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18 12:26:31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

  一、科学普及概论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社会职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视其内在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信息中含有的四个不同层次(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中,占据最高层次的智能,才是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具活性的重要素质。而这对身处不同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通用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1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指依托教学科研院所、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各类文化场馆建立并自主运作的以社会科学普及为主要任务的兼具载体功能的实体机构。因其在社会科学普及的内容、载体、方式创新上绩效显著,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已成为当前经常性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重要工作载体。

  一、我市社科基地发展现状及总体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34家社科基地,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26家。红色名人场馆类有7家、图书馆类7家、教育类3家、非遗类2家、其他类7家。其中,中国常德诗墙20XX年、20XX年被评为优秀省级基地。截止目前,除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建立基地,其他13个县(区、市)都已建立社科普及基地。自20XX年创建社科普及基地以来,各基地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根据各自场馆特点,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力大,群众受益广,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注重建章立制,基地发展不断规范。自20XX年,省、市社科联注重社科普及基地创建工作,出台下发《湖南省社科普及条例》《常德市社科普及基地创建管理办法》,对属地的社科普及基地进行日常管理,掌握其社科普及动态信息,督促其建立活动台账,做好相关图文资料的存档,指导其做好年度计划和总结。为了鼓励科普基地创造性开展工作,参照省里的办法,市社科联分别拿出部分资助经费来扶持奖励基地社科普及活动,对新建基地给予1万元创建经费,对满三年的科普基地进行考核评估,评定优秀、合格等次,分别给予1万元、5千元扶持经费。通过资助经费的扶持奖励,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各基地的主观能动性,对基地的社科普及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注重打造品牌,基地特色不断呈现。近年来,市社科联高度重视社科普及工作,重点打造了社科普及主题活动月等特色科普活动。各社科普及基地依托场馆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围绕每年的主题,进行周密的工作部署,组织开展了系统主题社科普及活动多达1100场次,受众人数达到240多万人次,人群辐射范围广,社会反响较好。如丁玲纪念馆、翦伯赞故居等历史名人纪念馆,通过举办“左联发展历程巡展”、“星火燎源—桃源县早期革命运动及革命历史人物”等红色展览,弘扬了名人精神,传承了红色历史,让人民大众广受教育;东方红博物馆主办的“百年风华,千秋伟业”中共党史特展,直观而生动地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呈现在党员干部面前;林伯渠故居纪念馆借助市委党校、县委党校师资优势,先后开设《林老的三次正确选择》《弘扬林老精神 推进“两学一做”》等精品党课,开讲近100余场,听众近1万余人次,其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广大参与者的好评;昕玲香舍在常德高职院、武陵区第一小学、老西门等地,进行香文化知识普及和推广,让中小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中华传统香文化所带来的魅力等等。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真正发挥了哲学社会科学“启迪心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为我市人民的人文素养提升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三)注重创新工作,基地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各社科普及基地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科普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科普经验。他们结合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社科普及工作的要求,集思广益,开拓创新,通过创办微宣讲视频号、特色展览“六进”活动、网络有奖答题、平台交流、学术讲座、读书沙龙等创新形式,吸引了本土很多观众听众参与,社科基地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强。比如,20XX年5月的社科普及活动月期间,市社科联集中各基地资源,以常德本土文化为主线,将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做成展板在线上线下进行展示和有奖答题,先后在步行街、大小河街、丁玲公园、各中小学、各乡镇进行巡回展出,内容通俗易懂,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还比如,20XX年,我们围绕省社科联组织的建党百年红色元素的视频征集活动,要求各红色基地挖掘自身素材招拍摄视频,结果有4部作品获得省级优秀奖,而且2部作品多次在省级大型活动中作为开场宣传片播放,引起了业内外巨大的反响。各社科普及基地在社科联的组织下,加强科普读物的编撰,20XX年至20XX年,市紫菱图书馆推荐的《阅读日志》、林伯渠纪念馆尹德立编写的《风云林伯渠》、桃花源国防教育基地推荐的《国防知识普及读本》共14部优秀社科普及读物在全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推荐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奖作品之多,位居全省首列。20XX年诗墙推荐的《“常德诗墙上的共产党员”系列音频》作品榜上有名,是14个市州唯一获奖作品。

  二、社科普及基地存在的问题

  社科普及基地,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播社会科学知识,打造人民群众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群众人文素养的紧迫性任务。自社科普及基地创建以来,也确实还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

  (一)社科知识覆盖面广,意识形态标准难把握。各基地负责人、科普专干很少有机会参加意识形态工作的培训,对政策不了解,导致对场馆馆内收藏的书籍、展陈物品和解说词把关不严,存在意识形态问题。以幼儿高专人文图书馆为代表的部分基地,收录的一些书籍、藏品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或著作者身份变迁,导致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或已经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甚至出现与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情况。以展示、旅游场馆为主的部分基地在解说词上下的功夫不够,在现场解说时出现用词不准、含糊不清等情况。如常德市规划展示馆、王家厂暴动陈列馆、桃源工艺术博物馆等部分基地解说词仅本部门自行审核,并未按照规定呈上级部门审批。以开展宣讲、教育、培训、知识普及活动为主的部分基地在举办活动时未能按照正常流程将活动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尤其是在开展讲座活动时对宣讲人未做详细考察,如专家、讲师的身份背景、宣讲内容等把控不严,在活动过程中有可能传播不当言论,应引起重视。

  (二)管理机制不够科学,科普激励奖励难落实。一是法规条例覆盖不到位。20XX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颁布后,有力有效地指导各市州创建了科普基地,但如何管理、如何运行、如何保障等内容已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亟待修订完善。常德市只有社科联出台了一个《常德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创建和考核评估管理办法》,市级有法律效能的科普法规一个都没有,包括基地管理、科普宣传等科普实施都只能按照省社科普及条例执行。二是政府支持奖励未跟上。科普基地管理没有统一纳入政府科学管理规划,更没有经费保障支持,靠社科联很少的业务经费难以推动科普活动的繁荣。三是基地主管单位对科普重视不够。除有实际编制和财政经费保障的专属事业单位运行的科普基地,如丁玲纪念馆、帅孟奇故居等名人纪念场馆外,其他基地主要靠自己的情怀、社会责任感及所属主管单位主要领导的兴趣来推动科普活动的开展,系统规划、运营、创新等缺乏可持续性。

  (三)工作力量稍显薄弱,科普活动质量难提高。一是市社科联科普部有编无实。目前,市核定的市社科联编制里,只有办公室和学会部两个正科级部室,科普部虽可以挂牌,但无实际编配,只能抽调学会部人员兼职科普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规划统筹、指导服务等。二是各科普基地专职人员普遍不足。除了丁玲纪念馆等少数几个名人场馆是有事业编制的,力量相对充足以外,其他非专门场馆都基本上是兼职,即便有的基地请了专职解说等人员,但由于待遇条件有限,经常走马灯似的更换,所以各基地无论是管理人员、专职解说员,还是宣传报道员方面都相对缺乏,有的是一兼多职,比如溪上美术馆、安乡地方文化博物馆、津市市红色收藏展览馆、昕玲香舍等,馆长即是负责人,也是科普解说员和宣传员,所以科普效益的发挥全靠负责同志的公益情怀。三是科普基地专兼职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如临澧县林伯渠故居纪念馆、澧县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右岸文化艺术中心等基地由于临聘人员多,更换勤,没有进行很好地综合素质培训,科普能力相对不足,有的解说员谈谈本馆的人物历史还勉强,但要他把本土文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宣传就十分困难了。

  (四)社会重视严重不足,社科普及力度难突破。一是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多公民无暇顾及科普。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在解决温饱小康,工作重心自然放在赚钱养家上,社会科学对他们来说显得比较遥远,所以科普基地建设得再好,他们也没有时间学习参观。从20XX年东方红博物馆接待的300多个团队近2万参观者来看,多为行政事业单位和学校团体,少有普通群众。二是关心关注社科普及工作的志愿者偏少,科普宣传难以形成气候。虽然我们勉强成立了社科志愿队伍,但多数都是学会、基地的工作人员,即便他们有些情怀,但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需要时也难以做到调度即用。社会上主动志愿加入的人员太少,也没有形成群体和气候,组织社科普及宣传社会影响力也小。三是媒体宣传力度太小,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人们认识不够。实际上市社科联每年组织的科普活动不少,各科普基地也都在举办一定规模的科普活动,但因为缺乏宣传意识、缺乏与各媒体的沟通、缺乏基本的宣传手段、缺乏宣传经费,所以很多好的创意科普活动也只是局部显摆,难以走入更大舞台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

  三、社科普及基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引导,守护意识形态阵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所有基地人员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在思想上、认识上和行动上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守护好主阵地,责无旁贷承担起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市社科联、各基地上级主管部门、县、市(区)宣传部门都要对各基地负责人员和专职解说人员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培训,严格把好意识形态内容审批关,重点突出论坛讲座、学术报告、外请专家、报刊杂志等的审批,把意识形态内容进行“过滤”,将意识形态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评比激励机制。根据《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制定出台《常德市社会科学普及实施细则》;制定《常德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发展纲要》;按照《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常德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创建和考核评估管理办法》等,力求从顶层设计开始完善。要健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力求加强年度规划的审核把关,每个基地每年都必须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督促通过创新形式和内容来展现各科普基地的作用和特色;力求通过评比奖励来激励工作热情,每年通过评比表彰优秀社科基地,在重大场合颁奖宣传,来激励他们争先创优。

  (三)加强人才培训,提升基地建管能力。市社科联每年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科普基地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能力。要充分利用创建评估的时机面对面进行基本常识的引导和培训,让管理者知晓科普基地的职责和使命;要充分利用每年社科普及活动月启动式的机会,让每个基地负责人了解如何组织大型科普活动,如何加强科普宣传;要充分利用观摩交流的机会,带领所有基地负责同志向那些特色鲜明、善于创新、成效明显、影响广泛的基地学习,结合自身特点加强科普基地的全面建设和提升;要充分利用集中培训或专业比赛的机会,通过外请专家进行专业培训,集中比赛查找差距等办法,加强基地负责人和专职解说人员的素质提升。

  (四)加强经费保障,激发基地科普效能。基地运行好不好,经费保障少不了。要申请政府加大资金投量,按照平均每个公民每年0.5元的标准全市200-300万元的科普经费标准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保障社科普及工作运行;要协调科普基地主管部门给予资金倾斜,在正能量的科普宣传上加大预算力度,确保科普活动有效开展;市社科联每年加强科普创新案例的评比奖励,鼓励那些创新性影响力大的科普活动,不断通过这些活动来提升我市人文素养;另外,还将科普基地负责人或专职解说宣传人员的表现与个人进步、职称评定、奖励奖金等挂钩,确保科普出成效,人才得重用。

  (五)加强社会科学普及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要根据《中共常德市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方案》文件中规定的有关科普工作的要求,打造一支专业性、公益性、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各市县(区)宣传部门和社科联要建立社科普及的专门机构,各社科普及基地要建立专业性的科普人才队伍,选拔培养品德好、专业精、水平高的科普专业人员从事社科普及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重视以科普课题立项、科普成果评奖、科普能力提升等方式加强培训工作,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要加强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者队伍建设,构建遍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兼职普及人才网络,建立健全社会科学普及志愿者档案,并将其纳入全省文明创建志愿者队伍管理体系,实施参与公益社会科学普及激励奖励政策。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普工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实行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市的科普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普网络基本形成,科普基地逐步建立,科技知识广泛传播,科学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教育逐步普及,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日益紧密,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但也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最近我们进行了认真调研。总体来看,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农民的科技意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份科普网络和科普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

