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2-03-01 10:06:48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实用人才基本内容

  农村实用人才,指户口所在地属于农村,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在当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得到周围群众认可的农村专业型劳动者,农村实用人才的出现,使农民分工更加细化。

  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来源于三类产业: 第一产业:种植、养殖加工人才。第二产业:企业经营主、合同制厂长或车间主任、农民经济合作社带头人。第三产业:经纪人、物流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指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包括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加工和捕捞能手、农村经纪人、各类能工巧匠和科技带头人等。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2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人才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1

  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植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市委农工办xx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相关涉农部门,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我县在注重人才培养的思想指导下,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据统计,我县共有3025名农村实用人才,占农业人口的0.38%。其中,种植能手386人,占12.8%;养殖能手694人,占22.9%;捕捞能手60人,占2%;加工能手77人,占2.5%;乡村企业经营人才728人,占24.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278人,占9.2%;农村经纪人164人,占5.4%;能工巧匠78人,占2.6%;动物防疫员206人,占6.8%;农机能手273人,占9%;乡村文体艺术人才81人,占2.7%。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与xx县相当,与东海、赣榆相比,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只有xx县的四分之一,xx县的十分之一不到。其中,科技服务型人才严重匮乏。从人才结构方面来看,我县与其他县较为类似,都是以生产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为主,而技能服务型人才、科技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相比之下占人才总数的比重较小。从人才的年龄分布来看,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趋于老龄化,40岁以上的人才占据人才总数的60%以上。从人才培养情况来看,我县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超过90%的人才只接受过高中及以下的教育,接受专业学校培训的人很少。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创造良好环境。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突破传统观念,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为营造良好氛围,我县积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典型,让农业生产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得以推广和普及。在农村中开展“村评能手、乡评状元、县评明星”活动,激励能人创业。与此同时,开展科技下乡巡回服务活动,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帮助他们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二)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培训,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水平。同时结合经济条件和产业实际,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发挥现有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是发挥辐射作用。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等方式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传授给周围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给予农村实用人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衔创业和开展项目承包,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作用。其次,把农村实用人才组织起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他们走上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道路,推进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衔接,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调查和统计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和问题:

  (一)人才总量不足。农村实用人才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仅为0.38%,相应的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也很少,使得很多农业问题没有更加专业的人才来解决,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科研项目很难得到推广和实施,难以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大多集中在种植、养殖和企业经营方面,三种人才合计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9.2%,而加工、捕捞、技能型、文体艺术等其他类型人才与之相比较少,人才行业分布不平衡。从性别结构来看,女性农村实用人才仅占3%,所占比例很低。从年龄结构来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中老年为主,队伍老龄化,35岁以下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4.9%,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而40岁以上人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超过60%,而且这种老龄化现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文化知识结构来看,仅有2.4%的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达到大专或本科文化程度(12-16年),97.6%的农村实用人才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有67.5%的农村实用人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而且只有不到1%的农村实用人才有技术职称或是资格证书,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生态、高效加工方面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紧缺。

  (三)人才培养力度不强。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中,只有14%的农村实用人才接受过机构培训。然而就在这14%的培训中,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乡镇农技人员少、待遇低,对培训工作抓的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工作比较无序,培训资源没有整合,造成培训资源浪费。二是集中培训难度较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在不同区域,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事务,较难处理好工学矛盾。三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技术种类繁多,集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受到影响,课程设置还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上,没有根据行业和农事生产季节需求开展,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要。

  (四)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绝大多数有所专长的农村人才特别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满足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由于经济收入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更愿意到大、中城市发展。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能力不高的人,而那些靠经验积累成长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逐渐老化,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

  (五)人才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村实用人才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及政府的足够重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缺乏规划,统筹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较差,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在培训、人员、经费保障方面均显不足,对其管理的思路、办法和方式滞后,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还处于比较松散的状况。人才管理没有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服务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滞后。农村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缺乏改革的意识,思想解放力度不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不够高。同时,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也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缺少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农业发展缺乏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形成专业村和专业户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不够大,吸纳农民的能力有限。村级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畅,学习培训途径有限,学习新技术资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农民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三)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府的重点在招商引资上,对农业考核力度不够,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从而没有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合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没有真正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重视程度不高,推进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多方积极配合的推进态势。

  (四)政策机制不完善。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评定职称等政策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没有统一的、具体可行的管理模式,管理服务不到位,致使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带动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是扶持机制的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中普遍遇到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困难,希望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心和扶持,以促进产业发展不断升级。

  (五)人才环境不够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好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没有完全理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种观念。社会上没有形成尊重农村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领带动作用宣传力度不够,对人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还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基层人才,基层人才兴,则农村经济兴。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富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中积极探索新的对策和办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册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意义,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涉农相关部门应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上来,转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来,真正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人才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对于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进行重点培养,吸收入党,使他们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分类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认真付诸实施,切实加强对实用人才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三)健全培训体系,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创建一批农民教育示范基地,实现基层远程教育、农业学校及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源整合。

  二是建立培训师资队伍,从一些农业院校、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选拔一批优秀专家,为开展农民培训提供师资力量。

  三是制定培训规划,开展针对性地培训。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好各类培训,同时深入开展培训调研,摸清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四是丰富培训形式,除了举办培训班或是知识讲座,还可以组织优秀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同时可以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也可以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四)完善政策机制,推动队伍建设。

  一是政策扶持机制。对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贷、用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二是评价选拔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实用人才标准及评选办法,建立健全以生产实绩、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主要依据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推荐选拔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机制。

  三是激励机制。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农村实用型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逐步把实用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还要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荣誉激励,加大奖励和表彰力度。四是保障机制。积极解决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问题,彻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五)大力引进人才,增强队伍活力。加大力度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主渠道引进人才,主动到中等高等院校联系争取引进急需专业人才。

  二是突破区域界限,广泛招纳贤才。广泛捕捉人才交流信息,有计划、有目的的多方引进人才。

  三是对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行来往自由,不转工作关系,允许各单位用高薪聘请具有特许技能的人才,签订短期聘用合同的办法,以解决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四是妥善解决好引进人才家属、子女等问题,免除其后顾之忧,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2

  由于城乡收入差别巨大,社会资源分配和公共产品提供不公平,以及“市民”优越于“农民”的传统观念,造成农村人才工作陷入困境,很多地方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力的人才匮乏状况。

  一、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基层各行业特别是政府、教育卫生、农业技术等部门广人才严重缺乏。

  2、人才断层与流失现象严重。当地青年人才留不住,大部分流向了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外,国家培养出来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很少有人自愿到农村工作。

  3、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差距较大,出现县内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入。

  4、现有人才素质不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人才及其匮乏。现有人才知识结构也非常单一,缺乏信息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建议

  1、切实改善农村人才待遇,帮助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农村人才的待遇给予适当的提高和改善,以地区差、高补贴和优先晋升职称等待遇,促使人才向农村流动。

  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乡村级干部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准。着力培养农村专业人才,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授课,辅导与农业农村推广相结合,帮助他们成为各地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优秀干部和人才。

  3、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人才相互流动。要引导人才在区域、城乡间合理的交流与流动,多渠道解决制约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要建立城乡对口帮扶制度,实行对口人才培养。

  4、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以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省财政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3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结合本人所住的枝江市姚家港镇石宝山村,近期对本村的走访调查,对本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和分布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村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概况分析

  据调查,全村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1人,占全村农村总人口的6%,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型、技能劳动型、文体艺术类和其它类10个方面。从区域分布,人才类别、内部结构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专业合作带头人等行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了较大贡献。

