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乱后逢村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4-06-18 09:34:4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荀鹤《乱后逢村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练习题,学习需要做题,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掌握知识点!同时做题还可以巩固你对知识点的运用!什么样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荀鹤《乱后逢村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荀鹤《乱后逢村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乱后逢村叟

  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的题目“乱后逢村叟”,点明了写诗的起因,为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做铺垫。

  B、 第三句写了为供给修建营寨的木料,村中的桑柘树已被砍光,说明百姓靠它来养蚕织布的生计已被断送。

  C、 第四句写村中的青少年都被拉去当兵死于战事,家家户户绝了后嗣,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D、 五六句写在战乱时期官府还像太平时期那样征敛赋税,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全无一点体恤民生之意。

  E、 全诗围绕村叟来写,既写了几件典型的令他“伤魂”之事,也写了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村叟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AE

  2、 表达了诗人对遭逢唐末战乱的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以及对封建官吏不知体恤百姓的谴责。村叟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他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万户遭遇的一个缩影,村落萧疏,生计无着,赋税繁重,官员盘剥,典型的反映出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与诗的内容不符,也不能说标题有铺垫作用。E项,“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可以通过本诗去联想,但不是本诗直接反映出来的。

  2、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中的具体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对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的谴责”,然后分析“村叟”的形象特征,结合诗句分析“战乱”的原因。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根据文中的具体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情感。

  赏析

  题曰“乱后逢村叟”,又作“时世行”,说照此诗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晚唐时期,战火不息,生灵涂炭,所谓“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秦妇吟》。诗人目睹苦难的现实,忧愤满怀,“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此诗就是通过描写一个孤独老人的悲惨命运,反映了那个动乱社会的一个侧面。

  起句通过“经乱”、“衰翁”、“破村”几个富于感情色采的词的组合,一下子把人带进那个凄凉悲惨的社会:一个屡经战乱摧残,身体衰弱的龙钟老人,无依无靠地住在一个破败不堪的村子里。而“村中何事不消魂”则是沉痛地描述了其内心的痛苦。触目伤情,无限凄凉,故尔“消魂”。古人认为魂以守形,魂散则形毙。消魂则表示伤心之至。“何事”则概括了伤心范围之广,可以想象,家园的荒芜,失去亲人的悲愤,所有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不时叩击老人的心怀,使老人悲慨不已。这一句承上启下,以下均写“消魂”之事。“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你看:那些军阀们为了修营建寨,把桑柘都砍光了。桑柘本是饲蚕之树,连这也不放过,则其它树木砍伐殆尽可想而知。而为了征兵打仗,村中的男子老老少少全部上了前线,一去而不返。“绝子孙”虽是夸张之言,但说明了兵役之重已弄得村里几无人烟。所谓“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韩偓诗句),说明这种现象在晚唐是普遍存在的。

  颈联继续写消魂之因。由于战火摧残,田园已是荒芜不堪;由于兵役不绝,村中已是人烟稀少。这样的现状正是令人辛酸万分,可是统治者不但不体恤百姓,反而变本加厉地征收赋税。“还似平宁征赋税”就道出了这一现象。而“未尝州县略安存”则说明了这一现象之普遍,不仅是衰翁所在的村庄,而且是各地均受其害。“略安存”说明连些许的安存都没有,这不啻是一座人间地狱。

  尾联是通过描绘一幅具体形象来展示出兵荒马乱的景象的。“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西山独倚门。”“鸡犬星散”说明在这兵荒马乱的社会里,连鸡犬都不得安宁,则人的境况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由于战争,村中空荡无人,连这些家禽都无人饲养了。而“日落西山”正是唐王朝没落的一个象征。这位孤零零的老人,倚门怅望,看到的感到的都是“何事不伤魂”,不知不觉间,太阳从西山上一步步地往下沉,又是一个黄昏降临……。王维《渭川田家》诗中是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可是在此诗中的老翁眼里却是一切都没有了,既无人归,也无牛羊回,既听不到牧童的笛声,又看不到依依的炊烟。在此现象背后,含蕴着多少感慨,也就不言自明了。

  全诗以村叟为代言人,真实地展现了一幅晚唐时代悲惨的人生画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诗的语言来看,简炼概括,浅近易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荀鹤《乱后逢村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溪兴》杜荀鹤阅读答案及赏析07-07

杜荀鹤唐诗《春宫怨》赏析03-21

杜荀鹤唐诗《小松》译文及赏析09-05

古诗小松杜荀鹤翻译赏析05-29

杜荀鹤《赠质上人》全诗鉴赏08-21

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翻译及赏析11-25

《杜陵叟》白居易06-17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04-13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杜荀鹤唐诗鉴赏11-10

乱翻书阅读理解及答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