  一、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科普工作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经调研,我们认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基础设施、机构、手段等,都有较大改善的提高。形成了一支开展科普工作的基层骨干队伍。镇、行政村均安排有专(兼)职的`科普人员。同时还设有一定的科普经费,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部份还配有用于科普宣传的画廊、橱窗、黑板报、活动室、“三农”服务网等基础设施。

  2、科普宣传因地制宜。

  各地都能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如:八步区莲塘镇、贺街镇,根据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成立了蔬菜、养猪等专业协会,引导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时销对路的农产品投放广东市场。富川县莲山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猪-气-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培训。市直各专业局结合地方特点,每年都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特色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3、“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

  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昭平县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主产区,也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县涉农部门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向茶叶产业化发展。先后引进了“福云六号”等一批新品种及相关种植技术,建立了有机茶种植试点示范基地,逐步引导茶农向有机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档次和质量。目前茶叶生产已发展壮大成规模产业。

  二、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不足和问题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紧进行,农村科普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城区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1、科普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是科普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我市部份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普宣传栏、图书室等一些基本宣传设施不完善,不健全。给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是部分行政村对开展科普工作不够重视,使得这项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状态。

  三是科普工作对象也不平衡。我市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就剩下老人和儿童,文化层次与年龄结构不平衡,往往不太重视对他们的科普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科普宣传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在宣传内容上,普及实用技术方面的宣传较多,而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宣传较为薄弱,致使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赌博等不文明生活方式还偶有存在。在科普宣传方式上,各村一般是以出黑板报、宣传画廊、挂图、拉横幅等传统的宣传方法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缺少新颖有效、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

  3、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够重视,对身边各类农加工企业和种植、养殖场所的典型示范、宣传教育作用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建议和设想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贯彻科教兴农战略,立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参与;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强化科普宣传,营造科普氛围;整合区域资源,延伸工作网络;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工作亮点;抓好科普下乡活动,实行镇村连动;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

  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配合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建议镇、村要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普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2、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协会,延伸辐射科普组织网络

  一是抓好组织网络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科普网络;

  二是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专家大院)建设。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壮大科普工作者队伍。以人为本,极大地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提升科技工作者素质。对农村基层科普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再培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逐步掌握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开展农村科普工作。

  3、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一是多方筹措科普经费。做到财政有科普专项经费预算,同时要建立镇、村为主、社会捐助、单位自筹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捐助,鼓励社会团体和其它企事业单位投资科普事业,为科普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二是抓好硬件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农村常设性的科普宣传教育设施,如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等。添置一些现代化的科普宣传教育设备,形成一批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定期更新的科普宣传阵地。

  三是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普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示范效果明显,集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科普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3

  一、实践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七家部委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在纪念建团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积极响应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的“五点希望”。本次社会实践将“实践育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社会实践过程之中,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在实践中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加强青马工程学员理论修养,培养青马工程学论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以达到真正培养学员实践成才的目的。以迎全运、迎校庆为契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沈城边区基层,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自觉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培养工程基地的建设能帮助学员更好地将大学里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帮助学员形成良好的以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习惯,提高学员品德修养,帮助大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考察民情,帮助地方发展,加强学校机构与地方的联系。在宣传东北大学的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实现个人价值。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检验知识、丰富阅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我们也借此机会,扎实开展骨干挂职实践、新农村建设、社会对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退休老人)的福利政策等方面的考察活动,将最现实和最实际的经验成果带回学校。

  二、调研基地基本情况

  所赴实践地为xx市xx区,该区是xx市政府所在地,也是xx市行政、金融、文化、商业中心,且距仅1小时车程,距东北大学约2小时车程,交通极为便捷,适于作为东北大学资土学院青马培训基地的选址。同时,xx市毗邻,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明创建、教育体育等方面均收到影响,而能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响应的问题也会制约进一步发展。因此,为构建大和谐社会、为支持全运会在沈的胜利召开、为青马学员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社会现状和亲身积累社会经验,青马培训基地建设尤为重要。

  本次实践活动,将基于对资土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培训基地的创建,提升青马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对xx市xx区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留守儿童的教育安置、老人退休年龄延后等热点问题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当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献计献策。xx社区地处xx区新华大街以东、新城路以北,占地156000平方米,拥有居民5187人。多年来,xx社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稳定落实各项工作,在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未成年人成长和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发展方面,构建了未成年人“3+1”教育网络体系,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拥有了自己的特色,成为街道、市区典范社区。

  三、实践成果

  1、 携手基地,共筑青马。

  青马工程培训基地建设作为此次社会实践最重要的环节,从筹备开始就受到了学校以及学院老师的支持与肯定。青年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培养工程基地的建设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将大学里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通过这种扎根社区的基地建设的做法,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帮助地方发展,加强学校机构与地方的联系。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地与社区工作人员讲述青马工程培训的目的及建立基地的作用,使他们更加了解了未来我们需要如何结合社区建设以及培训学员这两方面来开展活动。这种长效的挂职培训模式,是对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训的重视,也是对青马工程培训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青马骨干更好的深入基层挂职锻炼,服务地方拓展渠道,建立机制和体系。

  在未来的实际培训中,我们能够通过培训基地这样一个平台,很好地宣传东北大学,同时展示东大人的风采,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实现个人价值。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检验知识、丰富阅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我们也借此机会,扎实开展骨干挂职实践、新农村建设、社会对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退休老人)的福利政策等方面的考察活动,将最现实和最实际的经验成果带回学校。

  2、 青春奉献,关注成长

  经与社区负责人商议,我团队开展以“留守儿童帮扶”、“激发兴趣,培养未来创新之星兴趣拓展”、“关爱心灵,指导成长”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兴趣,提升孩子素质能力水平同时开展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更加全方位地理解他们的情况。下午4时我们与社区负责人商议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制定长期帮扶计划,形成“青马工程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计划”。

  在本次活动中,我实践团扎根于基层,与该社区留守儿童建立长期支援活动联系,并基于关爱农民工子弟要从心灵出发的宗旨,开展了以留守儿童为主体集学习娱乐心理交流为一体的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时间也达到了普及科普知识传达人文关怀的目的。我们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充当了他们的老师也充当了他们的哥哥甚至玩伴,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留守儿童的苦处。毕竟虽深处大城市,但他们却不能体会到家庭的快乐和富裕的物质生活。“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是我们此行最难以忘怀的一句话,在这个“拼爹”的时代,这句孩子口吻的甚至还略带稚嫩的话显得如此纯净。别人看到可能是他们贫困的生活现状,但我们从这句话看到的应该是他们色彩缤纷的未来!这是一种稚气但更是一样志气!

  感同身受的同时,我们也对留守儿童生活中所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初步了解。如医疗保障不够健全——有病不能看、社会关爱援助不够到位——有学没钱上等等社会上普遍存在缺又一直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我们此行之后会竭尽我们所能在学校面向大众进行相关的义捐义卖并通过校团委向社会向政府呼吁引起他们对留守儿童生活相关问题的关注。

  3、 支部联谊,思政教育

  基地建设需要组织,党支部建立沟通就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式。为此,我们与xx社区党支部也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机制。而青马培训也是为了党培养后备力量的工程,可以拓展青年思维深度和全方位的马克思教育。通过与社区党支部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培养一批永远更党走的青年干部。

  两方面的党支部在工作中互相交流,活动中互相支持配合,双向努力进步,互通有无。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互相的了解,形成一个党支部在校园和社区的合力,增强党员对社会的回馈效果与对社会人们的影响力。同时,也为青马工程在思想上的培训奠定了基础。

  4、 激励奋进,学习先进

  通过与党支部的负责人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党支部建设的具体情况,将他们好的经验记录下来,同时杨书记还给我们提了三点建议。

  一、党员要不断的学习、增长知识,还要关注最新时事动态,了解同学们的动向,生活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党员要以一颗热情积极的心参与到党组织生活中。同时,杨书记突出强调了无特殊情况下要把党支部的事情放在个人事情前面,对党支部布置的工作要积极认真地完成,不消极、不拖拉、不推卸,融入到党组织生活中;

  三、提出了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为了保证党组织吸收更多优秀的学生党员,对发展预备党员的条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并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发展积极分子时也要认真谨慎。

  在接受了杨书记的建议后,我们也将在资土学院的党员建设特点与他们进行交流,如我们的“4+1体系”等好的管理模式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也得到了一些指正,更加有力于日后的学院的党支部建设,形成“思政,思源”课外建设。我们也与楼院党支部成员一起拜访了优秀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一是为他们送去温暖与爱心,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二是聆听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光辉的奋斗历程,感悟成长,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也明白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距,让我们有了努力的榜样。

  5、 调研经济,献计献策

  xx市xx区xx社区的建设在xx市社区建设中是很好的模板榜样,他在社区建设的方面均起到了带头作用。比如“3+1”模式的建立,网络化的管理制度。在实践中我们与社区的杨书记讨论了有关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社区人民生活水平及幸福指数,社区教育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话题。了解到xx社区在社区绿化、社区房屋修缮工作、社区各户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均作了很充分的准备。

  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入到社区以及x区周边了解xx市民对xx社区这种做法的看法。发现大多数市民是赞成这种真正为居民着想的做法的。杨书记也特别希望我们能够为社区的发展献计献策,经常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也能够了解最新的思想。同时,通过我们与社区双方的努力,能够提高团队科研调研的能力,为进一步拓展基地建设的规模和后续工作做好铺垫。

  四、青马调研分析

  1、理论之光

  以东北大学团校为主要依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等重要课题进行教育培训和研讨,着力增强团干部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本领,此次社会实践是完成理论学习之后的补充,在很大层面上推动了学员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与xx社区党委书记杨利女士沟通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加强理论上的学习的重要性,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所开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本身的理论水平相关联,加强大学生理论水平上的建设是做好青马工程的前提。

  2、贴近实际,融入生活。

  在实践中,我们把在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开展前后团员青年的成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理想信念、处事原则、团队精神、成长目标等),学习状况(学习风气、成绩优良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参与情况等),生活状况(寝室同学之间的和谐度、内务环境保持情况、自立能力等)等各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团员青年整体成长目标明确,个人和团队成长有科学的规划,团员青年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不断克服自身不良习惯,寝室内部关系和谐,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

  3、实践锻炼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是那种坐而论道的空谈家,而是革命事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无论在革命和建设的哪一个时期,做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按照时代的要求,勇敢地投身于革命的实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自觉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集体主义观念,反对个人主义,抵制利己主义;树立正确的功利观,正确处理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抵制实用主义;坚持正确的利益观,反对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金钱主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巨大的创新和发展潜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批优秀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不一定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加上他们年纪轻,思想框框少,具有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胆探索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毅力,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充满发展和创新潜力的群体。

  要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精髓,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且还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在复杂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和考验,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学习成果,检验世界观的正确与否。通过实践,熟悉社会,了解国情,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优秀青年干部成长的经验表明:实践是成才的最好课堂,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大课堂”这个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体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亲眼目睹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加深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刻苦成才、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4、人文培训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除了做好基本专业知识培训,思想理论方面的发展,还要注重人文教育,提升学员的人文品质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通过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我们看到了人真善美的一面,有留守儿童艰苦奋斗的无奈,有优秀教师孜孜不倦的身影,而做为大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是一群在中国发 展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也就 应当越来越 高了,但是如今的高校教育只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修养和培养,致使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修养不容乐观。该如何培育和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人 文素养呢?就个人的观点,我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努力学习人文知识 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 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但是随着时代 的进步,很多学生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化知识。作为现代大学生应当努 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应当刻 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 当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体魄。

