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雪国》读后感

时间:2020-04-09 00:00:00 《雪国》读后感 我要投稿

《雪国》读后感

  一、书籍简介

  《雪国》(ゆきぐ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唯美主义代表之作,从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别以《暮景的镜》、《白昼的镜》等题名,断断续续地发表在《文艺春秋》、《改造》等杂志上,相互之间并没有紧密相连的情节,直至全部完成并经认真修改后,才冠以《雪国》于1948年汇集出版单行本。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雪国》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国》被海外翻译最多,先后被译介到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

  二、内容简介

  故事写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岛村是一个有着妻室儿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遗产,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来到雪国的温泉旅馆,邂逅了艺妓驹子,并被她的清丽和单纯所吸引,甚至觉得她的“每个脚趾弯处都是很干净的”,后来又两度到雪国和驹子相会。

  小说就是从岛村第二次来雪国开始的。驹子的三弦琴师傅的儿子行男患了肺结核,叶子陪同他从东京乘火车返回汤泽,正好坐在第二次去会驹子的岛村对面。岛村透过车窗欣赏黄昏的雪景,却看到映现在车窗上的美丽的叶子,不禁喜欢上了这个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驹子、叶子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关系。小说最终以叶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终。

-------------------------------------------------------------------------------------------------

  三、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创办《不是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

-------------------------------------------------------------------------------------------------

  四、《雪国》读后感30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雪国》300字到1000字的读后感30篇,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第1篇:《雪国》读后感300字

  回首昨天,我们不难发现,在通古搏今的大世界里,其实仍有许许多多我们认为已经很完美的东西,仍旧还需要那么一些极小甚至细微的东西进行一下精心的点缀,包括我们认为无法更改的记忆亦同样如此,《雪国》一书的出现就为我的记忆增添了一道绚丽的亮点,《雪国》一书已记不起是哪个假期读的了,大概距今已有许多时日了吧!然而书中精彩之处至今仍记忆尤新。

  《雪国》的作者名为川端康成,日本作家,初期的川端康成可以说成是属于现代主义系统的作家,然而,实际上在《意大利之歌》等许多川端康成的著名小说作品中充分的体现出,后期的川端康成的资质都已显现出来,曾经的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员,文章十分的新颖,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近代性,也可以说成是十分异质的。而《雪国》则是从现代主义向日本古典主义美意识转换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川端康成这一时期最初的优秀小说,其中是以《雪国》为契机,川端康成脱离了现实主义的封锁,自此充分的发挥了长篇作家的个性。

  第2篇:《雪国》读后感

  《雪国》的故事在一个银色的国度里慢慢地揭开了故事的一角,雪国被白雪覆盖,一切丑陋的虚伪都蒙上了灰尘。岛村遇到了这里美丽的艺妓驹子,两人一见如故,在雪国的日子里岛村有驹子的陪伴并不无聊。

  有传言说驹子有一个病重的未婚夫,由一不叫叶子的女子照顾,而驹子成为艺妓是为了支付医药费。但当岛村里问起时,小马却矢口否认。过了没多久,驹子的未婚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照顾驹子未婚夫的叶子请驹子去探望,但是不管叶子怎么请求,驹子还是不去,和岛村慢慢的离开了。

  驹子未婚夫死后,叶子在大火中自杀,而岛村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为驹子失去生命而难过。

  就像一个没有尽头的故事,在最后,雪国火花飞天,让白雪染上了火红的颜色,埋在雪地里的是渐渐失去了色彩的生命,在茫茫的雪地里湮灭,融化成一片洁白,最后尘埃落定。

  川端康成用他充满悲伤的笔墨在纸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仿佛一点点墨水就会在纸上留下绚丽的花朵。他的故事和他自己的一样悲伤,早年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他的世界观增添了一抹暗淡的色彩。在凭借《雪原》、《千只鹤》和《古都》获得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三年后,他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才华横溢而又忧郁的一生。

  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这种行为,但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听到他悲伤的叹息。生命不是死亡的对立面。死亡潜伏在生命中。川端康成的话,仿佛在告诉世人,他依然存在,生命的存在中包含着死亡,让一切得到升华。

  第3篇:《雪国》读后感600字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员,他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质。其作品《雪国》是一本讲述的是日本寻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发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

  在《雪国》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岛村在一次机遇中认识了当地的一位艺妓后的情景,那时所谓的艺妓就是平时在家里做些平凡的家事,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唤时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地道的艺妓,有的时候她们在客人的旅馆内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闲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们熟悉起来,而后,当她们看到男人们穿着棉睡衣就寝或起床时便会给予精心的料理,驹子就是这种地方艺妓中普通的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逐渐的熟悉起来,并且经常见面。

  这部小说重点在于其文字的感染力的成功。通过岛村和驹子之间的对话及其之间的关系的演变,极其丰富的表现了其文字的浸透力。在这样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充分的显现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文化,将这些特殊的食物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个唯美的画面,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甚至还会有情感的共鸣。

  作者通过“雪”这样的事物,来表达在日本所说的美学的体现。从这些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种平静的心情。人物中岛村对于叶子的印象比驹子还要深刻。叶子的出现和逝去,那是一种从静美的状态跌落到凄美的情景。

  总而言之,这部小说是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担忧,即营造了雪国这样一个唯美的环境来寄托自己对日本文化及其传统美学观念的情感。整部小说都体现了川端一种孤寂的心灵,表达自己的一种终极理念。

  第4篇:《雪国》读后感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它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另外两部是《古都》和《千羽鹤》。《雪国》并无较多的情节,着重表现的是在雪国独有的地方风光中,岛村和驹子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全书到处弥漫着悲伤的美。《雪国》的背景设置在远离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伎”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作者用美丽又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雪国》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也没有什么丰厚深刻的社会主题,故事写的是一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前后三次前往一个北国的山村,与当地一位叫驹子的艺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故事就是在这一出洁白雪国里不经意地发生、终结。

  我感觉这个故事里最值得怜爱的莫过于驹子。她的人生是坎坷的,行男的死去,从事艺妓等等都是她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她真的有努力地在试图改变自己的人生。她会看书,会努力地练琴,会努力地博得岛村的爱。在对待岛村上她真的显得那么娇柔可爱。一次岛村去她的家的时候,记得她说过每次去岛村那里都会穿一件新衣服,还会跟别人借,就为了让岛村看到每一个不同的而美丽的她。她会在意岛村说过的细枝末节的话深深地种在心里,可是岛村对她也许多数只是身体上的留恋,多么可悲。她的爱是徒劳的,不是吗?她的单纯没有换来同样单纯的感情,多少让人惋惜这个女孩子。至于她的亲人们的离开,她也无法控制,岛村最后也要离开她的世界重新开始生活。这未免太过残忍了,她于岛村是个什么样的过客呢?也许回到大城市的喧嚣中,岛村可以不再想起她,但是在那寂静的雪国,那个叫岛村的男子一定会在驹子年轻的灵魂中长久的驻扎。

  雪国的雪是天地间寒冷和美艳的精灵,而寒冷、美艳是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精灵。纯净、空灵、悲情,川端之美犹如富士山之巅终年不化的雪,“美,一旦在世界上表现出来,就绝不会泯灭。”《雪国》以持久的方式诠释着哀而愈美的情愫。

  第5篇:《雪国》读后感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的最后一页合时,捂住眼睛害怕图书馆周围的有人发现我被感动了,但又顾不上害怕被人发现的心情我仰坐在硬邦邦的木椅子上感叹到这是多么细腻动人的故事啊。乃至于晚上在床上闭着眼睛都能想起驹子俯趴在地上扎榻榻米的神情、干枯死亡了的飞蛾从纱窗上飘落的响声,岛村留在雪地上孤独的脚印,尽可能的去想象怎样的音色才能发出叶子那优美清澈得近乎悲凄的声音和怎样的夜晚才能呈现出那铁道轨迹上空璀璨的银河。我沉浸在那面映着叶子明亮的眼睛和窗外跳动着的黄昏景色的“镜子”里,仿佛只能听到火车轰隆隆的响声,脑中闪现的却是那个姑娘脸上蓝色得发白的寒光。那面镜子里的世界就是雪国吧!雪国就在那面镜子里吧!

