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时间:2024-06-20 16:00:33 圆明园的毁灭 我要投稿

[热门]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5篇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三、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相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2)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3、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1)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2)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3)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4、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5、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6

  说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重点写的是辉煌。

  说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毁灭的经过。

  能力目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重点: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将之确定为教学重点

  说难点: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绘昔日的辉煌,体会这种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感悟,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说教法:

  教法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电子白板,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走近圆明园,整体感知。

  第二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三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四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1、走近圆明园: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后,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表现圆明园辉煌的词语,一组是反映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词语),通过分析词语规律,学生头脑中不仅是这些词语本身,而且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炼。

  2、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1)通过默读、个别读等形式体会,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理解圆明园风格迥异的建筑,我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后,画出文章中的景,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景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其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突出华丽之美),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突出小巧,精致之美);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突出繁华之美),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类型的美,凸显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

  (4)感悟珍贵文物,通过出示“珍宝”图片直观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时代的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句话中“上自”、“下至”这两个词来体会时间长,跨度大来体会这里的珍宝之多,之名贵。抓“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来体会珍宝种类之丰富。

  这样用不同形式的读,大家分享感受,直观看图片、老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圆明园不愧是我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为它的毁灭导致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3、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通过出示视频《火烧圆明园》,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学生沉默于惋惜痛恨之中时,我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再次指导朗读,在此,我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是想让学生把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教学的循序渐进。

  4、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孩子们,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典范的皇家园林,它曾经美的让人心醉,如今又毁的让人心碎,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它们都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只剩下这几根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面对残垣断壁,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你想说点什么?

  通过电子白板反复创设的视觉反差,视听强化,学生内心的惋惜一定会转变为愤怒,由愤怒而生悲痛,为下面的写话练习奠定基础。我在学生抒发愤恨之情时,抓住时机,激情过渡: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屈辱历史的见证,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见证,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是我们心头无法抹灭的伤痕,继而最后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美化

  建筑美为

  文物珍贵灰

  烬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很荣幸能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爱国行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及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本课的重点设为:

  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

  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难点设为:

  1、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文章题目明明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为什么通篇竟花大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

  五、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3D复原图》,再现它昔日的瑰丽景观,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由此生爱。同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交流、展示评研等环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展示能力。本课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六、教学过程:

  本课对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有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有更深刻的仇恨,才能对作者心灵相通,披文入情,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本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一是它的毁灭。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大屏幕播放《圆明园3D复原图》展现它昔日的壮观景观,使学生尽快进入对美好景观的憧憬,然后在出示圆明园的毁灭遗址,使学生产生不能一见的遗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渴望。

  导入新课后,鼓励学生自由,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这一步的设计打通课内外界限,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走向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疑导思、导读。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概括段意、思考。

  第二段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逐层讲解,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3.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圆明园的建造历程经历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化为一片灰烬,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剪辑,再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谈感受。这一处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远比仅凭文字的体验深刻的多。

  4.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抓住文章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先读再写,读出这种心情来。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5.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师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惧资料,收集资料,这样的设计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问题的提出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七、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宏伟建筑 勿忘国耻

  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

  名人字画 振兴中华

  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西丰县东方红小学的赵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示我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练、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这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二、教学手段

  远离了历史的时空,学生的脑海里对那段屈辱的历史所知甚少。仅凭借书本的文字,学生很难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这恰恰是决定本课能否成功教学的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课的相关教学材料,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下载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课堂上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壮观,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同时从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剪辑了3分钟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学生特征分析

  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地了解,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也就为本文情感目标的实现带来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文章思想感情感悟方面给予有效地指导。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

  生“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思想教育。所以,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再现辉煌、重温国耻、练笔抒情。”四个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

  开课伊始,我引用了著名作家雨果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来导入。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圆明园资料中的壮观景观,让学生直观感受。紧接着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它的巨大变化。同时设置悬念:圆明园的毁灭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巨大的反差能带给人深深的思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再现辉煌

  1、大屏幕出示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齐读。第一段我抓住“不可估量”一词设疑:“不可估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2、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课文时怎样评价圆明园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请结合课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这么评价?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最后在班内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课文的写作顺序,即圆明园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三个方面。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能力。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课有语文味。

  第二自然段我抓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重点词,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和“众星拱月”的布局,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在读感受圆明园布局特点。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我播放了大量的有关圆明园美丽、辉煌的图片。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把学生的感官充分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学生在欣赏美丽的画面后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读出了赞美、自豪之情。

