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

时间:2021-12-09 10:38:26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 我要投稿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

  一、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二、《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精选20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精选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贫困山区,半生坎坷半生奉献的张桂梅,用瘦弱的身体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在63岁的年纪,张桂梅那些足以“感动中国”的诺言和行动,仍在继续。

  能够抗衡时间、改写命运的,唯有执着信念。大山之中,扭转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长和代际恶性循环,并非易事:

  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考验,更是一场对陈旧观念的“宣战”。并且,突破习惯禁锢,光靠激情和热情显然还远远不够。

  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把累计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与张桂梅有关的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膝下无儿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献精神,印刻下“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执着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参与竞争、从容地圆梦人生,一份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执着信念,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大山女娃,让“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进现实。

  深深打动和激励人心的,还有“在苦难中开花”的巾帼力量。在痛失亲人、身患重疾的绝望和打击之中,在引起非议、受到质疑的误解中,张桂梅“雨水冲不垮,大风刮不倒”,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而更为恒久的意义是,张桂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孩们“女性自强才能自立”,也以这样的精神传递着“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的价值理念,并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强中树立自尊自信的“她们”。

  命运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张桂梅近日获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后,一波“致敬体”在网络上“刷屏”,流着泪看完张桂梅事迹的网友们,读懂了大爱无声和百折不挠。

  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奇迹,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奇迹。面对种种心酸、考验,甚至难以逾越的难关,如果没有冲破乌云和阻碍的坚定不移,又怎能让阳光照亮女孩们的心房?如何让她们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稳致远?

  读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动,心中就会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那束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那颗来自“教师妈妈”的教育初心,那些来自大山女娃的蝶变人生,都会将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传递下去。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2

  今天我看了《榜样6》,被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

  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

  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党总支王从爱书记要求,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

  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

  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3

  看了《榜样6》,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张桂梅老师。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4

  看了《榜样6》后,我得到了一些感悟。

  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要将学习活动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庆祝第36个教师节相结合,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报刊、展板橱窗等宣传阵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联动,迅速掀起学习张桂梅同志的热潮。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要深入宣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5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6

  12万公里家访路。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7

  忠诚执着守初心,无私奉献担使命。6月29日,省委宣传部在昆明举行“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授予张桂梅同志“云岭楷模”称号,大力宣传弘扬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激励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学习,凝聚万众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斗志。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已经像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继续坚持站在讲台上,直到7月份把4个班的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静养6个月以上,可仅仅24天之后,张桂梅又站在了她热爱的讲台上……

  1997年8月,张桂梅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

  2001年,张桂梅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建院第一天,“儿童之家”就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仅有两岁,最大的也才12岁。

  2003年,张桂梅送走了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有的学生转校,有的学生辍学回家,有些男孩子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对这个班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调离。随着中考临近,张桂主动请求接下这个班,担任班主任。她横下心来,把行李搬进了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了一起,既当师长又当家长……她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个班有22名学生的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

  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当年暑假又从华坪“转战”昆明,虽然把各种证书、媒体报道都带上了,却仍被很多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辱骂她、驱赶她。

  “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筹款期间,张桂梅累了就在路边歇一会儿,渴了就讨口水喝,饿了就啃几口干粮,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以外,她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却笑着说:“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

  2008年9月1日,在张桂梅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张桂梅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张桂梅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办校10年来,身患重症的张桂梅,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她亲自走访了1527名学生的家庭,还把捐给她治病的钱、奖金和工资,共100多万元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

  女子高中的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名。从这里毕业的八届学生, 全部进入大学的殿堂, 实现了飞越大山的梦想。

  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忍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她总是以自己的思想、人格、情感、行为和学识起到先锋引领作用。以共产主义信仰为办学教育模式,改革创新锻造了丽江教育史上的奇迹,展示了锐意改革、敢打敢拼的光辉形象。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

  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8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支教结束已经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都应该向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要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限度将自己投入到祖国伟大建设当中去。

  通过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基层是艰苦的,只有心怀信仰,才能成芳华。努力、阳光、热情、真诚、有追求,是黄文秀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诚的初心,质朴的奉献融入贫困群众,担当起脱贫攻坚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不畏艰苦,奋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把一脉相承的信仰,奉献与牺牲的信念,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量,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

  看完黄文秀的视频,我感慨万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短暂的一生,为老百姓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庄严。铿锵誓言犹在耳,壮志未酬泪满巾。文秀走了,带着百坭村的扶贫重任和群众的脱贫愿望、带着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群众的无限深情,匆匆离去。在她短暂的生命里,用青春书写韶华印记,以信仰铺设脚下芬芳。虽然她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贫路,也将激励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不懈奋斗,继续前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在今后的支教之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祖国奉献自我的青春力量。