  (二)各行业农村实用人才层出不穷,涵盖方方面面。调查结果显示:全村农村实用人才21人中,生产能手有5人,其中种植能手有4人,养殖能手有4人;经营能手3人,其中企业经营人才1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头人1人;能工巧匠有3人。种植业、养殖业、企业经营人才比重较大,能工巧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少,科技型人才缺乏。

  (三)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趋于中年化。在年龄结构上,全村30-40岁9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42.9%;41-50岁的10人,占48.1%;51岁以上的占2人,占9%。

  (四)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的14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66.7%;高中(中专)的3人,占15.7%;大专以上的4人,占17.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约占七成,比重大。

  (五)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能情况:从调查看,农民技师2人,其余未申报专业职称。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及典型介绍

  (一)农村实用人才成了开发性农业的引路人。开发性农业人才主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全村有8人,其中种植业4人,养殖业4人。他们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优质稻生产、棉花优质高效栽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养殖上,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他们当中有开发数千亩荒滩种粮做法,有土地向大户流转典型的经验,有回乡创业发展规模养殖的模式,有农技农机结合的成功事例,有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我村丁士根自1991年开始承包江心洲500亩荒滩试种小麦,当年获得较好的收益。逐步发展到2007年400余亩,添置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抽水机,机动喷雾器,实行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李松林、施结木被授予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在生产能手的带动下,仅江心村综合开发利用荒滩2万亩,全镇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8000亩。

  (二)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低,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卖价低,销路不畅,影响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东至县辰鑫植物油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走“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建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万亩,订单生产3万亩,带动1万余户增产增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至县昌泰工贸责任公司,依托当地优质棉花,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村实用人才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流通领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将农民的稻谷、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生猪、蔬菜等产品集中起来,销售出去,以销促产,带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村村余卫兵年营销粮食1000吨,刘玉学年营销棉花500吨,辰鑫公司程根生营销菜籽4000吨,阮双林年营销芝麻、花生等农产品3000吨,产品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12个省、市,不仅自己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还带动当地老百姓增产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了农业经济体制。章茂林创办了同福水产合作社,陈立旺创办了新华棉花专业合作社。运用产业化经营,通过示范,引导农民走集约化、标准化、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之路。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外面的大市场对接,实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卖点,使农民从中收益。

  (五)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掌握一技之后,到大城市创业找市场,组织本地农民有序流动。主要行业有建筑业、装璜业、缝纫业、修理业等,我村向外输送技能劳动型人才百余人,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同时他们在外学习了技术、管理经验,积累资本,回乡创业,在农村大显身手。

  (六)技能劳动型人才助推农民致富。我村朱成洲是一名瓦工,拥有一技之长,从事装璜业,带着村里人组成一个施工队与金利来总公司达成装饰协议,营业额逐年上升,2012年达到500万元,安置20余人就业。

  (七)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刘明华自学农村土建工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专业,掌握各种知识后,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承包窑厂,生产优质红砖,从事农村公路、水利兴修等工程建设,质量达标,深受老百姓欢迎。

  三、存在主要问题

  1、人才匮乏。我镇是农业大镇,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据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仅人,占农村人口比重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农村实用人才匮乏。

  2、结构不合理。从行业上分析,农村人才发展不平衡,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能手多于其它行业,科技型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带头人刚起步,能工巧匠人才少;从性别上看,农村实用人才男性多于女性,;直接从事生产的多,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少。

  3、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人数占总数比重大,没有经正规化训练和学习,基本上都是靠自学或师传,专业化水平不高。

  4、经济实力不强。他们创业时间不长,从事行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处在创业之初期,资本积累少,经济实力明显不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还很弱。

  5、带动能力弱。我镇有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自围绕自身产业优势,仅带动小部份农户增产增收,大部份农户还是靠自已发展,整体带动能力不强。

  6、年龄中年以上。人才调查中,中年以上年龄偏多,年轻人极少,基本上到外地创业、发展。人才大量流失。

  7、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方财政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投入经费很少,工作环境不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条件差,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四、主要对策与建议

  1、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实用上摆上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一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制定发展规划。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实施主体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三是要突出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畅通信息、开阔视野、加强互动、优化服务,不断增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五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认证评定工作,颁发“绿色证书、”技能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2、加强培训,提高素材,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步伐。要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季节性,如产业技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建安工程、食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等;服务技术:营销、物流、信息、维修、保健等。确定相关部门具体落实。与此同时,通过输送人才到大中学校进修,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提高技能,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加大投入,财力支持,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资金保障。财政要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修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尤其是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发展生产上重点扶持,引导他们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加工,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一村一品,有明显的特色优势。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4、创新机制,政策扶持,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要从多方面,宽领域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想事业、干事业、成就事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解决信用融资、农业保险、技术支撑、税收优惠等重点难题,真正发挥政府扶持农民、扶持农业、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5、加强领导,组织引导,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步伐。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农民增收的长远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年,把农村实用的培养和发挥作用摆上政府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奖励和表彰。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建设一批农村最急需,用得上的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4

  按照上级开展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局组织相业务单位进行,采取发放统计表和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农村人才调研活动,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全县农业农村基本情况如下。

  一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新干县农业局现有农业专技人员19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5人,管理人员29人,工勤人员2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64名,初级专业技术职务47名,未聘任高中初级专技人员9名。学历分布为:本科以上57人,大专学历30人,中专学历为48人,分别占专技人员总数的42.2%、22.2%、35.5%。年龄结构为40岁以下为62人,4150岁的为56人,51岁以上的为17人,分别占专技人员总数的45.9%、41.5%、12.6%。专技人员从事种植业专业的有65人,畜牧兽医专业的29人,农业机械专业的12人,经济专业有24人,水产类5人。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方面。全县农村现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610人。其中生产能手4602人,经营能手477人,能工巧匠531人。在生产能手中,种植能手3023人、养殖能手1376人、捕捞能手5人、加工能手198人。

  二、农业农村人才使用成效

  我县农业农村人才在省级现化农业区建设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县广泛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经营能人、合作社带头人等,每年培训实用人才达2.5万人次以上,阳光工程培训3000人以上。实现了优质稻率达95%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5%以上。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以上。全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10个,科技示范户1000户,辐射户201x0户。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30家,县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市级25家。全县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42户,百亩以上柑桔种植大户112户,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100户。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有180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0家,市级先进合作社12家,农户入社率达6%。

  三、紧缺或急需人才情况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针对乡镇农技人员年龄偏大,3年内急需招聘35人充实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服务“三农”人才850人,其中农村社会管理人员200人,农业企业管理人员100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100人,农村经纪人15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200人,其它人员100人。

  四、人才引进情况

  通过落实国家“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近3年我县招聘7名专业人员,引进了186名专家、学者。

  五、主要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我县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我县现代农业产业更加明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强化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管理体系,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推进人才工作依法管理。

  二是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修订完善《新干县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办法》,继续加大引才力度。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待遇。

  三是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充实人才工作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推动人才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业和技艺性培训;规范完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突出抓了公共知识的培训,依托各职能部门开展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在农村人才培训方面,突出以乡镇为基础,主管涉农部门为主体,“支部协会”为载体,将培训课堂直接办到基层生产一线,面对面与农民群众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了向基层农村选派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开展帮扶工作、职称评定。完善农民技术员、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初级评审,评审工作做到一年开展一次活动。

  四是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投入。实施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县财政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按一定比例并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人才工作经费。建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我县按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完善税收、奖励政策,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对各类人才资源开发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切实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五是抓好《人才规划纲要》宣传与落实。切实抓好《人才规划纲要》的辅导培训和教育宣传,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实施办法。

  六、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型人才十分匮乏;农民参与培训机会省少,培训时间短,培训质量不高;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县级农村人才培训开展困难;农村条件艰苦,农村人才引进困难重重。

