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04 09:22:46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1

  我深知坚持下去的艰难和含义,就像21年感动中国人物,半岁失聪却凭借一身坚持不懈和自强不息成为清华女博士江梦南这三十年来一直所做的。于我而言,即使是笑看过往,我也会清楚地记得去年夏天那燥热的气流朝我扑面而来。那时候正值考核之前,我看着部长的申请表沉默了很久,我很迷茫,我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继续下去。那个时候,在宿舍熄灯后,我一个人坐在床下的桌子旁,灯光照在申请表上,光影不动,然而内心争斗如江水翻涌,不曾平息。我想起了第一次和一批和我一面试的同学走进1313教室面对学长学姐们时那紧绷的身体,还有自以为能掩饰慌张的声音;想起了第一次做表格写策划时的手忙脚乱,总也对不准的表格和文件格式;想起了开会前认真整理正装的样子……内心的焦躁逐渐平息,答案也逐渐浮出水面。坚持下去。即使可能无法在学生会继续工作,此刻的坚持,也是这一年来给自己的完整的结局。事实上,我感激当初那个深夜做出的决定,也不曾后悔。

  江梦南在半岁时,平静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为了让江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父母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手语。通过学习唇语、练习开口说话让她能够与人正常进行交流,也让她可以在普通学校“旁听”课程。由于不能全程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嘴型,江梦南在课下通过看板书和自学付出了比同学多出几倍的努力。在学校,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

  江梦南还是坚持了下来,即使后来难度生得一步比一步高,她也没有放弃直到后来成为了清华女博士。我们要直视自己的缺点,不只是认识,还要正视,不逃避。我们虽然不是和江梦南一样的残疾人,但对于自身的缺点,我们不要让它,或者是它们成为自己的逆鳞,让它们成为不可触及的一部分,更不要成为心中不可逾越的横沟。而坚持,不仅仅是在逆境中的奋起反击,还有我们在面临选择和诱惑时那最艰难的决定。热爱生活。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打击,忙碌,以至于迷茫时,也要记得其中的热烈和欣喜。心中有爱,还有希望,那就是我们勇敢走下去的养料。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2

  《感动中国》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学院组织开展了“十大人物”感人事迹的集中学习活动。

  在这一次的学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朱彦夫。朱彦夫老先生是长津湖战役的幸存战士,在战争中失去了双手双脚和左眼视力,右眼也仅剩0.3的视力,九死一生后仍与贫困战斗,带领家乡人民走上致富路。从朱老身上我看到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不负人民的担当情怀。也是在朱老的事迹中,我领悟到此次集中学习的深远意义:深刻学习楷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当代青年的心中厚植为民情怀。

  今年的2月4日,我的家乡广西百色,一名在外务工返乡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面对卷土重来的疫情,依然复杂严峻的防疫形势,我积极响应家乡号召,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志愿者队伍中,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自疫情发生以来,百色市共进行了7轮全员核酸检测,我的工作是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现场秩序,守好“一米线”,帮助一些没有智能机的老人录入信息获取核酸检测码,中间还会与医护人员组成流动采样组,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市民进行采样服务。几天的检测工作中,我见过凌晨5点的夜空,戴过沾满水珠的口罩,吃过下午四点的午饭……这个过程很苦,很累,却很值得。

  在此次志愿服务中,我深切体会到基层疫情防控的不易、医护人员的艰辛以及党员先锋队舍己为人的精神;我强烈感受到越是在最危险的关头,我们民族越是团结一致,共克时艰。通过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的学习,我更坚定了要将先进思想与实际行动结合,争当“行为上的巨人”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老师和同学。

  时代的考题已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时代同向前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勇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才能大展作为,不辜负伟大时代。我也将紧跟这些时代楷模的脚步,把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之中,结合专业所学,以实干之姿迈开步子拔节,以向阳之心修身律己成长。积累新经验,练就新本领,以出色的成绩实现个人能力的“拔节升华”。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3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张顺东和李国秀夫妻的事迹,同为农村出身的我,深知不幸的苦难对农村人的打击,可他们却用超人的坚强和奋斗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并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生命华章。这也不禁使我想起我还在上初中时家庭所遭遇的苦难。