  黄文秀同志勇挑重担,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我们要学习她身上可贵的精神,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懈奋斗,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外国语学院刘明晟同学表示,今天学习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极为感动且备受鼓舞。在此向扶贫先锋致敬,向第一书记致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投身西部热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的地方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计划,同志愿者们携手共进,以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决心,助力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扎根西部,融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做好扶贫工作,让国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标。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学习黄文秀的事迹后,了解到她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决定回到革命老区百色,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将扶贫当作自己”心中的长征“,让我回忆起去年暑假跟随资源瓜里乡义林村第一书记在乡间地头跋涉,克服语言不通的问题和当地群众交流,协助降准扶贫工作的生活。对于基层,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大学连续三年暑假奔赴龙胜、全州、资源贫困山区参与为期将近一月的扶贫工作,与扶贫工作者战斗在第一线。深切感受到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扶贫道路不简单,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觉得没有辜负青春。今年六月,大学四年生活结束后,我将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踏入支教的岗位,继续为祖国奉献青春力量!

  看完各家媒体对黄文秀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物。可能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孩提时代,说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或者科学家,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贡献。而随著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9

  近日,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在各大新闻媒体上被广泛宣传,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选调生的她,本可以在大城市里选择轻松的生活,从事轻松的工作,但是“固执”的她却毅然选择回到她那穷困的老家,因为她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乡的困难群众。

  从黄文秀扶贫手记的字里行间里,我们不难看出她从一个扶贫“新手”逐渐成为“熟路”的过程是艰苦的。从家乡困难群众最开始对她的“质疑”,认为她只是来这里镀金的,不会真心扎根这里帮助大家脱贫,到后来走村入户,“死皮赖脸”的向乡亲们了解情况、收集诉求,全完将自己融入困难群众之中,到后来老乡们慢慢接受她、认可她,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充满了委屈。她背地里流过多少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她始终将自己的责任扛在肩上,将自己的使命记在心中。

  从黄文秀扶贫手记的字里行间里,我们不难看出她从一个扶贫“新手”逐渐成为“熟路”的过程是快乐的。“我也要让家里的孩子在大学里申请入党”,让孩子入党是她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是她希望将自己未完成的使命和责任继续传承下去的希望。25000公里,是她心中的长征,是她在驻村一年时间里车轮走过的印记,也是她将自己奉献给基层、奉献给困难群众的永恒记忆。

  黄文秀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精神必将长存,必将成为所有扶贫干部的标榜。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学习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精神,学习她为了党和国家事业,为了困难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甘愿牺牲宝贵生命的无畏精神,她和所有奋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0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1

  “我这辈子的价值,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毕竟他们后面的走的比我好就足够了!”

  这是出自于一位女校长所言。在遥远的大山里,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女孩子常常因为没钱上学,被埋没在大山里。张桂梅便立志要开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清晨的第一丝阳光划过张桂梅的脸颊,洒过她的指尖,映在地面上。张桂梅用朦胧的双眼扫视着街道。来了一个人,张桂梅便走到行人的身边,轻轻拉动着行人的衣角,摇着。眼里透露着希望的光芒道:“我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帮帮忙,一块两块也行。”说着还急急忙忙掏出自己的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奖状,激动的指着上面说“相信我!相信我!”行人们注视着她,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爱心。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桂梅才成功办校。

  大山里的孩子基础差,高强度的工作让张桂梅的脸如同树皮般枯黄,皱纹如水中的波纹,两鬓斑白,总是一副严厉的样子。张桂梅身患23种疾病,手指的关节处分布着大大小小不一的药布,抽屉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西药。

  一个晚上,张桂梅忽然全身刀割一般剧痛,冷汗从发丝间滴到地上,她摇摇晃晃的瘫坐在地上,昏倒了下去。病床上,张桂梅脸色惨白,用意志支撑起微微颤抖的眼皮,抓着旁边医护人员的衣服,一抖一抖的用微弱的声音说:“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预支了,我要看着这些钱用在孩子身上才放心。”在场的医生感动地默默抹眼泪。

  丽江华坪女子中学建校12年间,有1804名女同学成功考上大。这么多年张桂梅苦过累过,伤过痛过,但唯一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感动中国人2020年人物,张桂梅!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2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3

  当你身处大山,你会做什么?当你看到贫困之人,你会做什么?当你听到女孩因家中贫困而辍学,你又会做什么?张桂梅做的是一次次的帮助,一次次的奉献,一次次的大爱。

  大爱是张桂梅在外流浪五年,集资办校的决心。

  “当我提出这个想法时,很多人都认为这很疯狂。”张桂梅深入大山,了解山区女子大多因贫困无法上学时,心中便萌生了想要办一所免费高中的想法。不要说学校是免费的,在当今男女开放的观念下,女子高中也很难办成。对此张桂梅了然于心,但她更知道自己办校的决心,于是她决然踏上了五年“行乞”的日子,日复一日的敲门,说明来因,遭到拒绝,五年来,虽然她只集到了一万钱,但她始终未曾放弃过,坚定固执地走下去。