  七、下一步打算及有关对策和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我县将着重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明确农村人才主体。对农村人才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建立一支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的“土专家”、“田秀才”队伍。农村人才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钻研科学实用技术,以自己的模范行业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二是注重农村人才开发。把农村人才开发作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向农村延伸的突破口,着重围绕我县水稻、生猪、果业、蔬菜、水产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引进高质量实用人才,切实为“三农”服务。

  三是树立正确的农村大人才观。摒弃传统的以学历和资历论英雄的旧观念,农村中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都是人才。

  四是加大农村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现化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五是加大财政投入。农村人才的引进、使用、培训和创新都需要政府扶持和财政支持,从而促进我县农业农村人才有序健康发展。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5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为了全面掌握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近期,县农牧局组织人员到各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调研,认真总结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和途径。

  一、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总体情况。宁县辖18个乡镇,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50.65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6.21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1.4%。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1个,农技站18个,行业协会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8个,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

  2、农村实用人才分布情况。截止2014年8月,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女性25人,农民技术员145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1)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共有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0.8%;36岁至45岁的共有23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6岁至54岁的共有26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5.3%;55岁以上的共有17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2.6%。

  (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487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4%;高中(中专)的共25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本科及以上的共有1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

  (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2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

  (4)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全县共有种养业和加工能手46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1.3%,农村经营能人167人,约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2%,农村科技人员12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6.7%。

  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宁县按照“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原则,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培育有文化、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实用人才信息库。我县制定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管理办法》。把拥有宁县县籍的农民或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国家干部、职工纳入实用人才选拔对象,通过个人申请、调查摸底、群众举荐和组织考核等具体办法,将农村中那些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头脑灵活的乡村干部、专业户、个体户等乡土能人筛选、登记造册,建立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

  二是结合“阳光工程”,紧紧围绕我县的苹果、畜牧和瓜菜三大产业进行培训,每年对这类人员的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

  三是以村级种养大户为核心,组成“家庭课堂”,进行现场培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壮大乡土实用人才队伍;

  四是鼓励兴办协会和合作社,发挥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合作社,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农业行业协会66家,各类种养殖合作社478个,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五是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契机,加大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促进实用人才快速成长。20xx年,农牧局组织各下属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2场次,培训农业技术员20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从调查数据上看,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与实现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营能人和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人才极为匮乏。

  (二)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一是地区分布不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西区和东区,南区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低的前提下,以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加工行业的人才占到61.3%,而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占到22%,农村科技人员仅占到16.7%;三是年龄分布不均。目前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人较少。

  (三)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的人数较多,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的是自己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再加上接受系统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

  (四)人才流失严重,成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从人才成长环境看,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乡土创业观念薄弱,外出打工居多,潜在人才流失,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人才后继不足。

  四、原因分析

  1、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模效益不明显。

  农村实用人才出自农村,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由于受文化素质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还比较滞后,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缺乏改革的意识,习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二是致富方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顾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只图眼前,不求发展。三是道德法律意识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自制能力不强,不仅不能为确定的“领头雁”鼓劲撑腰,反而不时暴露出“怕自己穷,怕别人富”的阴暗心态,打击了农村基层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环境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显得较低。

  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一方面有特有的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因缺乏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培训而显得底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培训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培训网络功能不全,科技培训基地未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二是培训突出重点不够。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手足无措,要加大对农村各类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他们发挥典型引导、示范推动、整体联动作用;三是培养方式和方法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结构参差不齐,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注重了理论培训,忽视了实践操作培训;注重了普通号召,忽视了因势利导;注重了项目开发,典型引路显得不力,造成农村基层人才后继乏人的状况。

  3、受农村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够。

  农村实用人才的价值在于他们有科技和市场头脑、发展眼光、致富专长,但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其能力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首先受交通、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等诸多方面影响,农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主心骨。其次受资金、设备的影响,追求的事业成了无翅之鸟、无水之舟。再者,受技术信息的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很难走出市场,走向社会。

  4、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进程缓慢。

  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来看尚处于尝试性开发的起步阶段。随着新时期农村“打工热潮”的出现,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纷纷闯入大中型城市创业,使农村这个大市场人去楼空,人才匮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税费过重、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再者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在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县的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采取不同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对开发、利用实用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由先进乡镇介绍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取得的经验,“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二)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是要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和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

  二是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形式,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请专家教授讲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三)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使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农村实用人才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放手发展,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的倾斜,并通过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参加乡镇、村委重点项目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等各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一是要支持实用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富一方人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

  三是要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主要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四)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

  1、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人才的激励机制。

  一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按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改革和完善分配办法。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对分配到县以下农业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其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

  三是改进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

  四是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

  2、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机制。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一靠培训,二靠引进。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我们不但要通过建立农民培训体系,搞好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开发培训。还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是组织村干部和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

  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户,让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

  四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

  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做到有章可循。人才引进也是壮大农业人才队伍,优化农村结构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将成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3、要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要建立健全与农村实用人才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加强考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成长成才,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合同鉴证、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6

  目前我县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关键是要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发挥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依靠人才发展农业、繁荣农村、提高农民收入,走人才强农、兴农、富农之路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与基础。

  一、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全社会注重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逐步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摸底调查情况,我县共有267名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1.2%。从行业分布来看,生产能手191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71.5%(其中种植能手91人,占34.1%,养殖能手90人,占33.7%,加工能手10人,占3.7%);经营能手2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9.4%

  ;能工巧匠3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4.6%;其他人才12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4.5%。从学历来看,中专及以上学历的9人,占3.4%;高中学历的57人,占21.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01人,占75.3%。从年龄来看,35岁以下的22人,占总数的8.2%;36岁--45岁年龄的93人,占总数的34.8%

  ;46岁--55岁年龄的88人,占总数的33.0%;55岁及以上的64人,占总数的24.0%。从性别来看,男253人,占94.8%;女14人,占5.2%,共产党员109人,占40.8%。农民技术员及农民助理技师共23人,占8.6%。

  从调查中了解到,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主要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农村复合型人才较多。农村实用人才中相当多的既是生产型人才,又是经营型人才;有些既是种植、养殖能手,又是技能带动型人才,他们是生产、经营等领域的多面手。二是在生产实践中成才的较多。农村实用人才中专业学校培养和师承的比较少,较多的是在生产实践中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边摸索而成长起来的。

  二、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种养能手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带头示范、推广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农民增收,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其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在群众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带头作用。例如:xx镇xx村村民xx,1983年,xx县职中毕业后先后自费到上海、昆明等地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成为当时全县为数不多的“科班”毕业技术员。1986年,他凭着过硬的技术成功应聘到xx县食用菌菌种厂当技术员兼业务副厂长。在这期间,他又自学完成了华中农业大学真菌专业的全部课程,并攻克了“野生食用菌品种选优”、“优良黑木耳及香菇品种选育”等技术难题,找到了适合xx本地生长的木耳、香菇品种,他本人也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荣誉称号。

  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改变xx县农副产品以卖原材料为主的原始经营方式,2008年xx成立了xx县首家土特产品加工企业――xx天美绿色产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从土特产的回收、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服务链,稳定了农民的收入。他成功攻破了猪苓人工栽培技术难题,完成编撰了xx省猪苓栽培技术地方标准,并将栽培技术无私传授给广大群众。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县种植猪苓的农户达70%以上,年产商品猪苓850吨、猪苓种子680吨并远销甘肃、四川、云南、湖北、吉林等20多个省市,产值达1.8亿元以上,已成为xx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三、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已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作用发挥如何对今后整体小康社会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虽然我县在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县农村劳动者素质还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农业专门人才依然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又缺乏激励和管理机制,国家培训的科技和管理人员不愿在农村工作,很多农业院校培训的农业人才脱离了农业战线,且这些人才大量外流,加剧了农村人才的短缺,更不要说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xx县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是组成结构不合理,困扰了作用的发挥。

