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余光中游记的几个特点
余光中先生是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同时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四个方面腾跃起舞,纵横驰骋,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他的游记虽非他努力经营的文学领域,但也瑰丽雄奇,魅力无穷,与他的诗歌,评论,翻译,其它散文作品,共同交织成他那如宇宙般浩阔壮美的文学世界。在古典文化中,道家思想推崇自然美而不赞赏人造美,主张出世与物共游而不屑混迹于滚滚红尘,这样一种思想,千百年来,深深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余光中先生古典文化积绽深厚,对老庄尤为推崇,可见老庄思想对他的影响不可估量。这一点,可以从余先生的游记作品得强有力的证明。下面,不才将就余光生的游记作品的特点作一个简单的,蜻蜓点水式的阐述。
一、诗情飞扬,富于感性美
余光中先生本质是一个诗人,灵魂里蕴藏的是源源不断的神思灵想,所以无论他创作的是诗歌还是散文,都会无意识地让这些神思灵想流灌其中,成为诗情挥洒,感性之美浓厚的作品。在他那些诗情飞扬的游记作品里,有两种表面上看似相反但实质同源的风格。
第一种为气势磅礴,挟风带雷,惊沙走石式的风格。例如在他的作品《咦呵两部》中,他写道:因为这是落矶大山,最最有名的岩石集团。群峰横行,挤成千排交错的狼牙,咬缺八九州的蓝天。郁郁垒垒,千百兆吨的花岗岩片麻岩,自阿拉斯加自加拿大西境滚滚辗来,龙脉参差,自冰河期自火山的记忆蟠来,有一只手说,好吧,就在此地,于是就劈出科罗拉多州,削成大半个西部。首先将落矶山群峰形象地比喻成交错的狼牙,还想象它们把蓝天咬缺,然后又将它们比喻为史前的巨龙,蟠蜿于美洲大陆上,使人如面其景,亲身感受到落矶山那矫健壮阔,恢宏雄奇的气势。
又如在《登楼赋》,他描写开车进入繁华的曼哈顿市区那一段:因为两边升起的,是钢筋水泥的断横山脉,金属的悬崖,玻璃的绝壁。才发现已经进入曼哈顿市区。从四十街转进南北行的第五街,才半下午,摩天楼屏成的谷地,阴影已然在加深。车群在断横山麓下滔滔地流着。满谷车辆。遍岸行人。
这一段描写的是现代高度发展的城市风景,他将高楼大厦喻为钢筋水泥的断横山脉,有着金属的悬崖,玻璃的绝壁,这样一种如钢铁般强有力的比喻所映现出来的现代都市巍峨而险峻的建筑物,给予人的想象视觉以强大的冲击力,让人如置身其境。接着他又把处于低矮处的街道喻为谷地,车群与行人则为谷地中汹涌奔流的洪流,如此一连串的强劲比喻,把现代都市里的繁忙与拥挤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
属于这一种风格的游记作品还有《南太基》《南半球的冬天》《北欧行》《高速的联想》《丹佛城---新西城的阳关》等,俱为一些立于万仞高峰向下俯瞰而众山为小的,全景式的气势恢弘的作品,钢铁为其筋骨,巨石为其血肉。
第二种为绵绵春雨,繁星夜空,微波烟湖式的风格。如在《隔水呼渡》,他对南仁湖中的睡莲作了如此的描写:大家转头一看,跟满塘眼热的嫣红打了个照面,齐齐叫了起来。日间含羞闭瓣午睡酣酣的几百朵睡莲,竟全都醒了过来,趋太阳不在家,每手擎着一枝,举行起烛光夜会来了。经我们瓦斯灯一照,满塘的红颜红妆一时都回头相望。 把满湖的睡莲喻为红颜红妆,突出表现了睡莲的美丽;又把她们在夜里开放的花朵比喻为万千的香烛,并想象她们正在举行浪漫的烛光晚会,遇到作者等一批旅游者时都回头相望,通过这样细腻绵密的刻画,一幅夜间万千睡莲竞相开放的充满诗意的绚烂图画便活生生地呈现于我们的眼前了,让我们如同正在同眼睛欣赏着那柔美的风景。
