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陶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母爱,歌颂母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插图、配乐等)
课前三分钟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诵读古诗吗?老师这有几幅画,(幻灯出示画面不出现诗句:游园不值、赠汪伦、)你们猜猜是什么诗?
生:猜想后齐读
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希望同学们继续积累,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公民。
一、谈话激趣,引入正题
师: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尤其到了唐朝古诗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猜猜唐诗大概有几首?
生:300首。
师:差远了,300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还有很多。
生:800首
师:太少了,使劲往上猜。
生:1万首。
师:猜得还不够,告诉你们整理出来的唐诗大概有四万多首。
(生发出一片惊叹声)
师:1992年,香港举行了“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公众调查,你们猜哪一首会名列榜首?
生齐答:是《游子吟》
师:对,是《游子吟》,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研究它,(板书课题:游子吟)注意“吟”右半部是“今”不是“令”。
(点评:猜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拓展认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多媒体出示全诗)
师: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
(两名学生先后读诗,基本读正确,但字音不饱满。)
师:每个字都读得很正确,谁能够读得更加自信,底气更足,充满自信地读,老师也来试试。
(范读题目,再指名读,效果不错。)
师:经过五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今天是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对这首诗有哪些了解?
生:这首诗讴歌了伟大的母爱。
师:你透过字眼读懂了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了不起。
生:诗人孟郊,唐朝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人,孟郊出生寒微,……(学生拿着资料介绍了很多)
师: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
生:从网上了解到的。
师:介绍得很详细,不过今后介绍的时候,不要全盘照搬,要选取主要的资料稍加整理一下再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才能听得更清楚、明白。
学生出现一阵沉默)
师:知诗人,解诗题,是理解古诗的第一步,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生:我知道题目的意思,“游子”指出门远行的人,“吟”是吟诵、吟咏的意思,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
生接:《暮江吟》《石灰吟》。
生:我知道“意恐”的意思是心里担心、害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生:我知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是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女的微小的心意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
师:“寸草心”指——
生:指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师:“三春晖”指——
生:指春天的温暖的阳光,喻指慈母之恩。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比喻句
生:诗句的原意:那些绿茵茵的小草,怎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比喻意是说母亲对儿女的恩情,我们微小的心意怎能报答呢?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诗人理解诗题,理解时可以借助书本网络等,诗意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但要注意古诗和现代诗不一样,串讲诗意时,有时要增删、调换等,使它更通顺。来,带着我们各自初步的体会,一齐把诗歌读一读。
(生齐读整首诗)
师: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能吟,能唱,所以仅仅读通顺还不够,还得读出味儿来,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
(点评:此环节从了解预习情况入手,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成果,变单向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单纯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自我发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这首古诗,而是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
三、品读诗句,深入悟情
师: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学习古诗需要细细地品味,你从哪些字眼体会到伟大的母爱?
生:我从“手中线”体会到母亲亲自为儿子缝制衣服。
生:我从“密密缝”看出年迈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着衣服,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生:我从“意恐”体会到母亲担心儿子不能早早归来。
师补充: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所以母亲才—— (生接读:密密缝)
师:把你对前四句诗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
指名读不是很理想——师范读——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背诵,而应是一种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感悟、体验文本所承载的浓浓文化内涵,感悟母爱之伟大。)师:同学们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生看图思考)
师引:明天儿子就要远行了,年迈的老母亲在昏暗的小油灯下,——
生:为儿子缝制衣服。
生:微弱的灯光下,母亲眯着眼,拿着针,穿着线,慢慢地为儿子赶制衣服,她缝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
师:是啊,母亲眼睛已昏花,动作越来越迟缓,但她仍坚持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缝着缝着,母亲心里会想什么?
生:母亲心里会担心儿子不能早早回来。
师:是啊,意恐——生:迟迟归
生:母亲心里会想,儿啊,你要好好用功,不要辜负了母亲的一片心意啊。
师引:她还会担心什么?
生:担心儿子在外是否吃饱、穿暖。
生:担心儿子考取不了功名。
生:担心儿子考取不了功名会灰心丧志。……
师: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爱与忧都化作一针一线,缝制在游子衣上。她缝制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颗牵挂儿子的爱心哪。你能再有感情地朗读前四句古诗吗?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蒙胧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密密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
生:尽自己所学考取功名,报答母亲。
生:母亲啊,虽然您好缝制的衣服没有绫罗绸缎的高贵,但这衣服包含着您对我浓浓的关爱,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考取功名,让您过上好日子。
生:母亲啊,是您默默的支持,才让我有勇气坚持至今,谢谢您母亲。
师引读:是啊,母爱无边,报答得了吗?
生:报答不了。
师:所以孟郊才会道出发自肺腑的声音——(手势指引)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是啊,游子走多远,母亲的视线便走多远,淋浴着母爱的阳光,我们一同道出游子的心声——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用心感受温情,用爱传递感激,让我们倾心心中的爱,高声诵读——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一千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人们还如此钟爱这首诗?