  由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总量偏少,只有267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75.3%)、年龄偏大,全区农村实用人才40岁以上的占大多数(占73.2%),30岁以下的十分有限,(只占总数的9.4%)、知识老化,且大多数以经验为主的“土专家”或经济人,大多数没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总体素质不高,不适应新一轮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对推动农村事业全面进步的作用不明显。调查显示,农村实用人才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从事种养业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流通人才少,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乡村教师、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乡村文化工作人员、乡村科技服务人员等人才极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造成现有人才作用的发挥远远满足不了我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更不要说为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组织管理不到位,制约了作用的发挥。

  由于对农村实用人才仅以评选与培养为主,对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及跟踪服务管理还不到位,还处于重评聘轻实用,重检查轻落实,重培养轻管理阶段,人事上发证书,农业上搞培训,组织上抓统计,具体作用的发挥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负责,加之,农村实用人才的界定本身就很难,发挥作用情况就更难以用具体指标加以衡量。

  三是激励机制相对滞后,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如何没有专门的激励或约束机制,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不高,大多都以“是不是或评定为实用人才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发家致富”为准则,特别是在配套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领办经济实体的积极性。另外,对实用人才作用发挥的如何,没有确切的考量与奖惩依据和标准,在政府表彰中基本上是以大户形式出现,还没有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门表彰,对作用发挥好的支持力度不大,从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xx县属于山区贫困县,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人才开发培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实用人才知识更新慢,知识结构老化,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四是辐射带动不明显,削弱了作用的发挥。

  由于农业效益不高,青壮年大多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不愿学农,更不愿务农。近几年来,xx县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为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本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发挥本土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培养造就更多实用人才方面还非常不足,依靠实用人才带动培养更多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尚未建立。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过程中,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越往基层,掌握实用技术的实用人才越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越不明显,致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地发挥示范作用,导致能真正起带头作用的人才只占少数,高素质、高技能型产业大户较少,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建议和对策

  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作用的发挥,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全力开创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搭建平台。

  在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上市场是主导,政府承担着调节、配置、引导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xx山区县,经济相对落后,政府在培养和调动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奖励、项目支持以及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投资体系,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保证农民享有教育培训的各项权利,放大农村人才作用发挥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农村人才基础。

  (二)加大培养,为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增添后劲。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制定后续人才培养规划,培养农村“学得精、用得着、留得住”的实用人才,实现村有技术指导员,组有科技示范户,户有致富能人的技术传播网络。二是加大培养力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坚持中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坚持种、养、加、销、管、引系统培训与“一业一传一训”相结合,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对实用技术类人才,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党校等教育培训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所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为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服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扩大农村人才培训的覆盖面,有计划地选送作用发挥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到县内外参加培训,到农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拓宽视野,提升技术水平。

  (三)创新机制,为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提供保障。

  一是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要制定完善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对作用突出的实用人才给予重点奖励,促进和引导其继续加大示范引导等作用的发挥力度,吸引更多的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各级政府应结合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农村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实用人才,积极推荐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二是建立人才和市场信息库。通过摸底调查、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组织考核等办法,将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专长的实用人才汇集筛选,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县、镇两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及时搜集、分析、研究有关信息,建立市场信息库,探索市场价值规律,开展择业指导、薪酬指导、信息点评和信息咨询服务等。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7

  南溪县属比较典型的农业县,农村人才资源较为丰富,搞农村人才开发潜力巨大,意义深远.从20xx年起,县委、县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开发计划,出台配套文件,确立了“试点引路,步步推进,健全网络,分级育才”的开发思路,探索出一条“选拔—培养—激励—流动—创业”的'农村人才开发路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全县经济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构建人才选拔平台,发挥人才的优势效应

  创新人才观念,大力挖掘农村人才,变“隐性”人才为“显性”人才,变人才“奇缺”为人才“凸现”.我们把懂管理、会经营、有一技之长的“田秀才”、“土专家”,以及带领群众依靠勤劳致富、科技致富,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致富带头人都称作乡土人才.

  一是建立了农村人才开发服务体系.以县农村人才市场为龙头,乡镇人事劳动服务中心为主干,网络延伸到村(社).全县农村人才开发由县人事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要求县乡两级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现硬件规范化、功能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管理制度化.我县农村人才开发服务机构还把全县11个协会,129户业主,853户种养大户列入了管理的范围.我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按财政收入的0.5‰拔出经费,用于农村人才资源开发。

  二是统一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为加大农村人才的储备工作,县上统一安排各乡镇人才劳动服务中心,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乡土人才分类标准、统一印制的表格和卡片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一人一卡、一村一社一统计.农村人才个人持一联卡,当情况发生变化后及时到服务中心调整另一联上的信息内容.同时,各中心村农村人才实行微机管理,逐步实现人才信息库联网运行.通过调查摸底、组织和群众推荐、登记造册等农村人才普查,我县现有农村人才共两大类:一类是乡镇在职的科技人员800余人;二类是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1万余人,其中,列入乡镇人事劳动服务中心管理的3400余人,其中种植业874人、养殖业694人、工程技术类820人、运输业163人、经济管理类152人、财会335人、其他91人。

  二、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的示范效应

  我们在抓农村人才“量”的扩张的同时,还注重农村人才“质”的提升。

  一是选送农村优秀青年到大中专院校深造.县乡土人才培训基地挂靠农广校,首批40名乡土人才正接受学历培训;利用一所全国、一所全省重点职业高中教育资源培训中专学历层次农村人才;各乡镇农校兴办中、短期班培训农村人才.今年县培训中心办班期,乡镇培训站办班32期,村培训员办班250期,培训人数达4万人。

  二是组织县上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培训.围绕三大农业产业支柱,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和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举办了蔬菜种植、白鹅养殖、雪梨生产、麻竹培育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20期,10多万人次;同时,组织院坝会、鼓励乡土人才之间互动培训.今年精心组织了靠技术、靠勤劳致富的9名优秀乡土人才到全县16个乡镇巡回宣讲。

  三是组织农村人才外出参观学习。20xx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农村人才到江苏、浙江、成都、绵阳、洪雅等省内外参观学习共280人次.这些农村人才掌握技术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品牌意识、生态意识、质量意识增强,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优质蔬菜、优质水果、种草养畜三大农业产业支柱,蔬菜村、雪梨村、白鹅村、西瓜村等40多个,年纯收入达2万元的种养殖户500多户,养殖业、水果业年增长率超过10以上,江南甜橙、金竹西瓜比同类水果高出0.5—1.0元,有效地发挥了“选拔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人才示范效应.

  三、构建人才激励平台,发挥人才的带动效应

  为激发广大农村人才的创业热情,发挥农村人才的带动效应,我们完善了农村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职称评定实际一点.出台了《南溪县农民技术职称评定暂行办法》,立足农村实际,以评定对象的生产经营业绩、技术水平、解决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为主要依据,淡化学历、资历要求.通过为农村人才发放“绿色证书”,有效地激发了农村人才学科学、学技术和创业的热情.目前,全县共评定农民技术职称2132名,其中高级1名、中级650名、初级3800名.

  二是政治上高看一眼.县政府每三年动态表彰一批优秀乡土人才,并制定出了具体的选拔和管理办法.目前,全县有受市政府表彰的优秀乡土人才5名,县级乡土人才34名,乡级优秀乡土人才261人.同时,农村优秀乡土人才可纳入地方专家评选范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坚持县领导联系优秀农村人才工作制度,县四家班子领导分别联系优秀乡土人才10名.

  三是使用上提升一点.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对有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村人才,致富能力强的培养成村干部,综合能力强的再培养成乡干部.全县现有172名农民技术员走上了村干部岗位,1人走上乡干部岗位.我们还结合“三村建设”,为全县214个村配备了“科技专干”,享受副主任待遇.