  雪国不同于“我”生活的大都市,雪国是“我”憧憬的又不敢追求的国度。“我”在雪国的经历还有遇见的人和看过景对于“我”来说都是十分珍贵和遥远的。当叶子从火楼中摔下来的时候我知道“美”消失了,即使是这样“我”承认自己还是懦弱的,因为始终“我”都没有勇气像叶子或是驹子一样孤注一掷的单纯的近乎徒劳地去追求自己的所爱(无论是人还是事)。

  单纯呐,徒劳呐,在“我”眼中这样不假思索与简单的行动是极其耀眼与崇高的。很少有人舍得放弃已有的东西,很少有人诚实的面对自己与身边的人。

  叶子死的时候驹子心里肯定觉得很对不起她吧,行男去世的时候她那么执拗的不回去,后来也不去坟前看他,如今叶子也走得那么突然,大概叶子的一生是被自己毁了的吧,那个孩子本来就过得很清苦的了。“之前,她说她想一个人去东京的……”“是这样吗?那她应该会很幸福的,她想离开这里不是吗?”

  小说以叶子的死结局,岛村是不会再到雪国去了吧。那里的人不止驹子和叶子,有个老艺伎也是如此,还有其他人吧……这样纯净徒劳的爱都如此令人悲伤。

  第6篇:《雪国》读后感400字

  第一次认识《雪国》是在大一上的外国文学欣赏课上,那时候是冀桐老师跟我们介绍川端康成的时候提到的,那是老师只是粗略介绍了一下内容,没有仔细分析情节。自从加入了雪国读书组,就需要对这部作品更多地了解,于是在暑假之前的一周,去图书馆把这本书大致浏览了一遍。说实话,第一次看没有什么很深的体会,再去了解了一下川端康成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之后稍微有点点感受了,但是还是没有对这部作品有很大的感触。大概是鄙人书读得少,对文学悟性又差的缘故吧,暂时还写不出很深的感受来,估计还要多读几遍才会有些感受,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所描述的爱情故事吧。

  初读这部作品,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在写岛村和驹子的爱情故事,两人之间由于地域分离、家庭因素等种种原因不能公开恋爱,于是在作品中描述了两者间的发自内心的精神恋爱。虽然相见次数不多,但是在一起的时间两个人之间的亲昵还是表现出了两者间的默默的爱慕之情,结局有些悲凉,也很悬乎,不是很看得懂,还有待我继续读下去,等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不同的体会了吧。

  鄙人才疏学浅,读《雪国》略发感慨,如有不妥之处恳切希望加以指正。

  第7篇:《雪国》读后感

  总觉得川端康成的作品写得太过干净,尤其是《伊豆舞女》。干净的让人觉得一切都是幻想,在如今这样一个复杂,充满利和欲的世界,那样纯粹、干净、真挚的情感体现着人类最简单原始的珍贵性情,令人神往、倾心,却又不忍心打破这份悸动。

  《雪国》是以白雪的世界为背景,雪是世界上最干净、圣洁,同时也是最美丽、飘渺近似虚幻的东西。通文都流露着一种淡淡的苦闷、愁思、悲哀的情绪。

  岛村,既是故事的男主角,又是个旁观者,对于这个人物,我并不喜欢。他是消极的,面对驹子对自己的痴迷,他觉得一切都是徒劳而已,他无法带给驹子想要的安心。甚至于,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对于驹子艳丽的美和叶子空灵、清澈的美的贪恋、追寻都是徒劳的。他看着驹子为生活奔波,为感情压抑,同情她、怜悯她,时而给予她一丝安慰过后又冷静地告诉对方一切都是徒劳。

  当然岛村这个看客做的也很吃力,他一直在追寻中想象中的美丽,他渴求的清冷、干净的叶子始终不正眼看他,而让他矛盾纠结的驹子确是一味地等着他。还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心思被驹子看穿,想要躲着又期待着接近。

  相反我很欣赏驹子,虽然付出得不到回报,依然率性而积极地生活着,渴望爱情,执着爱情。喜欢、憎恶,每一种情绪都表现得真实、坦然,丝毫不做作。

  其实至今我又很多疑问,叶子对行男究竟是什么感情?只是想实现护工的愿望吗?驹子对行男又是怎么回事,为何临死都不愿见面,只是不想感受生死离别的痛苦吗?驹子似乎并不喜欢叶子,总是在岛村前避免着有关话题,可为何在叶子跳楼死时又苦的这么悲痛,近似疯狂,难道她真把叶子当做自己的寄托,希望她活出另一个自己?

  第8篇:《雪国》读后感

  上学期囫囵吞枣的读完《雪国》只觉的有一丝丝后悔。因为个人认为应该高中的时候就去拜读,因为语言文字的优美是有目共睹的,这样我的高考语文作文也不止于此~~现在想起也是有些傻气气。

  我看到之前有人把《雪国》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做对比。凑巧,前不久我刚好去了凤凰,恰逢人少,好好领会了一把边城风味,因为我们今天大多人所看的《雪国》是译本,所以肯定有所出入,这是再所难免的,因此我必须更努力的去看这本书,去体会它,它的确不如《边城》好理解。

  我对川端康成的了解来自《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因为之前读书对日本作家也只限于村上春树,而再了解了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太宰治后,才逐渐对这个名族,不做政治评价,文学方面,有战争就有反抗,有反抗就有发泄,写字是暴力,语言暴力。

  其实在记载中,三岛由纪夫瞧不起太宰治,因为世俗,真实,对川端康成还不错,因为都是古典且有纯正特点的文学家,觉得太宰治更像从乡下来却是赶时髦的新进作家,这也不难理解,有新想法就有反对者。

  川端康成没有像现代作家,像村上春树,有着扎实的语言功底,描写的文章景色让我在嘈杂中也可以想象出那片雪国。

  文中多次提出的“徒劳”,岛村多次说过驹子的存在非常的纯真。(题外话:我也没料想到有一日我也会像那些红学家一样抠字眼),对于徒劳这词,我不知道在原作中是怎么表达的,感觉又突兀,又那么舆情合理,的确是徒劳呀。

  第9篇:《雪国》读后感

  从书馆回来,半路遇到一位同事。他看到我手里拿着《雪国》,便说,《雪国》内容很简单,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笑着模仿颁奖辞说它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性格和生活,对方摇摇头,不以为然。这位仁兄是一位诗人,却好像不是一个有风骨的家伙,他读书很多,言辞间能显现学问,有时候却不涉真理和真相。因此,我对他的话,总是将信将疑。

  做人,总是很讲技巧的话,可能反而会给人一种幼稚可笑的感觉。

  的确,《雪国》故事很短,内容很简单,而且我读来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以前读过。可是因为没写读后感,所以记不真切了。在我看来,的确像颁奖辞中所说,这部作品很有民族性。它不无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下层人民,具体说是艺妓阶层的生活和感情。从这篇作品中,我可以读到日本北方“雪国”的部分风物人情,甚至是历史。

  它使我想到了自己读过的《茶花女》和《骆驼祥子》这两篇小说,它们同样也都是反映本国底层人民生活和情感的作品。它也使我联想到了目前我所耳闻目睹的我亲爱的祖国的人们的处境。我如果说自己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可能会因有自矜之嫌而招致嘲讽,但如果我说自己以自己的出身荣并依恋自己的根,则可能会引起诸君的共鸣而非非议吧。