  设计意图: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并画出关键词来说明文物多。在学生汇报时我用课件出示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设计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圆明园中文物的宝贵。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次呈现“不可估量”这个词,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重温国耻

  课文最后一段

  1、读课文第五段概括段落大意。

  2、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3、本段中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4、教师播放圆明园毁灭的视频。

  5、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这段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也让同学们认清了清政府腐败无能是这一事件的根源。

  (4)练笔抒情

  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要详细的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对比突出毁灭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控诉侵略者的罪行,呼唤人们关注历史,振兴中华)

  设计意图:感受作者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它写下来。

  我想对侵略者说······

  我想对清政府官员说······

  我想对自己说······

  设计意图:写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力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此时学生心中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正是练笔的好时机。同时还能深化情感、突出主题。

  本节课我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5

  一、解读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了6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 第二课时: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朗读法、情境法、拓展法这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境法

  多媒体集文字、声像于一身,它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圆明园如梦幻般的境界里,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播放影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

  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圆明园为何毁灭以及面对这一现实说出你内心的感受。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品词读句,锤炼语言。

  2、熟读成诵,体会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质疑激情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一毁灭你会提哪些问题?"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这样,有利于体现"学由疑开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品读悟情

  今天,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并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这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并画出关键词来说明文物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去体会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再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的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估量"这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拓展延伸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

  2、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面对这一让人心痛的图片,说说此时心中的感受,然后写下来,有机地把听说读写穿插在其中。

  七、板书设计: (图略)

  精当的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思路。本文关键词是"毁灭".我以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惨象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痛惜、愤怒之情。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面对被毁灭的圆明园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贯穿全文,大大的问号正好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考。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要对语言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还是比较困难的,也比较难把握文中爱与恨的情感,尤其是难以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责任感。因此,在教学中,要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

  依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2.以读促悟,以悟促诵,通过有感情朗读,读中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

  被毁灭的'景象。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语文教学重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因此采用想象法、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四、说教法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出示几幅圆明园毁灭后的废墟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感悟作情感铺垫。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

  1.在引入新课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种形式读,把握生字词,整体感知。

  2.让学生自主选择第2、3、4自然段中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看看从自己喜欢的那一段里体会到了什么?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法,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动学习的意识,形成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的习惯。

  (三)品读体会,想象画面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生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课件出示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于感染力的解说,让学生练习朗读,想象画面,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能力。

  2.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壮观。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并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观。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学习第4段,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4.引入课文第5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认识到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的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5.回到课文第1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体现了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三、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相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2、出示学习目标:

  ⑴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⑵ 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3、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⑴ 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⑵ 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⑶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4、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5、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

  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有……也有……有……也有…… ……还有……不仅有……还有……不但……还……上自……下至……

  搜索更多关于:的文档

  语文五年级上最新人教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doc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9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篇幅较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作者先以优美简洁的文字较大篇幅地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再以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它的彻底毁灭令人爱恨交织。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课前预习课文,能在阅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学习计算机课,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能够独立运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有一定的网络浏览和网上搜索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分析、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及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建《圆明园的毁灭》专题站。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初步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找出不懂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活动的空间。由于四年级学生已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课外收集资料的基本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

  汇报预习情况,确定探究主题

  在预习后,上课开始,我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学生的交流中,充分肯定学生预习成果及课外预习的良好态度。然后,在学生的质疑中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探究的三大主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

  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探究活动

  在网上学习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法如下:

  1.自读赏句法。

  学生打开主页的“课文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全文朗读,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点击,戴上耳机,反复自读、自听,也可找伙伴互读、互听、赛读,从优美的句段中去感受、去想象。

  2.赏图、品词法。

  需要了解圆明园总体布局和宏大规模的学生,可以点击“圆明园布局”链接,从中可以看到圆明园的全景图,了解到圆明三园的具体分布情况,感受何为“众星拱月般地环绕”。

  需要探究圆明园景观的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景观”链接,便能欣赏到“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这些迷人的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

  同样,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收藏”链接,浏览其中所呈现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实物图像,便可感受圆明园何以被称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于课文中介绍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介绍的内容已消失,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优势自读自悟,并以网上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去加深认识,形象地了解、感受。