  四是服务上多给一块.我县规定,乡土人才在申报科研项目、技术开发、承接课题、申请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享有与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并优先签订农业技术承包和技术推广合同,优先优惠享受各类技术辅导和服务.由于激励机制的作用,南溪乡土人正发挥着典型带动作用,如江南从事柑橘品种选育和栽培的王平德科学育就了江南橙;罗龙郭忠首创“股田制”,被誉为“宜宾小岗”,在全国引起轰动,目前县内已有3个乡镇由此而产生了规模不等的股份合作组织;还有石鼓让黄土变金山的刘全;大观星火科技带头人唐光华等,充分发挥了农村人才资本效益.

  四、构建人才流动平台,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

  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大力培育农村人才市场。

  一是抓人才引进.采取切实措施,提供优惠条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来南溪安家乐业,有效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我县共引进外地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约535名.全县业主开发经营土地116户,面积1.93万亩,其中,公司租赁土地从事养殖业和生态农业开发单位14个,面积4100余亩.石鼓乡引进人才建成500亩生态农业锦绣园;长兴镇引进重庆、成都、云南等地技术、管理人才100多名,建成了长江建司、长兴酒厂、长兴纸厂,乡镇企业产值年增长25以上,引进人才发展麻竹生产5000亩;大观镇到重庆请畜牧师指导波尔多山羊养殖,其繁殖的波尔多山羊F1、F2代,远销浙江、福建一带,创造经济价值达500多万元.

  二是抓人才输出.20xx年向全国各地共输出各类农村人才853名.其中罗龙镇输出乡土人才200余名到屏山、珙县、兴文和县内大观、裴石指导蔬菜种植,人均月收入达1000余元.我们还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走“空手出门,抱财归家”之路.20xx年全县劳务输出6.82万人,劳务收入2.71亿元.在广州万邦鞋业有限公司,南溪籍务工人员有上千人,在当地形成了“南溪村”;宜宾“五粮液”招收的工人中,南溪籍人员占20.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学习到技术,积攒资金后纷纷回乡创业,如大观民强5社孙泽高外地打工学到养鸡技术回乡后,办起家庭养鸡场,饲养蛋鸡4000只,年产商品蛋20吨,产值10万元.

  三是抓协会组建.全县建立蔬菜协会,水果协会、白鹅协会等27个,会员1577人,带动农户31364户.协会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交流和培训,筹划、组织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品营销,县果协每年组织500吨水果外销,县蔬菜协会营集全县蔬菜营销大户百余户,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特色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抓对子联接.由乡镇人才劳动服务中心牵线,搭建沟通的桥梁;通过协议形式,乡土人才与需要帮助的农户结成帮扶对子,进行有偿合作,使农户达到了致富的目的.这种有效形式在全县推开,共签订协议1600份.

  五、构建人才创业平台,发挥人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推动效应

  我县农村人才开发,以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为平台,实现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使现有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让乡土人才登上了市场经济的大舞台,给农村人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县充分利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四川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长江上游甜橙水果带、南溪五十里水果长廊建设等一系列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基地建设,以人为本,发挥农村人才作用,发展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技术协会,形成“农技协会+公司+农户”的生产格局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生产,推动了全县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人才资本的增值.20xx年全县优质蔬菜种植面积15.03万亩,南溪“四川白鹅”出栏达600万只,优质水果面积6.5万亩,三大农业支柱实现产值7.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4,农业总产值增幅居宜宾市第一.南溪蔬菜已远销到香港、澳门等地,南溪“四川白鹅”远销省内外.20xx年全县农民纯收入2483元,比20xx年增长350元.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8

  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阳光工程任务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xx]3号),按通知要求,抽调相关人员认真对集贤县的农业及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和机构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

  (一)总体情况

  集贤县行政区划面积2283.4平方公里,辖5镇3乡159个行政村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2万,农业人口约18万。集贤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有“中国大豆浸油之乡”的美誉,特色产业突出。我县特色产业突出,坚持“园区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农产品精深加工、煤化工、经贸物流、新型能源、文化旅游5个产业快速发展。有粮食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万吨以上。年产原煤110万吨以上,华本能源煤化工等项目正在引领煤炭产业由原煤生产向资源深度开发转化;有各类专业市场40余个,集贤商贸城是全省十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国文明市场,板子房瓜菜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西瓜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煤炭市场、粮食市场和三江农资批发市场市场繁荣有序,购销两旺。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结构情况

  1、从年龄结构上看,41岁以上的共约有7468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0岁及以下的共约有1169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7%。

  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3770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6%;初中及以上的共有1423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75.4%。

  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874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3%。

  4、从行业分布情况上看,全县共有乡村管理人员44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4.1%;生产能人共有13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3%,其中种植能手730人,养殖能手170人,林农120人,加工能手130人;经营能人共有368人,约占总数的12%;能工巧匠共有415人,约占总数的13.5%,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226人,文体类人才189人。

  (三)适应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结构。

  (1)根据我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缺少开设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观光和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专业;(2)根据我县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在保持以一产专业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特别是要加大农业工程类专业比重,如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等专业;

  (3)根据我县现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和质量检测不高的现状,要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保鲜、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等专业;

  (4)针对我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要不断加大农机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四)我县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情况预测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和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预测20xx来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为4080人,其中农机服务人员:990人、种植业服务人员:600人、畜牧、渔业从业人员:250人、兽医服务人员:160人、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1660人、涉农企业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420人。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9

  我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达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特色农业大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服务领域拓展到农村,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健全机制,形成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合力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因此,我们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形成开发合力。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乡镇政府负责、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工作格局。县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

  二是建立政策机制。去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以及培养、选拔、使用农村实用人才的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县、乡(镇)两级财政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基金。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培训机构,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各类项目的培训经费,要实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使其真正用于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以技术、资金入股,兴办股份制经济实体。大力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承包、租凭企业。农村实用人才兴办经济实体,承包经营企业的,可优先获得生产贷款、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作出突出贡献或获得科技成果的,可破格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可推荐参加各类专家的选拔;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拔尖人才给予奖励。对选拔为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给予1200元的资料补贴等等。

  三是建立责任机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我们通过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职责分明的责任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履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指导、协调、选拔、管理等工作职责。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宣传部门主要负责推广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财政、扶贫、移民等部门主要负责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资金的支持力度。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主要负责开发青年、妇女人才,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青春和巾帼风采。

  二、打造环境,营造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着力打造环境,促使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规范选拔环境。为了规范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我们制定出台了《xx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xx县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暂行办法》对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对象、范围、条件,以及选拔程序、管理制度和享受待遇给予了明确规定。根据这两个《暂行办法》,近几年我们选拔了2名省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名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7名市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1名县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60名县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

  二是营造舆论环境。为了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我们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在全县营造了“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我们在每届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结束后,举行隆重的仪式为他们颁发证书,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2004年,我们与电视台联合开办专栏,集中宣传了拔尖人才的创业史和取得的业绩。这对进一步激发拔尖人才的斗志,更好地发挥领头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过程中,注意发现典型,用典型的创业史感染人,用典型的事迹打动人,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柑农谢宗华,今年58岁,他身残志坚,相信科技,大胆探索,成为闻名全县的柑桔专家,被市、县命名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对他的宣传和他对科技知识的传播,激发了全县柑农科学种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xx脐橙”品牌的质量。

  三是优化管理环境。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状况,2004年我们会同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统计局等单位,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配合各乡镇,深入到全县186个村,采取走访、座谈等方式