  ——其实还不都是一回事。

  也许是因为孤陋寡闻,除了电视剧《蜗居》,我还没看到听到有哪部作品真正深刻地触及了中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我也用自己的笨脑袋想过,为什么就没有经典呢?对比《雪国》,我妄下一个结论吧:因为中国现代都是御用文人,只许歌功颂德,不许反映民间疾苦,因此,没有思想也没有个性。因此就不能久远。

  前些日子我读到美国人罗斯·特里尔所著的《毛泽东传》的后半部分,其中曾论说一些中国当今政治之历史根源,其中有一些论调还是有道理的。中国的奴才们,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民主呢?要知道,民主不是等来的,“上边”永远也不会主动赐予奴才以与主子平等的地位。奴才的解放从来都是靠自己争取的,不是吗?好像,我们不需要新的主子。

  听着看着媒体每天都在忽悠老百姓,有时候心里真是不好受。总是感觉,现在,黑暗的事情好像比自己小时候多多了呢。商家作假,官员马,平民百姓道德沦丧,精神麻木,飙车强拆,为富不仁,草菅人命,匪勾结,是这样的事情的确比过去多了,还是媒体太发达藏不住任何猫腻了呢?网络采取实名制了,有些话不能乱说了,尤其是真话吧。

  作家要有良心。好的作家就是一个民族的良心。

  很多文章反映中国人的公民素质的确比欧洲美洲的差,读过之后不禁汗颜。虽然未曾到海外见识国人的丢人表现,但也可以由他们在国内的行径推想出其在国外的行为来。这个专制体制下挣扎的民族,没有民主,自然也没有自己的尊严可言,没有自尊的国民,怎么还能顾及到自己的素质呢?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真是这样,我的同胞们还要挣扎多久?

  第10篇:《雪国》读后感

  不知不觉间,便将雪国看完了。但却莫名感觉心哀。这种心哀,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些相似,却不如后者来的愤怒,故事的背景是在美丽的雪国。

  驹子,一个喜欢写日记的姑娘,为了帮助师傅的儿子——行男治病,沦为艺伎。然而此男人虽是众人口中她的未婚夫,却只有她知道,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发展到那一层。甚至,她这别人口中的未婚夫,在回乡等死的时候,还带回来一个女子——叶子,是那女子,终日照料行男。

  一切都是徒劳的,都是毫无意义的。写日记、练琴、照顾行男、爱上没有未来的男人,都是徒劳的。但用驹子的话来说,她只是想要活的有尊严,有追求。对于行男,她尽一份责任,对于岛村,她卑微到尘埃里。一年只到雪国来一次的岛村,和为了见一次岛村等待一年的驹子,这天差地别的爱,真是令人唏嘘!

  岛村根本不配得到驹子的等待!驹子好傻……男女对待感情,或者说,人与人对待感情的态度,差别真是太大了。在雪国邂逅新感情的岛村,只偶尔想起尚在家中的孩子,从未记得自己的妻子;若是在去雪国的路上就已然对叶子动心,又如何做到对驹子暧昧不清;明明与驹子陷入感情,又为何依然偷偷惦记叶子……

  故事的结局也令人心痛,叶子在火灾中死亡,驹子在火灾中发疯,岛村的日子却仍在继续。每个人都会有细腻的各种各样的感情,但如果不能对情感进行控制,真是害人害己。

  也许到第二遍读的时候,我才能欣赏到雪国的美吧!

  第11篇:《雪国》读后感

  许多书,尤其是经典的书,你肯定不能只读一遍,因为只读一遍是绝对不能完全体会其中意味的。川端康成的《雪国》和《湖》都是这样,起码对于我是如此。川端康成告诉我,不光是有情节就能够叫小说,虽然《湖》绝对不缺少情节。

  不知道其他日本作家是否也是这种风格,比如我早就听说的夏目漱石。我清楚,川端康城这种写法,是我无法驾驭的。无论《雪国》还是《湖》,都有一种清冷清冷的感觉,让我头脑里不断出现冰雪覆盖的富士山,请原谅我对日本这个国家知之甚少。

  一开始接触到银平这个人物,以为他真的是个逃犯,而且是个有些变态心理的逃犯。不过,这只是受作者亦真亦幻写法的误导,这种写法在后来描写银平心理时,多次出现。我不喜欢银平,虽然我曾跟随作者的叙述试图理解他,却只是同情,而且很短暂。我想,作者如果知晓,怕是难免失望吧。银平投入过爱恋的女人,弥生、久子、宫子(只是跟踪过一次,算是爱恋过吗?)和后来的町枝,都只能是他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他只能意淫、只能跟踪。从这一点上来说,银平是悲哀的,也是卑贱的。这几个女人中,久子是爱过他的,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愈发地觉得银平猥琐。如果银平和久子的感情被我知道,相信同久子的好朋友恩子一样,我会极力劝阻的。我不一定会告发,但一定会死谏,一定很想保护久子。后来才知道,恩子在久子的问题上表现得这么强烈,是有自己的目的。恩子的家境不怎么样,希望得到久子家的资助。但是我,仅仅是不希望这种感情的发生。内心里,我也不是接收不了师生恋啊,就是觉得银平和久子的感情很畸形。因为久子是豪门小姐,银平只是个高中国语老师?似乎不是的。也许因为久子家境优越,真真是纯洁善良,爱的时候认认真真毫无保留,可是银平是个有不堪过往的人(当时我并不知道,只是一种感觉,后来的确是印证了,他和娼妓有私生子,却很随意地抛弃了。),那样的银平配不上这样的久子的感情。

  还有一段感情,我也觉得不堪,自然是宫子和野田先生的。相差很多岁数的老少配,的确在我的接受能力之外。但是,康成为什么要把野田对年轻女人和年轻女人的身体的依恋描写得那么仔细呢?看得我真的觉得恶心无比。老男人真的是可恨,可是年轻的女人能够容忍的原因是什么?真的仅仅是钱吗?

  我不得不说,川端康成其实是讲故事的高手,哪怕《湖》并不需要以故事取胜。整篇小说,围绕着银平展开,但是其中银平和弥生、银平和宫子、银平和久子、宫子和野田、水野和町枝、银平和町枝…这么多条线有平行有相交,川端康成处理的游刃有余。我很害怕去阅读线太多的小说,《湖》读下来,一点儿都不觉得杂乱。作者真是高明!更难能可贵的是:你以为只是这两个人的故事,其实竟然还有别人的故事在里面,让你不得不感叹,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很小!而当你以为谁和谁还有故事、还有交叉时,其实是你想多了,这个世界虽然小,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终其一生,很少能踏出这个圈子。

  第12篇:《雪国》读后感

  她是雪,却妄想从雪中生出一团火焰,照亮雪的世界,温暖雪的心灵。

  ——题记

  她是艺伎,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痴情地爱着有妻室儿女、坐食祖产的岛村,她大度,冰雪聪明,尽管她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天穿上婚纱,被岛村明媒正娶,但她还是隐忍着说:“下一次,带您太太也来温泉浴池吧!我也是可以欢迎的。”

  她是火焰,在雪的覆盖下激烈地窜着火苗,她为报自己的恩人,救治恩人的儿子行男去当艺伎,她读各式各样的外国文学,记了厚厚的日记,努力学习三弦琴,她一直、一直在挣脱现实的生活,当岛村摇头看着她的日记说:“都是徒劳吧。”她只是淡淡地回:“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呢。”

  她敢爱、敢舍,却仿佛永远得不到幸福,岛村懦弱、空虚,正是她无法得到幸福的根源,她就像白娘子,痴痴地渴望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却终究让人给负了。

  她是天上的银河,是银河中的星星,有岛村难以企及的美丽,她将自己一切最纯粹的东西展现给岛村,她深沉地爱,不求回报,甚至,在岛村偷偷准备离别时,她只呆呆地望着,跳到正在行驶的汽车上,脸贴着冰冷的窗户,喊:“喂!你去哪儿?”

  也许,这就是两个人天上地下的感情,就是两个人对待生命,对待生活截然不同的态度。

  假如有一天,岛村不再是书中的岛村,驹子不再是当艺伎的驹子。他们的爱情会继续吗?