  当时,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我的父母外出打工,我和我弟也随之离开故乡,只留下患有精神病的奶奶留守小村,可生活总是充满意外的,就在某一天,故乡的邻居突然打电话说我们的房子着火了,可身在外地的我们却无能为力,最终在我和父母的连夜赶回后,一切都没了,剩下的只有一堆灰烬和深埋的奶奶的碎骨。得知是奶奶精神病发作意外烧毁房屋,我们也只能默默地收拾好破碎的房子,埋葬好奶奶仅存的尸骨,可我们的未来却突然更加艰辛,似乎迷茫无所从。幸运的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生活慢慢走上正轨,我也有幸考上大学,进入吉首大学医学院。

  砥砺奋进,铸就人生。人生的未来需要积累,需要奋进,一切成就皆不是平地而起,只有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才能有所成,回顾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从为科学的一生追求和为国家事业的一生奉献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具备着一种顽强拼搏奋进的精神,能够朝着自己的未来而努力。此时的我,站在医学道路的起点,眺望前路,那里必将充满艰辛与磨练,可这并不能阻挠我,我将始终以感动中国人物为前行榜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和学生干部,矢志不渝。正所谓,凡心所向,素履所往,当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希望我们都能借晨曦煮雨,揽星光淬火,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般,以奋斗为笔,于平凡中书写出生命的华章。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4

  我懂得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做一名学生干部,需要勇气和毅力。我进学生会之前,听到:“不要为了一个名号而来学生会,一定要负责任”这样的话,还以为只是例行公事,后来我才明白,这些话其实是给我们打“预防针”。

  而2021年12月17号的晚上九点,我像以往一样给爸妈打了个电话,当得知爸妈在福建被隔离时,我有些疑惑,可随即而来的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与我从小玩到大的表姐去世了,毫无预兆。我接受不了这个消息。从无法相信,到逃避事实。那天晚上我是一整晚没有睡觉,我想了很多很多,我觉得人生命的意义不过如此。我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可是我也总是调整不了自己的状态。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星期天,接到总结工作室推文的任务。第一时间我是想拒绝,我想让大家谅解我,我现在不想做任何的事情,我只想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睡过去。于是我并没有回复工作群里的任何消息,我想将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绝。过了大概半小时,我想:“我的父母在谅解我,不想给我造成压力,可我还是就此消极,把任务推给其他有任务在身的小伙伴,给她们造成极大的工作负担,也辜负了我父母的初心。”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下,我回复了“收到”二字,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字经过了我内心多少次的斗争,也没有人知道它意味着什么,但是我想,在这场与自我的思想斗争中,是我赢了。

  那段时间的工作,其实更像是我的救赎。在宣传工作完成时被肯定的一瞬间;在同学们看推文内容时候的会心一笑;以及朋友将推文截图发给我点评说:“这句话真写出了我的心声”的时候。我会感受到我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这是我能为自己,也是为大家所能做的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了。我不会放弃自己的工作,也正像我不会放弃人生中经历挫折和意外的自己。这也是我表姐在我高三时候跟我说过的话。你看,我做到了。

  2021感动中国人物中,杨老“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科研精神;张顺东,李秀国夫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苏神秉持超越的竞争精神;顾老,彭老潜心研究,服务人民的精神,以及梦南学姐不甘示弱,奋发图强的人生态度,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一幕幕短暂但永恒的瞬间,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却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这些平凡或不凡的故事传递给学生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与生命真谛。如果这些人有颜色,那一定是红色,这是独属华夏的浪漫颜色,在热烈里哺育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5

  观看了202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后,杨振宁爷爷的科研精神,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的自强敏天行、苏炳添的秉心自超越……让我陷入沉思。吉林一高校爆发聚集性疫情的新闻播报将我从沉思中拉回,这使我想到了2021年我的暑期抗疫经历。2021年7月,张家界成为该轮疫情的两大“震中”之一,疫情形势严峻,张家界的防疫之战刻不容缓。“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和衷共济,以报家国。”而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此时,“家”有难,又怎能不战?