  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全面普查,按照种植业、养殖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其他服务业、民间艺人等8大类进行了分类统计,对每一大类又细分为若干小类。通过调查,比较详细地掌握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状况。通过调查,全县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9127名,回乡大中专生2026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299名。为了让这些农村实用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根据调查的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了专题调查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建议,县委办全文转发全县参阅。同时,我们将调查取得的资料汇编成《xx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料册》印发全县,并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按门类建立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三、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

  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最终目的,为此,我们紧紧抓住使用好农村实用人才这个环节不放松,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这个主旋律,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让农村实用人才大有作为。一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农村实用人才围绕县委“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有力的促进了专业村的建设。县管乡土拔尖人才、杨林桥镇白鹤洞村农民秦学全,自学蔬菜种植技术,带头示范,并引进谷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容积300多立方米的冷库,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实现商品量6000余吨,出口2000余吨,蔬菜单项实现收入500余万元。

  二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创业的领头羊。在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过程中,我们积极采取“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结对子,确定对口帮扶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效应。全县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采取“能人+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延长产业链,推动了产业升级,给传统农业带来新的生机。湖北省科技致富带头人、xx县恒鑫特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覃玉全创办养殖加工企业,采取企业提供仔猪,负责加工销售,农户负责饲养的方式,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效果,带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

  三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农民经纪人。我县是全国“脐橙之乡”。由于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每年柑桔销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近几年来,我们积极鼓励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和种植大户跳出农门,专搞农产品营销,切实为广大农户当好经纪人。他们产前抓信息、跑订单,产后抓营销,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宜昌市“十佳农村经纪人”、水田坝乡农民徐宏强,1996年就开始跑市场,近十年来,他走南闯北,累计销售脐橙5000多吨,成为全县小有名气的柑桔销售经纪人。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10

  xx区突破传统人才工作的思维模式,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多渠道开发、储备农村人才,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一、抓龙头,形成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合力。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制定《建设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乡镇的具体实施意见》,成立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任组长,组织、人事、农业、财政、科技、教育、水利、畜牧、水产、林业、农机、科协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专班。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此外,结合xx实际,由区内涉农专家、专业技术人才、乡土拔尖人才为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为辅的农业科技服务团。

  二是加大部门配合力度。组织人事部门十分注重与其它部门之间的配合、沟通,主动上门协调关系,争取支持,制定总体规划和方案。通过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使我区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形成了合力,实现了“党委政府指挥、组织人事领唱、其他部门合唱”的格局。

  三是加大开发网络建设力度。农、林、牧、渔等涉农相关部门在全区7个乡镇均建立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联系点,形成了区、乡、村三位一体协调一致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网络。

  二、抓环境,形成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态势。

  一是打造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xx区“十一五”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及2015年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规划》、《xx区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乡土人才提供优先入党、学习培训、评定职称、技术服务、发放农业贷款等激励扶持措施,对全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二是营造舆论环境。运用现代新闻媒体,积极向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撰写有关乡土人才开发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报道、新闻及经验交流材料,录制有关科技下乡、先进乡土人才典型事迹等音像节目,通过这些措施,营造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舆论环境。

  三是优化管理环境。我们为全区乡土人才建立专门档案,建立联系卡片,并实行微机管理,严把“进口”和“出口”关,确保乡土人才种类信息的真实性。目前,我区被评为区级乡土拔尖人才120名,市级乡土拔尖人才6名,省级乡土拔尖人才2名。与此同时,我们为147名农村乡土人才评定了农民技术职称,对62个农村科技协会进行了重新登记。

  三、抓培训,形成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格局。

  一是校乡联姻,把人才“送出去”。我们先后与湖南农大、xx高技院等6所大专院校,采取代培、联合办班、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开展人才共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是跟踪辅导,把人才“引进来”。农林局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区是我区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工程之一,去年引进了宝大903番茄、津春5号黄瓜、伏龙茄、荠菜等新品种,为确保新品种的引种成功,先后与省农科所、上海九久种子公司、《长江蔬菜》杂志社等单位取得联系,网络了7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辅导。

  三是示范辐射,把人才“聚拢来”。以3个示范乡镇、6个示范基地、12个示范村、62个协会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会、技术座谈会、观摩会,在互帮互学中促进了乡土人才素质的提高。

  四、抓使用,形成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效益。

  一是让乡土人才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我们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东部无公害蔬菜、北部养殖业、城边的修闲农庄菜、西部种植业等农业四大板块,形成了诸如蔬菜乡、水产乡、莲藕乡、养鸡村、养猪村、休闲农庄等专业村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蔬菜、畜牧、加工、休闲四大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二是让乡土人才成为了农业科技的“排头兵”。我们积极推行“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的发展模式,与乡土人才结“对子”,确立对口帮扶关系,采用技术扶持与经济扶持相结合,租赁与自我开发相结合的办法,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普及。

  三是让乡土人才成为了农民致富的“智囊团”。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与外界联系密切、掌握信息灵便准确的优势,让他们面对市场、熟悉市场、挖掘市场,切实为广大农户当好“信息智囊”。市级拔尖乡土人才、农民经纪人郭大庆20xx年为芦山乡蔬菜种植户提供了20余次蔬菜种植的相关信息。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11

  xx位于xx省西南部,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63平方公里,20xx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5元,财政总收入959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19万元),属经经济欠发达县。全县辖7镇13乡345个行政村,总人口19.76万,其中农业人口16.92万(占87以上),农业劳动力13.68万人(农村青年劳动力3.5万)。青年劳动力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县农村的小康建设和现代化进程。xx团县委结合我县农村青年队伍庞大、青年素质相对较低的实际,以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为抓手,以培养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为目标,立足于青年成长成才,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先后组织青年农业适用技术培训42期,职业技能培训12期,订单培训3期,在岗青工培训2期,劳动后备力量培训1期,受训青年达1500余人次,并实行培训、就业、创业一体化操作,输送青年就业200余人,扶持青年创业50人,切实提高了农村青年的就业水平和创业能力,培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培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扎实做好培训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青年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培训成效,团县委成立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由团县委书记任组长,团县委副书记任副组长,下设培训办公室,负责编制全县培训计划,联系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全县的农村青年素质培训工作,并认真搞好全县农村青年培训的政策调研、任务落实、督促检查和年度考核等工作。各乡镇团委也相应成立了本级青年培训工作协调机构,负责完成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培训任务,并配合本地党委政府及其它部门做好培训工作。为了加强横向联系,还专门成立了由团委、人事劳动、科协、农业、水利等部门组成的“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领导小组。

  2、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颁布了《xx县农村青年素质培训工作实施计划》,明确了培训的指导思想、对象、体系、内容、形式等,并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培训农村青年3000人,20xx年要完成1000人的培训任务,其中农业适用技术培训400人,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200人,二、三产业青年农民工培训200人,劳动后备力量培训200人。并将培训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团委,列为团组织的重点工作,加强督促考核。

  3、深入调查,掌握需求。为切实掌握青年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计划性与实效性,各基层团组织通过发放调查表、走村入户、座谈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青年农业适用技术、职业技能及在岗青工岗位技能培训3项需求调查,建立了全县农村青年“培训需求信息库”。有烤烟种植、香菇标准化生产、毛竹高效经营等32个专业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需求,确定村级培训点65个,有参训需求的青年3343人。经发动,有160名农村青年报名参加美容美发、电焊、家电维修、计算机、宾馆服务等10余个专业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向竹木加工、铅笔制造、农产品加工、建筑等行业企业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掌握有培训需求的企业40余家,涉及青工1000余人。培训需求信息库的建立,为实行“按需施教”打下了基础。