  我想不会,岛村依旧那么索然无味,而驹子,依旧热情似火。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本就是眼中两个不一样的雪国,一个活成的枯树,一个活成了明灯。

  第13篇:《雪国》读后感

  据说,《雪国》是历史上最唯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我并没有读过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无法断言其是否是最唯美,我用了三个睡前读书时间读完了全篇,若非隔日必须上班,我必定会一口气读完全篇的。

  《雪国》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关系也不纠缠,似乎,简单地读懂,并不算是一件难事,但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不是真的这么容易被读懂呢?

  我以为,想要去读懂全篇,想要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并非易事,实际上,关于阅读文学作品,我始终认为,领会读者的意图不是第一要事,让自己进入剧情并发掘自我的内心才是第一要事吧,毕竟这不是科学作品,本无需刻意考证作者的真实意图,更何况,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兴许就是即兴发挥呢?

  《雪国》的文字相当细腻,描写山的景色,描写人的内心,还有人物的对白,无一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为一名的艺术研究者,岛村是自负的,同时也是自怜的。他似乎认为,他对于艺术的的领悟是要领先于当代的,因此他是自负的,然而,却也正因为这自负,他似乎也因为内心的孤独而自怜了。在雪国,他遇见了身为歌舞伎的驹子,并且获得了她全心的爱慕。他爱驹子吗?书中似乎一直在强调的是“不爱”,可是,他为什么又要一次次地专门为了驹子来到这雪国呢?似乎,他并不是那种简单的逢场作戏和及时行乐的世俗的男人,既然如此,这“不爱”便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身为歌舞伎的驹子,于原本应该逢场作戏的风月场所,却莫名地倾心于岛村,然而她知道这感情是没有将来的,因而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是带着复杂的矛盾的情绪的,或哭或笑,或柔或刚……驹子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却又拘泥于世俗的偏见。某种意义上说,她是敢爱敢恨的人,她可以拒绝青梅竹马的师傅的儿子行男,也可以爱上一个本应该只是过客的岛村。而其实,她一直是在逃避生活的,她始终是不敢直面生命的。

  在全篇中,叶子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开始护士生涯,照料的第一个病人是行男,却不得不面对其死亡的结局,这给她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她也是一个,内心极度脆弱的人,以至于她会央求岛村将其带离雪国,该是因为内心太痛苦以致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了吧?不然怎么会随意地央求一个陌生人?最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结束了叶子的生命,这对她,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呢?

  人生,本不会总是事如人意的,顺着心意,能走多远,便多远吧!实在走不动了,命运自会做出合适的选择!

  第14篇:《雪国》读后感

  昨晚与今早读了川端康成的《雪国》,约莫读了一半。诚如译者在序言中所说,《雪国》如同驹子一般,有着惊艳的美。

  不知不觉中折服于川端康成的笔触与动人。他自己就心中充满悲寂,从小就心中哀伤,构筑了由精神衰弱与眼泪组成的心灵。很明了,是一种颓废的美。

  写的很多东西是独有的日本风味。譬如腰带。我见过日本人的腰带,很宽,很耐看,绣了许多东西,反映出主人的思想境界。日本的一套套大多是从中国学去的,然而也许是中国人太包容了,失掉了一些特色的东西。川端康成在《雪国》《古都》中写了很多。中国就没有一件能好好描摹的衣服。

  川端康成对于感觉的意识臻于至善。感觉在意识流中波动,同过笔来写,无外乎是景色、动作、面庞的细腻描写。他的想象很怪异,“笔挺的小鼻子虽然单薄一些,但下面纤巧而抿紧的双唇,如同水蛭美丽的轮环,伸缩自如,柔滑细腻。……但白里透红的……”总之,他给你的就像一束意识流。

  “不知为什么,岛村还想大声再说一遍‘徒劳而已’,忽然之间,身心一片沉静,仿佛听得见寂寂雪声。”象这一句,抓住瞬间流动过的意识流,让人物生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川端康成将整个的故事嵌在幽暗淡色的环境中,主要写一眼之所及,颜色配上冷暖,写人物所思,写道德与欲望的冲突。如“姑娘映在雪色上的头发,也随之黑中带紫,鲜明透亮。”简单的颜色描摹,勾勒出了一丝邪恶与不纯洁。虽然没有写“寒”与“冷”,但字字透着寒气。

  这第一篇,主要写了川端康成的手笔,即其描绘瞬间感受的笔上功夫。这些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第15篇:《雪国》读后感

  《雪国》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阳春白雪,再加上文化差异,感觉自己欣赏不了,读着苍白无趣,亦或许是翻译的问题,好吧,此时一般翻译多少要背些黑锅的。为了感受其内在实质之美,刻意去豆瓣查了书评,看了两篇,还是没能明白美在哪里,或许就此告别川端康成的作品了,第一印象很重要,没感觉就是没感觉,跟谈恋爱一样,还是更喜欢三毛,余华,第一次看就喜欢,一见如故的感觉。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男主和两个艺妓之间的纠结,暧昧,当然男主是已婚了的。

  我觉得暧昧这个词比较适合这本书的情调,通篇没有露骨的男女色情的描写,总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作者笔端比较细腻,侧重描写气候,环境,氛围,情绪,但都是比较清淡的感觉。还有叙事方式比较任性,就是感觉有很多神游的感觉,通过神游这种插叙的方式交代人物故事的性格和背景。其实这本书有两篇文章,独立的,一篇是《雪国》,另一篇是《湖》。读完我才知道这是完全独立的两篇小说,其间我还试图着回忆联想着寻找其中的人物关系脉络点,毕竟书名就是《雪国》啊!第二篇稍微有趣点,因为讲了一个成年男老师与年轻高中女学生的畸形恋爱故事,风格还是一样的暧昧。

  一般人的视角一定认为男主是变态的,因为他还有跟踪美女的爱好,用其观点说,美就要努力去欣赏,而且他尤其爱追求尚在青春期的女生的那种美。其实日本好像有种关于美的氛围,叫美的极致是死亡,所以日本人一言不合就自杀了,当然包括川端康成本人也是含煤气自杀的。男主在跟踪处在极致美的年轻少女时,心里有个莫名其妙的想法一闪而过,就是把少女杀了,变态吧!有点变态,似乎在他潜意识里,他认为,这是女子最美的时刻,早一点晚一点都没有此刻美了,只有死亡才能将此美永远定格。总之日本的自杀或者说他杀,或多或少跟这种极致美的极端观念多少有点联系。

  第16篇:《雪国》读后感

  看《雪国》,我突然间想起曾经写下的一些关于火车、旅行的文字来,想想,自己是一个很爱坐上火车去旅行的人。因为坐上火车,就能在陌生的人群中、在陌生的世界中穿行。一路行来,飞驰而来的风景,来往去留的人们,可以让我胡思乱想上好一段时光了。

  只是,对风景的描述,比之这样的名著,是绝对无法企及的了。那样凌厉、冷艳、凄美的文字,在《雪国》中频繁出现,却那样自然,似乎是作者信手拈来,却又那样贴切于文章一贯风格和主题。很容易让人沉溺其中。

  淡淡的哀愁,抹不开的忧郁,深入骨髓的凄凉。不是普通文字能承受住的重量……

  发自内心的悲戚。

  喜欢悲剧的我,何时是尽头?人生悲苦、孤独、凄凉如此,也许,不过是庸人自扰之。我是个太容易多想多虑的人了。也许,该多看看喜剧文才好呢。

  第17篇:《雪国》读后感

  这是一片隔绝孤立的净土,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大雪纷飞的地域自由地散发着蛊惑人心的魅力。经过长久的黑暗才能到达的雪国带着与生俱来的梦幻与缥缈,遗世而独立。以此为背景,一场飘落着雪的梦徐徐展开。

