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的阅读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北京的春节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吧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段落一)】
1、这个片断主要写(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个谚语说明了(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比喻,形象生动的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找出一个过渡句。(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10、文段的写了作顺序是:(时间)。
【段落二】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
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段落二)】
1、片断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除夕真热闹。)
2、除夕真正体现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有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从哪两个方面体会到除夕真热闹:(从味、色、声上能体会除夕真热闹从人们的活动中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
文中划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4、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入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初一的情景);“截然不同”的意思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6、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的各做各的事。)
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
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9、 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热闹、隆重的特点
【段落三】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段落三)】
1、“找出一个夸张句,(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说说这样写是为了说明(老铺子的气派,景色的壮观)。
3、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张灯结彩),说有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各形各色)
4、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林冲、宋江、武松。属于《红楼梦》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5、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
6、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喜欢)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呢?(高兴、幸福)
二、整体梳理
【《北京的春节》阅读问题】
1、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三件事,哪三件?你过年要做哪些准备?
2、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为热闹的传统佳节。你知道哪些过年的风俗习惯?请你说一说?
3、在上述短文中,你认为哪些习俗是积极健康的?哪些习俗是迷信落后的?
【《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
1、儿童们准备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艺儿。
2、过年习俗——祭灶、扫尘、赶乱岁、洗浴、贴门神、占岁、聚财等。
3、贴春联、扫房、吃团圆饭、祭祖是积极健康的;“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是迷信落后的。
拓展阅读:
北京的春节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
2、腊月二十四: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4、腊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春节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春节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由于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6、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二十九,蒸馒头。”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7、年三十:吃饺子守岁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8、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9、大年初二:拜财神借元宝
初二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由于馄饨长得象元宝。初二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财神的日子。商家一般拜武财神——关公。百姓家拜比干。由于百姓认为比干没有心了,一定没有私心,办事一定能公正。老北京人到庙里面借“元宝”,以求新的一年万事顺利。
10、大年初三:老鼠娶亲的日子
据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有北京人早早的上床休息,把灯熄了,还要把鞋藏好了,以防老鼠给叼走了。有的在炕洞,顶棚等地放一些米。如果这一天,住平房的小孩听到顶棚上有老鼠跑来跑去,老奶奶就会说是老鼠要娶亲了。
11、大年初四:逛庙会走亲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除此之外,逛庙会从初一就开始逛,老北京人给亲戚拜完年都会到庙会逛逛。
12、大年初五:伙计就怕老板夹包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店铺里面的伙计最害怕这一天的晚饭,由于这一天的晚饭,如果老板给伙计夹了一个包子,那就意味着这个伙计吃完这顿饭就要卷铺盖卷儿回家了。
13、大年初六:买灯碗儿等待“顺星”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由于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商家在初六开始制作一种泥质的小灯碗儿,由于初八传说是众星下界的日子,每个人都有一个能够保佑自己的星星,老百姓会买小灯碗儿回家,在初八晚上要举行“顺星”仪式,祈求新年一切顺利。
【《北京的春节》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的阅读答案08-13
敲门的阅读答案02-19
《湖》的阅读答案01-22
生日的阅读答案11-01
《竹》的阅读答案07-30
自信的阅读答案07-25
《信任》的阅读答案07-24
时光的阅读答案07-18
应战的阅读答案12-11
熬药的阅读答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