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3-06-15 20:30:3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1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象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传:传记D.而又不随以怠怠:懈怠【小题2】选出“其”字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3分)A.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欲加之罪,其无辞乎C.其孰能讥之乎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没有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的结论他感到很惋惜。【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2)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传:流传的文字

  【小题2】两个都是第三人称代词,它C难道;还是B代词他;难道D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第三人称他

  【小题3】原文是感叹古人能做到“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今人却很少做到这一点。

  【小题4】(1)而:并且,表递进。随以怠省略句:随(之)以怠。至于:古今异义词,到了。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暗昏惑的地方。相:帮助。(2)所以:……的原因。学者:求学的人。而:并且。

  《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2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答案:.C/舍:筑舍定居。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答案:A/以:均作连词,表因果,因为。B而:均作连词,上句表因果,因而;下句表修饰,可不译。C其:上句语气助词,不译;下句代词,他。D于:介词,上句表条件,在。下句表结果,到。

  1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到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①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⑤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B/②写前洞;⑤写“我”还有力量游历,火把还足够照明;⑥写华山洞命名的原因。

  1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 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 文章指出探求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也没有什么可悔的。

  C. 作者赞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旨在批评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

  D. 平坦和近旁处,游览的人就会多;比喻如此去治学,其学问当然就难有深度和广度。

  答案:C/文章没有直接“批评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分)

  译文: 探询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好游历的人也不能穷尽。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文: 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因而不能穷尽游洞的快乐。

  《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A.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为不在也。(5分)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

  答案:

  4.A 5.A 6. C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每题5分)

  ① 古代的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收获(心得),因为他们探求思考深入而且广泛。

  ②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采取的啊。

【《游褒禅山记》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游褒禅山记(节选)》阅读及答案08-04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12-21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04-13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04-19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赏析04-20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注释03-09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08-05

《游褒禅山记》课文翻译11-08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