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

时间:2022-09-03 15:04:04 张爱玲 我要投稿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6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6篇)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1

  如果说,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那么我则认为,社会的不公,命运的苦难,教会的是成长和强韧。

  白流苏——读过张爱玲《倾城之恋》的人都知道,在众人眼中,她是一个用青春去赌博并最终获胜的女人。她虚荣,做作,美丽的假面具下深藏着人性的卑琐。

  但我却不这样看。

  在张爱玲细腻笔调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白流苏,而且看到的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其实,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个白流苏,不是她影响了社会,而是社会造就了她。

  并非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底线。能够流芳千古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在社会底层徘徊往复的平凡人。他们的生活并不理想,人生经历了种种不平与坎坷。如果事事顺心,谁不想过自己理想主义的生活呢?但是现实给出的回答是适者生存,你只有在摸爬滚打中才能继续前进。

  白流苏,再怎样,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曾说:“我又没读过两年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么事?”她甚至说:“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从她的字里行间,可见当时的女性根本就是个缺乏自立的弱势群体。在她们的潜意识里,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属品,婚姻则是她们的庇护所和炫耀的资本。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2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倾城之恋》这本书,至少是听过这本书。我承认最开始是被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名字所吸引,到后来知道这是一代才女张爱玲之作,更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本阅读。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很是吸引人眼球,女主人公白流苏从望族弃妇到豪门阔太,釜底抽薪般的逆袭之路,似乎整个城市的倾覆都为了成全这段爱情,真是让人遐想翩翩。

  白流苏出身名门,来自于上海的旧式大家庭,是一位身份与美貌并存的大家闺秀。但她是别人眼中的异类,二十岁出头就离婚,一直在白家住到二十八岁,受尽了家里人明里暗里的排斥挤兑。她与范柳原的爱情,从开始相识到暧昧,两人相互算计试探,最终一场战乱成就了这段倾城之恋。对于白流苏,这是一场豪赌。或许她赌赢了,从腐败的旧式家庭从出来,收获了婚姻。或许她还是输了,输给了物质、世俗,范柳原没有变成痴情君子。但无论如何,她至少得到了地位、金钱、名声。

  张爱玲文笔精密奇绝,笔下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女主人公白流苏最令我佩服的点是,她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并且能够将其运作到利益最大化。她向往爱情,但时刻保持清醒,做到了不为情所困,反而能将爱情作为自己开启新生活的武器。可能旧时代的爱情充斥着各种欲望算计,并不是那么高尚单纯,那我希望新时代的爱情可以纯洁自由,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3

  一个离了婚的女人,生活在封建的时代里,那就是白流苏。我觉得白流苏是一个有现代精神的女性,在封建的大环境下,离了婚已实属不得了,而白流苏却愿意为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爱情再放手一搏,相比之下其他深居简出的大家闺秀门,即使离了婚,也不会如此。毕竟压在他们身上的'几座大山不是说说就可以搬走的。

  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相识相知很大程度上是拜白公馆那些人所赐,若他们不是对流苏冷嘲热讽,而是对流苏嘘寒问暖,流苏或许也就在家人的温暖下缓缓愈合伤口直至成为一个姿色全无的的老女人,也就不可能和认识一个多金公子哥范柳原。而白流苏又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即使他在白公馆处于那么尴尬的地位,却依就没有答应范柳原做他的情妇。骨子里还是有一种清高的小姐模样。直到最后,又到秋叶飘零时,流苏才发现自己已经老了,岁月容不得他再拖,于是才在一栋别墅里老老实实的当起了他范柳原的情妇,起码,心里还有一种依靠相伴。本以为自己将这么度过一生时,战争的突然爆发成就了流苏和范柳原的婚姻,所以说,流苏无疑是幸运的。爱情毕竟是短暂的,况且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的爱情不像是爱情,更像是一种惺惺相惜,所以唯有用婚姻,才能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几座大山的重重压迫之下,白流苏的爱情故事走的还算圆满,缺多少夹杂着些许无奈之意。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4

  “倾城之恋”是一个浪漫而又温文尔雅的名字,情节动听而又近人情,笙箫一般吹奏出流苏与柳原之间的浪漫往事,阐述了二人心中蕴出的朦胧的爱情观,一段生动曲折的传奇经历使流苏从一个封建腐旧的家庭迈向了上层生活的台阶,就在二人的爱情愈演愈烈的时候,张爱玲将笔锋用力一转,划破了纸页上写满了二人的故事,香港一战,人们全然忘却了那些所谓“浪漫”的往事,这犀利的一笔甩出了点滴墨水,见到窗棂上,浸破了那依旧上演着朦胧剧情的窗户纸,这薄薄的一层纸絮后,人们看到的是一对自私的情人沉溺于爱情而不顾国家安危,香港的沦陷,使流苏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爱情”、富贵、身份,但并没有使她的人格得到升华,她依旧是她,即使她认为她已是社会的上层人物,但她的思想依旧流转那个别了一把生了铜锈的锁的腐旧屋舍内,她并没有走出来。她悄悄地燃起一息烛光,墙上的影子依旧是柳原的,她梦寐以求的那个男人,她终于得到了,虽然是被香港战乱影响后改变的柳原,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倾国倾城。

  好一般生死契阔的倾城之恋!好一个旧社会的杀手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5

  昨天刚刚看完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小说集,其中收入张爱玲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重要作品,包括《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十六篇中短篇小说。这个小说集实际上是张爱玲的第一个小说集《传奇》的再版,重新起了一个名字而已。

  这是我第一次看张爱玲的小说,以前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身,这次终于在卓越买到了她的书,心理非常高兴。

  这本书我看了有一个多月,看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细腻!对人物形象、景致描写、动作描写都是非常的细腻,既细致入微而又不拖泥带水,让人看了对她想描写的场景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好像就在眼前一样。至于故事本身,我觉得一部分是反映的当时小市民的普通生活,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应该是张爱玲自身的影子在里面,还有张爱玲内心的痛苦挣扎,要是现在能够有一本张爱玲的传记小说看看就好了,如果不了解她本人,看她的小说有时候会有一些迷茫的感觉。她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部小说的结尾,都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她不给你一个固定的答案,都是让我们来自己想象的。我觉得这是她的小说最大的魅力所在!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6

  《倾城之恋》讲述的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一段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六小姐白流苏,曾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来回到自己家中生活的时候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因一次陪伴妹妹到香港相亲,偶然认识了妹妹的相亲对象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就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流苏。在此生死交关之时,两人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发生在战乱之际。在我看来,作者想要通过《倾城之恋》这个标题表达的是不是指他们的爱恋若非“倾城”,就难以成就了呢?流苏和柳原看似甜蜜般配,言辞嬉笑有趣,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是摇晃不定的,流苏不一定深爱柳原,柳原也不见得非她不可,他们之间的相遇,相恋,只是顺应着命运的齿轮,一步一步的嵌套而成的。若不是有了最后日军攻打香港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与流苏共度患难,从而在生死相关之际许下诺言,或许也就不能成就这一段浪漫的爱情了。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相关文章:

倾城之恋 张爱玲11-05

张爱玲倾城之恋08-28

倾城之恋张爱玲09-08

张爱玲倾城之恋09-08

张爱玲《倾城之恋》09-08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09-01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10-03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范文11-19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后感范文10-27

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语录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