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等差数列教案

时间:2024-03-20 14:39:05 等差数列教案 我要投稿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等差数列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等差数列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A.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B.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法分析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表示鞋底长,单位是c)分别是

  21,22,23,24,25,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38,40,42,44,46,48,50,52,54,56。

  3.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是:

  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

  共同特点: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二) 新课探究

  1、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 =d 即: = +d

  – =d 即: = +d = +2d

  – =d 即: = +d = +3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n-1)d

  此时指出:

  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 =d

  – =d

  – =d

  – =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 = (n-1) d即 = +(n-1) d

  当n=1时,上面等式两边均为 ,即等式也是成立的,这表明当n∈ 时上面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 }的通项公式。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1+(n-1)×2 , 即 =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

  (三)应用举例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d、n、 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10, =31,求首项 与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最低一级宽110c,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四)反馈练习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若数列{ } 是等差数列,若 = ,(为常数)试证明:数列{ }是等差数列

  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五)归纳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n-1) d会知三求一

  (六) 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3.2第2,6 题

  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 }的首项 =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四、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等差数列教案2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件第一页)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课件第二页)

  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 },若 - =d (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或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 的首项是 ,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即: 即: 即: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课件第二页) 第二通项公式 (课件第二页)

  三、例题讲解

  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课本p111)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2 在等差数列 中,已知 ......,求......,

  例3将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输入计算器数列 中,设数列的第s项和第t项分别为 和 ,计算 的值,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小结:①这就是第二通项公式的变形,②几何特征,直线的斜率

  例4 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为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课本p112例3)

  例5 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 ,其中 、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课本p113例4)

  分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 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 (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注:

  ①若p=0,则{ }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

  ②若p≠0, 则{ }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

  ③数列{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 =pn+q (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

  ④判断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方法是否满足3个通项公式中的一个。

  例6.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的和为26,第二项与第三项之积为40,求这四个数.

  等差数列教案3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等差数列的各项;

  3.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解方法;

  3. 等差数列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解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解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式:

  1. 课堂讲解

  2. 课堂练习

  3. 小组讨论

  4. 实例分析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成绩

  2.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表现

  教学反思:

  1.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3.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等差数列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复述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学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蕴含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提高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具备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PPT展示几道题目:

  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一个数,可以得到数列:0,5,15,20,25 2.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100,98,96,94,92。

  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交情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48,53,58,63。

  教师提问学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一个常数,教师引出等差数列。

  环节二:探索新知

  等差数列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同桌讨论,类比等比数列总结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问题1:等差数列的概念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呢?

  环节三:课堂练习

  抢答: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1,2,4,6,8,10,12,……

  (2)0,1,2,3,4,5,6,……

  (3)3,3,3,3,3,3,3,……

  (4)-8,-6,-4,-2,0,2,4,……

  (5)3,0,-3,-6,-9,……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作业: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呢?根据实际问题自己编写两道等差数列的题目并进行求解。

  等差数列教案5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能够求解等差数列中的各种问题。

  教学内容:

  1.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通常用a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2.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公差的计算方法、首项与末项的关系、求和公式等。

  3. 求解等差数列中的问题:包括求第n项、求和、已知前几项求后续项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

  2. 讲解: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让学生尝试一些较难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2. 习题:准备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3. PPT:制作一份PPT,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教学方式: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3. 测验:定期进行测验,检验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等差数列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02-25

《等差数列的定义》教案05-19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精选10篇)11-04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9篇02-25

《等差数列》说课稿11-03

等差数列的说课稿12-05

《等差数列》说课稿01-13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04-23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04-09

等差数列试题及答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