  二、促使大学生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 人文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强的渗透力,不 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 人生 观、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多个方面。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 父母、言而有信、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主义公益性活动等,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大学生形 成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等具有重大意义。

  三、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能力只是人能够全面发展的条件,而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 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才是人能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所以,每一位大学生都应 主动地、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 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

  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 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 人文底蕴的合格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思想教育

  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除抓好“两课”理论教学这一主渠道外,还要大力发挥“大课堂”教育的作用,即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各级党团组织、学生处等组织机构的作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部门的工作与“邓小平理论课”、“两课”的教育结合起来,把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与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起来,就会使马克思主义的素质教育的力度加大,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使他们具备领袖的气质。

  而除了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应该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基地建设,加强大学生联系实践的本领,与课外优秀先进的思想课堂接触,扩大大学生的思政来源,真正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4

  为了解掌握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近期,市委办组织文秘人员赴农委蔬菜办及大村、长虹、赛力等蔬菜基地进行了调研,并组织部分蔬菜生产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有效缓解我市蔬菜供应不足现状,切实解决群众“买菜贵”的难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蔬菜配套专项奖扶资金从XX年的5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00万元,并计划三年新增各类保障性蔬菜基地3000亩,其中今年新增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亩,改造老基地200亩。从调研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推进速度较快。全年1200亩任务已落实到相关乡镇街道,新建基地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转,明确了投资主体,部分基地建设已完成大半。二是建设标准较高。全市1200亩基地,设施蔬菜基地占一半,其中复式二代棚占比达10%以上,河沥、西津、竹峰部分基地建设了现代化智能育种、育秧大棚。三是推进合力较强。初步形成了由市“菜篮子”办牵头,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投资主体,相关乡镇街道和村积极配合的推进合力。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市蔬菜基地发展在生产、流通、保障等环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入大。以设施大棚为例,新建1亩标准化普通钢架跨度棚(含农膜)需要1.5万元,复式二代棚需要4万元,而建设拥有自动化喷淋、温控及物联网监控系统的现代化智能蔬菜大棚则需要几十万元。一个基地以100亩的规模来计算,就需一次性投资几百万元。加上农用物资化肥、农膜、农药逐年涨价,若再购买机械,兴建水利、道路、冷库等配套设施,则需要更大的投入,对于一般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来说难以承受。

  二是用工难。蔬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和精耕细作型产业,用工是关键。目前我市农村多为年老体弱者留守,青壮年基本在外务工,可用劳动力较少。留守劳动力工资虽较低但因文化层次不高,技术难掌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一般青壮劳力工资高达80—100元每天,遇农忙时节价格更高,甚至出现无人可请的局面。同时,懂技术、有经验的农技人员严重匮乏,导致在品种布局、茬口安排、育苗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都存在问题。

  三是用地难。蔬菜规模化种植用地难,一方面,我市属典型山区县市,田地面积较少,适宜蔬菜生产的连片土地更少,且蔬菜种植最怕水患,而我市连片耕地基本都在沿河地带;另一方面,由于蔬菜种植投入较大,回报需时长,龙头企业和大户希望土地流转时间长,但部分农民惜地思想较重,不愿长时间流转。此外,各蔬菜基地建设中,除种植区外,保鲜库、晒场、农机具库房等附属设施需建设用地指标难获取情况普遍存在,亟待解决。

  四是销售难。我市蔬菜市场建设滞后,无一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市区大华、中心市场、河沥桥东、桥西农贸市场摊位资源紧张,费用较高,且均未设立保障性蔬菜基地直供摊位。目前蔬菜基地蔬菜销售主要有两种:一是菜贩子上门收购,二是大华市场外夜市批发(必须于每日6:30前撤出,否则只有贱卖)。据了解,我市蔬菜基地蔬菜流通环节大体为:菜农——批发商——二次批发商——菜贩(零售商)等三到四个环节,销售难不仅挫伤了菜农生产积极性,也推高了市场蔬菜价格。

  五是风险大。蔬菜种植受季节、天气影响较大,抗灾能力弱,尤其是大风、大雪、冰雹等恶劣天气和水患影响更大,露地蔬菜更甚,而与之对应的,农业保险对蔬菜种植目前仍然缺位,菜农收益难以保障。与此同时,各基地由于缺乏有效对接和统筹安排,蔬菜种植的品种、时间茬口往往重合,蔬菜生产经常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导致“菜贱伤农”。

  三、对策建议

  “菜篮子”工程事关民生,群众关注,鉴于我市基地面积缺口较大、建设任务较重、时间周期较长,建议市委、市政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单位和乡镇街道参加的领导组,统筹抓好 “篮菜子”规划布局、协调推进、项目整合等;二是制定“菜篮子”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菜篮子”基地建设、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科技服务、政策保险等各个环节的奖补政策,引导“菜篮子”有序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目标考核,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具体建议如下:

  1、关于基地建设奖补。目前,我市对新增集中连片100亩的露地蔬菜,奖励500元(民生400元+产业化100元),对新增集中连片100亩的钢架大棚基地(含复式二代棚和智能化大棚),奖励3000-4000元。露地蔬菜和普通钢架大棚奖励标准较周边不低,但考虑我市耕地现状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建议不提奖励标准,适当降低门槛,集中连片100亩降为50亩,对复式二代棚和智能化大棚,奖励标准适当提高到5000元和10000元,并设单户上限封顶。

  2、关于资金扶持。

  ①加强项目整合,将连片蔬菜基地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整合涉农尤其是小流域治理、高标准农田治理等项目资金,加强对连片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②加大融资支持,建立蔬菜基地建设贷款担保和贴息机制,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蔬菜基地建设。

  3、关于用地支持。

  ①借鉴铜陵做法,按每亩给予乡(镇、街道)村500元工作经费,调动乡村积极性,促进土地有序流转。

  ②积极探索蔬菜基地建设与农村土地复垦耕作层复耕项目相结合,实现复耕土地高效利用、蔬菜连片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多赢。

  ③调剂解决蔬菜基地保鲜库、晒场、农机具库房等附属设施建设用地指标问题。

  4、关于用工问题。

  ①加强宣传、引导、培训,鼓励农民就近转移为农业产业工人。

  ②借鉴我市企业用工相关扶持政策,在外来“务农工”子女入学、户口、住房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对外引进农业产业工人。

  5、关于生产指导。

  ①编制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实现错位发展。

  ②由“菜篮子”办牵头成立蔬菜产业行业协会,统筹协调指导全市蔬菜生产,加强产销动态监测与预警分析,适时发布价格和供求信息,科学引导生产经营活动。

  ③加强蔬菜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市、乡和基地村三级蔬菜技术服务体系,建立蔬菜生产技术人员与基地的对接帮扶制度,提高蔬菜服务能力及指导到位率。

  6、关于销售流通。

  ①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尽快规划建设一座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改造步伐,在农贸市场设置基地直销区域、直销摊位。

  ②鼓励蔬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在城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社区直销店,对在城区建店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或房租补贴。

  ③鼓励蔬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面向宁国城区市场,借鉴和县做法,对年销售市区生鲜蔬菜达一定规模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7、关于蔬菜保险。建议将蔬菜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大范畴统筹考虑,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与相关保险公司协调开展蔬菜生产农业保险试点,降低蔬菜生产风险。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5

  武汉市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科普助农行动”)是市科协和市财政局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联合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我市百万市民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成果,市科协科普部组织开展“科普助农行动”发展状况专题调研工作,旨在总结近年来实施“科普助农行动”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农民科学素质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实施新时期 “科普助农行动”提出建议对策。

  一、“科普助农行动”实施概况

  (一)实施方式和原则

  “科普助农行动”自2007年启动,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每年在全市评比、筛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科普示范单位、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藉以团结和凝聚广大基层科普组织,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助推我市都市农业发展。

  “科普助农行动”实施原则是:面向全市,统一标准;立足科普,注重公益;培育品牌,动态管理;奖补结合,追踪问效。坚持奖补标准和表彰对象的严格性。也就是说,科普助农行动项目不是扶贫项目,奖补对象一定是长期在农村开展科学普及的基层科普组织和个人的优秀代表,一定是对农民辐射带动效果明显的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奖补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截止20XX年,“科普助农行动”共安排武汉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600万元,全市累计奖补了232个科普助农先进单位和个人,其中,“科普助农行动”科普示范单位77个,奖补资金616万元;科普示范基地104个,奖补资金832万元;农村科普带头人51位,奖补资金25.5万元。科普示范单位和示范基地各奖补8万元,农村科普带头人各奖补0.5万元。(奖补对象数量及奖补资金情况详见表1)。

  在“科普助农行动”的引导带动下,各区结合实际,创新体制机制,纷纷开展富有特色的科普惠农活动。新洲区“百村万户”科普系列活动全面展开,打造了“科普小电影进村入户”、“科普文艺巡演进村入户”等精品项目。蔡甸区形成了创建全区科普示范街乡镇、示范村、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示范户等为基础的“七创”促“一创”的特色工作。黄陂区、东西湖区对辖区入选市科普助农行动项目库的基地(单位)给予奖励资助。江夏区财政每年投入20万资金对科普助推项目进行专项配套。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开展科普活动和购置科普专用资料和设备,以20XX年奖补对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为例,奖补对象用于科普活动费的资金占28%,科普专用资料和设备资金占60%,其他资金占 2%。

  (三)社会反响“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受到了普遍赞誉。

  1、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社会的关注。“科普助农行动”通过奖补先进单位和个人,在我市农村和广大农民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他们认为“科普助农行动”使自己学到了农业技能,增加了实际收入,转变了思想观念,对科技致富更有信心,充满希望。许多农民希望与科普助推示范单位、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对接,要求学技术、学经验。“科普助农行动”还引起了社会对农村科普的关注,带动社会力量对农村科普的支持和投入。在20XX年受奖补奖补的市科普助推示范基地中,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创办的科普示范基地有23个,占该类别表彰总数的100%,共吸纳社会资金2000万元投入支持农村科普工作。

  2、引起了各级科协和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认可和共鸣。“科普助农行动”定位符合科协组织的职能,与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得到全市科协系统的认同。各区、街道(乡镇)科协将实施“科普助农行动”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导,年底有考核,将其作为科协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工程和政府目标任务抓实抓好。

  3、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武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XX-20XX年)》(武政办〔20XX〕2号)明确提出要“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组织实施‘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计划’,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设施。” 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市科协全委会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多次对“科普助农行动”给予充分肯定。科普助农行动的成功经验和榜样作用,也为我市“科普助推行动计划”另一个子项目——科普助推幸福社区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施成效和经验

  (一)科普助推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是首次通过市级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直接奖励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个人,是我市农村科普工作和财政科技支农工作方面的创新,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加快农民科技致富步伐、完善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带动各地开展科普惠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1、“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促进了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科普助农行动”紧紧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增强了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据统计,20XX-20XX年,“科普助农行动”受奖补单位共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讲座2100余次,受益农民近90000人次。