又如他在《满亭星月》中所描绘的夜色:天哪,竟然有那么多星,神手布棋一样一下子就布满了整个黑洞洞的夜空,斑斑斓斓那么多的光芒,交相映照,闪动着恢恢天网的,喔,当顶罩来的一丛丛银辉。是谁那么阔,那么气派,夜夜,在他的大穹顶下千蕊灯一般亮起那许多的星座?灿烂渺远的夜空,总能飘逸人们的幻想,总能给予人们纯净而冷清清的美感。但对于想象力无法飞举的我们来说,夜空的美是挺混沌的,无法分解剖离的,也就是说我们只知道它美,却不知道它到底美在哪里。而余先生的高明超群就在于他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夸张等手法来映衬出大自然的美。对于存在于天空的繁星,我们习惯于认为它们本来就是在那里的,他却想象是由神手一下子布满的。他把夜空想象为穹顶,又把繁星比喻为人间的千蕊灯,这想象与比喻不免陈旧,但接着他却又想象是夜空中有一个人非常阔气,非常气派,因而把星空夜夜装扮得那么灿烂。后面这个独特新奇的想象再串联起前面所作的想象与比喻,便立刻使夜空的景色生动形象起来。
此外,《关山无月》《龙坑有雨》《山国雪乡》《德国之声》等等作品都富于灵动细腻,绵密精致的诗意。
二、记游对象不拘一格,内容广采博收
在传统的游记作品里,记游对象一般是奇山秀水或者名胜古迹,内容方面则着重对所游山水作一幅笔意简略而又韵味浓厚的文人画,或者抒发对历史兴亡更替的浩叹,或者抒发人生易老、江山常在的感慨。而在余先生的游记作品里,无论是开阔千里的大平原如美国西部,还是孤独而又强悍的美国南太基小岛屿;无论是充满科技强悍冷峻酷严气息的现代石头钢铁森林如美国纽约,还是梵音袅袅佛像慈祥的泰国曼谷佛寺;无论是英国数十名诗魂在一起或吟哦或低语或慷慨陈辞的西敏寺,还是现代化的港湾及大桥;还有乘坐飞机对南半球所作的鸟瞰,或者巍峨塔楼,或者浩茫千里的大海等等,都成为余先生笔下的记游对象,而且在每一种对象中,他都能曲尽其妙地传递浓浓的神采或宏大的气势。
在游记的内容方面,余先生并不单单着重风景的感性描写,也重视对风景及其所在地的知性了解和探讨。他的游记里,俯拾皆是的精确数据与丰富的文史知识与地理知识,有力地支撑起柔美的感性,从而使他的游记兼具了知性美与感性美。
例如,他在《山国雪乡》中写道:瑞士贫于天然资源而富于风景,不但多山,而且多湖,和意大利接壤处有3个大湖,其中最小的一个,有一角伸入意大利境的,是露加诺湖,面积19平方英里,状若歪斜的K形。沿岸有10几个村镇,最大的是北岸的露加诺,人口3万,为提契诺州的旅游名胜,国际笔会第五十届年会在此召开。
在《不朽,是一堆顽石?》中,他对立像于西敏寺中的,英国历史上的杰出诗人如数家珍,让读者们在领略到一篇韵味深厚,意境幽冷悚人如同身处鬼域的游记外,又赚得一篇准确精当、知性活跃饱满的评论和一篇稍为简略的英国杰出诗人史。
又如在《古堡与黑塔》中,除了登临那座为苏格兰文豪司各特而建造的纪念塔并用生花妙笔作一个文学性的描述外,余先生还侧重于对司各特的小说与诗歌作独特的评论。对于一位苏格兰人如此敬爱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深有影响的文豪,余先生敢直言不讳地指出司各特并不算什么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均未达到最伟大的作品所蕴含的深度,同时余先生还指出司各特的诗歌水平在浪漫派里仅仅属于二流。无论余先生的评论是否中肯,他所提出的如此独特另类的评论,无疑为我们如何看待司各特的作品提供多了一个视角,从而使我们避免了对历史上的定论的盲从。