生:因为它表达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生:因为这首诗并没有写眼泪也没有写言语,只写了生活中的一个感人的细节,一针针一线线,这细微之处更加能表达深沉而伟大的母爱。
生:因为这首诗从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出发,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所以千百年来传唱不已。
师:是啊,虽然时空飞逝,但不变的是母爱。其实不仅唐代的孟郊笔下有母爱,清代溧阳有两位诗人也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现代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肖复兴的《荔枝》都是感人至深的母爱篇。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挚爱与感激再读这首诗歌。
(播放音乐,生齐读全诗)
点评:古诗具有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品读体验,加强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受到熏陶,一步步深入感受母爱的伟大,把诗人爱母亲,母亲爱儿子之情充分表达出来。)
四、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师:看着这似曾相识的画面,读着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你肯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烛光里的妈妈》音乐起)让我们闭上眼睛,让母亲关心我们的往事在眼前浮现。
交流想到的往事
师:谁先来说,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母爱。
生:我发烧时,妈妈很着急,背着我去医疗所看病,喂我吃饭,吃药,晚上还陪伴在我的身边,给我盖被,帮我敷脸,一整夜都没合眼。
师:是啊,儿女是母亲的心头肉,病在儿女身上,疼却在母亲心里。
生:扫地、洗衣、做饭,妈妈每时每刻都在为我忙碌着,没有一点的空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的额头多了几条皱纹,那几条皱纹包含了妈妈对我无数的爱。
师:妈妈的爱没有豪言壮语,日常生活中的一针一线,一茶一饭都是妈妈默默的、无私的奉献。
生:有一次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来,放学后妈妈冒雨来接我,走在路上妈妈为了不让我淋到雨,倾斜雨伞让我安全行走,自己却淋湿了大半个身子。
师:噢,妈妈的爱是那倾斜的伞。
生:妈妈为了让我上好学校,四处奔波,到处求人,我才能在学校里接受老师的教育,取得很大的进步。
师:妈妈的爱为我们铺开前进的道路,使我们在这条道上走得越来越远。
生:当我退步时,妈妈会批评我,逼着我找缺点,让我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但我取得进步时,她的眼睛总会发出兴奋的光彩,会高兴地为让我享受大餐。
师:关心是一种爱,批评也是一种爱,我们的成长风帆离不开这两股来自不同方向的风。
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母亲说,把你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请拿出卡片(事先准备好)来,把你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卡片上,提醒:你可以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可以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还可以使用名言。
学生写话、交流
生:妈妈,谢谢您。为了让我读这个学校,您到处奔波,四处求人,而我竟然为了生日时,您没有给我买蛋糕而跟您赌气。学了《游子吟》这首诗,我懂得了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对不起,妈妈,我以后一定不再这么无理取闹了。
师:孟郊如果知道他的诗能使你变成一个有孝心、懂事的孩子,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生: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比山高比海深,冬天怕我着凉,夏天怕我中暑,您对我的的爱就像三月的春光对小草的恩情,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尽我所能来报答您,哪能怕只是万分之一。
评:太棒了,伟大的现代孟郊。
生:妈妈,虽然您人在北京,但您还经常打电话关心我,还给我邮寄我爱吃的东西,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吃饱穿暖,,谢谢您,妈妈。
师:真高兴,我们班的小皇帝也长大了,懂事了。
生:妈妈的爱像一股芳香四溢的蜂蜜,让我精神焕发;妈妈的爱像春天的和风细雨,时刻滋润着我的心田;妈妈的爱像明亮的灯光,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谢谢您,妈妈!我在您爱的淋浴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的。
生:在我最孤独的时候,是您陪伴我度过那阴暗的日子,使我不致消沉颓废,重新振作起来。在我春风得意的时候,是您在我耳边敲响警钟,使我不被一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谢谢您,妈妈!
教师小结:同学们,任何语言都比不过母亲对我们的爱。“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何况我们人呢?还是让我们现在用心去观察,去领会伟大的母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爱吧!最后,让我们在现代版的《游子吟》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欣赏歌曲《儿行千里》
(点评:读完诗歌后,抛出问题:“让母亲关心我们的往事在眼前浮现。” 使学生在问题中、在音乐的激发下回忆母亲关爱的往事,在回忆的基础上,写下想对母亲说的话,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良好美德。)
五、作业
1、回家把首诗背给妈妈。
2、课后收集歌颂母亲的诗歌,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出示两首母爱的诗)
点评:课后,收集歌颂母亲的诗歌,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使文本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加大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案例评析:
诗情,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情,他们才能全身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情,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诗情呢?本堂课从三个层面上作了引导
一、初读,在理解中体会诗情。
课始,教师通过检查预习,“你对这首诗有什么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情况,在交流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诗人解诗题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等,让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同时,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恩之情,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古诗提供了可能。
二、品读,在意境中感悟诗情。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自读自悟,细细品味“慈母对儿子的关爱”,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你对古诗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读着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感受母爱之细腻、之伟大。
三、拓展,在整合中升华诗情。
新的课程观认为,语文教学应凭借教材,向学生的经验世界、生活世界拓展,融合其他学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课教师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浓浓的母爱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母亲关心我们的往事”。在音乐的包围下,在教师真诚的赏识中,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交融,诗情在交流互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师生生命在语言的生发中涌动。
当然,古诗的教学还要加强朗读。诗情的领悟,应该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体味游子诚诚的感恩之心;在吟诵中,感受母亲细腻的爱子之情;在吟诵中,孩子们化“游子”为“我”,化“我”为“游子”。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