  雪国是一场梦,这场梦里有萦绕着鲜嫩气息的后山,有积雪覆盖的村落,有雪水融化的青石板,也有美得极致而冷清的巨大星带。

  岛村,这位玩世不恭、未尝认真对待生活的纨绔之人,始终贪恋着一种虚幻的美。因此他踏上了这片梦幻的乐土,邂逅了符合自己虚无美学的驹子、结识了双眼中灯火闪映的叶子,岛村在这座遥远偏僻的雪国建立了自己迷幻与虚无的梦境,也在一次次的闯进与入侵中慢慢解构粉碎着自己的白色美梦。

  细看驹子,她本人的命运带着深深的徒劳,淋漓地体现了一种日式虚无。当她因为行男重病而堕入风尘成为艺妓,失去自己的“纯粹”之后,这种种的努力最终还是在行男死后归为徒劳,彰显一种令人窒息的无力。岛村早早便看透她命运的徒劳,但是岛村执着于一种“徒劳感”,因此将驹子本身的徒劳生命作为自己的审美取向,去欣赏、去把玩。而他也一直作为驹子徒劳命运的旁观者与见证者,他无可奈何,也无动于衷。

  岛村对驹子的迷恋源于他对虚幻美的执着。驹子在岛村心中是一个“连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洁净得出奇的女子,从这一点来看,岛村对驹子的喜爱并非建立在驹子本人之上,而是建立在岛村自己的幻想之上,这更可以印证岛村对个人幻想的热衷,以致显得他对现实之物若即若离了。岛村对驹子在肉体上表现出来的些许克制其实也是在竭力不去破坏自己建立在驹子身体上的幻想,可以断言,岛村对驹子的怜爱感情更多是源于对虚幻美的固执追求。川端康成对岛村与驹子之间感情的描写从未浓墨重彩、歇斯底里,这份以幻想为基础的感情没有火焰般热烈的情欲,只是雪将融化时的无力与哀伤。只是这种日式的迷幻与虚无之美,带着徒劳感,在全书中无时无刻不在被作者强调凸显。

  岛村对叶子的兴趣同样起于他个人迷幻的爱好。通读全书后不难发现,在岛村第一次到达雪国时,尚未成为艺妓的驹子是岛村心中纯粹之美的无瑕象征;而当岛村第二次来临,因为行男而成为艺妓的驹子失去其“纯粹”,取而代之的便是在窗玻璃上映出漂亮容颜的女孩叶子。叶子在车窗上透明的侧脸和闪烁的眼神为岛村做的这场雪国之梦蒙上一层更缥缈的纱。

  这三人在雪国之中形成一种稳定三角形结构,平衡了岛村的迷幻梦境。然而随着岛村的步步入侵,最终驹子和叶子都向岛村提出了将自己带走的想法。岛村却将这二者尽数否定,打破这种三角平衡,最终,雪国梦境以叶子的死亡与驹子的疯狂收尾,岛村自己精心建立的美梦解构离析,崩塌破碎。当银河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倾斜下来时,千万颗星星的重量该将这场梦砸得粉碎,该将岛村从这场幻境中照耀清醒。

  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透露着他本人的世界观,让人感觉到美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书中那句“生存本就是一种徒劳”让人感觉海水没顶般的绝望。正如岛村对驹子那句“我什么也不能为她效劳呀“一样,阅读此书时,我也对书中人物的命运感到无可奈何。读完后便有一种怅然若失的虚无之感。这是日式虚无之美,在不经意间挖空读者的灵肉,吞并进书中,因此读者与书中的人物一起连带着变得无力与缥缈了。

  回看全书,从头至尾都贯穿着一种日式虚无,也就是所谓的“徒劳感”。从生存到死亡,中间连接着的不过是徒劳。驹子被命运玩弄便是如此,叶子没能来得及掌控自己命运的航向也是如此,雪国梦醒,驹子疯了,叶子死了,只留岛村一人在从雪国归往东京的列车上徒劳叹息。读罢不由得让人感叹,人生也如雪国梦一场,迷幻而虚无,缥缈而徒劳。

  川端康成这本著作为我们展示了何为日式的迷幻与虚无之美,它的魅力像一层薄雾氤氲着湿气,浸淫你我的心灵与头脑。

  第18篇:《雪国》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一本冗长复杂的名著导读里。我喜欢它的书名——雪国,书名都带着淡淡的忧伤,连故事都是在雪中的悲剧,仿佛天空中飘落的一片雪都有着忧伤的含义。

  《雪国》的作者是我崇拜的偶像,这么说也许有些牵强,但他无论是他的启于还是作品都给我的思想带来很大的变化。只要是有关于他的文章甚至是短文我都会绞尽脑计地找到并小心翼翼地阅读,生怕漏下一个字。没有过多的诗歌或是言诗来描述他凄凉而悲伤的一生,但他的文章却可以让人感受到他笔下那哀伤的美,作者的名字叫——川端康成。

  故事在一片银白的国家慢慢露出故事的一角,雪国被莹白色的雪花铺满,将一切丑陋伪善掩盖在尘埃之中。岛村在这里邂逅了美丽依人艺伎驹子,两人一见如故,在雪国的日子里岛村有了驹子的陪伴也不显无聊。从传言得知驹子有未婚夫并重病在病由一不叫叶子的少女照料,而驹子为了筹集医药费而做了艺妓。可当岛村询问时,驹子却矢口否认。没过多久,驹子的未婚夫即将离开人世,照料驹子未婚夫的叶子请驹子前去探望,可无论叶子怎么请求,驹子仍是不去,和岛村缓步离开。驹子未婚夫死后,叶子便在大火中自杀身亡。而岛村也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惋惜叶子年轻逝去的生命。

  像是一不没有结尾的故事,最后的雪国火花冲天,将苍白的雪染上了火红般的颜色,埋没在雪地里的是逐渐失去色彩的生命,在茫茫的雪野湮没,融进那片纯白,最终尘埃落定。

  川端康成用他含满悲伤的笔墨在纸上写下华丽的篇章,仿佛只要墨汁一点便会在纸上留下艳丽的花。他的故事和他的一样哀伤,幼年失去亲人的痛苦令他的世界观添上了凄凉的色彩。当他以《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得否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后的第三年,他却以含煤气管自杀的行为结束了自己才华而忧郁的人生。

  没人能理解他这样的行为,可从他的笔墨中仿佛听见他悲怆的叹息声,命运多桀造成了他的才华和精神。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川端康成的话,仿佛是在向世界述说他依旧存在,存在包含着死亡的生中,升华了一切。

  第19篇:《雪国》读后感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日本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说。但是当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散文临终的眼时,给我极大的震撼。之后我知道了他的小说雪国。

  川端康成自小成为孤儿,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

  雪国这本书买了后,看了好几遍,看完之后,我问自己,看完后自己有何感觉,我告诉自己,没有感觉。是的,看完之后,心底没有留下几个特别印象深刻的人物和与之发生的事情。但是唯一觉得的就是作者细致的景物描写。犹如,电影画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经不是关键的因素。他们都是一些带你走如画面的线索而已.其实,这里边有很多关于日本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风土人情描写。反而,让我想起了简爱中,对于那个阴郁的阴天的描写,低矮的旧式城堡,有着阴霾的天,自己一个人躲在小房间窗帘的后面看这书,那个时候看着这一段的时候,只是觉得那个景物和人物的心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川端康成的《雪国》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国》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作品中作者着力描写的无声的雪国在作品中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角色,雪国四季的自然景色魔术般地衬托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洁白是日本美学观念的体现,日本传统美的象征,而“雪国”则是川端为其营造的最后一块栖身的净土。雪国的晶莹剔透、丰富多彩也象征着有过灿烂文化的日本;叶子象征着作者的终极理念,在这里体现为日本传统。和叶子一样,行男也隐喻了传统的日本文化,行男和叶子是一体的。行男这个名字暗示着作者对渐渐离去的日本传统的哀悼,叶子生命的终结也寓意着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可能消亡的命运的深沉担忧。岛村象征着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窥探和关照,实为西方文明的隐喻。在驹子火一般的爱情、叶子“内在生命在变形”的死亡、雪国魔力的感动下,他仿佛置身于银河中的灵魂最终受到了深深的浸润,这也象征着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感化力量;驹子有着双重的身份,象征着面对外来文化压力时无力的传统维护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时也隐喻作者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矛盾和复杂的心情。

  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而看雪国的时候,其实,心情是安静的。因为没有特别大的人物矛盾冲突,所以没有了心情的起伏。就如同一个人在静静的欣赏着那一方的雪景。从作品,偷窥作家,直觉告诉我,那一定是一个有着对纯美的东西有种偏执的人。一个人总是在现实和精神上游走,对于驹子。他描写了很多,但是印象反而没有对叶子的印象深刻。虽然,倔强的叶子只是在开头和结尾中出现。但是第一次的出现如果以纯美来形容的话。那么,最后一次的从二楼跌落时候,那个场景可以用凄美来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个慢镜头,段落不多,却给人印象深刻!