  一是注重把推广实用技术与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有机结合。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中,许多受奖补的集体和个人把推广实用技术与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会员和农户订阅科技报刊、科普图书、科普光盘等资料,向农民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期间,开展科普宣传,发放科普资料,举办科普培训,在表彰对象的引领下,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加科普教育活动,增强了科技意识。以蔡甸区为例,近四年受奖补的集体和个人利用奖补资金,新建了80个农村科普宣传栏,购买科普图书50000余册,购买多媒体设备40多套,依托这些设施设备,受奖补对象共举办各类农技、科普讲座400多次,受众达到18000人次。

  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中,各区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增强农村持续发展能力。如东西湖区以科普带头人为主体,成立科普惠农报告团,宣扬创新创业、科学生产的思想理念。黄陂区、江夏区因地制宜举办科技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班,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大力培养本地农村实用人才。

  三是不断提高农民参与社会公益科普活动的自觉性。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中,表彰对象对开展社会公益性科普活动更加积极主动,也提高了农民自觉参与社会公益科普活动的热情。位于黄陂区的武汉汉平兴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20XX年被评为科普助推示范基地后,先后帮助周边12个村,建立了科普活动室。20XX年又投资500余万元,在姚家集街中心地区建立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综合科普培训基地,可同时培训1000余人。近年来,公司开展的科普活动,涵盖面达3个区县,22个街乡镇,110个村(社区),让3000多个农户和创业者从中受益。

  2、“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加快了农民科技致富的步伐。近四年来“科普助农行动”受奖补对象累计辐射带动农户10万多户,培育和推广农、林、牧、渔业等各类新品种、新技术160 项(次)。 “科普助农行动”借助科普示范这个支点,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是努力促进农民现代生产能力的提高。受奖补单位不断加强培训普及、示范推广,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蔡甸区农业机械协会充分发挥带动促进作用,努力提高本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机械化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机械化平均水平达到75.6%,农业机械作业人员有2万余人,总收入达3.05亿元。江夏区乌龙泉街生雷名优特产种养殖协会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引进名优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目前,该协会年养殖规模达到了1200余万斤鱼,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年均产柑橘60万斤,年纯收入超过3000余万元。20XX年协会会员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3.5万元,辐射带动乌龙泉街80%的养殖大户,发展名优特产养殖面积达3万余亩。

  二是积极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民科技致富。许多受奖补对象借助奖补资金和“科普助农行动”的影响,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特种种植、养殖业,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黄陂区木兰特种养殖技术协会在“科普助农行动”的带动下,探索出特种野猪产业发展之路。目前,该基地已发展野猪养殖户380户,年存出栏特种野猪可达7000余头,创年产值3500余万元,户平创收9万余元,其“满村盈”牌的野猪肉,除本省以外,已大量销往上海、广东等全国多个省市。蔡甸区侏儒街金鸡村围绕农民致富,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推广工作,打造了“金鸡寨”牌藜蒿、西甜瓜等特色产品,辐射带动区内10多个村发展瓜菜种植模式,形成了10多公里长的产业带。

  三是积极帮助农民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水平。许多受奖补对象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产品质量认证,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武汉市木兰小泉山肉牛养殖有限公司积极帮助广大农民提高肉牛养殖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其“小泉山”牌牛肉系列产品,继20XX年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XX年获得“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荣誉后,20XX年又获得“QS9000”的高级产品质量认证,目前,该公司创建的“湖北名牌”已进入到了省级主管部门的最后评定中。东西湖区黑冰特色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年接待参观、考察、学习的市民、农民和学生累计达3.8万余人次,已成为农民了解现代农业、学习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该基地有机农产品已获得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转换认证。

  3、“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完善了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科普助农行动”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科普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村科普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大幅提升了农村科普服务能力。

  一是激发了农村科普活力。“科普助农行动”以农村科普组织和个人为依托,搭建了财政支农、科普惠农的新平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使农村科普组织和个人倍受鼓舞。自20XX年来,以“科普助农行动”为抓手,市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8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基层从事科普资金短缺的难题。

  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科普培训。表彰对象拓展培训阵地、强化培训手段,加强师资建设,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科普培训活动,开创了我市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局面。以20XX-20XX年为例,表彰对象获奖后平均每年开展科技培训活动27次,比获奖前平均每年增加了近20次,平均每年受训人数达到1.5余万人次,比获奖前平均每年多培训近万人次。

  三是壮大了农村科普组织和队伍,提升了科普惠农服务手段。在“科普助农行动”的影响和带动下,各区积极把握机遇,以“培育发展、表彰激励、榜样示范、整体提升”为原则,采取培育典型建立科普助推项目库、跟踪指导服务等方式,推动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建设,使我市农村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科普“站、栏、员”覆盖率已达到100%。各区和街道(乡镇)还建立了科普讲师团、科普工作队等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普手段落后一直是制约农村科普发展的“瓶颈”。近几年,随着“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表彰对象的科普手段。四年来,市财政投入的奖补资金,约有1000万元用于购置电脑、打印机、投影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科普设备,以及科普图书、挂图和音像制品等资料,科普服务手段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明显改善。 实践证明,“科普助农行动”定位科学、成效显著,已成为引领农村科普发展的一面旗帜。各区以“科普助农行动”为龙头,统揽农村科普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科普惠农项目,形成了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局面。

  (二)“科普助农行动”的宝贵经验

  “科普助农行动”是我市推进科普工作项目管理的首创之举,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1、党政重视、密切合作,是“科普助农行动”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三农”工作的大局,在听取市科协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汇报时都要求要大力推进农村科普工作,这些为我们实施好“科普助农行动”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各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将实施“科普助农行动”摆在重要位置,纳入规划,听取汇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有力促进了“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同时,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中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科普助农行动”的组织、协调及跟踪服务等工作,保证了“科普助农行动”有序规范的实施,成为大联合大协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2、立足科普、面向农民,是“科普助农行动”成功实施的鲜明特色。“科普助农行动”通过科普手段为农民服务,注重科普成效,使广大农民在提高科学生产技能的同时,提高了科学生活水平,提升了科学素质。“科普助农行动”直接奖补到基层单位,激发了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广大农民成为科普的参与者与受益者,科普成效直接惠及“三农”。

  3、选准抓手、提升能力,是“科普惠农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举措。“科普助农行动”将科普示范单位(行政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作为三个抓手,充分发挥三类表彰对象在植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收到了实效。“科普助农行动”将奖补资金用于表彰对象购置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科普服务手段,提升了他们的科普服务能力,为农村科普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科普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壮大。

  4、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是“科普助农行动”成功实施的有效方式。“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是新时期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方式,“科普助农行动”通过在农民身边树立起一批鲜活的典型,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为广大农民树立了榜样,增强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意识,从而把学习科技知识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农民广泛受益。

  5、创新机制、严格管理,是“科普助农行动”成功实施的有力保障。“科普助农行动”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资金投入方式,是市财政采用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的成功探索。各级科协、财政部门在“科普助农行动”的实施过程中,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坚持专款专用,并实行报账制管理。在项目评审工作中,采用“二级公示,三级联动”的模式,保证了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接受基层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得到了各方面的赞许。

  三、存在不足和下步工作建议

  ﹙一﹚“科普助农行动”存在的不足

  1、“科普助农行动”实施范围与我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存在差距。自20XX年,“科普助农行动”表彰奖励了77个科普示范单位(行政村)和科普示范基地,平均每个新城区仅有12.8 个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辐射点,项目实施的覆盖面有待提高。

  2、“科普助农行动”创新手段与迎接科普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挑战存在差距。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宣传科普助推成果,规范实施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平台。同时,受奖补的对象亟待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努力推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网上流行起来。

  3、“科普助农行动”成果提炼与农村科普工作展现出来的创新活力存在差距。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在实施“科普助农行动”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提供了许多来源于实践、生动活泼的典型范例。这是我市科普事业的宝贵财富,亟需加以归纳提炼,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成果。

  4、“科普助农行动”惠农方式与加快转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新要求存在差距。“科普助农行动”通过奖补资金投入的方式,表彰奖励农村科普工作的优秀代表,在调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整合优质科普资源,提供技术项目服务,增强受奖补对象创新能力上仍有短板。

  5、“科普助农行动”协作程度与构建科普动员新机制存在差距。受奖补单位区域间的工作交流、技术合作、优势互补的共赢平台还未建立。有效整合科普助推都市农业项目和科普助推幸福社区项目资源,建立城乡科普互惠共赢新机制还有待探索。

  6、“科普助农行动”的追踪问效和监测评估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科普项目实施上,重申报、轻管理,重资金、轻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对策建议

  1、加大投入,扩大“科普助农行动”受益面。“科普助农行动”作为服务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有效措施,作为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举措,需要坚持发展,保障投入,要在规模上再上一个台阶。要明确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科普助农行动”专项资金增长机制,逐年增加奖补数量,扩大资金投入规模。

  在市级财政资金有力推动“科普助农行动”实施的基础上,各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要抓住市、区公民科学素质共建的契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加大各地财政资金的投入,配套实施本地的科普助推项目,扩大科普助推表彰对象示范带动覆盖面,形成规模效应。

  2、改进完善,强化“科普助农行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快科普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建立健全 “科普助农行动”网上平台,努力实现项目申报、审核、评估无纸化运作,为基层农村科普组织和农民获取“科普助农行动”项目资源提供快速、便捷、及时的服务。 注重提升“科普助农行动”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畅通各级科协与农村基层科普组织交流沟通的渠道,使基层科普组织准确把握“科普助农行动”推荐申报、考察评审和资金使用的要求和流程,确保“科普助农行动”顺利实施。

  保证“科普助农行动”的公平性、权威性和合理性。建立完善市、区两级“科普助农行动”评审专家库,实行对入库专家的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根据“三农”工作的新形势和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要求,适时调整“科普助农行动”评审标准和表彰类别。实行不定期考察、群众评议、材料审核相结合的评审方法,将平时工作的实绩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增加专家考察和群众评议的权重。在评审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加强跟踪问效,严格资金管理。市财政安排科普助推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方式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科普活动进行补助和奖励,为农村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其结果实行监督考核和追踪问效,执行科普项目资金报账制度,确保奖补资金专款专用。

  3、整合资源,发挥“科普助农行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集成历年来“科普助农行动”的项目和人才资源,建立农村科普人才库、科技创新成果库和科普示范资源库,着力开展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科普示范等活动,更好地将创新元素和科普资源引入农村。 完善科普助推的形式和手段,扩大工作成效。在坚持专项资金奖补的基础上,发挥科协组织智力优势,积极动员各级学(协)会、科研所、大专院校科协的科技资源,通过项目对接和技术合作的形式,为受奖补对象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

  探索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共建共享。建立城乡科普示范单位协作交流机制,加强农村科普助推示范单位、示范基地同城镇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项目共建,凝聚成合力更好地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6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XX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

  五是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组建营销公司,提高营销决策应变能力,建成同行业一流的企业形象设计,一流的产品形象设计。

  六是融入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历史文化底蕴。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广邀文人加工挖掘整理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活动。把人文茶尽快推出去,实现茶业的新跨越!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7

  一、农村科普工作基本情况

  几年来,在上级科协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市科协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践行“三服务一加强”职责,全力组织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为助力我市新农村经济建设,我们以农村科普为重点,切实发挥科协科普主力军作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一)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宣传效果明显

  进行科普宣传是科协工作的社会职责。为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市科协紧紧围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崇尚科学文明,摒弃生活陋习”等主题,充分利用各种科普资源,广泛开展各种科普宣传活动。连续多年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了“科技之冬”活动,为农民送技术、送项目、送信息。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依靠科学、发展经济”等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为使“送科技下乡”活动扩大规模和影响,我们还多次邀请省科技专家边疆行服务团到我市农村为种养殖专业户及农技协举办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和疑难咨询。几年来,共编印科普宣传资料和画册20万份,举办技术讲座70场次,受众人数达15万人次,增加了科普宣传力度和实效,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二)强化“农技协”科普生力军作用,增进农技协实力,促进农村科普和农技协稳步发展

