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08-10 11:00:00 欧敏 游子吟 我要投稿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子吟》是一首描写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言的爱的诗作。作者是孟郊。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拓展阅读:《游子吟》教学反思

  《游子吟》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地爱和感激之情,立意深远,通俗易懂。谷建芬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歌声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蕴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编织了一曲依依不舍、饱含深情的“母子爱歌”。

  在此课教学时,我先从唐诗开始,有唐诗引出歌曲《读唐诗》,先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一方面更深刻地 了解唐诗,引出课题《游子吟》,另一方面,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卡农式地读歌词,为后面学完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做准备。但是由于《读唐诗》这首歌有点长,显得这个环节时间有点长,如果对歌曲进行剪辑,去除反复部分,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学歌教学中,我始终把”情”放在首位,从模唱、到学谱,再到唱词,处处都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在教学中,我先从歌词内容入手,让学生模仿母亲缝衣服的感人情境,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意境。接着又由缝的动作引出旋律的线条,从模唱到唱谱,一切都很顺利,学生能够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来。整个环节似乎比较顺畅。在唱词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跟琴轻唱,在唱的同时,发现难点和不足,等改正了节奏、音高等难点后,我又再三强调了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恩、感激、与感谢”,并引导学生如何唱好最后两句。学生在我的不断强调中能基本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但回想整个环节,似乎都只有我一个人在讲,偶尔让学生将几个关键词重复一遍,再无其他了,整个环节显得有点枯燥,试想一下,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按节奏读一读歌词,再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聆听,比较,或许,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课堂形式也会更为丰富。正是由于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对歌曲的拓展环节,一半学生唱,一半学生卡农式地诵读有点显得有点急。学生能读对,却不能读得很完美,最后的展现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点差距。

  在本课的教学中,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在哪门学科的教学中,情感的教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情感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人的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更是情感的艺术。在本课中,我在教会歌曲的同时,更是着力于学生“游子”感情的体验,将“情”融于音乐,在音乐中体验“情”,这也是我本课的教学教学目标之一,在实现这个目标上,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

  以上是本人对此节课的点点思考,许多细节,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上中不断完善、提高。

  诗人

  孟郊,唐代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私谥为贞曜先生。

  【生平】

  孟郊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年),任江南溧阳尉。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孟郊的朋友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

  【评价】

  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清诗人胡天游、江湜、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以后,有、、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锽、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魏泰、严羽、、王闿运等。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苏轼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风格】

  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与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两相对照,《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他写这种诗常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之句,实非泛泛纪述民间疾苦者可比。应该说,在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这些题材已经在很长时间内被诗人们忽视了。

  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艺术手法上,孟郊的诗歌中出现了大历、贞元诗歌所没有、在这以前也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即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钩章棘句,掏擢胃肾式的险奇艰涩。这一方面与他刻意求工,精思苦吟有关,另一方面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寻求新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从而尽可能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心,如:

  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秋怀十五首》之十二);

  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同上之五);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同上之二);

  蜿蜒相缠掣,荦确亦回旋。黑草濯铁发,白苔浮冰钱(《石淙十首》之四);

  劲飙刷幽视,怒水慑余湍(同上之十)。

  在这些诗中,他精心选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等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对于孟郊的诗风,历来的评价相去甚远。如韩愈、李翱固然对他褒扬有加,而后世如元好问却称之为诗囚(《论诗三十首》),苏轼更将其诗譬喻为外壳坚硬而嚼之无味的空螯(《读孟郊诗》)。但平心而论,孟郊诗的语言独创性是否认的。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谓其能杀缚事实,与意义合,最难能之,就是对他能以强有力的语言改造客观事物的形态以表现自我的心理表示赞赏,这确非易事。

  当然,孟郊也有平易朴素、自然流畅的诗作,但这些诗作在当时并不太引人注目(尽管《游子吟》等诗在后世被广泛传诵),倒是上述风格的诗作,在内容上、语言上都显示了元和年间诗歌创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好奇尚险的诗风在韩愈手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并蔚为风气。

  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没有律诗。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或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词藻,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钩章棘句,掐擢胃肾(《墓志》),精思苦炼,雕刻其险;如韩愈所说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答孟郊》),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中有的诗篇反映时代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生活、愤慨贫富不平,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虽然社会生活内容不同,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诗的特色。有些作品如《秋怀》等,则情调不免低沉;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句,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狭窄的心情。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0-26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古诗词赏析02-27

游子吟原文及赏析02-26

游子吟的原文及赏析02-08

游子吟原文赏析08-23

《游子吟》的原文及赏析05-16

最新游子吟的原文赏析 孟郊游子吟原文赏析03-20

游子吟古诗原文与翻译05-24

《游子吟》原文·翻译·注释10-24