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者诸暨人》课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0-11-27 14:37:3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王冕者诸暨人》课文阅读答案

  《王冕者诸暨人》这篇短文用细腻的写作手法,把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主要写了王冕从小爱读书,想尽一切办法读书 ,最终成为有用之人。王冕的母亲也与方仲永的父亲产生对比,支持王冕读书。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准备好的关于《王冕者诸暨人》这篇课文的阅读答案,希望对各位同学学习上有所帮助。

《王冕者诸暨人》课文阅读答案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 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④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⑤。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

  1窃:偷偷地,暗中,私下。

  2辄:总是(常常)、就。

  3亡:丢失。

  4挞:鞭打。

  5曷:何,怎么。

  6去:离开。

  7潜:偷偷地。

  8执策:策通“册”,指书册;执:拿;这里指拿书。

  9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10恬(tián):心神安逸。

  11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12异:对……感到奇怪。

  13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4被:通“披”。

  15或:有的人。

  16痴:入迷。

  17旦:天亮。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2分)

  或 牵 牛 来 责 蹊 田 父 怒 挞 之 已 而 复 如 初。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B.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C.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 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3.通读选文,概括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每点不超过5个字)。(2分)

  《王冕者诸暨人》阅读答案:

  10.(2分)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11. (2分)D (被,通“披”,穿戴之意。)

  12.(4分)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凶恶,让人害怕。王冕是小孩,却平静得好像没看见。(每个分句1分)

  13.(2分)①勤学(苦学、痴学)(1分)(意近即可)

  ②从师(跟韩性学习)。(1分)(意近即可)

  译文:

  王冕,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的到私塾去,听学生念书,听过之后,就默默的背诵。黄昏回去的时候,却忘了(带)他的牛(回来)。有一个农民牵着王冕的牛问是谁家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过后(他)还是这样。王冕母亲说:“儿子喜欢读书,为什么不任凭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王冕因此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手执简策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琅琅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偶,狰狞凶恶,让人害怕。王冕是小孩,却平静得好像没看见。

  安阳韩性听说(这件事),对他感到惊异,就收(录取)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当时的.大儒。 韩性死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就接来母亲到越城养老。久了,母亲就考虑还乡,王冕就买牛用车载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后。乡里的小孩竟相围在道路旁笑他,王冕也笑。

  赏析: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后天教育重要,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为我们创造的学习条件,刻苦用功,踏踏实实学习。

【《王冕者诸暨人》课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王冕》阅读训练及答案12-17

《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答案4篇03-08

人有负盐负薪者阅读答案04-08

《骑桶者》阅读答案11-27

《芋老人者》阅读答案06-23

《善呼者》阅读答案11-29

沙漠玫瑰课文及阅读答案01-05

“晁错者,颖川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7-16

《蛇人》阅读答案11-20

“幸灵者,豫章建昌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