  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农技协组织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上连市场,下连农户,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架起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以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性作用。为此我市科协始终把扶持发展农技协作为农村科普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进行组织管理和指导,提供市场导向信息,千方百计扶持其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有各类“农技协”25个,会员总数4000余人,专业涉及人参、葡萄、养猪、养鸡、中药材、食用菌等,协会举行的各类培训、技术讲座、技术示范和推广活动由于符合群众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已成为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带领农民群众闯市场、发展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三)加强科普示范基地(户)创建,为全面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科学普及目的在于应用。为使科普工作具体化、适用化和实效化,全面推进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市科协积极组织指导开展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各类科普示范基地(户)的创建工作。20XX年以来,已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两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22个,科普示范户44个。通过这些科普示范基地(户)的创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了农村科普工作力度,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科技措施得到逐步推广应用,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科普工作的机制和协调制度不够完善。按照《科普法》规定,县(市)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但我市仍未建立科普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少数单位和乡镇还存在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一些单位对“科教兴市”和“科普惠农兴村”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科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制定科普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农技协发展状大面临多重困难。一是扶持协会发展的政策不多,协会或会员办理贷款难,无法解决项目资金问题;二是协会的产品市场销售没有保障,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价格压制或产品运输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高投入、低效益;三是有些协会缺乏专业性实用技术人才,导致项目发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充分发挥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的决策指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承担涉农任务的牵头部门与责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相关部门工作有规划,任务落实到位。

  (二)稳定和扩大科普队伍,促进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一是科普队伍必须坚持专、兼结合;二是加强科普人员培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三是巩固扩大学(协)会队伍,使广大科技工作者能进入学会大家庭,加强学术交流,引导促进各类新型实用技术辐射农村基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对农技协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强部门间合作,拓宽扶持渠道,为农技协发展提供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二是尽快建立发展地方龙头企业,解决协会产品销售难问题,形成“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链条;三是组织一批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涉农技术人员建立实用技术专家服务团,为农技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对这一新型农村基层合作组织的强力扶持,逐步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和改变农村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其在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物资营销等方面与市场衔接,从而加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进程。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8

  6月14日至6月17日,通过听取两区汇报、到企业考察、召开企业座谈会和市直有关部门座谈会等形式,就两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首先要明确先进制造业的概念。我们认为,先进制造业是国内新近提出的经济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的。先进制造业主要指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制造业,它以信息和知识要素投入为特征。

  市委、市政府作出依托新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开发区、淇滨区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了重要位置,但从整体上看,新区先进制造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薄弱,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1、新区先进制造企业有了一定发展,主导产业初具雏型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决策后,新区制造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机械、化工、医药、建材四个产业主体。截止到今年5月底,已建成制造业项目70多个,其中机械电子类企业20家,完成产值32453万元;化工医药类企业10家,完成产值16336万元;冶金建材类企业13家,完成产值8367万元。最大的两家企业天海集团(新区厂)和天元集团(新区厂)工业产值分别为13000万元和10000万元。

  2、园区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新区发挥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各类工业园区来吸引和扶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开发区先后建设了民营工业园区、天华科技园区、迈世通生物制药园区三个专业园区吸引项目。现在,又规划了工业园区,扩大了园区规模,把这三个专业园区都囊括在内。如,民营工业园区成立了办公室,为入驻企业提供跟踪服务,由专人帮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保证了企业能够较快建成投产,目前,区内已摆放项目30个,投产11个,实现工业产值6431万元,园区内科技企业占60%。以发展信息产业为主的天华科技园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计划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迈世通生物制药园区已完成投资600万元,戒烟贴系列产品已投放市场。淇滨区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专门在庞村镇划拨了500亩地建立了工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还建立了四大班子分包企业和大项目工作组等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协调在建重大项目遇到的难题,对大项目的引进、建设,由专人提供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金山工业园已经入驻5户企业,浙江工业园已经入驻4户企业,汽车配件工业园、食品工业园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园区建设。

  3、新区企业体制优势比较明明明显

  新区大部分先进制造业企业是外来客商和个人兴办的企业,与老的企业相比,负担轻、扯皮现象少、决策快、适应市场能力较强,能在短期内有较快发展。

  4、已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或项目落户新区

  新区已有几家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企业和项目。

  二、存在问题

  1、新区管理体制不顺

  在调研中,许多企业反映,开发区管理体制改变后,新区管理部门繁多,职能交叉,具体事务运作复杂,操作困难。如企业反映比较多的是税收管理问题,开发区企业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目前有6家税务分局在开发区行使税收征管职能,造成多头管理,给企业带来许多不便。另外还有城建、治安等方面的问题。

  2、规模经济优势没有形成

  新区先进制造业的总量还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分散,整体实力较弱。开发区和淇滨区只有80多家制造业企业,年产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3家。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除天海集团(新区厂)带动辐射了一些汽车电子电器企业外,其他企业基本上没有关联,难以形成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3、企业科技投入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

  先进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新区的企业中,真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企业非常少,大多数企业仍然使用落后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大多数企业受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科技投入很少,无力采用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较低,适应市场能力比较薄弱。除天海集团、天元公司外,大都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终端产品少。除天海集团、迈世通个别具有相对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外,其他企业基本上没有自主开发能力,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也不足。

  4、发展资金紧缺,人才匮乏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企业都反映缺乏资金,向银行融资困难,特别是私营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一些企业即使项目有竞争力,发展形势良好,也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融资渠道少、资金紧张已成为制约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桎梏。

  先进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在工业企业中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3308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员3人的10.34%,所占份额太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淇滨区先进制造业企业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只有1%,中级职称人员也只有3%,同时,企业中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比重太小,缺口很大。由于受经济发展的限制,我市制造企业工资普遍比经济发达地区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据了解,天海集团每年引进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经过几年锻炼,熟练掌握技术后有近三分之二都跳槽到经济发达地区。

  三、加快发展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议

  1、制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科学规划

  建议市政府制订有关文件,对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进行详细规划。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我们对制定先进制造业的规划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出基本思路,即坚持“工业富市”指导思想,围绕“两个率先”奋斗目标,依靠我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好新区这个平台,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坚持自主发展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大力吸引各种经济成分,培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优势的产品和企业,把我市建设成为我省乃至我国有一定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确定重点行业,即发展汽车及零配件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三是明确具体目标,即力争到,新区先进制造业产值比翻一番,达到15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再用4年的时间,使新区先进制造业的产值再翻两番,达到45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

  2、加强领导力量,明确责任主体

  一是建议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听取各部门的汇报,了解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形势,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每位市级领导都要联系一户有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经常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对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协调解决。二是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建议由市发改委承担具体工作。

  3、确定重点企业,全力扶持他们发展

  我市先进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数量很少,要想尽快把我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确定一些企业作为“种子企业”,全力扶持他们发展壮大。通过调研,我们建议对以下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一是在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中,重点扶持年生产能力2.5亿套汽车插接器、100多万条电线束、5万套熔断器盒、5万套中央配电装置的天海集团;年生产能力1200辆改装汽车的东风农用车厂;年生产能力300标准副汽车模具的天淇汽车模具公司(在建项目)。天海集团是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要帮助企业做大作强,大胆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与世界同类先进企业的合作,使之尽快成长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插接器生产产基地,逐步拓展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抓好天海集团轿车插接器项目的验收和达产工作,加快天淇模汽车模具制造公司年产500标准付汽车模具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天海集团高能干式点火线圈项目和一线多路控制系统项目、天淇汽车模具制造公司二期年产1000标准付汽车模具项目和三期年产3800标准付汽车模具项目的筹划工作。

  二是在精细化工业中,重点扶持年生产能力2.4万吨洗化产品、8000万罐以上气雾剂的天元公司和年产3000多吨橡胶助剂的联昊化工公司。天元公司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气雾剂生产厂家和第二大洗化用品生产厂家,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近年来不断壮大生产规模,开发新品,提高产品档次,建立健全终端销售网络,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公司目标是建成全球最大的气雾剂生产厂家和全国知名的洗化用品企业。近期重点抓好护发素锔油膏生产线项目,沐浴露生产线项目,争取早日见效;与美国最大的气雾剂生产厂家合作生产杀虫剂项目以及与加拿大一家公司合作开发洗化用品项目要争取合作成功。抓好联昊化工公司的二期年厂6500吨橡胶助剂生产线,力争早日投产见效。

  三是在生物医药业中,重点扶持在建的迈世通生物医药科技园有限公司。投资5600万元的一期工程正在建设,目前已经投资600万元,GMP车间已经开工建设,戒烟贴系列产品已经开始生产,并对外销售。该公司建成后,可实现1万台胰岛素泵、1亿片贴剂、15亿片片剂、10亿粒胶囊的生产能力。项目主要有胰岛素泵项目、TTS经皮给药贴片生产项目、TTS专用高效智能涂布机。

  四是在电子信息工业中,重点扶持天海集团、天马通讯公司和天华科技园。天海集团与美国达威公司合作生产无线电通讯设施项目,已经达成投资协议,应尽快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推动天华科技园一期工程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完工,投入使用;无线电四厂新建的方舱生产线已经投产,市场潜力很大,应扶持其加快发展,开拓市场。通过重点扶持现有天海、天元、天马、天淇、迈世通等企业,争取用3-5年时间,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2户,超5亿元的企业2户,在做强做大上形成突破,使之形成先进制造业的支撑力量。

  4、发挥比较优势,吸引市外企业

  加快新区先进制造业的建设步伐,应充分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在吸引承接先进地区企业转移和利用现有载体做大做强上形成突破。一是利用新区的环境优势。新区有着良好的环境,较完善的服务功能,是发展先进制造业一个很好平台,要充分发挥好这个平台的作用,理顺新区管理体制,避免多头插手、多头管理的弊端。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到全国比较成功的开发区进行调研,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理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二是发挥成本优势。相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我们的土地资源,煤、电能源、劳动力的充裕和廉价,这些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突出优势。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把优势充分利用好,在承接国外及国内东部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的转移上,争取吸引大企业、先进企业到新区落户有所突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出台有关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建议市政府制定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建立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扶持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科技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企业给予支持,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流资。二中制定奖励措施,年底对新区的先进制造业进行考核,对产值高、效益好、纳税多的企业给予奖励。三是容许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职领办或新办先进制造企业,三年内保留职级和工资待遇,三年后愿意回原单位的恢复其职级。

  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树立以服务为重点的观念,增加服务项目,增强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收费项目。二是继续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四乱”。三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都要认真落实,不能失信于人。四是要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减少办事环节、程序,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提高审批效率。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跟踪落实项目

  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始终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发展先进制造业要促进多种模式共同发展,欢迎和鼓励外地企业、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参与到我市的制造业建设中来。在利用外资的政策层面上,应鼓励以全球生产布局为主的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来投资,要加强与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企业的沟通联系,力争引进几户世界知名企业到我市来投资。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签订的协议和合同很多,但真正落户见效的不多。要完善政府对招商引资的考核评价方式,强化对结果的考核,以项目的落实情况和生产见效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对在谈项目,要明确专人负责,争取较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对落地在建项目,要加强协调和服务,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对在运作过程中出现困难的重点项目,要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项目协力组,协调各方面力量,强力推进项目落实;对已投产项目,要密切关注,对其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