  第20篇:《雪国》读后感

  上节晚自习,我把川端的《雪国》看完了。现在想写读后感,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写。

  对《雪国》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挺佩服的,而且对《雪国》这篇大约5万多字的小说的构思也挺佩服的。故事围绕岛村(男主人公),驹子(女主人公),还有叶子(副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关系展开,故事主要发生在大山中的温泉村,那里有纯净的雪,火红的枫叶,温柔美丽多愁善感对爱情充满向往和执著追求的艺妓——驹子。

  小说开头以稻村和叶子说起,结尾又以叶子的死结书。虽然叶子不是整个小说的女主角,但却也是男主角——岛村倾慕的女子,尽管驹子也是他深爱的和同样深爱他的女人。

  小说的整个格调是一种纯洁的颜色,有点冷,可能和作者描述的雪国世界有关巴。

  写得不错,不愧是亚洲第2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笔下的。

  读后感写成这样恐怕也只有我了,呵呵,不过我真得挺喜欢这部小说的。

  第21篇:《雪国》读后感1000字

  叶子是仰脸掉落下来的.衣服的下摆掀到一只膝头上.落到地面时,只有腿肚子痉挛,整个人仍然处在昏迷状态.不知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这是《雪国》结尾时对叶子的自杀描写,在川端康成的描写下,似乎自杀死亡都是美的,那么悲戚那么柔软,我们会自动的进入那个纯洁无暇的雪国,进行我们的旅行。

  《雪国》以倒序讲述了一个研究舞蹈的纨绔子弟岛村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了驹子,一个大方得体自然活泼的姑娘,两个人产生了纯洁的情感。但岛村第二次再来,又对安静冷淡的叶子产生了爱慕之情,而且驹子还是不得已成为艺伎……

  岛村,小说的男主,性格懦弱自私,还有他骨子里的孤独悲伤,这导致他对所有的事都不在乎,面对事情都不作为。他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会对自己追求的产生迷恋到极致的情感。驹子、叶子,两个既相像又完全不同的女子,他都爱慕,却都选择回避。我认为他和驹子是真心相爱,“驹子撞上了一堵虚无的墙壁,那回声都如同雪花撞在他的心坎上”但他也不会主动,甚至离开也不会告诉驹子说是否会再来。

  这一切一切都注定了他的这一生都是孤独的,后来读了很多遍,一点点明白,驹子叶子都被岛村所幻化,他爱的只是驹子叶子各自的一部分。驹子是热情勇敢的化身,为了报答师傅,为了救青梅竹马,她义无反顾的选择艺伎,即使知道这个身份会被人诋毁看不起。面对喜欢的男子,她爱的轰轰烈烈!“它还记得你呢”,第二次见到岛村,她如此说,表达她的情感,但明白了这段感情的不可能时,她又说:“等你走之后,我就要认认真真的生活了”可怜我最爱的驹子。而叶子,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她就是理想的化身,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是美的,但她与驹子不同,她是冷的,对大部分都不感兴趣,只看重自己看中的小世界,对她爱的行男不离不弃,呵护有加。最后行男还是去世了,叶子就仿佛失去了世界,压抑郁闷,最终都导致了她的离开。但理想化的她就连从楼上降落都是美的。幻化中的驹子和叶子,美丽的让人欲罢不能,但当回到现实,一切都不再如此。悲戚动人的故事中那孤单的岛村、飞蛾扑火的驹子,清冷无助的叶子可怜又可叹。

  每读一遍感受都不同,折服于作者那写作风格,细腻的笔触。《雪国》是川端康成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是典型的新感觉派,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他有着完整生动的故事和人物,但更独特的是,他追求细节到极致,人物的动作语言,甚至是一处景物,都很细致。而且整本书的情调都是悲戚的,典型的虚无主义。结尾处,他这样写道:“她在空中是平躺着的,岛村顿时怔住了,但猝然之间,并没有感到危险和恐怖。简直像非现实世界里的幻影。僵直的身体从空中落下来,显得很柔软,但那姿势,像木偶一样没有挣扎,没有生命,无拘无束的,似乎超乎生死之外。”死亡似乎不再让人恐惧而是平淡正常的,这就是典型的虚无。也正是这种虚无让这部作品与众不同,成为经典。

  其实读到现在,也没法真的清楚这部作品的蕴意。川端康成用着朴实平淡却又准确细腻的语言打造了这个虚无的雪国,“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第一句话便勾勒出了这个世界,与俗世不同,他干净远离凡世,就像是《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一样,或是日本常说的以太,都是人们心中美好的代名词,理想之地。

  真正的经典总是会让我们沉醉其中,他里面的深意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读琢磨。读万里书行万里路,书里的世界是作者精心打造的。读《雪国》时,我就好像置身于故事中,看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那种悲伤一直压抑在我的胸腔,难以释放,但读到叶子的死亡,似乎又释然了。这就是《雪国》的力量,他值得所有人品味。

  第22篇:《雪国》读后感

  ‘那孩子疯了!",叶子并没有死去,岛村看到她的生命正在变形,变成了另一种东西。他站稳了脚中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往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这是《雪国》的最后一句话,“叶子”在一场大火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的生命落尽。

  “这时的银河乃是对没有常性、无责任心的岛村像猛烈冲击的瀑布一样,对他予惩罚。但是,银河不仅是惩罚的瀑布,同时,这一叩击既是对岛村的惩罚,也是将天地连接起来,对驹子与岛村爱的永恒性的保障。”

  羽鸟彻哉在自己文章中如是写道。川端康成的文章中爱情总是美好的,于是有了岛村和驹子热烈的爱、岛村和叶子朦胧的爱。

  从开篇岛村在火车上,透过玻璃偷看叶子的脸时起,叶子绝美的面庞就已经刻入了读者的心灵深处。下火车时,岛村听到叶子“优美得近乎悲戚”的回声呼喊着站长,这里的回声用的是“こだま”这个词,”这个日语单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回声,另一个是指树木中的精灵。

  后面文中该词又反复地出现,无疑暗示了相隔千里,叶子美好的身影还是会在岛村的心里浮现。

  何为惩罚?叶子曾叫岛村带她去东京,而在东京已经有家室的岛村,拒绝了北国小村女孩叶子的愿望,“叶子的脚丫子都是干净的`”,所以不能让她去到东京,岛村如是安慰自己。

  他或许想到驹子在东京的经历,不愿意再让叶子前去。也或许只是他对爱情的懦弱,让他无法对自己从第一次来到雪国起就注目的女孩负起责任。

  从第一次起,他看到的是在玻璃窗里面映出的少女的模样,当她的脸映出日暮野景时,当她的脸上映出寒山灯火时,玻璃里映出的,是虚无的的像,他的心灵为之震颤。

  他看到的叶子,是无法触碰的“秋叶铃响人不见”,待景色被夜色淹没,车里的灯光泛黄,过道间人行匆忙,“大概这些都是在虚幻的镜中幻化出来的缘故。”叶子又变得平凡无奇了。

