,耳膜如果破了就会听不见声音。

  5、游戏“看谁耳朵灵”

  (1)师:“小朋友们真棒,知道了耳朵的作用,懂得了要保护耳朵。现在老师想试一试你们的耳朵灵不灵!”

  师:“灵!”

  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游戏‘看谁耳朵灵’”

  (2)游戏。(播放声音,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三、总结

  1、交流收获:通过今天的班会课,你有哪些收获?(生回答)

  2、师: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的耳朵。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耳朵的功能,知道耳朵的基本特点,增强保护耳朵的意识。

  2、了解噪音,纠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棉花。

  2、有关静音标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动听的儿童歌曲、各种动物叫声:你听到了什么?感觉怎样?

  师小结:耳朵如同收音机一样,它能让我们听到世界上一切美妙的声音。

  2、在耳朵内塞上棉花再听:你听到了什么?

  师:塞上棉花就好像我们的耳朵受到了伤害,它就听不到刚才那动听的歌声、动物叫声,也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如果这样,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不便呢?

  3、揭题:保护眼睛

  二、了解噪音

  1、哪些事情会伤害耳朵呢?(自行用硬物挖耳朵、噪音……)

  2、播放事先录制的噪音:你听到了什么?感觉怎样?

  你还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是怎么来的?

  师:这就是噪音。如果我们长时间地处于这种环境中,会怎么样呢?

  三、认识静音标志

  1、逐一出示P7的三个标志,分别说说有什么作用,它应该出现在哪里。

  2、你还看到过什么其他类似的标志吗?

  小组活动:画画、写写、说说。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四、争当“噪音控制员”

  师:仅仅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地方挂上标志就行了吗?

  倡议:减少噪音,从我做起,争当噪音控制员。

  1、小组讨论,制订噪音控制员行动计划。

  2、展示计划,全班评议,评选出“小小噪音控制员”。

  五、课堂小结,完成判断题。

  六、课后延伸:

  “噪音控制员”在行动。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活动准备:

  会发声音的小乐器、课件《机灵的耳朵》。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

  1、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

  2、听一听有些什么声音?

  3、你是怎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师播放课件《机灵的耳朵》,幼儿倾听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喇叭声、歌声、铃铛声、说话声等。

  2、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游戏:谁的耳朵灵

  1、请幼儿用头饰蒙住眼睛,老师在他们的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敲响一种乐器,请他们用手指出声音从哪里来。

  2、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四、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1、请幼儿捂住耳朵,老师轻声说话,体验听不见的不方便。

  2、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3、小结:不能在教室里大喊大叫,不要乱挖耳朵,也不能往耳朵里塞东西,听到很响的声音要张大嘴巴。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保护好耳朵,让它变的更机灵好吗!”

  五、爱耳日

  为了让大家重视耳朵,我国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大家要记住,每年的3月3日及是“爱耳日”。

【小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爱耳日小班优秀教案02-21

小班爱耳日活动优秀教案02-21

小班爱耳日主题活动优秀教案02-21

小班健康全国爱耳日教案(通用5篇)02-23

小班爱耳日主题活动教案02-21

全国爱耳日教案(精选5篇)02-21

幼儿园全国爱耳日教案02-23

小班爱耳日教案(精选9篇)02-21

幼儿园爱耳日优秀教案02-22

爱耳日幼儿园优秀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