与上述文章相似的还有《雪浓莎》《桥跨黄金城》《德国之声》等等。因此,可以看出,余先生的游记不单单侧重于各种对象作感性的诗意描绘,同时也注重内容的丰富,包含了丰富文史知识,地理知识与精彩评论。
三、侧重于国外风光
余光中先生从1949从大陆迁往香港,直到1992年才重返大陆,相隔长达43年。去时是青春涌动,头覆一片墨黑;回时即使老当益壮,头上的墨黑却已大片地留白。国家的不统一,使他不得不和祖国大地,肺活量强大的黄河,滚滚东流的长江,屈子的精魂灵性着江水的汩罗江,还有曾滋润他童年的扬子江,分隔于两地。硬生生的强扯开的距离,仅由一根乡愁之丝去维系,自灵魂的深处牵出,千里迢迢地去与祖国大地、黄河长江扬子江相聚。然而,亲身地扑在祖国的大地上,以帮助被不绝如缕的乡愁缠绕的灵魂解围,却不可能。
在这样一种境况中,他开始自己的足迹去丈量域外的土地,用眼睛去接受扑面而来的无限风光。他三度出国,足迹遍及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捷克,西班牙等国家,在领略这些国家的湖光山色、浩阔平原,苍茫荒原、巍峨野性且险峻逼人的巨大山脉、神秘而幽冷的寺庙、石头森林野外悬崖般的都市等等风光之后,又让灵魂的魔镜把这些柔美壮美或神秘幽冷都反射出来,投射到张张的白纸中,投射到读者的灵魂之窗上。《呵咦,西部》《南太基》《登楼赋》《桥跨黄金城》《莫惊醒金黄的鼾声》《风吹西班牙》《山国雪乡》《德国之声》《北欧行》等等大气长文都记录了他的足迹,都凝聚了他的神思妙想。
与他同姓的余秋雨先生,也许在国外的游迹比余光中先生的更为广泛,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余秋雨先生侧重的是对世界各个文明中心的遗址以及沿途的国家与地区,余光中先生则有点似漂泊的蒲公英,没有背负着探究文明的重任,所以他在选择旅游点时,更多是从风光景色方面来考虑。所以可以说,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是对失落文明的寻根究底,,笔下蘸着的是沉重的文化责任;余光中先生的则是对或雄奇或秀丽的风景的感性抒写,笔下飘逸着的是神思妙想和洋洋大气。
当然余光中先生也就香港与台湾也写了一些游记,《隔水呼渡》《关山无月》《龙坑有雨》《满亭星月》是在台湾的记游,《吐露港上》《山缘》《沙田山居》等则是在香港的记游,但是这些篇章,就总体来说,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比不上那些外国记游。也许,大风景才能出衍生大文章。
倘若余先生早岁能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古迹遗址,野悍高原,茫茫平原,温柔水乡,起伏丘陵,岂不是也能如徐霞客或者郦道元一样释放出山水的灵性?虽然以余先生的个性,未必会耐烦于对山川的地理状况进行考察与研究修正。
【余光中游记的几个特点】相关文章:
余光中散文和诗歌的特点04-10
余光中,洛夫,郑愁予的诗歌特点比较05-15
余光中散文语言有何特点08-30
古代游记散文特点06-06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08-21
余光中的夫人04-23
余光中的经典散文05-24
余光中《乡愁》09-11
余光中的诗10-19
余光中《绝色》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