  7、扩大融资渠道,加快发挥新区工业园区聚集作用

  企业融资难是我市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非凡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私营企业,主要是生产瓶装冬凌草饮料、无核枣、缠丝蛋等有鹤壁特色的产品,在市场上有着独具特色的竞争力。该企业自8月组建至今,在8个市、30多个县建立了销售网点,市场网络已初步建立。为加快企业发展,非凡食品有限公司与香港恒利丰公司达协议,由恒利丰公司向非凡公司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进行合作,但非凡公司也需要投入一部分资金,由于自有资金不足,非凡公司以价值50万元的房产作抵押申请贷款,已按要求进行完房产评估,最后也没有贷到款。建议,一是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加强与银行的联系沟通,经常性的召开银企座谈会,积极向银行推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二是加强与各驻豫股份制银行的沟通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三是加强中小企业服务担保中心的的担保能力,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四是下大力气引进投融资机构落户鹤壁,改变目前金融机构单一、业务不活、机制不灵的现状,大力吸引外资或民间资本,弥补企业贷款难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

  加快开发区民营工业园区、迈世通工业园区、天华科技园和淇滨区金山工业园、汽车配件园、食品工业园、浙江工业园等园区建设步伐,积极引导先进制造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合理布局,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规划,把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无污染的这一类企业和项目摆放在开发区的三个园区,把有轻度污染的企业和项目摆放在开发区周边的园区或老区。各工业园区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相同产业的企业相对集中,提高产业集聚度,实现群体规模,发挥经济集约效应,形成“小企业、大集群,小产品、大市场,小园区、大生产”的格局。

  8、加快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

  人才匮乏是影响我市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二是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以联合技术功关、培训人员、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办讲座等形式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三是加紧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工贸学校、市技校要根据我市实际需要,开设制造业生产急需的专业,为企业培养技术人员和技工。四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引进的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提供发展的空间,营造创业留人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对人才不懈的培养和引进,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9

  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县委提出的“一个中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四大战略”(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促进XX旅游快速、持续发展。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建设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调研课题,以求在充分认识XX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尝试着对XX旅游的发展方向作一个参考

  性定位,探寻一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合XX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客观地看待迅猛发展的XX旅游

  对于XX旅游的发展,业内人士有此评价:“XX只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省内外其他景点要用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省、州有关领导也曾以“XX速度”来盛赞XX在旅游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但是理性地讲,这种“速成”的运作和开发,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磨合,很多因素和矛盾根本无法也不可能及时得到完善和解决。随着时间的推延,XX旅游内容与形式的“两极”分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一)绚丽的旅游光环

  相对于周边县市旅游平稳而延缓的推进,XX旅游的发展近于“横空出世,一夜成名”。这种迅急而猛烈的势头,于内于外,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1、旅游发展观念广泛深入

  站在县委、县政府的层面,旅游业已明确纳入推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第二,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心目中,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项期望值较高、回报值丰厚而直接的产业。

  2、社会影响力强盛

  借助旅游造势,XX在外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飞速飙升,客观上为招引重点项目投资、重大企业落户创造了良好社会条件。

  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以旅游为载体,局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始终困扰XX旅游发展的交通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4、产业带动成效显著

  第一,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相关服务行业应势规模化发展,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主要表现在县城相关配套设施逐渐增强及景区附近广大群众经济渠道的拓宽;第二,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全面提高。

  (二)不可避免的遗憾

  时间短,步子急,势头猛,前行的愿望空前强烈,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导向和意识观念,主观上根本来不及进行成熟的思考,客观上更不能立竿见影予以解决,因之留下一些需要储备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弥补的遗憾。

  1、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行”的进入度还跟不上旅游的基本要求,“游”的吸引力还不是很丰富,“购”的产品明显匮乏,“住”还停留在低档次消费,“娱”无完备的设施和多样化项目,“食”无特色品牌。和外宣上持续强势的推介相比,给人的感觉是外强中干。

  2、对资源的认识强化外显弱化内质

  对资源的认识注重从“形”从“量”上进行评估,追求表面的“大”和“绝”,而忽略了对“质”的发现,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由此产生的后果,一是景区产品类型不明确,二是XX国家地质公园与七大景区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

  3、对政府主导认识的偏差

  对“政府主导”认识的偏差,直接导致两种偏狭意识:一是以为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大包大揽一切。二是以为“旅游业应实行纯市场导向,政府对旅游业的干预所导致的是市场扭曲”。

  (三)两极分化的“产品形态”

  一边在强力快速推进,一边则在做着缓慢的补充和完备;外宣上炒得热火朝天,内在里却捉襟见肘。势头猛,但后续跟进滞后;表面热,内部储蓄空虚。“虚功”与“实做”的差距越拉越大,XX旅游“形式”和“内容”的严重分离则愈加明显。

  1、还算不上一个成熟的产品

  从旅游自身建设看,XX旅游“六要素”根本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从资源利用看,各景区景观未完整地连为一体,达成景区景点的竞合性联动、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互补搭配。从这个意义上说,XX旅游只是开发或设计了某些部件,还不能进行全面组装。

  2、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商品

  虽然个别景区景点实现了一定份额的门票收入,但多取自自发出游的散客。而这些游客,多为随意组合的散客,客源距离多在500公里范围内。和许多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比较,XX旅游唯在节会出现蜂拥场面,一般情况是“大闲冷淡,中闲冷落,小闲冷清”(小闲,一般指即下班后每天晚上的小段闲暇时间;中闲,即双休日;大闲,即现在国家推行的黄金周、节假日)。根本上讲,XX旅游还没有真正实现相应的市场价值。

  二、XX旅游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一言以概之,XX旅游的现状是有“形”而无“型”。所以当务之急是在充分认识自身资源禀赋和正确估量旅游市场前景的前提下,鲜明地确立自己的身份,响亮地推出自己的品牌。

  (一)多元视角下的XX旅游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XX旅游已经不可能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存在。小到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大到国内旅游发展趋势、国际旅游大格局,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XX旅游的纵深发展。XX既已把旅游业列入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并且已经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条路要走下去并且走好,必须高度重视系列影响XX旅游发展战略性决策因素。

  1、融入世界旅游大格局是XX旅游做“强”做“大”的必须之路

  旅游“无国境时代”的来临,带来的是竞争的国际化。竞争不仅仅是资源的抗衡,也是理念的跟进。一地旅游要做“强”做“大”,一定要有“强”的认识和“大”的眼光。

  “强”的认识,即以自身资源为基础,对其潜质和前景做出正确的极限评估;“大”的眼光,就是要放眼广阔的世界,挤身世界旅游的大格局。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旅游质量的下降,人们普遍意识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在此背景下,回归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现代人类的一种追求、时尚、使命和责任。责任意识日渐主导旅游行为。环境保护运动和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渐渐将生态旅游推向世界旅游的前台。以良好生态和绝奇景观为基础的XX旅游,有必要从根本上考虑自己的转型和定位。

  其次,随着现代旅游市场越来越细分化趋势,每一种细分市场都将着眼于尽量满足旅游者的深层需求,特殊旅游、专题旅游势在必然。XX旅游要做强做大,必须要选择一个精细专题“市场”。

  2、顺应中国旅游发展大方向XX旅游才能实现与区域景观的“强强联动”

  “贵州南部优先发展旅游区”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在没有更完备、详尽、科学的区域性旅游整体规划出台之前,它仍将是一个具有行政权威的指导性文本。

  随着省内交通格局的重新布排,XX所处区位已然退到各交通大动脉的边缘深处,处于几个县市的'“夹击合围”之下,是指望通过它们的延伸来维系小规模的旅游进入,还是主动出击形成四通八达的扩散状网络,已经成为摆在XX面前必须做出的抉择。很显然,区位的限制已经使XX不能也不可能成为常规意义上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依托地,而只能成为以自身价值吸引、招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根本上讲,罗甸“大贵州滩”、惠水羡塘“亚太国际地理标志公园”燕子洞、荔波自然遗产地,都是以观光为主的大品牌产品。XX旅游必须要有区域大旅游的眼光、区域共同发展的大局意识,通过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它们形成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强强”联动。

  其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地已经开发的景区景点必将愈加精微地完善旅游六要素的相关功能及旅游类型主导因素与配套因素之间的科学搭配;新开发的景区景点必将以独特的创意冲击成型的旅游市场,打开一方新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讲,XX旅游必须要以前沿的意识,从更高的层次找到一个支撑自己的品牌。

  (二)XX旅游目的地定位:“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以为:自身的情况决定了XX旅游必须做出一种具有前瞻性、富有生命力的发展抉择。实施“世界生态科普旅游”策略,既是旅游产业本身发展的理想趋势,也符合XX旅游发展的长远走向,符合XX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为什么是“世界的”

  旅游营销的三句话是“敢吹、会吹、经得起吹”。而要“经得起吹”,必须有环境支撑和产品支撑。把XX旅游放在“世界的”层面进行营销,首先要对自身旅游资源禀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克度绿水大窝凼漏斗因其喀斯特负地形地貌发育最充分而成为fast项目的最终选址。而fast作为备受世界瞩目的ska的先导性项目,它的建成,将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平台,把XX变成世人瞩目的国际天文学术中心。

  塘边龙凤山天坑群是堪以问鼎世界的庞大地质遗迹。卡蒲毛南族,有着悠久的“六月六”传说的清水布依族,散落在大塘、新塘、鼠场、谷硐、牙舟等的至少三支苗族支系,都以各自独有方式创造了个性鲜明的绿色人文生态。在学术层面上,由于XX处于西南边缘,综合贵州四大古老族系的流徙历史考察,境内民族的生存状态,堪为“地理-年代论”这一国际命题最理想的研究场景。

  诸如甲青干河谷疑似冰臼群、龙塘、甲茶等景区景观,虽然在震撼力上不是非常强烈,但在区域景观群中,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

  由上可以看出,大窝凼漏斗地形、龙凤山天坑群、fast项目等单个的个体景观,可以堪称世界同类型景观中的“绝品”;而三大主体民族的传统文化、甲青疑似冰臼群、龙塘、甲茶等个性化景观,则可借助旅游产业链的连接,与境内或周边景观整合互补,打造出相应的世界性精品系列。

  2、“生态科普”是对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内涵的提升

  国际国内旅游发展趋势的强力推进,旅游自身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必须意识到,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落户,不仅提升了XX旅游自身的资源品质,也将使XX旅游在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甚至改变区域内旅游的结构布局。如果再以国家地质公园为推介点,已经难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更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XX旅游”。

  “生态科普旅游”能够在科考旅游与科普旅游之间架起一座全方位融通桥梁。科考和科普内在里虽然有必然的联系,但在取向上主体和载体各有相对的倾向性和选择性。“生态科普”的创意性构想,是借鉴“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以求最大限度地达成生态原生性与科普知识性的高度统一。

  “生态科普旅游”并不是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否定,相反,恰是对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内涵的提升。国家地质公园是进行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乐园,更是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的自然课堂。XX国家地质公园价值和意义显示:园内地质遗迹自然状态保存好,留下了形成过程与深化的大量信息,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以下两点不论是在知识的储备还是科普文化的吸引力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唯一性、生动性——

  第一,贵州三大地貌结构皆具较高科考价值。就喀斯特地貌而言,不管是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荔波,还是气势磅礴兴义万峰林、南江大峡谷也多是一种静态的造型展示。XX的喀斯特景观,却达成了与现代高科技(fast项目)的完美结合,成为一种动态的、与人类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载体。

