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1 17:14:26 赠汪伦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的意境,感悟李白汪伦之间浓浓的朋友情、离别情。

  2、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默写《赠汪伦》。

  4、能够根据古诗,练习编写歌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和教具、学具

  1、课前一周,让学生收集有关朋友的流行歌曲,要求:记住歌词,会哼旋律,基本会唱。

  2、录像机或VCD机、录音机、投影仪。

  3、《烟花三月》MTV碟片;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歌曲《朋友》(周华健)等有关朋友的歌曲录音,配乐的古诗朗读带。

  4、古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创设

  利用VCD,播放吴涤清演唱的歌曲MTV《烟花三月》(提醒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评:在课前播放根据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改编创作的歌曲MTV《烟花三月》,可以渲染气氛,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再现古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激趣,上课导入

  1、谈话:刚才,上课前,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2、由歌曲联系到古诗:谁知道这首歌和哪首诗有关?谁会背?诗的作者是谁?

  3、简介作者──李白。

  4、复习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我们还学过李白的哪些诗?能背吗?

  5、揭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学习李白很有名的一首送别诗──《赠汪沦》。(板书课题)

  三、自读,初学古诗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轻读古诗,要求:

  ⑴ 自学诗中生字,读通古诗。

  ⑵ 对照课后“注释”试着弄懂诗的大意。

  ⑶ 提出自己什么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2、指名朗读古诗:

  ⑴ 注意生字“伦”(lún)的音、形。

  ⑵ 理解“赠”及诗题的意思。

  3、学生齐读古诗。

  四、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

  ⑴ 图上谁是李白,谁是汪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李白、汪伦)

  ⑵ 从图上可以看出他们在干什么?(告别)

  2、指名读通古诗。

  3、引导学生质疑:说说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质疑,请理解的同学解答释疑,教师及时鼓励,表扬问得好的,答得妙的同学。)

  评:学生乐于提问题,更乐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4、教师着重指导理解“忽”:

  ⑴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

  ⑵ 谁忽然听到谁的踏歌声?(李白听到汪伦的“踏歌声”)

  ⑶ 汪伦为什么在岸上踏歌?(为李白送行)—→你见过送别的场面吗?说说你见过的送别场景。—→“忽然”说明什么?(注意引导: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出乎李白的意料。)

  ⑷ 体会诗句中“忽”字该怎样读?—→指名试读诗句;—→指导读好“忽”(短、急促);—→再指名读好“忽闻岸上踏歌声”。

  评:通过指导对“忽”字的理解和朗读,读出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可以感悟古诗用词的精当,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语感。

  5、理解“不及”和“千尺”,着重指导理解“千尺”。(板书:桃花潭 千尺)

  ⑴ “千尺”是什么意思?

  ⑵ 像“桃花潭水深千尺”这种带有“千”、“百”、“万”的数字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找出来读读,背背。

  ⑶ 投影出示:危楼高百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中带点部分的词是什么意思?这些诗句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读这些诗句时要注意什么?

  ⑷ 指名读好数字诗句。

  ⑸ “桃花潭水深千尺”采用了什么手法?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评:新知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

  6、齐读古诗。

  7、自由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质疑,体验情感

  1、同学们,学到这儿,《赠汪伦》一诗学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针对学生的问题,由学生之间自由解答。)

  2、在学生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时唱的是什么歌?(估计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评:特殊问题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个环节中,“汪伦送行时唱的什么歌”这个问题必然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巧妙地引出学生的课前歌曲的积累。

  老师导语:你们不知道吧,我知道,你们想听吗?(打开录音机)

  3、播放歌曲录音:

  ⑴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啊,朋友再见!》。

  ⑵ 周华健演唱的《朋友》。(提醒学生跟唱)

  评:只听录音,避免视觉干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参与:现在同学们说说汪伦还会唱些什么歌?(指名唱一些关于朋友的流行歌曲)

  5、谈话小结:刚才,我们听的、唱的当然不是汪伦当时唱的歌,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汪伦当时的情感是一致的,想想这些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朋友情)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诗后一句改一下,直接点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投影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朋友送我情。(板书:不及)—→先指名读,然后齐读。

  评:教师利用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迁移达到理解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欣赏,背诵古诗

  1、出示插图,诗文,放配乐的古诗录音,学生欣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范读)

  3、学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5、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境,有感情地背古诗。(配乐)

  评:在情境中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七、作业,发展练习

  1、课外阅读、收集表现友情这一主题的相关古诗。

  2、根据古诗《赠汪伦》,编一首送别的歌词,提醒学生可以模仿《烟花三月》。

  ⑴ 朗读自己创作的歌词,集体评议。

  ⑵ 随意练唱自己创作的歌词。

  评:诗是一幅画,诗是一首歌,音乐与诗歌是相通的。巧用音乐是本课的特色。从听由古诗改编的歌到自己编歌词,从理解到创作,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学简评

  《赠汪伦》这首诗通俗易懂,表现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体验汪李之间的友情上。根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首先陆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做到了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和精神,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悟、积累和迁移。教学中,陆老师注重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和积累,学会举一反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拓宽语文阅读渠道。尤其值得一体的是,本课的教学中,陆老师充分运用了音乐的渲染作用。课始用歌曲MTV导入,阅读过程中进行配乐诵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以友情为主题的歌曲,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汪李之间的友情,一首首文质优美的歌词,既是学生理解汪李之间感情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巧用音乐,打通了学生课内学习和课余生活的联系。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赠汪伦》教学设计(小学)03-29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03-30

《赠汪伦》教学设计04-20

《赠汪伦》教学设计11-22

《赠汪伦》教学设计04-02

小学语文李白古诗《赠汪伦》教学设计03-30

小学语文李白的诗《赠汪伦》教学设计03-30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03-31

古诗《赠汪伦》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