  交流探究成果,升华学生情感

  汇报交流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对三大问题的理解或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背诵。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它的美还远远不止文中所描写的这些。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当学生在交流“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个问题时,我再一次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游览圆明园的情境。那就是让孩子们点击“更多风光”或“拓展资料”链接,自由畅游圆明园的其他景点,然后学生自由组合,选择最喜欢的文字、图片,制成幻灯片,写上解说词,像小导游一样向大家介绍。学生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自己积累的词句,对圆明园的宏伟美丽进行描述。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对文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使全体学生入境入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等综合素养。

  当学生交流圆明园的毁灭后,我播放了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我进一步激情:圆明园的废墟始终伫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这时学生情感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我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去表达对侵略军的刻骨仇恨,完成了第三大主题的探究。

  开展辩论活动,引导课外延伸

  我们的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的40分钟。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主题:“昔日的圆明园是那么辉煌,而今天的圆明园又是这样残破,我们是否应该重修圆明园呢?”课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这个辩论仅仅是个开头。我鼓励学生把这个辩论延续到课外,也可以在指定论坛上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开展网上辩论会。

  辩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0

  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第六单元“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项目的继续。这是教材小修改后所提出的单元训练重点,比修改前的教材要求有所降低,更加符合了学生学习实际。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可定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仇恨这一思想内容。

  就教材教学上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要从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来分析。就本文标题来说,重点在于“毁灭”。但从写法上看则是按圆明园及其毁灭这两个部分来分别安排材料的。其中对圆明园的辉煌浓墨重彩,而对“毁灭”轻描淡写,给人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势。为此,我以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劣势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综合上述分析,即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通过朗读、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抒发自己对圆明园这一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3、自学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导学设计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本文拟安排3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教具准备有两项:

  1、写有重点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张。

  2、《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在检查学生预习并粗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处作者评价圆明园的句子(①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作为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的主线,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例如,抓住“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重读“金碧辉煌、小巧玲珑”来体会殿堂的宏伟之美,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体会宫殿建筑的`各具风格。通过一字一顿朗读“山乡村野”来体会圆明园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更有山乡村野的空旷;再用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人景色,体会到圆明园确实是世界园林奇迹,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在朗读、指导中,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化,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竞读、评读等,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读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的思想。同时,这也为下文的学习作出情感上的铺垫。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朗读指导的效果,我认为相机准备一些文字投影片,以投影的方式加以指导,有力于提高朗读质量。

  第二课时导学设计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这一课时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检查第一课时的内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诵三、四自然段。[这一设计在于鼓励学生课前多读,我认为背诵训练不仅仅是课内的事,也不仅仅是课外的事,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的迁移。学生充分体会了圆明园的美,自然更能激起对侵略者的恨。]

  2、小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把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准备交流汇报①交流读后的感受。(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感到难过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等)②交流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

  3、投影重点句设疑思考: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运用反刍的方法速读前文,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这一教学设计从教材写作上的缺陷入手,采取反刍阅读的方法,通过交流江报,可使学生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化先天不足为教学优势,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4、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然后结合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进行质疑,如1860年侵略者为何能够在中国如此为非作歹?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此时教师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揭露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便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并激发出学生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愤慨之情,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设计较合理地运用了录像资料,并巧妙引起了学生质疑。这一质疑已不同于课始的质疑,不仅能有效的激活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有关课后练习中的讨论“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以及生字词的强化、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段落的强化等可放在第三课时进行。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1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3、师小结,齐读课文第一段。(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政府的无限憎恨之情。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步作业超市。

  必做题: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选做题: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一堆废墟旁,想象着它昔日的灿烂与辉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组织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写一篇新旧中国对比的小论文。

  3、关于是否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讨论后组织一次小小辩论会。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2

  下面我对王传美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王传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相信王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优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柱森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柱森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王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3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

  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5、教具准备:

  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4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导学,以读传情”,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结合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变为丰富的情感,将惋惜、赞叹、仇恨,相互交织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以情带讲,情中启迪,情中升华”,多媒体的展示使课文声情并茂;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学生想像、感悟、倾诉,与文本情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3 、把阅读、感悟、想像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名言导入。

  2、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世界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爱祖国文化的情怀。

  (一)走进圆明园,了解布局,理解“众星拱月”。

  1、质疑: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出疑难的问题。

  2、多媒体展示,通过图标直观理解“众星拱月”。

  3、指导感情朗读。

  (二)读文感悟,想像圆明园奇特的景观,了解其丰富的收藏。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画出一句能概括这两段内容的句子。(抓过渡句)

  2、交流探究、细细品味。

  ①对比朗读,感受圆中景观的奇特。

  A建筑风格②教师引读,了解圆中景观的分类。

  (第三自然段)