  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其实最美。这点用在叶子身上格外符合,叶子和驹子,就是梦想与现实,每个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像叶子那样,温柔贤惠,充满母性,但是本身却是格外纯洁,纯洁地好像从未沾染过世俗的尘埃。

  可是这样的人,找遍一生也找不到,得不到。更多的是像驹子一样的,热烈,美好。岛村眼中的叶子,就像银河一样,伟大,美丽,梦幻,但却只能仰望,就算伸手也够不到,叶子的死去,对于岛村来说,也许只是一颗星星只是回到银河而已。

  文中多次出现银河,“银河的亮光显得很近,像是要把岛村托起来似的。”,他沉溺于银河的美好,当年漫游于波浪与银河的松尾芭蕉,相比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星海吧。

  茫茫的天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去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期待着被拥抱的人们总是抬头望着星海,幻想着自己得不到的美好,臆想着自己不曾拥有的幸福。

  川端康成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用自己现代人的笔调,写出了千年前紫式部在落笔“云隐”两字时,光源氏将要隐去的无奈与不舍,空无与伤。

  叶子消逝了,驹子和岛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可惜,萤火虫的生命是那么的短暂。

  第23篇:《雪国》读后感800字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了东京的一位西洋舞蹈评论家岛村来到雪国的温泉旅馆邂逅了驹子,并被她吸引,后来又两次来到雪国与她相会。在他第二次来到雪国时,在电车上又看见了美少女叶子,并心生恋慕。因此,他们三人构成了微妙的情感关系。最后,小说以叶子的意外死亡而告终。

  这部小说主要在写岛村与两个女人的情感,但是在我读完后,发现这本小说所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那种男女间的情感,而是一些别的东西。

  整部小说中,然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虚幻,但是又是那么真实,“虚无”与“徒劳”贯穿了整部小说:岛村对真实的渴望与追求,到最后变为一场空,只得以虚幻来定义现实;艺妓驹子憧憬着自己美好的爱情与未来,她为岛村送行连行男病危了也没有去看,这一切却得不到回报,只是“美丽的徒劳”罢了。这也是一方面的表现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状况。

  至于叶子,可以说这个人物是“不存在”的,她的出现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一种向往,在结尾处的那场火灾,叶子意外的丢掉了生命,如果照常理来说,岛村应该是会像驹子那样悲痛,但是他没有,反而是得到了精神上的顿悟,驹子与叶子的离开,更是让人感受到人生如梦的虚无感。

  这部小说大多是对话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仅有那种唯美的体现,又同时为人物的心理或是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做了暗示。就比如说在叶子逝世的那场火灾,作者将其描写成诗一样的画面,就意在叶子的超凡脱俗,在这种意境下,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渴望。

  如果光这么说,也许还是不够,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日本的另一部名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它主要是以物写哀情的,而在这部小说中,也有相似的地方。《源氏物语》是写于日本还在封建制度相对和平的时代,而《雪国》则是写于日本在大肆侵略的时代背景下,小说中的思想感情与之结合不难看出作者反对战争,但是,小说中关于战乱只字未提,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反映了在那个社会日本平民对美好生活追求却总遥不可及的徒劳,以及有甚者沉浸在那种虚无的幻想的状态,这也是我喜欢这本小说的原因。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脱离了“正轨”,在虚幻中表达情感,营造出了脱离了现实的境界,反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最好的批判与诠释。

  第24篇:《雪国》读后感

  算下来,《雪国》已经读了三遍了。第一次概读,大致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关系以及情节发展状况;第二遍细读,品味其中主人公岛村和驹子之间的感情,以及夹杂在他们中间的叶子和行男的微妙感情,感受《雪国》给我带来的日式爱情;第三遍在重温作品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川端康成的环境描写,去浅析这些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因为之前读了两遍后也去翻阅和查找了《雪国》作品赏析的相关资料,很多都是对作品中人物关系的解析,如岛村和驹子的感情真假,叶子和行男之间的隐晦情感,以及驹子对行男的态度等等等等,这种文章很多,无形中也影响了我对《雪国》的理解。但是,我是不喜欢走人家走过的路的,看了那么多文章我都不知道我最初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是怎样了,已经默默随着主流思想走了,失去了我自己当初对《雪国》的纯真……

  不走寻常路,我不想再去分析人物关系,因为我觉得很多其实都不是我自己的理解,而是从别人读后感上的理解,因此我选择研究《雪国》中的环境描写,于是这次在重温的时候我特别关注了川端康成在作品中对环境的构造,其实仔细研读发现精彩的环境描写不少,或许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呢,在最终的读书报告中我将就其中部分的环境描写简单谈一下我的理解,或许对于这部作品的解析会有意外的收获。

  一些被我们边缘化或者忽视的东西也在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期待新的发现。

  第25篇:《雪国》读后感

  《雪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风景如画的北国景色与主人公的内心融为一体,《雪国》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平缓而抒情的,但《雪国》里有一个地方给我的冲击力特别的强,也是我认为整部中篇小说的高潮,便是叶子在一场大火中逝去生命,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叶子的死亡预示着一种幻想的美好人性的破灭,川端康成笔下的叶子是一位善良又洁身自好的女性,其实叶子和驹子在小说里面临着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但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妓,显然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对比,驹子是“实”的,那么叶子便是“虚”的,面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叶子又怎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呢?这只不过是作者对比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因此川端康成对叶子的描写其实并不多,用了一种淡化的处理方式,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但又不能过多的了解,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虚无飘渺的感觉。

  驹子是《雪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驹子从一位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最终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完完全全的沦为了一名艺妓,驹子以其说是为未婚夫沦为艺妓,还不如说是生活的压力,把她一步步的逼上了这条路,如果像叶子那样生活,可能只能是提前的死亡。驹子渴望“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美好而真正的爱情,希望找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她对岛村是有一种期待的,而这种期待在驹子身上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但驹子的这种愿望破灭时,最终便是驹子人性的毁灭,驹子的刻苦学习,勤奋练习三弦,读小说等等努力,都是徒劳无获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岛村虽然对驹子的遭遇有着同情心,但早有妻子的岛村无法实现驹子的愿望,虽然驹子热烈般的爱着岛村,但岛村最多把驹子当做是朋友罢了,只是他在旅途中无聊消遣的玩伴,在驹子身上展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而岛村身上展现出一懒散、懈怠悲哀着生活在虚无中,岛村和驹子对于生活的态度是完全的不同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从侧面烘托了驹子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人性。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运用了西方的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文学的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独特意境。

  第26篇:《雪国》读后感

  《雪国》这部书,是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倚仗之一。有人说,这本书是历史上最唯美的获奖作品。

  作者这样的写作风格与他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在幼年时,父母均因结核病死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一生四处旅行,性格感伤又孤独,这也许是书中主角岛村略颓废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雪国是一个很纯净的地方,终年积雪,看不到任何掩埋在雪下或别的地方的肮脏,即使这样的白净被谁踩了几下,添了几个脚印,也无关痛痒,左右不过一时的凌乱罢了,睡一晚的好觉,这些杂乱又会被落下的雪花重新掩埋,并且看不出任何一丝痕迹。

  主人公岛村是一位舞蹈研究者,全书也正是围绕着他与艺伎驹子、少女叶子的感情展开,这两个女孩儿是真真正正的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着想要生存,一切却只能如那些簌簌落下的雪花一样,消融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

  驹子早年被卖到风尘之地陪酒,后来一位三弦琴师傅收留了她,令她脱离烟花之地,以卖艺为生。可后来三弦琴师傅的儿子得了重病,她不得已再次沦落风尘,以卖身来赚钱治病。尽管这样,她面对生活依然是热情的,学琴、记日记、收集烟,她几乎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致,却依然摆脱不了艺妓的束缚。