  (二)培训操作过程做到规范有序

  1、规范操作程序。8月初,团县委组织各乡镇团委在百山祖乡召开“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启动仪式暨首期培训现场会,组织各团委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团省委《青年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2个文件中的班次设置、学员管理、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经费使用、督导检查、效果评价、奖励处罚等一系列规定,并现场观摩学习了首期小竹笋栽培管理培训操作的全过程,使大家对培训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级团组织做到“学员及时申报、资格仔细审批、上课严格签到、考核严格把关”,对各个环节的工作都严格按上级规定进行操作,并根据各个培训项目的特点,对一些环节的操作规范进行了合理的变通,摸索出一套符合基层操作实际又合乎上级规定的操作规程。

  2、完善台帐资料。注意培训资料库的建设,以“谁牵头主办,谁负责整理”为原则,建立县、乡两级培训资料库,培训中形成的“一表、一卡、一册、一稿”为必备资料,对每期培训的学员审批表、学籍卡、签到册、讲课稿都及时进行归档,使每期培训做到有案可查。团县委还根据培训需求,分专业聘请专家编写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系列教材,现已完成茶业、香菇、锥栗、小竹笋等农业适用技术教材10余种。建立基层团委培训情况定期上报制度,由乡镇团委组织的各期培训都填写《农村青年人才培训情况表》,并及时将相关资料的复印件、信息稿件、图片等上交团县委备案。

  (三)加大宣传力度,为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1、积极汇报,主动协调。为争取县领导对青年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团县委以汇报作为宣传的切入点,多次向县领导汇报青年培训工作,并定期将进展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向领导反馈,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县财政及时拨付培训的配套经费,并在师资、场地等具体问题上争取领导牵头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县“百村万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团县委多次在全县性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会议上通报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取得了成员单位的一致认同,加大了对青年培训工程的支持力度,增强了协同配合的主动性。

  2、利用媒体优势,扩大培训工作的社会影响。发放青年参训倡议书,广泛宣传培训的目的、意义,做好农村青年参训的发动工作,改变农村青年消极观望心理,增强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对每期培训都进行跟踪报道,以简报、报纸、电视等形式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宣传,广泛挖掘参训青年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社会关注并主动参与青年人才培训工程的良好氛围。及时向团省委等上级刊物报送培训信息10余篇,大部分被上级刊物、网站录用刊发,通过县电视台、报纸宣传培训9次,下发培训专刊3期,召开培训现场推进会2次,培训的造势工作非常到位。

  (四)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全社会参与培训的新构局

  1、部门相互齐动。在发挥共青团织组网络优势的基础上,充份整合部门、行业、社会职能培训机构的资源,在资金、场地、设备、师资、教材等方面实现共享,聘请农林、经贸、人事等部门的专家组建培训师资库,发放聘书。职业技能培训以县就业管理服务处和县职业中学为依托,团组织负责报名及学员组织管理,劳动部门负责师资及考证,开展计算机操作、烹饪、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9期,依托县职业中学,开展电焊、缝纫培训2期,培训内容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除了常设的专业外,还根据市场的需要临时办班,如根据保安人员紧缺的市场行情,就临时设立保安人员短期培训班;农民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利用乡镇原有的基地由乡镇团委组织,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抽调师资力量到乡镇培训;二、三产业在岗青工的培训,则利用企业现有场地由企业团组织与经贸局合作组织实施。

  2、上下多级联动。依托共青团的组织网络,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实行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全县共青团齐心协力于青年培训工作。团县委主要抓全面、抓重点、抓示范,负责农业实用技术重点班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先后以百山祖、龙溪、安南、五大堡等乡镇为示范点,开设名优茶炒制、锥栗栽培等专业的农业适用技术重点班14期,培训青年400余人,并重点组织2期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受训青年60余名。乡镇团委以各行政村团组织为依托,除完成上级团委交办的培训任务外,还主动配合农林等职能部门深入行政村开展培训28期,培训青年600余人。

  3、社会共同参与。尝试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培训工作,将培训项目进行细化归类,以茶叶、蔬菜、竹木加工为代表,分解为若干培训子项目,并将项目推向社会,积极寻求与企业、行业部门的合作,建立双方合作共赢的市场化培训运作模式。如茶叶项目的培训与沁园春茶业公司合作,由其策划,并具体组织实施,共青团达到了培训青年的目的,公司则达到优惠优先收购当地茶叶的目的。而竹木加工技术的培训则与天下竹木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培训示范基地,由其负责竹木加工行业青工的培训工作,首期开展培训就有70余名青年技术骨干参加,此举亦达到宣传企业、塑造企业新形象、打造企业文化的目的,真正实现了双赢。

  (五)结合本地实际,培育培训新亮点

  1、加强订单培训。为切实把准市场需求的脉搏,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团县委以青年职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主动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与企业建立友好用工供求关系,开展订单培训,组织受训青年开展定向输出,做深做实职业技能培训这篇文章。团县委主动出击,与临海酒店、梦天木业、丽水火车站等企业签订了友好用工输送协议,先后举办了酒店服务、机械操作、装卸3个专业的订单培训班,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实现定向输送酒店服务员10名、装卸工12名、电焊工25人。培训提高了青年的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成了“抢手货”,丽水火车站对我县的装卸工情有独钟,多次下达用人订单,而稳定的“用人订单”又使得农村青年的培训之路越走越宽。

  2、推行资格证制度。为了检验培训质量和效果,我们高度重视培训的考核工作,将考证列入培训的必须环节。在分析汇总的基础上,团县委确定了两大考证体系,一是与农业实用技术相对应的农民技术员证书,二是与职业技术培训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农民技术员证书的考核,我们将“菌、果、茶、药、烟、蔬”六大主导产业列为重点核证专业,由乡镇团委推荐各产业带头人或示范户,由团县委与县科协联合组织考核,经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证书,今年已有200余名青年申报,核发证书160余人。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劳动保障部门按规定严格组织考核,学员只有经考核合格后才予颁发资格证,目前已核发计算机操作、烹饪、电焊等专业证书200余人。

  3、强化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培训实效。团县委与金桥职业服务中心联合建立了青年职业服务中心,乡镇团委建立青年职业服务站,成立了一支由团干部、外出青年代表组成的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构建起了一张青年就业服务网,为农村青年就业服务,现已发布招聘信息20余期,输出青年200余人,并建立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一条龙”服务机制,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通过培训提高了青年素质,改善了青年就业状况和就业水平。开展青年创业信贷扶持,分3批向22名农村青年发放减息优惠贷款80余万元。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评选,吴生锡等13位农村青年被评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并命名了15个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组织青年创业企业参加xx省农洽会,宣传推销企业及特色农产品,通过一系列典型示范激发起了广农村青年的创业热情。

  二、农村青年人才培训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是青年得实惠的民心工程,是基层团组织增强吸引力的凝聚工程,同是也是检验各级团干部服务农村青年能力和水平的实践工程,通过各级团组织共同努力,培训已收到了较大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一)资源整合度不高,培训资源仍然紧缺

  1、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依然存在。农村青年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培训的青年对象很广,培训的内容很丰富,培形所涉及的部门很多,而培训可用的总资源量有限。虽然团组织主动出击,竭力协调,县委县政府也很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并建立了以共青团、人事劳动、财政、教育、农业、林业等部门组成的工作机构,使一部份资源得到了共享,但共享的程度依然不高,在涉及到部门职权、人财物等团体利益问题时,依然是各自为政,步伐不够统一。如组师资、资金、场地、设备等调配使用时的协调难度较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考证成本依然过高,重复培训层出不穷,缺乏科学性全局性的统一规划等等,这些使本已有限的培训资源因分散使用而显得更为紧缺。

  2、未建立培训的市场化动作机制。目前的培训是“政府买单”的培训,培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培训的主体是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培训的场地和设备是政府所有。所以,培训完全是由政府挑大梁、唱大戏,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行业部门等,虽然它们共享了政府培训的成果,却被闲置于培训大门之外,没有为培训成果支付任何成本,它们的人财物等优势没有被挖掘和利用,而社会培训中介的资质认证机制还没有建立,也使得一部分培训资源被浪费,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基本上没有被调动起来。