  ③资料扩充,填补园中景观的空白。

  4想像朗读,品味园中景观的美妙。

  ①图片展示各种奇珍异宝。

  B文物收藏

  (第四自然段)②师生交流收集资料,了解“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小结,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赞美圆明园。

  三历史回顾,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引发愤怒之情。

  2、抓住主要词语了解侵略者的丑态,激发愤怒之情。

  3、面对历史,朗读感悟,深入探讨,倾诉愤怒之情。

  四总结全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梳理全文,情感提升。(倾诉自已最想说的话)

  作业设计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下面,我将围绕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写出了圆明园过去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抢劫后而毁灭的惨象,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本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章题目是“毁灭”,但是却有大量篇幅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目标:

  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我将“课标要求、课文语言特色、课文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编者的意图以及学生学情”作为依据,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估量、瑰宝、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词语。

  2、抓住“有”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读出自豪感,并进行背诵。

  3、体会“意思递进”的写法及其作用。

  (1)抓住“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语并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侵略者的贪婪,读出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抓住“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体会损失之巨大,读出愤怒、痛惜之情。

  4、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资料对“圆明园的毁灭”形成理性思考,产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5、体会作者用“今昔对比”的方式来组织材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有”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体会“意思递进”的写法来感受侵略者的贪婪,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体会作者用“今昔对比”的方式来组织材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课文的历史背景离学生较远,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能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在理解课文时,学生容易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产生憎恨,但是对“毁灭”的背后缺乏理性思考。因此,所以,顺应学生的阅读感受,先让学生找出最让自己感到愤怒的段落——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然后,提出学习任务:“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英法联军的哪些暴行让你们愤怒、痛恨?”学生自由读书后,进行交流。预设交流的语言点有: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教师采用“删”的策略,去掉“凡是、统统、任意”这三个词语让学生对比读,说一说改动前后有什么不同?进行语言形式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连烧三天”“整个”想象英法联军的暴行,读出愤怒之情。

  (四)对比朗读,想象辉煌。教师承接上一环节提出“圆明园的毁灭令我们愤怒。那么,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呢?提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圆明园中都有什么?学生默读勾画后全班交流。我的教学预设:

  (1)第2自然段:

  利用圆明园平面图,引导学生抓住“众星拱月”来理解“月”和“星”各指什么。教师补充资料“一个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相当于640个足球场”,感受圆明园之大。

  (2)第3自然段:

  交流“圆明园内有什么?”教师抓住本段语言表达上采用“对比”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圆明园的建筑艺术。教师和学生先对读第一句话,教师读“殿堂”“买卖街”的句子,学生接读“亭台楼阁”“山野乡村”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然后,找出他运用对比的地方。接着,男女生合作读,想象画面。师生合作读,在《高山流水》的曲子中,播放画面。最后,利用“填空“的方式尝试背诵。(板书:宏伟建筑)

  (3)第4自然段

  学生谈到“除了宏伟的建筑,圆明园内还有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珍贵文物)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从先秦时代至清朝大概2400多年,如果每年只收藏一件,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利用课件展示相关的资料。教师说“难怪作者称圆明园是?师生交流得出: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五)引入资料,理性思考。

  在感悟昔日辉煌后,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这时,学生对侵略者的暴行更加憎恨。教师相机将这些词语擦掉。接着,教师让学生再谈自己的感悟。再让学生找出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然后出示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引导学生说说出对加点词语“祖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的体会,感悟意思递进的表达效果,并读出痛惜之情。同时,教师板书两个“不可估量”,(板书)并引发学生理性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敢在我们的土地上这样任意妄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背景资料思考、交流,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这时,在舒缓凝重的音乐声中,教师让学生“面对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把想说的话写在书上插图的旁边”动笔抒情。

  (六)领悟表达,升华情感。

  师生交流“为什么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是作者却用了许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今昔对比组织材料”用意。讨论过后,在课堂结束之时,教师动情描述“圆明园的毁灭是留在我们所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但同时也留给了我们一份对未来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成为学生思维的脉络。所以,我设计的板书如下:(最后只剩两个“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布局

  宏伟建筑瑰宝、精华

  珍贵文物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力求从课文的语言文字特点着眼,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深入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进行探究学习。但课堂是生成的,学生是充满个性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灵活运用自己的设计,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06-28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5-20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4-20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3-23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02-23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03-29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11-21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3-23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6-28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