  而叶子,她努力地学护理、认真地照顾一个病人,那个病人却依旧去了。她爱她的弟弟,竭尽全力却也未能找到经常与他见面的办法。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最后的下场却是葬身火海,“她的小腿抽搐,苍白的脸燃烧着……”这样的描写,读来便让人痛得窒息。

  而岛村,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有妻室儿女,每天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可以为了当年和驹子的一场邂逅,就三次跑到雪国,把雪国当成了一个逃离现实的地方。家境富裕的他,却对生活抱着这样彻底的悲观态度。

  我极少读这种诉说民间疾苦的书,读来略显平淡,也没有过多的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但川端康成的这一本书,读来看似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又能够给读者的内心留下一层淡淡的忧伤,经久不散。

  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雪国吧,白得无瑕、美得惊心动魄,却又寒冷彻骨。雪下埋藏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第27篇:《雪国》读后感

  初读雪国,觉得雪国里面的文字挺优美的,但奈何自己阅读能力有限,并不真正理解到川端康成所想要表达的意境。几个月过去再重读一遍后,才发现川端笔下细腻的纯洁之美,而且驹子这个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常常感叹到身边缺少的正是驹子心中的那如雪国一般的纯洁。

  即使对雪国略有感悟,但是书中的人物情节描绘也是看得半知半懂。时至今日,经历诸多事世人情变故之后,再重读雪国,明白川端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哀伤与徒劳,呵,人生还真是一场徒劳啊,生活本身亦是一场徒劳。

  雪国确实是本经典好书,要读的朋友们我建议最好多读几遍,我想雪国真正的魅力在细读之后自然不言而喻吧。

  第28篇:《雪国》读后感

  “穿过界限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这是岛村第二次来到这白色的世界,同时,这也是我的灵魂在岛村的牵引下第一次穿过界限长长的隧道,来到另一个过度。真实而又虚幻,烂漫又有凄美。

  当那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响起,我的心也随着岛村的心开始颤动。她的一举一动,与站长先生的对话,照顾病人的姿态,就连那面窗上映着黄昏景致的妖艳而美丽的眼睛,我们都看在眼里。

  我以为,《雪国》的故事是从叶子开始,因为她的音,她的眼……

  可是,在岛村即将下车的那一刻,我仍然疑惑不解,他为何选择在年终岁末,来到这寒冷的地方。是雪国的洁白写下的诗意,还是百无聊赖的消遣?直到另一个女子出现,我才有些缓过神来,岛村之所以奔赴这一场旅行,是因为一年前结下的素缘。

  是驹子。一个从东京来,却因岁月所迫而沦为艺妓的女子。

  岛村爱她么?不,至少我看不出来。这苍茫雪国的过客,注定短暂相遇,长久分离。他有家有室,且太过冷静清醒。从开始到终结,我发现他心里总说着女子的美丽,女子的洁净,因此,我怀着期待的眼神想从中读出一个爱字,可是,至始至终都不曾出现。

  我开始同情驹子。命途多舛,身世凄凉;风月场上,忍尽不幸,痛苦难当。她那么努力地活着,以为写日记、阅读、练三弦琴就可以通往美好的未来,可这只是一场梦,一场天真的梦。仿佛一切都验证了岛村的话“完全是一种徒劳”,连同爱情一起。

  我不敢相信作为西方舞蹈的研究者,从没有看过别人跳舞。而岛村就恰恰如此。

  或许岛村的感情同他的工作一样。驹子是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体,而叶子则是自己空想出来的舞蹈幻影。一虚一实,一热烈一静美。

  当叶子在岛村第三次来雪国后即将离去时坠身于火海之中,驹子含着着泪抱着叶子,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

  那一刻,我分不清到底哪个是驹子,哪个是叶子。

  或许她们本身就是一个人。

  叶子是驹子的化身,是作者对驹子这类人心生怜悯,而幻化出如雪花般洁白的美好的象征。

  第29篇:《雪国》读后感

  我之前想着《雪国》也许很长,也许像那本字母密密麻麻的“TheHungerGames”,也许像我仍然没有勇气翻开的《百年孤独》,可是它只是一百二十一页的中篇,也许只能算作短篇,显得小而且可怜。

  它的名头我都忘却了,漂亮的封皮在两周前扔进了纸篓。我知道川端康成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只是人都崇洋媚外,日本作家的名字好像很难从大脑皮层剔除。

  我看到很多人讲它如何浅薄、如何无味、如何零碎得像一篇读书笔记。午后或者夜晚,我总是忍不住一点一点地读翻译过来仍然带着一种温柔的气息的字,想着川端在写这样的句子的时候,会否露出柔软的笑。

  这一年几乎都在念小说,美国人写的永远最好看,读下来好像吃了一大盘加了好多洋葱炒的小龙虾,又辣又在手指尖上盘旋很久。比起来,日本人写的东西总是淡,即使是那个在我的书柜里占了一大块的东野圭吾,讲死人的时候也像白开水一样,寡淡而透明。可是他们永远最柔软,也最能在一个人的时候打到心底去。

  川端康成是个很典型的日本作家,我想。

  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习惯了在零碎的思绪里感知某些与我的想法相通的东西。我觉得很好啊,像读塞尔努达的诗一样。

  《雪国》是我至今念过的最美的小说。啊,也许红楼梦也是吧,可是它好长,我没有勇气看完。

  第30篇:《雪国》读后感

  迷迷糊糊地把《雪国》读完了,但心中好象有很多疑问,特别是《雪国》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之间存在很微妙的关系,还有小说中描写的美丽的雪、灯火等是不是有什么象征意义,还有故事结尾为什么突然出现一个大火,还把那么美的叶子给烧死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尾,它有什么其他意义吗?

  因为内心有很多疑惑,虽然看完了好几天,好象也无从写起我对这部小说的读后感受。

  在写读后感前,又到万能的百度求助了,看它能不能帮我解惑答疑了?可是看了好多的问答,还是无法解开我心中的疑惑。大部分的答案跟小说前的译序差不多,小说主要反映日本特有的审美取向(日本美)一点是洁净,一点是悲哀。因为看了译序,所以在读小说时也特别注意了这两点,小说中是有很多地方用来描述洁净的美和悲哀的美。但看小说,一般都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我觉得真得分不清岛村这个主人公倒底是喜欢驹子呢还喜欢叶子呢?叶子跟驹子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情敌还是相互一种怜悯的感觉?还有那个死去的男人又跟叶子是什么关系?跟驹子又是什么关系?驹子为什么在那个男人死之前却不愿见他最后一面?不是因为这个男人驹子才去做艺伎的吗?真的很困惑!

  有的在百度里说,这部小说主要通过洁净之美和悲哀之美反映一种虚无、徒劳。难道说的是驹子喜欢岛村一种徒劳吗?驹子对岛村的感情是虚无的吗?还是说叶子对那个死去的男人无微不至地照顾也是一种徒劳,甚至叶子对那个在火车上工作的弟弟的关心也是一种徒劳,也是一种虚无吗?

  再说说岛村是一种什么心态呢?一方面好象跟驹子打得炎热,让驹子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他,而总是跟驹子好象又有点若即若离的感觉,让驹子的心实在不是踏实。另一方面,内心又好象对叶子有一种渴望和向往,就像别人说的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

  川端康成是因为这部小说而拿到诺贝尔奖的,也许这部小说要表述的是那个时代日本女子的悲惨命运,虽然她们都很认真很努力地生活,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有很多自己的梦想,但因为自己是女子或是艺伎,所以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所有的梦想都是虚幻的。

【《雪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1.雪国读后感

2.《雪国》读后感

3.《雪国》读后感范文

4.《雪国》读后感推荐

5.关于雪国读后感

6.雪国读后感1000

7.雪国读后感作文

8.雪国1100字读后感

9.《雪国》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