  我通过新闻密切关注着张家界疫情发展态势,当我村村支部覃书记征集水田坪村防疫志愿者时,立马主动请缨,向村书记联系,表示我想为村为张家界奉献的决心。没有动员会,没有请战书,没有誓师照,当即就集结10余名志愿者成立了水田坪村“前线冲锋队”,紧急搭建村主干道卡口值班处,24小时昼夜无休坚守卡口、落实登记过往车辆、挨家挨户通知核酸检测、协助来乡医疗人员管理村民核酸采样时的秩序等。

  抗疫刻不容缓,从我选择穿上鲜红的志愿服那一刻开始,我就明白我的.肩上担负着抗疫的责任与使命。在室外道路卡点执勤时,我和一同担任志愿者的叔叔、哥哥们一起忍受着三十多度的高温炙烤,对无法出示健康码的人群进行纸质登记汇总并劝返,严格排查外地返乡人员,登记卡口过往车辆信息情况。“不对,这张证明有问题!”在一天下午,我们正检查着一辆要通过卡口的汽车证明时,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张证明跟前几天检查的一张证明一模一样,有很明显改动日期的痕迹。”本着有问题马上提出、马上上报的原则,我立马向村书记反映情况,最终证实了我的判断,不予通过。任何一个小点都是打好疫情阻击战的关键点,疫情之下,任何的疏忽都可能铸成大错。另外,乡下的天气风云变幻,又高温又多雨,有多次夜晚值班突发暴雨,我和村里一同值班的哥哥、叔叔们对棚内积水进行紧急排涝,忙到很晚才能躺下稍作休息。工作条件很艰苦,但当我看到身边的哥哥叔叔们、新闻报道上连续工作了多天的工作人员依然尽职尽力、无惧病毒之时,我又感觉自己浑身充满干劲。

  赫尔岑说过:“不是每一个人都要站在第一线上。”我想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逃避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也是一种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方式,通过志愿活动,我们更能够理解那些默默奋战在一线的许多工作人员,比如身患渐冻症,张定宇却迈着病痛的双腿,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争取为患者多赢一秒。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张定宇率领的医疗团队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

  平凡之躯,点滴之力,终将汇聚成磅礴之势。在防疫的紧要关头,献出自己微薄的一点力量,为社会做贡献,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这也是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6

  4岁父母离异,母亲独自带着我与刚出生的弟弟生活。母亲为了让我和弟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举家搬到了镇上开起了工厂,本以为日子可以这样过下去,可一场意外让家里的工厂倒闭,母亲失业并欠下债务,家里突然失去了经济来源。自那以后,上小学六年级的我开始懂事,承担家里一切的家务,接送弟弟,家里没钱付我在学校吃午饭的钱,我便自己带盒饭去,尽量不让母亲操心。等到初高中时,每到周末就去帮母亲卖水果,直到现在我考上大学,家里的生活也在慢慢变好。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她在半岁时,由于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为了让江梦南更好地融入社会,父母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手语。正是因为父母的执着,江梦南坚强地跨过了人生中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山峰。

  梦南,是一个特别有诗意的名字。然而在生命的最初,她所经历的一切都与诗意浪漫背道而驰。普通人的世界嘈杂纷乱,而梦南的世界却只有一片寂静。江梦南靠读老师的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发奋学习,并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吉林大学的本科及硕士,还在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2019年1月27日晚,江梦南来到了我所就读的江华一中进行演讲,当时的我正值高三,有着学习上的困惑和即将高考的压力,江梦南用自己艰辛而苦难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她顽强而坚韧的求学历程。她的求学过程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我们平时总是抱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江梦南学姐所面临的困难相比,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7