  大爱是张桂梅家访路上一个又一个的脚印。

  高中办好后,仍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辍学,但张桂梅不同意,也绝不允许。“我不会让他们随意离开,一定要留住他们。”于是每年寒暑假,张桂梅都亲自前往学生家中进行劝导,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坚持下去,张桂梅长年如一日的坚持家访,终究留住了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那深山里一个一个的脚印正是她爱的明证。

  大爱是张桂梅身患疾病,仍心系学生的真情。

  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家,他把学校当成家,患病后,他开始了后勤工作即使腿脚不便,仍坚持住在三楼宿舍,只为如果有情况,她可以第一个出去,为他们挡一下。早晨叫学生起床,中午督促学生吃饭,晚上陪学生一起入睡,张桂梅将自己的一片真情系于学生。

  “我要改变一代人。”这句话承载着张桂梅对山区女孩改变命运的深深执着和浓浓大爱,你看,校园内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你听,孩子们口中一声声真挚动人的“妈妈”;你思,这如何不是人间大爱;你感,以己无悔之心花,奉大爱永恒之光华。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4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5

  2月8日我观看了CCTV专题节目《榜样6》,这场节目令我深有感触,时代呼唤英雄、造就英雄、崇尚英雄。我们不能忘记先人前辈走过的路,更不能忘记自己加入共产党的初心,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勇于担当重任,磨砺意志品质,锻炼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作为青年党员要从榜样中吸收奋进力量之光,自觉扛起历史使命,挑起时代担当,以“不忘初心”的坚守、“逢山开路”的本领,披荆斩棘,谱写新时代青年党员之歌!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6

  今天晚上8:00,我们聚在会议室内,一同收看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6》,这次的节目是建党100周年的特别节目。节目一开始,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背景,主持人缓缓走出。本期节目重点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典型事迹,通过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通过今天的观看,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奉献精神,我也将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为人民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7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时代里,不仅有《榜样6》用鲜活的事迹诠释党员特质的优秀党员,而且也有在我们身边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普通党员,他们用生命和汗水谱写着一曲曲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赞歌。正是有了这些榜样,积极主动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我们的事业才能薪火相传、蒸蒸日上,我们的祖国才会有了今天的强大;正是有了这样具有先进头脑又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的榜样在,在党的领导下,在榜样的引领下,时代的步伐才那么铿锵有力;也正是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党的崇高理想,既展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又彰显了信仰坚定、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这些榜样正是新时代继续前进“风向标”,引领着新时代广大党员干群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8

  通过观看榜样6,我学习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社会中榜样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面对新时代,共产党员“践初心,担使命”,就是要领会初心使命内涵,要不断提升“践初心,担使命”的能力水平,立足岗位实际,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体现到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的行动实践上来。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要多做贡献,尽自己的力量,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19

  作为一名党员,观看完《榜样6》,感受很复杂。节目一开始就是英雄团长祁发宝,为了保护祖国的领土不容侵犯的英雄事迹,牺牲4名战友,同时自己也受了伤,但还是坚守岗位,保护祖国的领土不失一步。这就是军人,共产党员的信念,用行动来践行诺言。

  通过节目让我认识了很多普普通通的共产党人,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这也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受各位榜样精神的影响。怀着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情怀,务实坚守岗位,勤奋敬业的作风,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20

  《榜样》系列节目每年一期,本次党支部组织观看《榜样6》,本期内容主要围绕颁授“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典型事迹,让我体会到了榜样启航新征程引领新时代。我党的百年辉煌成就的背后,靠的是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人。

  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我深知自己与榜样的差距很大,但是我会把这些优秀的榜样当做是我的标杆,无论是党的事业还是个人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时代,党员都需要深入基层,踏实的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教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提高应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蓄力。

【《榜样6》观后感个人感想】相关文章:

《榜样6》个人感悟(精选6篇)05-19

《榜样6》个人感悟(精选16篇)05-15

《榜样6》个人感悟(精选8篇)05-20

《榜样6》个人感悟(精选11篇)05-19

《榜样6》的个人感悟(精选8篇)05-19

《榜样6》个人观后感12-09

《榜样6》个人感悟(通用5篇)05-20

关于《榜样6》个人感悟(精选16篇)05-15

最新《榜样6》个人观后感(精选6篇)12-09

《榜样6》个人观后感(通用6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