  (二)缺乏长效性的培训机制。

  1、培训与就业脱节。农村青年培训的方向目标尚不够明确,将培训与就业作为两个独立体人为地分割开来,就培训而培训,且由于缺乏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输出环节不畅通,培训成果难以通过市场得以转化,青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培训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

  2、重数量、轻质量。存在应付心理,培训停留在表面应付上,“低水平、重复、走过场”式的培训层出不穷,片面追求培训的数量,强调培训了多少人、发了几本证、上了几节课,而培训的质量考核认证制度未建立健全,质量评价缺乏科学的量化指标。

  3、办学形式不够灵活。部分培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全脱产、集中固定的传统培训模式不完全切合青年需求,办学手段过于单一,授课方式不够灵活实用等。

  (三)各大培训项目进展不平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岗青工技能培训及劳动后备力量培训4个培训项目构建成了农村青年人才培训的大体系,各个培训项目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组织难度、侧重面、办学形式都不相同,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就我县培训实施的情况来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各个项目进展不平衡,影响了整体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经过一段时期各基层团组织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识到,要使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再上一个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做好培训的造势、借势文章,借力借势搞培训。

  1、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青年培训营造更大的声势。俗话说“酒香也要勤哟喝”,青年人才培训工程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加大宣传造势的力度。一面方,领导的重视和部门的协作都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只有拿出切实可信的培训成果,并通各种宣传手段展示出来,才能取得领导、部门及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培训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也需要通过不断总结、宣传,才有可能在面上得以推广。青年人才培训的宣传重点应放在成效性、经验性的宣传上,要善于总结,多角度挖掘宣传亮点,并不断扩大宣传面。

  2、大力推进市场化的培训运作新机制。要改变“政府一家买单”的培训模式,努力构建“多家买单”的培训格局。主动将培训项目推向市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培训机制。紧紧抓住现在企业用工紧缺的有利时机,有偿转让培训成果。并及时开展社会中介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培训,建立规范有序的培训市场,政府正确加以规范和引导,根据培训实效给予补贴和扶持。

  (二)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的生命力问题。

  农村青年人才培训从今年初启动实施,要取得切实的成效,需要各级团组织长久坚持,不断深化,不断探索。就当前青年的成长需求和市场需求而言,这项工程是有广泛的社会根基和群众基础的,只要我们明确重点、精心组织,并正确处理好培训中的困难和问题,就能受到青年、企业、社会的欢迎,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的生命力问题。

  1、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开展劳动力培训,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既要重视全面提高青年的素质,又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培训的内容可以做到宽泛一些,应当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法规知识等各个方面,但是要突出职业技能训练这个重点,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精而管用,更多的是学习实际操作技能。要通过突出实际操作来达到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使农村青年在干中学,边学边干,接受训练后都能够熟练掌握至少一门操作性强、在求职就业上都用得上的职业技能。

  2、培训、就业、创业要整体联动。青年的培训、就业、创业是一个整体,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牵制又互为促进,不能将三者分割开来,更不可偏废。要树立“培训是手段、就业是关键、创业是最终目的”的思想,通过就业解决农村青年基本的生存需求,通过创业则实现青年理想和自身价值。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用工需求特别旺盛,农村青年“高就业率、低就业水平”的状况客观存在,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解决青年“低就业水平”的问题上,改变目前农村青年普遍存在的低收入、低技能、高劳动强度的“两低一高”就业状况。

  3、做好基础性工作,夯实培训的基础。加强青年培训需求的调查,建立青年培训需求信息库,并做好跟踪调查、动态维护,不断更新需求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做好青年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工作。加强师资库的建设,尝试从外地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组织编写精简、通谷、实用的教材,尝试开发和编写适合农村青年特点和本地方言的音像教材和教学软件。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强化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培训覆盖面。建立健全培训的考核认证制度,量化培训成效的考核指标。

  4、创新培训形式。根据青年群体的年龄、技能、文化特点,在培训专业的设置上做到灵活多样、重点明确。结合农村青年的实际情况,可以实行全日制集中培训与半日制、夜校分散培训相结合;也可以采取在培训机构集中办班,或企业与培训机构联合办班等形式,组织农村青年就近接受培训;还要充分发挥远程职业培训量大、面广、成本低的优势,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电化教育、计算机互联网,形成远程职业培训网络,为参培对象自学和组织培训提供便利条件。

  (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分轻重缓急,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岗青工技能培训及劳动后备力量培训4个培训项目分类实施,分别建立培训示范基地,探索典型经验,通过基地带动、经验推广,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逐步解决培训项目间的平衡问题。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12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就如何发挥好农村使用人才在农村产业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510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从人才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手工业、人畜医疗、外出务工及其他,其中种植业172人,养殖业362人,加工业239人,商饮服务、营销人员1169人,人医、兽医人员441人,个体私营企业67人,能工巧匠1675人,其他行业941人。这些人被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或者被称为“土专家”、“田秀才”。

  总的来说,一是数量多,分布广。数量多达5106人,分布在全县各地经济条件较好的牛寨、兴隆、落雁和区位优势较强的盐井、普洱、柿子等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多。二是拔尖、关键人才少。就目前的县情决定了人们发展经济选择的空间小,种植业覆盖全县,从事第一产业的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的紧缺、关键人才极少。三是没有机构和制度去有序管理。四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高中文化的占20,初中文化的占55,小学或没有文化的占25。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

  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专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我县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有14个,拥有会员300余人,社员467人。有的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实用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20xx年,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到6.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3亿元,其中有较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属于能人带动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斩头露角,他们常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看,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管理难度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普通农民多,居住分散,管理力度大。加上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对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是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我县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经验积累,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甚至部分是文盲,大多数年龄偏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小农经济意识、保守思想重,加之没有激励机制,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是结构不尽合理。从事种养业的多,而从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严重缺乏。

  五是资金投入不足。

  六是规模小,带动性不强。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

  一是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都是农村新型人才,明确了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

  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把握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重点培养内容及规划,同时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

  三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行多渠道培养。利用“高校”培训,要争取与农业大学联合,组织种养大户及致富能人等参加学习,并充分利用好农大毕业的待业青年,发挥他们的才智,鼓励他们创业。要利用“活动载体”培训,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培训。利用“基地”、“示范点”进行现场感官性培训,利用科技示范点、种养大户现场培训的方式,通过讲解和现场参观,更加直观地对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要注重“走出去”考察学习的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

  (二)建立市场开发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机制。结合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以优势产业带动或以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要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市场农户”等的形式,由公司、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将技术、人才、市场结合起来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三)加强管理服务,引导农村实用人才自我开发。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优惠政策,在开展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推广,科技服务,申报科技奖励等方面,提供辅助资金和农资资料。在教育、考察、学习、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以及取得的合法权益,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采取农民自筹、政府资助、社会力量支持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开发农业产业上,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的支持。

  二是在政治待遇上给予肯定。对年纪轻、文化素质高、技能技术过硬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加强锻炼,带领村民致富。

  三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先争优”、“农村十佳优秀实用人才”等创评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开展每年一次的奖励表彰大会,授予荣誉证书,增强其荣誉感。

  (五)成立机构,强化管理。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把农村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团组织及村组领导岗位上来。县乡要成立领导机构,做到有机构、有人管。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农村新建设调研报告03-02

农村环保调研工作简报12-06

会计岗位调研报告范文03-10

制药企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2-23

乡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2-22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范文02-28

听课调研报告12-02

瓷砖调研报告02-22

礼仪调研报告02-22

新年压岁钱调研报告精选-调研报告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