  通过将近两个小时的观看,让我们认识了十位伟大的人,有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有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他们这对夫妻一共只有一只手、一双腿,但他们依旧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两个侄女;有“中国飞人,亚洲之光”的苏炳添,他是中国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他打破了亚洲人跑不进9秒区的“牢笼”;有抗美援朝老兵朱彦夫;有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有拉进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的陈贝儿;有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的吴天一;有双耳失聪的江梦南;有“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有中国航天人。

  他们都是伟大的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们有为了国家付出一切的人,有即使自己残疾了,也没有放弃生活、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他们可以为祖国拼尽全力甚至性命,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即使未来的道路没有光明,他们也是那个闪闪发光、为前方的道路带来光明的人。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好好生活、学习呢?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正处于这个黄金时代,应当好好学习、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好好报效祖国。不颓废,不对生活、未来丧失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长大后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8

  彭士禄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工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有人送他“核潜艇之父”的称号有人说他是“中国核电站创建人”他却谦虚地回答:“我只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垦荒牛。”彭士禄在工作、生活中,擅打“三张牌”。“简单牌”,彭士禄的座右铭是凡事越简单越好,做事要做“减法”。在吃、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尽量简单,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科研。“懒汉牌”,彭士禄善于发动团队的力量完成使命,也喜欢培养年轻人。彭士禄下属出了很多人才,都是他的“懒汉牌”打出来的。“糊涂牌”,彭士禄说,做明白人不容易,做糊涂人更难。对公,他总是明明白白;对私,却很糊涂。什么时候调级,什么时候评职称,什么时候涨工资,他一概不知,也不打听。他不知道自己拿多少钱,坐的车是什么牌子,住的房子是多少平方米。

  彭士禄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造核电站。这两件事,无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彭士禄用自己坚挺的脊梁,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无穷的力量。

  在彭士禄身上我们学到了艰苦拼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芳华,勇攀高峰!”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9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000个字。1928年,杨振宁父亲自美国归来,同年随父赴厦门大学,进小学二年级。1929年,其父应聘清华大学,举家赴北平,居于清华园西院十一号,入读教员子弟学校成志小学三年级。1933年,小学毕业,入读城内绒线胡同天主教圣公会崇德中学。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北平不稳,随母携弟妹返回合肥。1938年,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全家逃难,经广州、香港、越南河内辗转抵昆明,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高中二年级,同年秋天,以高二学历参加统一招生考试,被西南联大录取,先遵父命报化学系,后改物理系。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王竹溪教授。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教授。1956年,杨振宁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这个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个明珠。

  不仅如此,他资助学子赴美深造,还在清华亲自授课,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他被公认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领域拥有13项诺贝尔级别成就,他资助数百名中国学者深造,协助清华建高等研究中心,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赤诚谏言…百岁寿辰上,杨振宁深情提到已故同窗好友邓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的嘱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

  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杨振宁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延续下去,勤奋读书,刻苦专研,学无止境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10

  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看完《感动中国》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

  让我最感动的是张桂梅校长。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在失去丈夫后,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没有选择到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投身教育扶贫。

  她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建立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华坪中学的建立,让贫困山区的女孩可以走出大山从而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每天的“小喇叭”让学生们很安心。身为校长的张桂梅将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女儿。被疾病的痛苦缠身的她依靠对讲台的热爱坚持下去。她用“命”守护着华坪中学和她的女孩们。她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躲避,推脱敷衍塞责。我们应该不绕弯,不敷衍。用实践来克服困难,不向困难低头!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07-17

观看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精选17篇)01-13

收看2021《感动中国》优秀心得体会(精选6篇)07-17

学生观看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精选11篇)03-04

央视2021《感动中国》心得体会(通用19篇)03-02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05-18

央视2021《感动中国》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7篇)03-02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心得体会(通用6篇)03-03

观看《感动中国》心得体会06-13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