  第二,纵深研究表明,XX正好处于“大贵州滩”二叠纪末——三叠纪地层的核心地带,与海陆剧变相关的各类地质遗迹、景观应有尽有,是全球研究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三叠纪生物复苏最理想的地区之一。

  3、建设“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科学性

  符合全球旅游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以及旅游产业自身永续发展的要求,便于与世界接轨。特别是在旅游市场细分化越来越精微的今天,有利于开辟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考古旅游、修学旅游、蜜月旅游、民族风俗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

  有利于从高端层面进行认识和升华,能最大限度地拓展科学决策的空间、获取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财政资金的投入。

  从广泛的社会层面而言,站在“世界”的高度独具强烈的震撼性和吸引力,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强烈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通过自加压力,催生强大动力;“生态”独有一份与自身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亲和力,易于接受并被迅速认可。

  宣传上,这一称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境内以地质遗迹为景观的系列地质公园的同质性和重复性。

  实施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文明的出发点,在于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XX自身的人居环境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促进经济建设。

  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带动其他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举多得,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实施建设XX“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思考

  建设“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缜密运作的可持续工程。作为建设主体,不仅要有鲜明的观念、敏锐的意识,还要有精雕细琢的构思、精微缜密的筹划等。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工作,促成这一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全县上下达成XX旅游科学发展的共识

  认识是行动的关键。正确、深刻的认识,不仅能确立坚定的方向,更能激发昂扬的斗志。“生态科普旅游”在旅游界还是一个新的概念,省内外部分景区(诸如贵阳香纸沟、云南香格里拉等)虽有类似的提法,但多是把生态与科普作为两个相关的事项,XX生态科普则强调生态与科普的融合统一,把自然生态、地质生态、人文生态、国际无线电科联“一平方千米阵射电望远镜”(ska)先导项目fast等作为科普的直接载体。必须认识到,创建“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是XX旅游资源向更高层次提升的需要,是XX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做强做大XX旅游产业的有效途径,是XX旅游走进世界旅游大格局的切入口。

  认识的统一,是共识的基础。达成了共识,才能真正凝心聚力,催生强大的行动力量,形成人人都是XX旅游的宣传者和建设者的良好氛围,促成凡事皆以旅游建设为出发点观念意识。

  人人都是XX旅游的宣传者:广大干部群众应充分了解、知晓XX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及相关背景知识;乡镇、单位、社区、村寨积极组织并充分利用好各种活动,丰富“XX旅游文化”内涵,建构XX旅游文化体系;组织编写XX乡土教材,把对XX旅游的宣传引入校园、社区、村镇。

  人人都是XX旅游的建设者:把旅游“六要素”相关设施和项目、服务建设与“满意在XX”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在强化环境卫生、秩序整治的同时,提高全民文明素质,营造和谐友善、诚信规范的友好型社会环境,培育良好的人文生态。

  凡事皆以旅游为出发点:相关部门在进行项目申报和建设时,有意识地将旅游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

  (二)高起点、高规格进行县域旅游总体规划与策划

  1、编制XX“世界生态科普旅游”总体规划的重要性

  规划是全面的、长远的、综合性的发展计划,是实施战略目标及策略组合的具体计划。XX“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明确、经得起论证并能进行实践指导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实施方案。

  旅游业仅是XX实施社会经济建设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世界生态科普旅游”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统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2、编制“世界生态科普旅游”策划的必要性

  深度挖掘XX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创意性地对系列旅游产品进行包装。

  进行市场分析,细分客源市场,确定目标市场,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强势将XX旅游品牌推入市场。

  实施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培训,积极推进管理与开发同步。

  3、着手编制规划与策划的紧迫性

  从时间上说,中国旅游正处于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型的关键时期,生态科普旅游要产生强大的冲击效应,必须有时间的紧迫性。有道是:一步先,步步先;一步赶不上,则步步赶不上。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是“赶不上”的问题,而是市场会在优胜劣汰的前提下,连“赶”的机会都不给。

  从产品的建设来说,生态科普旅游是一个高端的产品类型,其内在结构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即使不从营销的角度考虑,任何无序的、没有计划的运作,都可能对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从产品的推出来说, 20XX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新型的旅游竞争将愈演愈烈,竞争的方向将着眼于整体效应越来越突出、制约因素越来越精微、个性特色越来越彰显。转型的地区旅游要“推陈出新”,不仅要出手“快”,发力更要“准”和“狠”。

  4、体现规划与策划编制的价值取向

  强调权威性和高端性

  (1)确保规划策划的科学性,立足专为XX量身打造,突显出XX在州域、省域乃至全国、世界旅游品牌中的唯一性,彰显其特质:舒适性、科普性、生态性、民族性。

  (2)便于高端认可,获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财政投资;提高社会知信度,有较强的说服力;便于高起点宣传。

  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组合

  通过资源整合,解决XX旅游景点分散、景区狭小的缺憾,实现自然的“绿色生态”与人文的“绿色生态”之间的有机融合、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区域与相邻具有生态美感的景观之间互补性搭配。可考虑重组为以下格局:

  (1)县城自然人文景观+苗二河经果林观光+白龙生态种草养羊业+卡蒲毛南族风情园+牙舟陶生产工艺

  (2)掌布景区+大塘苗族跑马及山海原生茶园+新塘苗族“咕噜”跳月+龙塘风光

  (3)甲茶风光+拉安景区+甲青疑似冰臼群+六硐河谷及毛南族风情

  (4)大窝凼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科普旅游景观+“贵州春茶第一壶”千亩茶园+塘边龙凤山天坑群+清水布依族风情

  通过上述组合可以发现:扩大了景区界域,丰富了景观类型,提升了景区文化含量,增强了景游的兴味,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

  充分考虑区域旅游的优势利用

  (1)引流入境:通过境内资源的做大做强组合,拓展现有景区界域,达成与相邻周边旅游开发热地的就近连接,共享成熟的客源市场,或借助它们固有的声誉壮大XX的影响。

  (2)借船过海:实施区域联动,通过共同开发,达成与相邻景区的连接,将境内旅游延伸至省内交通要道边缘。

  (三)建立一套积极的支持系统

  “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单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事务,需要时间,需要有力的可持续的工作机制。

  1、形成科学的投资体系

  通过项目整合、资源整合,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着力国家不能投资,市场不愿投入的“空白”地带,全方位改善软、硬件环境,提高旅游的可进入度。

  制定优惠政策,引入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加快XX旅游综合功能的提升。

  2、把生态旅游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实施“四大战略”的过程中,自觉融入生态旅游理念,使各项工作在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又为生态旅游开发储备丰富的景观。必须认识到,旅游是最有潜质的产业之一,更是兼容性极强的产业链。

  城镇化建设着眼于本土民族的独特性,把民族分布与行政区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县域范围内分片分区科学地展现不同民族特色。

  农业走生态特色之路,通过实施区域化和规模化建设,培植观光农业和科普农业,开发农业科普旅游系列产品。

  招引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优的企业落户,培植生态工业,开发工业科普旅游。

  3、对以玉水金盆为重点的景区、行游路段实施园林式生态建设

  景区景点只是XX旅游的一部分,必须确立景区景点之外也是景观更是景游的意识。

  绿色旅游位居当前四种发展旅游之首,森林是绿色旅游的主要对象物。职能部门和属地管理在实施系列生态改造工程时,应围绕生态科普旅游县的建设,充分考虑它作为景观的功能和价值。

  区域和路段:六硐河、槽渡河、霸王河三条主要河流与XX至罗甸册三公路的三个交叉点附近(XX旅游景观相对集中的分布点)。

  培植要求:必须以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为基础,充分考虑选种植被特性,力求与喀斯特山地属性相协调;其次,从植物学的角度充分考虑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再次,从美学角度考虑植被的观赏性和园林式效果;第四,强调人造生态,但尽最大限度消除人造痕迹。

  4、迅速着手关于XX旅游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

  出台相关措施,对系列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整理其内在的文化因素,形成完备的XX旅游文化体系。

  5、精心策划,强势宣传

  建立立体的、可持续的、递进式的宣传网络,让XX名声“走”出去,把四方游客“请”进来。

  高水平、高质量编撰、制作一批旅游宣传品,包括音像、画册等,全面展现XX旅游景观,深度阐释XX旅游文化内涵。

  以节事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学术交流为触媒,以相关传媒、人力资源、旅行社、社会组织(如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钓鱼协会、舞蹈协会等)等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列宣传,多渠道提高XX知名度。

  6、把形象塑造作为一项常规的长效工作

  外在形象的塑造,是对内在品质的感性表现,最直接、给人的印象最深。对于“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打造,不但要把浓厚的氛围营造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更要把和谐安全、友好型的社会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始终把旅游的欢乐体验和与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统一起来,把旅游的危险影响与安全隐患治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让游客满意、放心。

  (四)着手筹谋fast项目与旅游开发的相关工作

  fast项目的兴建,在壮大XX旅游资源分量的同时,也必将使XX旅游的外在影响和内在形象发生质的飞跃。有必要充分考虑如何使其旅游附加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积极主动寻求fast项目与旅游之间的连接点,及时与项目主建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使其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考虑或最大限度开发其旅游因素。

  着手实施周边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尽量丰富以fast为主体的旅游内容。

  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景区特别是相对成熟的景区进行类归及其文化挖掘整理,成形系统完备的XX旅游文化体系。

  (五)强化“玉水金盆”的窗口作用

  窗口的作用,必须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浓缩地域风貌,形成强大的“旅游磁场”吸引人,留住人。

  1、打造水景式、园林式、民族特色县城

  彰显水上景观魅力:将县城边缘的小河、龙洞水等河流水溪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纳入上梭片区和新城区的建设,与玉水河相映衬,把XX县城打造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水中之城。

  强化园林式艺术:运用相应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科学规划设计地形改造、树木花草种植、建筑营造和园路布置,将县城建设成为一个集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于一体的园林式环境。

  突显原生态民族特色:以规划为前提,在县城相应规划区修建以布依族、苗族、毛南族三大主体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建筑群落。

  2、以玉水河为载体,做活“玉水文化”

  以“耍水龙”、“赛龙舟”、“玉水不夜天”三台“戏”为基础,策划创意“玉水文化”,将“玉水文化”融入旅游的任何环节。

  3、提升旅游综合功能,开辟多种类型旅游模式

  XX宜人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人协调快节奏、高效率工作的理想选地。创建商务会议模式、打造会展外联模式、延展环县城旅游度假模式、策划中央游憩区模式,开展商务、会展、温泉疗养保健、修学等旅游类型,使县城成为集多种旅游形式为一体的复合型“基地”。

  4、开辟新的旅游吸引点,兴建三叠纪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是化解XX景区景点分散、“远旅快游”、喀斯特地学知识乏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西南内陆地区,至今尚无这种旅游类型,理论上应该拥有广阔的市场。其次三叠纪是一个极具震撼的国际性地学课题,很有诱惑力。

  (六)健全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一个行政上相对权威、业务上相对专业、人员上相对稳定的领导机构。

  权威性: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上具有全面统筹协调能力,能从根本上对涉旅部门进行资源整合、职能优化。

  专业性:聚集与旅游产业建设相关的各类专业人才,参与旅游的相关策划。必要时可特邀国家、省内外专业人士作为顾问。

  长期性:人员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因人事的变动而影响工作的可持续性。

  “世界生态科普旅游县”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就。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敢于开拓的气魄和胆略,以积极进取的勇气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相信,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那时,XX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乐园,也将是人皆向往的旅游胜地。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10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示精神,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的要求,根据丰台区“十一五”规划前期调研和编制工作的总体方案,针对确立的规划目录,区科委编制了《丰台区科技“十一五”规划总体方案》,针对“科普型社区发展方向研究”的课题,科技馆受科委的委托展开了编制前期的研究调查工作,现将丰台区社区科普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普型社区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社会的变化趋向由“单位制”社会变成“社区制”社会,由“单位人”变为“社区人”。由此也就带来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同时,需要由社区来管理的事物也越来越多,最突出的就是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农村富裕劳动力和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即使是单位的在职职工,也有住地教育和管理的问题。这些人汇聚在社区,给城市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新形势下社区的管理和教育问题,显得日渐突出。创建科普型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科普型社区是通过营造整个社区地域内的科普氛围,整合区域内各类社会资源,以充分发挥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家庭及居民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自觉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建立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新形式,建立科普工作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实现政府、社会、企事业组织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新型社区,加速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创建科普型社区就要了解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只有对社区科普需求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其需求,注重科普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为丰台区城市建设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

  二、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表中设置了辖区人员组成结构的基本情况、学习科普知识的来源、最喜欢或最关心的科普话题,其中包括健康问题、环保问题,居民喜欢的科普宣传形式、宣传地点、活动时间及已创建的科普型社区对科普活动室的活动情况、满意程度进行广泛调查。4月14日,科技馆向已创建的4个“科普型社区”和其它街道随机抽取的两个社区发放调查表,每个社区50份,共计300份,由居委会负责下发到个人,要求尽量含盖不同类型的人员,一星期后收回294份。此次调查表的回收率为98%。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使“十一五”规划中关于科普的发展方向和制定的工作目标,符合社区发展方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三、结果:需求很丰富,形式要创新

  1、大部分人员没有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高学历的人有培训计划的所占比例较大,高收入的次之,学历低、经济状况又不好的所占比例最少。

  2、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获得科普知识。选择学习科普知识来源于电视的人为79.93%,选择报纸的人为67.35%,而选择图书的人仅为40.14%,选择广播的人为38.78%,选择网络的人为17.69%。选网络的年轻人居多。渴望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加强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科普宣传力度是提高公民科普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3、健康知识最受关注。很多居民通过媒体了解食品与健康、污染与健康、气候与疾病等与健康有关的话题。尤其是社区辖区范围内的环保问题、生活用水污染、噪音治理问题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此次调查的对象中老年人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渴望了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等中老年人易发病的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肿瘤、心理、肥胖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因此定期在社区中开展关于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宣传,不仅会有大批参与者,而且会对居民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

  4、居民对科普宣传形式要求不高,常规的形式就可以满足其需求,对于把科普知识编成小品、相声、曲艺等符合居民特点的宣传形式将是科普宣传的新形式,应注意在社区中加以提倡,主要是由社区自发开展,由专业人员指导社区创作,然后进行社区间的比赛或展示,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

  5、固定宣传栏最受欢迎。从调查结果来看,居民最喜欢到固定宣传栏看,其次是参加社区活动,组织到科技馆等地参加活动所占比例最少。一方面,宣传栏的内容在一定时期内不变,随时可以阅览,不受时间限制,因此喜欢的人多。另一方面,到科技馆参观受到距离的限制,近的社区来科技馆参观方便,远的社区就涉及找车,组织人员等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或街道办事处一方面要协助社区把宣传栏充分利用起来,加大对科普宣传栏的管理力度,使各社区的科普宣传栏内容达到每半年更换一次。另一方面将科普宣传单位的科普活动移到社区进行开展,把社区作为活动的中心和重要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向居民渗透科普知识。

  6、科普活动时间有要求。居民普遍认为在社区开展活动较为合适的时间为每月一次,早9:00——11:00,原因是上午时间较为充裕,下午居民要午睡,晚上看电视。对于退休人员什么时间都可以,但对于在职人员平时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很少,只有节假日能够参加社区内的活动,因此,在开展科普活动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宣传时间。

  7、从调查结果看,居民对社区的科普工作还是满意的。选择满意的人为44.9%,选择非常满意的人为15.31%,选择不满意的人只有3.74%的人。其中有59.86%的人愿意参加社区科普活动,从来不参加活动的人只有5.1%,可见,在社区活动中,选择宣传主题和形式成为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科普宣传单位必须掌握的技巧。

  居民希望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举办科普知识图片展览、科技小制作比赛、建立科普图书阅览室、介绍公共安全知识、科学的健身方法及生活科普常识、青春期教育问题、环保知识等内容。可见社区居民已经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科普,已开始向主动需求科普转变,他们对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己的需要,因此,如果选择居民喜欢的科普活动,有针对性地供给,不仅易于被居民接受,而且还会提高科普宣传效果。

  科普活动室开展活动,向居民收取成本费,大多数居民认为是合理的,有少一部分人认为不合理,因此,要收费必须向居民讲清楚收费的原因和去向,增加透明度,使居民能够心甘情愿地参加活动。

  8、科普活动需要创新。原计划对“科普型社区”科普活动室设备配备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以此在总结去年创建的基础上,引导和带动其它社区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但是大多数居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了其它内容,为此,我们通过到已创建的科普型社区实地走访,了解到科普图书、光盘、迷你机床、陶艺、编织项目最受居民欢迎。因此,在今后创建科普型社区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形式多样、注重时效,增加居民的参与互动内容,贴近居民生活,使科普活动成为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

  四、问题:管理有欠缺,推广有困难

  近几年,丰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社区科普教育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尤其是基层科协的建立,形成了科普宣传的组织网络,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的科普活动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缺乏管理办法和必要的考察评估机制

  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已经开展3年了,今年又要创建三家,以后还会陆续创建,但对于创建工作缺乏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对于已经创建的科普型社区又没有任何考评机制,使各社区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活动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2、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还不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9.86%的人愿意参加社区科普活动,25.51%的人不经常参加活动,还有5.1%的人从来不参加社区活动,可见,居民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积极性还不高。

  3、辖区资源利用率不高

  虽然辖区各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协助社区开展科普活动,但因为没有硬性指标,有的单位有钱出钱,没钱出力,热心社区建设,而有的单位怕麻烦,敬而远之,对社区建设漠不关心。因此,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科普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因此,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是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社区科普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社区科普教育工作属社会公益性事业,目前社区科普宣传还是依靠政府拿出经费来支持活动,有些全区性的大型活动可以顺利开展,但小规模的活动就缺乏资金的保证,在全区的科普整体规划中,缺乏长效机制,影响和制约了活动的开展。

  5、社区科普工作者的队伍素质有差距

  虽然各社区有专兼职的科普工作者,有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但是由于他们的能力、水平不一样,在社区活动中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开展活动的结果也存在很大差距,难以满足推广科普型社区的需求。

  6、各社区科普活动设施不完备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区科普还存在着诸如人力、财力相对短缺,社区科普活动场地少、设施不完善等情况,严重制约了科普在社区工作中的顺利开展,也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

  7、领导重视程度不一样

  各街道社区领导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重视程度高的社区,开展活动多,重视程度低的社区相对来说就少。

  五、建议:管理应到位,建设要加强

  1、制定科普型社区管理办法和考评机制

  由于以往创建科普型社区都是从申报表中了解情况后,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饿社区进行考察、认定,但对于其他社区来说,认为透明度不高,他们不了解创建的程序。因此,为了规范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应制定《丰台区创建科普型社区工作管理办法》,做到严格程序、明确工作标准、确定工作内容,形成网络体系、联动机制,使科普型社区的创建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完备,内容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社区发展方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丰台区已经创建四家科普型社区,开展活动的情况不一样,有的社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科普活动室的利用率非常高,而有的社区科普活动室的饿利用率非常低。因此,建议制定考评机制,由区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考核,在两年内不能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活动,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社区,将取消创建资格,并收回科普活动室设备。

  2、建立、健全科普型社区领导责任制

  对于已创建的科普型社区,由于街道社区重视程度不同,其示范作用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建议要求各街道把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实施“科教兴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日程,明确科普工作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区科普联席会议的作用,在全区上下普遍推行“一把手”工程,即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对科普遇到的关键问题要亲自部署,及时督办,对涉及全区经济发展的科普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强化落实,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为社区科普工作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科普型社区工作的开展。

  3、重视加强对社区科普工作者的业务培训

  目前,各街道都有科协组织,街道科协秘书长大多由宣传部部长兼任,因为不是专业人员,工作又很忙,对科普工作关注较少,只有在科技周、科普之夏这些时间开展活动稍微多些。社区科普工作者的能力、业务水平更是不一样,要求他们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有一定难度。因此,建议各街道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结合各自工作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负责人和科普工作者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水平,做到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正规划,并列入街道工作日程。

  建议街道的科普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由政府拨出经费对科普工作者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或组织参观学习,加强他们对科普活动的能力。

  4、加大对科普宣传经费的投入目前,已经创建的科普型社区科普活动室要收成本费,以收回的钱再购置新的材料,形成较好的循环态势,但是社区之间的活动就需要政府拨付经费,通过社区间的活动,不仅加强经验的交流、学习,而且促进社区发展。因此,为实现丰台区科普工作的目标,政府要加大科普型社区建设和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对科普型社区建设要给予长期持续性的支持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科普工作的短期行为,保障科普型社区的良好运行。

  5、完善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各社区都有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街道应采取措施鼓励科普志愿者发挥一技之长的作用,发挥其主体意识,利用志愿者的资源优势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服务。如与每位科普志愿者签定服务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定期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组织他们参观、学习,一方面是扩大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志愿行为的鼓励。社区还要不断吸收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加入进来,扩大和完善科普志愿者队伍,使科普志愿者队伍能够为社区居民起到带头和推动作用。

  5、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普活动室的作用在卢沟桥街道创建科普型社区时,要求有100平方米的专用房间,街道腾出3间房,摆放展示物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显现出来,因活动室建在五层,平时活动人员少,大多数时间房间是闲置的,街道感觉建科普型社区是个负担,如果租出去还可以有房租,现在却无可奈何。因此,建议创建科普型社区要求有50平方米以上的固定专用科普活动场所,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现有场地、设备和设施,提高科普活动室利用率,做到一室多用,一物多用,加强社区科普功能的建设,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实现资源共享。

  6、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以往开展活动,都是有什么展板就用什么展板,讲座一般比较有针对性,但对内容的需求和形式,活动时间考虑比较少。因此,建议在社区开展科普活动时,不仅要针对居民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活动时间,除在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扩大宣传效果外,还要掌握科普宣传的技巧,要积极争取居民的广泛参与,鼓励居民自觉地接受科普教育,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推动科普事业快速发展,达到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

  7、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科普工作新格局

  目前科普社会化运作机制还不健全,各单位对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因此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在有条件的社区和街道,逐步完善科普宣传设施。要加强与大众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现代传播方式开展科普工作,开辟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8、及时总结经验,扩大创建效果

  由于创建科普型社区工作是一个长效机制,因此建议要加强对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的督导,定期召开以社区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创建科普型社区联席会和经验交流会,组织各单位共同研究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总结推广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培育典型、树立典型、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使科普工作在创建的科普型社区中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基地调研报告02-08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汇编11-03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怎么写11-03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1-09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11-03

社会稳定形势专题的调研报告02-08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参考格式07-29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2-0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12-03

环境调研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5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